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01:5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第一篇:“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定位

“发电站变电站电气设备”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因此其教学就必须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专业定位来作为最基本的依据,云端工作室,除此之外,还需要具体的结合电力工业现今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导向,以此来保障所开设的专业能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职业性、灵活性和特色性。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较好的认识到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且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正确定位,这将直接的影响到毕业生最终的就业状况和专业前景。正是因为这样才更加需要在教学体系上进行改革和完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电力技术发展的不断进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应尽可能的去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实际工作需求,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具体来说,就是希望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实现,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发电厂生产技术和变配电运行知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获得电气设备安装维护及调试,电气设计与管理等职业技能训练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设计

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这样一种模式实际上就是要求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最基本的主线和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渗透和融和,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可能的去淡化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室这些概念之间的界限,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来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我们所希望实现的目的。

2.一个专业多方向:这主要是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这对于整个专业改革来说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发电站变电站电气设备”教学体系设置的过程中就是要求以学生的应用能力、满足三个主要的就业方向要求以及多个职业技能的发展能力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基本前提,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综合性的考虑到学生转岗和职业技能的发展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内容的确定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下需要按照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和素质要求来进行确定,根据这样一种要求,我们最终确定出的“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方法模块;开关检修的实训模块;电工工艺的实训模块;成套设备控制的实训模块;“发电

成都建网站 19fb.com ydl

第二篇: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复习题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复习题

一、填空:

1、这种由(发电厂),升降压变电站,(输电线路)和用户在电气上连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2、电抗器的用途是(限制短路电流)。

3、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是指三相系统作星形连接的(变压器)和(发电机)的中性点。

4、我国电力系统常见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即中性点接地方式)可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经高阻抗接地)、(中性点不接地)。

5、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死接地情况时故障相的电压为(0),非故障相电压(基本不变)。

6、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1.732倍),规程中规定小电流系统单行接地时可以运行(2)小时。

7、电弧是一种气体(导电)现象。

8、开关熄灭交流电弧的基本方法为吹弧分为(横吹)、(纵吹)。

9、采用多断口的开关应加装(均压电容)保持每个断口电压一致。

10、SN10-10断路器一般配用(CD10直流电磁操作机构)或(CT8型弹簧储能机构)。

11、刀闸结构简单没有(灭弧装置),不能用来拉合有负荷电流的电路。

12、互感器包括(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是(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之间的联络元件,将一次侧的高压、大电流变成二次侧标准的低电压(100V或100/√3)和小电流(5A或1A)。

13、CT存在(比误差)又叫做(10%)误差和(角误差)。

14、CT极性,用减极性原则注明,一次绕组用L1,L2二次绕组用K1,K2注明,L1、K1和L2、K2为两对同名端子,当一次电流从L1流入时,同时二次电流从(K1)流出。

15、CT常用的接线方式有(单项式连接)、(星形连接)、(不完全星形连接)三种。

16、PT常用的接线方式有(单相接线)、(Vv接线)、(三相三柱式接线)、(三相五柱式接线)、(三台单项式PT接线)五种。

二、问答:

1、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一般分为几种补偿,我们采用何种补偿方式及其原因? 答:一般分三种:全补偿、欠补偿、过补偿;

我们采用过补偿,因为可以避免在线路故障时,切除线路后不容易长生电磁谐振。

2、何为跨步电压?

在接地短路15~20m的范围内,人体一步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

四、简答题

1、在什么情况下的开关、刀闸的操作手柄上须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答:(1)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刀闸。(2)已停用的设备,一经合闸即有造成人身触电危险、设备损坏或引起总漏电保护器动作的开关、刀闸。(3)一经合闸会使两个电源系统并列或引起反送电的开关、刀闸。

2、防止交流、直流电触电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答:将带电设备设置必要的防护,要求保证防护意外的接触、意外的接近,做到不可能接触;对于偶然带电的设备,应采用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或安装漏电断路器等措施;另外,要对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进行检查、修理或试验。但需要进行带电检修时,应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具。

3、使用电钻或手持电动工具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答:(1)所有的导电部分必须有良好的绝缘。(2)所有的导线必须是坚韧耐用的软胶皮线。在导线进入电机的壳体处,应用胶皮圈加以保护,以防电线的绝缘层被磨损。(3)电机进线应装有接地或接零的装置。(4)在使用时,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5)每次使用工具时,都必须严格检查。

4、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相比较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①保护原理不同。保护接地是限制设备漏电后的对地电压,使之不超过安全范围;保护接零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形成短路,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动作,以切断故障设备的电源。

②适用范围不同。保护接地既适用于一般不接地的高低压电网,也适用于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如装设漏电保护器)的低压电网;保护接零只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

③线路结构不同。如果采取保护接地措施,电网中可以无工作零线,只设保护接地线;如果采取保护接零措施,则必须设工作零线,利用工作零线作接零保护。保护零线不应接开关、熔断器,当在工作零线上装设熔断器等时,还必须另装保护接地线或接零线。

5、简述低压触电时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答:① 如果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在触电地点附近,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头,切断电源。

② 如果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不在触电地点附近,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源线,断开电源;也可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隔断电源。

③ 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捧等绝缘物作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④ 如果触电者的衣服很干燥,且未曾紧缠在身上,可用一手抓住触电者的衣服,将其拉离电源。

6、什么是等电位环境?

答:等电位环境所有容易接近的裸导体包括设备外的裸导体互相连接起来使其间电位相同,防止接触电压。等电位范围不应小于可能接触带电体的范围。

五、案例题(每题5分,共5分)

1、某企业的实习电工小张,她平时工作学习有些马虎,可还觉得自己知道得挺多。这不,师傅决定考考她,看她究竟知道多少。师傅问道:“你知道多少毫安以上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吗?”小张想了想说:“大约200毫安吧。”师傅又问:“电钻的三芯电源线分别是什么线?。“这个我当然知道了,红色为火线,其他两根是零线和接地线”。师傅说:“使用电钻需要装漏电保护器吗?” 小张想了想说:“可用可不用,因为这样不会浪费嘛。”

小张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正确的是什么? 为什么?

答:(1)致命电流为50毫安。(2)三芯电源线红色为火线其他两根是零线和接地线是正确的,(3)三芯电源线的手电钻必须装漏电保护器,否则一旦有漏电就会造成电钻所有金属外壳带电,而引起触电事故。

2、孙鹏和王峰是采油某矿的焊工,也是好朋友。这天,孙鹏和王峰给矿里的图书馆实施书架施工安装,由于天气太冷,他们决定就在图书馆内焊接完了再安装,还可以看看那里的书报杂志。孙鹏叫王峰帮忙把电焊机搬进去,孙鹏将电焊机的电源线工作零线和保护线拧在一起直接插入了图书馆内的二孔插座上,在孙鹏焊架子时,王峰就在旁边和他边聊着天,边翻看周围书架上的书报杂志,恰巧当天领导来检查图书馆的工作,一位主管领导对孙鹏和王峰提出了严肃的批评,请指出孙鹏和王峰的行为中有哪些是错误的?

答:孙鹏和王峰的行为中主要有三点错误:

(1)书报杂志和煤都是易燃物,焊接的工作地点不能存放易燃物。

(2孙鹏焊接时,王峰就在旁边和他边聊着天,边翻看周围书架上的书报杂志,做为监护人员,没有旅行监护职责是错误的。

(3)电焊机的电源线工作零线和保护线拧在一起直接插入二孔插座上,一旦出线脱节出,可能导致触电。保护线失去作用。

3、某石油公司租用的海上原油运输船-“华龙湾”,起航到CB303平台,1小时后开始生产。因预报夜间大风,调度通知关井避风。采油工陈某、卢某关井扫线拆除管线后,上驾驶台向调度汇报。发现存放油漆的船艏尖舱起火,就与其它船员开始灭火,同时向公司汇报,最后火势无法控制,艏尖舱起火爆炸,舱壁炸开,甲板上翘,桅杆炸倒,护栏飞出10m多,驾驶室玻璃震碎,船员一人死亡,一人失踪。大副决定带船员和采油工弃船,登上平台,为防止船对平台造成损害,砍断缆绳,随后船漂离平台。经十多小时抢救灭火将船拖回海洋开发公司内港码头。事故现场遗留有11个油漆桶盖和2个油漆桶燃烧的遗留物,“华龙湾”原油船电路使用期限很长。请分析事故的原因。

答:事故现场有11个油漆桶盖和2个油漆桶燃烧的遗留物。

(1)“华龙湾”原油船使用期限长,电路老化引起短路打火,引燃油漆和其它易燃物,船舱通风不良,油漆等易燃物迅速蒸发,达爆炸极限后爆炸是直接原因。

(2)安全责任不落实,疏于安全管理,没有及时发现并整改舱内电路的隐患,没有对船上存放危险物品采取通风等安全措施,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3)管理不严,违章使用不适于拉运闪点于60℃的油船,也是事故的原因之一。

第三篇:税费改革体系研究论文

税费体系这个概念,指的是应由哪些税和费(定性)、以什么样的比例(定量)来共同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另外,税费改革体系也是指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渠道或方式,来实现由旧的税费体系向新的税费体系的转换,从而使国民收入的分配达到公平和最优化。现时的研究,更多的注重税费体系的破与立,而忽略了税费改革体系的整体研究。

一、通过多边的税费改革建立对称的税费关系

税费并存是新一轮税费改革应该选择的合理格局。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经过精心设计的收费往往比税收更少对经济产生扭曲,从而也更少效率损失,收费之所以有其存在的必要就在于,作为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收入来源,收费较之于税收可以较好地解决拥挤性问题和效率低下问题,因此,西方国家将提供准公共产品作为确定收费范围标准的做法值得借鉴,片面地主张“以税代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一:税费改革体系是多边的,既有“费改税”,又有费的保留和“税改费”;税费改革体系所建立的税费关系是对称的,税费归位,各行其道。

二、站在全盘角度确立税费改革目标

所谓全盘角度,即要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来安排税费改革目标。在当前政府收入体系中,政府履行职能所需的资金显然只能通过规范化的税收渠道去获取。然而,种种因素的制约,给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政府部门多年习惯于以行政命令的办法、非税的方式组织收入,在各方面的政府支出猛增、规范化的税收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一个自然的反应,就是转而采用非规范性的办法,自立收费项目,介入财政性分配,“税的缺位”与“费的越位”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规范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是“税费归位,各行其道”的制度基础。“费的越位”根源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制度短缺,反过来看,“税费归位”则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制度供给。如果我们不从规范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进行制度的供给和创新,在制度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实现“税费归位,各行其道”。

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二:税费改革体系的目标是规范国民收入分配体制,而不应局限于“治乱减负”等功利性目标;只有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来安排税费改革目标,才不至于顾此失彼,才能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

三、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构筑税费改革体系

“预算内”与“预算外”资金、“体制内”与“制度外”资金相交织,是中国转轨时期的特殊现象。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政府收入体系应确立“三而二,二而一”归并的远景目标,即中期实现将制度外财力纳入预算内、外,相应将三块财力变为两块的目标;远期达到依托于市场经济体制而实现政府预算完整性,相应将“预算外资金”予以取消的目标。如此,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相应规范,税费亦能达到“归位”。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对于那些为提供纯公共产品的收费,应主要改为以税收方式提供;对于确实具有服务于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收费,应该予以保留;对于为提供准公共产品而征的税,则应改为收费。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税费分配格局需进一步优化,建立税费并存的政府收入机制,在收入规模上体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在课征权限上建立以立法权为核心的适度税费管理权限体系。税制体系要进一步完善,通过新开一批、合并一批、废除一批,对现行税种进行优化组合。费制体系要进一步规范,按收费性质进行优化整合。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公共财政的构建是渐进的,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构筑的税费改革体系也必然是渐进的。

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三:税费改革体系是置于公共财政框架下的,按照公共产品的程度来确定税费,并进行税费的优化组合,以渐进的方式达到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的规范。

四、在互补和统一的原则下构筑税费改革体系

作为一个“体系”的税费改革,其内部各系统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互补性和统一性。其一,税收改革与费收改革是互补、统一的。孤立的“费改税”、“税改费”未免会顾此失彼。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税改费”的倾向,国际税费改革中的“税改费”倾向与我国当前强调的“费改税”方向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两者的立足点仍然是“税费归位”这一本质。其二,“费改税”中的各项政策是互补、统一的。如农村税费改革和燃油税改革同属“费改税”范畴,如果置于互补和统一的原则下,就不会出现前者对农民“减负”、后者对农民“增负”的矛盾。其三,“税改费”(包括费的保留)中的各项改革是互补、统一的。现阶段改革中存在的费的保留、未来一定时期可能会出现的“税改费”,不仅应是规范的,各项改革之间还应是互补和统一的。

作为一个“体系”的税费改革,其在时间进程上具有延续性和递进性。改革开放以来,收费得到广泛的运用,成为政府建设资金的主要财力,收费将在较长历史时期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在收费形式等国民收入形式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各种利益格局。在转轨时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碰撞的宏观背景下,我们不能不承认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利益格局,并需要通过税费改革的整体推进,把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利益格局合理地转换到市场

经济体制上来。

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四:税费改革体系以普遍联系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构筑原则,在“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上坚持互补和统一,在时间进程上坚持延续和递进。

第四篇:高职实训课程改革体系

(二)高职实训课程改革体系

1.高职实训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

1.1高职实训存在的不足

实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技术,核心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对企业需求调研不够,对技能实训的特点研究不够;对技能实训课程应该“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没有形成与企业需求和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实训课程体系。技能实训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实训内容和设备的技术含量较低、实训力度和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上,重复性单项训练多、体现工作实际的综合训练少,严重地制约了对学生现代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到企业后上手慢、适应期长,不能很快地达到企业的技术要求。

1.2当前高职课程改革需关注的若干问题

①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要求进行课程改革

②社会需要的高职人才规格变化要求进行课程改革

③高职生的多元生涯发展目标要求进行课程改革

④高职的内涵发展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⑤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成因分析

⑥供求的总体不平衡

⑦结构性就业困难---专业设置不合理

⑧不能零距离上岗---知识陈旧,软技能与硬技能都不行

---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培养模式有问题

⑨有业不就、主动失业---学生择业观有问题

---职业指导课没开好

⑩无业就消极等待---创业教育开展的不够

上述就业困难中,有4个与实训课程有关。如果这些实训课程问题不解决,我们不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而是制造大量的新失业者

1.3课程改革的意义

上述问题在高职院校中带有普遍性,对实现高职教育目标有重大影响,因此,进行高职实训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也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创新课

题。若能成功地完成该项课题,不但可以解决长期困扰高职实训教学的若干难题,也可为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高职实训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2.1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以理论知识、实训为构架,形成有技能特色的课程体系。实训课程体系改革,涉及实训课程内容的整合、重组,教材的编写和实训教学方法的变革,其目的是与市场人才要求接轨,与就业结合。

2.2项目教学组织方式与实训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确定以项目任务为主线,构建项目技能模块,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实训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说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并指出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2.3实训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认证相一致的策略。

建立与岗位或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专业技术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认证服务的课程,体现专业技能与证书的一致性,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高职实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3.1什么是“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

---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目前,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之间,相同专业培养目标出现层次上的严重混乱。这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不仅严重的影响到课程开发,而且严重影响到毕业生就业。培养目标是我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这是我们在进行实训课改时必须要明确的!

3.2实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

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注意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

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重在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是知识记忆。

以工作实践为起点,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理论下,课程按任务引领型模式来建构。

3.3实训项目课程改革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紧迫心情,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实需要,促使许多院校、教师开始经验性地探索高职实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而在这些改革中,最具广泛性的就是项目课程。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发表了不少关于这一主题的论文,进行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探索,并形成了项目课程的不同实施模式。有的院校采取的是叠加式项目课程,即在学习了原有学科课程后,让学生通过完成几个完整项目,来获得综合实践能力。有的院校采取的是用与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改造原有学科课程的教学,这比前者明显进了一步。有的院校采取的则是完全打破学科课程体系,以工作项目为核心重组专业知识,这又进了一步。

项目课程应当成为当前高职实训课程改革的方向,因为它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针对项目课程的这一发展趋势,以及实训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我国已有学者在对项目课程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以期促进项目课程改革实践更为顺利地进行。

3.4实训任务引领型课程改革,即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换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知识和专业课程内容,以岗位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改革有别于建立在学科课程基础之上的附属式项目课程。

3.5实训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

要开发出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就必须培训自己的实训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另外,教师只有参与实训课程开发过程,才可能对新课程有深刻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

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应当是,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如寒暑假、周末)承担实训课程开发主体任务。但要注意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参与实训课程改革尚存在不少机制上的障碍,比如对其工作量核算不足,成果不能用于评职称等等。这必然影响教师参与实训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3.6建立较为完善的实训教学反馈机制

为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训教学反馈机制。我们将领导听课、督导听课、教师相互观摩、教学研讨和师生交流会等活动制度化,多渠道听取教学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7建立实训教学保障体系

在实课程改革的探索中,课题组提出了实训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实训教学保障体系由实习教师、实习设施、教学文件、教学反馈和管理制度五大要素有机构成的观点。在实训教学保障体系中,教师、设施、教学文件、教学反馈和管理制度五大要素是相互补充、循环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每一项要素的改进和提高,都可带动其他要素的同步提高,从而带动实训教学保障体系的整体提高。这些都为实践教学研究提出了新观点,新思路。这个观点成功地用于数控车床实训车间的建设实践中,使实训室自觉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针对性强的教学文件体系;开发和装备了技术含量高的实训设施;广泛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和管理手段;锻炼了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最终形成了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实训保障体系。

90年代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学习西方模式,而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在本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90年代的课程改革是从上往下的,而这次课程改革是从下往上的。

只要我们沿着这条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把实训课程改革实践与理论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专家引领、全员参与的实训课程改革机制,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一定能够形成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实训课程模式。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课题成果简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志。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中职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及评价必须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企业办学,面向职业岗位需要开发课程。

本研究成果在分析国内外有关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深入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结合本土化的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系统总结提炼了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分析界定了该课程内容构成要素及其与岗位实践的对接关系。初步确立了“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实施策略及评价方式。

一、基本观点

1.研究范围的界定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研究主要面对中职学校课程现状问题开展实践性、应用性研究。立足解决课程内容偏难、偏深,以及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脱节问题。通过改革与实践研究,构建实践导向的“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满足社会、企业对中职学校人才需求。

2.研究的基本观点

(1)“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实践导向的课程特征。

(2)任务引领、项目结构是“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的基本组织形式。

(3)工作分析、能力分析是“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教材开发的有效技术和方法。

(4)技能为主导的考核评价是“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的运行策略。

3.主要依据:

(1)德国“双元制”理论与实践

德国“双元制”理论与实践是世界公认的职业教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和做法。本文关于构建“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主要借鉴了该理论与实践经验。课程主体是实践性工作任务,教学活动是具体的工作任务,与德国“双元制”模式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2)多元智能理论与实践

多元智能理论与实践认为,人的能力是多元的,有的擅长运动,有的擅长数理,有的擅长语言,有的擅长音乐等。一般来说,中职学生智能特点是擅长动手操作,弱于理论抽象思维。本课程模式正适应职业教育学生特点,满足了中职学校学生学习需要。

(3)中职学校培养目标要求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是国家最新颁布的关于职业教育政策,其中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表述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贯穿实施该培养目标要求,必须构建实践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完全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二、主要创新点和学术价值

本研究成果是在充分研究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比较和借鉴了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方法和策略,从本土化研究实际出发,构建了实践导向的符合“做中学、做中教”要求的课程模式。其主要创新点和学术价值如下。

主要创新点:

1、研究方法:以企业实践、岗位需求分析及学生职业取向分析为基本路径,展开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2、研究思路:行业引领、需求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中心、单元结构。

3、“做中学、做中教、做中习得技能”的中职学校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4、中职学校课程内容的核心价值取向——职业能力评价鉴定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5、中职学校课程教材创编体例:单元模块式。

主要学术价值:

第一,探索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课程改革研究。本课题选择触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是具体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二,以行业引领、需求分析为导向,探索、构建“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推进教材建设,切实解决制约学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瓶颈问题。本课题组将全面借鉴国内外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理论研究成果,重点研究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探求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最大限度的对接。通过推进实践应用研究、推进中职学校实践层面的研究,创建对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持的课程体系。

第三,开展本土化的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利于丰富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内容,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的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研究主要特点是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但更多更大的是本土化的实践探索。通过企业调查访谈,通过学校层面的课程问题现状探析,通过学校和企业联系互动交流论证,创建了“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

三、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课题组成员在两年来的研究工作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多方收集资料,综合运用类别、对比、调查座谈和观摩研讨等形式,形成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8篇;编写并公开出版体现“做中学、做中教”要求的课程改革成果——教材5本,计68万多字;公共出版本课题阶段性理论研究成果——著作3本,计56万字。其中编写并公开出版体现课程改革成果的5本教材。研究成果中的基本观点多次在国内举办的学术会议上被引用,多次见于国内学术论文和论著当中。2009年11月大连市教育局下发的文件关于《“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大教【 2009】 68 号文件),全面借鉴了本研究成果中的内容。2009年大连市教育局、大连教育学院与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省教育厅联合召开的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充分肯定了本研究成果,并要求在全省推广使用。近年来,省内中职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广泛借鉴运用了本研究成果中的观点、思路和方法,加速推进了省内课程教材建设工作,为提高全省教学质量和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载“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单片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中职单片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 彭小文 摘 要: 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上。本文作者分析了当前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体育教育领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要求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进而真正符合科教兴国的国家要求,本文将从国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期间大学体育......

    数控加工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数控加工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作者:夏长富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4期 摘 要:数控加工专业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相互关系研究,是职业院......

    关于高等美术基础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关于高等美术基础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10146-01 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主要是照......

    “微时代”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

    “微时代”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 摘要:通过对微时代特征的研究,分析在微时代背景下实施网络营销实践课程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以此为基础,从网络营销......

    教学课程改革总结

    教学改革总结 2010年初,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做好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和统筹安排。这个大背景为技......

    《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根据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国内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课程的内容结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改革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改革研究 传统的钢琴课,教学内容主要以钢琴曲为主,上课形式也比较单一,形式多为钢琴集体课,全班学生弹奏同一乐曲。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够胜任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