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选修2 第6课《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国大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理清大革命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脉络,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能力。
通过学习法国大革命的史实,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进步力量与封建反动势力的斗争始终影响着大革命的进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确立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通过对罗伯斯比尔、拿破仑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及恐怖政策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培养学生较强的历史鉴别、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原因、《人权宣言》、对恐怖政策的认识和评价、第一帝国与大革命的关系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对恐怖政策的认识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师生讨论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下,1789年,法国也爆发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为激烈的革命,向旧制度宣战。革命波澜壮阔、曲折反复。在革命期间,法国人民推翻了旧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法国革命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了自由和激进民主政治的词汇和问题。法国革命是如何逐步推进的?最终又走向了何处?
(二)讲授新课
一、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国际、国内)
国际——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国内:(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想、矛盾、财政状况)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2.直接原因——尖锐的阶级对立。3.革命条件——财政危机的加剧。4.理论准备--启蒙思想的宣传。
二、大革命的爆发
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5日)
——在三级会议上国王的目的是什么?第三等级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采取了怎样的行动?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国 王:解决财政问题;
第三等级:要求召开制宪议会(制定宪法,限制王权)领导者——资产阶级;
主力军——工人、农民、城市贫民;
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革命爆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7月14日成为法国的国庆日。
三、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789.7~1792.8)
君主立宪派掌权--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 领导机构——制宪议会;
主要权利——最高行政权和立法权;
国外——英、普、奥、荷兰、西班牙等国家组成的反法同盟攻入法国北部; 国内——叛乱扩大,物价飞涨,粮食短缺,人民处于饥饿之中。1.革命措施
① 颁布法令,摧毁封建制度。
② 实行恐怖政策(政治、经济上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经济恐怖是——颁布了全面限价法令;
政治恐怖是——颁布了〈惩治嫌疑犯条例〉;
评价——恐怖政策是雅各宾派在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平息了国内的叛乱,基本上赶走了外国干涉军,法国秩序得以稳定,共和国的危机得以解除。
恐怖政策 ——在经济上,限价法令,引起商人工人的不满; 镇压反革命的时候,过了头、扩大化。③ 发布总动员令
使法军在战场上击败干涉军,战场也从国内转移到了国内。
2.雅各宾派的分裂“热月政变”(1794.7)——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热月政变结果—— 雅各宾专政结束(政权被颠覆)。
五、拿破仑帝国 建立背景
A、热月政变后,政局动荡不安 B、反法联军大兵压境 C、人们企盼一个强人政权 巩固措施
颁布新宪法,建立独裁政权;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外侵略欧洲各国;颁布自由主义宪法,帝制改成君主立宪制;重建军队,反击反法联军:滑铁卢战役。
(三)巩固小结: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还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拿破仑战争又进一步打击了欧洲封建主的统治,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成果。尽管代表封建势力的反法联盟打败了拿破仑,但法国大革命所开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四)课堂练习:课后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我测评
第二篇:【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选修2 第13课《国际工人运动》
国际工人运动
课标要求:
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和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
一、共产主义同盟
1、共产主义同盟建立的背景
(1)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2)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需要革命政党的领导;(3)马克思、恩格斯的积极投入;
(4)正义者同盟领导信服马、恩的观点,决定改组。
2、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
1947年6月,恩格斯参加伦敦会议内容: 1)改组
2)通过了新章程和新纲领草案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一个用先进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并由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工人运动。
3、共产主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1848、2 发表 马克思、恩格斯起草 主要内容:
1)全面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
第一章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同时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
第二章集中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
第三章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第四章阐明了共产党的原则和策略,即: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主要敌人,同时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原则。2)把眼前斗争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3)坚决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斗争找到了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
4、共产主义同盟成立后的革命实践
问题:共产主义同盟成立后,进行了哪些革命实践活动? 共产主义同盟与1848年革命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创建并公布纲领的同时,恰好迎来了波澜壮阔的1848年欧洲革命。这次革命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尽管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但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参与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这场革命投入了极大热情和精力。
1)成立新的同盟中央委员会指导革命,并组织德国流亡者回国参加战斗; 2)创办民主派的机关报——《新莱茵报》; 3)恩格斯亲自参加三次战役。
1871年2月,梯也尔当选为政府首脑。3月17日梯也尔决定调动军队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梯也尔政府的行动激起了国民自卫军以及巴黎人民的反抗,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了起义。3月26日,巴黎举行了公社选举。在选出的64名委员中,有37人是第一国际的会员。公社委员包括工人、教师、新闻记者、医生等,其中工人占了30名,因而巴黎公社被公认为“工人政府”。
3、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
1)反对中央集权的国家,主张建立没有压迫的新国家 2)公社内部实行民主
①公社委员和主要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在任期间,接受选民的监督,如不称职,可随时撤换。这项措施充分反映了公社的民主性,使政府工作人员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②废除国家机关的高薪制。规定凡国家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年薪都不得超过6000法郎(当时法国熟练工人的年工资水平)。这一措施的意义在于它防止了一些人把工作职位变成升官发财的阶梯,防止国家公职人员成为高薪官僚阶层。3)公社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保护妇女的利益
这些措施都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4)公社还高举国际主义旗帜。
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公社的国际主义精神。
4、保卫巴黎公社的武装斗争 问题:
1、巴黎公社成立后面临的处境怎样?
2、简述巴黎人民保卫巴黎公社的武装斗争情况。探讨:
3、巴黎公社为什么会失败? 客观原因:反动力量过于强大。
主观原因: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斗争经验不足。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而无产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历史的发展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
4、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的革命运动的发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到来,是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由盛转衰、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的标志。因为巴黎无产阶级利用革命的暴力手段砸碎了旧的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新的国家机器,成立了公社委员会作为政权的领导机构,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四、第二国际的活动
阅读教材,归纳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一)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1、第一国际的解散,需要新的国际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各国工人政党成立,工人运动重新高涨。
(二)第二国际的活动
1、第二国际的成立 1889、7、14 巴黎
2、第二国际通过有关决议、方针政策,指导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 ①领导欧美工人斗争。
②采取新的斗争策略,引导各国工人及社会主义者积极开展合法的政治斗争。
第三篇:【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选修1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2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课程标准:
1、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3、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1、幕府对内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对外采取“锁国政策”,顽固坚持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幕府统治危机:内忧: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强烈不满,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外患:西方殖民者的入侵,1853年,美国武力叩关。
3、中下级武士领导的武装倒幕运动,建立了明治政府。
4、颁布《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A、主要过程:
1、第一阶段从被迫开国(1853年)到明治政权的建立(1868年)。
2、第二阶段从明治政府建立到《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B、基本内容:
1、政治: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实行“四民平等”。③制定宪法。
2、经济:①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②殖产兴业。
3、文化:文明开化。
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近代化(资本主义)的道路。积极作用:
①经过殖产兴业,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热潮,一战前,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改革措施的颁布和实施。在自由民权运动推动下,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③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特别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局限性:
①领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生活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②宪法颁布后,藩阀专制,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③藩阀推行的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的思想根深蒂固。
④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导致日本挑起一战。
四、成功的原因: ①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②倒幕派实力较强。③明治政府实行全面有效的措施。④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第四篇:【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了解各家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法家的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探究式、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新课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列国交兵,忧国忧民的学者们有感于时局,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张。他们或周游列国、献计献策,或退隐林下、聚徒讲学,或独善其身、著书立说。一时间,学派蜂起,百家争鸣。特别是儒、道、墨、法等学派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掀起了当时思想界的一大波澜,形成了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家争鸣的时代,去感受2500多年前学者们的风采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何为“百家争鸣”
(多媒体展示)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战国(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师)百家不是真的有一百家,其实只有十家,影响较大有儒、墨、道、法四家,下面我们就按照平时的分组情况由四组同学分别代表四家学派,古有稷下学宫,各派云集、百家争鸣,今有多媒体教室,精英荟萃,理性思考。让我们发扬稷下风格,首先走进儒家学派。
请第一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介绍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学生回答略)
一、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和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继承和发扬孔子儒家学派思想的是孟子和旬子。请一组同学介绍孟子。
1、孟子
请同学们阅读孟子名言,结合书本和所学知识,介绍孟子其人并总结孟子的主要主张。教师总结:孟子的 主要思想(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2)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4)人的修养和义利观
思考一:孟子的主张中继承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又有何发展?你还了解其他的孟子名言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
桃子,我用李子回报。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译文】假如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和爱自己一样,还能有不孝的人吗? 学生总结: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1、主张“兼爱”、“非攻”
2、尚力、尚贤、尚同:
3、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费。反对儒家的厚葬和守孝三年。
思考四:墨子的思想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哪个主张可以体现?墨子思想有什么进步性?后来为什么不受重视?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文完整版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墨家的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当时,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兼爱”反映了地位低下的小生产者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得到统治者的体恤,能够温饱富裕;“非攻”反映了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遭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尚贤”反映了小生产者对世袭制用人制度的不满,对社会政治清明的渴望。虽然战国时代封建经济日渐繁荣,小生产者的队伍日渐扩大,墨家思想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兼爱”、“非攻”有利于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但它却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更不能使统治者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生存并完成统一,所以也不可能被当时的封建地主阶级所采纳。
探究一:百家争鸣之儒墨之争。(小组讨论)“兼爱”还是“仁爱”? “民权”还是“君权”? “鬼神”还是“天命”?
三、庄子与道家学派
请第三组同学介绍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和基本主张。思考五:何谓齐物,怎样能做到逍遥?有什么意义?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教师总结:发扬老子唯心主义思想,强调主观。举“庄生梦蝶”例。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另许多成语典故均出自庄子,如“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薪尽火传”、“庖丁解牛”、“螳臂当车”、“盗亦有道”、“螳螂捕蝉”、“子非鱼安知鱼之”、“屠龙术”、“邯郸学步”、“无为而治”。庄子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庄子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何必这样偏心呢?”
庄子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
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具有积极意义;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法家的治国模式是以严刑峻法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韩非子的法家理论为秦王所采纳,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依据。但单纯化的法家思想导致苛政暴敛,从而促使秦朝二世夭亡。秦汉以后,法家作为一个学派消失,但历代王朝重视“法”的作用,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却在中国延续了2000余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四:百家争鸣之儒法之争。“德治”还是“法治”?
教师总结:诸子百家关系复杂,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孺墨之争,一家之内,内部也有派别争论,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而形成各自特色,如墨子贵兼,孔子贵仁,老子贵柔,在争鸣中各家相互影响。“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家讲“天道”,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法家讲霸道。虽然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张迥异,但三者之间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特别是在战国以后各个封建王朝的统治实践中,不同学派的理论经受了真正的考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教训。因此,各个学派的互相映证,互为补充也是必然的。
五、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出现,活跃了思想,传播了文化,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思考八:如何你是统治者,你会采纳那一学派主张,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结束语:今天,我和同学们以分组探究的方式再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我相信,百家争鸣的精神永存!!
第五篇:【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31课《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
第30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一、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历史渊源之一: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至今还在发生影响,含有一定的活力的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①相对稳定,具有延续性(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②博大、开放、汇聚百川; ③优劣融于一体。
(三)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
①源远流长,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近代以来,在向工业文明、现代化迈进过程中,传统文化表现出诸多不能适应的滞后之处。
(四)传统文化的构成: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还包括法家、墨家、兵家、道教和和佛教等。
(五)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遗产:
1、思想道德方面的优秀传统:
①中华文化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奋的精神意志;
②提倡天下大同、强调个人对集体、国家应尽的义务、责任,鼓舞人们向心凝聚、忠于民族、爱国、克己奉公等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③强调身心和谐、天人协调(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贵和尚(社会关系的和谐中庸的处世思想)等。
2、社会制度中的优秀成分:
①行官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②相对先进和公平的选官制度(科举选官制度)③官员的政治修养、个人修养及其施政之道等。
3、其它方面:
①法家、道家、墨家、兵家、佛教、明末清初带有启蒙性质的思潮等文化遗产中也有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②王充等批判和质疑精神,明清之际先进知识分子宣传的断义逐利,经世致用以及革新精神。
(六)怎样吸取传统文化的养份
1、传统文化的优劣融于一体的特征。
优:见上。劣:漠视个人的主观情绪要求、压抑个体创造性等。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吸其精华,弃其糟粕。
我们应该站在新世纪的时代高度,用改革创新的视野对传统文化加以审视解析,决定弃取,并纳入新文化体系中融会创新。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专制、封闭意识等糟粕,则要彻底批判否定,肃清负面影响,以摆脱旧传统习惯势力的桎梏,这同样是建设新文化必不可少的前提
3、有关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几个问题。
(1)孔子的儒家学说和20世纪初尊孔复古逆流的区别
孔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对人、社会、自然关系的思考,对于调整以上各方面的关系以及当时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重大的,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而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逆流是想继续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思想,并维持他们的统治,是反动的倒退的复辟。它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灾难.(2)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和“文革”期间砸孔庙的内涵的区别。
A、批判的程度和内涵不同。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并非无条件地否定孔子其人其说,而是
4、现代以来对待西学的历史及经验教训(1949—当今)(1)1949年后的照搬苏联模式。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1)要吸收外国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的原料,要吸收从古至今以及各种社会形态下产生的文化,借鉴的标准是“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
(2)对外来文化要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生吞活剥,既不能形式主义地吸收,也不能搞全盘西化。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
三、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现实因素:现代化实践基础上的新文化
1、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根本因素——现代化实践。
2、几个相关问题。
(1)深圳文化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A、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对生产关系某些层面和环节进行调整而导致的变化.B、深圳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深圳特区人便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增强了竞争观念、效益观
念、法制观念和开拓意识、民主意识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理念的。(2)正确认识现代化实践、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无论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是前人创造出来迄今仍发挥影响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不同支流,是新文化的源泉,但并非新文化的本原。而惟有现代化实践本身才是检验真理、决定弃取的惟一标准,才是发展新文化的本体、本原。(3)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途径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而生产方式调整、生活方式变更,必然引发传统价值体系产生深刻的裂痕。只有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才有可能强化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和开拓意识、民主意识,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什么是21世纪的先进文化。(1)21世纪的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
A、提倡开拓、竞争、公平,反对尔虞我诈、拜金主义.B、提倡在法律面前.真理.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在结果、分配上的绝对平均。在这方面,要强调它区别于传统文化中的绝对平均主义。
C、提倡创新、求实、科学民主,讲效率、讲功利、公平竞争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发挥主体的创造性。同时要讲求社会责任、统筹协作和奉献精神.这要强调与外来文化的区别。
2、怎样建设21世纪的先进文化(对三个材料的理解)见P136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