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下蟹趣教学设计
一下
《蟹趣》教学案例 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生活环境及种类,知道螃蟹行走、翻身、防御等方面的特点。2.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能运用多种方式对螃蟹展开一定的探究。3.初步培养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动手实验了解螃蟹的身体结构及行走、翻身、防御等方面的特点。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从海边带回的小螃蟹用小桶装好;捉螃蟹时的视频资料;课件。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思考
1、课件出示图片,谈话同学们,你看图中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呀?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有趣的螃蟹世界。
2、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谈话:你捉过螃蟹吗? 什么地方会有螃蟹? 怎么才能捉到螃蟹?
出示视频,师:我也去海边捉过螃蟹,看看我是怎样捉螃蟹的。组织交流:从视频中你发现小螃蟹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你感觉捉螃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设计直观、丰富、有趣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海边捉螃蟹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将情境图结合老师捉蟹的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螃蟹的生活环境及捉蟹方法。)
二、沙蟹探秘
1、师:今天我把小螃蟹带到了教室,你们想不想深入地了解它们? 谈话:关于螃蟹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你想怎样来研究呢? 小组讨论,交流研究方案 出示课件,提出建议和要求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并确保安全
3、汇报:螃蟹是如何行走的?方向如何? 螃蟹是如何翻身的? 螃蟹是如何进攻的? 你还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将螃蟹带入课堂,唤起学生研究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初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亲身观察体验、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学生对沙蟹的认识。)
三、蟹类家族
1、了解螃蟹身体结构
谈话:谁能描述一下螃蟹的样子?
(出示螃蟹身体结构简图)对照图片,谁能说说螃蟹的身体主要特点? 小结:螃蟹大多身体表面有硬壳保护,有五对足、一对螯足、四对步足,脐有有圆、有尖,圆的为雌,尖的为雄。
2、了解螃蟹种类
课件出示各类螃蟹的图片,谈话交流:你认识哪种螃蟹?说出它的名字。你能发现它与众不同的特征吗? 你还知道哪种螃蟹?简单介绍一下。
小结:螃蟹的种类有几百种,我们海边常见的有招潮蟹、寄居蟹,餐桌上常见的有梭子蟹。(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和实物,了解螃蟹的基本身体结构,并在认识蟹脐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对比的研究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种类的螃蟹,并能识别出常见的螃蟹种类。)
四、蟹族趣谈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资料,以小组合作,读一读,再讲一讲。比比看,谁对螃蟹了解得多。
2、发放知识卡,小组合作阅读
3、汇报交流,教师评价,并引导学生关注资料出处
4、师总结:看来螃蟹身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希望同学们课下能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法了解更多关于螃蟹的知识并把他介绍给其他同学。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知识卡了解更多有关螃蟹的资料,并知晓查阅书籍、上网等研究方法,初步了解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篇:地校课程—海洋教育《蟹趣》教学设计
《蟹趣》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生活环境及种类。
2、知道螃蟹行走、翻身、防御等方面的特点。
3、能围绕感兴趣的问题对螃蟹展开一定的研究。活动重难点:
了解螃蟹的特点、习性,能围绕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活的小螃蟹;有关螃蟹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螃蟹的资料和图片。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1、师生交流:你认识它们吗?出示螃蟹实物和图片。
2、学生讨论:自己知道的螃蟹知识。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有趣的小螃蟹。
设计意图:出示实物、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对螃蟹的基本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沙蟹探秘
1、激发兴趣:今天老师邀请到一位特殊的嘉宾,来陪我们一起上课,你想和它成为朋友吗?
2、导入知识: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螃蟹的小知识呢?
3、学生提问。
4、思考: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怎样来解决呢?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总结。
设计意图:用活的小螃蟹唤起学生的研究欲望,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让学生通过思考,结合平日的学习积累,总结整理问题的方法。
三、蟹类家族
活动:了解螃蟹的习性。
1、谈话:同学们你们捉过螃蟹吗?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2、过度:我也常去海边捉螃蟹,看看老师是怎样捉螃蟹的。播放视频。
3、组织交流:从视频中你发现小螃蟹喜欢在什么地方生活?你认为捉螃蟹是要注意什么?出示要点和友情提示。
4、引导:让我们来做个捉螃蟹的小勇士吧,练习一下怎样捉螃蟹。
5、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总结,确保安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捉螃蟹的经历,激发探究兴趣,从中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借助视频进一步明确捉蟹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捉蟹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四、蟹族趣事
1、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去认识一下招潮蟹吧。播放视频。
2、谈话:招潮蟹有趣吗?你都记住了哪些关于它的趣事?回答问题的同学可以从老师这里领取漂亮的信封。
3、过渡:螃蟹家族的趣事还有很多呢!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就藏在刚才的信封里,请拿到的同学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一起读一读,谈一谈有趣的螃蟹吧。
4、小组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补充的趣味资料可以吸引学生继续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明确资料搜集、整理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五、总结延伸
1、课后,老师希望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了解更多有关螃蟹的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做成小卡片,和同学、家人多多交流。
2、下课前,我们一起听一首非常好听的螃蟹儿歌,和我们的螃蟹朋友说再见吧。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习的有关螃蟹的知识用儿歌来做一个总结,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便于记。课后拓展研究旨在鼓励学生继续参与探究,提高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篇:论趣教学设计
《寻找好奇的眼睛--论趣》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学生参阅课下注释,工具书,粗读课文。
2、学生运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林语堂和梁启超的生平和文学主张。【教学目标】
1、积累“
手足胼胝、、摩顶放踵 鞠躬尽瘁、利禄熏心、癖嗜、索然寡味”等词语,学会运用。
2、引导感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赏析文句内涵。
3、通过阅读,培养学习兴趣,获得学习中的“趣味”体验。【教学重点】
引导感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赏析两篇文章文句内涵。【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培养学习兴趣,获得学习中的“趣味”体验。【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激趣,巴菲特给年轻人的忠告、林语堂和梁启超对趣味的理解,人生在世,一切活动的动机各不相同。对于这个问题,幽默大师林语堂和学界泰斗又有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在这节课中寻找答案。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船舶()
扈从()
手足胼胝
()
()
....阻挠()
磅礴()()
熙熙攘攘
()()
.....癖嗜()()
灵犀()
利禄熏心
()()
.....蒙昧()
掮客()
废寝忘食
()
...
2、解释下列成语含义并造句。
1、当孩子知道自己犯有过错的时候,家长不宜责问其中滋味,()。、墨子()利天下,我们也应该为社会做点贡献。3、正是由于他()才会做出这样的不忠不孝之事啊、现在依旧是那些红墙绿瓦,那些风景,但当他凝神望定它们的时候,他的兴致却
()了。、我们说话、办事,都要实实在在,不要()。、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他废寝忘食,(),非常的辛苦。
三、走进文本,阅读探究
1、品味经典:当年,孔夫子曾以轻松的一句话开启了弟子们的求学之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时至今日,再聆圣训,我们获得了什么心的启发呢?
明确: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2、跳读《论趣》,看看林语堂是怎样解读“趣味”的?你读出了怎样的林语堂? 明确:从求知、启发心智、读书三个方面(1)在求知上要有“趣”。“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由趣字得来。”(2)在启发心智上要有“趣”。这“趣”具有多方面的内涵,“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3)在读书上要有“趣”。要“动了灵机”,“能够知趣”。针砭现代的机械教育,提倡教育要“动了灵机”。
三、寻章摘句 探究《学问之趣味》
从文中摘取幽默,内涵深刻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研究分析:梁先生要在这篇文章里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我这题目:《学问之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是如何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说如何如何便会尝得着学问的趣味。我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批注示例:“嗜好”两个字很要紧。一个人受过相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请你就选定一门作为终身正业(指从事学者生活的人说),或作为本业劳作以外的副业(指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说)。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他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这段话意味深长,对嗜好的阐述如智者品茗,淡定而从容,说理让人心悦诚服,有豁然开朗之感。明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选一门嗜好作为终身从事的事业,一生做着喜欢的事,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包涵了人间至理,生活情趣,事业追求。让我读着有味,品着有理,嚼着有趣。
四、品评写法 研习文体。
读罢两位大师力作,大家发现这两篇文章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明确:(1)在内容上都是谈论趣味的。(2)在表达方式上都主要采用议论。(3)在体裁都属于议论文。
议论文:意义沦为主要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主张的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作者阐述的观点 论据——支撑论点的材料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阐述论点舆论局的关系。
五、走进生活 拓展运用
这两篇文章都围绕“趣味”进行议论,鼓励我们成为一个有情趣,有修养,保持本性,与众不同的人,那么,古往今来,哪些人在学问上凭借一个“趣”字而取得一番成就的呢?(列举毛泽东读书、曹雪芹著红楼、爱迪生的发明、力夺八金的菲尔普斯等名人故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你的兴趣在哪里?如何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呢?
六、课堂小结
林语堂先生用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怎样培养自己的兴趣,而梁启超先生则在语重心长的 嘱咐我们培养做学问的兴趣。两位先哲以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不时冒出思想火花,给人以美的享受,在“闲适”中透出一种健康向上的气息。
七、布置作业
比较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和观点上的异同,写一篇200字的读书笔记
第四篇:绳趣教学设计
福建省厦门市群惠小学体育课教案
绳 趣
执教教师:陈惠珍 指导老师:李玉英 课型:新授课 年级:五年(4)班
教材版本: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水平三教师用书
2008年9月22日
绳趣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遵循“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选择以绳为教材,以趣作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核心,在老师的引导下,促使学生在不断尝试各种方式的跳绳中,学习技能,发展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心肺功能。
二、学情、教材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自信心强,有一定的独立与合作学习能力,开始注意教师和同伴对自己的态度,但有时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较为任性等。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合作创编跳绳,给学生提供一个互动交往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在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得到锻炼。
我校地处老城区,场地较小,开展体育活动受到了限制,学生的心肺功能无法得到较好的发展。而跳绳是一种十分简便的锻炼方法,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身体活动,它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繁简和速度的快慢而很容易地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适合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较好的内容。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可促进少儿智力、身高的增长,增强少儿心肺功能和胃肠功能。
三、教学目标
1.在掌握个人跳绳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在合作中创编花样跳绳,从而在合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2.通过反复尝试各种方式的跳绳,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协调性和节奏感,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3.通过小组合作创编和“竹竿舞”的练习,发展同伴间的友好合作与交往能力,体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
1.花样跳绳 2.“竹竿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和控制合作摇绳的技巧。难点:在协作摇绳、跳绳中的配合
六、教与学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实践体验、去思考、去探究、合作与交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施展;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教师由管理者转为参与者,由控制者转为帮助者,由主导者转为引导者。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各种问题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动作,主动掌握花样跳绳的技术。
七、教学特色
一条绳子,可以一个人练习,也可以两人、三人……,让学生在合作尝试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的把自己练得“筋疲力尽”,但这正是老城区独生子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求,更是这一代少儿身体素质发展的需要。
八、教学过程
(一)热身热心、活跃气氛(约6分钟)活动内容:
1.课堂常规
(1)学生持绳成四列横队集合。
(2)教师简明介绍本次课的内容及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跳绳跑
学生成一路纵队,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绕篮球场跳绳跑。
3、韵律体操(配乐)
学生按照自己的号数,跑成三个套圈,和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在老师带领下一起做康康操。
组织:如图
(一)图
(一)康康操队形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充分活动身体各个部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练习,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拓展技能(约20分钟)
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自创花样跳绳练习。活动内容:
1.单人跳绳(单脚跳、双脚跳、正反摇跳、正摇编花跳……)练习步骤:
(1)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一分钟的双脚跳绳练习。组织如图
(一)(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单人花样跳绳自创练习。组织:散点(3)学生展示个人自创花样跳绳(看谁花样多)。组织如图
(一)2.合作跳绳练习(带人跳绳、两人跳双绳、一人跳一人辅绳、双人摇绳跳……)练习步骤:
(1)教师语言激励、引导学生进入合作跳绳的创编。(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创编学习。组织:散点(3)教师观察、辅导、参与。
(4)小组向同伴展示创编的练习花样:看哪组花样即新颖又跳得持久。组织队形如图
(一)(5)教师引导展示的小组说说自己的合作创编过程的学习心得。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独立与合作创编进行探究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培养合作交往能力,增强心肺功能,发展耐力、协调等素质。]
(三)把握节奏、共同配合(约10分钟)活动内容:“竹竿舞”(音乐伴奏跳)
教师引导、参与学生利用手中的绳子一起跳“竹竿舞” 练习步骤:
1.学生成四列横队集合。
2.练习竹竿舞的打竿节奏和舞步:两人一组,将两根绳子平行摆放在地上,跟教师模仿练习打竿和步伐。(学生边练习边喊节奏:开合开合开开合合,进出进出进进出出,高兴高兴高高兴兴……。)3.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打竿”,一组跳“竹竿舞”。4.两组交换跳。如图
(二)5.各排前六名摆成正方形图形打竿,其他同学跳竹竿舞。如图
(三)图
(二)竹竿舞练习队形
图
(三)竹竿舞练习队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舞动中共同配合,体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节奏感。]
(四)稳定情绪、恢复身心(约4分钟)活动内容:肢体放松,意念引导。
1.教师引导学生围成三个套圈随着优美的音乐进行身心放松活动。组织如图
(一)2.小结讲评,鼓励表扬。3.收拾器材,师生再见。
九、场地器材
1.篮球场一块 2.各种长度的绳子50根 3.录音机:1台
十、预计运动负荷
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练习密度:40—50%
十一、课后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继续与同伴进行花样跳绳创编。
第五篇:画画虾和蟹(教学设计)
画画虾和蟹
朱亚红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3册《画画虾和蟹》单元的第一课时,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想像绘画。
学生认识理解虾和蟹是走进生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的一个开始。因此本课内容与儿童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从大自然上讲,是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的一个举措。虾和蟹是自然界中的小动物,通过虾和蟹,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心灵上与自然界产生对话,达到与自然和谐。从儿童精神世界上来讲,虾和蟹是造型怪异的动物,学生对新、奇、怪的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将总目标是按三个维度来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本课教学目标具体安排如下:
1、认知领域: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动物,学会观察,了解虾和蟹的形态特征。
2、操作领域:学生通过大胆想象,用彩笔勾画出虾和蟹的形象,并能联想其他生物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
3、情感领域:在交流、表演、绘画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尝试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眼中的虾和蟹的独特形象。
教学难点:对虾和蟹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充分表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
1、出示谜语请大家猜一猜:
谜语1:有枪不能放,有脚不能行,天天弯着腰,总在水里游。
谜语2: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虾和蟹)
你们喜欢这两种长得怪模怪样的小动物吗?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教学意图:设置情境,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此,一开始我设计了猜谜语这一浅显易懂、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二)新授
1、认识虾和蟹:
师:你以前见到过虾和蟹吗?它们是什么样的动物?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生:略。
教学意图:通过回忆的方式,让学生对虾和蟹的形体、结构、颜色有初步的了解。心理学认为灵感都是建筑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的。
2、了解虾和蟹的身体结构、外形、动态、色彩:
教师播放虾和蟹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活动状态,提出观察要求:认真观察,找出通过认真观察后与记忆中虾和蟹的差别,更进一步细致的了解虾和蟹的身体结构、外形、动态、色彩,并进行小组讨论。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意图:展示多媒体课件有关虾和蟹的内容,让学生在直观感知实物的过程中,学会交流 探讨,从而来解决本课的重点。从联想的心理特点来看,首当其要的是对学生创作灵感进行诱发。
3、欣赏、感受与讨论:
师:虾和蟹的样子这么有趣,所以成为大家最喜欢表现的形象之一。你们在生活中曾见到过有表现虾和蟹的例子吗? 生:略。
展示各类作品:
(1)出现在生活中的虾和蟹的形象:生活器皿、邮票、地面上的虾和蟹。(2)大师作品:齐白石水墨虾和蟹作品。(3)学生作品:彩绘和线描虾和蟹作品。
让学生讲出绘画意图和使用的方法,加深学生从食物到表现这一过程的理解,引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给学生讲解作画的过程,对表现技法做一些提示(如线条、色彩、姿态方面)
教学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课的升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片资料,能让他们接触更多、更新的联想创新,了解各种表现手法。
(三)、学生创作,体现个性
师:我们熟悉了它们,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大显身手一番,来画画他们?
选择自己喜欢的虾和蟹,用自己擅长的手法表现出来,比一比,看谁画出来的虾和蟹最有趣。在绘画的过程中,同学可以互相探讨,互相帮助,相信能画出非常棒、非常有趣、又与众不同的虾和蟹。
在创作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让他们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在游戏创作形式中,了解绘画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欲望。
教学意图: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
(四)、趣味展示与多维评价:
1、生自评、互评
学生大胆推荐自己的作品,用自评、互评来加强他们的学习创作信心和欲望。
在互评时,可以给好友一张友情卡,教师示范写法:某某同学:你的螃蟹画的很特别,很喜欢你画中的蟹的威武雄壮。
规则:教师提示要让每个人都能接受到一张友情卡,规定第三张卡要给还没有接受到友情卡的人。
2、教师点评
通过教师点评,旨在完善学生作品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学意图:在作业展示中,我不以自己的喜好、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评价作品,使他们具有审美的判断力,以此来更好地激发他们创造的信心和欲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追求和热爱。
(五)、课后拓展、布置任务:
1、出示用剪纸方法制作的虾和蟹作品请学生欣赏,并出示其制作方法。课后我们可以尝试用其他材料来制作虾和蟹。
2、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虾和蟹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资料,便于下一节课开展教学。布置学生带齐制作材料和制作工具。
教学意图:通过展示虾和蟹的剪纸的作品及其制作方法,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实践力、审美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美的情感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