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教育与民族教育学的关系
民族教育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除与一般教育具有共同的规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民族教育学就是研究这个特殊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从文化背景的大视角来研究民族教育的有关问题。概括地说,民族教育学是研究在多民族国家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各个民族的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以不同的民族群体与个体教育(正规与非正规教育)为其研究对象,在探索人类教育的共同规律的同时重点探讨不同民族群体与个体教育的特殊规律及特殊性。民族教育学兼有教育科学与民族科学的双重性质,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边缘学科。它与教育科学中的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民族学科的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史、民族语言学、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民族经济学、民族心理学、民族宗教学、民族人口学等学科紧密相联。教育科学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民族科学中的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是民族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民族教育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前景广阔的社会科学。它的确立将会对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与繁荣,加强民族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同教育学以及其他许多人文社会科学一样,民族教育学也是一门以研究对象来命名的学科。作为这类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共同特点,研究对象与学科本身的关系一直错综复杂。一方面,研究对象的边界从根本上规定着这类学科的身份认同与制度认同,本学科的从业者必须以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作为身份与制度识别的标志;另一方面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又使得本学科的从业者经常跨越到其他学科领地里去寻找新的研究主题,以不断满足本学科知识扩张的欲望。作为教育学科中的一门特殊学科分支,民族教育与民族教育学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教育学发展史上的经典命题。对此命题,不同时代,不同学者通常会有不同的判断。而对于民族教育与民族教育学之间关系的不同判断,往往直接影响着当时民族教育学的发展。如果将民族教育与民族教育学完全等同起来,民族教育学就不可能成为一门学科,而只能是一个实践领域。与之相反,如果将民族教育与民尊教育学完全对立起来,民族教育学同样难以成为真正的教育学,而只会沦为一种形而上学的说教。
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王建华认为,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是永恒的,教育学却是历史的。绝不是有了教育必然就产生教育学,教育学只能在比较进步的历史阶段出现;另一方面,教育是行动、是活动、是实践,教育学只是对教育的一种反思与构想,是一种关于教育的理论。二者分属不同的“场域”与“世界”。一个偏向行动,一个取向理论,二者具有不同的场域逻辑。
一、中华民族教育的历史
中国的民族教育及其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到1966年,民族教育处于开创、奠基和起步阶段。
(二)挫折阶段。1966~1976年,在所谓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民族教育遭到了重创。
(三)恢复阶段。1976年~1984年,是中华民族教育的拨乱反正、逐步恢复和发展的阶段。四)民族教育学的学科建立阶段。984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召开了首次学术研讨会,标志着中国的民族教育与民族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学科建立的崭新阶段。
二、中华民族教育学学科建立的历史
(三)中华民族教育学学科建立的理论探讨。
1987年,滕星提出“必须创建一门以少数民族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条件下,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的民族教育学这门新学科。”“民族教育学是民族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民族教育学是研究少数民族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滕星还就民族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作了具体界定,他认为,民族教育学应研究各民族各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与教育的关系,要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殊的居住状态来研究民族教育的学校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师资、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民族语言与教学等重点问题。在1987年,叶志贞也提出:“随着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民族教育研究的深入,创建民族教育学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民族教育应该是专指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教育。”“凡旨在提高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统称民族教育。”蔡宝来认为,民族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前者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民族的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它是以不同的民族群体与个体教育(正规与非正规教育)为其研究对象,在探索人类教育的共同现象与规律的同时,重点探讨由不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不同民族群体与个体教育的特殊现象及其规律。后者研究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由不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现象及其规律。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更大规模和更加规范的学术研究,从而使民族教育学得以在理论上逐步建立。20世纪90年代,随着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深化和扩展,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内容与研究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逐步规范化、科学化与多元化。1991年,景时春先生主编了新中国后的第一本民族教育学专著,它标志着中华民族教育学的初步建立。2002年,王鉴主编了《民族教育学》。这些成果标志着中华民族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体系已日趋完善。
(二)中华民族教育学学科建立的实践过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是中华民族教育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实践阶段。1999年6月江泽民主席发出西部大开发的号令以后,国家迅速投入9亿元用于西部152所高校校园网建设,为民族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三)中华民族教育学学科建立的标志。
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10余年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发展,中国的民族教育学已发展为一个独立学科,其理论体系已日趋完善,民族教育学的研究也逐步趋于规范化。其标志大体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出版了一批学科建设专著,二是创办了全国性、综合性的民族教育刊物,三是民族教育研究基地形成了体系,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机构形成了网络。1993年,中南民族大学建立了教育管理系; 1996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2000年中央民族大学成立了教育系,2003年有了民族教育学的博士点。
总而言之,民族教育的实践是民族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坚实基础。同时中华民族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也使中国的民族教育实践上升到科学的理论,而且反过来从理论上保证了对中华民族教育的宏观指导。建立健全科学的民族教育体系与民族教育学的理论框架,是发展民族教育的关键。参考文献:《中华民族教育及其学科的历史回顾、成就与展望》,胡萍、周兴茂,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构成及现状》,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研究 《论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王建华,大学教育科学 《论教育与教育学的主体建构性》,朱新梅,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篇:德江县民族中学民族教育实施方案
德江县民族中学民族教育
实施方案
德江民中 2014-3-25 德江县民族中学民族教育实施方案
根据《德江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工作的意见,为了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学校将围绕跨越式发展和团结稳定,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地融入学校发展大局,增进全校各族师生的大团结,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特制定本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以创建工作推动民族团结事业进步和学校工作全面发展,并形成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力争创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并鼓励广大教职工争创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二、组织领导
为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创建工作的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校创建工作并达成目标,成立民族教育学校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张连武
副组长:王军、吴斌、张黔、宋天芬、熊进
成 员:何江琪、钱家喜、李进、申修飞、张进、田阳、李铨 办公室设在学校工会:由王军主席具体负责
三、创建内容
(一)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少数民族师生扶贫帮困,培养学生团结进取、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意识。
(二)民族活动开展。围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民族特色为龙头,坚持特色立校,积极构建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力求教学与民族文化均衡发展,在“9+3”、“4+2”特色教育精神指引下,组织开展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如:舞蹈、音乐、篮球、书法、美术等兴趣小组活动。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每学年分春、秋两季别开展好春季学期“特长生才艺汇演”活动,秋季学期 “金秋体育节”和“地方民歌大家唱”才艺活动。既继编排好《傩舞韵律操》、《土家摆手舞》等民族舞蹈。
四、工作任务分解
(一)宣传教育 实施部门:学校办公室 主要内容: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活动;
2、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和“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
3、开展法制、安全等宣传教育活动,构建平安校园及和谐的师生关系;
4、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宣传。
(二)创建活动 实施部门:学校党建办公室、校行政、教育处、教科处、校团委 主要内容:
1、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加强党员干部和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营造廉洁自律、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创建工作。(校党委)
2、按年级组管理机制和新作息时间安排,加强教育教学督查管理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行政)
3、严格执行行政领导值班制度,接待好师生及家长来访,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和相关信息反馈,将民族政策法规和“四项教育(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纳入常规工作。(办公室)
4、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设备采购、使用及维护工作,为教育教学、校园安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总务、教科处)
5、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稿好备课、课题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打造名师队伍,在继续开展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同时,将民族团结知识、民族政策有机融入相关学科教学中。(教科处、教务处)
6、切实开展好“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各族学生参观学习,举办专题报告、讲座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立志成才的实际行动,突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教育。(教育处)
7、深入开展“桃源铜仁美丽德江”主题教育,集中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结合“9+3”、“4+2”特色教育开展诸如“民族团结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活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校团委)
8、关注师生生活,深入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做好舆情分析和引导,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校工会)
五、督查申报
责任部门:学校工会、办公室 配合部门:各处室、年级组、班集体。
(一)督查考核的内容
1、组织领导工作。
2、各部门负责创建活动项目的计划、简报和总结。
3、创建活动的记录、资料、建档等情况。
(二)督查考核的形式
1、办公室经常性对各部门的创建工作进行专题检查、重点抽查,并及时通报检查、抽查情况。
2、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创建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通报督查情况。
(三)督查考核的原则
1、突出重点与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督查考核相结合原则。
2、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注重实绩、鼓励创新原则。
3、重点督查考核与适时督查考核相结合原则。
4、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
5、日常督查考核结果与阶段综合督查考核结果相结合原则。
6、分级负责、层层落实原则。
第三篇:钦南区民族中学民族教育工作总结
钦南区民族中学民族教育工作总结
钦南区民族中学位于钦南区黄屋屯镇圩,该镇居住有壮、汉、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万多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3%。黄屋屯镇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民间活动。黄屋屯中学建校后,一边搞好教学常规,另一方面,不断探索这些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引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教育。
近年来,黄屋屯中学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进行收集和整理,终于实现民族民间文化和体育进课堂的愿望。现将我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和体育进课堂的教育工作作一个小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一)制定规划,成立机构
坐落在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黄屋屯中学,为了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利用这些优秀民族文化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学校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把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市、区各级部门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黄屋屯中学成立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由语文组负责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由体育教师负责民族传统体育训练,进一步搞好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开展工作
1.由学校语文教研组负责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主要是负责民族民间文化教材《跳岭头风俗》的编写、教学等工作。2013年底,语文教研组开始对黄屋屯镇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收集、整理,主要围绕黄屋屯镇历史建筑遗迹、民族风情、人物事迹、壮族特色民族民间艺术、民族语言等多个民族民间文化项目进行收集、整理。
根据上级相关要求,在保证国家教育部门规定课程和课时安排的基础上,黄屋屯中学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每周安排1课时,由语文教师负责乡土教材《跳岭头风俗》授课,经过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都说“虽然自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却不知道有那么多东西自己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很多。
2.由体育教师负责民间体育车铁圈、踩高跷、抛绣球等传统体育项目的训
练。学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首先,学校购买了100对高跷,把高脚竞速训练作为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内容,让这一民间体育真正走进校园,另外,组建校高脚竞速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强化训练,提高高脚竞速水平和技能。
二、取得成绩
经过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进入课堂,并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训练和开展教学,一方面,经过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活动的开展,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将本土优秀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还实现对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育,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直接、有效方式。另一方面,经过训练后,民间体育技能得到提高和加强,在今年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中,我校很多学生成绩优秀,受到领导的表扬。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
(一)存在问题
1.黄屋屯中学引进的这两项民族民间文化(包括民间体育),都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开展起来容易,但要提高就比较困难。《跳岭头风俗》虽然走进了课堂,但还不完善,当中所收集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只是凤毛麟角,还有很多收集工作要做,尤其有的民间艺术和历史遗迹缺乏科学保护,受损较严重,有的甚至在逐渐消失,另外,要将这些民族民间文化加以研究,探索其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其文化育人功效,这些都需要大量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并进行有计划的训练,但训练场地还不规整,设施奇缺,不能开展大规模普及,需要进一步改进设施和训练的经费。
(二)今后打算
1.在开展好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基础上,继续收集、整理更多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完善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在经费上的支持,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场地和设施,在硬件上提供条件。
2.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管理,在现有条件下,发挥资源最大优势,同时,对所引进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包括民间体育)进行科学研究,寻找规律,挖掘其真正内涵,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便改进方法,促进民族民间文化教学和训练的发展。
总之,黄屋屯中学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既丰富学校教学内 2
容、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环境,又是对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尽管存在种种困难,但通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
钦南区黄屋屯中学
2016年7月6日
第四篇:论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我国沿海地区的水平之间差距日益拉大。东部地区在工资待遇、生活条件、投资环境等方面要比少数民族地区优越,资金大批向东部流动,导致东西差距的日益扩大。当少数民族面临生活困苦、社会就业的时候会面临极大的心里不平衡,从而导致民族间的冲突产生。少数民族地区对资源占有一大部分,但从开发利用上来看还远没有从中获得足以使经济飞速发展的作用。这也是经济上的不平衡之一。
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关系重大。我国的少数民族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拥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与进入社会主义之前的时期有了极大的好转。民族矛盾得以缓和,但是民族问题依然是我国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历史的遗留问题,以及我公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在转型期间,就难免会涉及到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引起民族矛盾。民族矛盾一旦产生,如不及时解决就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在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伴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逐步解决的。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是与社会发展总进程以及改造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联系在一起的。
民族问题是很多国家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各民族的人口、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是多样的。因此,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有长达2.2公里的陆地边境线,约有1.9万公里处于少数民族地区。在沿线边境分布的135个县、旗、市辖区中,有107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在沿边境线居住的大约2200多万人口中,有近半数是少数民族。边疆少数民族与30多个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如果没有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的话,西方的反华势力与我国的一些民族分裂分子加以勾结,会对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造成巨大的威胁。第二,民族问题具有复杂性。民族问题经常不是单独出现的,它往往与宗教问题、城乡问题、地区问题交织在一起。例如我国的西藏问题。它是以十四**喇嘛为领导的,以宗教为指导的精神的一种分裂活动,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西藏流亡集团自1960年成立以来,已经有四十多年,在这四十多年来已基本适应了国际的环境,并集合西方现代政治体质及西藏过去的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建立了所谓的“流亡政府”。这就涉及到了我国民族问题的另一个特点——国际性。我国有30多个跨界的民族,占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一多半,与别国的民族语言相通、风俗相近,在思想感情与民族心理上有着许多共同点,民族间往来频繁。在我国西藏,极少数的分裂分子无视历史,扭曲事实,与国际反华势力相勾结,在国内制造骚乱暴动,破坏西藏的安定团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们和国际社会,制造所谓的“西藏问题”,企图使之国际化,这是我国各族人民所不能答应和容忍的。我国新时期的民族问题还具有长期性。我国的民族问题有一部分是历史的遗留问题,并且民族意识有时还在增强。民族利益的协调问题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民族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可以一下子发展起来的。因此就决定了民族问题还需要长期解决。民族问题还具有敏感性。民族间也许会由于风俗习惯不同,了解程度不深而造成不尊重对方的误会。“民族,宗教间无小事”说的正是民族问题的敏感性。民族问题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通常可以归结为这几个诱因。经济诱因是重要原因。政治诱因也是民族问题的诱因之一。在封建社会中,阶级压迫是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时期,阶级压迫已被消灭。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一些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还在,危害着我国的民族间的和平共处。另外,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分子还在,国际反华势力还企图利用民族问题为突破口对我国进行颠覆、渗透、分裂活动。这些分裂活动有些以暴力事件的形式出现,暗杀、纵火、投毒、打砸抢一系列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安定。文化思想诱因也是民族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各民族由于各自的历史、生活环境等条件不同会导致某些方面的文化不同甚至会冲突,所以,在处理文化思想方面也会有矛盾。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因此对待我国的民族问题国家应该要做到一下几点才能使民族与国家关系更加稳定繁荣和昌盛。
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优先发展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产业,从而改善民族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最主要的是交通,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不断地被贫困地区的发展所验 国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宏观政策倾向于民族地区,给予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最有力的政策支持,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的投入和税收的减免。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一词国家可以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环境、民族风情等搞好旅游事业,也可以将东部发达地区好的发展思路引入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
只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搞上去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关系问题,使我国各民族和谐发展。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受国家领导管理体制的绝对制约。但由于受到政治体制方面某些外部或内部条件的限制,民族自治常常难以得到完全贯彻落实,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加强完善和调整。
加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的重要手段。民族区域自治建设的目标是,使民族地区自治的各个环节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尽量多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各重点高校可以适当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录取比例,重点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科技、管理人才,尽可能做到人才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工作,使其充分发挥才干。要多宣传对民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树立民族英雄形象。民族地区要有领导、有计划的组织少数民族干部到基层、上级领导机关和综合部门挂职锻炼,考察学习,交流经验,开阔视野,增长才能。在少数民族中选拔培养高层干部,保证各民族在中央都有自己的代表和发言人,切实保障各民族的权利得以实行。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论文题目:论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班级: 嵌入式121 姓名: 姜鹏
学号: 124112010
评分标准:
1、论文中心思想明确。
2、结构完整,论据(论述)充分。
3、理论联系实际。
4、语言通顺、连贯、逻辑性强。
20分)得分: 50分)得分: 20分)得分: 10分)得分: 总分:
((((
第五篇:民族教育学课程纲要
《民族教育学》教学大纲
(2014年修订)
一、课程编号
1041030016
二、课程名称
民族教育学
三、学时学分
每周2学时,共36学时,期末考评合格获2学分。
四、开课对象
教育学专业第三学年上学期
五、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
六、课程目的与任务
《民族教育学》主要是由民族学、教育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相交叉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自从20世纪中期以来,民族教育学在国外发展尤为迅速,特别是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的多民族国家里,该学科领域(包括人类学、多元文化教育、土著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和移民教育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层次不穷,成为当今全球社会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中国有关民族教育学学科的提出和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中期。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是国际上颇受重视的学科。
广义的民族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描述各民族特有文化传承现象(民族教育现象),探索各民族特有文化传承过程(民族教育过程),比较不同民族群体文化传承差异(各民族教育的本质差异)。及由不同民族文化背景所导致的不同民族个体社会化差异(个体学习的特殊性),揭示各民族特有文化的传承规律(各民族教育发展的特有规律)。狭义的民族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描述和揭示在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教育(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一般特有现象、过程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承及教育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实践教学环节
(一)实践教学环节总体设计
1、实践教学安排
民族教育学实践环节可分为自学、面授辅导和实地考察访谈三种形式。
自学:自学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与方法,自学方法的辅导与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对于有着较多理论的民族教育学学生自学会感到很困难,教师要辅导、帮助学生自学。
面授辅导:要根据学生状况,紧密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可以采取用串讲知识结构与要点、解答疑难问题、引导学员进行案例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导课要利于学员掌握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状况,认真备课、辅导与批改作业。
实地考察访谈:利用周六日或假期,到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民大幼儿园、西藏中学、西藏班、北京市回民中学等地实地参观考察、访谈,并要求学生写出调研报告或访谈日志。
2、训练内容和目的
在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辅导时,应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文字教材,对文字教材的知识结构、基本理论与 规律要在了解、理解上下功夫,认真钻研,善于分析与概括教材的要点、重点;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心理规律、原则与方法要做到联系实际,学会应用。
3、检查方式
首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较清晰的了解基本概念;其二,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辅导,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教材的教学功能,帮助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这门课程;其三,针对学校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案例研讨,促进理论的应用。
(二)各章节实践教学环节
第一章 民族教育学学科基本理论
考核题目:民族教育的概念与民族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特点,民族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学科体系。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了解其性质、体系,研究对象、任务及特点。重难点为涵义、性质。
考核过程:
1、老师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2集体交流。由学生自由提问。
3、交流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民族教育学发展史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
考核题目:民族教育学发展史, 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的若干归因理论。
考核目标:理解、掌握并能够运用不同的归因理论及学派主要观点,了解中华民族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重难点为各学派的基本观点及理论。
考核过程:
1、老师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2集体交流。由学生自由提问。
3、交流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世界民族教育及跨文化教育理论概述
考核题目: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况, 世界跨文化教育理论流派综述。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了解各国少数民族教育状况,理解并掌握各跨文化教育理论流派基本内容。重难点各理论流派的基本内容。
考核过程:
1、老师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2集体交流。由学生自由提问。
3、交流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与民族教育
考核题目:地理环境与民族生态, 经济文化类型与民族教育, 物质生活方式与民族教育, 社会组织结构与民族教育, 人口迁移与民族教育——人口迁移的多样性与未来趋势。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了解自然、社会环境与民族教育的关系。重难点为民族教育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
考核过程:
1、老师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2集体交流。由学生自由提问。
3、交流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
文化生态环境与民族教育
考核题目:文化生态环境理论, 文化生态诸因子与民族教育的关系。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理解并掌握文化生态环境理论,了解文化生态各因子与民族教育的关系。重难点为文化生态环境理论。
考核过程:
1、老师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2集体交流。由学生自由提问。
3、交流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
民族语言与民族教育
考核题目:世界民族语言概况,世界双语教育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世界双语教育模式,世界双语教学理论流派,双语教学方法论,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了解世界及我国双语教育的发展实践,掌握世界双语教育模式。重难点为世界双语教育模式。
考核过程:
1、老师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2集体交流。由学生自由提问。
3、交流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章
民族心理与民族教育
考核题目:民族心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民族文化差异与民族心理差异,民族心理差异与民族教育策略,民族心理的研究方法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掌握影响民族心理差异的因素以及民族心理的研究方法。重难点为民族心理。考核过程:
1、老师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2集体交流。由学生自由提问。
3、交流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八章
民族教育法规与政策
考核题目:国外民族教育法规与政策,中华民族教育政策与法规历史沿革,民族教育改革与民族教育立法。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了解中外民族教育法规的发展,掌握民族教育与政策的区别与联系。重难点为民族教育法规。
考核过程:
1、老师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2集体交流。由学生自由提问。
3、交流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九章
民族教育体制与管理(学生自学)
考核题目:中华民族教育体制,中华民族教育体制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对策。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了解民族教育体制沿革,意义及其面临的挑战。重难点为民族教育体制、基本原则。
考核过程:
1、老师课外指导,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章
民族幼儿教育(学生自学)
考核题目:原始氏族“大家庭”的幼儿教育,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民族幼儿教育,民族幼儿现代公共教育的发展历程。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了解不同形态社会下幼儿教育的特点与发展。重难点为民族幼儿教育。
考核过程:
1、老师课外指导,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一章
民族学校基础教育 考核题目:民族学校课程与教材编写,民族学校的教学战略,民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民族学校教育评价。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了解民族基础教育相关内容。重难点为民族学校课程。
考核过程:
1、老师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2集体交流。由学生自由提问。
3、交流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二章
民族高等教育
考核题目: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制度、价值。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了解民族高等教育的相关内容。重难点为民族高等教育。
考核过程:
1、老师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2集体交流。由学生自由提问。
3、交流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三章
民族职业教育(学生自学)
考核题目:民族职业教育的重大价值,中华民族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了解民族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重难点为中华民族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考核过程:
1、老师课外指导,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四章
民族师范教育 考核题目:少数民族中等师范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少数民族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现状,中华民族师范教育制度,少数民族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了解民族师范教育的相关内容。重难点为民族师范教育。
考核过程:
1、老师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2集体交流。由学生自由提问。
3、交流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五章
民族成人教育(学生自学)
考核题目:民族成人教育的重大意义,民族成人学习心理与教学,中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当代国外民族成人教育。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了解民族成人教育的相关内容。重难点国外民族成人教育理论。考核过程:
1、老师课外指导,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六章
民族教育学研究方法
考核题目:民族教育学研究基本步骤,民族教育学具体研究方法。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掌握民族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重难点为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具体内容。
考核过程:
1、老师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2集体交流。由学生自由提问。
3、交流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七章 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考核题目:未来全球民族教育的展望---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考核目标:识记概念,掌握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相关内容。重难点为多元文化整合运动,中国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考核过程:
1、老师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2集体交流。由学生自由提问。
3、交流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检查标准:
1、民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学会民族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课程教材和参考书
(一)课程教材
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
(二)参考书 1.孙若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M].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 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3.王军主编.教育民族学[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4.王鉴著.民族教育学[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5.苏德编著.民族学校教学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材.1999 6.滕星编著.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M].民族出版社.2002 7.陈立鹏著.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新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8.孟立军著.论中华民族教育.广西民族出版社[M].2001 9.王军著.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 [M].民族出版社2002 10.吴仕民著.《中华民族教育》[M].长城出版社.2000 11.俸兰编.新世纪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4 12.吴明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13.滕星著.《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M].华夏出版社.2001年 14.王鉴,万明钢著.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 [M].民族出版社.不祥 15.陈玉屏主编.民族教育研究[M].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 16.朴胜一,程方平著.民族教育史[M].海南出版社.2001 17.王兆璟,王春梅著.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6 5 18.金炳镐著.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19.孟宪承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20.孟宪承等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1.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989. 22.沈灌群、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家评传通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1989. 23.顾树森.中国历代教育制[M]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九、作业与考查方式
课程每章后设有练习与思考题,是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这是检验学习效果的环节。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考试的具体要求详见考试说明。
本课程考评方式有三:一是平时作业成绩(包括实践环节),二是课堂讨论,三是期末考试成绩,合起来总分为100分。平时作业为一份读书笔记或一篇研究论文,占总分的20%;课堂讨论占总分的30%;期末考试占总分的50%。
十、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第一章 民族教育学学科基本理论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了解其性质、体系,研究对象、任务及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为涵义、性质。
1、民族教育的概念与民族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特点 1.1民族教育概念的涵义
1.2民族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3民族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1.4民族教育学的研究特点
2、民族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学科体系 2.1民族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2.2民族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章
民族教育学发展史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并能够运用不同的归因理论及学派主要观点,了解中华民族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为各学派的基本观点及理论。
1、民族教育学发展史
1.1美国的文化教育人类学学派 1.2英美多元文化教育学学派 1.3中华民族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的若干归因理论 2.1单一的学业成就归因理论 2.2修正综合的成就归因理论
第三章
世界民族教育及跨文化教育理论概述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了解各国少数民族教育状况,理解并掌握各跨文化教育理论流派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各理论流派的基本内容。
1、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况 1.1原苏联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1.2法国的移民劳动者子女的学校 1.3英国的少数民族教育 1.4德国的跨文化教育
1.5美国的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 1.6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教育 1.7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双语教育 1.8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 1.9泰国的宗教与民族教育
1.10马来半岛的文化同化与多元化 1.11日本的“在日朝鲜人”教育
2、世界跨文化教育理论流派综述 2.1文化变迁论 2.2文化同化论 2.3文化融合论 2.4 跨文化适应论 2.5 跨文化交流论
2.6 跨文化理解教育
2.7多元文化论与多元文化教育
第四章
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与民族教育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了解自然、社会环境与民族教育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为民族教育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
1、地理环境与民族生态
1.1人种与生态
1.2民族的产生、发展与生态 1.3自然资源与民族生态
1.4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心理
2、经济文化类型与民族教育
2.1经济文化类型的一般分类与民族教育 2.2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与民族教育发展
3、物质生活方式与民族教育
3.1服饰文化与民族教育 3.2饮食文化与民族教育 3.3居住文化与民族教育 3.4交通文化与民族教育
4、社会组织结构与民族教育
4.1家族与民族教育 4.2部族与民族教育 4.3社区与民族教育
5、人口迁移与民族教育——人口迁移的多样性与未来趋势 第五章
文化生态环境与民族教育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理解并掌握文化生态环境理论,了解文化生态各因子与民族教育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为文化生态环境理论。
1、文化生态环境理论
1.1文化与教育
1.2文化生态环境理论
2、文化生态诸因子与民族教育的关系
2.1少数民族宗教与民族教育 2.2少数民族哲学与民族教育
2.3少数民族民俗传统与民族教育 2.4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失调 第六章
民族语言与民族教育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了解世界及我国双语教育的发展实践,掌握世界双语教育模式。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为世界双语教育模式。
1、世界民族语言概况
1.1语言与民族
1.2世界民族语言发展趋势
2、世界双语教育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
2.1世界双语教育概览 2.2双语教育的作用 2.3世界双语教育展望
3、世界双语教育模式
3.1过渡双语教育 3.2保持双语教育 3.3二元语言双语教育 3.4浸没(淹没)双语教育 3.5隔离主义教育 3.6分离主义教育
3.7外语教学的主流双语教育 3.8双方言教育
4、世界双语教学理论流派
4.1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4.2双语教学中几个重要概念 4.3双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概要 4.4双语教学理论流派
5、双语教学方法论
5.1传统教学方法 5.2新教学方法
6、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6.1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实验概况 6.2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类型
6.3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对发展民族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6.4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成绩、问题与展望 第七章
民族心理与民族教育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掌握影响民族心理差异的因素以及民族心理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为民族心理。
1、民族心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1民族心理的含义 1.2民族心理研究的概况 1.3民族心理研究的意义
2、民族文化差异与民族心理差异
2.1什么是文化与文化差异
2.2文化差异是影响民族心理差异的主要因素 2.3影响民族心理差异的文化因素
3、民族心理差异与民族教育策略
3.1学习心理与民族教育
3.2道德品质发展与民族教育
4、民族心理的研究方法
4.1民族心理的研究原则
4.2民族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八章
民族教育法规与政策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了解中外民族教育法规的发展,掌握民族教育与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为民族教育法规。
1、概述
1.1民族教育政策 1.2民族教育法规
1.3民族教育政策与民族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2、国外民族教育法规与政策
2.1外国民族教育政策与立法的历史沿革 2.2外国民族教育立法权限类型 2.3外国民族教育立法程序 2.4外国民族教育法律形式种类 2.5外国教育立法特点
3、中华民族教育政策与法规历史沿革
3.1奴隶社会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与法规情况 3.2封建社会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与法规情况
3.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与法规 3.4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与法规情况
4、民族教育改革与民族教育立法
4.1民族教育改革呼唤民族教育立法 4.2必须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立法工作 第九章
民族教育体制与管理(学生自学)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了解民族教育体制沿革,意义及其面临的挑战。
1、民族教育体制概述
1.1教育体制概述
1.2民族教育体制的意义
1.3确立民族教育体制的基本原则
2、中华民族教育体制
2.1旧中华民族教育体制概述 2.2新中华民族教育体制的建设 2.3新中华民族教育体制发展成就 2.4新中华民族教育体制的特点
3、中华民族教育体制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对策
3.1领导和管理体制
3.2民族教育结构体系改革 3.3民族教育投入与办学体制 第十章
民族幼儿教育(学生自学)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了解不同形态社会下幼儿教育的特点与发展。
1、原始氏族“大家庭”的幼儿教育
1.1、原始氏族“大家庭”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1.2原始氏族“大家庭”幼儿教育的方法
2、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民族幼儿教育
2.1一夫一妻制民族家庭的幼教传统
2.2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对少数民族家庭幼儿教育的制约性
3、民族幼儿现代公共教育的发展历程
3.1民族幼儿现代公共教育的早期实践与思想探求 3.2民族幼儿现代公共教育体系的确立与发展 第十一章
民族学校基础教育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了解民族基础教育相关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为民族学校课程。
1、民族学校课程与教材编写
1.1课程与教材概述
1.2民族学校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特点
1.3进一步完善我国民族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 1.4多元文化课程的指导原则
2、民族学校的教学战略
2.1民族学校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2.2民族学校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2.3民族学校的教学组织
3、民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3.1校园文化概述
3.2民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4、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4.1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内涵
4.2民族学校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培养
5、民族学校教育评价
5.1教育评价概述 5.2民族学校教育评价
5.3国外有关民族教育评价的新进展:多元文化学校教育评价 第十二章
民族高等教育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了解民族高等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为民族高等教育。
1、民族高等教育的含义
2、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
2.1古代民族高等教育性质活动 2.2近现代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2.3当代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3、民族高等教育的制度
3.1办学体制 3.2层次结构 3.3民族高等教育类型
4、民族高等教育的价值
4.1对少数民族个体提高的价值 4.2对少数民族社会变迁的价值 4.3对国家发展的价值
5、民族高等教育的典型案例:新中国的民族院校
5.1历史沿革 5.2重大贡献 5.3运行机制
6、新中华民族高等教育的成就、问题与发展
6.1新中华民族高等教育的显著成就
6.2当前中华民族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第十三章
民族职业教育(学生自学)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了解民族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
1、职业教育概述
1.1职业教育的含义 1.2职业教育的发展
1.3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
2、民族职业教育的重大价值
2.1经济价值 2.2教育发展价值
2.3促进民族现代化的价值
3、中国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
3.1旧中国少数民族职业教育 3.2新中华民族职业教育
4、中华民族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4.1观念革新 4.2完善体制 4.3结构定位
4.4教学与课程改革 4.5师资队伍建设
4.6加强社会性合作、开发与服务 第十四章
民族师范教育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了解民族师范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为民族师范教育。
1、少数民族中等师范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2、少数民族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3、中华民族师范教育制度
3.1师范教育结构的发展变化 3.2师范教育的类型 3.3师范教育制度的完善 3.4师范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4、少数民族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
4.1少数民族师范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4.2健全、完善少数民族师范教育体系
4.3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师范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4.4积极稳步地进行少数民族师范教育的教学改革 4.5继续做好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师资的培训
5、重视对少数民族师范教育的研究
5.1应重视研究少数民族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 5.2应重视研究少数民族师范教育的制度
5.3应重视研究少数民族师范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科学的联系 5.4应重视研究少数民族师范教育的改革 第十五章
民族成人教育(学生自学)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了解民族成人教育的相关内容。
1、成人教育概述
1.1成人教育的概念 1.2成人教育的目的 1.3成人教育的任务 1.4成人教育的体制 1.5成人教育的地位
2、民族成人教育的重大意义
2.1政治意义 2.2经济意义 2.3文化意义
3、民族成人学习心理与教学
3.1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 3.2成人教学
4、中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
4.1中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的历史沿革 4.2中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的特殊性 4.3中华民族成人教育机构体系
4.4当前中华民族成人教育的重点项目
5、当代国外民族成人教育
5.1国外民族成人教育的含义
5.2当代国外少数民族成人教育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5.3国外民族成人教育的典型实践项目 5.4国外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的主要特点
5.5影响当代国外民族成人教育的三种主要理论 第十六章
民族教育学研究方法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掌握民族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为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具体内容。
1、民族教育学研究方法性质与特征
1.1教育研究概述
1.2民族教育学研究方法性质
2、民族教育学研究基本步骤
2.1研究课题的确定 2.2研究设计 2.3准备工作
2.4资料收集与调查研究 2.5资料的分析与总结 2.6研究成果的形成
2.7研究成果的发表和评价
3、民族教育学具体研究方法
3.1实地调查方法 3.2历史研究法 3.3人种学研究方法 3.4实验研究法
3.5跨文化比较研究法
3.6民族教育学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3.7现代教育技术在民族教育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七章 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掌握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为多元文化整合运动,中国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1、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1民族传统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1.2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1.3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2、二十一世纪多元文化社会发展趋势
2.1世界政治多极化 2.2世界经济一体化 2.3世界文化多元一体化
2.4科技进步促使人类步入信息时代
3、少数民族面临的问题与民族教育任务
3.1国外少数民族面临的主要问题 3.2中国少数民族面临的问题 3.3民族教育的任务
4、未来全球民族教育的展望---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4.1多元文化教育的含义 4.2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 4.3全球一体化教育
4.4民族教育的发展方向——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复习
课时分配:2课时 考核:
本课程考评方式有三:一是平时作业成绩(包括实践环节),二是课堂讨论,三是期末考试成绩,合起来总分为100分。平时作业为一份读书笔记或一篇研究论文,占总分的20%;课堂讨论占总分的30%;期末考试占总分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