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义务教育母语教材比较略论

时间:2019-05-15 02:0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泰义务教育母语教材比较略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泰义务教育母语教材比较略论》。

第一篇:中泰义务教育母语教材比较略论

中泰义务教育母语教材比较略论

摘 要: 中泰义务教育阶段母语教材比较研究是中外教育比较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行这项研究有利于兼容并蓄,正确吸收和借鉴世界母语教育经验。在编排体例上,中泰母语教材都采用单元综合编排方式,在阅读数量上汉语课本略多。在编印设计方面,泰语课本内容细致,并用心追求教材的色彩搭配效果。在内容选择和能力目?朔矫妫?都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能训练,实施“生活化教育”而各有不同,重视综合素养而各有侧重。在文化特色方面,泰语教材表现为“生活化”的文化,并因力求民族文化色彩而表现出排他性;汉语教材表现为“精粹化”的文化,在兼容并包的同时又有民族文化内容单薄的不足。

关键词: 中泰 义务教育 母语教材

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使受教育者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它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活动,能丰富人的心灵,培养人的责任感,树立民族、国家等集体观念,对于价值观教育和精神道德发展引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因此母语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母语教材无疑是母语教育的重要载体,它的编排体例、内容选择、文化样态及特点的背后隐含着影响深远的母语教育理念。我国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体现了重视母语教育特色和儿童学习特质的先进性[1]。但母语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未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得到完全改观;母语文化的魅力并未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得到进一步彰显。因此,应该抓住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这一继承母语传统、创新母语文化的宝贵契机,努力实现对内彰显民族精神、对外影响世界的母语教育理想。

根据相关研究背景,可知“中泰义务教育阶段母语教材的比较研究”是薄弱环节。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的侧重点可谓广泛多样,中泰两国的母语教育比较涉及课程设置、母语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较常见,但涉及两**语教材比较研究的较少。展开这项研究,有利于我们站在与外界对话的平台上,在反思自我中求突破,在借鉴他人中求创新,为我**语课程教材的革新完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笔者利用长达一年的赴泰国中小学支教的机会,对泰国基础教育与母语教材有较为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在泰籍老师的协助之下,完成了对泰**语教材主要内容的翻译、整理工作。

笔者尝试从三个方面比较我国人教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与泰国教育部2012年通行全国的《泰语》课本。

一、编排体例的异同

两**语教材都为长方形开本、左侧装订、横向水平排版,但是开本大小不同。泰语课本为16开本,汉语课本为32开本,前者容易翻阅,纸张较厚有韧性,不易看透背面的内容和图画,页面光滑易书写。

相同阶段的课本数量不同,泰语课本是每年级1册,在义务教育阶段现代文阅读与古文(诗歌、戏剧、故事)阅读分册进行,小学每册16单元,还有专门的练习分册,初中现代文阅读每册14单元。在小学阶段,泰语和汉语课文数量总体相当,汉语课本每册8个单元,之外还安排了1个选读单元,课文数量稍多。

在小学阶段,汉语和泰语课本都是彩色印刷,都有较多的彩色插图和文字背景图案。泰语课本的彩色图案颜色较浅,和黑色文字形成较明显的衬托效果,但汉语课本却不尽然,有影响显示效果的深色背景。初中阶段,汉语课本的彩色印刷几乎消失殆尽,封面和封底也只用极具中国特色的水墨画和图案。泰语课本仍使用彩色封面、封底、插图,只是数量比小学明显减少。相较而言,初一泰语课本的过渡作用明显,图案较大而色彩较明艳。

泰语课本在目录部分比汉语课本要具体细致、更见匠心。其目录在标题下都有单元学习内容的简要提示,小学课本的单元序号、标题和页码都用相同的彩色字体显示,不同单元不同色彩。在每个目录的右边临近页码的位置都配有相应的彩色图画。小学汉语课本的目录是统一背景色彩,只列标题作为目录内容,用不同的颜色显示“第×单元”,以示区分。泰语初中课本取消了页码边的插图,竖行的单元序号、单元标题、页码各自统一为一种颜色。初中汉语课文目录是简单单调的白纸黑字。

泰语课本内页,小学由于彩色插图、背景图案较多,因此单元序号都统一为白色,标题颜色与整幅背景色相同,再衬以与背景色相区别的小幅背景图案,比较醒目。单元内不同板块的标题颜色全书统一为黄色,在多变中求得统一。初中课本,由于没有背景图案,每个单元序号用不同的颜色,再配以醒目的方框加以衬托。单元标题则用两到三种颜色印刷,格外醒目。单元内不同板块的标题都统一为一种彩色。几乎每页的上下或左(右)位置都有彩色图案衬托白色内页上的整版文字。初中汉语课本则缺少色彩设计,只有黑白背景或插图,显得单调呆板,没有关注初中儿童对色彩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这方面而言,泰语课本的变化衔接较好,比汉语课本更具吸引力。

中泰义务教育母语教材单元都采用统一的综合编排方式,在一个单元之内将不同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尽可能有机融合。只是泰语教材是以1篇主体文章为中心组成一个综合单元,而汉语教材是以几篇文章共同组成一个综合听说读写的单元。两者的单元结构以五年级部分内容为例比较如下:

两种母语课本都有导读提示,小学泰语教材都以诗歌为单元导语,充分体现母语的韵律美,也符合小学生的欣赏趣味。初中导语形式更加多样,有诗歌、文章片断甚至歌曲多种形式,每册教材最后都有参考书目提示,便于师生进一步研读。汉语课本从小学到中学都统一用两段文字提示重要学习内容。

泰语课本的单元主题醒目明确,有的阅读课文(故事)甚至没有标题,这种情况小学教材居多,其文章作者如有一律标在课文最后。初中的泰语课本为了便于学生自学,在文章结束后都专门提示主要内容或者主题。汉语课本突出的是课文题目,小学教材的作者,古诗和名人的直接在课题下出现,其他作者的名字出现在课文首页的页脚注释里。初中课文的作者名字都在标题下注明,这方面汉语教材要比泰语教材更重视。单元主题则需要从导语中去总结,有的课文前还有预习提示。

泰语课本每个单元的补充阅读和语言运用的学习内容都在目录中有提示。每单元的阅读内容汉语教材有4篇之多,每册最后还有一定数量的选读课文。小学泰语阅读课文数量少而篇幅往往较长,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注意力提出了挑战。其练习设计(活动)是针对整个单元,既有阅读理解,又有分组实践活动。汉语教材既有针对教读课文的练习设计,又有针对单元的练习设计。泰语教材通过“语言运用”将母语知识和技能落到实处,汉语教材则通过导语提示,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进行相应的语文技能训练和语文积累。

二、内容选择和能力目标的异同

在内容选择和能力目标方面,两国的母语教材各有特点和侧重。两者都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能训练,以五年级内容为主进行比较分析,汉语教材上册共有8单元,对应五年级泰语课本的前8个单元,大致内容和母语技能训练对比如下:

1.实施“生活化教育”而各有不同

两国的母语教学单元主题丰富多样,都有关于伟人的故事。两者都比较注重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加强两方面的联系是重要的改革方向,口语交际训练的正式出现,使语文教材的生活化特征显著。但是相比较而言,汉语课本的单元主题更倾向于“自我”的精神与心灵层面,如我爱读书、我爱家乡、感受父母之爱、铭记历史,容易停留在主观精神层面。与现实关系较为密切的只有“生活启示”、“父母之爱”,“事理世界”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去较远。精神提升固然需要,但倚重于此不一定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求,反而容易导致主体参与度缺乏,母语教育的“假、大、空、远、高”[2]在某种程度上与选文有关。汉语课本过于强调心灵指引,就会忽略母语自然习得的“鲜活的语感和亲历的人文背景”[3],容易陷入某种灌输和说教,而不将母语习得的“实用需求”落实于教学实践中。泰语课本在关注口语交际的同时,单元主题涉及现实及与他人、群体关系的有2―6五个单元之多,其教育更关注个人品德养成带给社会的影响,它直接引导学生怎么做,即如何落实到行动上,如节约、互助、团结、行使民主权利、避免某种危害等,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之所以如此,是泰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双重职能影响下注重实用的教育理念使然[4]。

汉语课本虽然缩短了母语教育与生活的距离,但两者之间的密切度不及泰语课本。有论者提出“语文教材要重视应用文的相关内容”以突出教材的生活化特点[5]。泰语教材对应用文学习的关注度较高,初二有《讨论并写报告》,初三有《对广告的看法》、《实用文写作》单元,五年级有学习书信写法和填写银行单据的练习等。

2.重视综合素养而各有侧重

两**语教育都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母语综合素养包括母语知识与多种与之相关的能力综合。泰国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强调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强调要学会合作学习和积极探究,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6]。我国从“新课标”实施以来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两**语教材都重视分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方面,泰**语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合作探究学习,有的单元会多次要求分组完成练习,针对的问题较具体。“合作、探究”学习是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生活化”学习方式[7],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有关母语学习的实践体验,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汉语课本的“综合性学习”不强调学习方式,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但合作机会大幅度减少。

两**语教材都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汉语课本涉及的内容全面,而泰语课本指导的步骤更具体明确。汉语课本不涉及语法知识,只涉及方法类实用知识,欲将“知识”内化于方法实践之中。泰语课本涉及较多语法知识。对母语词语的学习,泰国课本处理简单机械,每一单元都用较多篇幅解释词义,汉语课本注重词语的日常积累,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泰语课本既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又强调母语教育的实践体验,但在某些基础内容教学上缺乏恰当的方法指引。

三、文化特色的异同

教材内容的选择是一种文化选择的必然结果,每个国家的母语教材都理所当然具有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都以立足民族文化为前提而观察世界、与时俱进。泰**语教材以“国家―宗教-国王”三位一体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无处不在。这种浓厚色彩致使教材选文视野不够开阔。从小学到初中,只见两三篇课文来自印度。我**语教材在弘扬自身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能做到放眼世界、兼容并包,仅五年级上册外国选文至少有4篇,初中教材中其他国家的选文就更常见了。

两**语教材除了各具民族化特色又有所不同之外,其民族文化样态又有所不同。泰**语教材展现的是“生活化”的文化,我**语教材展现的是“精粹化”的文化。传统的节日、传统的乐曲、传统的舞蹈、传统的习俗在生活中本色生香,同时也在教材中活色生香。如《佛很灵验》、《泰国花卉》、《泰??生活》、《节庆歌舞》、《历史上有名的歌曲的来历》、《泰国风俗》、《施斋》等单元(故事)比较常见。我国的民族文化往往存在于不同时期诗词歌赋里,被“经典化”了。只有极少涉及民间风俗的选文。据统计,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传统节日题材选文只有《端午的鸭蛋》、《春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篇,占总篇目的1.4%[8]。以泰国为参照,我国教材这方面的不足更明显,一方面致使民族文化内容单薄,另一方面对“生活化教育”的关注不足。如能有所改观,一方面突出了母语教育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增强了生活中节庆习俗的历史渊源感和诗意魅力,让学生在母语学习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鲜活,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曾晓洁.基于母语 基于儿童:论《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先进性与历史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3):21-25.[2]王和平.论母语教育及其文化的价值与建设[J].教育学报,2007(3):46-52.[3]刘长久.语文教育要植根于母语教育的现实[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4):74-77.[4]张江元.泰国华校基础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文教资料,2013(30):108-110.[5][7]杨定胜.隐性课程视角下的生活化语文教育[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33-37.[6][泰]何丽英.泰国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述评[J].西南大学学报,2010(2):67-71.[8]李清瑛.义务教育阶段可选入语文教材的传统节日题材力作[J].贺州学院学报,2010(1):97-101.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课题“中泰义务教育阶段母语教材比较研究”(编号15SKG180)的阶段研究成果。

第二篇:义务教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5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培训

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纲,总括了语文教学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建议。明确语文了教学的方向,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据可依,有律可循。2015年7月15、16日有幸在金塔县南关小学临听了专家在这里的讲座和授课,收获颇深。

一、新《课标》性质的认识

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上都表述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表述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将“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分割开来。其实,“理解”和“运用”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理解”是“运用”的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形成。从“运用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理解”,它首先是读懂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其次,从理解到的中心思想出发,回看作者是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地遣词造句,选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不同学段、不同文本的表达特点来看待“运用”,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正确的恰当的语言材料;其次,能运用从文本中学到的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只有将“理解”和“运用”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二、新《课标》增加的新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学习语文基本方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了学生学习语文基本方法的训练,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2.适当减轻学生负担,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所减少,提倡“多认少写”。多认就是要求学生多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认知更多的字词。少写则意味着讲究书写质量。新《课标》教学建议中要求,一、二、三学段,每天语文课都要安排10分钟的写字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注重写字姿势、练字效果。

3.更加注重写字练习与书法的学习。关于识字、写字要求的调整,是为了回应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

4.阅读教学有了新理念。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特别要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

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而小学阶段不少于170万字。小学低段因识字量的限制,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是不少于5万字。中段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是不少于40万字。而高段,学生的习惯已经养成,阅读的速度也有所提高,阅读总量则要不少于100万字。高段的阅读量是低中两段总和的两倍。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我们高段引导学生阅读应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按照当前我班学生的阅读速度,每天晚读30分钟,平均可以阅读5000字左右,高段两年,完全可以达到新《课标》要求,如果老师有时间,还可以指导学生做些摘抄,写点读后感。所以老师应加强对每天晚读的重视和指导。

“少做题,多读书。”看似学生训练少了,但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固本培元,学生自然提高。

“读好书”,则是要求学生多读些有用的书,特别是文学类的书。目前,我在班上发现很多学生会看《爆笑校园》(主要内容是如何整蛊老师、和老师斗心思)、《斗罗大陆》等书籍,当下各类图书满天飞,特别是一些作者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甚至会将一些成人类的笑话写进青少年图书里,比如我班学生的一本书里就有“猪八戒向嫦娥求婚,嫦娥向猪八戒索要金银的打油诗。”很势利、很庸俗。这就是部分家长给孩子买书,没经过把关的缘故。

“读整本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观。作为小学生是没有太多整合能力的,读书、学习课文只知晓只字片言,眼中只有单篇,没有整本书的概念,会影响到学生长远的发展的。读整本书不只是一个观念问题,它更是一个可操作的实践问题,我们在指导过程中至少要注意:

(1)保证阅读时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晚读时间。(2)学生要有兴趣,要重视交流。

5.写作教学方面,要注重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其实,大量的识字、阅读也是在为写作铺平道路。人们都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欲望,小学生的表达欲望更强烈。如何让学生内心的表达转化为丰富的书面习作,关键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构思,学会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经历的、看到的、想到的真实、自由地表达。从而使学生明白该怎么写、有内容写。在指导写作时,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以便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写作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写作教学还应抓住取材、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还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能借助这次交流的机会,认真学习了新《课标》,收获很多。既解答了很多教学中的困惑,又为我的教育教学理清了头绪,值得我们用心地去学习体会,去探索实践。

第三篇: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比较解读

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的 比较解读

[摘要]本文将我国语文新课标中有关写作目标部分的内容置于国际语文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在写作理念、写作过程、写作形式等方面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应部分进行比较,揭示新的课程标准的创新之处,以期在今后写作教学过程中对此有较为清晰地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 语文新课标写作目标合作学习

论文写作背景:

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备受社会关注,改革呼声日渐高涨,语文教育如何改革成了众学者、教师竞相争论的热门话题。有人说,当今语文教育缺乏人文精神;有人说当今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偏轨;更有甚者称,当今语文教育是戕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刽子手„„由此,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不小的“中国语文教学忧患潮”。而其中人们对作文教学问题的质疑尤为激烈,因为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不仅是衡量学生水平的重要尺度,同时也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

由此,语文教育改革呼之欲出,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7月和2003年4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次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分析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借鉴了外国有关母语教育的文件和教材,对我国的语文教学大纲做了相当大的调整。

一、新课标中关于写作理念的表述

(一)自由地表情达意

我国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在写作教学方面,往往重于强调文章的思想性。将有否表达伟大的理想、积极的意义、高尚的情操等作为一篇作文优秀与否的重要尺度,从而忽略了写作本应具有的表达个性、情感的功能,使其沦为时代的“传声筒”;同时,以往的作文标准还特别强调文章的表达方式、详略安排、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技术性要求,笔者认为,作文者在行文时能准确地掌握这些技术要领固然是件好事,但在学生初学写作时便过多地强调这些写作规范,可能会阻碍学生有创意地表情达意,从而造成很多学生在作文中说假话、大话、空话的现象。

与此不同的是,在许多西方国家制定的写作教学目标中,学生写作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而是能独立表达自己思想的个性行为。以此为基点,许多国家在写作教学目标中都提出了让学生“自由写作”的内容。如《英国国家课程·英语》的写作教学大纲中提出:“学生应学习独立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重要的题目进行写作。”有的国家甚至提出了在自己的写作学习中形成并建立自己的写作风格的要求:“鼓励学生对各种目的的写作充满信心,建立自己鲜明的且具有独创性的写作风格”、“以

用心爱心专心

自己特有的风格创作与所读诗歌相关的诗文,同时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诗歌”、“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等等。

笔者认为,国外的这些作文教学标准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其中某些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却的确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国新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已不做“思想性”方面的硬性规定,而只从语言的角度,对学生提出“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要求。

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基于此,义务教育阶段关于“写作”(或“写话”、“习作”)阶段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二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三学段)”、“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第四学段)”。此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更明确地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些内容相对于过去大纲仅提“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笼统提法,更注重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导向更为鲜明突出。

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或“写话”、“习作”)目标,高中阶段的“表达与交流”目标保留了“感情真实健康”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应该看到,这不是对学生自由写作的限制,而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做出的发展性要求。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把强调的重点放在大胆表达、自由表达,克服写作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在高中阶段,对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参与社会日益深入,且已基本具备社会人自觉意识的高中生,光强调兴趣是不够的,而还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适当引导。这一目标内容体现了语文学习中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教育思想,是应该坚持的。

(二)正确的写作态度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可这一年多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课堂上真正热爱写作的学生寥寥无几。许多学生都是被老师赶鸭子上架,咬了半天笔头、挤了半天“牙膏”才造就了一篇篇空无一物的所谓的“美文”。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还得从端正他们的写作态度着手。

首先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价值观。长期以来,繁、难、偏、旧的语文课程内容,使多数学生都患上了“作文恐惧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甚至有学生表示,宁可熬夜多背几篇课文,也不愿自己动手写一篇作文。针对这一现状,《新课程标准》借鉴了国外母语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信、愉快地写作的优秀经验,十分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或“写话”、“习作”)“阶段目标”的陈述中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第一学段)”;“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第二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三学段)”;“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第四学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的陈述中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其次,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写作信心的培养。如美国语文课程标准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写作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而自信地写作”,并让学生“乐意地选择题目”。《英国国家课程·英语》也指出:“应鼓励学生对各种目的的写作充满信心,建立自己鲜明的且具有独创性的写作风格,意识到对所写内容认真投入的重要性”。关于这一点,我国的新课标陈述得似乎还不是非常得明确,有待商榷。但总体而言,作为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新的课程标准在理念上从忽视学生写作态度变为重视学生的写作态度,体现了我国作文教学理念从以文本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巨大进步。这一进步对于变我国目前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为“学生自己要求写作文”,真正实现“快乐作文”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明确的读者意识

在具体时空背景下,具体读者对象制约下的写作总是不自由的,必须注意到读者的存在,并根据这个显示,进行文章主题、材料、内容甚至语气、措辞的选择。这是一种高级的写作能力。《英国国家课程·英语》就将“为不同目的而广泛地转化文体”作为贯穿四个学段的一般要求,同时还在每一个学段中分别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第一阶段:“学生应该知道自己所写文章的目的,并学习给不同的读者写作。”

第二阶段:“指导学生面向不同的读者群而写作,例如,老师、同学、学校或社区中其他的孩子和成年人,以及想象中的读者。”

第三、四阶段,则要求“提供机会针对特别读者群、广泛未知的读者群及自己进行写作训练。”并且在修改的时候要求学生“辨别作者与读者群之间的关系与熟悉程度,并随之调整写作的口吻”。

相对于国际上母语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的重视,我国的语文教学大纲长期以来却是相反的,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读者对象意识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的读者意识模糊,教学立足点不明确,过分追求“高立意、精选材、巧某篇”,其结果是陷入了“高要求、低效率”的困境;学生更是对读者意识一无所知,作文多为无的放失,脱离社会生活,甚至让读者觉得不知所云。

经过一番调整后,此次新《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初中)的“写作课程标准”第一

条就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高中阶段的 “表达与交流”目标中也提出了“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由此,中国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第一次引进了当代写作学中关于“读者意识”的写作理论,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对象意识纳入写作教学的训练视野。这一进步显然有助于摆脱目前作文教学的两种尴尬的境地。

1.倡导“读者意识”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符合读者能接受的要求和标准写作,无疑会对自己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提出相应的要求。如写给自己看,要求说真话、心里话;写给朋友和同学看,要求真诚、平等;写给报纸、杂志,要求新颖、准确、有创造性。随着读者范围的扩大,学生就会对自己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自能、自动写作的习惯,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希望达到的。

2.倡导“读者意识”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学生以假想的读者为对象,在假设的场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态度,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能力,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能力又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3.只有具有“读者意识”,才能充分认识自我,确立自我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写作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确立和提高又会有力地推动写作水平的提高。

4.倡导“读者意识”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新课标中关于写作过程的强调:写作中的修改及修改中的写作

好文章不是一蹙而就的,贾岛可以为一个“推”字执着良久;白居易可以为一篇诗文修改多次,鲁迅可以为一个成语求教多人„„可见作家是在不断的修改、反复的训练中诞生的。诚然,我们的语文教学不需要将每位学生都培养成作家,但要写出一篇较为优秀的文章,修改必不可少。很多教学实例告诉我,我们的多数学生缺乏修改意识,或者说缺乏多次修改的勇气。然而责任仅在学生自身吗?笔者认为,过去语文教学大纲对于“修改”这一要求的不明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修改的重视不够,也是导致学生缺乏“修改”意识的重要原因。其直接后果是,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习作是写了不少,可真正被反复修改,称得上是上成之作的,却寥寥无几。

相反,通过比较、诊断和操作过程发现写作计划与写作结果这两个表象之间的不协调,是各**语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写作是一个复杂而且反复的认知过程和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修改”(revising)占据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作者基于包括题目、读者和目的等方面的“修辞环境”的清醒体认,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对内容和形式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还包括对文体、样式以及遣词造句的熟练把握。目前,西方研究写作的学者们的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心理、社会和技术的过程,写作甚至就等于重写(Writing is rewriting)或修改”。

相较于过去语文教学大纲的“多(修)改”,我国新课程标准吸收了国际上科学的写作理论,提出“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这无疑是对旧的教学

大纲的拓展,体现了提高学生功能写作水平具体措施的可操作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习作”项目中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第四学段“写作”项目中提出了“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要求。这一要求延续到了高中语文阶段,在必修课程的“表达与交流中”目标中指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三、新课标中关于写作形式的创新:强调学生合作式写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如果没有意外,通常是由教师来设定教学目标、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评估。而在协作性教学中则不一样,教师通常会设定一个教学内容的大框架,为学生的活动和学习任务提供一些选项,并邀请学生自己来设定目标,以帮助不同的学生激发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重新评估。

外国很多母语教学大纲都将这种合作学习理念引入到了作文教学中,并在教学标准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市立学区·英语语言艺术课程说明》要求六年级的学生“在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下修改文章”、“参加包括个人和小组活动再内的各种写作活动”、“和同伴一起修改作文”;七年级的“写作”中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评论和发表文章”、“参加各种班级内及跨年级的写作活动”、“和同学一起修改文章”;八年级的学生要“一个人和合作方式进行写作、评论和发表文章”、“参加个人、小组、全班以及跨年级的写作活动”、“运用交际程序,与其他人合作发表一篇作文”。

我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强调写作是一种个体行为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要求:“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强调合作学习。具体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每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

笔者认为,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具有合作学习能力的学生是符合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的。它不仅能增强学生搜集材料的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按语

我**语教学理论工作者在结合本国写作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母语教学的先进理念,修定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虽然有

些地方还值得商榷,但是通过对新目标的解读,我们相信,写作教学实践必然能在不断尝试、检验和发展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1] 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编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 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2[3] 祈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

3[5]韩向东.作文教学理念的五大突破——新课标的解读[J].语文建设,2004,(1)

[6]冯玫.美国中学作文的特色及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2004,(1)

[7]李贵田.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8]韩晓蕾.美国的语文教育[J].中学语文教学,2003,(1)

[9]林一平.“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再认识[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6)

[10]张承明.独创性表达:中外作文教改的趋势[J].中学语文与教学,2001,(8)

[11]温泽远.解读课程标准——访巢宗祺、顾振彪、郑桂华[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7)

[12]方智范.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对话

(三)[J].语文建设,2002,(3)

[13] 王凯.美国课程标准之评价标准的比较、评价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4,(1): P39

[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四篇:义务教育新课标教材培训工作总结

义务教育新课标教材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教馆《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新课标教材2013年培训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市及时组织广大教师参加新课标教材培训。此次远程实时视频培训从8月6日开始,8月26日结束,共培训了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体育、初中音乐、初中美术、初中地理、初中生物等12个学科,我市有1200多名教师报名参与培训。本次培训实效性强,得到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组织得力是保证。

在接到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教馆《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新课标教材2013年培训方案〉的通知》后,胡长胜副局长随即与有关领导磋商后,及时召集教研室、仪器电教站和实验中学负责人,研究并布置2013年新课标教材培训工作,明确分工:仪器电教站负责技术保障,教研室负责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培训,实验中学负责会场及后勤保障,并要求科学安排,保证培训顺利实施,注重培训效果。

二、技术后勤先行,确保培训顺利。

为确保完成新课标及新教材的远程培训工作,达到技术保障高效、可靠、稳定、畅通,设备完好,清晰有效的目的,仪器电教站和实验中学在培训前,调试接收设备、测试网络。为做好相关后勤服务,实验中学还成立了由校领导、教务处和总务处有关人员组成的保障小组,在培训时,确保远程培训平稳、有序地接收。值得一提的是,实验中学汪曲波老师每次培训都是早早地把接收系统调试好,等培训结束后,还要检查一次会场及设备,为下一学科做好准备。

各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并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如金神中心小学在每科培训时,都派专人安排好本学区参训教师中午就餐和休息事宜,香铺中心小学也安排参训教师中午统一就餐,有效解决教师培训时的实际困难。

三、精心组织布置,确保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在接到培训任务后,教研室专门召开培训工作会议,布置我市2013年义务教育新课标教材培训工作,认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学科的教师参加培训。除选派各学科骨干教师集中到合肥主会场参加培训外,还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各学科教师在本市实验中学参加远程实时视频培训。

教研室及时通过教育网站发出《关于2013年义务教育新课标教材培训的通知》,并通过短信平台,短信通知各学校校长,要求学校重视新教材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为严格培训纪律,确保培训高效率、高质量,教研室派专人负责考勤和维持会场秩序,实行上午8:20,下午14:20进行现场签到,实行上、下午四次签到签退,并做好收看情况记录。

每场培训开始前,教研室朱正茂主任都要到场查看培训准备工作,并由汪辉林老师全天候在会场做好管理和服务工 作。

四、参训教师克服困难,按时参加培训。

培训时段正是多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天气,广大参训教师冒着高温酷暑,克服种种生活不便,及时参加培训。如大关镇地湾小学张敏老师,家住庐江县白湖镇,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为按时参加培训,提前一天到达市区,为节省费用,选择了没有空调的小宾馆,中餐用馒头面包简单打发;如练潭初中刘丽萍老师家住安庆市区,清早五点多即起,从安庆市区乘车及时赶到会场;如吕亭南翔五小项卉老师、挂车河中心小学的姚先公老师和白果分校的江友林老师等,皆是夫妻双双参与学习培训。还有其他一些边远学校的教师也都能克服困难,按时参加培训。如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培训中,孔城初中原本安排了5位老师参加培训,而未安排参训的唐海等另外两位老师主动赶来接受学习。

五、参训教师认真听讲,一丝不苟。

虽然高温酷暑,但会场秩序井然。广大参训教师在认真听课的同时,仔细地做笔记,还适时参与互动。如实验中学物理学科程晓豹、陈龙发、洪富如、汪永流、姜永新等五位老师始终坐在会场前排,并仔细记下培训内容,物理教研组长李忠民老师也赶来参来培训学习;如三星初中的张云莲老师是从教20多年美术专业的老教师,在初中时段和小学时段都是认真听,认真记;如大关镇黄荆小学张恕才老师,虽然不是专业的美术教师,在培训中,也认真地做好笔记。在小学数学参训教师中,大关镇麻山小学的王存彬老师已是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东关小学的方邡、孙凤霞老师,挂车河学区的程礼根老师,实验小学的杨敏老师等,都是教学成绩突出,在省及全国教学评比中荣获大奖的优秀老师,在培训中,认真听课,仔细地做笔记。

在初中数学学科培训时,教研室刘佳林老师为了指导参训的数学老师,放弃了去合肥主会场集中培训的机会,和广大参训教师一起参加远程视频培训。

六、及时总结经验,反馈培训效果。

为了总结培训经验,提高培训效果。教研室在每场培训结束后,及时发布培训情况通报,共发布通报8次,及时反馈培训情况。双港中心小学、大关中心小学和孔城中心小学等学校还专门对通报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解并进行整改,加强对参训教师的督促和指导。

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们对新教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加深了对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以更好地使用义务教育新课标教材,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钻研新教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实践、多反思,让新课标的理念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

七、参训意识仍有待提高。

少数学校没有安排教师参加培训,也有少数学校特别是教学成绩比较突出的一些学校,只派出中考学科或是所谓的主课老师参加培训。也有个别参加培训的教师,参训意识薄弱,敷衍应付,认为教了20多年的书,什么样教材没有见过,教过学生数不清了,还参加培训干什么?

八、两点建议:

1.统一提供中餐。因为暑假培训时,天气炎热,特别是中午时分,地表温度都超过50℃,如果老师回家就餐,来回非常辛苦。所以,下一轮培训时,能否把参训教师就地安排在实验中学食堂就餐,使路远的参训教师中午有地方就餐和休息。

2.将参加培训情况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由于是暑假,教师们放弃正常的休假时间来参与培训,经常有少数老师不愿前来或不按时前来参与培训,以致代签名和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建议:把参加培训情况与评优评先评职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第五篇: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_5

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一、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外(以下简称“境外”)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提供丰富背景,引导探索感悟,强化应用意识

境外许多优秀教材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突出数

学的有用性。如日本教材充分突出数学应用的工具性,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其中的一套教材在每一章开头都配上与本章课题相应的图案,“平行与合同”一章的标题图是一架静电复印机在复印。讲等式的性质时联系天平称量,讲函数时联系电灯的亮度等。新加坡的教材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不过,他们没有把“应用”单列成一块,而是体现和渗透于整个课程中,贯穿始终。不是人为地拼凑应用问题,更不是先有纯粹的数学知识,然后才有数学知识的应用。美国教材更是将数学的有用性发挥到极至,如其UCSMP教材中的三角函数部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芝加哥1951年—1981年的月平均气温、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一年中有代表性的10天的白昼时间、单摆、风车等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被安排在例题、习题中。

境外教材普遍重视数学交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机会。

如英国教材重视对问题的开放化,美国教材中有《数学万花镜》、《数学游戏》、《错在哪里》、《想想看》、《数学史话》等栏目,有的教材还在引入概念时提供启发发现的原型(思考题),以引导探索的方式进行知识呈现。很多美国教材都有供进一步研究的参考书目、供进一步了解或研究的相关网址等。

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同样也强调增强探索性。如美国UCSMP教材中三角函数一章有这样一个问题:大风车的轮子顶点离地面45英尺,轮子以每分钟2周匀速运动。某人登上车轮,10秒后到达顶点,„„。这个作业告诉你如何导出这个函数关系式。„„。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性活动结束后还给出了一个“实习作业”:到娱乐公园收集有关风车轮的尺寸和转速,并用一个模型来描述人在风车上离地面的高度与登上风车的时间的函数关系。

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探索、发现,更是境外教材普遍使用的。美国的一本教材讲“函数图象的平移”时,让学生研究函数y=|x|,y=|x-3|,y=|x|+3等的图象,要求学生先手画,再用图形计算器检验,很自然地由学生自己发现了:其实都是由y=|x|“变”过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建构知识的主体。

正如日本的课题标准中所描述的,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如实践操作(如实地测量)、社会调查、思考分析等,在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发展了其积极的态度和自身数学上的成就感(新加坡的大纲中也有类似的提法)。这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2.形式生动活泼,编排机动灵活,遵循认知规律

从教学内容上看,境外优秀教材(如美国)重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可接受性,安排教学内容。如大多数美国教材、香港教材和IB课程,在处理解析几何内容时,都把它分成直线、圆和圆锥曲线三部分,分别插入各个年龄段去讲授,直线方程在初二就全部解决了。我国为了保证解析几何内容的完整性,直线方程一直到高二才出现在课本上。

从呈现方式上看,国外许多优秀教材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强调用丰富 的背景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运用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渐近地深化,循序渐进地发展。如美国教材

《ELEMENTARY MATHEMATICAL ANALYSIS》(Throdorc her berg and James.D.Bristol)通过系统整理和复习初等数学,介绍初等微积分的基本方法。再如美国大多数教材在处理函数概念时,都是先定义关系,再将函数定义成一种特殊的关系,映射观点只是一带而过。在这一点上,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研究人员以大人的认知能力去评价学生,总认为集合映射很容易理解,包括数列的“ε—N”定义。可能这些人已经忘记了自己当初的学习经历,或者也可能他们确实很聪明。我们几十年来从教的经验得出的结论与他们大不相同。

台湾的一本教材在处理极限这部分内容时更是独具一格:不用严格的“ε—N”、“ε—δ”定义,而采用描述性的定义方式。这样,他们先定义函数(连续)极限,后研究数列(离散)极限,因前者可用连续函数的图象引导,在直观图象的启发下,学生很容易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数列极限反而容易了。这种从学生认知能力出发进行的别出心裁的设计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英国、新加坡的教材更是按学生能力和水平,将内容进行“多层次结构”的设计,对不同学生提不同要求,就是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也很灵活。这种不仅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而且对同年龄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区别对待的做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另外,境外教材设计的灵巧,印刷的精美,形式的活泼,很强的可读性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3.目标取向多元,充分发展个性,注重横向联系

德国中小学教育有多种形式,分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完全中学。根

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各自有着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这样的教育是多元化的。这种教育目标多元化正是德国先进教育理念的体现。这种多元化的教育观既体现了社会对人的需求的多元化,也能够根据学生各自对数学的兴趣、爱好、能力,尽量做到发展个性,以人为本。

日本教材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坚持“大众数学”的理念。他们的学生小学二年级起就学习统计知识,初三进一步学习概率与统计,让学生在初中就懂得资料整理、资料比较、古典概率、样本调查等知识。为了使这些重要知识的教学落到实处,他们采取了多轨制的形式,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另一方面,日本的数学教材很强调内容的改革,大胆删去了平面几何的系统教学,只剩下最实用的部分,而且不自成系统。他们将概率统计串于全套教材之中,既把它作为实用知识和方法,又把它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素材。

台湾教材的理念是:着重从实例出发,使学生有具体的概念,再做理论的推演,互相印证。以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之功效。他们高

一、高二统一教材,题为《基础数学》,高三阶段,文科学《普通数学》,理科学《理科数学》。总结构是分块组合混合编写。这种做法与我们的新课程标准的处理方法有相似之处,两者比较,我们的可选择性更强,但操作起来可能复杂一些。

美国中学数学教材的多样化更是突出:象威士康星州的一个学校的教学计划,光是数学课程,就提供了不少于15种的学习程序,最浅的只达到我们初二的水平,高的则达到我国的大一结束的水平。根据这种要求,教材的多样化就随之形成了。尽管美国的中学数学教材种类繁多,系统多样,但其共性特征也很明显:都注意于学生自学,该详细处则详细,该放手时则放手:很重视探究问题的安排。

美国的这种让各种教材相互竞争,让不同的人选用不同的教材的做法,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

个性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西方的不少教材打破几何、代数、三角各分支之间的界限,混合在一起讲授,这样可减少内容的重复讲授,显得紧凑而便于学生掌握。如美国Prentice Hall出版的《Advanced Mathematics》中的一章“Polar Coordinate and Complex Numbers”(极坐标和复数),这一章揭示了“极角和辐角”、“极径和模”之间的天然联系,使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了极坐标及复数这两个不太容易的数学内容,体会了这两个数学概念的联系。

4.文化氛围浓厚,材料新颖有趣,技术运用充分

在美国的一本1989年出版的教材中的《逻辑》部分,教材在边沿空白

处介绍了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1815—1864)。他的著作《思想的规律》把逻辑发展为抽象的数学系统,出现了逻辑运算的规则,“且”“或”“非”的提出和符号。用这一思想,他建立了逻辑代数。又介绍了德国数学家 De Morgan(1806—1871)、英国数学家John Venn(1834—1922)的治学精神和贡献。美国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一本几何课本中介绍了五位科学家的传记,他们并不是数学家(分别是女建筑家、测量学天文学家、工程数学家、经济学家等),重点介绍他们的治学精神和把数学应用到别的学科中去的事迹。又介绍了地质工作者、普通计件工、制图工、木工、会计、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等不同工种的经历,着重说明数学的应用。

美国的Ray C.Jurgensen,Richard G.brown,John W.Jurgensem等人所编的一本几何教材中向学生介绍了计算π值的几种不同途径(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十八世纪的Sharpe: 23(111123)333537十七世纪的Waills: 2 十七世纪的Leibniz: ***74(111351711)911及十六世纪的Vieta的一种计算方法。

以上这些事实说明一个问题:国外的很多优秀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多国家的教材都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正是由于

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使其教材的内容始终体现出时代感,极大可能地将最新成果加以包容。如当计算机进入教学后,美国的一些教材就将运用计算机进行函数拟合引进教材、用图形计算器画函数图象研究图象变换问题,等等。

由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COMAS(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组织专家编著的的一本教材《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athematics》中在“线性代数”一节中的“背景聚集”栏目中介绍了“机器人和几何学”,并配了相关图片。该书涉及的新颖有趣的“背景”材料还有很多,如“汽车面积计算”、“是否正在发生全球变暖的情形?”,等等。这些充满新意的材料既使学生及时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成果、最紧迫的社会问题,也使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美国的教材《FUNDAMENTALS OF MATHEMATICS》(1989年版)中有很多有趣的“游戏题”:通常使用

1的唱片,直径是12吋,转速是每分钟33转,问唱片上有多少条槽?”这是一个不需计算的问题,只有一条

3槽,因为它是连通的。肯定会有学生会拿起笔或计算器,结果令人捧腹。

更为有趣的是,上述的COMAS编著的教材《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athematics》在“向量”一节的“背景聚集”栏目中介绍了一张在正在飞行的飞机上打网球的图片:“我们不知道Ivan Ungen和Gladys Roy是否确实在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机翼上打网球。若确实的话,设想一下她们该怎样处理速度向量和力向量。当Gladys将球直接击向Ivan时会发生什么?如果她希望Ivan将球击回的话她该向哪儿击球?飞机加速、减速和匀速时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问题,既有探索性,又充满趣味,确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国外教材都重视对新教育技术的运用,如在上面所介绍的月平均气温、白昼时间等问题中用计算机进行函数拟合,讲图象变换时用图形计算器作图,用计算机(器)计算π等。事实上,在很多教材中都有着计算器的界面和用法介绍,对于传统的计算手段不适应的问题,都是尽可能地将计算机(器)加以运用。如美国Ray C.Jurgensen主编的一本几何教材中,在求等腰三角形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时就用了计算器,甚至在进一步研究圆锥的内接圆柱的体积的最值问题时,书中还附有用BASIC语言叙述的程序。

这里还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以上所介绍的都是境外教材中的优点,是从大量的境外教材中找出的、可供我们借鉴的成功的方面。其实,境外教材也并不是十全十美,也还都存在着很多不足,或不适用于我们的地方。如有些教材要求太低,虽然在创新意识上很重视,但由于知识基础太薄弱,思考、创新的数学基础得不到保证。太过于追求新意,导致与数学相去甚远,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太多的具体问题,使数学淹没其中,学生的数学知识系统性太差。练习、习题的量不足,使学生的数学技能得不到有效训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尽量避免的。

二、中国境内现行教材特点分析

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成绩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与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数学教材也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这么说,我国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优秀的,甚至为西方国家(如美国)的一些教材专家所重视。如:我国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使我们的高中毕业生掌握了较为完整的初等数学知识;强调三大基础能力,使我们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强调数学技能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数学基础扎实,解题能力强。最新一版的试验教材还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试验教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数学应用性的体现,如讲反函数,原来的教材就是从y=2x+7解x,再引入反函数的概念,既没有体现产生的过程,反映引入反函数的必要性,又过于抽象,难以理解。试验教材中改为从已知时间求位移,变为已知位移求时间,使数学源于生活得到充分体现,且加强了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

这些成功经验在编写新教材时要得到充分的继承。不过,我们不能沉迷于已有的成绩,要更多地进行理性的思考,对现行教材的不足之处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在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加以克服。

以下就是我国教材的一些不足之处。

1.内容过于陈旧,缺少现代气息

缺少现代意识,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够。几十年来,内容没有一点变化,微积分等内容几进几出,基本未作考试要求,所以,也没有几所学校真正教过。对社会生活有用的概率、统计、向量等内容迟迟未能进入教材。

例、习题中也多为理论性的问题,缺少有生活气息的内容,没有反映最新科技成就的内容,没有充满趣味的内容,使人感到数学就是一付冷面孔。

现行试验版教材已有所改进,但还不很成功。

2.结论呈现为主,探索活动不足

把数学看成是一些现成的法则直接“告诉”学生,未提供知识的发生过

程。呈现方式呆板,缺少符合学生思维的求疑、猜测、尝试、验证、分析和综合的过程。教材就象是文献式的,只提供现成的结论。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国内教材中体现不够,教材没有提供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空间。由于没有脱离“数学学习是累积式、接受式的”传统的学习观,片面追求学习的“效率”(其实还是以接受知识的多少来衡量效率的高低),教材几乎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发挥的余地。

3.忽视背景揭示,应用缺乏空间

西方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引入大多都以阅读材料的方式出现,这些材料内容广泛,形式各异,图文并茂,有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有让人着迷的数学史,有发人深省的悬念,也有没有解决的各种问题,还有现代数学及其应用的最新发展等。对数学知识和关键概念,定义,定理,将有意义的例子穿插其中。学生在娓娓动人的叙述和问题求解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数学的来源和背景,也体会了数学的应用与价值。如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数学教育家Usiskin主编的UCSMP教材第一册中,在介绍十进制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古埃及、古罗马的阿拉伯数字的演化过程的图片。又如在Prentice Hall出版的美国教材《Advanced Mathematics》第一章第四节“Relation and Function”(关系与函数)一开头为了介绍对应与逆对应的概念,给出了“密码的编制与破译方法”的问题;在引入矩阵乘法时,要求学生用矩阵作为工具找出飞机航运的网络关系等。这些都使知识的发生过程得到暴露。

反观我国教材,联系实际不够,不能体现数学“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的本质,没有体现数学是“生活常识的精微化”特点。所有的一点数学应用,也主要是机械套用现成结论,去处理一些人为编造的“应用题”。其实,现代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实践中存在大量鲜活的材料,只要我们充分挖掘,精心设计,就能给出很多的具有趣味,生活味浓厚的“应用”问题

4.过分强调体系,“认知”存在困难

观念陈旧,还主要以上世纪50年代的前苏联的那套思路为指导思想,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过分追求形式化,而不能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一再坚持用“映射”的观点定义函数就是一个典型。又如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放到高中阶段“系统”讲授,为的就是“体系”。其实,如果从小学开始逐步渗透空间概念,就不会出现现在的高中生学习立体几何感到困难重重的局面。同样,解析几何各部分内容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完全可以根据其抽象程度的不同,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其分解到相应的年级。这种滚动式的学习比集中接受效果一定要好。

另一方面,知识的呈现方式也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适应,高中生与小学生、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是不一样的,高中教材既不能象小学、初中那样过分依赖直觉,也不能陷入片面追求形式化的误区。要有问题的提出和形成过程,规律的发现过程,思路的探索过程,还要有总结、反思的提升过程,这在现行教材中也做得不够。

5.目标取向单一,个性难以发展

这一点从我们的单一教材,统一要求,统一高考就可以看到。其弊端也

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人的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不一样,将来从事的职业也不尽相同,其对数学的需求不可能完全一致。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是非常正确的。在编写新教材时应充分注意到不同的人对数学的不同要求,当然,也要注意到不同的人对数学的相同的要求:对数学的认识和意识,数学的思维品质及数学地认识、思考问题的意识等。

6.横向联系不够,数形不能沟通

正如前面已讲,我国教材过分注重于内容的完整性(如“解析几何”)

和逻辑性,而西方的不少教材打破几何、代数、三角各分支之间的界限,混合在一起讲授,这样可减少内容的重复讲授,显得紧凑而便于学生掌握。如美国Prentice Hall出版的《Advanced Mathematics》中的一章“Polar Coordinate and Complex Numbers”(极坐标和复数),这一章揭示了“极角和辐角”、“极径和模”之间的天然联系,使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了极坐标及复数这两个不太容易的数学内容,体会了这两个数学概念的联系。

7.文化气息不浓,信息技术不多

与境外教材相比,我国现行教材缺少文化气息,忽视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只介绍了很少的几个中国古代数学家(如祖冲之、杨辉),对中国古代、近现代数学家的事迹、成就介绍得很不充分,更谈不上外国著名数学家了。其实很多数学史实,包括数学符号、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应用,都有着较强的人文教育的功能,理当高度重视。如上面介绍的美国教材中让学生用不同的公式计算π的做法,不仅是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运算功能,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们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体会到科学的发展凝聚了众多科学家们的智慧和创造。同时,这些优美的求法又可对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促进对科学思维方法的认识,培养数学审美能力。

现行教材还有一个存在问题:除试验教材上有点数学网址外,现代信息技术几乎没有体现,这与时代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原先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否可以减去,或降低要求?也就是说,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科技的进步,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与时代同步。

下载中泰义务教育母语教材比较略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泰义务教育母语教材比较略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阅读部分教材培训 行宫园学校 刘晓红 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进校教研室齐主任给予的这次机会能够与大家共同交流,同时......

    负数的认识人教版教材比较

    “负数的认识”人教版教材比较(一) “负数的认识”这一内容颠覆了小学阶段之前学习中讨论数与计算的已有知识经验,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挑战,从此数不仅仅用来表示数量,它有了新......

    钢琴基础教材比较与分析

    钢琴教学是一门融高度技术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学科,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的教学方法进入了一个更新换代阶段。多种新学说、新教学法出现并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人教版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比较

    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比较2001 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对教材和教学都提出了全新的目标、理念和要求。今天我将以人教版和苏教版语文新教材七......

    使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的几点建议(★)

    使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使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的几点建议 一、不必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初中化学新旧知识体系本身就不具备完整性,基础......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建议论文

    自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编制以来,我国乃至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新发展对人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有些素质变得突出和重要了,而有些素质则变得似乎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内容】谁选择了它们 【教学目标】 ●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

    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推荐阅读)

    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txt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B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