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拓展课堂设置举措论文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进行更新,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性举措,语言文化类拓展课堂的设置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水平的关键,目前,很多大学都已经将语言文化类拓展课堂的设置作为重要的教学工作内容。
1进行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必须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许多外国文化相继涌入国内,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1]。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必须伴随文化环境的改良,进行大学生语言文化类拓展课堂的设置,能够使大学生获得良好的语言文化学习环境,从而增强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大学生所面临的语言文化环境是决定大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每一个大学生都拥有着各自独立的语言文化学习背景,不同的环境形成了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技巧,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进行知识的记忆,因此,良好的知识基础是保证大学生英语能力得到提高的关键,而决定大学生英语知识基础水平的主要因素就是语言文化环境[2]。环境的改良能够使大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效率得到切实的提高,从良好的语言环境当中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相比于单纯的课堂英语知识的记忆具有事半功倍的特点,研究表明,良好的英语文化环境能够使大学生从正常交流中获得更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运用技能,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引入语言文化课堂,对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运用技能至关重要。
2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拓展课堂设置的具体举措
2.1全面合理的进行大学英语语言文化课程的设置
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人员需要将设置语言文化类课程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科学认真的对语言文化类课程实施全面的规划设计,以便大学生能有拥有完善的学习条件[3]。要对语言文化拓展课堂进行详细的规划,规定不同时间段的学习重点以及各个团队的具体学习目标,要根据大学生英语教学课程的需要对相关文化拓展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以便文化拓展课堂的推行可以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课程设置工作需要征求各大学英语学科教师的支持,从专业英语教学入手,对文化拓展课堂进行设置,必须结合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英语文化知识进行相关拓展,对大学生单调的教材进行补充,并且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研究,要在大学内部对学生实施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教材的真实意见和教材需要拓展的空间,以便作为良好的参考材料对拓展课堂实施设置[4]。拓展课堂的设计人员要对当前世界各国的文化环境,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环境具备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便能够将适合学生接受的文化知识融入拓展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够真正从拓展课堂当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现状,从而开拓视野,了解到同英语学科知识相关但教材中却不具备的知识,提升对英语的掌握能力以及兴趣程度。大学语言文化拓展课堂的设计者要保证拓展课堂知识的准确性,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盲目的对知识进行引进,而是要对已经设置的内容进行反复调查,要邀请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对拓展课堂设置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尤其要注重相关拓展知识的正确性,保证大学生获得完全准确的拓展知识,真正起到提升英语运用能力的目的。
2.2科学的进行大学英语拓展课堂教材的编纂
首先,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拓展课堂的教材编纂人员,要对本校具体特色进行深入的研究,保证和编写的教材具备一定的本校特色,以便增强大学生对拓展课堂的兴趣,真正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另外,拓展课堂教材的编纂必须以大学英语教学教材为基础,可以适当的对学科以外的知识进行拓展,但基本思维和理念要以教材为核心,以便学生能够从拓展课堂的教材当中了解到同学科知识相关的信息,促进英语学科成绩的提升。例如,我国浙江省某大学实施了拓展课堂教材编撰的调查机制,每年两次向大学生征集意见,并对拓展课堂的教材实施改良,目前,该学校拓展课堂的推进状况良好,已经成为当地高校的典范。拓展课堂的教材编撰要充分征求学科教材编纂人员的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学校的具体能力,不断的对拓展课堂的教材进行改良升级,使拓展课堂的教材适应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文化需求。教材的编纂人员要对当前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的出版物的出版形式和内容覆盖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保证拓展课堂的教材能够符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并且能够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需要,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素质。
2.3科学进行大学英语拓展课堂实施情况考核
大学英语拓展课堂的评价考核是保证拓展课堂可以顺利推进的基础,只有对拓展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方案,拓展课堂才能不断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需要,要将客观公正作为评价大学英语拓展课堂实施情况的基本原则,组建专门机构负责拓展课堂实施情况的审查,要为大学生建立拓展课堂实施情况调查机制,了解每一位大学生对拓展课堂实施过程的具体意见,调查工作要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了解学生通过拓展课堂获得了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调查大学生在实施拓展课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对拓展课堂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
3结束语
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习是提升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关键性工作,建立大学生语言文化拓展课堂,能够使大学生拥有更加良好的语言文化学习环境,对提升大学生的英语使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2]杨升华.大学英语选修课现状分析与探索[M].科教文汇,2014,(3):88-89.[3]刘雪莲.英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英语广场,2014,(11):84-85.[4]杨延君.论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开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11):290-294.
第二篇: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的发展论文
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英语一直被视为学习的难点。很多英语学习者不能很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以及行文方式,大都是以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为基础去理解它。究其根本,是所受的文化熏陶不同。语言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传播和交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的表现方式。文化具有民族性,由于地域性不同引起的文化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民族传统。深刻了解这些不同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沟通工具,人们通过语言和文字保存并延续当前时代的文明成果。也就是说,语言是人类用来创造文化、传递文化、延续文化的最主要的工具。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社会内的信仰、制度、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总的结合,涵盖的是整个社会的所有部分。而语言则是一个社会用以保存文化、传递文化、发展文化所依托的工具。不存在语言的社会,其文化的传递必然受限,其文化的保全程度也将受到很大影响。同时,语言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构成之一,不同的文化可能有相通的语言,但是不同的语言一定能够代表不同的文化。语言是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从传承的角度上来看,语言和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必要性
学习语言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将其转化为自己掌握的一种交际工具,用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在学习一种语言之前,有必要先了解该种语言所拥有的文化背景。语言能够表现出各种文化之间的区别,能够帮助人们减弱或是克服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引起的困难。要想灵活地运用该种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就要了解该种语言背后的文化习俗,例如俚语与方言。不同文化的人之间交流常常会出现困难甚至是误解,其原因大都是因为双方互相不了解对方文化的习俗,也就不能互相理解对方的行为方式或是言辞举止。若是在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风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那么可以避免许多尴尬。因此,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夹杂一些当地文化背景的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一些不同于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理解,也便于学生记住一些英语固定的语言搭配,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因素导入
1.引入词语的文化意义
由于生产方式对于生活习惯的影响,在语言的日常使用中会逐渐产生许多的固定用法或是俚语方言。又由于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相同含义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引申意义。例如,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亲属之间的交往,因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敬语与称谓,且把不同的关系分得较为详细,比如“三姑六婆”等称呼。而美国比较崇尚自由独立,大都将亲属之间的关系分得较为模糊随意,例如叔伯姑父之类统称为“uncle”。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这方面的差异,让学生在接触英文时遇见这些称呼能够正确理解。
2.导入语言的语用文化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之外,还要结合文化,分析语言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中存在的特殊的意义。学生在掌握了英语的基础应用之后,继续深入学习的难度就在于将其运用于文化交际的范畴。在跨文化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本土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大学生突破自己思想上本土文化的限制,了解并理解目标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目标语言。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文化内涵,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在无形之中增强自己的英语语感。教师可以对一些特殊的文化现象中的专用语言进行分析并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语言的语用文化意义。
3.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文化背景知识导入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背景的导入应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讲解的方式,还要结合现在的科技手段与方法,从多个角度渗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例如,利用多媒体工具,在上课时播放相关音频、视频文件,订阅英文期刊或是报纸等书面材料,收集英美国家与其他国家因为文化背景差异而发生的逸闻趣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可以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外教的方式,让外教给学生讲解最纯正的风土人情,学生也可以通过向外教提问的方式得到最为地道的答案。外教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时穿插一些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比如文化禁忌,让学生直接感受本土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语言也是保存、传递、交流文化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因此,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目标文化相结合,将文化背景知识教育穿插在语言教学当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帮助大学生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英语。
参考文献:
[1]栾金凤.跨文化意识对外语学习的作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01).[2]李邦玲.探究职业院校英语学习特点及对策研究[J].华章,2014(10)
第三篇: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简介
附件2:拓展课程简介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高级英语课程简介
一、课程名称
高级英语
二、课程类型
必修课,拓展课程
三、学时与学分
每学期学时:32;总学时:64 每学期学分:2;总学分:4
四、教材及参考书
李荫华主编,《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4册[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郑树棠主编,《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版)》第4册[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李荫华主编,《全新版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第二版)》第4册[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李荫华主编,《全新版大学英语阅读教程(第二版)》第4册[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五、教学对象
起修大学英语为2级和3级的学生
六、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基本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的“较高要求”,为其通过大学英语六级(CET6)及考研做准备。
“较高要求”具体如下:
1.听力理解能力:能基本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18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2.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杂志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9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寻读。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性的主题基本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描述各种图表,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通顺。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语国家大众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6395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包括中学和一般要求应掌握的词汇),其中2200个单词(包括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为积极词汇(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附件3:参考词汇表)。
七、教学内容
本课程为大学英语语言综合能力提升课程,在加强听说的同时充分兼顾对学生读、写、译等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为《综合教程》、《听说教程》、《阅读教程》、《快速阅读》系列教材的1-4单元,第二学期为上述系列教材的5-8单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补充其它方面(如:西方文化)的教学内容。
八、教学环节
每学期处理教材的四个单元。每四周(8课时)处理教材的一个单元,即综合,视听说、泛读和快速阅读各一个单元。其中,综合5课时,泛读和快速阅读1课时,视听说2课时。通过课内课外、网上往下、大班小班、自学面授等一系列的互动互补的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应用能力。
九、考试要求 课程考试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将形成性评估和阶段性评估结合起来,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估可采用课堂活动评定,课外作业评定、平时测验、网上学习与测试等。阶段性评估既可采用网上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学期总成绩计算公式: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中级口笔译课程简介
十、课程名称
中级口译(笔译+口译)
十一、课程类型
必修课、拓展课程
十二、学时与学分
每学期学时:32;总学时:64 每学期学分:2;总学分:4
十三、教材及参考书 建议教材:
a)《中级口译教程》,梅德明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b)《中级口语教程》,严诚忠,戚元方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c)《中级听力教程》,周国强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d)《中级阅读教程》,陈汉生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e)《中级翻译教程》,孙万彪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参考书:
1.《中/高级口译考试备考精要》,汪海涛,邱政政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2.《中级英语口译:理论、技巧与实践》,鲍晓英,陶友兰编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3.《中级口译笔试备考精要》,汪海涛,邱政政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4.《实用口译手册》,钟述孔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5.《中级口译备考指南》,口译教学与测试研究中心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十四、教学对象
起修大学英语为2级和3级的学生
十五、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非英语专业第三、四学期的一门后续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授口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口译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客服在不同场合的口译过程中遇到的双语转换和文化差异的障碍,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英汉、汉英口译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原则是精讲多练,鼓励学生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提高口译技能。
十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分为笔译和口译,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听力、阅读、翻译、口语、口译五大模块,涵盖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为学习者创造汉英、英汉互译的学习条件。
以下为分学期分课时编写的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三学期:32学时 听力(12学时)阅读(10学时)翻译(10学时)第四学期:32学时 口语(8学时)口译(24学时)
口译综述(2学时)接待口译(2学时)会谈口译(2学时)访谈口译(2学时)礼仪性口译(4学时)介绍性口译(4学时)说服性口译(2学时)学术性口译(2学时)商务性口译(2学时)科普性口译(2学时)
十七、教学环节 在使用配套教材的同时,从包括China Daily, Beijing Weekly, Newsweek, Times在内的各类中外期刊杂志以及网络资源中选取适合笔译口译的内容,及时引入课堂。以各类口笔译实践材料为主题训练内容,采用课内和课外结合、师生互动方式实施教学。课内主要以教师讲授理论技巧,学生按教学主题进行口笔译操练以及评讲的方式教学。教材课文内容主要由学生在课外小组内完成或独立完成,课内讨论;补充内容作为课内即席口笔译材料。学生就规定主题进行课前准备(包括上网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
十八、考试要求
笔译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口译考核方式:闭卷听译。
学期总成绩计算公式: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中级口语课程简介
十九、课程名称
中级口语
二十、课程类型
必修课、拓展课程 二
十一、学时与学分
每学期学时:32;总学时:64 每学期学分:2;总学分:4 二
十二、教材及参考书
戈姆, 《流畅英语口语教程》第3册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王守仁, 《新编英语口语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严诚忠, 《口语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二
十三、教学对象
起修大学英语为2级和3级的学生 二
十四、教学目标
英语口语旨在帮助学生学习使用不同社会语境中常用的套语,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技能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英语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
1.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能运用简单的日常英语进行对话,并能就所听、读的材料回答问题及复述,做到语音、语调、语法基本正确,应能就一般日常生活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能就熟悉的话题经一定的准备后,作1-2分钟的连贯性发言。
2.通过第二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能经一定准备后, 就一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话题作3-5分钟的连贯性发言和交谈。能就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话题同英语国家人士交谈;能比较准确地表达思想,语言基本得体。
3.经过口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并且能够在同本族文化进行感性比较的同时习得英语国家的文化,体会两种文化的异同,增强跨文化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加大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理解和容忍度。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侧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表达清晰,言之有物,从而更好地完成交际的全过程,提高交际能力与质量,从而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思维习惯。二
十五、教学内容
1.注重语言输入,加强基本功训练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是通过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视听及文字材料,增加语言输入,然后经过模仿、训练达到对语言的自由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如语音、语调、朗读、复述等。针对语言功能项目中常用句型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以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口语实践。教学活动要有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交际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的培养应并重。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媒介,交际过程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文化之间的差异。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说话往往会不得体。语言不得体比不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更容易导致误解的产生。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习俗,理解交际过程中众多因素(如:场景、功能、意念、性别、社会、心理、风格、情感)与语言得体性的关系,使其掌握正确、得体的表达方式。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口语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反复的实践,仅靠口语课上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要搞好英语口语课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内辅导,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以便提高学生参加口语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学习小组、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运用英语的机会。二
十六、教学环节 1.表达模式:通过简短的对话展示语言功能的不同表达方式;
2.口语技能训练:通过大量的口语技能训练和语言实践活动,巩固和扩展所学语言功能的常用句型,强化交际技能;
3.话题讨论:通过对不同话题的讨论加深对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的了解,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进行正确得体的交际。二
十七、考核方式
中级口语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1.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综合而定。“英语口语”课程的作业应要求学生在课堂口头完成,每学期至少布置三次作业,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
2.终结性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本课程的考试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终结性考试每学期安排一次,期末考试的内容紧密结合所学教材。
考核方式:口试。
学期总成绩计算公式: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简介
一、课程名称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二、课程类型
必修课、拓展类课程
三、学时与学分
每学期学时:32;总学时:64 每学期学分:2;总学分:4
四、教材及参考书
1)Davis, Linell.Doing Cultu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2)Snow, D.编著.跨文化交际技巧: 如何跟西方人打交道[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3)胡超编著.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4)胡文仲著.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5)李本现主编.跨文化交际选读[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6)王催春,朱冬碧,吕政主编.跨文化交际[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7)许力生主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8)严明主编.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五、教学对象
起修大学英语为2级和3级的学生
六、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精神,本课程属“语言应用类”和“语言文化类”课程,为已基本完成“综合英语类”课程学习的学生而开设。同英语国家的人们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介绍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分析文化冲突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使他们能用英语与来自西方国家的人们进行得体的、有效的交际,从而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代人。
七、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传授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展示其独特的社会风貌,并通过典型的文化冲突案例,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中西方文化在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及特征,帮助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
八、教学环节
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突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多媒体授课,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特点,通过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鉴别能力,采用互动教学和分享学习的方法,参插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的活动方式,进行情景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分析交际失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另外有录音、录像供学生观摩讨论。课上讲授的内容约占全部课程的60%,课下阅读练习的讲评和学生讨论约占40%。
九、考试要求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40%,其中出勤情况10%,情景模拟和报告展示20%,讨论发言10%。
学期论文:60%,一篇1000字以上的论文,内容是运用学到的某些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概念对现实生活案例、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阐释、分析、比较和反思。
学期总成绩计算公式: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附作业说明: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课内课外阅读,并收集跨文化交流案例供课内讨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人文艺术英语课程简介
一、课程名称
人文艺术英语
二、课程类型
必修课、拓展课程
三、学时与学分
每学期学时:32;总学时:64 每学期学分:2;总学分:4
四、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新核心英语—人文艺术英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2)参考书:《人文英语套装系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第一版
五、教学对象
文科学院起修大学英语为2级和3级的学生。
六、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人文艺术领域题材重点培养大学生就人文艺术话题的英语语言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得学生能通过和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大学科内容来学习外语,从而提高利用外语交流和汲取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通过英语语言提高我国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七、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艺术和人文四大类别,从中国艺术、西方艺术、实用艺术到现代行为艺术。其中中国艺术包括了中国书法和中国民间艺术两方面内容,西方艺术重点介绍了艺术与宗教的关系、伟大的西方艺术家以及现代雕塑与建筑;实用艺术涵盖范围较广,有公共景观艺术、工业设计、摄影与摄影师以及艺术展览;教材最后介绍了现代艺术领域另类的行为艺术,融进了现代元素。
八、教学环节
每个单元首要环节都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话题信息,并以PPT的形式做简报;课堂授课环节包括学生展示并讨论相关背景,并通过阅读进一步拓展对话题的了解深度和广度。课后练习环节包括人文艺术类话题词汇的巩固、内容的理解、中英互译以及与话题相关的写作练习。总体来说,课堂授课应以学生PPT展示和师生讨论以及作文展示为主,重点突出语言输出的特点。
九、考试要求
课程考试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估采用课堂活动评定,课外作业评定、平时测验、网上学习与测试等。终结性评估采用期末考试等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学期总成绩计算公式: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科技英语课程简介
二十八、课程名称
科技英语 二
十九、课程类型
必修课、拓展课程 三
十、学时与学分
每学期学时:32;总学时:64 每学期学分:2;总学分:4 三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1)《科技英语阅读》.韩梦奇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科技英语语法》.魏新强、刘桂华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科技英语阅读导读》 韩梦奇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三
十二、教学对象
理工科学院起修大学英语为2级和3级的学生。三
十三、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技英语基础词汇及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懂得科技类英语文章的文体及文法特点,掌握常用专业词汇的构词方式,理解科技英语的句法特色。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具备熟练的科技英语阅读能力,初步的专业英语听说写译的能力,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专业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三
十四、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用英语讲授与工科学生密切相关的科技方面的知识,其内容涉及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新能源、太空科学等科技领域,使学生在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科技英语文章的阅读、写作与翻译等方面的能力。三
十五、教学环节
每两周学习一个单元。第二学期最后两周补充讲解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的写作方法,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英语学习及专业论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任务教学法,结合课内课外、网上往下、自学面授等一系列的互动互补的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科技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三
十六、考试要求
课程考试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估采用课堂活动评定,课外作业评定、平时测验、网上学习与测试等。终结性评估采用期末考试等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学期总成绩计算公式: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商务英语课程简介
一、课程名称
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
二、课程类型
必修课、拓展类课程
三、学时与学分
每学期学时:32;总学时:64 每学期学分:2;总学分:4
四、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学生用书)(中级)(第三版)(英)休斯(Hughes.J.)经济科学出版社
2)《新编剑桥商务英语(练习册)》(中级)(第三版)(英)达姆特(Paul Dummett)经济科学出版社
3)《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口试必备手册》(中、高级)(修订版)陈小慰 经济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
1)《剑桥商务英语应试辅导用书:新编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指南》(中级)李中等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新剑桥商务英语(BEC)系列·剑桥BEC真题集(第4辑)(中级)(附听力CD光盘2张及答案)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外语考试部 人民邮电出版社
3)《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伴侣用书: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同步辅导》(中级)(第3版)朱天文、陈小慰 经济科学出版社
4)《BEC写作必备手册》(中级)李慧杰、周之南 经济科学出版社 5)《新编剑桥商务英语(教师用书)》(中级)(第3版)(附MP3光盘1张)(英)休斯(Hughes.J.)经济科学出版社
五、教学对象 商学院起修大学英语为2级和3级的学生
六、教学目标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迫切需要我培养一大批熟练掌握英语,熟悉国际商务知识和商务环境,善于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本课程是为训练学生语言技能和拓广学生的商务英语知识而开设的。本课程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在商务工作环境下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在商务工作中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把语言学习融入信息处理中以培养学生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的能力。教学应合理地组织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内容有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具备商务英语的基本理论和听说读写技能,具备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应付各种形式的商务英语素材。
听力方面:能听懂正常语速的日常生活和商务活动的谈话,类型涉及电话、采访、讨论、演讲、会议发言等。要求学生能正确辨认信息,并做出适当判断,并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所听内容的深层含义,把握说话者的态度和意图。
口语方面:能够运用正确的英语讨论各种商务和日常生活的话题,进行电话交谈,能够作一般的会议发言和商务报告。要求内容切题,有较大专业词汇量,语音语调正确,语流连贯顺畅,表达基本得体。
阅读方面:能看懂图表,正确理解商务专业词汇,能读懂英美报刊杂志上中等难度的商务英语文章,了解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把握其内涵,获取准确信息。
写作方面: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根据所给材料,图表及表格等直观资料,写出符合国际商务惯例,格式规范的商务报告,备忘录,商务信函,建议书和E-mail等,要求内容切题,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得体。
七、教学内容
Module 1 1.1 Ways of working 1.2 Making contacts 1.3 Speaking Test: Part One Module 2 2.1 Company benefits 2.2 Presenting your company 2.3 Reading Test: Part Five Writing Test: Part One Module 3 3.1 Starting a business 3.2 Leaving and taking messages 3.3 Listening Test: Part One Module 4 4.1 Advertising 4.2 Delegating 4.3 Reading Test: Part Four Module 5 5.1 The workplace 5.2 Participating in a meeting 5.3 Speaking Test: Part Two Module 6 6.1 Recruitment 6.2 Emailing 6.3 Reading Test: Part Two Module 7 7.1 Sales 7.2 Selling 7.3 Reading Test: Part One Module 8 8.1 Training 8.2 Showing you're listening 8.3 Listening Test: Part Two Module 9 9.1 Branding 9.2 Getting through 9.3 Writing Test: Part Two Module 10 10.1 Management 10.2 Solving problems 10.3 Listening Test: Part Three Module 11 11.1 Ethical economics 11.2 Discussing trends 11.3 Reading Test: Part Three Module 12 12.1 Business law 12.2 Handling questions 12.3 Speaking Test: Part Three
八、教学环节
讲求实效,案例体验,互动教学,分享学习。课上讲授课程内容,课下作业批改、练习讲评和学生讨论。
九、考试要求
课程考试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将形成性评估和阶段性评估结合起来,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估可采用课堂活动评定,课外作业评定等。阶段性评估既可采用期末考试等方式。
考核方式:笔试和口试的结合。
笔试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形式为闭卷考试。口试由任课教师随堂进行。课程总成绩按3:7比例进行。即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课堂表现)占30%,期末考试成绩(含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占70%。
学期总成绩计算公式: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第四篇:英语高效课堂论文
现在许多学校都搞起了“自主”“高效”课堂。许多老师谈“讲”色变。教室四面墙壁都成了黑板。课桌也围成了圆形会议桌。我们听课成了看课,看学生上课围在一起,你说我说乱说,不知说啥。都说,这是新理念的“高效”课堂。但,我心里仍然怀疑:这样能高效吗?“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终归是学生。有些东西,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老师不教,学生就是不会。所谓的师生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知识上也平等吗?如果知识技能上和学生一样的老师还能称其为老师吗?
我们看到老师的愿望是想落实新的理念,但却表现出了邯郸学步,以前的讲析灌输是不见了,但代之的是象做水陆道场,声光电响样样都用,课本中有个星星就出个星星,提了月亮就点出个月亮,研究画面代替了研究语言,机灌代替了人灌,课件板书代替了黑板板书。
我们反对教师课堂话语霸权,反对整堂课讲析灌输,反对学生没有读读背背文本机会,但是一味地讲求自主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及信息量又够,动不动围在一起合作,一节课下来,收获仍然不大,“水过地皮湿”上过课后,学生印象中留的东西仍然不多,这样和课改前的高耗低效有何区别?
一强调重视生成,有的老师课堂就变得无序、课上得信马由缰,学生漫无目的磨嘴皮,磨到哪里算哪里。其实,谁都知道,教师的备课是越充分越好,真正的预设应该是连课堂上可能会生成什么都能预料的。只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要尽量启发引导学生,不要限制学生思维。当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偏离轨道,甚至错误时,就不能一味地说好,就应该及时纠正。一说自主、合作、探究,许多课堂就哗啦围成小组,不管问题是否有必要讨论。课堂上真正的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创新思辩的火花却很少见到。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新的途径,培养这种精神很重要,但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某些领导及老师把这种学习方式视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法宝,死搬硬套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论,要求老师每一堂中都要有所体现,甚至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硬性规定运用这种学习方式的时间。使得“合作”教学在课堂上仅仅是让学生讨论讨论走走形式主义过场而已。“自主”变成了放羊式的学习,全然没有了教师的指导„„我们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各方面的因素,学习的形式应该,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得学习方法,习得学习技能,积累大量的语言,形成文化积淀。
余应源先生指出:“学习就是建构,所谓的“建构”永远是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只不过好的接受学习不是被动的灌输,而应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学、自觉主动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体系,然后去创新,这就是自主建构。只要是教师就要教学生,就要传授学生缺少的知识与技能,自己的知识技能就必须高于学生,只能与学生一样参与学生讨论的“教师”不能称为教师,这样的教师必须下岗。教师教,学生学,一万年也变不了。”
听听这话,振聋发匮!浮华洗尽见清醇,笔者认为,以上这些课堂只是形式上的课改,是口头上的课改,我们现在是到了实实在在讲点课堂效益的时候了。我们需要的课应该是遵循学科规律,又要既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又要进行实实在在的人文熏陶,既要提高思维品质又要提升情感体验,既要进行体现知识的动态生成,又要重视语言的沉淀积累的课堂。满堂灌肯定不行,满堂问也肯定不行,让学生满堂乱更是不行!
高效课堂专题讨论三: “271高效课堂”法则
1、“满堂灌”、“填鸭式”传统课堂是我们教育的顽疾
陶行知先生是上个世纪的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
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杜威:“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陶行知曾提出过教育的“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
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
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
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
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
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
2.“271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改变:
1)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 2)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3)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变“学堂”。.“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1)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优秀学生,70%学生——中档学生,10%学生——后进学生,3)我们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4.“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5.“271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
1.学习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内容; 2.学习目标应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 3.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 4.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6.“271高效课堂”的关键:让“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
让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
7.“271高效课堂”带给我们的收获:
1)“271高效课堂” 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学生们如沐春风,教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2)“271高效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
3)“271高效课堂”,倡导民主、尊重、平等、宽容、欣赏、和谐、进取等现代理念,影响了学生思想。
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高效课堂专题讨论四:高效课堂的探索实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要做到“减负增效、减量增质”,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快乐高效的英语课堂已成为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我们总结出当前课堂教学具有共性的焦点问题,提炼出了五个方面的研究改进内容:
一、实行集体备课,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我们在备课中做到了两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为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我们集体备课,做到了六个统一:统一划分课时;统一确定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统一每节课的几学几教;统一课堂作业;统一阶段评估。
二、科学整合教材、划分和控制单元课时
我们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把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组、改、增、删这样的整合,整合后的教材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一)“调”和“组”指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将相关话题进行整合,使其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这个调整可是单元之间的,即单元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整,如七年级下册的Unit 5 I’m watching TV,我在看电视,他在读书,妈妈在做饭等,我们不妨提前学这一单元,因为在生活中,同学们可以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来进行交流,如A问 What are you doing ? B答I’m eating an apple 等。不同的进程也可有不同的安排。上册书我们提前结束了,当时我们预算到下学期的时间紧张,于是我们在春节前就开始了下册的教学,当时,同学们已学的筋疲力尽,又复习了两周,怕引起学生的腻烦心理,我们把下册书关于动物的第三单元学了,由于孩子们平时就爱看《动物世界》这个节目,备课时我们找出有关动物的图片以供课上用,这样的安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确实不错。
调整也可以是课内的,譬如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节中几个部分的顺序,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Section A中就可把1a、1c、2c放到一块讲和练,讲的同时学习其中的新单词,通过练习单词引入句型What do you do ?进而引入句型Where do you work ?最后引入What do you want to be ?和 Why do you want to be ?并让学生写出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这样集中练习,即巩固了单词,又掌握了句型,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合作学习的机会,把1b、2a、2b组合到一块,强化集中训练听力,更能提高听的效率,这样整合的教材在45分钟内同学们把单词轻松掌握了,句型会灵活运用了,听力也得到了训练。一节课中,听、说、读、写都能得到充分的练习,只是须老师课前要备好课,在知识的讲解和展示上,要征服学生,课堂确实能达到快乐高效。
(二)“改”、“增”、“删”也是我们灵活处理教材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九年级的Unit 6,Section B中要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乐队的名字,由于我们班大多数学生没有他们喜欢的某个乐队(band),我们就把乐队改为了演员(actor),这样也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除整合教材外,我们根据学生的入学基础和教材特点,统一划分课时,我们现在的教学,七年级一般是三到四课时,Section A、Section B各一课时,练习与讲评是一课时,个别单元难点多时可能要用上四课时。
以七年级下册Unit 9为例: 第一课时:词汇课,集中识词;
第二课时:听说课,完成Section A和Section B的3b, 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态的结构和动词形式的变化,会从口头上运用一般过去时态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课时:读写课,完成Section B的3a部分和58页的Part 3,使学生从听、说、读、写几方面灵活运用一般过去时态。
八年级上册我们一般用4课时,下册由于多了Reading 这一部分,又加了1个课时。
九年级也是用5个课时,第一课时,集中处理单词,Section A、Section B、Reading各一课时,第5课时,用3——5分钟把一单元的要点难点和同学们一起系统一下,然后同学们进行静心做题,最后老师用10—15分钟精讲。
课下同学们参照我市编制的同步学习进行预习、复习、练习,习题稍多时,由老师提前精选而定。
目的就是让老师必须带着整合的目光去审视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简中求精,打造高效课堂。
三、构建启动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
为了有效引发学生的思维,寻求有价值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思维,我们主要针对课堂问题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如果说,一堂精彩的英语课是一首动听的交响乐,那么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这乐曲中最动人的旋律。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趣味性、针对性、激励性、灵活性和挑战性。课堂问题不但要注意把握难、易程度,而且要注重提问的时机。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 A部分时,有一个游戏 “Mystery Student”,学生普遍感到所用的语言有限,而本班学生的共同点太多,不太好表达。于是,我们就不用书上的这个游戏,另外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Where is heshe from? 2.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3.What is heshe like?
4.What clothes does heshe often wear?
5.What’s his her hobby?
6.What do you think of himher?
一般学生可以就这些问题一一进行回答,把答案串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发言稿了。成绩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就这些问题的回答进行适当发挥。再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2 Section A 3a部分时,我们设计了“Can you draw a map of the Garden District?” 这样一个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理解了短文,又训练了空间想象的能力,还能根据自己的地图复述课文,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四、务实常态课教学,重视当堂反馈检测。
为了解决学生知识的当堂达成度薄弱,避免课堂教学浮于表面的现象,教师应当重视当堂反馈。我们认为课堂的教学反馈应注意两点:
1、及时性。
短短的课堂教学45分钟,反馈必须及时。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凭自己的经验直接判断学生的状态,迅速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节和控制。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 5 Section A部分时,由于havehas的用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我们就补充了havehas的否定句、特殊疑问句。通过随堂检测发现学生掌握的不好。原来,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实义动词和助动词,对havehas的一般疑问句还没有理解透彻,havehas的否定句、特殊疑问句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于是,我们就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从肯定句入手,循序渐进,让学生注意其变化规则,总结规律,最后,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
2、多样性。
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采用切合实际的反馈方法,包括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包括朗读、对话、教师提问等多种方式;书面练习包括听写、翻译、作文、习题等。书面练习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广泛,更能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建立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探讨了高效课堂构成的要素,还要有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一节课的评价内容应涉及到学生预习、教师指导、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课堂气氛、学生参与、课堂效果七个方面。
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应使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根据需要进行预习,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能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英语中的进步与不足。
总之,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只要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教学方法,都会提高学习效率,当然也定能构建快乐和谐的高效课堂。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每位教师只有科学落实课改精神,以“减负增效、减量增质”为目标,不断完善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才能更好的展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魅力。
第五篇:关于日本语言与文化论文
摘要:
一个国家的语言特征是受着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任何因素都能够追溯到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从文化的根源了解文化发展的含义。本文主要分析日语语言文化的特征及形成因素。
关键词:
日语;语言文化;特征及形成因素
1、引言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手段,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传递。语言是社会运行的必然现象,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色彩,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2、日本语言文化的特征
当前世界上有很多的文字,同时也有很多的语言,但是归根结底,当前世界上的文字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表音文字,这类文字主要是通过文字的发音来对文字进行定义,还有一类是表意文字,这类的文字首先是通过某一件事情所代表的含义,最终定义文字,比如说“汉字”.作为当前世界上表意文字的代表,现在世界上广泛使用汉字的国家不仅仅只有中国,中国的邻国日本也在使用汉字。日本的文字不仅仅使用表意文字的汉字,同时还使用表音文字的假名,当前能够将不同文字混合使用的代表,日本就是其中之一,同时这也是日语中的一大特色。
2.1 日本文字初始与汉字
日本最初是没有文字的,只有语言,直到公元 5 世纪前后,中国的文字才渐渐地流入日本。汉字传入日本之后,不仅为日本学者用来记录史实,并且还有很多的学者用其着作成书,这也就是日本唯一能够使用的文字。不过汉字传入日本之后,汉字的发音渐渐发生了改变,日本人对汉字的偏旁部首进行拆分,这也就成为了日语中的片假名,汉字的草书演变为了平假名,主要用来对日本的汉字进行注音。因此,汉字的传入为日本的文化以及日本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日本还有很多的汉字方面的书籍一直流传至今,例如,在公元 8 世纪的时候日本出了一部《万叶集》,这也是日本最早的诗歌集,诗歌的表达的主要形式就是将汉字作为表音文字使用。汉字中的“传说”在日本的文字中没有什么很大改变,用日本文字写作“伝说”,将中文中的“传”简化了一笔,也就形成了“伝”,这样的文字形式在日本还有很多种。除此之外,日本的文字还利用汉字的意思再加上日语的读音共同使用,例如汉字中的“情”,用日本的文字表示为“ろ”,两种语言之间的意思相近;还有汉字中的“夏”,在日语中的读作“なつ”,与汉语意思相同,这些是日语中对汉语没有做出很大改变的文字,但是也有很多文字的形状变得面目全非,并且读音也变得非常的复杂。
以上用来记录日本文字的方式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之为“万叶假名”,这种文字方式仅仅只是针对当时的汉字而言的。到了xx世纪前后,日本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假名,也就是上文中提出的平假名和片假名,这两类假名都是在“万叶假名”的基础上实现的。平假名主要是根据汉字中简单字体的草书转化而成的,例如,平假名中的“ぬ”是胫骨汉字中的“奴”转化而成的,并且这两种字的读音都读作“nu”,而片假名则基本上是根据中文中的偏旁部首转化而成的,还比如,“イ”主要是根据汉字中的“人字旁”形成的,“ウ”则是根据汉字中的“宝盖头”形成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在日语中都是用作表音文字,表音的日语假名和表意的汉字的组合成为当前的日语文字的结构特点。
2.2 文化特征
我国被世人传颂为“礼仪之邦”,我国的文字流入日本后,逐渐地演变为日本现今的文字,但是当时传入日本的不仅仅只是文字,还有我国传统的“礼仪文化”.文字所蕴含的文化能够反映日本整个民族的品性、心理特征以及历史文化传承,同时这些文化在日本的发展历史中能够一直流传下去,所包含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2.1 日语的语言表达委婉、含蓄
日本人说话通常是比较委婉含蓄的,这一点跟我国古代的文化非常的相似,但是日本能够将这样的文化保留至今,足以说明日本文化的可贵之处。例如,日本人在向别人开口要帮助或者物品的时候,不会直接说“来帮我一下”,而是选择比较委婉的表达方式说“手伝うとができくださいませんか”.无论是对多么亲近的人,日本人的表达方式总是这样的委婉,而中国人的表达则会不一样,只有对待比较陌生的人才会表现得比较委婉,但是在亲近的人面前表现得比较直白。因此,在与日本人对话的时候需要表现得含蓄,在日本人说出一句话之后,中国人需要揣摩其中的含义,这样才能够解读出来日本人话语中真正的含义,才能了解日语中的文化内涵。例如,日本人在要求别人等待一下的时候,他们不会直接要求对方等待,而是会说“ちょっと待っください”,这样说话就能够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话语中的意思,也不至于闹成僵局,造成尴尬的场面。总的来说,日语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带有一点“文言文”的气息,因此我们在翻译日语的时候,只需要对日语中的关键词汇进行翻译,这样就能够明白日语中包含的意思,但是在回答的时候需要含蓄委婉。
2.2.2 注重谦敬
日本是一个等级观念非常浓厚的国家,通常情况下,日本社会中的男女等级、长辈等级、长幼等级都是非常鲜明的,这一点与我国古代的风情非常的相识,人们在说话用语的时候必须要将说话的对象与自身的身份相结合,避免对长辈或者年长的兄、姐说话不恰当的情况。日本的等级观念非常的鲜明浓厚,面对什么人,就需要说什么话,这样的风俗习惯在日本的文化中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在和日本人对话的时候,要尽量将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以及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描述出来。例如,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交流,上司与下属之间的交流,同辈之间的交流方式。日本人对父亲的称呼为“父亲大人”,日语“お父さま”,并且日本人同事之间一起出去聚会都是各自买单,这一点和中国人的吃饭方式不同,中国人去吃饭总是某一个同事为了表达好意而买下全部的单。但是在日本都是自己吃多少则付多少钱,一般不会为同事或者朋友买单,按照日本的文化习惯,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2.2.3 男女有特定的语言
在日本社会,男士用语和女士用语存在非常明显的不同,男女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明显。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男性的地位往往比女性高。因此男性的用语比较霸道,而女性则相对柔弱。因此在日本家庭中,往往是男性主外,女性主内,而日本的女性往往因此具有贤妻良母的品性。
3、日本语言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分析
日本人对话的时候,说话的一方使用特定的语言表达,主要是根据自身想要表达的意思来确定,而意义的形成必然以社会文化为主体。这就是日本文化中和的精神、体察的文化和以心传心的文化,这三种文化特征渗透于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日本文化的交流形成一道桥梁,也就是日本文化交流的精髓所在。
3.1 和的精神
模棱两可的说话方式实则是日本人在交流的过程中“和”的精神的完美体现。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关系中,无论是长辈对晚辈,上司对下属,还是同事之间的交流都会极力回避给予对方直接的伤害,避免让对方难堪,正是因为这样,在日语中“みません”、“どういたしまし”、“気にしまな”、“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等词语被频繁使用,因为这些词汇中包含了对对方的尊重和体谅的深意,所以在表达的时候能够将日语中的文化含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3.2 体察的文化
日本人在与对方交流的时候往往会将对方的看法放在第一位,很大程度上关注对方的思想以及对方的观点,不会在交流的时候生硬地拒绝对方,并且不会说出激怒对方的话语,从言行举止中感受对方的深意以及对方的真实意图也是日本文化的典型体现。
3.3 以心传心的文化
日本人的交谈方式,与我国古代人们的交谈方式极为相似。往往是通过心与心之间的传递来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日本人会时刻注意对方每一个细节、面部表情以及每一句话中的措辞方式,通过对方的谈吐以及言行举止获取对自身有利的东西,日本人将这样的交流方式称为以心传心,意思就是通过言语的交流,使自身心领神会。并且日本人常常认为交流的双方只要有相同的生活背景和文化基础,即使将事情隐喻表达,对方也能够通过话语中的含义明白自身的意思,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才有了省略表达的使用,这也是日本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原因,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非常的贫乏,导致日本的文化受到其地理因素的限制。因此,日本人在不知不觉中也会出现语言透支的现象,所以,日本在文化上往往会吸收别国的文化,并加以整理,形成自身的文化特点。
4、结语
综上所述,日语语言文化的表达形式分为很多种,但是在特定的因素下产生的各种心理要素是分析日语语言文化特征的主要因素,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传递方式。
参考文献:
[1] 范冬妮。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4-15.[2] 祝大鸣。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再探[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2):50-57.[3] 祝大鸣。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四探[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8(1):66-67,55.[4] 赵华。探视日本文化发展,分析日语语言形成[J].考试周刊,2015(43):21-22.[5] 毛峰林。日语表达方式特点及其语用语境关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2):12-17.[6] 王纪芹。日语语言文化中的内与外的语言表达[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