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专业的完善与发展综述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专业的完善与发展综述
摘要:美学教育已经被大多数师范院校纳入了教育大纲中,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意识,而传统教学模式也越来越无法适应当今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制度的更新日新月异,这种变化也给钢琴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现状、钢琴教学的深入开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等师范
钢琴教学
策略研究
创新思维
一、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形势下,国内多数高等院校都专门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而钢琴教学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其地位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国内钢琴教学的组成部分。这与普通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有一定的区别,而且和中小学的音乐普及教育也不尽相同,这是对社会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一个培养过程。
前几年,美学教育刚刚纳入到了教育宗旨中,也因此,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等师范类音乐专业的扩招状况也十分迅猛,这可是前所未有的。高校扩招情况不断增加,艺术类学生数量明显多了起来,但是这些学生的钢琴水平却是不尽相同的,钢琴教学也因此从开始的“单独个别”到如今的“大包大揽”,其质量也就必然会引起我们的忧虑。
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只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较为简单,其课程内容多是较为繁杂陈旧的理论知识,而教学观念和内容方面的制约性也比较强,这就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当前钢琴教学的情形,我们必须深究原因,找到方法,并予以妥善解决。
二、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策略分析
(一)将传统钢琴授课模式作为基础
弹奏技巧是钢琴演奏的基础所在。高等师范院校在钢琴教学方面,必须将传统地钢琴授课方式作为基础,重点熟练掌握钢琴节奏感、钢琴记忆力、钢琴歌唱艺术,以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
首先,钢琴节奏感。钢琴节奏属于是钢琴语言表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钢琴旋律组成的核心,古来素有“旋律为本,音乐之命”的说法,钢琴节奏可以赋予旋律旺盛的生命力量。钢琴的节奏培训必须具备伸缩性,同时还要有较为活泼的韵律,学生钢琴演奏一定要从最初就让其仔细体会乐曲节拍,更要体会钢琴音乐主旋律及其蕴含的意义,让学生们都懂得按乐句弹奏,而非以小节作为学习演奏固定模式。
其次,钢琴演奏表现艺术。钢琴演奏艺术多是表现在主旋律部分,这也是钢琴教学基础部分。中外各式钢琴演奏曲目,全都具备自身独特的激情和个性,钢琴演奏艺术其核心就是对旋律的理解、逻辑发展关系、行进动力以及情感变化等。钢琴演奏艺术旋律为学生们带来了丰富地心境体验,学会用钢琴演奏,并富于真挚的艺术美,这样方能深刻地表现出钢琴作品的情感因素。
最后,钢琴记忆力。钢琴记忆力中蕴藏丰富,表现力深刻,这其中就包括视觉、听觉、动作以及逻辑思维等。钢琴教学过程中,通过音律培养训练、节奏记忆以及时句模拟的形式来对钢琴记忆力进行加强性培养。
(二)以歌曲伴奏配弹为核心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与一般意义上的专业音乐院校钢琴教学存在一定的区别,而且和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也不尽相同,这是对社会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一个培养过程。高等师范钢琴课教学通常是以乐曲伴奏配弹为教学模式,其关键在于对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实践分析与演奏练习是即兴伴奏的特点所在。课程中,对于钢琴基本技能的练习必须有所加强,这样才能为演奏打下良好地基础。因此,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必须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将其融会贯通,同时对乐谱进行弹奏练习和分析理解,还要欣赏名家优秀的钢琴作品,以此来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
(三)以钢琴史为理论指导
师范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一定要比普通学生更为广阔。所以,其钢琴教学学习也必须充分了解钢琴演奏史,为钢琴教学学习打下坚实地基础。所有钢琴作品的年代和背景,不同时期的演奏方法及风格都存在差异性。只有对所有钢琴作品的历史背景都了然于胸,方可理解其中所蕴含的表现力。
三、钢琴教学的创新性研究
(一)钢琴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模式,这样能够尽可能的避免传统音乐教学中的种种不利因素。音乐曲谱尽量随意展示,并且要细致,具体到每一个音符,再施以五线谱辅助,这样方可将钢琴曲的历史背景与创作环境一一展现出来,这也是其它教学模式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地方。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同时,教学质量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培养兴趣,以丰富教学内容
将电视视听功能与电脑互联交互功能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然会有很大的提升。要让学生充分体验身临其境之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其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改观,而且创造性思维也一定程度上得到培养,最终,他们的学习效率就肯定会有极大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系统性,而且整个工程模式周期也很长。整个教学过程要始终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钢琴教学方式与目的还要有创新性,进而合理完善地进行课程调整,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
第二篇:中国与俄罗斯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比较研究
中国与俄罗斯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比较研究
【摘 要】俄罗斯是中国的邻国,也是一个声乐艺术大国,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科学而完善的高校声乐教学体系,能够给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以丰厚的启示和借鉴。鉴于此,本文以两国的高师类院校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师资建设、艺术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以期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与俄罗斯;高师声乐教学;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227-02
一、俄罗斯高师声乐教学概述
俄罗斯高校声乐教育发轫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以及自由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音乐教育的价值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必修科目。1864年、1865年和1866年,彼得堡、基辅和莫斯科三所专业音乐学院建立,在专业院校的带动下,先后又建立起了二十多所社会音乐学校。十月革命后,苏联音乐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整个体系的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就是以专业院校和高师院校为主的高等音乐教育。20世纪90年代,虽然国家出现了巨变,但是因为高等音乐教育体系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且已经十分健全,所以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影响,特别是高师院校,仍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唱者和声乐教师,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俄罗斯声乐学派,仍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二、中国高师声乐教学概述
20世纪初,在当时特殊的环境和形势下,一些海外留学归来的学子,如赵元任、萧友梅、黄自等,纷纷提出要在学堂乐歌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特别是萧友梅,还创立了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国立音乐学院,在当时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教育事业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多所专业音乐院校纷纷建立,一些师范院校也成立了音乐系,并借鉴了苏联的理念和模式进行教学,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到今天,几乎所有的师范类院校都建立了音乐系,声乐更是被列为了必修课,学生的就业方向也十分广泛,既可以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可以从事和声乐艺术相关的各种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是声乐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与俄罗斯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比较研究
(一)教学目标方面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一旦目标树立之后,所有教学活动都要朝着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在俄罗斯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树立是十分多元化的。虽然是高师声乐教育,但是并没有将目标局限于培养音乐教师这一个方面,而是让学生在获得扎实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技能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进行培养,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在中国高师声乐教学中,虽然也不再局限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单一目标,但是在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方面还存有较大的不足。特别是自高校扩展以来,学生数量激增,而教师的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所以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突出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成为了中国高师声乐教学一个急需解决的瓶颈。需要学校和教师都对此有充分的重视,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的话,则要考虑分阶段、有步骤的推进,并在短时内付诸于实施。比如一些院校推行的导师负责制,就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培养方案,这就是一种进步和完善的表现。
(二)教学模式方面
相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人口数量并不多,所以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基本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可以沿着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一步步前进。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比较融洽的,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权威,学生也不是言听计从,自身的一些想法、意愿等有及时表达的机会,而教师也会予以及时的回应,师生双方在相互探讨、交流中共同推进教学的展开。在中国高师声乐教学中,因为在建国初期基本沿用了苏联高师声乐教学的模式,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学生数量的激增,在教师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模式便不再适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如果一味的坚持,也势必是以课时量减少、课时缩短为代价。所以应该及时探索出新的解决办法,既能够充分保留一对一模式的优点,又符合当下的实际条件。近年来,一些学校探索出了小组课的模式,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水平、性格等要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进行小组授课。其优点在于,因为小组成员的水平相似,所以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对此教师就可以采用集体解决的方式,使教学效率成倍的提升,也大大节省了教师、琴房等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因为小组成员数量不是太多,所以教师仍然可以进行个别指导,达到了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的要求,所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师资建设方面
在俄罗斯高师院校中,对于师资建设是极为重视的,比如每年都会为教师提供多种学习和充电的机会、定期开展对教师的考核、要求教师参加演出实践等。也就是说,成为了一名高师声乐教师后远远不是终点,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仍然要不断的丰富和提升自我,从而保证整个教学的先进性。而在中国高师院校中,声乐教师都是以教学为主,忽视了个人的丰富和提升。多数教师都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按部就班的推动教学开展,对一些新的教学理念知之甚少,且自己的一些演唱理论、技能等也都相对落后,加之学校对教师的学习支持力度有限,共同造成了这一局面。所以作为学校来说,要充分认识到师资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声乐这种具有技能性特征的学科来说,更应该对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有及时了解,并根据需要主动调整教学的多个环节。作为教师自身来说,也应该树立起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除了获得多方面的丰富和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学生面前形成良好的示范,即在声乐艺术的道路上是永远没有终点的,唯有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才能有所收获。
(四)艺术实践方面
声乐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只有通过演唱,才能够将声乐作品传递给观众。所以在俄罗斯高师声乐教学中,对于艺术实践是极为重视的。在校内,艺术实践类课程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且有着严格考核标准;在校外,每个学校都建有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定期指派学生前往实习,多数学生毕业后,都有着较为充足的演唱或教学经验,基本满足工作的需要。但是在中国高师声乐教学中,艺术实践却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多数学生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演唱技能,但是一到了公开演唱或实际教学中,就会因为相关经验的匮乏而发挥不佳,不但不利于个人的就业和发展,更是与声乐本质属性相违背的。所以需要进行全方面的变革和完善。在校内,一方面要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并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则要完善场地和设施建设,如音乐厅、音响设备等,并指派专人进行管理,使其长期处于稳定、可用的状态中,满足实践活动的需要。在校外,要积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比如可以和一些演出团体、学校等签订协议,定期指派学生前往实习,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也可以满足这些单位的用人需要,正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结果。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国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所获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与俄罗斯等高等声乐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在多个环节存在差距,这就需要广大声乐教育工作者以一种学习的姿态,通过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取长补短,将对方先进的理念、经验和措施等结合实际为我所用。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将俄罗斯和我国高师声乐教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高师声乐教学一定能够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冬艳.从国外声乐教学艺术看我国声乐教学中的不足[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2]陈明孔.从俄罗斯音乐教育成就看我国音乐教育[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第三篇: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大学生面试技巧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大学生面试技巧
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就业范围比较广泛,但由于专业对口,从事音乐教育教学与文艺工作人员相对所占比例较高。他们的就业,有其专业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在就业过程中,也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掌握各种面试技巧,才能让自己的求职之路走得更加顺利。
一、做好面试前的准备:精心排练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如果不想自己在面试的时候手足无措,不想在面试结束时后悔,就一定要在面试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一样,需要精心的练习与彩排。
(一)前期基础准备
这是对音乐专业学生最起码的要求,准备1-2首声乐作品与钢琴曲目,1-2首自弹自唱曲目,以及相应的自身特长展示项目。如果就业方向为音乐类教师,还应准备一套上课的资料。如一节课的说课稿、教案、多媒体课件等。
(二)有针对性的准备
当接到面试通知后,大学生应立即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1.掌握情况、收集信息
首先要准确记下面试的时间、地点、联系方式以及具体的面试形式等。同时通过亲友、老师和同学或上网等各种方式搜集招聘单位的信息,更多的了解用人单位性质、地理位置、业务范围、规模、发展情况等基本信息。最后还应了解自己所聘职位在单位的作用,以及考虑此单位招聘这一职位的特殊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整理资料、突出个性
当明确了招聘的单位,这时的资料准备就应更有针对性,与自己所要应聘的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用人单位重视什么,这个职位需要什么,应聘者最好就突出什么。可再做一份简历,以便当场呈现,突出自己的个性与闪光点。最好能事先准备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通过谈论与应聘职位有关的工作经历和曾经取得的成绩,借此证明自己有能力胜任所聘职位。
3.合理着装、良好心态
整洁得体的个人形象与文明大方的行为举止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外在体现,对于应聘的大学生来说,应根据应聘的职位选择合适的着装。着装不一定要西装革履,也不必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刻意为之。但一定要整洁大方、得体,展现音乐专业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与审美素养,体现端庄的同时,展现高雅的艺术气息。衣服不要太紧,也不宜太松;男生要避免穿沙滩裤,女生避免穿吊带衫及太短的裙子,保持干净的妆容。
充分的准备会更让人自信,自信的应聘者会更容易获得面试官的肯定。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面试,做最好的努力,应聘者精心的准备会给面试官传递出一种信息:你对这份工作很重视,这种信息将会为你的面试加分。当准备充分了,获得面试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大。
二、从容面试:精彩呈现
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足以让面试官看出你的专业水平、求职动机、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一次面试甚至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可能决定自己的去留。所以注重细节、从容面试,才可能成就自己的精彩而成功的面试经历。
(一)把握时间、准时参加面试
守时是信用的礼节,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参加面试,一定要准时到达、没有借口、不找原因。迟到有可能就意味着淘汰。最好提前5-15分钟到达面试地点,太早显得没时间观念、太迟又显得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差。
(二)注重细节、展现自我
细节决定成败,音乐专业学生展现的不应仅仅是高雅的艺术,更应展现高雅的气质和行为。首先,如果门关着,应轻轻的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开门关门动作要轻;主动与面试官打招呼,称呼要得体,当考官没有邀请坐下,不要急于落座;如有邀请,记得表达谢意。
(三)自信作答、从容面试
面试时,面带微笑,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当招聘单位介绍情况时,要认真聆听,并在适当的时候作些回应,表现出对所聘职业的兴趣和诚意。对面试官的提问,认真考虑,有条不紊的作答,同时注意语气和语调。哪怕是回答最简单的问题,也要尽量展示招聘岗位所要求的素质,给出的答案应与所应聘的工作相关。
三、做好面试后的工作:完美谢幕
当表达了谢意,起身将椅子放回原处,礼貌的与面试官辞行后,一转身,面试结束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应聘工作的结束,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录用的结果,所以,面试后的工作同样可能影响到面试的结果。
首先,为了感谢招聘人员为自己提供的这样一个机会,最好在两三天内给面试官写一封感谢信,这不仅是一个礼貌之举,同样会让面试人员对你的印象更为深刻,这样一种做事认真的态度,或许还会为自己争取一个成功的机会。
最后,收拾好心情,再出发,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全力以赴,投入下一场招聘,上了固然不错,如若失败,至少曾经努力过,而且能从这次的失败中找到自己的得与失,让自己成长,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成功面试注入了活力。再次出发,迎接挑战。
第四篇: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规范(五年制师范专科)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规范(五年制师范专科)
一、专业设置(准入规范)
二、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是初中起点、在校学习五年的师范专科学校,它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历、能够在各类幼儿园和托幼机构胜任教师岗位的实践型教师。
(二)人才规格
五年制师范专科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一下基本要求:
1.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热爱教育、热爱儿童;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人格;
3.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4.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文雅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礼仪风范;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交往合作能力;
5.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学前儿童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6.具有幼儿教师必备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并能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具体包括:
(1)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观察和沟通的能力;规划和设计组织和实施各类教育活动的能力。
(2)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专业建设规范
(一)课程与教学规范
1.课程设置
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三大部分。
(1)课程内容
a)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主题,是实现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它包括通识课程、学前专业课程、艺体技能课程三大块,约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通识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对大专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基本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体育与健康等方面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识课程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它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基础课、信息技术基础课、体育与健康等课程。通识课程约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教育思想、教育知识及教育理论教育,建构专业知识体系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教育理想和师德杜洋,掌握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的主要课程。学前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两大块。专业理论课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游戏、儿童文学等,约 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专业技能课主要包括: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口语、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等课程,约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艺体技能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须的教育技能课;是培养学生艺术表达、体育技能的主要途径。主要包括:乐理与歌唱、钢琴、舞蹈、绘画和操节与队列等课程。约课程,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b)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延伸和补充;它可以主动地适应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的能力
选修课一般开设文化知识、专业理论、教育技能、艺术、体育以及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课程。选修课程和内容应体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反映当地历史、地理、文化特点以及当地经济状况。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约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c)教育实践活动课程
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是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的综合实践课,是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环节、对于学生了解幼儿教育、熟悉幼儿、巩固专业思想、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特殊作用。
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参观幼儿园、教育调查、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育专业课、文化课的教学进度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贯穿于五年制教学活动的始终。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时间约周,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2)课程设置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课程设置要合理安排各门学科的先后顺序、恰当地分配各学科的教学时数,是课程计划中的重要问题。
各门学科的安排要保持一定的顺序,以保证教学有系统地循序渐进,使先学的学科能为后学学科打下基础。
各门学科的学时分配,是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和各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的分量和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法上得要求来确定的。它应包括看每门学科的总时数和每学年、每周的授课时数,应在保证主要学科的前提下,恰当分配各门学科的学时。
(3)五年制师范学科学前教育专业课时计划参考表
表一:必修课程
2.教学规范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学校应以教学为主,妥善安排教学和其它各项教育活动,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规范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保证。教学内容体现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它规定了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
a)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知道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和
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各院校应依据这些基本要求,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出发,确定本学校的课程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
根据师范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实行课堂教学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使师范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整体。
各校在制定本学校的课程计划时,应根据师范院校五年制学前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应用性和师范性。
b)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变得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规范、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是便携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各院校应全面透彻地贯彻教学大纲的内容和体系按大纲进行教学,保证学生牢固地掌握大纲所规定的全部内容,达到大纲所要求的水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可以限于大纲的规定,但全面实现教学大纲是各科教学的基本任务。
c)教科书
教科书,简称课本。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的教学用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工具。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学大纲,选好教学用书。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的教学用书应体现出基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验学生的知识提供基本材料。学校的教学活动既不要脱离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另搞一套,也不要照本宣科,应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进行教学法上的教工;应及时给学生补充教育教学上的新成果、新技术;应指导学生学好、用好教科书,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
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是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教学应是深入钻研、熟悉掌握、认真执行,以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
(2)组织与实施
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将教育的目标、内容转化成具体的教学活动,是由一系列教学环节组成的。它需要教学的各个管理部门科学的组织和安排,需要教师认真严肃地执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
a)备课和上课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环节,要上好课,必须要先备好课。
好的备课应做到:钻研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教学参考;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习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围绕教学重点、剪辑好教材、组织好教学过程,以保证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好的备课应该落实到三种计划上,即教师的备课应具体转化成三种文本形式;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课时计划可以有详有略,但必须有。对老教师和新教师应有不同要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应按照课时计划上课,但又不需要为课时计划所束缚。在教学原则的知道下,应灵活地使用好课时计划;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好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加强对课堂教学教效益的研究,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减少教学浪费。
b)作业布置和成绩检查与评定
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组织好学生作业,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
作业的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应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得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能力。
作业分量应适当,难易要适度。
作业应有检查,也可住址自查;教师应认真地对作业进行批改,把批改作业作为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问题的主要手段。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学工作的又一个主要环节,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主要意义。
对学业成绩的检查应考查与考试相结合;口头考查与书面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单元考查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何种形式检查,应根据学科特点、内容和检查的具体要求,灵活运用。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无论是百分之还是等级制,都应制定正确的评分标准;成绩的评定还应坚持理论与实际一致的精神,不仅要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要考虑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不仅要考虑学生站位知识的广度还应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不仅要考虑学生范错误的数量,还应考虑犯错误的性质。
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检查中的命题权限应有明确的规定,应建立学科试题库,规范的完善考核过程。
c)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它对实现教学目的有主要意义。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是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也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具体的特点及使用范围,有的适合教授新知,有的适合训练技巧;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应根据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具体特点,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d)教育实践活动
以教育实习为中心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师范教育的一种专业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训练一个合格教师的主要手段。
根据师范院校教育实践活动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教育实践活动应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与学生学业成绩检查相结合;应将不同的教育实践形式结合起来。师范院校应建立教育见实习的管理系统机构,根据教育见实习的计划同有关实习见习单位建立联系、共同搞好见实习工作;应制定和健全教育见实习的计划和规章制度,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检查和指导,从实践上给足,从质量上创优,将教育实践活动列入教师工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考核;应加强教育实践活动专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指导能力;应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逐步形成教育实践基地网络,确保经常性的教育实践:分散的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见习活动、教育调查等顺利进行。
第五篇:高等师范院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与中学语文课程革新
高等师范院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与中学语文课程革新
内容导读:习的目标是获得亲身介入探讨探讨的体验,提高发现不足和解决不足的能力,培养收集、浅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探讨性学习的方式侧重于学生的主动实践和探究,而不是课堂上的被动记忆。也可在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中完成探讨性学习。如在《中学古文教与学》的选修
[摘 要]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高等师范院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建设与中学的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必须“接轨”,这样才会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建设一支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科研队伍。
[关键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建设中学语文课程革新教学论文
[中图分类号]0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1—0119—02
[作者先容]曲鸿雁,北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吉林吉林 132013)
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以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培养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一些与之相应的基本语文素养。
一、高等师范院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方面的构想
我们以为,目前高师课程设置与革新教学论文落后于中小学基础教育革新教学论文。大部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只有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与教学论等几门必修课。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现代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一轮的基础教育革新教学论文。比如中文系传统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设置只有单一的36学时的教学法课程,它作为考试课在第6学期开设。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一些有关语文教学法的知识,根本不熟悉中学语文教学近况,就忙于设计教学内容。大部分是闭门造车,部分考研的学生甚至放弃课程试讲。学生在懵懵懂懂中,匆匆走上教育实习的讲台,结果不言而喻,致使学生的就业率极低。为此我们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并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并行等举措,优化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体现“全学程、精内容、重能力”的特点,服务于基础教育。以此为宗旨,为培养未来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提供课程支撑。具体设计如下:
二、与中学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接轨,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人才
我国教师需求量最大的市场是在基础教育这一块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探讨基础教育的需要,积极革新教学论文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策略,为基础教育服务。为此,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探讨性学习,以培养出能够在基础教育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讨性学习的教师;加强教育基地建设,使学生了解一线教育的近况和走势。
1.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性学习
追求教学民主化,变讲台为平台。师生联系是同等的“朋友 伙伴”的联系,师生之间可以通过互动和交互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展开自由交流和民主对话,把学习的课堂变成一个“生活的世界”。学生与教师共同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探讨,学生可以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负责,把探讨的过程、学习和内容、使用的策略全部记录下来,再和组内同学以及教师共同分享;尤其要交流学习策略和学习的新发现、新感受,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欢快和收获。探讨性学习的目标是获得亲身介入探讨探讨的体验,提高发现不足和解决不足的能力,培养收集、浅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探讨性学习的方式侧重于学生的主动实践和探究,而不是课堂上的被动记忆。也可在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中完成探讨性学习。如在《中学古文教与学》的选修课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对高中语文课本一、二册中的文言文进行探讨性学习。具体做法是:5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
小组完成一篇古文的教与学的设计。在课堂上由主讲同学向全体同学说明小组学习的内容,发现、探讨的不足以及学习感受。在36学时内完成高中语文课本一、二册文言文的教学设计。
2.建立稳定的教育见习、实习基地,熟悉基础教育的近况和进展走势
转变“关门办学”、“高高在上”的陈规,主动与中小学建立和谐联系,以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策略、科研合作等方面主动适应基础教育与进展的需要。积极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革新教学论文与进展提供技术、信息、知识等方面服务。在互利的基础上与中小学建立长期、广泛的合作联系,走共同进展之路。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探讨基础教育教学不足,搞好社会调查,撰写一篇教育教学小论文,再次进行探讨性学习。同时以自己的兴趣点出发,根据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设计一次有作用的教育活动案例。只有体验到基础教育的现实近况,才能培养出师范生适合基础教育革新教学论文需要的各种素质。
3.夯实教师技能,进行准教师方式练习
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必须的专业技能。我们面对的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其教学基本功大致包括: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信息技术的运用等。具体操纵步骤是:(1)请一位中学教师或学科教育学教师进行示范课,使学生获得感性熟悉;同时领着学生进行教育见习,深入中小学教学现场听课,并且配合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惑。(2)学生自己以中学课本中自选一篇文章,进行教学设计,准备15分钟左右的讲授内容,在全体同学眼前做试讲,效仿教师范例,然后组织同学进行评课。(3)逐渐成熟之后,进入微格教学阶段。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做好录音录像工作。课程完毕,组织评议,指出优缺点和改善意见,学生根据评议反馈进行教案的修改。(4)由每一位教师指导5~6名同学再进行一次备课、讲课、听课、评课,循环提高。以篇章的教学设计到说课提纲等每个细节都由指导教师严格把关,反复听学生试讲,并且给予指导,给出成绩。(5)试讲成作业制作,将之作为就业应聘的依据。通过个别到全体的技能练习,使同学们形成合作性的探讨——备课——讲课——评课——改善的学习氛围。
基于以上浅析可见,高等师范院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与中学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接轨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内容,首先要探讨新课程标准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的新要求,并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以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
(责任编辑:海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