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lympic adventure同步测试题

时间:2019-05-15 12:5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The Olympic adventure同步测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The Olympic adventure同步测试题》。

第一篇:The Olympic adventure同步测试题

I.用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Mark’smotherwantsto_______(go)shopping.2.Thoseredsocks_______(be)Jane’s.3.—IsRobert_______(wear)thatblueshirt?

—Yes,heis.4.Sally_______(drink)abottleoforangeafterPEclass.5.Whydon’tyou_______(write)alettertoyourmother?

II.用who,where,what,why,which完成问句。

1.A:_______doyougotoschoolbybus?

B:BecauseIlivefarfromschool.2.A:_______istheyounggirlonthebeach?

B:Sheismyneighbour.3.A:_______isyourbrotherwearingtoday?

B:T-shirtandjeans.4.A:_______aremyjeans?

B:Theyareinyourbedroom.5.A:_______jacketisPeter’s?

B:ThisblueoneisPeter’s.III.按要求改写句子。

1.Myfatheriseatingnoodlesnow.(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usuallywearthiscoatandthispairofshoes.(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hydon’tyouwearthatgreensweater?(同义句改写)

Why______________thatgreensweater?

4.Thegreencoatandredsweaterlooknicetogether.(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否定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Unit3

I.1.go2.are3.wearing4.drinks5.write

II.1.Why2.Who3.What4.Where5.Which III.1.Whatisyourfathereatingnow?2.Whatdoyouusuallywear?3.notwear4.Dothegreencoatandredsweaterlooknicetogether?No,they don’t.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乡愁同步测试题

《乡愁》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题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5.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乡愁是„„”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世间最美的坟墓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2)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8.本文的记叙线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分别是(写出两个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一、阅读《树》,然后答题。

树 艾 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1.作者艾青,原名_____,现代著名_____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他的诗作运用________化的_______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_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_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二、阅读诗歌《新月》,完成习题。新月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5.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像之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冬日香山

(1)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2)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3)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上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寸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武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天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4)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宇。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道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看这红日绿松,心中澄清安闲如在涅磐,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5)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锋锋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6)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9.整体感知全文,说一说春天、夏天、秋天的香山各有怎样的特点,再用一句话说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均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3)段在表达方式上采用______在修辞上主要采用 _______主要写出了___________

11.第(4)段写到:“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骄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松树为什么而骄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冬季香山有着怎样的性格,这一性格是由什么体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100个左右的文字描写一景物,要写出其某一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乡愁

[同步练习] 1.A “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且“故乡”一词内涵太窄。

2.“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3.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4.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希望祖国早日和平同一的愿望。

5.乡愁本是难以捉摸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结果就会留于平庸和空泛。但我们发现余光中的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具体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既单纯又丰富,诱发了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6.诗人用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四个既单纯又内涵丰富的形象,来比喻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和现在四个时段和空间的乡愁。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又单而浓,主题又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的异常浓烈。另外,这四组借助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里)”的四次重复,加之四节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底,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7.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8.坟墓

9.朴素(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2)没有叶‘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3)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4)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

10.(1)保护托尔斯泰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2)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3)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11.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但埋法普通,坟冢朴素,足见其人格之伟大,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12.(1)用坟冢的朴素衬托墓中人的人格之伟大。(2)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3)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13.前后照应,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

[延伸拓展] 1.蒋海澄

诗人 《大堰河》

散文

自由 2.1940 觉醒

3.E 4.D 5.想像之事 6.故乡

7.游子的思乡之情 8.船、山、天、岸

9.春天是鲜花的世界,她是妩媚的;夏天是浓阴的世界,她是丰腴的;秋天是红叶的世界,她是淖约的。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10.描写 对比 拟人 香山冬日的特点

11.自豪,虽在冬季但它该怎么绿还怎么绿,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

12.有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的性格。由山的巍峨、松的傲岸体现出来的。

13.提示,可写草、花、天空、大地„„在描写中揭示其特点即可。

第三篇:九年级物理同步测试题一

2011—2012学第二学期九年级 物理同步测试题一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

1.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________,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而产生的.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 传来的,实际上_________和_________也能传声,_________不能传声.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 m/s.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_________v2.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8.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________.9.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低.10.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也就不同.二、选择题

1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

B.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

D.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

12.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空气、水、铜

B.铜、空气、水 C.水、铜、空气

D.铜、水、空气 13.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A.酒精 B.空气

C.岩石

D.月球上空

14.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

A.1次敲击声

B.2 次敲击声

C.3 次敲击声

D.4 次敲击声

15.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16.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声音的大小

17.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

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

D.月球上没有空气

三、计算题

1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测出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带长度尺,小亮同学戴了一块电子表,他们让小亮将耳朵贴在铁轨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小亮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0.5 s又听到一声敲击声.(当时的气温为15 ℃)请你帮他们计算出铁轨的长是多少?

19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

第四篇:历史文字演变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最古老的记事方法是()

A.上古结绳记事B.仓颉造字记事C.甲骨文记事D.金文记事

2.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A.是我国最早的文字B.是我国最早的结绳记事画面

C.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雏形D.是我国最早的甲骨文

3.下面有关甲骨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的文字

B.已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C.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

D.甲骨文中已经齐备了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总结的六种汉字构成方法

4.请你在以下有关汉字的评价中,选出正确的项()

①汉字历经千年不衰,形声表意②电脑时代汉字因为输入慢而将走向拼音化③汉字在演变过程中,虽然字形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④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中华民族的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二.材料选择题

5.阅读材料:

殷墟,又名殷虚,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面积约24平方公里。据文献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帝辛)亡国,整个商代后期以此为都,共经8代12王、254年。年代约当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

请回答:

①以上照片所再现的平原为何出名?

②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郭沫若的诗句的?

活动探究

6.由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试着收集一些所知道不同字体的汉字字帖,学会辨别字帖上的汉字字体,然后以这些字体为例跟同学们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开阔视野

什么叫甲骨文?

所谓甲,就是龟甲;骨,主要指兽骨。古人迷信,常用甲骨占卜凶吉。占卜以后,往往在甲骨上面写刻或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这便叫做“甲骨文字”,简称为“甲骨文”。这种文字还有其他许多种叫法。如“龟甲文”、“龟版文”、“契文”、“甲骨刻文”。“甲骨刻辞”、“贞卜文”、“卜辞”、”“殷虚书契”等等.但自从陆懋德于1923年发表《甲骨文之历史及其价值》之后,便约定俗成,多数学者统称“甲骨文”了。这种文字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进程,它和古代埃及的纸草文书、巴比伦的泥版文字以及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一样,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瑰宝。如今,甲骨文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中文字典。汉朝许慎编著。原作写于100年到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许慎写完之后,献给汉安帝。全书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答案

1.A2.C3.D4.B5.①因为这里出土了甲骨文;②据文献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帝辛)亡国,整个商代后期以此为都,共经8代12王、254年,年代约当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这里出土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造字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安阳殷墟在历史上有过如此辉煌,所以郭沫若在诗里赞叹:安阳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来到这里就象看到一本厚重的史书。

第五篇:画家和牧童同步测试题

一、我会读,也会连。

mòdàiǎiqiàoqūyíngcànkuì

戴蔼墨驱蝇翘愧惭

二、我会读,比比谁读得好。

爱戴戴帽子墨水和蔼苍蝇

翘板翘尾巴惭愧驱赶牛蝇

价格石拱桥采购涂抹批改

三、读拼音,写词语。

jiàqiánpīpínggòumǎijuédìng

()()()()

zhǐjiàomùtóngwéiguānpiànkè

()()()()

四、猜一猜。

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

心中有车重千斤。()

心中有鬼。()

黑土地。()

绳子被虫子咬了。()

台阶边上占个人。()

下载The Olympic adventure同步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The Olympic adventure同步测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历史丝绸之路同步测试题

    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第14课 我走“丝绸之路”——探究活动(二) 一课一练 基础识记 一.选择题 1.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的: ( ) A.长安 B.洛阳 C.北京 D.兰......

    九年级语文诗词六首同步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诗词六首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诗词六首 【同步达纲练习】Ⅴ.课后巩固练习 (90分钟100分)一、课文阅读题(40分)(一)《关雎》(8分) 1.本诗以 、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

    《郭沫若诗两首》同步测试题讲解

    《郭沫若诗两首》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11分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2分 笼罩(缥缈(鲛人(疏星( 2.下面四项中朗读节奏(用“/”标示和重音处理(文字下面用“.”标示都正......

    七年级数学9.1不等式同步测试题

    9.1不等式同步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不是x≥2的解B.0是x3的解集是x>0D.x=6是x-78x8B.nbc......

    高一政治下册同步测试题19

    2.4.1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知能创新导学】 典例导悟 【例1】(2009·四川高考)2008年5月,居民徐某欲购摩托车,因在政府网站未查到养路费征收标准和办理程序等相关资料,便以快递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测试题

    一、算一算。63-20=37-4=59-30=84-4=46-3=72-50=28-7=96-60=60+7=73+4=48+4=48+40=二、计算。10-6=14-7=15-9=13-8=50-6=34-7=85-9=63-8=76-6=60-3=92-7=53-4=94-60=60-30=9......

    初二生物第二章同步练习测试题

    同学们都在忙碌地复习自己的功课,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前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初二生物第二章同步练习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先......

    初二年级上册生物同步测试题

    1.三峡大坝建成并蓄水后,有些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挽救这些生物,最好采取下列哪项措施?()A.建立自然保护区B.将受到威胁的生物易地保护C.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