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几点启示(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1:4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几点启示(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几点启示(本站推荐)》。

第一篇:浅论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几点启示(本站推荐)

浅论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几点启示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邓乾坤

编辑:studa1211

论文摘要 价值澄清理论是一套系统的学校道德教育理论,该理论倡导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澄清,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澄清自己价值的技能,它反对道德说教,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这对我国高校的德育有很好的启示借鉴作用。

论文关键词 价值澄清 教师中立 灌输

价值澄清理论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道德教育理论,《价值与教学》一书是价值澄清学派的奠基性文献,标志着价值澄清方法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流派诞生。这本书由路易斯·拉思斯、梅里尔·哈明和悉尼·西蒙合著的,出版于1966年。在这本书中拉思斯等人提出了很多价值教育的实践方法,对我国的道德教育方法改进很有帮助。

一、价值澄清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价值澄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美国,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家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的多元化趋势,使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社会道德状况每况愈下、社会秩序混乱不堪,人们的价值观混乱。价值澄清理论的形成正是对美国社会需要重整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反映,成为当时道德教育复兴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价值与教学》序言中,作者就提到了,我们迫切需要帮助澄清美国学校里的年轻人的目的与抱负、兴趣和态度、信仰与活动的方法。

二、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主张

(一)重视价值观教育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也变得愈来愈复杂,人们很难决定什么是正义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可取的。这就是导致儿童处于困惑境地,在价值观混乱的社会里,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拉思斯等人就提出,“价值澄清理论使我们有可能帮助这些人澄清他们的价值观。价值澄清理论宣称,倘若我们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其结果将表现于他们的行为变化中,通过努力,人们会表现出更少的困惑、冷漠或矛盾。”这也就是价值澄清学派与其他道德教育理论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学校的中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

在提出价值观的重要性之外,价值澄清学派同时也提出了个人经验的重要性。他们指出“价值源自个人的经验”,因此得出结论“不同的经验会导致不同的价值观,而任何个人的价值观将随其经验的积累和改变而更改。”由此也可以看出价值澄清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在进行价值澄清教育时,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价值观与个人经验相联系,要承认和允许不同价值观的存在,要坦然接受他人的立场,与他人真诚相处。

(二)反对传统的道德教育灌输和说教

同当时大部分的道德教育理论一样,价值澄清理论也是极力反对道德或价值灌输。他们强调价值澄清,认为灌输是与价值澄清相对立的。“澄清避免道德说教(moralizing)、训诫(preaching)、灌输(indoctrinating)、谆谆教诲(inculcating)、或武断(dogmatizing)。”在其代表性著作《价值与教学》中多处都体现了这一思想。拉思斯等人认为,“道德说教—直接或是间接的—并不十分管用,它剥夺了儿童独立仔细思考与价值相关的问题的权利。实际上这或许对当今如此众多的儿童和成人的价值混乱、冷漠、顺从、反复无常和无理性的行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价值澄清学派极力反对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灌输,他们认为教师没有表明立场时,就更加不会无意识地努力动摇学生的信念。

总之,价值澄清学派反对灌输,认为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要帮助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的价值观,要尊重学生自己的观点、信仰和价值观。

(三)贴近学生生活进行价值教育

价值澄清理论的侧重点放在了解决有关学生生活的问题上,尤其是一些使学生感到困惑难以选择的问题上。

1.价值澄清反映源于生活

价值澄清理论提出了教师在学校德育中实施价值澄清理论的实践策略,包括对话策略、书写策略、讨论策略、提高对后果的认识的策略,以及其他19种策略。其中,在对话策略中,拉思斯等人提到澄清反应,它是“教师针对学生多说的话或所做的事而作出的反应,旨在鼓励学生进行特别的思考。”那么适于澄清反应的事物有什么呢?拉思斯等人也提到了就是有关学生的情感、信仰、信念、烦恼、态度、抱负、目的、兴趣、问题和活动之类的表述,这些事物被成为价值指示,是适于价值澄清的理想题材。

2.价值澄清问题源于生活

在《价值与教学》的第四部分中,拉思斯等人主要阐述了价值澄清理论的实证研究。作者指导教师实践价值澄清理论的思想时提到了如何引出价值澄清问题。如倾听学生的呼声,尤其要留神倾听他们的态度、信仰、兴趣、苦恼、活动、抱负、目标和情感;考虑从我们文化中富于价值意蕴的主题中寻求学生所能理解的问题:家庭、朋友、爱情与性、婚姻、工作、余暇、种族隔离、政治、金钱、战争与和平、宗教、电视、电影、政府、失业以及通货膨胀。价值澄清理论针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选择价值观的能力。

(四)教师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1.教师在价值澄清过程中应保持“价值中立”

拉思斯等人认为价值源于个人的经验和生活,因此价值是个人进行思考和选择的结果,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他们进行选择,而不是干涉学生选择,向学生灌输价值。

2.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室氛围

拉思斯等人指出,“价值发展在学生感到被认可、被支持、无拘无束和通常说来没有受到威胁的教室里最为活跃。因而,从事价值发展的教师同样致力于营造合适的教室氛围,尤其是努力让学生产生充分的安全感,以至于能合乎逻辑地思考和坦率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除了要在教学过程中避免道德说教外,还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使学生在这样宽容的环境下自由的进行选择和思考。

(五)关注问题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价值澄清理论就是适应当时的时代需要产生的,从一开始的落脚点就是针对有问题的学生。价值澄清理论是系统的教学理论,其目的是使问题学生的价值观能更加的明确,使他们的价值行为能有所改善。拉思斯等人主张将价值澄清方法集中在那些最需要的人身上。他们将价值澄清理论形象的比喻成“与医生所诊断和治疗的并非健康而是健康欠佳的症状的方法如出一辙。”

三、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学校学校道德教育的几点启示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有些大学生的价值观迷茫,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严重的危机,由价值观不明确导致的一系列问题频繁出现,这就需要我们要继续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2006年10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尤其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二)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将道德灌输与道德讨论有机结合起来

价值澄清学派是道德灌输和说教的极力反对者,认为道德灌输百害而无一利。这有其合理之处,但有点过于极端。我认为在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灌输还是合理的,只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灌输,才能让学生掌握我们社会必要的道德要求。但价值澄清学派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也很多,例如在提到实施价值澄清理论时,提到的各种策略,就很适合在我们的高校中实践这些策略,如讨论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进行写团体讨论,这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选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交流,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这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思想的实际问题

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下,不可避免的要受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错影响,加之大学生的社会经历简单,涉世不深,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在面对众多的思想文化时无所适从。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价值澄清理论就是针对那个年代学生思想混乱而产生的,提出的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都是针对有问题的学生,帮助有问题的学生澄清价值的。

我们要想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就一定要创新我们的教育方法。我们要真正的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分析问题,寻求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乐于参与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以避免我们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许多缺点,如空话、大话讲的太多,学生产生了厌烦心里,使我们的道德教育脱离了学生,没有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我们的教育,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http://www.xiexiebang.com/·(中发【2004】16号)【Z】2004年8月26日.[2]周静.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解析[J].党史文苑,2010,(04).[3]王成,朱伦,孙裔德.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现实意义及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http://www.xiexiebang.com,2009,(05).参考文献:

[4]胡德海.教育理念的沉思与言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5]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http://www.xiexiebang.com1998.[6]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二篇:价值澄清方法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价值澄清方法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摘要]“价值澄清”最早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出现,它帮助人们发现自己是否真正拥有某些价值,仅关心价值的形成过程而不涉及价值内容,并设计了价值澄清方法及其运用策略。价值澄清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既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结合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征,价值澄清方法或许能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些许启示。

[关键词]价值澄清;高校辅导员工作;90后大学生

“价值澄清”(value clarification)最早是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出现的,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是由拉思斯(Louis Raths)、哈明(Merrill Harmin)、西蒙(Sidney Simon)三人提出的。1966年他们合著的《价值与教学》,系统地论述了价值澄清的方法及其运用策略,使得“价值澄清”逐渐发展成为当代西方道德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一大主要理论流派,对西方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价值澄清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既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结合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征,价值澄清方法或许能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些许启示。

一、价值澄清的界定

善与恶的价值问题,是伦理道德所要处理的。价值从何而来?主观价值观认为价值取决于人,没有人类就没有价值;客观价值观则认为价值来自于超自然的力量,如上帝、宗教、自然法、绝对命令。因此,价值的探究也就有两种不同的方法,这是一般研究价值的方法。

[1](P13-15)

而价值澄清却与此不同,它只关心价值形成的过程和方法,并不涉及价值的内容,不直接告知人们应拥有什么样的价值。拉思斯在《价值与教学》中就作了如此界定:“相比较而言,我们更关心一个人获得他的价值的过程,而不太关心任何人从个体经验中所获得的某种价值结果„„然而,我们确实对什么样的过程能最有效地获得价值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产生于一种假设,即一个人不管获得什么价值,都应该尽可能有效地将他与周围世界以令人满意的、智慧的形式联系起来。”[2](P27)

尽管价值澄清是一种工具性的方法,但却有其理论预设和预期目标。其理论预设是教育应该持价值中立的立场,而不应该说教、灌输。它的预期目标是帮助人们发现自己所向往的真正价值,并根据这些价值富有意义地积极生活。

二、价值澄清方法及其运用策略

既然拉思斯等人认为“我们所界定的价值不是灌输得来的,它们需要自由选择”[3](P291),那么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价值澄清的方法、技巧和过程,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特定的价值观体系,这样也便于学生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因此,他们一直专注于对价值澄清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其运用策略的设计、价值澄清过程的模式研究。

(一)价值澄清方法及策略

在《价值与教学》中,拉思斯就提出了价值澄清方法在学校德育中的实践策略运用,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第一,价值澄清应答法。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要的价值澄清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师生之间的随意交谈。它是指通过一些巧妙的应答技术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其方法就是一个老师与一个学生进行一对一地交谈,这种对话应是随意的、激励性的、“软性的”交谈,而不是对抗性的、不断深究的、“硬性的”询问。教师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学生自愿参加。通过这种方法,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价值取向。

第二,价值表填写法。一般来说,为了避免受别人的影响,这种方法的前提必须是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不能在大组讨论,更不能在全班讨论。它是指通过填写价值表,引发

学生对个人价值观的思考。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老师先讲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按价值澄清方法的七个标准来填写教师发放的价值表。其作用在于学生在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的情况下,经过独立思考后并做出了恰当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价值观。

第三,价值延续体法。这种方法可以在大组或全班讨论中运用。它是指任何问题都不应仅仅局限于两个极端的看法,而应扩展其可供选择的范围。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澄清一些错误的看法和观点,减少学生的叛逆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觉性。[4](P94-95)

(二)价值澄清方法的核心

价值澄清方法的核心,就是三个层次以及七个标准(criteria)。

第一层次“选择”(choosing),包括三个标准:第一,自由的选择。选择是自由的,完全自由地选择,无任何外力或权威的控制和胁迫。人们加以内化并将其作为生活的指导的价值,必须是通过自己自由选择的。第二,从各种尽可能的选择中做出选择。如果不存在多种机会,也就谈不上自由选择。第三,价值必须是对每一个尽可能选择的结果进行审慎思考后做出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会带来或好或坏的后果。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便贸然做出选择,他的选择也就称不上是自由选择。尽管选择的后果不可能完全能够被事先知道,但这并不影响做出自由选择。

第二层次“珍视”(prizing),包括两个标准:第一,喜爱和珍视自己的选择并为这一选择感到满意。一个人珍爱自己选择的价值,并从中感到愉悦和自豪,有着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这往往是真正拥有价值的标志。第二,乐意向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如果我们拥有一种价值,那么我们一定愿意向他人公开承认这一选择。

第三层次“行动”(acting),包括两个标准:第一,根据做出的选择行动,价值必须被实行。价值是行动的指南,价值影响着行为,行为反映价值。价值必须被实行,这就是“对一个价值有所反应”,而不是仅仅只停留在“考虑一个价值”的层面。第二,重复这种选择并使之成为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应成为生活方式。价值愈是强烈,对一个人的影响也就愈大。价值通过在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渗透和弥漫,久而久之就可能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2](P27)

综上所述,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分别依赖于内在的认知、情感,第三层次上升到外在行为,三个层次是知、情、意三种成分的结合。七个标准、三个层次呈一定的先后高低次序排列,它们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价值的形成和检验都要经过这一过程。

三、价值澄清方法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一)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树立“以大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班会、学生大会、个别谈话、座谈会等形式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托。这些形式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们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缺乏互动,其中高校辅导员占有主体地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灌输。传统的灌输教育法是从外部向个体内部强行“输入”知识,并强调学生被动接受与服从的方法,它的前提是教育者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准则和思想观念。但是,随着大学生主体、平等、自我意识的增强,这种单向式的“说教”已经不能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且反而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极度反感,甚至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和消极抵抗的心理。拉思斯等人在著作中对传统的学校教育方法进行了批判,如劝告说服、激励、运用文学作品、树立榜样、制定规章等。他们指出:“我们并不怀疑这些方法在过去曾经管理过学生的行为,甚至形成过某些信念和态度。但是,我们断言,这些方法没有也不可能产生我们所理解的价值,这些价值反映了有理智的人在与复杂、多变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作出自由的和深思熟虑的选择。”[3](P41)传统的灌输教育法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相比之下价值澄清方法的合理之处就在于它看到了价值观形成的个体内部机制,并从知、情、意三

者的统一上去研究价值观形成的过程。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形势,学校教育与管理如果还用封闭单一的强制灌输的手段,的确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价值澄清法给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启示之一应该是价值观不能只靠灌输的方式强制学生接受,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深思熟虑地思考价值问题,进一步更好地进行选择、珍视、行动。“教是为了不教”,在价值澄清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让学生自我选择、珍视自我选择并付诸行动,乃是保证学生自己获得价值的重要条件。只有树立“以大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充分尊重、理解、关心、引导学生,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自我价值观的形成方法和策略,会无形中减少高校辅导员繁重的工作负担,也能减小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最终能使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事半功倍。

(二)转变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根据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在传统意义上的定位是教育者、管理者。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群体,相比80后,他们有着更强的个体意识、自我意识、平等意识、维权意识、批判精神,且个性张扬、外在强大又内在脆弱。因此这种角色定位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的期望和要求。在长期的高校辅导员工作中,都是辅导员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支配、被控制的地位。学生常会觉得辅导员比他们知晓得多、高深得多,于是他们心中的辅导员形象就是“高高在上”的“教师”和“管理者”,以至于学生害怕向辅导员提出问题、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常觉得自己不“安全”,学生就只能完全被动地接受辅导员灌输的价值观,无法从内心接受和认同辅导员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价值澄清方法,教育者不以特定的价值、思想、信仰、生活方式、行为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而是允许并帮助受教育者积极思考、不断反思、整合选择、珍视、行动,以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在价值澄清的过程中,既然辅导员从“真理的说教者”转变为“学生价值形成的导航者”,那么辅导员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非常关键,使得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高校辅导员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大学生的“陪伴者”、知己、朋友,师生关系应定位在民主、平等的位置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也只有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对面地平等交流,辅导员才能够真正贴近大学生,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敲响警钟,在他们迷茫的时候给予引导,在他们孤独无助的时候给予鼓励。所以,价值澄清方法给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启示之二应是辅导员工作不能只靠“高高在上”的“教育”和“管理”,而应转变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使辅导员成为学生的“陪伴者”、引导者、知己、朋友,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

(三)立场坚定地坚持社会主导价值的启发和引导

价值澄清方法是关于教育实践的方法,而任何的教育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价值澄清方法虽然更注重价值获得的过程,并认为个体对周围世界的看法以及思考怎样利用意识来适应环境,比在任何时候、一系列相似特点的场合中发现什么是有价值的更有益处。但是,价值澄清方法是有其局限性的,它要澄清的价值是有选择限定性的,并非完全自由的。拉思斯等人曾指出,只要不超过国家法律的界限,即使不同团体的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但这些观点是可以讨论、检验、拒绝、怀疑、可能性的确认。可见,价值澄清并非是完全自由、不受约束的,而是有限定性的。阿尔都塞说过:“意识形态并不是供给社会成员自由选择的,不管人们是否愿意,他们都得接受。谁不与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认同,谁就不可能进入这个社会,所以,意识形态是通过强制的、无意识的方式为社会成员所接受的。”[5](P4337)列宁指出;“教育‘不问政治’,教育‘不讲政治’,都是资产阶级的伪善说法。”[6](P400)作为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借鉴价值澄清方

法的同时,更应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社会主导价值的认同。价值澄清方法给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启示之三是在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应注意克服价值澄清方法的对社会主导价值观确立的忽视这一缺陷,注重社会主导价值观的一元性,立场坚定地坚持社会主导价值的启发和引导,具体指导学生进行价值选择、珍视、行动,帮助学生澄清一些错误观念,特别是一些反社会、反国家、反党的错误观念,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应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真正做到知、情、行。

参考文献:

[1] Jacques P.Thiroux, Ethics: Theory and Practice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 [美]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3] Louis E.Raths et al, Values and Teaching [M].Columbus, Ohio: Merrill, 1978

[4]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7

[5]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

[6]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Enlightenment from value clarification method to the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Abstract] “value clarification” appeared as a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at the earliest.It helps people to discover if you really have some value, which doesn’t care about the value content but the process of value formation, and designs of value clarific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strategy.Value clarification method has strong operability, which not only can be used for teaching, but also can be used for the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ought and behavior of after 90s College students, value clarification method may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Key words] Value clarification;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After 90s College students

第三篇:日本高校英语教学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日本高校英语教学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了日本几所大学英语的教学情况,旨在以此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使大学英语更加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日本大学英语教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7-0169-02

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校大

一、大二学生的必修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可是,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以及学生不断提升的语言能力,都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外英语的教学模式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带来很多启示。日本和中国在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笔者将通过对日本高校英语教学的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力图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设想和建议。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几十年来,大学英语课程一直是我国高校大

一、大二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可是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大学英语基础教育已经不再满足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很多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仍然处于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阶段,无法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更不用说阅读英文原版资料和用英语进行写作了。

很多国内高校依然在沿用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陈旧,枯燥乏味。其次,教材内容难易程度不一,不成体系。中学阶段已经覆盖了英语大部分常见的语法,学生也有了一定词汇量的积累和储备,然而,大学英语教材中某些课文比高中课本还要简单,学生觉得没有任何挑战性,学不到什么新的内容和词汇,老师也觉得没有兴趣和动力,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另外,不同高校及不同专业选用相同的教材,使学生觉得既没有提高语言水平,也没有学习到和专业英语相关的内容。

另外,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在校大学生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他们认为大学英语课堂是在浪费时间,只埋头于四六级词汇书和各种真题、模拟题。很多高校在近几年陆续开设了一些英语选修课,比如商务英语、外国电影赏析、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课程。可是,经笔者调查,很多学生选修这样的课程只是为了拿到学分,并不能真正学到太多实用性内容。

为了和专业学习挂钩,很多高校为大三学生开设了专业英语课。可是,专业英语课的教学情况以及从大学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过渡情况并不乐观。在前两年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学阶段,教师通常以教授语言技能为目的,没有过多地强调某一专业领域内的英语词汇、句法、文体等。专业英语课主要是学习专业词汇,阅读、翻译课文和专业文献,有时也会用英语写论文。但老师基本是以教授专业知识为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等语言能力。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主要以翻译为主,没有小组讨论、展示发言等课堂活动,学生觉得比较枯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英语和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针对我国大学英语现状和问题,国内外语言学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笔者通过研究日本几所大学的英语教学发现,日本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二、日本大学英语教学情况简介

日本大学英语教学对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很有参考和借鉴价值。首先,就语言学习环境来说,英语对日本来说也是外语,而非第二语言,日本大学的教学语言还是以日语为主,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受到学生水平和地域差异的影响也没有实现全英授课。

其次,就大学生英语水平而言,中国考生的托福考试成绩排在亚洲前几位,远远超过日本[1],我们的语音语调也要好很多,可是日本人在英语的实际运用方面却强于中国人。日本英语教学的特点就是训练学生把英语作为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的工具。

进入21世纪,日本开展了一系列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要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内的英语研究和交流能力[2]。日本大学主要是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英语口语和写作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3]。

蔡基刚教授选取了日本的两所公立大学――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以及两所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对他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四所高校在英语课程设置上各有特色,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这四所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都灵活多样,注重实用性、工具性和专业性。教师根据个人经验、学生需求和水平选择教材。在题材上,既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渗透。比如,东京大学2011秋季学期的Reading课程包含这些内容:英国文化与无政府主义、英国浪漫派诗人、学术论文选读、《仲夏夜之梦》、语言学文献、王尔德喜剧、科幻小说和日本近代史等。京都大学2011秋季学期AcademicReading课程包含语言学专题、医学专题、文学专题、生物学专题、理工专题、现代社会科学专题等,对这些专题的相关原版文献进行研读。

另外,在能力培养方面,日本高校既开设了培养某类语言能力的专门课程,又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多变,把对各种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比如,庆应义塾大学开设的课程有:Speaking、IntensiveReading、Listening、Writing、Academic Writing、Reading。而东京大学的必修课英语I重点为听力和阅读,然后是根据听力和阅读内容进行写作。此外,这四所大学除了开设大学英语必修课之外,还开设了丰富的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求进行选择。比如,东京大学理工科英语选修课注重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结合。

这些大学还非常重视将英语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相结合。比如,京都大学对高年级进行SAP教学,即开设1个学分的科技英语,但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有地球英语、医学英语、化学英语、数理英语等,这些课程主要进行文献阅读和写作训练。各院系还由专业教师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提高学生专业领域内的英语能力。

而且,大学英语课程和高中课程形成了自然的过渡和有效地提高。例如,东京大学的教学方法与高中英语教学不同,着重培养阅读能力。仔细阅读注重把握文章大意和作者态度;快速阅读注重提取和概括文章关键信息。

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也灵活多样,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比如,东京大学PO(Presentation/Oral)的课程内容不只是简单的口语会话练习,还包括小组讨论、辩论和presentation等。

综上所述,日本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结合,具有工具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鲜明特点。这些异彩纷呈的课程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的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传授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三、日本大学英语教学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给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多启示,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蔡基刚[4]等学者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可是,ESP教学在我国高校全面铺开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受到地域差异和学生能力水平不同的局限,有些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接受和适应ESP课程。其次,我国开设ESP的高校所占比例并不大,大部分高校ESP教学设置并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零碎松散,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而且,ESP课程对于授课老师有着极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语言教学能力和文学功底,又要求教师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工作经验,而在我国高校ESP教师人数并不多。

考虑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参考日本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情况,笔者认为应该把ESP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过渡。大学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全面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基本技能,而ESP教学要加强对专业词汇及专业术语的学习。二者同等重要,是为实现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

ESP教学可以与现在国内高校普遍实行的分级制教学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层级的教学。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在教材选择和教学方式上要注重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帮助他们巩固语言基础的同时建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后期,比如大二下学期,进行少量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为学生能更好地进入高年级的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做准备。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适当削减他们的基础英语学习,改为以专门用途英语学习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有选择性的学习相关大类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其次,还应该开设多种多样的选修课。在内容上,可以有人文类的、理工类的、医学类的;在语言技能上,可以有写作类的、阅读类的、口语类的;还可以有戏剧表演类的、演讲类的、辩论类的。学校以及各学院还应当适当定期地组织一些英语活动,比如英语竞赛、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活动。

四、结束语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较以往大幅提高,他们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当作大学英语的终极目标,在英语课堂上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可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和学生反馈情况并不乐观。通过分析日本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情况,笔者认为应该把ESP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接口和过渡。ESP教学可以与现在国内高校普遍实行的分级制教学结合起来,还应该为学生开设多种多样的选修课,此外,还应该加强专业教师和基础英语教师之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2(4):3-7.[2]张文友.日本英语教育的改革动向[J].外语界,2001(5):33-36.[3]韩戈玲.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1(3):21-25.[4]蔡基刚.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3):1-7.

第四篇: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民主决策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决策方式变革的启示

李仁杰

摘要:公共选择理论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理论,投票机制和集体决策是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能够通过公共选择理论找到解决办法。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中国决策方式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对推动中国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提出一些建议意见。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决策 变革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社会各项指标近年来都呈现增长态势并且在全世界占据有利地位。而和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我国在政治领域中的决策失效问题却显著存在。近年来我国层出不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公共资源浪费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我国在公共决策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国家决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出了很高要求。所以在当前背景下,探究和解决我国决策失效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以及长远的战略意义。

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以市场为背景,将决策定义为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和多数决策来实现的集体决策机制。由上述定义我们可知,公共选择理论重点研究的是公共决策的过程与结构。在公共决策方面,公共选择理论强调应该充分发挥投票机制的作用,并且进行集体决策。论文从当前中国的决策方式说起,通过对当前中国决策方式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公共选择理论进行分析,对当前中国决策方式提出改进建议意见,为推动中国决策方式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提供一些思路。

一、对公共选择理论的简要介绍

现代公共选择理论最早由布坎南等人于1957年提出,是作为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出现的。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对政治科学的渗透”,即将政府都定性为“理性的经济人”,并在市场背景下对政府决策及其行为进行研究。简单地说,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和多数决策来实现的集体决策。

二、我国当前的决策方式

我国当前的决策方式可分为决策主体、决策流程和决策机制三大部分。下面笔者将对这三部分进行一个介绍。

1.决策主体

我国目前决策主体大致可划分为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政府以及政府外决策机构四大部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党和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重要的决策主体。政府作为我国的行政机关,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进行直接管理,是当前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决策主体。政府外决策机构主要是政策咨询机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智库”、“智囊团”。政府外决策机构决策是一种充分听取有关领域的专家意见并以之作为决策的参考的决策模式。

2.决策流程

中国当前在决策流程上还存在不规范性。从理论和实际上来讲,合理的决策流程应该是:问题察觉→列入政策议程→目标确立→方案拟订→政策论证→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价→政策调整→终结。这说明合理的决策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的长期过程,其间需要不断地监督和调整,不仅仅是制定政策或决定事项的单一行为。

3.决策机制

中国当前在决策主要有如下机制:察觉机制、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公众参与机制、专家参与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协调机制。而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上述六大机制虽然在决策中都有体现,但缺位十分严重,在决策中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我国当前决策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下面,论文将针对我国的决策主体、决策流程和决策机制,探寻其中存在的问题,发掘我国决策失效的原因。

1.决策主体存在的问题

(1)党政决策职权划分不明,政府决策权受到束缚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在决策中,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政府是目前最为常见,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决策主体。政府因其规模机构庞大、对国家管理参与广泛等特征,在许多决策中能够高效发挥作用。而我国目前存在的党政决策职权划分不明的问题很可能使得很多政府能够更好地决策的问题被纳入了党内决策范围,使得政府因权力受限而无法履行决策权;另一方面,党政决策权划分不明长期下来会降低党内决策以及政府决策的效率,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潜力尚未发挥,在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不够

近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取得了不断地完善和进步,对我国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发展贡献日益增大。但在成就的背后,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在选举程序方面,由于对候选人缺乏了解,我们对人大代表的选举就会产生偏差和漏洞,而这也是许多人大代表履职能力较为欠缺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表决耗时较长,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更是如此。这无疑就降低了人大决策的效率。所以综合来说,人民代表大会仍然有较大潜力可挖掘。

(3)政府作为最常见的决策主体,在决策中存在诸多问题 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政府由于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决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在决策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会对国家造成更大的影响。总的来说,政府在决策中主要有这几点问题:①政府权力受制约小,政府及政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缺乏有效监督;③公众对政府决策参与不足,决策的民主性有待提高;④决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政府在决策时缺乏倾听民意、了解实情;⑤政府决策过程中寻租现象时有发生;⑥决策的人治化及部门利益化倾向严重;⑦决策问责、追责制度不明晰,导致决策失误得不到应有惩戒;⑧政府决策手段和方法存在不足,决策缺乏程序性和法制性,“拍脑袋”决策时有发生。

(4)政府外决策机构被忽视,其作用远未发挥到位

政府外决策机构主要是政策咨询机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智库”、“智囊团”。政府外决策机构决策是一种充分听取有关领域的专家意见并以之作为决策的参考的决策模式。在西方国家,政府外决策机构为政府决策提供大量的理论、数据以及较为准确的决策效果预判,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当前中国对政府外决策机构的使用较少,政府外决策机构在政府决策中的“智囊团”作用远未发挥。

2.决策流程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外长期发展经验来看,合理的决策应遵循 “问题察觉→列入政策议程→目标确立→方案拟订→政策论证→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价→政策调整→终结”的流程。而在我国目前的决策流程中,“问题察觉”与“政策论证”存在着较大缺陷和不足。问题察觉是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真实完整地了解了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只有认真倾听了民意民情,国家才能切实解决与国家发展和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在决策时多是采取的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即仅对部分显现出来的问题进行解决,并且和民众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另一方面,我国的决策缺乏科学合理的论证。首先,广大民众及体制外机构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我国决策的论证中来;其次,我国缺乏一套合理的决策方案论证程序,听证会、专家及相关机构论证等制度都较为缺失。加之一些党政机关中 “一言堂”的存在,更是对决策的科学性造成了不小的危害。

3.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

察觉机制、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公众参与机制、专家参与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协调机制被称为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六大机制。通过上文的陈述我们可知,我国的决策存在对问题的察觉不足,和民众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公众、专家及体制外机构参与度不够,缺乏监督和制约等问题。这也直接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决策机制缺位严重,在决策过程中未能发挥其作用。

四、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决策方式变革的启示

通过上文的陈述,我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大概内容、我国当前的决策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梳理。下面,我将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的相关知识,对变革我国决策方式提出几点建议。

1.明确党政职权,保证政府享有较大的独立决策权

党政职权的明确划分,有利于党和政府高效的进行决策,有利于避免因职权不明晰造成的权力摩擦。在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下,就是要根据相关的法律及制度的要求,明确划分党和政府各自的决策领域、决策范围和决策权力。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遵循的一项根本指导原则。正确发挥党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核心作用是关键,主要指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其政策是人民的意志和愿望的体现,党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党中央的决策体制成为国家决策体系的核心,对政府的决策具有重大的影响和制约。而在具体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又要保持政府权力的独立。从而实现党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政府在我国决策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不动摇,保证政府能够享有较大的独立决策权,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决策中的关键作用。

2.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提高人大决策效率

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提高人大决策效率。在人大代表选举方面,由于我国当前采取的是县一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县以上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间接选举的选举方式,就必然会造成选民对候选人的缺乏了解,也必然会造成人大代表对选民的基本利益诉求缺乏了解。所以在人大代表选举方面,可以适当加大对候选人的宣传力度,增加候选人与选民的接触机会,从而使得选民能够选举出真正代表、维护其利益的人大代表,也使得人大代表能够倾听选民的利益诉求,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职能。对人大决策而言,我国可以采取更为简短、高效的会议形式,简化一些程序性的决策环节,从而使提案、表决、决策更为统一高效,提高人大决策的效率。

3.加强对政府决策及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在我国,政府是最常见的决策主体。而当前我国政府的决策和行为缺乏监督,政府的权力过大而缺乏制约,都为决策失误埋下了隐患。在我国,政府监督系统是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组织、利益团体、公共舆论和人民群众等所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的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将公共政策决策主体的决策行为和决策内容依法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公共政策决策的正常进行。当前,我们要用法律来规范公共政策决策的各个环节,以保证公共政策决策监督的权威性;要强化人大的监督和制约权,真正树立人大的监督权威,还要健全由国家特设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如纪检委、监察部门、审计机关和会计系统、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监督,关键是切实保障这些机构独立行使监督权,尽量逐步将它们收归上一级机构垂直领导,从机构、人员和经费等都脱离被监督对象。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利益团体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的作用;要制定可操作的监控制度、程序和实施细则,使监督主体的法定监控权进入可操作层面,落到实处;同时完善监控的手段,其中包括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建立法定的信息中心,增加舆论的透明度等。

4.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必须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只有决策机制建立起来了,公共决策才能根据制度的要求,科学、规范的开展,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决策失误的发生。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要从察觉机制、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公众参与机制、专家参与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协调机制这六大机制入手,全面提高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水平。具体来说,我国首先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收集机制。要加强决策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决策者和决策受众群体之间的信息对称。应当综合运用并完善网络、实地走访、信访等机制,全面了解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全面知晓人们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从而解决“决策什么”的问题。第二,要完善公众和专家参与机制。加强公众对决策的参与是推进决策民主化的必然选择,加强专家对决策的参与是推进决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要完善听证会、民众表决、民众投票等制度,实行更为公开的投票方法,切实加大公众对决策的参与程度;另一方面,对一些重大的、涉及面广的问题,必须要有民众听证及民众参与决策等环节,从而使得广大人民的利益能够得到维护,使得决策的民主化程度能够得到提高。专家参与方面,主要是要在决策时广泛听取有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建议,发挥专家学者在公共决策中的“智囊团”作用。第三,完善监督和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组织、利益团体、公共舆论和人民群众等所构成的完整的监督系统的监督作用,对公共决策实施有效到位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完善协调机制,协调好决策者、民众、政府外决策机构之间的关系,减少决策中的利益摩擦。

5.完善决策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与决策问责机制

当前我国决策失误事件层出不穷,决策违规案件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国对决策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缺位以及对决策失误的问责不足。笔者在上文中讲到了加强对政府决策及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的措施,而在这里要强调的则是要将这种监督运用到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的各个环节。合理的决策流程和机制要求我们要全面关注决策的前、中、后各个环节,所以监督也要落实到各个环节当中。要根据对政府决策监督的要求,充分发挥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组织、利益团体、公共舆论和人民群众对决策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督。另一方面,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决策失误事件的责任人进行问责和惩处,严厉打击不顾客观事实、不顾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拍脑袋”决策行为。建立起完善的决策问责体制,积极发挥问责对决策者的惩戒作用,促使决策者根据民主、科学决策的客观要求进行决策。

6.培养高素质的决策领导、咨询、信息队伍

公共决策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的综合性的高智力工作,这就决定了公共决策需要高素质的决策人员以及必要的决策咨询、信息队伍,决策人员及决策信息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往往是影响决策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当前提高决策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发挥决策咨询、信息队伍的作用是推进我国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必然选择。我们一方面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确保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够进入决策领域。这就要求政府要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行公开选拔,依靠科学、规范的法定程序,以民主的方式选贤任能;同时要完善考核制度和方法,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健全在职培训和研修制度,促使决策者任职期间不断进步和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外咨询、信息队伍——即政府外决策机构的“智囊团”作用,在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多听取、采纳政府外决策机构的合理化意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7.完善决策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寻租腐败行为 由于公共决策涉及面广、涉及利益复杂,就势必会引发私人、社会组织或利益团体的寻租行为。按照克鲁格的观点,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常见的寻租行为主要是私人、社会组织或利益团体利用政府的特许权、政府规定的关税与进出口的配额以及政府采购来牟取私利。社会中存在的官商勾结、倒卖国家财产等现象就是寻租腐败的具体表现。寻租腐败行为严重危害了公共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所以我们要完善决策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寻租腐败行为。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加大对公共决策的监督力度,防止在决策环节中出现寻租腐败行为;另一方面,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对寻租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还公共决策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1]邱汉中,论当前公共政策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7)

[2]梁亮,钱海燕.政策制定失败原因分析[J].理论探讨,2000(6)[3]刘雪明,政策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问题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2)

[4]张国庆,世纪初中国行政改革的十大关系及政策选择[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6)[5]曹益民,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公共决策咨询机制[J ].中国行政管理,2001(1)

第五篇:“威斯康星理念”对我国高校发展定位的启示

“威斯康星理念”对我国高校发展定位的启示

史玉丁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重庆北碚 400715)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发展迅速,但是在学校发展定位方面还略显不足。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模式化定位、跟风型定位和超高性定位的现象,这这不利于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威斯康星理念”强调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观点,这对我国高校的发展定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国高校应该以“社会服务”为宗旨,在发展目标、专业设置、教授角色、学生角色四个方面做好学校的发展定位工作。

关键词:高校发展定位;威斯康星理念;社会服务;措施

Enlightenment of “Wisconsin Idea” for the positioning of China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Abstract:China Universities develop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positioning of schools is also slightly less.Mode localization、follow suit-type localization and extra high localization are commonly found in Chinese Universities,and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iversities.“Wisconsin Idea” stressed the point of view that colleges to serv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view has a strong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reference to our universities.Chinese universities should be based on “social service”, and make appropriate positioning of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following::the development goals, professional settings, the role of professors, and the role of students.Ketwords: Positioning of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Wisconsin Idea”;Social Services;Measures

一、关于“威斯康星理念”

“威斯康星理念”来源于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实践。在办学初期威斯康星大学就清醒的认识到大学必须着眼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整个社会紧密连接起来,只有这样大学办学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二十世纪初,范海思(Charles R.Van Hise)出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期间,他极力推崇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观点。他指出大学应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使大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甚至提出“服务应该成为大学的唯一理念”。

“康斯威星理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高校要参与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事务,以整个地区作为学校自身的教学场所。无独有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过“社会既学校”的办学理念。第二,高校应与地方政府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这是高校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体事务的前提。威斯康星大学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建立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其一,威斯康星州政府积极接纳该校尖端人才参与政府具体事务的管理。其二,威斯康星大学以社会需求作为自己理论研究、技术开发的导向,努力为威斯康星州的各项事务提供服务。[1]

二、我国高校在发展定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全国近31所高校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学校发展定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存在跟风型定位现象

任何一所大学无论规模大小、历史长短、质量高低,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2]调查发现,很多院校定位没有考虑到自身原有的优势特色,脱离优势搞定位,产生学校定位大同小异的现象,不能体现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不能突出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

(二)存在模式化定位的现象

我国地域性差异很大,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优势特点可以作为学校发展的外部优势,有些劣势特点的排解也可以作为学校发展的方向定位。而调查的31所高校大部分未能充分发现和挖掘所在地的地域性特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使得学校发展定位不能体现地域性特色,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存在超高性定位的现象

高校定位脱离自身实际,追求高远的目标,有些省属院校确立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发展定位,这种超高、超宽的定位脱离自身实际,迷惑、误导办学进程,使高校自身处在一个非常迷茫的办学氛围中,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不利于高校的长足发展。

三、不恰当的高校发展定位带来的不良后果

(一)导致学校专业设置趋同

一些高校为了快速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在不恰当的学校发展定位的引导下,在各方面盲目求高,其中突出表现在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上,通过对31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涵盖了十个以上的学科门类,专业数量也大部分在40个以上,问题在于,在很多小区域的数所学校之间存在严重的专业趋同现象。这种盲目扩大专业数量的做法埋没了学校原有的专业特色,专业设置脱离地区实际需求,形不成地区需要的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相反造成了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浪费。达不到威斯康星理念中体现的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二)导致学校办学类型趋同

不恰当的学校发展定位使得学校原来的办学类型越来越不明显,有集中成为“综合性大学”的趋势。综合性大学是指文理兼备、基础研究显著、多学科有机融合、培养目标多元的大学。以学科门类多样性、学科间的融合性、文理学科的不可或缺性、基础学科的显要性、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为特点。[3]调查的31所高校几乎都没有延续原有的办学类型,原本属于理工类院校或农林类院校或师范类院校或财经类院校,现在突然变成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建设、培养目标涵盖比较广泛,这决定了综合性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而社会对学校人力、物力投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学科建设、培养目标的增长速度。这就产生学科建设广而不深、培养目标难以企及的后果。

(三)导致学校发展脱离地方需要

跟风型定位使得学校发展方向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而使得专家教授的研究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与社会发展脱节。第一,大学教授全心搞研究,但是社会服务意识较淡薄,往往忽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脱离地区实际情况搞研究,造成研究成果与地区经济社会需求脱节,这使得学术价值大打折扣。第二,在校学生学习的课程一般是全国统一的理论性知识,适合解决一般性的问题,但是对于地区的特殊问题,却略显不足。学生在校期间只是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缺少社会实践,缺少一般性的理论知识同特殊性的地域问题相结合的学习过程。这使得学习的效果大大降低,学生缺少解决地区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威斯康星理念”分析完善学校发展定位的措施

根据“威斯康星理念”,高校发展定位应该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威斯康星大学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威斯康星州的每个角落,为威斯康星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飞速发展。以此为鉴,我国高校发展定位应贯彻落实“地区服务”的思想,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定位。这样我国高校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具体而言,学校发展定位应从以下几点做工作。

(一)做好高校发展定位,要确定符合实际的高校发展目标

学校发展目标是学校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国高校亟制定恰当的发展目标。每所高校所在的区域都有独特的区域特色,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实际水平。高校发展目标应该体现当地区域特色、符合学校自身实际。高校应该积极深入地区进行探索,了解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难题,积极进行自我评测,了解自身的办学水平。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以此为指导,确立切合实际的学校发展目标。

身处陕西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明确了西北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是干旱少雨的自然特征及引发的一些问题。于是把把促进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这体现了“地区服务”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必然会得到良好的效果。一些地方性高校已意识到这一点,例如,身处鲁西地区的聊城大学把学校的办学目标定格于“立足山东,侧重鲁西,面向全国,积极服务于区域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建设”。

(二)做好高校发展定位,要使高校专业设置体现地区特色

高校发挥“社会服务”的作用离不开切合实际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就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而言,要以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灵活地适应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另外,学校中的老牌优势专业一般是以地区实际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很深厚的历史积淀,并且已经形成了很强的比较优势,在促进学科发展,增加专业设置时一定不能泯灭老牌学科的火焰。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该形成以本校老牌优势专业为核心,结合地区实际逐渐丰富的学科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

学科。这些学科都是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专业特色就突出表现在农林科技方面,近80年的发展中,学校始终保持这方面的优势。上述的优势专业也是在这个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以原有优势专业发展学科群的方式是非常值得借鉴。

(三)做好高校发展定位,要做好高校教授角色定位

威斯康星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提出,只要社会确实需要,即使是最顶尖的教授也要被派往基层进行指导工作。“威斯康星思想习明纳”自1985年成立,每年派出40人左右的专家服务团,坐上大巴,出行五天,利用大学的专家和资源解决州的问题,介绍和推广威斯康星思想。可见大学教授除了是科学教育工作者,还应是为地区经济社会服务的高级技术人才或指导专家。我国高校应积极实施“大学教授走出去”措施,最顶尖的人应该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大学教授通过实地考察,主动了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学校应该为地区发展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另外,学校应该组织教授专家,举办一系列公开讲座,为地区发展提供信息技术福利。这样在促进地区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学校的办学经费,扩大学校规模,形成特色优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群集中在农林、水利、生物科技领域,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完美呼应,一批教授走出校门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学校推广教授行动,推动当地农业发展。例如,毛玉胜教授对关中地区的指导,关中号称“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但产业单一,除了种植业,很少有其它产业。经过充分调研与论证,他选择华县、三原、宝鸡三个县作为关中东、中、西三个不同地区类型的基地,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帮助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肉牛育肥场,取得骄人的成绩。

(四)做好高校发展定位,要做好高校在校学生角色定位

这在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过程中是十分常见的,其中有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威斯康星州北部的一个小镇,有一家很大的造船厂,但是后来这个厂倒闭了,小镇一半的人也因此失业了。在校学生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他们把自己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都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以下的问题:造船厂倒闭带来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可以重新开办一个厂吗?接着他们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研究,最后他们提议开办一个新的制鞋厂。案例的结尾就是小镇的人们又有了工作,小镇又恢复了活力。[4]

在校学生除了是学生之外,还应具有社会服务者的身份,在校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地区发展中来,提高利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通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了解地区实际,明确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充分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切身经验。另外,我国高校应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单位等方式做好地区需求与学生需求之间的沟通工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增加学生实习的机会,截止200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有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119个,其中校级56个,院级63个。仅2008年,基地单位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提供实习岗位210多个,提供就业岗位1700多个。这些举措使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也使学生的知识服务到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

参考文献:

[1] 吴渝,刘子实.论大学的战略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理论导刊,2009年第7期,99-101页

[2] 陈丽.学校定位准 特色才鲜明[J].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18日

[3] 林永柏,曾蜀云,姜平平.综合性大学的涵义及特征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1期,97-100页

[4] 周文叶,兰璇.批判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阿普尔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1期(总第270期)5-9页

[5] 郎群秀.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年第12期(总第210期),66-67页

作者简介:史玉丁(1988年—),男,汉族,山东东阿人,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09级硕

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邮编400715,电话:***,E-mail:shiyuding2008 @163.com

下载浅论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几点启示(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几点启示(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对于需求理论,首当其冲的就是需求规律的研究,马歇尔从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和市场需求律来说明,前置表示人对物品的需求受......

    “学习型组织”理论对我国高校教师管理的启示

    “学习型组织”理论对我国高校教师管理的启示 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在阐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非常流行的学习......

    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启示 作者:徐 林 李福军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3期 [摘要]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很大......

    我国高校德育的新途径

    我国高校德育的新途径——基于隐性课程视角 顾斐泠 [摘要]隐蔽性德育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受教育者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喊口号,不贴标签,“不说而教......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的启示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的启示 美国职业教育分为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其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针对一些具体工作或特定行业。学生还可通过社区学院进行职业再教......

    简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并对实现经济迅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的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早且发展较成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文章通过对美国创业教......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是l98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其所著的《智能结构》一书中最先提出的。该理论挑战了当时盛行的两种关于人类思维能力的观念:一是皮亚杰学说......

    生态现代化理论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启示

    广西大学发展社会学 生态现代化理论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启示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姓名:徐晓华 学号:1022410123 广西大学发展社会学 论文摘要: 上个世纪八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