20世纪末美、日、中学校体育之比较

时间:2019-05-15 00:5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世纪末美、日、中学校体育之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世纪末美、日、中学校体育之比较》。

第一篇:20世纪末美、日、中学校体育之比较

20世纪末美、日、中学校体育之比较 2002-3-15 8:53:33 中国学校体育 李兴 阅读179次

进入90年代以来,被人称之为“第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大众体育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高潮,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越来越浓。然而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又是如何呢?为探索21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走向,本文对20世纪末美国、日本、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作一比较分析。

一、学校体育目标的比较

在美国,对学校体育目标的争论由来已久。一部分教育学家认为,学校体育应注重促进学生机体的增长与发展、身体训练水平的提高、个性的自我表现和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学校体育应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竞争、适应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做出身体反应的能力。从这些争论可以看出,美国教育界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并不统一。

在日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活泼、互助的品质;以健身为目的,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增强学生体质;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向学生传授锻炼身体的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参加运动的能力,增强体力,获得有关运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养对运动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和社会观,使运动生活化,同时也树立民主的生活态度。

在我国,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也有不同的见解,但总的认识还比较一致。主要体现在全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文明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从三国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来看,各国都非常重视学生体质的增强。另外也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功能和作用已远远超出了学校这个范围,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需要紧密相连,强调培养终身体育能力。这是20世纪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比较

体育教学大纲不统一,教学内容各异是美国学校体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美国,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主要由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的专家来制定或由各校的教师参照国家和社会机构的有关规定与建议自行制定。内容繁多是美国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特点之一。在教学内容上尽管各校不同,但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展各种身体素质的练习;二是增进健康,预防各种疾病的练习;三是发展个性方面的内容。

日本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战后进行了改革,以游戏和各项运动为主。20世纪60年代的教材,注重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技能,同时发展身体素质。到了70年代,学生运动不足,在大纲中强调了发展体力的练习及有关知识。进入90年代以后,“快乐体育”占了上风,它们根据对运动的理解和分类,把学校体育中的运动内容分为三类:第一类基本体操(小学低年级为基本运动),这类内容主要不是为了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而是一种以快乐运动为目的的活动。第三类为舞蹈(小学低年级为表现运动),是依靠身体的运动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创造性运动。快乐体育论者试图以新的对运动的理解来整理教材内容,在内容构造和排列上尊重学生对运动的欲求,实现学生自发为主的学习,体会运动中内在的乐趣。

在我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在大纲中又规定了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对学校来说,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来选择。小学教材中,游戏、基本体操、基本活动技能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为了培养儿童对体育的兴趣,打好身体、运动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中学教材包括:体育的基本知识,队列队形,跑、跳、投掷、基本体操、技巧、支撑跳跃、单双杠、球类和武术。这些教材分为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活动能力的教材与基本教材两个部分。大学教材以专项运动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的运动项目。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国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虽然存在差异,但总的都是围绕增强学生体质这一目标来安排的。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比较

美国政府早在1980年在《全国的目标: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报告中,重申了学校体育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性。还根据美国学校体育的情况,确定了十年目标,即到1990年要有60%以上的少年儿童(10—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据目前的统计,美国中小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多达80%以上,课外体育活动时间5—12年级平均每周为12.6小时。其中7—9年级活动时间最长,平均每周13.2小时。10—12年级减少为12.1小时。从每周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与体育课时间(2.35小时)相比可以看出,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主要在课外。从课外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来看,美国以校内体育运动、校外体育运动、运动俱乐部、校际竞赛等形式为主。活动内容5—12年级的学生参加最多的运动项目依次为自行车、游泳、篮球、棒垒球、美式橄榄球、现代舞蹈等。女生最流行的是健美操、自由体操等,男生最流行的是美式、英式橄榄球,足球和摔跤等。

在日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旧的教学大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日本文部省从1990年开始实施新的教学大纲。据1993年文部省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最新调查表明,有55%以上的学生参加各种不同项目的课外体育活动,平均每天2小时,每周为10小时左右。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多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学生凭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其主要活动内容依次为足球、棒球、篮球、田径、游泳、柔道及野外活动等。

在我国,课外体育活动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运动竞赛等形式。国家要求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但由于目前学校普遍存在升学第一的观念,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往往被各种文化课程辅导所挤占。因此,使得学生体质下降,常见病发生率增加。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目前正在采取有力措施,转变教育观念,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通过以上的比较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较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升学压力使得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减少,学生体质下降。为了提高学生体质,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增进学生的健康。因此,学校体育将会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第二篇:中、美、日企业文化比较分析

中、美、日企业文化比较分析

地域差异带来的不仅仅会带来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饮食习惯,更深层次的,由于社会文化的不同,企业文化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人在对相关专家对中、美、日三国间企业文化的研究成果消化吸收后,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在此与大家共分享。

首先,让我们先从美国的企业文化讲起,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突出个人能力,尊重个人价值

美国的企业文化着眼于个人,鼓励个人努力奋斗,突出个人能力;企业内部充满自由平等精神,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革新和实验受到鼓励;人们乐于求新求变,乐于开拓冒险;强调个人负责,个人决策。根据个人完成任务,尽责尽职情况,给予个人奖励。这些突出个人能力智慧的企业文化,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了人们的竞争、创新和冒险精神,减少了人际摩擦和能量内耗。但不利的一面就是,其易于削弱集体力量,影响相互合作,使人们更多地将企业看作是个人赚钱和实现抱负的场所,缺乏献身企业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重视理性的行为方式

具体表现为:

1.求实精神较强,形式主义较少。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讲求实在,较少虚假,沟通意见直接明确。企业质量小组(QC)就信奉"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干得有意义,有效果就好"。企业有较强的行动意识,既重言,更重实,乐于实干。

2.提倡科学与合理。重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作用。比较重视硬性管理。企业对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各种定量方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们在经营管理过程,尊重科学,依章办事,追求合理,较少受人情关系的影响。

3.强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从实际需要出发,招聘或解雇工人完全靠合同契约维系员工之间的关系,较少考虑情面关系。这样做,虽有利提高效率,但影响劳资关系。由于只重理性,不重感情,企业内部等级较严,刚性过份,柔性不足,往往压抑人的情感和创造力。近年一些企业已开始改变对员工行为的控制。强调"独立自主","感情投资"、"协商沟通"、"大众参与"、"职务扩大化"、"弹性工作日"、"动式管理"等,来实现硬管理与软管理的结合,发挥员工各自优势。

(三)坚持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美国有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有极强的质量意识与顾客意识。政府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依法严惩制假贩假者。要求企业保护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和意见权"。1987年美国政府开始设立"国家质量奖"健全"社会质量监督体系"。政府还协同社会团体,舆论工具,不断灌输质量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以多种方式,提高人们判别商品好坏的能力。坚持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具体表现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如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等。同时坚持“顾客总是对的”经营口号,千方百计维护消费者利益。

与创新叛逆、雷厉风行的美国企业文化相比,日本企业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这既是日本企业称雄世界的动因,也是约束日本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概括起

来,日本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评价员工的首要标准是对企业忠诚度

在日本企业中,个人能力和合作意识并非不重要,但是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低于前者。中国企业界的精英们热衷于在个人简历里堆砌不同公司的经历,似乎自己炒掉的老板和公司越多,个人能力就越强。在日本白领看来,这恰是职业生涯大忌。虽然终身雇佣制名义上已经取消,但仍然有不少人选择从一而终,很多公司还将不主动裁员作为一个基本准则,如果员工实在太差,就用不加薪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跳槽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太频繁,并且在下一次应聘时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因为在日本企业家眼中,一个对以前公司弃若敝履的人,绝对不值得信赖。

(二)强调低调行事

要在一家企业中长期发展,稳居中游是最优策略。这条规则尤其适合于初进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要在日本公司里长期发展,必须具有耐心。在很多日本人的潜意识中,不落后于他人是最佳状态。如果一个人过分热衷于自我表现,不但会招致同事的反感和抵制,而且上司也可能感觉受到威胁从而无情打压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中国哲理同样适用于日本企业。

(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新人刚进公司,往往会做些琐碎细致的工作。很多人都觉得无聊没劲,事实上这是管理层考验员工的第一步。通过这一关后,尤其在某些中小公司,管理层往往会给员工很大的自由,让其放手去干一件重要事情,借此来考察一个员工应对压力、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一旦员工通过了这项考验,就可能被重用,否则就会被贴上不堪大用的标签。这种从每件事情成功与否,来决定下一件事情是否分配给特定员工来干的做法,看似不给犯错误的员工第二次机会,显得不合情理,实则是要求员工集中精力完成每一项任务,从而有助于提高公司效率。

(四)不率先创新,但是把细节做到极致

按照经济学术语来说,日本企业家多是风险规避者,他们不愿意付出创新的高风险成本,但是日本企业令人尊敬之处,就在于实现了模仿时滞最小化。往往是欧美企业研制出新技术不久,日本企业就用巨资购买之,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化吸收之,然后用全球领先的工艺迅速地生产成品,而且其产品无论在品质还是价格上往往都优于欧美的竞争对手。推而广之,那种雄才大略但是忽视细节的精英们,在日本企业往往得不到太好的发展。原因就是上司们习惯于从细节来考察员工的绩效。正所谓魔鬼在细节中。

前面说完了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特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企业文化。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思想,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理论,这种趋势的发展势必具有潜在的、深刻的历史、经济根源,正如树无根不活,企业文化无根不立。在中国早期的整套理论体系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对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起着基础和渗透的作用,同时对经济、政治、社会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强调以理通情,理在情中

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基础,直接渊源于传统文化。

1.从管理观念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为教化至善的理念,确立了以“重生”为特征的人本位。人与人之间强调“伦理人”与“社会人”,“伦理”为“天道”,人与人之间的和

协关系,即共存共荣、同舟共济。管理管的是理,是“灵性”,是通过管“理”服人,以己推人。所以,中国人强调管理中的教化功能,即“晓之以理,明之以道”。

2.从管理目标来看,中国人强调致中和、求稳定和求发展,在必然中求自由,提倡君子固而不比、致公无私、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知仁达义。其表现是:仕居其位,人尽其才,无尽其力,安居乐业,顺理理通,和谐安定。所以,中国企业多强调以群体大目标融入个人小目标、人心的稳定和生产的常规化运转,然后才是企业的发展,个人的自我实现。

3.从管理对象来看,中国注重对人的管理,强调人事共有一理、情理相融、同舟共济、礼仪为先,从而达到合理、合情、合法。所以,与西方的规格化、标准化、独立化管理特征相比,中国企业更常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来启发人的内心道德自觉,以发挥组织的群体影响。

与日本企业的灵性主义相比,中国企业并不完全表现为那种随情顺势的灵性态度,而是强调以理通情,理在情中,反对缺乏灵魂式的变动不居。变的灵活态度应以理为髓,以理为导,强调的是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的哲学方式。

(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更显著

我国企业,从价值观要素来分析,无疑表现为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其特征为:(1)集体价值认同具有多重性,即个人对集体的认同是多重的。小到非正式团体、班组和车间,大至分厂、总厂,乃至国家、社会,是同时作用于个人的价值认同的,这就使得人们既体会到团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又使得归属、跟定意向很难聚焦和集中;(2)集体意识的形成是双向的,即企业员工一方面具体地归属于某一特定团体中,另一方面又受到理想化、更高层次集体目标的牵引。现实归属与理想追求是并生运作的;(3)员工对集团的向心力具有不完全性。由于集团认同的多重性以及集体对个人的绝对优越化,我国企业职工对集体的向心力,一方面随着指向多重目标的过程中散射和弱化了;另一方面,一部分向心力又返归个人自身,形成了集团向心力的不完全性。

(三)管理目标多元化

经济目标并非我国企业管理的唯一追求,包括伦理目标、政治目标、人事管理、行政目标等等,都是企业追求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在特定时期,甚至超过了经济目标的追求强度。企业管理活动的政治化色彩较浓。这表现在:企业一方面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另一方面又是国家一级行政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条主线;企业既有相对独立权限,又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控制和影响;企业领导体制包含党委思想政治系统,管理手段不仅有经济性的,也有政治性的(如政治动员、行政命令、思想政治等)。从管理的组织模式来讲,偏重于“人事管理”。这体表现在:人事部门在企业部门体系中居于突出的、重要的地位。企业员工既关心生产、经营,更关心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上下级信任的保持、自身尊严得到社会承认、友谊与信任的发展、威信的提升等,企业中“人际网络效应”较强。

总结来说,美国企业文化尊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强调创新;日本的企业文化则讲究“中庸”、“忠诚”,更多的强调团队合作;中国的企业文化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融入了集体主义思想,在处理“公事”的时候,难免又掺杂着“私情”。

通过上这门课、资料的查询,使我了解了中、美、日企业不同的企业文化,这为我将来的择业及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员工只有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只有融入到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篇:中、美体育课程标准的比较

中、美体育课程标准之比较

——关于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的比较

一、前言

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各国都在致力于培养新世纪的新人。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的儿童需要知道什么?是否已做好了准备?他们又该如何准备?为此,许多国家从20世纪末就掀起了一场以中小学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本文力图通过中美两国体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方面的初步比较,管窥其异同,以促进两国之间在该领域的交流与了解。

二、比较对象

本文比较对象,一是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1年实验稿,以下简称为“中国体育教育标准”);一是美国《迈向未来的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内容和评价之指导》(Moving Into the Future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Standards:A Guide to Content and Assessment,1995年,以下简称为“美国身体教育标准”)。由于中国体育课程近期改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7~12年级),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并且在具体的课程标准中列举了部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本文还辅以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普及健康知识(一项对未来的投资)》(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tandards:Achieving Health Literacy-An Investment In the Future,1995年,以下简称为“美国健康教育标准”)作为参照对象。

2001年7月7日颁布的“中国体育教育标准”,由中国“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题组”专家学者编写。1995年出版的“美国身体教育标准”,由美国国家运动和身体教育协会标准和评价任务组历时3年编写完成。同年颁布的“美国健康教育标准”,是受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资助、由美国健康教育标准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ttee on 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tandards)的14位健康教育学者和专家历时3年编写完成的。

三、关于课程性质的比较

“中国体育教育标准”在诠释其课程性质时,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义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教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其课程目标是:“(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美国身体教育标准”中没有对其课程性质作具体而明确的定义,而是描述了体育教育的结果、目标。即“一个受过体育教育的人,(1)能够示范多种运动方式并精通几项运动;(2)在动作技能的学习和发展中,能够应用运动概念和原理;(3)形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4)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质;(5)在身体活动环境中,能够表现出负责的个人和社会行为;(6)能够理解和尊重人们在身体活动环境中的不同之处;(7)懂得身体活动能够提供快乐、挑战、自我展现和社交的机会。”

通过对上述两国目标的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具有以下相同之处。

其一,两国目标的内容都包括了身体运动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和运动的生活方式。其二,都强调体育教育对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作用的重要价值。

显而易见,两国体育课程目标的表述也存在一定差异。

美国的七条目标都非常明确而具体地围绕身体活动来阐释,它描述了受过体育教育的个体,在身体运动知识,运动能力和生活方式方面应该达到的水平;并指出了个体在社会性的身体教育活动中应具有的行为和认识水平。与此有别,中国课程目标的表述则比较泛化,甚至有把体育课程性质泛化和作用夸大之嫌,例如目标三的表述:“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如将这一目标列为其他课程的目标,或许同样可以成立。实际上,这条目标应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目标,而非某一课程的具体目标。

制定目标是为了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定向、测量和评价。美国的七条目标主要包括知识、行为、运动能力、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方式。这些目标相对客观和具体,易测量和评价。“中国体育教育标准”的五项目标中有三项是关于“心理品质”“精神”“责任感”和“生活态度”方面的内容。这无疑是对体育课程功能的拓展。但是,如何对这些目标内容进行客观、可行的测量和评价,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这毕竟需要对数以千万计的学生进行具体测量和客观的评价。

如果仅仅对中、美两国课程目标进行比较,则难以看出其课程性质的差异,两者都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在内容和目标上十分相近。从此意义上讲,两者应是同类课程。但是,如果对两国的具体标准内容进行比较时,却可能会误认为两者是不同类型的课程。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由目前中国体育课程的内容+部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构成。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是由于两者对其课程性质的定位有别所致。

进一步对“中国体育教育标准”的“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具体内容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解读”四者进行具体分析,就会发现,四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和逻辑性的缺失。例如,“课程标准解读”在诠释其课程性质时特别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不等于体育+健康教育。”“决不能错误地”将其“理解成是‘体育’和‘健康教育’两门课的合并„„新课程没有、不能也不可能包容原‘健康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所有课程的教学去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改革原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健康目的的一门课程。”然而,在其五条课程标准中则有三条明确涉及健康教育的内容,诸如“健康知识”“良好的心理品质”“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对应的是,其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目标中则有:“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这三类目标的具体内容中,都包含了某些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在其课程内容标准中,更是明确地罗列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在内容标准3.3.3(“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内容标准3.3.5(“了解性传播疾病等有关知识”)、内容标准3.4.3(“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内容标准3.4.4(“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由此可见,“课程标准解读”对其课程性质的解释与课程标准具体目标内容之间似有不协调之处。

“中国体育教育标准”本身也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课程标准解读”中也明确指出:“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其“学习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等的改变方面。”其“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方法构成的身体练习。„„体育学习的效果是通过学生自身身体和行为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而其知识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教育等,“也主要是在运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并完成的。这是体育课程的最大特征。”

从上述解释可知,该课程的主要手段仍然是“身体练习”,并且“主要是在运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并完成的。”但问题是如何通过“身体练习”并“在运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并达成”诸如内容目标3.3.3、目标3.3.5、目标3.4.3、目标3.4.4、目标3.3.3等健康教育的目标。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资助的一项盖路普(1993年)进行的有关调查研究表明:“(1)与学校其他课程相比较,近十分之九的学生认为健康教育的信息和技能同样或更重要;(2)82%青少年的父母认为,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同样重要或更重要;(3)父母明确支持学校教授解决问题、决策以及其他与健康有关的技能;(4)学校管理人员认为,对青少年而言,健康教育有着与其他课程同样的重要性或更重要,应向学生教授更多的健康信息和技能。”另一由美国联邦健康和服务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资助的研究项目表明:通过每周1.8小时的健康教育教学(基于每天6小时的学校日)将会使学生在健康知识和态度方面有可以测量到的增长和改变,并伴随一些行为的变化。其他研究同样表明,健康知识的增长始于15个小时教学之后,尤其对4~7年级的学生而言。在一学年中,需要45~50小时的健康教育教学才能影响其态度和实践,而要取得健康知识学习、健康态度及其行为变化的最佳效果则需要大约60小时的教学时间。美国健康教育者目前推荐的目标是,每学年(从学前班至12年级)用50小时的课堂教学来达到最低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研究和其他同类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几大健康协会制定了《国家健康教育标准》。该标准主要由“健康教育标准”“每一标准的解释”和“学生在四年级、八年级和十一年级期终应达到的水平”三部分组成。其健康教育的目标是:(1)学生将了解与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相关的概念;(2)学生将表现出获取有价值健康信息和增进健康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3)学生将能够表现出增进健康的行为和减少健康危险的能力;(4)学生将能够分析文化、传媒、技术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5)学生将能够表现出人际交流的技能和增进健康的能力;(6)学生将能表现出运用目标设定和决策技能来增进健康的能力;(7)学生将能表现出提倡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的能力。

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0个方面的内容:

(1)社区健康;(2)消费者健康;(3)环境健康;(4)家庭生活;(5)心理健康;(6)预防伤害和安全;(7)营养;(8)个人健康;(9)疾病预防和控制;(10)特殊物品的使用和滥用。

上述介绍说明,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是两门性质截然不同的课程,它们都有其相应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及其手段,以及各自专门的教学课时比重,都应有各自受过其专业培训的师资。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帮助学生达到两类课程各自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上的不同要求。

虽然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投入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添加部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能解决问题。况且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尚不具备教授有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能力。标准“导读”中明确地指出:“决不能错误地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解成是“体育”和“健康教育”两门课的合并。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不能也不可能单独承担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全部任务,新课程没有、不能也不可能包容原‘健康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所有课程的教学去实现。”然而“中国体育教育标准”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这一特点。

四、关于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的比较

“美国身体教育标准”论及的主要是“一个受过身体教育的人”应该并能够达到的标准。“中国体育教育标准”主要论及的是学生在其课程不同内容和不同阶段应该并能够达到的标准。该标准在阐释其课程价值时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两国在此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着眼于一个完整的“人”在受过体育教育后应该并能够达到的标准;后者的出发点则是强调未来的“劳动者”在其课程的不同学习领域应该并能够达到的标准。

“美国身体教育标准”针对学前班至高中12个年级中各年级学生编写。“中国体育教育标准”将1~12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按照不同的学习领域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并在各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中设立了水平六,以作为10~12年级学生学习的发展性目标。同时,其他各学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的水平目标作为其发展性学习目标。根据有关“中国体育课程标准”及其“导读”的有关解释,这种水平划分及其相应的目标设置,主要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程度”;同时也是考虑到中国各地区间学校条件、体育基础的差异性和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而各学段发展水平目标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充分满足体育基础较好的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更好地贯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益的原则”。

上述差异的出现与中美两国在人类“动作发展”(motor development)领域的研究有较大的差距不无关系。在美国,对该领域的研究是体育学科研究中长期受到关注的重要领域,并且是所有正规体育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及其教学已有六、七十年之久。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则非常欠缺,至今尚未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中开设“动作发展”这类课程。中国在其课程标准设计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对该领域研究的空白不无关系。如在“中国体育教育标准”的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中,其“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的水平目标一(“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只是罗列了一些简单的运动动作,并将其作为其他五个运动技能水平的基础,根本没有提及十二个人类基本运动动作技能。

“中国体育教育标准”在处理如何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时,其根据主要有二。

其一是“根据可操作性和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一根据主要是“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以便使学习目标更加具体而具有可观察性,把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隐性学习目标变为显性目标,“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以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其二是“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对课程实行分级管理,加大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该标准重视“一标多本”的原则,即各地甚至一切具备资格的人士,都可按照“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经适当程序获批准后组织编写出版教材,以便编写出更能适合不同地区需求的、学术观点多样化的、风格更丰富多彩的教材,促进其课程建设的发展。其次,该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作了特别灵活的处理,不再规定具体的教学,只是规定学习内容选取的原则和范围,而且这个范围还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具体学习内容的确定,则由各地、各校根据“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以及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从而给各地学校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灵活性。第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了逐步减少运动项目学习的原则(前已说明)。

仔细分析“中国体育教育标准”在处理“收紧”与“放开”、“统一”和“分化”的关系时,在设计思路上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把握有时欠妥。比较明显的例证之一是其课程重要载体的运动技能部分的标准的设计。由于“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极其具体地规定了学生在每一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水平的具体目标(年级课程教学内容),也就使得“对课程实行分组管理,加大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期望难以具体兑现实施。如在“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中的水平3要求“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初步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初步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水平4要求“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能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这实质上仍然规定和要求全国各地方学校必须继续以现在的几项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武术等为最主要的教学内容,难以真正体现“加大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这也就实质上没有能够实现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的初衷,虽然中国的学者和教育部为此做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

五、结语

“美国身体教育标准”和“中国体育教育标准”都是建立在两国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成果基础之上的,并对其当前的体育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权威性导向作用。所不同的是,美国课程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收紧”和“统一”;而中国课程标准化的目的则有“放开”和“分化”之意。基于对彼此历史发展以及发展现状的深刻理解,通过对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体育教育的比较,对于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之路,对如何“放开”和“分化”,如何把握“放开”和“分化”的节奏和尺度,将有极大的益处。

第四篇:中、日酱油行业发展之比较

中、日酱油行业发展之比较

[关键词]中、日酱油 发展比较

中华商务网讯:

中国酱油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汉朝酱油生产技术就已趋成熟,但到1975年,我国才开始正式制定酱油质量标准,从此,酱油生产步入工业化轨道。日本酱油生产技术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但却后来居上,1917年,由8个家族公司联合组建了“龟甲万”公司,拉开了日本酱油的工业化生产序幕。80年来,中国酿造酱油的技术率先在日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并得到了“发扬广大”。至今不仅在美国旧金山、沃尔沃斯,法国杜塞尔多夫,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荷兰以及台湾地区等地建造工厂,如今又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中国,在江苏昆山合作建厂,力争用5年时间达到生产能力1.5万吨的水平。

去年底,中国调味品协会考察团一行17人赴日、韩两国,对酱油生产、贸易及行业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访问,充分感到中日两国酱油发展的差距,获益匪浅。笔者试从中、日两国酱油行业发展之比较入手,找出差距,寻求解决之道。

数字中的差距

中国是酱油生产大国,也是酱油消费大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酱油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年产量达50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包括工业用)3.7公斤。但酱油年出口量只有18~20万吨,仅占全国总量的4%左右。日本酱油生产企业有1800余家,酱油年产量100多万吨,仅是中国的1/5,但人均年消费量(包括工业用)

7.8公斤,是中国的2.1倍;年出口酱油13万吨,占到全国总量的10%以上,大大高于我国。

中国年生产酱油5000吨以上的企业约为300家;年生产酱油3万吨左右的企业有20家左右。最大的酱油生产企业广东佛山海天调味食品公司年产销量为20万吨,只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日本年生产酱油5000吨以上的企业为30家,而最大的“龟甲万”的年产量为30万吨,加上“亚玛莎”等4个企业,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0%。由此可见,中国和日本的酱油生产企业数量相差悬殊不大,但日本酱油生产的集中度大大高于我国,人均消费也远远高于我国。

日本酱油的消费市场相当成熟,消费水平亚洲之最,世界一流。全国本酿造酱油的消费量占到80%以上,包括“龟甲万”在内的5个最大酱油生产企业生产的全部是本酿造酱油。500克或640ML的酱油平均每瓶价格10~50元不等,且基本没有城乡之分;我国的本酿造酱油充其量也不过10%~20%,其他各种低盐固态酿造酱 油和配制酱油则占到80%,500克或640ML左右的酱油平均每瓶价格在1~5元不等,很多袋装500克酱油的价格在1元以下,甚至更低,消费市场很不成熟,城市和农村差距非常之大。

机制之差

日本市场经济法规和意识非常完善。“龟甲万”公司从开始合资建厂起,产权关系就非常明晰,一直延续至今。这种明晰的产权关系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机制和员工的敬业精神,股东千方百计把“酱油事业”做大,员工一心一意为企业效力,以得到应得的报酬,从而使“龟甲万”公司蒸蒸日上,“龟甲万”品牌享誉全球。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许多酱油生产企业率先进行了改制,一些“品牌”在短短几年迅速崛起,缩小了与日本酱油行业的差距。但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时间尚短,酱油行业刚刚从保市场供应转为市场竞争,多数酱油厂是国有中、小型企业,其中不少产权关系还模糊不清,从厂长到员工,很难有长期打 算,这方面还难以与日本企业相比。可以相信,我国酱油生产企业将在不断地改革调整中成长壮大,一批产权明晰、质量稳定、深受消费者信赖的酱油品牌企业将会应运而生。

管理之差

虽经国家机构多次调整,但目前中国酱油工业行业管理工作尚未完全理顺,职责也不明确,管理力度削弱。中国调味品协会作为调味品行业管理的国家一级协会,在人员、经费都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要对口国家经贸委、外贸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卫生部、国家工商局等多个部门。工作杂、乱、难,使许多工作“心有余 而力不足”。

日本的酱油行业管理一直隶属于农林省,大多数工作委托酱油行业协会管理和协调,并赋予协会相应的权力。日本酱油协会有专职工作人员30余人,协会由日本龟甲万等5家最大公司和全国酱油工业理事会组成。日本酱油协会及另设的相应组织,行使全国酱油质量等问题的检查、监督和对酱油生产技术及工艺的专门研究,并承担CAC酱油国际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日本酱油协会的工作人员,除1人属农林省退休职工外,全部为专职人员。协会所需工作经费充裕,靠会费和大企业的资助足以满足。协会的会长是日本“龟甲万”的董事长兼总裁,他也是协会经费的最大提供者。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调味品协会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

标准执行之差

标准化工作和质量管理一直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从1975年开始制定酱油行业的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到2000年,由国家质检总局正式颁布了酿造酱油的国家质量标准,由原国家内贸局颁布配制酱油的行业标准和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的行业标准。该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使酱油行业标准混乱及不健全的情况得到了改善。目前,我国酱油标准为条文性强制标准,企业可以在按照条文强制和卫生指标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企业标准,到当地质监局备案即可;标准的监督检查工作分别由当地质监局和卫生防疫站负责。但由于各地监督部门的执法水平参差不齐,漏洞很多,问题也很多。加之个别企业造假,给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增加难 度,这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并应尽快解决的问题。

日本的酱油标准CJAS由农林省颁布,主要委托日本酱油协会管理。日本酱油标准主要分为本酿造和新式酿造酱油(即配制酱油)两种规格。日本的JAS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企业可自愿采用,但是标有JAS标准产品的标识须经日本酱油协会审查通过才能使用,如果在产品标签上标有“JAS”标准字样,则说明该产品是值 得信赖的,也是企业的“光荣”。“JAS”标准,不仅对产品质量指标有严格的规定,而且对制造方式、品种、等级及标示方法均有明确要求,一旦不符合要求,日本酱油协会将行使其“终止使用”的权力。这些工作都是在日本酱油检查协会的严格检查和监督下实施的。这种“不似强制、胜似强制”的标准及管理方法大大净化

了日本的酱油市场,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调味品协会准备借鉴日本的经验,在调味品行业率先实行酿造酱油的认证鉴证管理工作,利用类似JAS标准的管理方式先行一步,摸索经验,逐步推广。目前,中国调味品协会由国家经贸委批准,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酿造酱油标识,酿造酱油的质量认证和鉴证工作即将开始。可见,日本酱油行业管理的主要任务 放在扩大消费、改进包装容器、减少废弃物和导入HACCP管理、制定保护环境对策等方面,而我国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导入HACCP管理,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宣贯标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尤其是查处不合格的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生产企业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工艺之差

科技能兴业,在酱油行业也不例外,但要落实到行动上,还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前几年,山东曾搞过生物工程酶解制作酱油项目,但轰动一时后渐渐没了“下文”,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地研究如何利用到大生产上,并在工业化的实践中改进和提高。日本“龟甲万”能长盛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精心改进生产设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及精细的管理造就了一流的产品和企业。参观“龟甲万”生产工厂后,大家一致感到:“龟甲万”也可能有保密技术,但纵观整个蒸料、制曲和发酵过程,并没有多少高科技的东西,但他们对各种生产设备的组合、衔接及细节的研发与操作,确实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对产品感官的要求达到了精美绝伦的地步,不管是在日本的任何商场或韩国、中国的超级市场,日本“龟甲万”酱油的外观与品质绝无二致。此次考察,使笔者想起了前段我国调味品行业在贯彻新标准中,某些地区对产品外观体态要求的“澄清”二字提出非议,美其明曰保持“特色”,岂不知这种“特色”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某些地区调味品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这种自欺欺人的所谓“原产地保护”只能是保护落后。这次考察再一次提醒我们,信息化和高科技对调味品行业是必要的;但扎扎实实地改进工艺、改进设备,提高工业化和自动化水平在酱油行业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第五篇:中、日、美企业文化

中、日、美企业文化

 中国

1.华为

企业介绍: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其在通信网络、IT、智能终端和云服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与生态伙伴开放合作,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释放个人潜能,丰富家庭生活,激发组织创新。华为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推动世界进步。华为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由员工持有全部股份的民营企业,目前有18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文化:

发展理念——“狼群”战争文化 精神——吃苦耐劳敬业艰苦奋斗 垫子文化——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2.比亚迪

企业介绍: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211.HK),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天津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将近20万人。

企业文化:

核心价值观——平等、务实、激情、创新 发展理念——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员工关怀——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品质文化——造物先造人、认真度  日本

1.三菱

企业介绍:

三菱集团(Mitsubishi Group)是由原先日本三菱财阀解体后的公司共同组成的一个松散的实体,Mitsubishi这个名字中的mitsu表示“三”,而bishi表示“菱角”。第一家三菱企业是岩崎弥太郎于1870年(庚午年)接手官方经营的长崎造船厂,1873年造船厂更名为三菱商会。接着三菱开始涉足采矿、造船、银行、保险、仓储和贸易,随后又经营纸、钢铁、玻璃、电气设备、飞机、石油和房地产。现在三菱已建立起一系列的企业,在日本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企业文化:

经营理念——

1、贯彻顾客第一的信念,通过公司活动贡献于社会进步

2、诚实为本,和气为重,公私分明

3、立足世界,致力于经营革新和技术开发

制定宗旨——所期奉公、处事光明、立业贸易 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公司活动贡献于社会进步

2.松下

企业介绍:

松下(Panasonic),是日本的一个跨国性公司,在全世界设有230多家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90,493人。其中在中国有54,000多人。Panasonic的中文为“松下”(早期叫National,1986年开始逐步更改为Panasonic,2008年10月1日起全部统一为Panasonic)由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自1918年松下幸之助创业,发展品牌产品涉及家电、数码视听电子、办公产品、航空等诸多领域而享誉全球。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松下位列114位。

企业文化:

核心价值观——贯彻产业人应尽之责、力图社会生活之改善和提高、为世界文化之发展作出贡献

发展理念——星罗棋布的网络社会、与地球环境共存 品牌口号——生活充满创意

培训理念——

1、倾听部下的意见,并加以充分考虑

2、发挥群众智慧

3、要让新职员也能畅所欲言

4、交给他又不全交给他

经营理念——

1、低价位的产品经销

2、不参与无标准降价竞争

3、成功的定价方式把产品推向全球

 美国

1.苹果

企业介绍:

苹果公司(Apple Inc.)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2007年由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更名而来,核心业务为电子科技产品,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苹果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e在1976年4月1日创立,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知名的产品有Apple II、Macintosh电脑、Macbook笔记本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Mac一体机、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2018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发布,苹果公司位列第四。

企业文化:

口号——变革偏执创新 管理理念——极简

核心价值观——鼓励创新、勇于冒险 生产理念:永不服输、产品至上

其他——专注设计、信任乔布斯、从头开始、关注细节、信任苹果

2.沃尔玛

企业介绍: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即沃尔玛公司(WalMart Inc.)(NYSE:WMT),是一家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以营业额计算为全球最大的公司,其控股人为沃尔顿家族。总部位于美国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沃尔玛主要涉足零售业,是世界上雇员最多的企业,连续5年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居首位。沃尔玛公司有8500家门店,分布于全球15个国家。沃尔玛在美国50个州和波多黎各运营。沃尔玛主要有沃尔玛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沃尔玛商店、沃尔玛社区店等四种营业方式。2018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发布,沃尔玛连续第六年蝉联榜首。

企业文化:

核心价值观——顾客就是上帝、尊重每一位员工、每天追求卓越、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永远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

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公仆领导、激励员工、上下沟通、信息共享 其他——轻松氛围回报社会

下载20世纪末美、日、中学校体育之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世纪末美、日、中学校体育之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日、中动画电影赏析

    美、日、中动画电影赏析 梁宸 回顾我们的童年,有谁不是与动画片一起相伴成长的呢?所以今天我想来说一说这些风格各异但又各具特色的动画片。 说到动画电影,人们脑海里大都会想......

    现代篮球运动中的体育美

    现代篮球运动中的体育美 摘 要:篮球运动是一项技巧与力量、集体和个人智慧相结合,高强度激烈对抗的体育竞赛项目。它己成为影响力仅次于足球的“第二体育运动”,其原因之一在于......

    中 日个人所得税比较分析及启示(定稿)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费用扣除、税率及其个人所得税的职能地位和分税几个方面,对中国和日本的个人所得税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借鉴日本,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的......

    感悟《诺丁山》中的 音乐之美

    感悟《诺丁山》中的音乐之美——08新闻班 杜楠一、影片简介基本信息中文片名:诺丁山英文片名:Notting Hill更多中文片名:新娘百分百,摘星奇缘更多外文片名:The Notting Hill Proj......

    在细读中品味语文之美

    在细读中品味语文之美 目前的语文教学出现了“重文轻语”的现象,很多教师和学生知“文”不知“语”,只知道学习一篇文章,背诵一篇文章,却不清楚其中的道理,不能够品味到语文美,语......

    中 美 关 系 和 中 日 关 系[5篇范文]

    中 美 关 系 和 中 日 关 系 官店民族中学傅卫华 一、中美关系 1.简述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侵华史实主要有哪些? (1)鸦片战争后,美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2)甲午......

    澳洲留学学校中那些比较受欢迎

    申请去澳洲留学的同学,需要选择一个自己满意的学校,那么选择哪个澳洲留学学校好呢?什么学校申请的时候顺利,而且就业的时候又能不受限制呢?下面分享澳洲留学好学校,希望对大家有......

    MPM----建筑行业中甲乙方项目经理之比较甲乙方项目经理之比较

    建筑行业中甲乙方项目经理之比较 项目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横道图又名条线图,由美国人Henry·L·Gantt于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