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8节《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参考教案2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参考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教材地位和作用: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使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也为欧洲资本主义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见,本课既是上一课《新航路的开辟》的延续,也为下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为经济成长历程的学习准备了较好的学习条件,但是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不是非常自觉,还需要注意教师的积极引导和组织。在授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区域和手段;掌握荷兰崛起的条件、区域及其手段;掌握英国崛起的四种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对殖民扩张的影响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用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历史事物;通过文字、视频资料的利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血腥的殖民扩张,使学生树立反对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及对和平的热爱;通过中西方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落后就要挨打”,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四、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采用“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学到知识,加强对历史的感悟能力;)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影响、评价。
/ 5
难点:辨证分析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多媒体出示图片《阿凡达》海报。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利用学生熟悉的影视导入新课,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利用学生所积累的相关知识服务于本节课的学习。导语:请看,这是哪部电影的海报?(预期效果:学生回答——《阿凡达》)
教师讲述:这是美国大片、好莱坞巨制《阿凡达》,影片讲述了未来世界的一场星球大战,起因是:人类发现潘多拉星球有一种非常名贵的矿石,想要采集,于是对潘多拉星球进行大规模扩张、掠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去观看一场真实版的《阿凡达》——《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 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讲授新课
一、殖民开始: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教师讲述:新航路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者扩张的序幕,最先登上这个舞台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创设情景一:多媒体显示一组世界地图。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可以增强直观性,并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文科综合能力。
问题1:哪位同学能结合地图,给大家介绍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区域和路线?(预期效果:学生回答——葡萄牙先后在西非和东非海岸建立了许多据点,夺取亚洲南部沿海一些据点和岛屿,包括中国澳门,控制东西交通咽喉马六甲。西班牙夺取了中南美洲的大片土地。)
教师过渡:葡萄牙、西班牙沿着各自所开辟的新航线,分别建立起以亚洲、非洲为主的东方殖民帝国和以美洲为主的西方殖民帝国。16世纪两国成为最早的海洋霸主。
问题2: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活动的方式是什么呢?
/ 5
(预期效果:学生回答——葡萄牙采取暴力掠夺和敲诈勒索的殖民方式;西班牙实行奴隶制生产、建立大种植园和大庄园、屠杀土著居民、开采金银矿等方式。)教师总结、过渡:殖民扩张与掠夺,使大批财富流入西班牙、葡萄牙,但可惜的是财富并没有在这里转化成资本,而是通过购买奢侈品,又大量转流到欧洲其他国家,推动了这些国家,如荷兰、英国、法国的壮大。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葡萄牙、西班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一个只有两个半北京大小的西欧国家,究竟是凭借什么条件,利用什么崛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看段视频,去探寻“小国”成就“大业”之谜。
二、小国大业:荷兰的兴衰
创设情景一:多媒体播放视频《大国崛起——小国大业》剪辑片段。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激发兴趣。并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问题1:荷兰崛起的条件?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得出结论。
(预期效果:学生回答——荷兰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捕鱼的传统造就了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为荷兰提供了机遇;荷兰造船业发达;荷兰人的冒险精神。)教师总结。问题2:荷兰对外殖民扩张的方式?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得出结论。(预期效果:学生回答——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教师过渡:荷兰对外贸易的范围,除了附近的西北欧地区,还包括对亚洲的远洋贸易,甚至囊括了对新大陆的贸易。这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问题3: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体现了荷兰殖民活动的什么特点?(预期效果:学生回答——带有明显的商品贸易的痕迹。)
教师过渡:这些商业公司实际上是荷兰政府的代理人,代表政府组织海外的殖民扩张活动,这些商业公司进行海上贸易的同时,还从事其他罪恶的勾当。我们来了解一下。
创设情景二:多媒体出示文字材料(这段文字是关于荷兰的殖民侵略行为)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的首要目标是夺取葡萄牙人的摩鹿加群岛。总部下达的命令是:“如果用条约不行,就用武力。”凭借暴力和欺诈,东印度公司强占了摩鹿加群岛和爪哇。荷兰殖民者侵占中国台湾期间,巧取豪夺,横征暴敛,强占大量土
/ 5
地,逼迫农民成为农奴,交纳很重的赋税,他们甚至每年从高山族手里走5万张鹿皮。荷兰殖民者还同葡萄牙、西班牙一样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问题4:通过材料,大家发现荷兰的殖民活动又有什么特点?(预期效果:学生回答——荷兰的殖民活动,带有明显的商业印记,但依然凭借野蛮而残酷的暴行。)
设计意图:利用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能力。同时培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渡:通过商品贸易和暴力掠夺等手段,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技术等条件,17世纪荷兰已成为头号贸易强国,辉煌一时,但最终没能阻止住一个日不落帝国的冉冉升起。
三、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崛起
创设情景一:关于英国的崛起,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里有四组图片,请大家叙述一下英国崛起的过程。
给大家1分钟时间,根据你所搜集的资料和教材相关内容,整理思路,组织语言。(预期效果:学生回答---英国,通过海盗掠夺、争霸战争、殖民地商业活动和掠夺、奴隶贸易等方式,在18世纪下半叶崛起。)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对教材知识灵活运用和拓展的能力。
下面教师设计几个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突破难点,通过合作探究“倾听、交流、协作”,容易实现“分享”与“共赢”;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升华和拓展。
问题1:自主探究——比较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四个国家殖民方式的异同。
(预期效果:学生回答——相同点:都是用暴力行为。不同点:荷兰、英国殖民活动带有商品贸易的印记。)
问题2:合作探究——如何评价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多媒体展示马克思对早期殖民扩张的评价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展,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取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
/ 5
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教师:根据这个问题,我在网络上开了一个名为《你如何评价早期殖民扩张》的帖子,1楼跟帖为:是列强赤裸裸的抢劫。接下来,请同学们现场跟帖。(预期效果:学生跟帖——是殖民地半殖民人们的血与泪;是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与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是痛苦与笑脸的结合等等。)
教师:对于殖民地而言,早期殖民扩张是残酷的,是对殖民地的掠夺与破坏,造成了亚非拉的落后与迟滞甚至倒退;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整个世界来讲,早期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问题3:合作探究——西方四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及其崛起,对于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发展有何启迪?
(预期效果:学生回答——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因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拓展国际市场;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抓住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要和平崛起,反对殖民扩张和掠夺;等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真正做到以史为鉴。课堂小结(结合板书)
本节课,我们从新航路开辟说起,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这个过程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开拓进取,看到了暴力、血腥甚至灭绝人性。以史为鉴,我们中国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的道路。
过去的500年,大国崛起充满了暴力与血腥;今天的大国崛起,我们努力的实现和平;未来500年,大国的崛起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 5
第二篇: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教案
文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
一.葡、西的早期殖民活动
1.葡萄牙在亚非地区的扩张与掠夺:(1)开始时间:(2)扩张概况:
(3)掠夺方式:
2.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的扩张与掠夺:(1)占领地区:(2)掠夺方式: ①掠夺金银: ②掠夺农产品:
二.“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早期殖民扩张 1.地位: 2.扩张概况:(1)贸易范围:
(2)竞争手段:
3.影响:
三.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1.地位: 2.扩张概况:(1)海盗劫掠: ①表现: ②作用:
(2)殖民战争: ①背景:______世纪,英国实力增强。
②影响: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______。(3)商业活动和掠夺:
(4)黑奴贸易:
四.欧洲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1.2.1.荷兰的殖民活动与葡、西有何本质不同?通过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
2.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
【重难点解析】
1.为什么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四国的殖民扩张称为 “早期殖民扩张”? 2.如何对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殖民主义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1)对殖民国家来说:它们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使欧洲发展和兴旺起来。所以,早期殖民主义就其推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说,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2)对殖民地人民来说: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所以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主要是因为 a.最早从事开辟新航路的活动 b.最早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
2.在西欧国家殖民扩张过程中,葡萄牙、西班牙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a.荷、英、法的崛起,葡、西无力与之抗衡
b.掠夺来的巨额财富未能转化为资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 d.大量的贵金属流散到西欧各国
3.1602年组建东印度公司的国家是:
4.以下关于17世纪荷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7世纪上半叶的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b.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西方贸易
d.荷兰组织“无敌舰队”打败葡萄牙,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 5.新航路开辟后,最早争夺殖民霸权的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 b.英国和西班牙
6.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取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7.奴隶贸易的影响不应包括
a.促使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b.使非洲得到开发
8.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 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
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 9.16世纪以来,殖民主义的罪恶主要表现为
a.世界市场的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意义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是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是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几乎每一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每个阶段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这真是一股浪潮,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又是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就可达百分之三百。1837年,活跃号货船首次处女航,装载了价值132009英镑货物,运来了殖民的产品和总额为3080英镑的汇总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蔗糖计算在内。――《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主要动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利物浦商人的贸易特点。
(3)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奴隶贸易和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有何关系?
【总结与反思】
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题号
2
答案
b
b
b
a
b
b
d
d 11.(1)原因:美洲殖民地采矿业、种植业、农业发展的需要。b 动力:获得高额利润。
(2)特点:三角贸易:装载货物的船只从利物浦出发,到非洲“换取”黑人奴隶;把黑人奴隶贩到美洲殖民地;再把殖民地的物产和贩卖黑奴所得的金钱运会利物浦。
(3)关系:奴隶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殖民制度的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手段,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篇:教学设计 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教学设计
杨兰 四会中学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梳理英国霸主之路的历程,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野蛮性、残酷性以及客观进步作用,培养学生用多元化史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地图、视频、图片等手段,讲述英国殖民争霸的史实;
提供探究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认识殖民活动的血腥残暴性; 关于殖民掠夺的影响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索,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早期殖民活动的多角度评价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英国崛起的道路上思考其对我国大国之路的借鉴意义。
3、教学重点:
英国海洋霸权确立的手段和特点(与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的角逐)
4、教学难点: 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5、教学方法:影视教学法、问题探究 法、材料分析法
6、时间分配:1课时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属于新课内容,学生初中时对欧洲早期的殖民活动有初步了解,但知之不深,而探究欲又比较强。所以,虽然本课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但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尽量直观,材料尽量高效,才能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法
展示《阿姆斯特丹女神像》和《伊丽莎白一世》像,提问她们分别属于哪个国家?(荷兰和英国)他们手中的动作有何相似之处?(都在掌控地球)说明了什么?(欧洲早期开始角逐世界霸权,控制海洋就意味着控制了世界)导入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
追溯历史
影视回顾英国霸主历程 导入:视频展示英国殖民称霸先后征服的国家,引导学生回答先后时间和顺序。
16世纪挑战西班牙——17世纪征服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
1、无敌舰队的威胁——英国崛起(16世纪)
展示上图,讲述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范围和手段,认识西班牙的实力。
西班牙来往于美洲之间的运金船获利丰厚,英国也想分一杯羹,但两国实力悬殊,英国只能以海盗形式进行抢劫活动,给学生展示海盗德雷克和英国女王授予德雷克骑士封号的图片,介绍英西战争的背景和结果,英国以弱胜 强,摧毁无敌舰队,在海洋上崭露头角,此后西班牙在半个世纪依然保持大国地位,但落后的君主专制以及对奢侈品的追求无度,西班牙日益没落。
2、海上生命线之争——英荷争霸(17世纪)
17世纪,一个创造了商业奇迹的国家主宰了海洋贸易——荷兰。观看视频《大国崛起》片段,了解荷兰全盛时期的殖民范围和手段。学生根据视频讲述回答荷兰的商业霸图概况。
英荷战争:
投影给出《航海条例》部分材料,分析英国此举的目的(学生回答)英国1561年的《航海条例》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律没收。
教师投影给出英国与荷兰的战舰对比图,大致介绍英荷三次战争的结果,英国夺取新尼德兰,改名纽约。1688年光荣革命后,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荷兰彻底沦为一个依附于英国的二流国家。
3、夺取极限海权——英法争霸(18世纪)
英法七年战争的内容比较复杂,教师不展开讲述,简单用投影给出战争之后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对比图介绍一下战争的结果即可。(如下图所示)强调英国在18世纪中后期的地位“日不落帝国”。梳理完英国海洋霸权确立过程之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英国殖民掠夺的手段及特点。在刚才的介绍中学生能回答出海盗掠夺和商业战争,所以需要教师补充对殖民地的掠夺和三角贸易。投影给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掠夺资料以及三角贸易的行程图,尤其是三角贸易对非洲的摧毁,认识早期殖民活动的血腥与残暴。
第二环节
探究历史
深度认识早期殖民争霸
(投影展示海权发展的六大要素,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补充材料《16—18世纪,荷兰、英国、法国海权要素分析》)
探究问题一:试从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条件等海权要素的角度思考18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什么能取得世界殖民霸权?英国先后战胜荷兰和法国的关键优势是什么?(参考教学补充材料《16—18世纪,荷兰、英国、法国海 权要素分析》,展开小组讨论。)学生分为两大小组,一组探讨荷兰与英国的海权要素,另一组探讨法国与英国的海权要素,讨论结束后,分组回答各自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英国战胜荷兰与法国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得出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性结论。
探究问题二:如何评价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早期殖民活动?
教师投影给出材料:
“欧洲殖民者把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对商品市场及原料产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把殖民扩张的魔爪伸向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世界市场得以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世界历史》
引导学生认识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客观评价早期的殖民活动,注意多角度和多元化。
第三环节
感悟历史
英国大国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投影展示以上材料,启发学生发散性思考:从英国霸主地位确立的过程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可能的答案:
1、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走进世界、坚持对外开放
3、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4、强我国防、发展海军
5、坚持和平崛起、维护世界稳定。
。。。。
课程总结:
四、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的处理遵循学习历史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首先梳理史实,再透过史实去看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完成两个探究问题,攻克教学重难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升华。其次,教学的线索非常清晰明确,就抓住英国一个主角,展示16——18世纪众多国家海上争霸的基本过程,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并且,影视教学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英国海上争霸的过程讲述的非常直观形象。
不足:问题探究方面的时间要仔细把握,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教师也要对学生可能作出的答案进行预设,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要准备充分。
第四篇:历史:2.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课标要求: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荷兰资本主义发展及特点,认识荷兰作为“海上马车夫”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理解海外活动对英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意义;认识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和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西欧国家对世界的争夺,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概括早期殖民活动的方式和特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人类历史的进步作用和负面影响。
(2)过程与方法:绘制早期殖民争夺的地图,运用多媒体制作世界市场争夺的演示作品;注意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历史问题;学习中加强同学间的交流,针对殖民问题进行讨论,学会搜集历史证据来说明自己所持的观点;比较、概括和阐释荷兰和英国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资本主义对外殖民,用资本主义的标准来指引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忽视了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观,注意汲取各国文化的优秀成分;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争夺世界市场斗争,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殖民霸权地位变化是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不紧跟时代发展方向就要为历史所淘汰,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教学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英国的崛起;西欧国家进行的殖民霸权的争夺。难点:殖民霸权变化的原因与资本主义发展间的关系。教学建议:
本课讲述了西欧殖民国家进行殖民霸权争夺的史实,分析了争霸斗争的矛盾、斗争的结果和影响,分析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在联系的过程中,西欧国家为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和封建主满足自己对财富的渴望,对外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和经济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1)关于“海上马车夫”一目,主要讲述了荷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荷兰的造船业最为发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是重要港口。1602年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取得印度洋、太平洋即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间的贸易垄断权,其经营按照股份公司的运作体制来进行。荷兰还在南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群岛夺取了广阔的殖民地。17世纪,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2)关于“英国的崛起”一目,介绍了英国崛起的过程。要抓住时间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英政府接受了“重商主义”的政策,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15世纪晚期起,通过圈地运动,英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英国从16世纪末叶起开始参与殖民掠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从此,国力日益强盛,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
(3)关于“殖民霸权的角逐”一目,需要讲清西葡之间、英荷之间和英法之间的殖民争夺三个问题。
①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开始了殖民活动。在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葡萄牙和西班牙矛盾迭起,不时兵戎相见。首开瓜分殖民地的罪恶先例。
②1588年荷兰和英国联合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了荷兰控制世界的世纪。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③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渐趋尖锐,英国发动对法国的战争。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4)关于“强盗的贸易”一目,介绍了殖民者所到之处,对殖民地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需要讲清三个问题:①殖民者抢掠了大量的财富。②殖民者凶残屠杀印第安人,又从非洲贩运黑奴到达美洲。③殖民者垄断殖民地的贸易;用廉价的手工业品诈取土著居民的贵重物品进行不平等贸易。
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第五篇:2012届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5-7课教案(岳麓版)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1、知识与能力
(1)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它们有何表现?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内涵,表现发展如何?城邦的主要特征,其政治体制分类及主要特点
(2)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希腊文明属于与内陆文明或大河文明不同的海洋文明,古希腊的地理版图破碎,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古希腊的多元政治的形成与此有关。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爱琴文明的发现与成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古代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认识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各有千秋,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各有利弊。
新课导入:
古时候地中海东岸腓尼基,有位美艳的公主,名叫欧罗芭。有一天,她外出和一群少女在海边摘取水仙花、紫罗兰。突然,天神宙斯从奥林匹斯山俯瞰大地,发现了欧罗芭。宙斯不由自主被美色所吸引,于是摇身一变,成为一头靓丽的公牛,来到了她身前。欧罗芭上前抚抱它,并骑上了牛背。公牛踏着浪花把欧罗芭带到了克里特岛,并与欧罗芭结了婚,于是任命把克里特岛命名为“欧罗芭”。今天欧洲的全称是“欧罗芭洲”,即源于这个美丽的传说。克里特岛产生了克里特文明,由此发展成希腊文明,再发展到今天的西方文明。
欧罗芭和公牛生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兽叫米诺牛,它每年都要雅典送十名童男十名童女给他吃;雅典人民深受其害,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它住在一个迷宫里,这个迷宫就是米诺斯宫。雅典国王爱勾斯有个儿子叫特休斯决定去为人民除害,它答应国王如果平安归来,就在船上挂上白帆,到克里特岛后,在米诺斯公主的帮助下,特休斯用宝剑杀死了怪兽,并沿着红线顺利逃出克里特,但是对公主的怀念使王子忘记了曾经答应父亲的事,年老的国王已经在海边等待儿子多日,可是他却看到船上仍挂着黑帆,他悲伤地投入海中淹死了,这个海就称为爱琴海。
一、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2世纪)
1、克里特文明(前2000-前1400年)(米诺斯宫复原图说明了克里特文明的特点)
★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拐了斯巴达王门涅劳斯之妻海伦,门涅劳斯的哥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即率希腊联军兴师问罪,经十年围攻而陷特洛伊城。★特洛伊的宝藏:德国人谢里曼49岁那年,他带着钱财、妻子和工程队去特洛伊挖宝。有一天,他和妻子慢慢地掠去地表的浮土,打开了一个墓葬,墓里金器在阳光下闪烁,他把里面的项链、手镯一件件挂在妻子的身上,逆着阳光,看着她,就像看见了当年的海伦。★米诺斯宫的发现: 特洛伊宝藏的发现,鼓舞了考古学界。1900年,英国人伊文思决定去挖掘迷宫(米诺斯——克诺索斯城(Cnossus)统治者)。伊文思在克里特岛发现了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米诺斯王的迷宫(Labyrinth),即克诺索斯王宫遗址,揭开了欧洲文明源头上新的一页。
(1)出现:前2000年——前1700年
(2)特征:产生了君主制国家,出现王宫建筑群和线形文字A
(3)毁灭:前1400年,被迈锡尼人占领
2、迈锡尼文明(前1600-前12世纪)
⑴特点:君主制、王宫、卫城、王室陵墓、泥版文书
3、黑暗时代:前12世纪-前8世纪,希腊完全陷入沉寂状态,西方人称“黑暗时代”,伟大的《荷马史诗》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荷马时代”。
二、古希腊城邦
1、城邦的兴起:前8世纪-前6世纪
2、城邦的含义: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
3、希腊对外扩张的条件和影响
(1)条件:①山多、地少、靠海(有必要)②航海贸易、海军发达(有能力)
(2)影响:扩大地域,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为创造自己独特的文明打奠定了基础。★思考: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政治方面:古希腊地理环境有助于形成古代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城邦有利于形成公民政治,公民直接参与民主政治,不易形成专制。
②经济方面:地理环境使古希腊农业不能自给,古代希腊商业和手工业和海外贸易的发达,使希腊的农业和工商业都具有面向市场的特点。
③价值观念:商品经济必须以平等作为交换原则,商业贸易的进行与发展要求有自由环境和商业贸易者整体利益的政策。有助于平等观念形成和民主政治建立。
④民族精神:小国寡民的城邦一旦由于人口的增长而无法负荷时,希腊人就到海外去建立殖民地。优遇的航海条件为这些海外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勇于探索、开拓的民族精神。
三、古希腊城邦政体
1、城邦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
2、城邦公民: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男性成员。出身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及外邦移民被 完全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
3、城邦的实质:古希腊城邦实际上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4、城邦的政体类型
划分依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教学目标
君主制与贵族制区别,贵族制与民主制区别,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制基本特点及其措施,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二、能力与方法
1、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发展四个过程的主要内容。
2、理解雅典民主制基本特点,明确民主制的建立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3、理解伯利克里时代是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Democracy(民主)、Politics(政治)、Freedom(自由)、Law(法律)、Republic(共和国)这些专有名词是怎么诞生的吗?他们都诞生于古希腊的雅典共和国,是雅典人开拓了民主政治之先河。
一、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思路线索:
(1)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2)民主制的确立:①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②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
③伯利克里时期,全面繁荣。
1、君主制到贵族制
雅典城邦在公元前8世纪以前实行的是君主制,因为国王鱼肉人民、骄奢淫逸和外战无能而在前8世纪——前7世纪时被贵族推翻。
2、贵族制到民主制
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贵族与平民尖锐对立,平民准备以武力推翻贵族政权。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1)、内容:①、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公民自由权利;②、设立民众法庭,平民成为司法主人;③、新选举法,抽签选举除执政官外的任何公职人员;④、废除贵族世袭官职,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与权利义务。
(2)、作用:①、保障了平民的人身自由与安全;②、新兴工商业贵族跻身于统治阶层;③、雅典民主政治初步建立。
4、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9年)—确立民主制
(1)背景:梭伦改革未深入触动雅典选举体制和血缘团体。
(2)内容:①用10个地域选区取代4个血缘部落。②设立500人会议,向所有公民开放。③成立十将军委员会。④实行陶片放逐法。
★思考:怎样评价陶片放逐法?
答:①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②是一种极端的民主方式,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人们争权夺利、互相倾扎的工具。
(3)影响:①进一步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基本上铲除了贵族特权,雅典国家最终形成;②使所有的雅典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5、伯里克利改革(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繁荣时代
(1)内容: ①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除十将军外)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握有充分的权力。③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④向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群众发放工资和补贴;(参政工资;观剧津贴)
(2)意义:大大削弱了贵族的特权,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没有社会财产和等级的限制)
二、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
1、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甚至个人小事。一切公民都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其中10次“主要会议”有一项固定议题:审查在任公职人员的表现,并就其去留问题进行表决。这意味着一个公职人员在其一年任期内要经10次群众性的资格审查。其余30次大会分别为外交、宗教等国家事务和公民的个人申诉而设。
2、五百人议事会
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在两次公民大会的休会期间,议事会是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3、民众法庭
民众法庭是日常的司法机关,审查公职人员资格,审理刑事和民事案件。
庭审判员从30岁以上、无公共债务和犯罪前科的公民中抽签产生。审判员6000名,一般由500人组成一个法庭,分理各种诉讼。
民众法庭在执法过程中,始终遵循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4、其它机关(众多、规模不大、行政和军事)
三、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
1、意义:
①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多种民主的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②政权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得更全面。③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而非君主任命,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并使其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④每个人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从事各项事业,有利于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促进了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成为伟大文明的催化剂。
2、局限性:
①雅典民主仅对公民集体而言,对于非公民则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②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③雅典民主在尽情地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④因此,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罗马由共和国进入帝国的过程,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材料,综合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课前向学生征集问题,鼓励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也有助于更好的组织教学;通过设计问题和补充材料,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以基础探究、深层探究、综合探究的方式层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罗马的政制和法律,认识法律在古代西方社会的价值,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及自觉的法律意识。
一、从共和国到帝国
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王政时代:
这是罗马有氏族制社会向国家政权过度的时期,罗马城建立之初实行君主制。到公元前6世纪,王权和贵族的矛盾却日益,君主小塔克文是个暴君,其残暴统治引起贵族和人民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发动起义,驱逐了塔克文及其家族,并为防止君主专制,而实行了贵族共和制。
2.共和时期:
(1)执政官:执政官有两名,行使最高行政权利,由选举产生,一切政令必须经两人同意方可执行。
(2)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全体成员由贵族组成,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3)公民大会:平民可参加,选举工职人员和通过元老院拟定的提案。
(4)平民保民官:在共和国时期内,贵族垄断一切国家权利,贵族与平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地位与权利十分不平等,如贵族与平民不能联姻,平民兵役,赋役负担沉重,债务奴役制卖人身。这使得贵族与平民矛盾冲突不断,特别是富裕的平民更是要求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所以,平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与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迫使贵族做出让步,允许他们选举自己的官员,并同意设保民官,保民官要为平面内说话办事,有权否决元老员决议,有权监督政府的行为。
★罗马国力强盛后,就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经过几百年的对外征战,罗马从台伯河上的一个城邦国家逐渐发展为地中海一个庞大的帝国。恺撒大帝被人刺杀后,混乱中其外甥屋大维继位,之后出现三头同盟: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在三巨头中,最终屋大维使长期内战和分裂的罗马重新统一起来。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赐给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正式确立元首制,标志着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3.帝国时代:
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他创立了元首政制,公元前28年改组元老院,自任“元首”,意为“第一公民”或“首席元老”,他在公元前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意为“神圣”“至尊”,“伟大”,可见他当时声望之大,这一年被认为是元首制,即帝国时代的开始之年。
(1)元首制:
表面看来屋大维的各种职权都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授予,其实,屋大维刚开始是假借共和之名,独揽国家大权,使他凌驾于元老院和其他各种官职之上,成为最高主宰者。所以,屋大维建立的元首制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2)君主制: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实行公开的君主制。
(3)帝国的分裂:①西罗马帝国(395年—476年)②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
二、罗马法
德国法学家耶林在《罗马精神》中说过: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1、罗马法的起源:《十二铜表法》(共和国时期)习惯法到成文法
(1)、原因: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广大平民对此强烈不满,他们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障自身的权益。公元前452—前451年,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铸造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场。其主要内容仍是维护贵族利益。迫于平民要求,于公元前450年,又增设两表,这就是《十二铜表法》。
(2)、内容:包括民法、刑法、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习惯法的汇编。
(3)、评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平民的胜利;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是罗马法的渊源,是罗马的基本法。
2、罗马法的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时代的法典。到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疆域非常辽阔。为了统治庞大的帝国,统治者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罗马法新增了许多新的内容,此时罗马法有公民法和万民法。公元3世纪初,罗马境内自由民的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212年颁布了《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公民法与万民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随着罗马法律的不断发展,罗马法学家逐渐形成一种法律观念,被成为“自然法”,自然法的精髓是:“人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是至高无上的。”它具有超越时间、超越地域、超越民族的永恒价值,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
3、罗马法的完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东罗马帝国时期)
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时期的皇帝,他在527年登上了帝位。他登上王位时,东罗马已不再是像屋大维统治下的牛气冲天的大帝国。为了恢复罗马帝国昔日的那种全盛局面,他不断地进行一系列“收复”西部领土的措施。为重振罗马帝国雄风,加强皇权,于528年下令编纂法典。查士丁尼在世时,共完成三部法律汇编。
(1)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三部法典颁布后,法学家又把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查士丁尼新敕》,以上四部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为查士丁尼法典。
(2)作用: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4.罗马法的影响
(1)、对罗马:维系和巩固罗马帝国统治。(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规范,调节了复杂的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法律深入罗马的每一角落,其有效的实行提高了罗马统治的行政效率;适应罗马经济发展的需要)
(2).对世界: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为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制定本国法律提供蓝本,奠定了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罗马法所提倡的“人人平等”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武器;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适应了资产阶级维护私有制的需要;作为一种成功的法治模式为资产阶级仿效。等等)
5、罗马法的局限性:
罗马法是古代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不可避免的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它维护罗马的奴隶制,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广大奴隶的自由和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