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筑美术与音乐之间的桥梁
构筑美术与音乐之间的桥梁
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如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每堂课,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流。在小学艺术课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节音乐课,乐兴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而一节美术课,则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更好的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我进行了让音乐走进美术课堂的尝试。
一、确立美术、音乐相通的教学理念,是培养适应性学生的基础。
当代各个发达国家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提出了艺术教育的目标要求,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美术与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它们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变化,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
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有把情感对认知的作用进行了概括认为,情感不仅可以组织回忆,情感体验还可以导致赋予这些事件以相应类别的情感。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教学、教育的;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因此,我认为美术课、音乐课不仅要学生掌握画、唱的一定技巧,而且要通过画、唱来使学生领悟艺术的奥妙,与艺术家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操的到提升。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只美妙的乐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怪有人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这些足以说明美术与音乐之间有着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他们是一对孪生姐妹,相互交融、相互净化,共同陶冶人们的情操,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生命的热情,并不断地使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实践也证明,美术和音乐融合,可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如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将绘画配上音乐,使学生对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态的感受。把美术和音乐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拓展艺术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教师应该认真地思考如何把二者更加灵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取得最佳效果,鼓励学生去积极地寻找各自不同的表现方法。除了美术与音乐的相互配合外,美术与其它艺术形式比如与舞蹈、与表演等也都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二、创设美术、音乐交融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想象和创造的源泉。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戏、活动和学习。古今中外,许多画家在美术创作中也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创造出现滞涩时,听一曲典雅的音乐,随着旋律的起伏,体会那种“高山流水”般的音乐所蕴藏的无限生机。待情致感发时,再提笔一气呵成、泼墨挥洒高山流水画卷,画中自然也会流露出无尽的旋律与韵味,使山川河流之美跃然于纸上而栩栩如生。
美术教学也如此,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不仅能够改变美术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来宣泄自己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1983年召开中日教育交流恳谈会期间,我国代表团在考察日本幼儿园时看到,幼儿在学画乌龟之前,教师先引导他们听一段表现乌龟律动的音乐,并要求他们按音乐节奏模仿乌龟爬行的动作,然后再让他们进行绘画创作。这种情境,旨在通过音乐刺激,使幼儿更好地激发起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采用美术、音乐互动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多种智能共同发展的手段。
采用美术、音乐互动的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全新的视听享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促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审美对象的清晰表象,提高感知速度,并在潜意识里对其审美对象产生美感,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教一年级上册《鱼儿游游》一课时,开始教师把各种形态的鱼的画像贴在黑板上,先给学生以美的视觉享受;接着再播放一曲圣·桑的《水族馆》,钢琴中流泻出色彩绚丽的琶音,推动晶莹的明澄的水波微微荡漾。弦乐和长笛在透明的高音区,奏出委婉连绵的旋律,像是五颜六色的金鱼在水中飘浮,学生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和着乐曲,踏着节奏,挥动两手,模仿着小鱼游水的动作。最后,钢琴奏出急速的半音下行乐句。弦乐缜密织出不尽的音网,波荡起伏,像是一阵清风吹皱一池春水。乐曲在渐次平静的水花中结束。当学生安定下来后,我再引导他们观察黑板上各种鱼的形状及颜色,然后再播放钢琴曲《水族馆》;随着欢快的乐曲,同学们尽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开始构思。至此,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已是水到渠成了。一时间,“视、听、唱、奏、动、写、记、创”八大要素中的大多数都在课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上可见,根据小学生好动、爱唱、爱画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把美术、音乐的因素和谐地融为一体,启发学生“画歌意、唱画境”,即用画笔把歌曲的意境描画出来,用歌曲把图画的意境抒唱出来,以达到活跃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诱发灵感、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
总之,教师要深刻理解美术与音乐的内涵,认真研究和构筑美术与音乐教学间的内在联系,使两者在教育中发挥更好的功能。素质教育呼唤乐趣结合、美音结合、演创结合、师生和谐共处、同有高尚美感的艺术课。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漷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中山路小学
张旭
第二篇:谈如何构筑音乐与心灵之间美的桥梁
谈如何构筑音乐与心灵之间美的桥梁
【摘要】 音乐 教学是小学 教育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心灵美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对低年级学生以进行节奏、音准训练为主,并适当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节奏、律动中去感知音乐的美。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 教学 创新 探索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 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 影响 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1]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师运用 艺术 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目前 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心 理学 家穆塞尔语)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塑造美的心灵
德国诗人,音乐 理论 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否则不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对音乐的理解失之于肤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通过教学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也让美的音乐更好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则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课上,浙江杭州某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教学 方法 :1.1导入: 出示图片,谈话。
师:他是谁呢?(或许有些已经叫出来了)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吗?请你静静地听,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
1.2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听音乐(请学生说说你了解的)
(1)、他是谁?
(2)、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谈音乐情绪)
师小结:是啊,我们二小是个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战士,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学习二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伟大牺牲精神,音乐的赞颂之美可以打动学生的心。)
1.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学习歌谱
教师弹旋律唱谱,学生跟唱;学生随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谱;
要求:学生学谱过程中突出二四拍节奏的强弱 规律。
1.3.2学习歌词
第一段歌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见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闲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却不见了。我还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为贪玩,把牛丢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示。(唱第一段歌词)
王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唱第二段歌词后回答)
(让学生自由猜想,不限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励:如:王二小此时正躲在树梢放哨、正给敌人带路、已经摔死在大石头上了、已经牺牲了……)
师:对,此时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冈上放哨,他看见了什么?心里会怎么想?他又会怎么做?(指导学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乐要素中速度等)学唱第五段,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王二小?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敌人?
此时的二小已经牺牲了,如果你是那复仇的八路军,你会怎样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乡,你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六、七两段!
1.3.3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个歌曲的 学习,告诉了我们一个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随着 音乐 一起来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发生的各个阶段情绪的变化。(随音乐齐唱歌曲)
1.4对比欣赏,感受合唱 艺术 的魅力。
要求学生在听赏中注意不同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分析 :乐段 : 1 2 3 4 5 6 7
速度 : 中-中-稍快--快-中-中-中
力度 : mf-mf-f-f-mf – mf-mf
情绪: 悲伤-稍紧张-紧张-更紧张-愤恨悲痛-颂扬-怀念、哀思
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分段欣赏:
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烘托的是“宁静”的气氛;第二段的气氛开始紧张,写的是敌人向山沟开始扫荡;第三段更为紧张,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变化;第四段由于情绪 发展 的需要,歌词与曲调都作了较大的改变与发展;第五段恢复原速,愤恨地、无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荣牺牲;第六、第七段以颂扬、赞美的情绪表达人民对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鸣与衬腔“啊”进行烘托,以表示对英雄的哀思之情。
1.5 总结
要求学生将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告诉身边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把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壮美、甜美……人类 社会 千姿百态的美所感动,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映,就会产生情感的升华。
2.提高审美情趣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情欲的满足,把获得生理快感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 影响 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聆听出美的感觉。
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集市一角” 的叫卖场景,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等交织在一起,有效地创设了一种“叫卖场景”,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 教育 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
[2]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乐。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养成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 文献 :
[1] 李燕 略论音乐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J] 河北师大学报(教科版)2001,(2)
[2] 卞爱美 艺术教育与人才素质培养[J] 六安师专学报 2000,(3)
第三篇:沟通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
沟通
沟通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沟通是两个人倾听对方心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饭后的一声声震撼心灵的关门声,是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沉默和争吵。
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很看重我的学习成绩,其实,我知道他们也是为我好,可是有时候我也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学习的时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休息时间„„可是,我的这些想法都只是藏在心里,并没有和爸爸妈妈说,说出来怕他们生气,又说我什么不想好好学习,什么翅膀长硬了,不听话„„
爸爸妈妈,我已经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了,你们可以放心了,我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作为一名学生,我当然知道我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我也需要休息,我也要玩耍,毕竟我还是一个小孩子„„
爸爸妈妈,一次考试没考好并不代表我永远都考不好,考不好,我知道,我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你们不要再责备我了,不要在因为一次没考好就对我板着脸了,你们这样我的心情只会更加的低落,爸妈,不要再因为我一次没考好,你们就为我找补习班,我知道你们是希望我能够学的更好,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听一听我的想法,我需要你们耐心的倾听„„
爸爸妈妈,我会做一个好孩子,我会认真的做每件事情,我会好好的孝敬你们,只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对我多一点的信任,给我多一些机会,有足够的时间让我证明给你们看,让你们看看你们的孩子是多么的精彩„„
爸爸妈妈,其实我也很优秀,只是你们没有发现,请你们不要在再我的面前说别的孩子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了,我知道你们是希望我也可以像别人一样的优秀,但是,你们知道吗,你们无意间伤了我的心,我需要的是你们对我的鼓励啊!
爸爸妈妈,我多希望有一天我们面对面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一谈自己的心声,可是,每一次,您都说还不快写作业去,您不知道,多少个黑夜我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的流泪,你们对我的期待,对我的要求,如巨石般压在我身上,压的我喘不过气来„„
都说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桥梁,可是,为什么和父母沟通却那么的难呢?为什么我们和父母之间会存在着“代沟”呢?让我们一起坐下来和父母谈谈心,把我们心中想的告诉父母,让父母知道我们的想法,让父母了解我们,也让我们走进父母的心灵,听听他们是怎么想的。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和父母做朋友,父母也一定能够改变!
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心与心的对话。有时它无需繁琐华丽的语言,只要你肯敞开你的心扉,让别人去拥抱你的热情,那么也许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足以让人感到有一颗真诚的心在他面前跳动。
妈妈曾经对我说:“男孩子应敏于思而讷于言。”由于这种观念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所以我不得不承认,我并不是一个关于交流的人。这一点在我的生活中已留有不少遗憾,使我差点失去一个真诚的朋友,那就是他。
有时我们彼此保存那句“珍重”,天界虽大,但在我们心中总有边界,就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彼此的爱就在咫尺。为何不用“沟通”这根红线使我们零距离相处?
天上众星璀璨,但他们都有着遥远的界限。天上人间是两个世界。我们相处,有过隔膜,也有过零距离的沟通。生命之海源源流淌,每朵浪花之间都有他们彼此的联系。在我们冷落他人时,是否感受到一颗心灵被摧残。我们必须用真诚来看待他人,快乐是反射的,用你的爱抚摸他人心灵上的创伤,你是幸福的。虽然性格的内向使你与„沟通“为敌,但打开你开闭的心幕,世界原来如此美好。大气与阳光产生了雨露去滋润万物,生物界的锁链是循环的。
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感人的故事:男主人公不幸成为植物人,但在这之前他与女主人公有一个誓天的诺言——忠于爱情。她没有弃他而去,她相信他也一定会遵守他们的誓言,坚强的活下去。每天她都在他的床边细语周围的变化,畅想他们的未来,回忆他们一起走过的快乐时光。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一就是十几年。但令人惊讶的是,这时的他——一个与她有了心灵感应的植物人奇迹地“活”了。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遵守了我们的诺言,我们为彼此而活。”一句“为彼此而活”,他们已有了心灵的沟通。事物总会诱发奇迹!沟通一片蓝天,风光无限美。
孤独和寂寞永远都是一对伴侣,跨越心灵上的那座陡崖,面前就是一座平坦大道。我们有失意的日子,有回忆的时刻,有憧憬的瞬间,为何把时光轻轻流逝,不给“沟通”多留一些存在的空间,冲破心灵的障碍?原来我们都是那样随和,我们都是生命的漂流者,在浩瀚的海洋中我们都需要陪伴一起走到海港的朋友。
因此我们需要沟通交流我们才能更好的与他人交往。
第四篇:艺术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艺术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育的爱需要方法,需要技巧。只有让我们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无声地潜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学生天地。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通过艺术的处理与智慧的引导,让学生在提高认识的情况下,做出合情合理的结论,就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沟通,需要艺术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千头万绪的。如学生位置的安排、同学之间的矛盾、学生思想的变化等,事无巨细,但要处理的公平公正,让学生乐意接受,却是个难题。因此,师生之间应该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但怎样沟通呢?有位新教师刚接收到一个班,为了了解班中的情况,他逐一找学生了解。结果,他发现有些同学在老师面前紧张得不敢说话;有些同学对班中的不良现象敢怒不敢言。老师在苦恼之余,采取了另一种方法:开展“老师,我想对你说”的活动,可以通过书信、手机短信、网上留言等方式,署名或不署名地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心里话。这个活动得到全班同学的热烈响应,很快,“心里话”便雪花般飞向老师,变被动提问为主动倾诉。有的同学反映班上的不良现象;有的的同学提出管理班级的宝贵意见;有的同学提出生活中的苦恼与快乐。通过这个活动,老师对班级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并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搭起了心灵的桥梁,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启发,需要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培养高尚的爱的情感中所取得的成绩,是衡量一位教师教育艺术的尺度。理解爱情,就意味着理解一个人的心。相反,对待青年男女的爱情持轻蔑乃至嘲讽的态度,恰恰说明教师的教养水平低。这说明:对待学生中的一些思想问题,就应该考虑教育过程中启发的艺术。
曾经有一位青年的教师,当他从同学中的得知班中有位女生早恋时,当即找来女生严厉斥责,并大肆渲染早恋对人、对己、对集体的严重危害,随后便是通知家长,让家长对女生要严加管教。该女生在家长、老师、同学面前显得痛苦难堪,成天闭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敢出门,不敢上学。这种看是关心是则伤心的教育,给那名女生做成了多大的心灵创伤啊!相反,另一名 优秀班主任,他是这样对待学生早恋现象的:他把早恋的学生叫到办公室,拿出已经准备好的青苹果与学生一起品尝,让后与学生一起谈谈苹果的味道。学生皱着眉说:“又酸又涩。”老是有分给学生一个熟苹果,让学生品尝,并问学生觉得味道如何。学生说:“又甜又脆。”老实说:“为什么?”学生说:“因为第一个苹果还没有成熟,只有成熟了的苹果才更好吃。”老师乘机和蔼地握着学生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恋爱就像是苹果一样,过早品尝就是自食其果。”然后再分析早恋的危害。学生恍然大悟,心悦诚服的接受了教育。在老师的启发下,把精力放到学习中去。成为班中的佼佼者。
事例显示: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使我们悟出一个道理:与其简单地或草率地教育学生,不如用心琢磨教育之中启发学生的艺术,让学生在幸福中改正错误,在爱的教育下健康成长。
三、惩罚,需要艺术
现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用少惩罚手段,认为惩罚只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让学生丧失改正缺点的动力。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之下,就有很多人痛斥惩罚学生的行为,使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
但是,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正如孙云晓老师所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惩罚是一种高难、高技巧的教育手段。只要运用得当,其效果是积极的。
有这样的故事:英国著名解剖学家麦克劳德读小学时,对什么都很好奇。有一天,他看见校长有一只漂亮的小狗,于是偷偷的把这只小狗打死了,目的想看看狗的心脏是怎样的。校长知道后,决定给他以惩罚,罚他画两幅图——一幅狗的骨骼图和一幅狗的血液循坏图。后来,麦克劳德说,他之所以成为一名解剖学家,就得益于那位校长对他的这种高超的惩罚艺术。
那位校长的惩罚艺术真可谓令人折服,把惩罚的积极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我们不少学生对家里的手表、闹钟产生好奇心,动手搞坏时,换来的却是家长的斥责甚至毒打,这种粗暴的惩罚不但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是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是极端错误的。但是若像那位校长那样把惩罚进行艺术的处理,那么,惩罚就会变得美丽动人,甚至创造奇迹。也有类似的例子,有位同学上课时搞小动作,于是,老师教他用“专心”造句,该 学生便大声回答:“我专心地听老师讲课。”结果引来同学的哄堂大笑。但老师随即表扬了该生,并告诉同学们只有专心听课才会获得课堂知识,最后使该生深受教育。
四、语言,需要艺术
班主任说话的方式、音调、语气、音色、节奏不同,带来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带来的教育效果也不同。而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情况却千差万别,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同一种语言去做不同学生的教育工作。只有针对不同人、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语言艺术,才会使班主任工作卓见成效。比如,对性格孤僻、心胸狭窄的学生,语言要柔和、婉转,点到即止;对个性较强的学生,说话要心平气和,以柔克刚;对自卑感强、思想敏感的学生,要多加鼓励,热情和蔼。班主任的语言也要因景而异,对比较严重的思想问题的学生,应在室内人少的地方交谈;对待学生一般性的问题,可在室外交谈,如边散步边交谈;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应在班上大力表扬;对有缺点的学生,应私下启发教育。切忌随心所欲,说到哪算到哪,不分场合,跟着感觉走。
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了其中的艺术技巧,班级管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保持对学生抱着满腔热情的前提下,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高。
第五篇:用沟通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用沟通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作为一个教书30年的老教师,我担任班主任已有26年,对于和学生的沟通问题,感悟如下:
一、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
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学习。我现在所任教的班里有名学生叫乔之栋,头脑够用,就是上课和周围同学没话找话,周围无人应便自言自语,一旦批评他,便一脸的诚恳,保证要改正缺点,但事隔几天,依旧故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放弃,而是不厌其烦地跟他促膝谈心:讲述学习的重要,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这个学生深有感触,说:“老师,看我的表现吧!”他现在确实变了。虽然还时有反复,但他已经知道怎样控制自己了。从这里我更加认识到:对于差生,不要把他从你身边推出去教育,而应用爱心接纳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抓住教育的时机,有情有理有力有度。学生特别需要我们那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
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感到最痛苦的莫过于误解;最快乐的莫过于充分的了解;尤其新生的一代,从小在呵护中长大,有主见,敢发表,挫折的忍受力 却显得偏低;一遇到困难,自我压力甚大,不知如何自处。有的甚至处于一种比较高的亢奋和紧张状态,这种状态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容易引起神经的抑制,造成认识和思维的闭合,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作为我们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我定位,即对自己的身体心理、情绪意志、兴趣爱好、思维创造和发展潜力及行为方式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感知,并对所作出的反应进行调整,减少内在压力。其次营造比较宽松的氛围,开发他们的潜力,教给其学习方法,注重健康心理及健康人格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合理调整期望值,减少外来压力。再次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要“打着灯笼找优点”,并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多提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变压力为动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开朗的情绪,扫除内心的阴霾,建立自信心,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着手于善后的处理时,最好在一旁默默关注,等到确实需要帮助时,即时伸出援手。
三、用诚心赞美鼓励激励
在日常生活中,赞美是人人都需要得到的。若发现孩子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一篇情理交融、鼓励性很强的评语,一段肯定、称颂的赞美之词,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激励的方法去赞美学生,那么学生都会心情愉悦、精神爽利,这种教育的手段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学生,哪怕是班上学习最差、行为规范最差的学生,身上也一定有他的闪光点。只要细心你就会发现,调皮学生的闪光点是聪明;上课爱说话的学生的闪光点 是活泼好动;老实学生的闪光点是能谦让等等。教师应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作为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对学生的赞美进行情感投资,打开学生心灵的闸门,教育自然得心应手。
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和弱点是难免的,然而对于学生的种种问题,当老师们感到束手无策时,往往会采用批评的方法,结果情况越来越糟。如果适时地采取赞美的方法,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称赞,这样会让孩子们认为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他们就会表现得更好。我所任教的九(2)班有个学生叫李怡博,他时常不带学习工具,也时常不完成作业。对待他的错误,我并没有责骂、惩罚,而是以一种广阔的胸襟给予宽容和鼓励,并为他指出一条改正错误的途径。记得有一次数学课解决一个复杂的几何题,当我讲完一种方法后,他很大胆说“老师,你看我的方法行不行?”他的方法虽然稍微复杂,但是,他这种积极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我马上当着全班同学称赞他,他很高兴,终于可以抬头自信地面对全班同学。他一次小小的进步,得到了难得的赞美,成为激励他认真学习的巨大动力。随后,他为了得到老师的赞美,每次都做得很认真,身上的毛病也在慢慢改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需要赞美。善意的及时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这样,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而且使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着掌声笑声、充满着决心和信心。
教师赞美学生,一定要把握“度”,既不能人为地拔高、掺水、使假;又不能蜻蜓点水不着痕迹。教师如果赞美学生,夸大其词、添枝加叶,硬要高拔,不仅起不到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就要求真心诚意,还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增大赞美的效果。
四、专心倾听
要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真实想法;只有倾听,才能捕捉到来自学生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的沟通。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学会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就成了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中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倾听学生的发问之音。学生正处于求知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中有着无数个为什么?因而在教学中,尊重孩子们的求知欲,鼓励孩子发问,并善于倾听他们的问题,面对学生们的问题,教师仔细倾听着,微笑着加以肯定,随着教学的展开,有的在教学中给予了解答,有的鼓励孩子们向书本、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来寻求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学习不断地向课外延伸。其次要倾听学生的争论之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全班九十多个学生都各有差异,各具个性,对于一些学习问题,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想法。因而在课堂中,要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甚至鼓励他们“百家争鸣”,而教师则要用心地倾听,听其全部,不管是响亮的或是轻微的,正确的或是错误的,理直气壮的或是胆怯的。学生们的想法是丰富的,是多彩的,当学生争论时,教师始终认真地倾听着,并及时地捕捉学生富有创意的回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另外在学生争论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及时判断争论的焦点,并帮助学生仔细分辩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而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生成。
再次要倾听学生的意外之音。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们的插嘴,有的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有的会影响课堂秩序,因而大多数老师会加以呵斥,或不予理睬。其实,很多学生的插嘴正是其创新思想的展示,教师若能注意倾听,善于发现,及时读懂,就会对教学起一定的推动作用。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的插嘴说明他正在积极思考着,这是有价值的“插嘴”。教师可以顺着他的话语让学生打开书本自学,并分组讨论,最终形成共同的观点。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和利用好学生的插嘴,并及时把学生好的思想聚集起来,在学生中去集波成浪,师生共同推动课堂前进。事实上,学生是一本厚厚的书卷,需要心灵的关注,更需要耐心地倾听!
五、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实教师日常的种种行为,学生都看在眼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要注重的是自己的言行。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是直接的,也是最能打动学生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以自己的行为规范影响学生,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楷模,给学生示范正确的行动导向。要求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真诚的人,遇上学生问候,我微笑或点头应答,学生帮我忙我一定说声“Thank you”,教学中偶有失误我真诚说声“sorry”,要求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自己首先要有忘我的工作态度,在教学中精神振奋,情绪饱满,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行为感染学生;要求学生热爱学习,自己首先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给学生做出了表率。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假如你的工作、学习和成绩都很出色,那么你尽管放心,学生全站在你一边。”因此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如果教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如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教室里充满笑声,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被尊重,都有归属感,那么学生上起课来,有如沐春风,如春雨的感觉,学生自然会视 上学为乐事,且视上课为不得放弃的权利,那么教室必然春意盎然,学生必然春风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