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子里的铜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第一小学 卜祥霞]

时间:2019-05-15 06:0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毽子里的铜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第一小学 卜祥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毽子里的铜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第一小学 卜祥霞]》。

第一篇:《毽子里的铜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第一小学 卜祥霞]

一、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准备

课前去市场、集市上观察、接触小贩,尤其是卖东西的老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接触观察了小贩、卖东西的老人,你对他们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

1.自读课文,多种方式解决生字,读准字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2.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采用的倒叙的谋篇布局的方法。

小组内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相互交流感受。

(三)思考:课文中“二婶”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指导书写

1.小组内分析字形,书写。

2.着重指导“毽―健”,“薯―署”、“佝偻”等的写法。

(五)总结评价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认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体会老人的纯朴、善良

1.师:文中的老人,令作者至今难以忘怀,时时感到温暖在心中。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大家仔细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你从中体会到老人的生活状况可能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老人外貌、神态的词句“黑漆漆的手”、“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微微驼着的背脊”等词句,体会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

4.引导学生通过相关词句理解老人的慈祥、善良。

①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②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③他“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

④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

从以上语句中体会老人虽然做生意很辛苦,栉风沐雨,但是却很慈祥,很善良,有着纯朴、美好的心灵。

5.指导朗读。指名读,相互评议。

理解毽子里的铜钱对于“我”和老人的珍贵

1.这样一个善良、纯朴,饱经风霜的老人,送给“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两块香喷喷的烤山薯,这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而“我”又将自己毽子里的两枚铜钱拆出来送他,你觉得这两枚铜钱对于两个人来讲,又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词句,结合“我”的心理活动,体会一下。

抓住以下语句理解

①“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②“我心里说不出地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

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心里。”

④“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2.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我”和老人来讲,毽子里的铜钱珍贵吗?

3.全班交流汇报。

4.指导朗读。小组内相互评议。

指导朗读

1.带着自己的体会,自己试着练习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有感情。

(三)品味赏读,积累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3.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读或者背诵,体会感情。

(四)拓展延伸

1.师:文中老人的两块烤山薯,使我温暖至今。我不仅得到了两块烤山薯,而且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关爱。确实,金钱有时能买到一些具体的物品,却买不到一些无形的东西,比如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钱能买到药品,但是买不到健康„„。请你想一想,钱还能买到什么却买不到什么?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然后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六、评析

1.本课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在课前及上课的开始,从学生的亲身调查实践出发,谈自己的感受,为阅读奠定情感基础。虽然课文中讲的事情距今比较久远,但小贩们的起早贪黑、栉风沐雨的生活会有些相似。另外,每个小贩的品行会有不同,或贪图小利,或善良纯朴,能与文中人物形成鲜明对比或相互映衬。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能迅速与课文中的人物拉近距离,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激发情感参与,对于课文的理解,人物情感的把握,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2.本课教学设计将“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思、读中悟,读出意味与感受。遵循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让学生更多地拥有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权利和机会。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4.教给阅读方法,重视语言积累。在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划相关词句,细读课文,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味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划、思、议的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内涵,力求学生的感情与作者之情、作品之情产生共鸣。

第二篇:《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学会10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情感: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3、技能: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诵读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生字果。

【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小燕子》歌曲律动。)今天,燕子姐姐又来到了我们一⑵班,(课件)看,她们还为我们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赶快打开来看看!(燕子礼物)只要你能读出上面的音节,就能打开来看到里面的礼物了!(复习本课生字的12个音节。)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⑴ 燕子姐姐送完了礼物,它又飞起来,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放课件。)⑵ 看了燕子姐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⑶ 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课件朗读)你们想读一读吗?

⑷ 同学们学习的热情这么高,燕子姐姐可高兴了,你看,她来帮助我们了: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第二件事儿,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读好了,读给你的同桌听。

⑸ 会读了吗?谁能读给燕子姐姐听呀?

⑹ 指名读,评议正音。(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⑺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2、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⑴ 同学们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你们也看见了吗?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同学们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同学们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四人小组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⑵ 谁告诉老师,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课堂交流。(课件,随机朗读训练。)

烟村四五家有几户人家在做饭,炊烟袅袅,谁也看到了?你读的真好,老师好象闻到饭的香味。还有谁也能让老师闻到饭的香味?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亭台六七座你觉得这些亭子怎么样?怪不得你读得这么美,看到这么美的亭子,你想干什么?恩,你已经坐在亭子里了,还有谁也想去坐一坐?想坐的同学们一块儿读。

八九十枝花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你能读一读,让老师和同学们也喜欢吗?谁和她比一比?开火车读?双组赛读。

一去二三里那么美丽的地方,离我们不太远,相当于这里到三舍的路,所以课题说?这是诗人在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一起读一读。

⑶ 同学们说得那么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让我们再一起夸一夸燕子姐姐的家乡,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同学们,朗诵到这里,你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对,在这首诗里诗人巧妙地把十个数字藏在里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谁当小老师读?(指名读卡片 1∼10)

2、同学们学得这么热闹,引来了村里的一群小企鹅,胖乎乎的,真可爱!哇,这么多,我们一起数一数。可是,他们怎么都不动了呢?在找什么呀?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球吗?

3、怎么,他们还是不开心?原来他们听不懂中文,哎,我们小朋友也很会说英语,一起用英语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4、哇!瞧,他们可高兴了,唱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唱吧!跳吧!(课件,音乐)

5、燕子姐姐看到同学们那么能干,给我们送果子来了,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就把果子送给他!(抢读生字,去、里你是怎么记住的?)

6、燕子姐姐的礼物送完了,现在我们也给燕子姐姐准备点礼物,好吗?送什么好呢?就写个一字吧!看!这是什么格子?中间两条线是什么?一的笔画是横,你能说说怎么写好这一横吗?(指导写“一”)

四、总结全课

1、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二个汉字娃娃,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还参观了燕子姐姐的家乡,喜欢吗?现在,我们要离开了,可是,那炊烟袅袅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还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把我们对燕子姐姐家乡的喜爱用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2、燕子姐姐可满意了,听,她在跟我们说什么?

第三篇: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第一课

指教:洗马小学张华莲

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1.辨认“

八、入”和“

九、几”。2.读准:“三”、“四”“十”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借助阿拉伯数字学习汉字

1.出示1—10的阿拉伯数字图,让学生读 2.出示:课文45页图画 3.认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4.强调:三、四、十的正确读音

三、学习课文识字

(一)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示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同学)

4、教学生字。(1)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卡片(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比赛读。(2)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四 十 六 一 三 九 八 二 五 七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读童谣《一去二三里》给爸爸妈妈听 2.在妈妈的帮助下制作本课10个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识字一;

一去二三里

认识的字:

不认识的字:

▲课后反思:

第四篇: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苹果里的五角星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习惯思维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习惯思维方式。

二、教学要求:

情感目标: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字词。第二课时:从小男孩的举措中体会什么叫创造,受到感染,启迪。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想给大家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什么故事呢?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2、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什么?(老师为什么先讲这个故事?)

4、揭示课题,解题激趣。板书课题。①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导:突出苹果里有什么,怎么读?强调是哪里的“五角星”,怎么读?

你们看,同一个课题,大家理解不同,读法也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板书:魅力)在写“魅”字的时候要注意结构,“厶”不能丢。

②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这里的“五角星”加了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并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像五角星的东西。)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自学。出示课件:

清晰

生疏

苹果核

循规蹈矩

感触 魅力

图案

创造力

鲜为人知

2、抽读生字。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清晰:清楚明白。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这里指按一般的做法办事。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创造力:创新能力。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4、指名分节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5、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如: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 能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问题,才促使我们去解决问题。)

6、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7、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写字指导。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8个生字。

四、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第五篇: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二

《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养成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2.会写1个字和笔画“-”。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古诗内容,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景色美。

5.知道“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在诗中都是虚指,不代表具体的数目。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正确书写“一”。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录音磁带。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复习与本课生字有关的拼音:国庆节,老师回老家,刚走到我们村子的路口,看到满山的红叶都红了,(出示红卡纸做的红叶,上面写有拼音)多美的红叶啊,来,看谁能把这些拼音读出来,这片红叶就送给他。(生个别读后,全班齐读)

2.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从远到近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3.教师描绘诗中的景象:我国宋朝有位诗人叫劭雍,有一天他外出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远,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几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几处精美的亭阁楼台,他静静地观赏,才发现路旁开着一朵又一朵,哦,很多很多的花,真是赏心悦目!看到这样的景色他喜欢极了,就把这样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4.板书: 1.一去二三里。指名读课题,帮助学生正音,再齐读课题。

二、听读课文,并指导背诵

1.老师范读两遍,带全班齐读三遍。

2.指名读三人,同时师画简笔画以帮助学生记忆:小路/ 四五座屋顶,烟囱在冒烟/ 亭台/ 路边的花丛

2.指导学生看简笔画记忆诗歌。

3.指导背古诗,老师背一遍,会背的学生可跟着背诵。指导:设想自己就是诗人,要把自己看到的美景说给别人听。

4.师生合作背诵:老师背前两个字,学生背后三个字。

三、认识生字

1.从课文中挑出生字,(看生字卡)让学生齐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2.老师读“一、二、三、五、十”,学生用笔在书上圈出生字。(提醒学生圈字时的姿势要正确)

3.把圈出的生字读给同桌听。

4.识记生字,不看拼音,这些生字还认识吗?

(1)出示不带拼音的12个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重点引导读准“四、十、三”的字音)

(2)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用各种方法读。(3)摆一摆:每人动手,把这12张生字卡摆成两类,说说为什么这么摆?(最好让每个学生利用小生字卡片摆一摆,同桌交流:“一”至“十”是数字,“去”和“里”不是)

(3)平时我们在生活中用到过这些数字吗?用“十”生字开花。

四、理解古诗美景

1.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再读一读古诗,2.板书(或出示词语卡片):村庄,亭台,花,引导学生在图上指出这些词语的景物。

3.你觉得哪些词的意思不懂。

解答时可结合看图理解下列关键词: 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我国用的长度单位,从教室到校门口的距离有300米,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看图)

亭台:供游人观赏、休息的亭子。(看图,联系生活经验)4.理解古诗中的数字

(1)烟村四五家:从字面上看是四、五户人家。在古代它们表示虚数,意思是说村里的人家不多。

(2)那么“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去二三里”这几句诗里的数字呢?(让学生悟一悟,说一说,可以同桌先说,再全班交流,教师作必要讲解。)

五、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用田字格:我们知道拼音要写在四线格,生字我们把它写在田字格。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要靠它。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一”是由笔画“横”组成,(出示毛笔写的横画卡片)以前我们的祖先用毛笔写字,这是用毛笔写的“横”,这个笔画看起来简单,要写好却不容易,它分为起笔、运笔、收笔,起笔、收笔都要稍微停顿一下(师范写),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看老师写一个(边写边说)。打开字贴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

肖冬梅)

下载《毽子里的铜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第一小学 卜祥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毽子里的铜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第一小学 卜祥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腊口铁资中学教育集团 饶益婵 认知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2、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不同形......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3、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包玉霞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肥市枞阳路小学 包玉霞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散文,作者袁鹰。课文通过描述黄河艄公撑着羊皮筏子载客在黄河上行进的情形,赞颂了艄公凭着勇敢......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山小学

    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 【教材阐述】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文包诗”型的课文。课文分“文”和“诗”两个部分,写了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而特别思念家乡和亲人,写......

    小学美术《画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美术课《画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要求:本课主要以欣赏,观察,描绘,游戏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用自己......

    小学语文第十册《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早 备课时间:2009年2月7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复小姜再霞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姜再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生字和词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