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公开课《做个记忆达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记忆力是可以培养提高的,了解基本的记忆规律和记忆策略。
2、情感目标:通过成功记忆的积极感受,树立对学习记忆的积极态度。
3、行为目标:掌握并运用记忆规律和适合不同材料的记忆策略。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需要识记的信息量已经比小学大,信息的类别也在变化,从语文课文、文言文诗词和英语单词发展到数学公式定理、各类历史和地理图表、物理公式定理、化学方程式等科目内容。如果仅仅靠死记硬背,反复诵读,记忆效率极低,可能让学生对背诵心生厌倦甚至惧怕。
在课前情况调查中,许多学生还是按照小学无意识培养的记忆习惯来背书,缺乏系统归纳记忆规律和对记忆方法有意识地选择的能力,对学习和记忆已经感到力不从心。而且初中许多科目在为高中打基础,若这个时候因为难以记住必要的知识而掉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学业自信等都有深远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八年级刚开始时,学生们苦恼背书的时候,有必要为他们提供一场记忆技巧的及时雨。
关于记忆能力,其实人类的潜能非常大。许多学生对《最强大脑》中的各种项目印象深刻,但是会认为这是他人的天赋,而自己缺乏这种天赋。因此,本课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记忆潜能人人都有,掌握了记忆规律和方法,加以持之以恒的训练,每个人都能拥有超强记忆力,不会再为背书发愁。
三、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记忆的基本规律,总结记忆策略。
2、难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根据不同记忆材料,使用不同的记忆策略。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暖心活动:观看视频《记忆高手吴天胜》
1.课前需要剪辑好所需视频,突出项目的难度、吴天胜挑战时的心情和完整的挑战过程。
2.本环节目的:吸引学生注意,并通过吴天胜的挑战视频和个人生平介绍,让学生了解人脑的潜力无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记忆达人。
3.具体过程:
观看视频《记忆高手吴天胜》
教师提问:
请同学描述刚才的比赛规则。
请同学分享对于成功完成高难度挑战的吴天胜选手的感受。
教师介绍吴天胜的身平,重点强调吴天胜是大学时通过自身努力,不断练习和探索,自创了自己的记忆方法,最终成为记忆达人。
活动2——【活动】探索发现:记忆力小测试
1.本环节目的:通过现场实验和教师引导,让学生发现记忆的基本规律和自己无意识运用的记忆方法。
2.具体过程:
进行小测试:用PPT出示2列词语,每列12个词,每词出现1秒钟,词语间间隔1秒钟,出示完后大家写在课本上。
(第一列:桌子 台灯 鸡蛋 苹果 钢笔 蝴蝶 书籍 手套 牛奶 番茄 蜘蛛 粉笔)
(第二列:红色 帽子 黑色 头发 丝绸 围巾 羊毛 外套 牛仔 短裤 白色 球鞋)
测试结束后,教师提问:
哪一组更好记忆?(学生会发现第二列词语容易记,因为容易组成一个人的穿着,这给我们记忆规律启示是:有意义的材料好记。引导学生寻找或者赋予材料中的意义来识记。)
什么词更好记忆?(让回忆起来“桌子台灯”的同学请举手;回忆起来“书籍手套”的同学请举手。对比会发现举手人数差异,说明序列位置效应:材料首尾的内容容易记。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了增加首尾的内容,可以把长段的课文分解为短的段落记忆。)
活动3——【讲授】归纳总结:记忆策略有哪些
1.本环节目的:通过对学生回答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了解记忆的基本规律和记忆策略。
2.具体过程:
教师请学生分享刚才的小测试中运用了哪些记忆方法(鼓励学生去发现更多规律和他们使用的方法,比如归类、联想等精加工策略。)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找到的记忆规律和可以使用的记忆策略,并提醒学生在记忆不同材料时,可有意识选择更有效的记忆策略。
活动4——【测试】掌握运用:学以致用
1.课前准备:将课堂练习专门做成学生版的PPT,输入到学生的电子白板中。
2.本环节目的:让学生通过练习,有意识的选择和运用不同的记忆策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具体过程:
教师将学生分为四组,两组记忆材料一(文字材料),两组记忆材料二(数字材料),让学生通过五分钟记忆下来,然后默写。
每组组内对照答案,选出记忆最好的代表,在全班分享他运用的记忆策略。
5、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设计的比较有针对性,剪辑的吴天胜比赛视频突出了比赛项目的难度和吴天胜的表现,让学生对吴天胜的超强记忆力有高度认可。而之后吴天胜的生平介绍则能够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和培养来提高的。然后顺利导入到本节课的主题。
探索发现环节,对于测试后老师所提问题的要求非常高,必须要充分了解本环节目的的基础上有目的、针对性的进行提问,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体验转化为认知和行为。例如记忆的序列位置效应,如果只是问学生你们记住了哪些词汇,目的性不强,学生的回答也不会如你预期。所以我后来将问题改为“回忆出桌子台灯的同学请举手”、“没写出书籍或手套的同学请举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继续提问“他们处于序列中的什么位置”,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记忆材料时首尾比中间的更好记忆”这样的结论。
归纳总结环节,如果只是由教师自己来总结的话,很显然,学生之前的激情、参与度就会如潮水一般骤然褪去。所以我后来就改为让学生自己来分享,结合小测试,分享所运用的记忆方法,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总结提升,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就会大大增加,对结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同样提高。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地理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滚滚长江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长江的源流概况
2、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1、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教学准备:长江水系图
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略)
二、探究新知
1、长江发源于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它的正源叫什么?
长江曲折东流注入什么海洋?其干流像哪两个英文
字母组合?
2、长江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并
说出经们的简称。
3、在长江水系图上,请找出长江名称的起点?找出长江
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个省
区?(P47活动题1和2)
4、请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及湖泊。找出岷江、嘉陵江、汉江与长江干流汇合处的城市?
5、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地形区?三峡位于哪
两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交界处?它自西向东由哪三个
峡谷组成?(P47活动题3)
6、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哪两个具体河段中
呢?这两个具体河段都位于长江上、中、下游哪一河
段中呢?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与练习
第三篇: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15.1全等三角形》
授 课 人 王 文 菊
授课时间 2012年 10月25日
班 级 八(1)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意义和性质,知道全等形,能够辨认全等形中的对应元素;
2.使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这一重要性质。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理性推理能力,体会本节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在几何图形中寻找全等三角形及对应元素。教学方法 演示法等。教学手段 课件等。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探索 1.全等形。
利用课件给出全等形的定义。
2.通过全等三角形向学生介绍全等形中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概念。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是指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互相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边和角(利用课件说明)。
3.“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读作“全等于”,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课堂演练1 例1 如图:⊿AOC≌⊿BOD,∠A和∠B、∠C和∠D是对应角,说出对应边和另外一组对应角。
C
D A O
B与学生共同完成例1。
(三)课堂演练2 例2 如图:⊿AOC≌⊿BO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C
B
A
A
O
D 3
(四)牛刀试 如图,△ABC≌△DBE。问线段AE和CD相等吗?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知识。
1.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六)布置作业习题15.1 第三题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地点:八(3)课室
授课者:清水居士
时间:2014.03.05 课题:《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3.朗读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领会作者笔下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了解他无拘无束、任性自得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1.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2.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2.了解作者无拘无束、任性自得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课前朗读课后古诗词。二:导入新课:
1.朗读吴均的《山中杂诗》。2.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三:讲授新课。
(一)预习检查。听课文朗读录音,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二)逐段朗读课文,领会文言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段意。第一段: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
第三段: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
(三)试背诵课文。四:小结。
景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志
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五:布置作业。
1、以《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题,用现代书信的格式重写课文。
2、完成练习书基础练习和课内阅读练习。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景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志
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教学流程:
组织教学
↓ 导入新课
↓
教师点拨←学习探究课文→学生朗读、思考、领悟
↓ 小结 ↓ 布置作业
第五篇: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者:范胜
班级:八(2)班
地点:多媒体教室
时间:2015/5/14 课题:矩形的判定 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矩形判定的教学渗透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过程与方法:
经历矩形的判定的探究过程,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和演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矩形判定的推导证明,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和生活中的图形,锻炼客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 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什么是矩形?矩形有哪些性质?
(二)新课讲解:
矩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矩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矩形,首先看这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再看它两边的夹角是不是直角,这种用“定义”判定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判定方法(这体现了定义作用的双重性、性质和判定).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几种判定矩形的方法,下面就来研究这些方法.
(请学生通过观察、探索构成矩形的条件,思考并探讨)
方法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并让学生写出推理过程。)方法2: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分析判定方法2和学生一道写出证明过程。)归纳矩形判定方法(由学生小结):(1)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针对自我尝试所完成的问题,让学生总结问题解决时所用到的知识点、方法规律问题解决策略及易错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1:已知:O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E、F、G、H分别是OA、OB、OC、OD上的点,AE=BF=CG=DH,求证:四边形EFGH为矩形
分析: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可以证明 例2:判断
(1)两条对角线相等四边形是矩形()
(2)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在矩形内部没有和四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
(三)巩固练习
(四)课后小结:
判断(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
(五)作业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