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工作机制研究

时间:2019-05-15 01: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工作机制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工作机制研究》。

第一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工作机制研究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工作机制研究

[摘 要]本文以课程教学质量为研究对象,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探讨了课程教学工作各个过程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实施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有助于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水平,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质量;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5 ― 0167 ― 02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环节,对提高研究生的基本能力、培养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为学员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顺利取得学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当前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过时、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以及教学质量缺少监督等。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十分有必要。研究生教育因为其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的不同使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文针对研究生教育的特点,遵循研究生教育的一般规律,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ISO9000族标准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进行了探讨。

一、课程教学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年主要进行课程学习,这是研究生学员拓展知识面,树立专业素养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因此,课程学习对研究生的培养和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学员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是研究生学员进行课题研究的基石,这主要依赖于课程教学的质量。学生经过一年的课程学习,知识面得到拓展,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二是课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学员科研能力的基本方式。研究生学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探索复杂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

课程教学对研究生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十分完善,并且得到许多国家认可,在制造、服务、医疗和教育等行业都有成功应用。ISO9000族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做出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1〕。近些年,许多教育机构纷纷引进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国内外的一些高校还相继通过了ISO9000标准认证,对教育质量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

课程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及课后总结等多个过程,关系到学员、教员和机关等多方主体,包含了教学理念、内容、教学方法、设备、环境等要素,因此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全要素进行管理,建立标准化的课程教学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使得与课程教学质量相关的五项要素(即人、机、料、法、环)全部可控,形成一个具备自我矫正和学习能力的系统,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最终目的是打牢学员的知识基础、锻炼创新思维、提高科研能力,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的建立

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三条坐标轴分别代表课程教学过程、质量保证和监督过程、教学工作参与主体,形成具体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框架。它是以教学过程为中心,对教学过程进行工作分解,每一阶段需要各主体的共同协作,运用朱兰的“质量三步曲”理论,对课程教学全过程、全要素进行监督和控制。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是课程教学的前期工作,也可以理解为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制定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将有助于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这是整个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1.质量策划过程

质量策划包括制定质量目标以及相关过程的质量标准。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质量即是适用性。质量目标就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2〕,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用于社会需要。具体到教学准备工作的质量目标就要是严格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一致。

质量标准是检验、评定产品或工作质量的依据,也是开展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的有力抓手,完整的质量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教学准备包括备课、试讲等工作的体要求,要对每一环节制定质量标准,使教员和各级教学管理机关在制定工作计划时有的放矢。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客观规律,并且具备可操作性,避免流于形式。

2.质量控制过程

质量控制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方法、技术和工具的活动〔3〕。全面质量管理是以顾客为中心,要求与质量有关的全体人员参与到质量保证体系中,课程教学的各个过程需要教员、学员和各级机关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在教学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过程中,机关、系部和教研室组织备课和试讲工作,对重点课程和新开课、开新课的教员进行抽查和评估,对教案进行综合评比,以质量标准为依据,对教员的教学准备工作进行监督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这种形式实现对教学计划工作的质量控制过程。

3.质量改进过程

质量改进就是不断增加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过程。质量主管部门要建立动态的教学准备工作质量改进机制,对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教学质量主管部门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质量标准,使得教学准备工作始终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课堂讲授阶段

课程讲授阶段是整个课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员教和学员学的过程,如果这一阶段的质量无法保证,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再好也无法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因此要抓住课程讲授这一核心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1.质量策划过程

课程讲授阶段的质量策划包括本阶段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和具体操作过程的质量标准。课程讲授阶段的质量计划应对教员的教学纪律要求、教学组织情况、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启发式方法运用、各种教辅工具的使用情况、教学进度、课后作业布置情况等做出明确规定〔4〕,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出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标准,作为检测和考察教员课程讲授质量的主要依据,对一些关键活动要制定出规范制度,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2.课堂讲授阶段的质量控制过程

课程讲授阶段的质量控制过程中,教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丰富自己的授课形式,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依照质量目标和标准,进行自我监督和控制;教务部门利用校园信息系统,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渠道,保证学员能够定期对教员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听、查课制度,各级领导要亲自到课堂,掌握第一手资料,还要对教员和学员反映的问题进行总结,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对教学计划和规范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抽查,发现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部门、教员和课程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改进。

3.质量改进过程

质量主管部门在发现问题后要迅速分析原因,将分析结果反馈给问题教员,争取及早解决问题。由于教员自身能力不足或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课程讲授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尽快更换教员或者调整课程内容,或者为了不影响整个教学计划,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对问题课程重新进行设置,对能力不孚的教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考核不通过的取消授课资格〔5〕。

(三)课后总结阶段

课后总结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同时也是对教员的授课情况及相关部门的教学管理和保障工作进行评价。做好课后总结,可以督促学员认真学习,教员认真授课,各部门协调一致,并且为下一学年的教学工作提供改进的依据。

1.质量策划过程

课后总结阶段的质量目标是全面、准确地获得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教员的授课效果,了解学员和教员对教学管理和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课程教学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提供改进的依据。

在对学员进行考核时,要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笔试、提交论文、平时表现等多种考核形式,注重考察学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教学工作进行的测评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工作的参与方分别建立考评量表,通过多方互评,及时发现教学各个环节的问题。

2.质量控制过程

在课后总结阶段的质量控制过程中,教员和教学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考核制度,确保真实反映学员的学习情况;教学管理部门利用校园网络,建立网上测评系统,优化测评手段,提高测评效率,拓展教学信息的反馈渠道,建立起教员、学员和教学管理部门的相互监督和沟通的信息体系。及时开展教学测评工作,收集测评意见和建议,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教学测评工作,并对测评工作进行监督,杜绝敷衍了事的现象,不能使测评工作流于形式,为了测评而测评。

3.质量改进过程

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员要认真分析学员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优化考核方式,适应课程特点和学员要求;对收集的教学信息,要认真对待,并且要以文件化的形式保存,定期组织专家组分析反馈信息,针对教学工作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制定改进计划。

四、结束语

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本文介绍了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的结构和实施机制,各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规范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马琳,罗国英.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31.〔2〕刘广第.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4-95.〔3〕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46-247.〔4〕汪莹,刘志华,等.高校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3,(06):121-126.〔5〕刘航,金波.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需把握的几个环节〔J〕.炮兵学院学报,2009,(02):55-58.〔责任编辑:侯庆海〕

第二篇:研究生《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研究生《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摘要:软件工程是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工程素养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提高学生从事软件开发能力,尽快融入到项目开发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实际教学工作出发,对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困难进行了分析,对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验收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软件工程;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3230-03

Teaching Reform and Research for Course Software Engineering

ZHANG You-wei1, MA fei2, MA Deng-wei1, HOU Yi-fan1, QI Xu-yan1

(1.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2.Nanyang V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Nanyang 473000, China)

Abstract: Software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course to foster the students' capability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qualities,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ngaging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step into project practice as soon as possible.In this paper, by proceeding from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teaching, the teaching actualities and difficultie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have been analyzed.Furthermore, several issues on the course have been discussed, namely, system of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ode with practice and way of check.Key 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case-based teaching;teaching method

目前,软件工程作为我院各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危机、软件工程、软件过程、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维护与软件质量保证等。本课程对培养研究生在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传统的软件方法学、面向对象的软件方法学,以及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研究生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及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传统的软件方法学、面向对象的软件方法学的区别和优势,增强软件项目开发的能力,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及前沿研究领域,从而使其具备在实践中能够正确、熟练地运用软件工程中技术、方法和工具的能力。

由于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现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等环节上都存在很大不足,且直接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开展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教学现状与困难

目前本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是传统的内容多,新技术新方法少。在目前的教学中,基本是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顺序来进行内容组织和讲授,对于UML语言、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XP极限编程、RUP、Rational Rose、CVS等这些新的方法、技术和工具涉及很少。随着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的甚至成为主流,如果不及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容易造成教学和实际运用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很快融入到导师的项目研发工作中;二是理论教学内容多,实践教学内容少。本课程教学时数为40学时,大部时间都在进行理论教学,仅仅安排了6学时进行试验,由学生独立完成,最后提交项目源程序和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文档、报告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过多的理论内容,只能使学生被动地听课,学生感到讲课内容抽象枯燥,常常是似懂非懂,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本课程没什么实用价值,不太喜欢学,所以教学效果也不好。软件工程是一门工程性的科学,学生不可能靠听讲软件工程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就学会开发一个实际的软件,而是要在实际的“动手做”和“真正练”中去体会软件工程思想,掌握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最终才能熟练运用到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中。

目前本课程的教学难题主要有三点:

一是软件工程理论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IT技术日益深入到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软件工程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教学没能及时跟上软件工程理论、技术的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未来实际工作的无缝衔接,教学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是本课程的一个教学难题。

二是教学缺乏实际项目背景,过多的理论教学容易陷入说教。完成本科阶段学习的学生,一般只学习过一些编程语言,编写单个程序的代码很少能够超过5000行,编写程序的数量和时间很是有限,大部分学生缺乏实际的项目开发经历和较正规的开发训练。然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是针对较大规模的软件开发而设计的、是全世界优秀软件工程师的经验教训总结,如果照本宣科,只进行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很难理解该课程的精髓,很容易对该课程产生虚无缥缈的感觉,使得教学流于形式,该课程变成了需要背诵记忆的课程,学生学无所获。因此,如何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与热情,是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三是培养的学生缺乏团队开发意识,难以满足导师对研究生软件开发能力的需求。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飞速发展,软件开发技术不断提高,软件复杂程度和代码行数呈指数级别增长。因此,一般工程项目或软件开发都必须以团队形式进行,个人英雄主义和黑客独来独往的思想对工程化的软件开发是很不利的。然而,目前本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还是以学生个体为主,即使有一些团队训练项目,从检查验收结果看,往往还是由那些开发能力强的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进行成果分享。缺少对学生团队开发能力和职业素养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培养的学生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脱节。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软件团队开发能力和软件开发职业素养,缩小教学与导师对研究生软件开发能力需求之间的差距,是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又一难题。教学改革与措施

2.1 构建先进的教学内容体系

结合学院各专业理论需求和测绘软件开发特点,我们构建在理论、应用、实践三个层次上的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体系。理论部分主要讲解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配置管理和软件项目管理等软件工程课程核心内容。应用部分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语言为核心,融入实践教学案例,覆盖RUP、Rational Rose、CVS、Junit等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使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实践部分要求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协作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系统,建立支持小组开发的支持环境,让学生从“可实践”软件工程角度学习和运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思想、技术解决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2.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构建先进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及课程内容精心组织,突出各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建立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梳理软件工程的历史发展脉络、揭示隐藏在知识点背后的思想深度,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学习热情。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走上讲台――学生讲解、教师总结,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热情。对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与热情。

2)采用案例式教学。目前在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理论内容讲授,这使得学生缺乏对软件工程知识的感性认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近年来主持研发的一些专业软件项目和开发经验进行总结、抽取,梳理相关设计方案、技术文档和源代码等内容,形成一个个独立工程项目案例;同时也收集国内外经典软件工程教学案例(比如微软公司和IBM的),进行消化吸收。将这些案例(包括成功与失败的)提供给学生作为素材,实施案例教学。部分案例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部分案例由学生分析、讨论、讲解。学生对项目成功与否,哪些地方符合软件工程思想,哪些地方违背了软件工程理论,怎样改进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丰富了教学手段。

3)制作高质量电子课件。高质量的电子课件对学生专心听课、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都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尽量使其具有动态性,尽量用图、表等来表现讲课内容,使整个课件具体生动。避免过多的文字堆砌,更不能将大段大段的课本内容搬上课件,否则只能使学生看着PPT就感觉“头大”,不愿意听课。能用鲜活事例、动画、图表的地方尽量不要出现过多的文字,这样既能讲清楚问题,也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对讲课内容的掌握也当然就更加牢固,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授课质量也大有好处。因此,我们准备用OFFICE2007+FLASH重新制作电子课件和教案,下发给学生中文版课件和教案,而上课时采用英文版电子课件和教案。

4)开展双语式教学。为了逐步培养学生适应英语授课和英语思考问题的意识,我们准备采用外国原版英文教材,课堂板书和作业都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教师进行英语提问,并鼓励学生使用英语回答。在讲课过程中,对易于理解的内容采用全英语讲解,不易掌握的部分用汉语讲解。同时给学生提供英文软件工程课外阅读资料,以使他们及时了解国际上软件工程的最新发展和动态。这样做既能活跃学生思路,开阔学生眼界,同时也能深挖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5)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为配合双语教学,同时满足研究生课程教学要求,在众多软件工程英语教材中,我们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三版影印版),由Shari Lawrence Pfleeger博士主编,Pfleeger博士是世界顶级软件工程专家。该书完美体现了软件工程的两个重要方面――实践者的经验和研究者的理论,并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完美结合,而且针对软件工程中的关键问题,讨论了该如何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书中介绍了目前最新的软件工程技术和工具,引用大量实例研究和文献中的例子,讨论了他们如何影响我们构建和使用最终软件工程产品。

2.3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课程实践主要内容是按照先进的项目管理和开发模式,由团队独立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系统和规范的软件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创造性的软件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设想如下:

1)以案例为导向。大多数学生一旦进入到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中,往往不能快速下手、进入状态。因此我们结合学生专业方向进行了案例设计,案例分析过程引入“Learning by doing”的先进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提出案例的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案例库,具体包括:软件演化过程支撑工具、专业人才数据支撑平台、支持软件并行开发的CASE系统、云雾剔除软件系统、科研论文平台软件系统、Linux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嵌入式GIS公共数据平台、月球表面地貌三维模拟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医院病房监护系统、银行网络ATM系统和高速公路三维信息化系统等等。案例库的建成为学生项目实践打下了基础。

2)结合兴趣选题。实践项目命题原则是:尽量结合教学、科研的实际课题,反映学院专业需求,以获得更好的工程设计训练。由于项目受到时间、开发环境、条件等限制,命题应从实际出发,确定课题的大小规模和难易程度。要求学生自愿组合开发小组,结合专业需求与兴趣选题。三十多命题为学生自主选题提供了不同应用领域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开发实践的积极性。

3)进行分段实施。实践过程按照真实的项目管理和开发模式进行,重点放在软件需求和软件设计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各安排1-2次项目方案讨论,小组内部交流与协作,考察方案对需求变更的适应能力,要求开发过程反复、迭代进行,从而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意识。

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协作性学习和团队精神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2.4 改变考核验收方式

在考试方式上,我们准备改变以往的做法(卷面考核和项目实践考核并重),改为以项目实践考核为主,卷面考核为辅。最终课程成绩考核包括平时考核(10%)、项目考核(60%)和卷面成绩考核(30%)。平时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及出勤等;项目考核包括项目的完成情况、项目各阶段的文档和报告,源代码,可运行软件等;卷面考核采取闭卷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软件工程理论内容的掌握。同时对课堂学习表现优异的学生额外可以有一定数量的附加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项目考核成绩则由各阶段文档及其规范层度(20%)、软件功能及其是否可运行(40%)、学习态度与独立编程能力(20%)和项目设计报告(10%)组成。项目成绩由小组之间互评(40%)和任课教师评分(60%)共同确定,这样既保证了最终学生成绩的合理性,又激发了各组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将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结束语

由于软件工程一直在不断变化与发展,新的方法和技术也会不断出现,因此对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也应该不断进行改革、调整。目前,在学院相关教学部分的大力支持下,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计划与方案已经得到批准,我们准备从2011年下学期开始,对研究生的软件工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上述一些改革和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夯实学生软件工程素养和软件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 沈各军,顾春华.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1).[2] 沈各军,居德华,顾春华.探索软件工程硕士的课程教[J].计算机教育,2004(8).[3] 文俊浩,王欣如,徐玲.软件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4] 刘乃琦.软件工程教育的特点与问题[J].计算机教育,2004(10).

第三篇: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就《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

政策百科:policy.cipnet.cn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就《关于加强学位与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等

文件答记者问

转载自政策百科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这是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的配套文件,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三个文件制订的背景是什么?

答: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召开了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启动了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明确了未来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和改革重点,标示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着力点之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是今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有效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是保证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不断提高质量的迫切需要。

从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实践经验看,建立长效质量保障体系,是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和质量保障的共同经验,无论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世界发达国家,还是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保证本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急需构建一个与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充满活力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主动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一是转变建设理念。树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改革质量评价机制,实现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以政府为主向以学位授予单位为主转变,充分发挥学位授予单位作为质量第一主体的作用,推动学位授予单位形成质量保证的内生动力。二是加强整体设计。进一步明确学位授予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在体系建设中的职责,各司其职,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系统规划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三是坚持重心下移。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重心下移到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也要将质量保证的重心下移到各院系和导师,以研究生和导师为核心,从研究生教育基本活动入手,激发学生和导师的活力。四是鼓励特色发展。在保证基本质量的同时,突出对学位授予单位争创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引导。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层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强化分类管理、分类评价,鼓励特色发展。五是加强质量文化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增强导师、研究生的质量意识,引导学位授予单位营造体现自身发展定位、学术传统与特色的质量文化。

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答:目标是构建以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由学位授予单位构建,是整个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基础,重点是完善学位授予单位的各项

规范制度,提高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和增强质量自律的主动性,培育质量文化。外部质量监督体系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共同构建,通过提供政策引导、资源配置、质量评估、社会监督等手段,促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质量保证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一个多质量主体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积极有效、“五位一体”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的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应遵循“标准先行、分类监管、统筹协调、支撑发展”的基本原则。“标准先行”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制订不同类型、层次和学科类别的学位授予标准,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工作的依据。“分类监管”是指根据不同主体和对象,采取相应的质量监管方式,加强分类指导和管理。“统筹协调”是指充分调动各主体的创造性,形成上下配合、内外协调、积极有效的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支撑发展”是指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要有利于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5、学位授予单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有何举措?

答:一要制订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学位授予单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本单位实际,对本单位研究生教育进行合理定位,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要在国家发布的《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基础上,制定体现其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特色的、更高水平的质量标准。二要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位授予单位要参照《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基本规范》,更新质量保证理念,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各项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本单位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三要发挥学术组织和导师的作用。学位授予单位要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和导师在质量保证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导师的质量意识,加强师德教育,调动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四要健全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发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学位授予单位要统筹各类研究生教育经费,制订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奖助学金制度,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畅通分流渠道,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要推动建立自我评估制度。学位授予单位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依据其发展目标和质量标准,定期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突出自我评估的诊断作用,改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国际评估。六要着力推进质量信息公开。学位授予单位要建立质量信息平台,加大质量信息的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建立研究生毕业前质量反馈和毕业后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并根据调查结果,提高培养质量。七要培育质量文化。学位授予单位要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重视质量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质量意识,营造良好学风,树立声誉最优的卓越文化、质量第一的竞争文化、开拓创新的科研文化和学术严谨的学习文化。

6、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加强质量监督?

答:一是制订质量基本要求。按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制订《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为学位授予单位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提供依据,为导师培养学生提供参考,为教育行政部门开展质量监督提供标准。二是开展必要的质量监督。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依法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学位论文抽检等质量检查工作,健全不合格学位授权点强制退出机制,保证研究生教育基本质量。三是建立质量信息平台。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提高信息服务水平,规范管理工作,加大质量信息公开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客观参与质量监督,形成质量预警机制,促进培养单位质量自律。四是加强资源配置与质量的衔接。建立研究生教育绩效拨款制度,加强财政拨款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效衔接,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鼓励学位授予单位树立全面质量管理观念,自主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引导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持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五是加强区域

统筹。进一步转变职能,在质量保证重心下移的同时,加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区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统筹监管的力度。

7、如何充分发挥学术组织、行业机构和社会机构的作用?

答:从发达国家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经验看,加强第三方监督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如何发挥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在质量监督中的作用,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一个重点。一是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研究、标准制订、评估论证及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在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标准制订、实践训练和专业学位质量认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要积极培育具有良好声誉的专业化社会监督机构,开展独立、科学、公正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

8、《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将发挥什么作用?

答: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保证我国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基本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委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按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制订《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目的是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制订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提供依据,为导师指导研究生提供参考,为教育行政部门开展质量监督和评估工作提供标准。

《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从学科前沿、社会需求、知识结构、综合素养与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各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研究生在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时必须达到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同时也为学位授予单位开展有特色、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留有空间。各学位授予单位可在《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体现本单位办学水平和特色的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博士硕士学位基本标准。

学术学位110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已印发,各专业学位类别的《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也将于今年印发。印发和实施《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对保证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评价,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促进学术交流均具有重要作用。

9、如何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

答: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是我国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手段。其主要目的有:一是保证我国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质量。二是推动研究生培养单位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制度,强化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三是打破学位授权点终身制,推动研究生培养单位建立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引导学位授予单位开展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办出特色。

评估工作采取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诊断式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相结合、以自我诊断式评估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估工作每6年进行一轮,其中:前5年为自我评估阶段,由学位授予单位统筹考虑、自主确定评估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学科国际评估或专业资格认证,第6年为随机抽评阶段,由教育行政部门在各单位完成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委托相关学术组织或社会机构,按比例、分类进行抽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根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结果,分别做出限期整改或撤销学位授权的处理决定。

10、如何实施学位论文抽检?

答: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直接体现,学位论文抽检是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事后监管的有效手段。目的是保证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质量,促使学位授予单位、导师和学生重视学位论文质量,调动研究生培养单位、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质量意识,营造良好的质量环境。

学位论文抽检是在总结以往抽检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设计。论文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全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抽检比例为10%左右,抽检论文从国家图书馆直接调取;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和军队学位委员会负责组织,抽检比例为5%左右。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将反馈学位授予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采取适当形式公布。学位授予单位将专家评议意见作为导师招生资格确定、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抽检结果将作为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重要指标,对“存在问题学位论文”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授权点,依据有关程序,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无法达到要求者,视为不能保证所授学位的学术水平,将撤销学位授权。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与研究-课程总结(研究生)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我们脱离了课本,不再按章按节的一步步的进行,这样使得同学们上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而且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本学期政治课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几大主题: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实践。每一个专题由老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讲解,使我们收获颇丰。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思想理论的混乱引起政治上混乱,从而失去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从历史吸取教训,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不仅指明了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阐述了未来新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一般特征。

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一经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推动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作为国家青年一代的我们,更要牢记这些老一辈领导人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添砖加瓦。

第五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研究(目录)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研究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思路

第一节 发展形势与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基本理论与认识

第三节 主要观点与思路

第二章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内涵

第一节 教学、质量与教学质量

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章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体系及其结构分析

第一节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体系

第二节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体系的结构分析

第四章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第一节 共性标准——高等职业教育合格标准

第二节 个性标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标准

第五章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第一节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保证

第二节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执行保证

第三节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反馈保证

第六章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第一节 教学评估与教学质量评估

第二节 教学质量评估的意义

第三节 教学质量评估的分类

第四节 教学质量评估的功能和作用

第五节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案的设计

第六节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七章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应用

第一节 高职院校院(系)教学质量管理评估

第二节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评估

第三节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评估

第四节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估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工作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工作机制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与教学论内容框架体系

    第一次作业 课程与教学论内容框架体系 班级:学科教学(音乐) 姓名:张小党学号:12045111004 1、课程与教学论定义:为受教育者提供一系列学习机会的计划 2、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问题......

    “微时代”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

    “微时代”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 摘要:通过对微时代特征的研究,分析在微时代背景下实施网络营销实践课程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以此为基础,从网络营销......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一、课程设置(一)课程定位“发电站变电站电气设备”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因此其教学就必须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专业定位来作为最基本的依据,云端工作室,除此......

    河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研究生课程

    河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招生简章 一、 招生专业及人数: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20人。 二、 报名条件:国民教育大学本科学历且在相近专业工作二年以上,专科毕......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方法类 1、【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手册》(第八版),华夏出版社,2004年。 2、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书目 1陈侠著: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

    研究生课题课程与教学论选题技巧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1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2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3 、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4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 5 、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 6 、语文课......

    2013级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结课试题

    2013级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结课试题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