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谈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普通话口语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相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其他专业,幼师专业的普通话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多年的普通话教学实践,对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在普通话学习和测试中表现出读音错误率高、语感差、自信心不足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普通话教学的实效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
幼师专业
普通话
问题
对策
教师是运用语言的典范,是对口语交际能力有着特殊要求的职业。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幼师专业是培养适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胜任各种儿童教育场所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幼师专业毕业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语言行为将影响她们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对于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今后就业、求职和工作,掌握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显重要。笔者在从事中职幼师专业的普通话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拼音、发音和正音等方面存在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时仍达不到普通话水平的规定等级。
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毕业前必须要经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该证书是毕业生就业上岗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幼师专业学生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经验和教学体会,对当前中职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略作探讨。
一、中职学校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读音错误率高,方音明显
中职幼师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教师重读写,轻听说的影响下,汉语拼音基础不扎实,对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要领没有掌握,因而造成发音错误或发音不够圆满。尽管到中职学校后经过了普通话的强化训练,但很多学生多年来受周围口语交际环境因素的影响,方音还是比较明显,习惯性读错,如平翘不分、前后鼻韵母不分等。有很多学生甚至分辨不出自身语音与标准的普通话之间差异。笔者从多年来幼师专业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的情况的分析看,学生在单音节、多音节字词这两项测试时,暴露出读音错误率高、成系统语音缺陷明显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识字量不足,语音规范意识不强
由于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大多数来自升普高的落榜生,学生基础相对而言较差,学生的识字量明显不足。一是表现在对普通话教材上的大量常用字或不认识、或对形近字词混读、误读等。如把“拨”读成“po”、“蜕”读成“dui”等。另外由于幼师专业的学生由于多年来受重视语数英等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进入中职学校后,对普通话课程重视不够,碰到形近字、不认识的字常常“瞎蒙”,语音规范意识不强。二是部分学生对普通话里常用字的三四百个多音多义字常常分辨不清而导致读音错误,如把“恰当”的“当”读成“dang”,把“模样”的“模”读成“mo”等;三是把普通话的语音异读词(重新审音)读错,如“荨麻”的“荨”读成“qian”,把“门框”的“框”读成“kuang”等。
(三)语流音变意识不强,普通话语感较差
笔者在幼师专业的普通话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经过一定量的训练后,在读单音节字词时,声、韵、调的发音较准确,字正腔圆,但一到语流中就漏洞百出,吐字说话就显得生硬不自然,方音时有流露等,一些比较隐蔽的语言缺陷毫无遮掩地暴露出来,因而语言的美感就根本谈不上了。许多学生在读词语、说话、朗读时常常是一字一顿,出现了一种“字话”现象,让人听起来不自然、不流畅。这除了与学生的学识、心理素质、方言等因素有关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语感缺乏”
(四)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多年来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普遍地存在着自卑感和羞怯感。同时普通话教学通常在中职幼师专业的第一学年就开设这门课程,很多同学面临一系列心理障碍的问题:如怕别的同学笑话,或者害怕困难,或在纠正语音的过程中碰到困难后羞于出口。另外受方言习惯势力的干扰,许多学生虽然在一定的语音理论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训,大部分方音都能得到纠正,但到了具体的语境,一开口说话,方言就会脱口而出.为此,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信心,甚至产生了逃避心理,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困难;还有一部分同学本身语音基础面貌差,更是对普通话产生了恐惧感。正是有了这些心理障碍,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通话教学就很难有效开展。
二、改进中职学校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的对策
(一)强化发音要领,有的放矢
要培养学生一口纯正标准的普通话,教师必须讲清声、韵、调的基本发音要领,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把握准确的发音要领,扎扎实实地从基本的语音训练开始,如教师在教学“声母”时,应该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与不送气等要素方面讲解,让学生厘清声母间的细微差别;在教学“韵母”时,教师应从韵母的舌位、辱形、动程、归音等方面进行归纳比较,让学生找到每个韵母发音的要素;在教学“声调”时,教师就要从声调的调型、调值、音变规则等最基础的要素加以示范和强化训练等。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生语音状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教学实践表明,普通话教学必须强调对症下药,教师可以通过新生入学后普通话语音摸底测试来掌握学生的语音状况,也可以通过平时的教学积累来了解学生的语音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进度,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师要强化语音的示范性,让学生明确每个音素的正确发音;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训练过程中的个别辅导,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发音要及时指正,严格训练,反复地强化。
(二)提高语音规范意识,努力增加学生识字量
要培养学生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教师必须要提高学生规范读音的意识。要有针对性地对“普通话语词规范”中的异读词、多音多义字进行强化训练,其次要让学生对照这些正确的读音,分析自身原本误读的字词,提高规范读音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读音习惯。同时教师要针对普通话教材中的常用单音节字词表,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集中识字强化训练,努力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在识字强化训练过程中,笔者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比较有效:一是摘抄法:先让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常用字全部仔细通读一遍,边读边将易读错或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学生将摘抄本随身带,凡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发现有不认识的字同样摘抄下来,学生可经常性将摘抄本上的字词反复训练和记忆,以此增加识字量;二是让学生相互“比试”:每位学生摘录一定数量的字词,任选一个同学让其测试,以此来强化训练和记忆;三是“组词辨字法”:让学生找出形近字进行组词,以此辨析其读音。
(三)攻克方音难点,讲究有效训练
笔者所在的地区为浙江省长兴县,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但也遇到了一些共同的难点音:如在声母训练中最明显地出现平翘舌音不能区分;在韵母训练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前后鼻韵母不分;在声调训练中出现上声声调调值不到位,把“214读成”“211”等。要攻克方音难点,必须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发音障碍,研究对症下药的正音方法。笔者通过实践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比较有效:一是比较法。教师要善于模仿学生的不标准音,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普通话的语音和方音分别示范发音,以便学生了解其中的差异,从而规范发音;二是观察法。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形,然后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口形。如辅音“n”和“g”的教学,这是普通话语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这几个音很多学生是分不清的。区分“n”与“g”主要从舌位和口形两方面着手,给学生讲清楚“n”的舌位靠前,并指出舌尖要能够抵到牙齿上,唇形是较闭合的.而“g”的舌位靠后,唇形较为张开。同时做夸张性地示范发音,使学生对这两个音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点明这些现象,列举大量实例,举一反三,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加深印象。三是辨析法。即找出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类型加以辨析。例如对平翘舌音不易分辨的字,需要采用部首推类法加以解决,记少不记多,逐渐积累。如z、c、s组代表字,用声旁类推,z组,子:籽、字、仔;c组,采:彩、睬、菜;s组,斯:嘶、撕、厮,对这些问题的讲解,教师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到焦头烂额的问题,一经点拨就会豁然开朗,迎刃而解,并能增强学习的信心。实践证明,针对方音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和训练,不但能攻克学生正音的信心,还能极大地提高正音的效果。
(四)注重口语能力训练,强化语感实践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普通话语感的的训练和培养,历来是普通话教学的一个难点。要改变学生语感差这种状况,就要注重口语训练,强化语感实践。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除了系统的语音知识学习以外,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训练:一是多听。就是要多听发音吐字皆佳的人说普通话,多听广播影视中的标准普通话, 如利用录音手段,自录自听反复比较异同,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普通话发音,以增强说普通话的信心和能力,这是培养语感的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二是多读多模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诗朗诵、散文朗诵、社论播讲、新闻播讲”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对比训练,通过区别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调、节奏、情感描述等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而巩固其准确发声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要提醒学生注重模仿。模仿是学好普通话的最重要手段。漂亮的准确的普通话统统是模仿的材料,只有模仿,多多地模仿,普通话的“味儿”就一定能出来。三是大胆地说。尽可能利用多种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说普通话。只有开口说了,才能在说的过程中纠正错音,才能不断提高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如在普通话课堂中,每一节课都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台发言,话题自定或指定说话题目,发言结束后由其他学生从语音的角度予以点评,找出发音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矫正.这样既培养学生开口说普通话的习惯和运用普通话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普通话语感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学习者多实践,多下苦功。
(五)提高学习自信心,循序渐进
个人的毅力和自信心是学习普通话的保证。笔者在普通话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怕说不好而不敢张嘴或在课堂上面对众人表述时就脸红、心跳、手抖,缺少胆量和勇气,缺乏自信心。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障碍,教师首先应注意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克服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推普氛围,营造良好的用语氛围,同时要有意识地让一些口语基础差的同学得到锻炼,并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养成敢于开口的习惯,让他们明白人人皆具有善言的潜在能力,并从感情上与他们沟通以消除思想顾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白说好普通话是一个幼师教师最基本的条件。只有认识提高了,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普通话。
当然,学习语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更要持之以恒。对于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讲,由于语言基础相对较差,因此必须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真正明白:由于课时限制,普通话课堂教学只能起着一个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大量的实践和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后或课程结束后的时间里自觉逐步完成。同时让学生明确学习普通话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在不断地与旧的发音习惯作斗争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标准普通话的语感,才能熟能生巧。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美术课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美术课教学
一、幼师开设美术课的目的• 对你--欣赏美、探索美、接受美的过程就是对自身修养的一种提高。
TRAVEL July 10, 2015
对他人--创造美、表现美的过程是对人类的一种贡。
职业规划--我们将来所从事的事业要求我们具备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幼师美术课的课程安排
• 1 高一年级:造型基础训练。上半学期,素 描、简笔画;下半学期,黑白线描画、装饰 画。
• 2 高二年级:手工创作、幼儿园环创
三、初始素描
(1)何为素描 • 素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绘画形式,也是最古老的艺术语 言,素描来自西方,隶属于欧洲绘画。我们今天 所能看到的素 描是由德国早期的民间木刻的版画发展而来的。直到15世纪文 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批画家:马萨丘、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 等,他们发明并运用了透视学、解剖学和构图学原理,为素描 表现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逐步完善了素描。从此,素描便作为一种近乎完美的绘画形式在欧洲画坛独树一 帜。素描:指用单色或简单的颜色的工具描绘对象的轮廓、体积、结构、空 间、光线、质感等基本要素的绘画方法
(2)为什么学习素描。学习素描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正确的观察力,表现力,艺术素养,从而提升造型能力。因为其单色的缘故,容易专心研究造型问题,是 造型学习的基础。就如同我们说话唱歌发声练习,使得我们口齿清晰,语言学习使得我 们的表达准确一样。
四、简笔画
学习简笔画,可以从画点开始练习,逐步进入到画线的培养,继 而过渡到形,即用简练的笔法通过线与线的结合来组成形。
(1)点的练习
(2)线的练习:横线、竖线、斜线、曲线、弧线、波浪线、折线 等。练习的时候要先以短横、竖线逐步过渡到长的横、竖线练习,再进入到多种线的综合练习。
(3)形的练习:各种线与线的结合组成各种几何形,又用几何线 与几何形构成各种常见的物体主要外形特征
总之,这些形与形的组成右绘成各种人物、动物、花鸟、山水,房屋、树、水果、家具等简易美丽的画面。
四、手工创作
(1)手工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平面、立体造型能力,以及手、眼、脑的协调活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训练双手动作的灵活性,能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使学生日后 在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较好地完成教 育教学工作。
(3)上手工课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励学生创新的热情,从而融汇贯通地 掌握知识技能。
第三篇:职业学校幼师专业乐理课教学浅析
职业学校幼师专业乐理课教学浅析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徐金
5118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乐理课程的教学作相应的分析和叙述,力求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审美情操,并指导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和工作实践,提高乐理课程教学水平。
关键词:乐理主导作用新音乐理论精讲多练
乐理课是职业学校幼师专业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是整个幼师专业在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使初学音乐者获得理解音乐表现方法所必须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发展音乐才能,在专业上打下牢固的基础。随着国家对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乐理课程已经成为了学好其它音乐理论的基础,也成为学习“演奏、演唱”的基础,对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和积极的影响,因此,乐理课是搞好音乐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乐理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乐理课是整个职业学校幼师专业教学体系中第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音乐共同基础课,是幼师专业各学科的共同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幼师专业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乐理课是系统地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各要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进行正规的乐理教学前,幼师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或多或少的掌握了一些零星的基本乐理方面的知识,乐理的教学就是要在学生己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到一个新高度。其次,乐理课为学习其它音乐课程打下巩固的理论基础。职业专业学校幼师专业的音乐课程可分为并列课程与后续课程两种,前者如视唱练习课,后者如钢琴,声乐,初级和声课,它们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并列课程中,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时会出现脱节现象。这是由于各种课程都有其自身的独立体系而造成的,然而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课程间的配合相得益彰,在可能的条件下,也可以改变某些教学程序。在后续课程中,虽不存在相互问题,但对未能牢固地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学生,教师也难以使其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进行得顺利。例如:一个学生对调,调试,音级,拍子,和旋等知识全都没有掌握,又怎么可能学好和声等其它课程呢? 最后,乐理课能提高幼师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音乐才能,开发智力,培养审美情趣并通过教学开发智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素质。
一、乐理课的教学方法和创新
1、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艺术
优秀的乐理课教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型和多才多艺型的多面手,对其他音乐专业课程如声乐和乐器演奏也有全面的了解。首先,教师要有很高的普通话水平,讲课流利、顺畅,嗓音雄厚、干净,给学生以美感。其次,课堂讲解中要做到语言精练、到位、条例清晰,能综合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各种语言艺术来进行讲解,使讲解更加生动,更重要的还是用精彩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使教与学都处于一种积极的协调的最佳状态。组织教学,也要注意方法方式,根据情况灵活应用。讲课时,内容充实,富有感情,有声有色,学生就可能听得津津有味,精神集中。各种教学形式交替进行,学生就可能学的比较放松。最后,尤其要注意在课堂上爆出良好、亲切的教学态度,并能根据教学内容有分寸地把握语言的声调,节奏抑扬顿挫、快慢有序,每个环节的语言都要衔接得巧妙得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围绕着教学目的来进行和及时根据教学现场的情况随时调整。例如:在讲节奏,节拍时,用列队行进中的整齐步伐来比喻节拍,用千变万化的鼓点来比喻节奏,突出了强弱和时间的概念。在拍子的分类中,根据“单”、“复”、“混合”、“交错”这些词的含义,来说明各种拍子的不同特点,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这就是明确目的和掌握规律的优势。
2、融进新音乐理论,力求规范化和鲜明性
近年来,许多音乐学家在结合我国和民族的音乐及语言特点和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实际,在传统音乐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修正和补充,这种新音乐理论既延续传统,又在各种理论问题的阐述上有所创新和提升,力求使概念更明确,更好地去指导实践。笔者就曾经在15春幼师4班尝试运用了“新音乐理论”指导教学,例如,关于单、复音程的划分,国内公开出版的教科书中大多写道:“八度以内的音程为单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为复音程。”由于没有明确提出纯八度以内的音程为单音程,纯八度以外的音程包含增八度、倍增八度为复音程,因而给学生或自学者对“增八度转位不是减一度而是减八度”这个问题带来了理解上的障碍。根据复音程往往使用单音程的名称这一点来说,增八度实际上是增一度,增一度转位后当然就是减八度了,这自然符合了音程转位的规律原则“增变减、一变八”,在学生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乐理课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力求各个章节条理缜密,富有逻辑性,避免概念模糊导致学生们一知半解。
3、充分构建“知”和“行”的桥梁
乐理课的教学侧重的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难免就有些枯燥和缺乏趣味性。此外,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乐理课程也由于过于侧重理论学习,又不可避免的和侧重实用技巧学习和作品创造的其它课程产生脱节,从而造成幼师专业的学生就对乐理课程往往缺乏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就要做到因势利导,一方面向学生申明乐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解决乐理课与实际脱钩的局面。首先,教师要设计和创新一些新颖独特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内容教学上,要把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连接起来,把丰富、充满活力的现实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笔者曾经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高歌一段名曲、奏响一首民乐,用歌曲和音乐来感染学生,营造轻松、生动的课堂环境和课堂氛围,而且这也更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在讲授颤音、长休止号、散拍子、延长号等一系列乐理内容时用乐器进行有目的地、实际地示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会更加持久。
4、精讲多练和解难释疑
教师在授课时,关键是要讲清楚和讲正确,决不能含糊其词,给学生留下一个似是而非的印象,对一些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难点,疑点,则要讲仔细和讲透彻,例如:讲大小调中的音程及和弦时,对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就可以讲得深透些。对于旋律大小调就可以讲简单些。在自然大小调中,又要突出自然大调,因为自然大调是关键,是基础的基础,把自然大调中的音程,和弦讲透彻,自然小调就可以根据关系大小调的理论而讲明白了。关于和声小调的音程及和弦,则要抓住由于导音的变化所产生的和声调式的特性音程、抓住关键和重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此外,教师在释疑时,也要做到层次清楚和条理分明。例如:讲和弦的结构时,把音程结构标出,这样四种原位三和弦,四种常用的七和弦,从名称到结构,就一目了然。
总之,乐理课对于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具备的基本乐理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于晓鸥,浅谈如何搞好基本乐理课的教学,《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2】姚玉石,幼师乐理课教学改革思路的探索,《甘肃教育》,2015.【3】杨靖,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教学改革浅析,《艺术科技》,2016.
第四篇: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
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公布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
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
教职成厅函〔2014〕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部组织制定了首批涉及14个专业类的95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现将目录予以公布,有关标准具体内容以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文本为准。
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各地要认真组织对专业教学标准的学习、研究和实施工作,积极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要及时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运用专业教学标准的能力。要为专业教学标准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确保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各地在实施专业教学标准过程中,如有问题、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附件: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
教育部办公厅
2014年4月30日
附件
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
第五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摘要:本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传统汽修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阐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探索一体化在汽修专业课中的应用,进一步表明了一体化在汽修教学中所占的优势
关键词:传统一体化教学汽修双师型
1.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对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给我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汽修实习课的教学。但山于汽修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太少,动手能力差,小受企业欢迎。如何组织好汽修实习课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介,使学生尽快掌握维修技能。近几年来我校在一体化教学方而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2.传统汽修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严重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2.1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只是普遍较差,缺乏空间想象力。对发动机构造的理解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实际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路线、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习“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习“故障排除”时,思路不清、无从下手、摸不着头脑。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存在厌学心理,全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进入修理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己遗忘较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不能触类旁通、难以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很难得到较好培养。
2.2三门专业理论课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总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含混不清、认识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缺乏汽车结构、故障诊断、修理方法的系统技能知识,不利于迅速适应生产岗位,往往不能满足用人企业的要求。
2.3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两部分,使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产生人为分割,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直观、深刻的认识。
而且,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相互脱节;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相互推诱现象。客观上造成教材间的内在联系缺乏协调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的结合,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另外,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师资队伍。3.一体化教学中的问题对策
3.1 建立教师考核体系,并严格执行在授课期间,一体化教学可由一个理论教师和一个实习指导教师搭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可作为打造一体化教师的过渡期。学校可请知名中职教改专家讲座,使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当然,最终要的还是要考核,这样教师才有成长的动力。
3.2 规范一体化课堂教师在进行实操演示时,要选好合适的位置,在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观摩到的情况下再进行拆装演示。其他为实习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布置任务,教师也可在授课过程中提供较多的维修资料并设疑,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查找问题。
3.3 规范教案编写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有理论讲解,有操作示范,还有操作训练,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课堂上有秩序地“动”起来。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与纯粹在讲台上的理论课或实操课有很大区别。因此,设计好教学过程是上好该课程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明确教学目的:需要讲述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②分析学情:学生的学习基础,认识水平的高低,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学生的学习特点等。③确定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④设计教学策略:建议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案例、情景等教学方法。⑤划分学习小组,每组以4到5人为宜。分组时还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学习积极性,保证每组中既有成绩好、学习很主动的学生又有成绩相对较差、不太主动的学生,以先进带动后进,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老师讲授的内容。
3.4 保证理论与实操的有机结合“学是知之始,知是学之成”,教师要在理论教学中糅合技能知识,而又要在技能训练中分析理论,让二者有机结合。
3.5 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一些诊断仪,不能把它看成所谓的“专用工具”,也就是只在讲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才用到。比如发动机故障诊断仪、解码器等,教师不要仅仅在故障排除时才用到,在理论授课时同样可以使用,比如在讲解水温传感器时,可以结合诊断仪,给传感器加温,读出它的数值变化,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6 建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平时成绩:平时纪律、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积极性、是否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自我评价、组员互评、教师评价等等。②考试成绩:可包括口试、笔试、规范操作、最后才是考试结果,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用学习结果去评价学习的好坏。
4.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4.1 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以整车拆装与修理为中心,将汽车构造(包括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器)、汽车修理、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三门主干课程和发动机拆装实训、汽车拆装实训、汽车修理实训等有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2 教学方式的一体化。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教学时段内只将一个总成部件作为教学重点,完成汽车构造、汽车修理、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从理论到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的全部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部件总成(结构)连续、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4.3 教师和实验员的一体化。教学人员既是理论指导教师,又是实践技能的训练师,集教师和实验员的特点于一身。
4.4 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维修专用工具、量具、仪器、设备的使用,车辆拆装、维修工艺规范,修理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性能的检测方法,故障的诊断和排除等;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包括现场解决问题能力、技术管理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5.一体化教学在汽修专业课中的优势
5.1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目前职业学校中,汽修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且实用性小强,一体化教学法强调动手教学,促使老师编写校本教材,将汽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介在一起或选用理论与实践配套教材,以满足理论和实践相融介的要求。
5.2促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顺利实施实训教学,培养介格人才的保障,更是一体化教学所必备的。汽修是一门实践性非常高的学科,无实训设备就是纸上谈兵。目前,许多学校都是只有几台老式发动机底盘,汽车模型室,汽车仿真电路实习台,设备普遍较落后。为了适应一体化教学和现代化科技的发展还需配备汽车构造实训室、汽车构造拆装实训室、汽车电器电控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汽车驶训练场等等,通过“汽车教学实训室”项目的建设,逐步形成以“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为标志的教育技术基地,从而可以推进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
5.3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双师型”老师是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专业老师。目前汽修老师专业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技能较弱,需要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四新”培训、顶岗培训、出国培训与专业资格的 考证,必要时可以聘请来自汽修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高级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兼职,这样小仅充实汽修教师的队伍,而且还能使得汽修专业的老师有机会学习他们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这将大大提高这一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极大地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
6.一体化教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汽修专业课程特点,我们将课程内容划分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整车维护、汽车性能检测、汽车故障诊断、汽车行驶等小同教学项目,在各个项目中又分为若十模块。每一个模块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从基本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学内容,将传统的“听中学,学中做”方法改变为“做中学,学中做”,采用分组操作交流讲座的方法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有机结介起来,这样小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训练综介能力,也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6.1教师一体化首先,加强了汽修专业的软件建设,挑选具有中高级技术等级及较深专业理论知识和表达能力强的教师作为教学模块的主持人。将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集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为一身,即同一科目的专业理论与实习得都山同一位教师担任,这样就能很好地保证专业理论与生产技能训练的有效结介,达到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实行任课教师教学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有力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6.2教、学、实习三方于职校学生的特殊性,年龄偏小,文化基础差,缺乏空间想象力,给教学尤其是结构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的教学带来了难度,所以,我校加强了汽修车间的硬件建设,购进了多部车型实习车辆。我们又利用业余时间动手制作了汽车构造原理和故障排除判断,以及发动机,变速箱,差速器,前后桥,转向器,汽车电器,油电路的故障排除等一系列整套的专用实习教学模块。将一个个汽车总成部件,作为一个教学模块的核心,将该部件涉及到的“汽车构造”、“汽车修理与检测”、“汽车拆装实习”、“整车维护与故障排除”等几门课程中相关内容有机的结介在一起,用理论的与实践相结介的教学方法,完成了“构造”、“修理工艺”、“维护与排除”等理论到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的全部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了该部件连续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这样,我们就将一台车分成了若十个“模块”,教师也边讲边演示,拆装,学生边听边训练。教师手把手的教,学生当场操作验证,教师在做示范时,对于关键部分着重示范,难以掌握的部分反复示范,同时重点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设置一定的悬念,启发学生去思考,必要时再讲一些相关知识或故障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实习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CA6102型发动进行气门调整时,对于“找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这一关键步骤要重点示范,并同时讲解找第一缸压缩上止点的其它几种方法。在教师示范,学生思考观察后,教师可再将一些常见的气门调整方法,以及有些轿车发动机采用了液力挺柱,可随时补偿气门的胀缩量,小需要间隙及调整装置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小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我们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缩短了授课周期,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们也特别欢迎这种授课方式。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汽修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龙.《汽车修理》课的教学改苹.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2]陆松波.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内江科技.2006(2)[3]刘丽卿.汽车修理专业课的模块式教学机械职业教育2001.6.[4]陈正祥.当代大学生的责任道德教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4).[5]陈君.责任教育:当前学校德育的一个重点[[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6]张超众.在实践中学习[J].职业,2005,(S1):56-57.[7]唐玲.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项目教学的思考[J].职业,2009,(33):100-101.[8]刘海燕.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中几点问题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NO.5):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