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手工课的教学探究》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 手工课的教学探究》
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小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1、旧物改造:即美术手工课中的创作材料均选取于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旧衣服、可乐瓶、纸箱、报纸、旧书等),通过对材料的形、色、肌理等方面的分析,大胆想象、合理构思,在美术手工活动中对废旧材料进行重新整合、应用和塑造、修饰——“变废为宝”。
2、美化生活:这里是指旧物改造后的作品具备美术作品的观赏性可用于装饰空间环境,同时它们又有一定的生活实用性,可以为日常生活服务(如简易书架、相框、柜帘、吊灯等),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手工课:属于美术教学形式的一类,该课程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完成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
二、小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意义:
借助美术教学这个平台,拓展教学资源,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寻找、收集身边那些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把这些特殊的材料引进课堂,通过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和巧手改造,使它们变的好看又实用,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手工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造性思维、艺术表现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又可以在作品应用中体验成功感。促成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生活、美化生活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研究背景: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在每次美术手工教学活动结束时,班上都会出现大量被学生丢弃的材料(如纸张、盒子、瓶盖等),其中有些材料还有利用价值,而往往都会被学生丢弃成垃圾。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的“鸡肋” 物品如旧衣架、一次性杯子、旧衣服等。
环保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学校是宣传和教育学生践行环保的重要基地。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应该把环保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作为视觉传达教育的美术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发现美进而创造美。启发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寻找身边的废旧材料,发现它们的可取价值并加以利用既唤醒和激活了儿童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把环保教育落到实处。
此外,《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课程改革最主要的一个突破点在于学生活动方式的不同,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制定导向性内容标准,给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基于上述因素,我提出本课题。
三、小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杜威的“做中学” 理念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 理念认为:“从做中学” 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通过“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 的手工学习活动,让学生对废旧材料的发现、研究与再利用活动充满兴趣,得到成功体验,并从中切实感受到爱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2、瑞吉欧的教育体系理论
让儿童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获得丰富的经验,从而实现自我构建和发展。在开展“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 的手工教学活动中,我会引导学生自主认识废旧材料→收集废旧材料→改造废旧材料,培养他们的发现、分析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提倡学会学习,实现合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更加关注学生本体的表现。在旧物改造的创意设计、操作过程和应用布置等方面都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协作能力。
4、美术课程标准(2011 版)《美术课程标准》建议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通过观察、体验、构思、描绘、塑造、设计和制作等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人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在实施“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 的手工教学活动中,我将随堂渗透环保教育和生活教育。
四、小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1、扩展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寻找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废旧媒材,了解材料对象的形、色、肌理特征。
2、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勇于创造的能力,能大胆对材料对象的改造价值、改造可能和装饰方式等方面进行猜测、设计、操作。
3、学以致用,促成学生从小养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变废为宝。学会美化生活环境,节约资源。
研究内容:
1、对废旧材料的寻找与了解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寻找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并储备、观察、了解它们。
(2)教师带领学生观看、寻找有关旧物改造的视频、网站、书籍和影像等(如“家有妙招”、“肉丁网”、“艺术创想”、“巧巧手” 等)。
2、对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创造和应用
(1)应用切割、拼接、镶嵌、涂色、包装等手段,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从作品功用的角度有目的地进行创意设计,把“变废为宝” 的作品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的价值。
(3)借助校园环境或家庭空间,让学生将改造后的作品进行布置,并组织学生参观。
3、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是不是得以进一步提高。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在一年(1)班、四年(1)班、六年(2)班(低、中、高三个学段)开展研究,确定同级段其他班级为参照班,以班级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
六、小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研究思路:
根据研究内容的设定,本课题的探究结果要具体到每次的手工旧物改造的教学活动中去总结经验。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动手能力方面考量,根据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具体学情,以安全为前提,坚持“组织资料学习(观看视频或书籍材料)→材料收集(课前完成)和改造→成果应用和展示” 的教学(学习)活动模式。我设定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具体的研究思路安排如下:
在实践研究的前期,我设定向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以“你有哪些好的‘旧物改造’的小点子” 为题的问卷调查,鼓励学生上网或查阅相关书籍、报刊,作好记录,并推荐其中较好的方案给学生练习。
1、低年级:以个体模仿教师示范作品的手工学习活动为主,学习内容应简单易学且整个研究周期的手工学习活动次数不宜过多,学习模式从单人模仿向同桌合作模仿递进(鼓励孩子找家长帮忙,或者向父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说明做法和用处)。
2、中年级:以单人模仿教师示范作品为起点,然后尝试 2-4 人合作练习,鼓励学生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有所改变与创新,并能简单表述创新的理由与意图。
3、高年级:以小组合作为主(可以是 2 人或多人协同操作),教师设定一种主要改造对象(材料),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改造作品的创意和功用,并添加需要的其他废旧材料,学会写简单的设计图纸,能够简要表述改造作品的功用,评价他组作品时可以提出简单的改进建议。为了便于研究和总结经验,我从三个学段各选出一个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待最后教学模式成熟再向全校推广,以便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研究过程:
1、申报阶段:(2013 年 12 月):学习、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对各学段学生的美术手工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进行系统的估量,并根据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况选择课题、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2014 年 1 月-2014 年 10 月):制定计划、细化活动、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深入开展各项“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 的美术手工课实践活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课程活动资料,进行阶段性小结。
3、总结阶段:(2014 年 11 月-12 月):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迎接验收。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与收集,了解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的产生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2、文献研究法:通过观看、学习“旧物改造” 相关的视频、网站、书籍(如“家有妙招”、“肉丁网”、“艺术创想”、“巧巧手”)等。学习、借鉴和改进他人的先进经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及时进行个案分析和研究总结,为后续研究做指导。
3、问卷调查法:课题研究初期,对学生进行“旧物改造小点子” 的材料认知和实施意见的收集,对后期开展课题研究具有较大的帮助。
4、案例研究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生活教育和社会实践为辅,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环保意识。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一边实施,一边观察、分析结果,随时调整、修改试验方法,启发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废旧资源,进行美术创作与美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学生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七、小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实现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资源扩充,其中以生活化废旧材料为主的教学资源被引入课堂。
2、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培养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思考和勇于创造的能力。
4、学以致用,促成学生从小养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变废为宝。学会美化生活环境,节约资源。
八、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人本学习法:更加关注学生本体的表现。在旧物改造的创意设计、操作过程和应用布置等方面都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协作能力。
2、有效学习法:更加强调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在实施“组织资料学习(观看视频或书籍材料)→材料收集(课前完成)和改造→成果应用和展示” 的教学(学习)活动模式过程中,学生从前概念学习到知识应用到成果体验有一个系统有效的逻辑过程。
3、应用学习法:更加注重课堂手工学习与实际实际生活应用的关联性。学生在手工活动过程中切实领悟“在做中学”、学以致用的精神,既关注旧物改造的过程更关心旧物改造后的用途。
4、成功感学习法: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废旧材料的收集与整理、作品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成品的布置与展示等发面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更直观地享受到旧物改造的成就和快乐。
5、前概念学习法:更加细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查阅资料、视频(图片)学习、材料认知等方面的学习中,让学生形成较好手工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意识形态,让其后的旧物改造活动有据可依。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作为本课题的负责人,我是一位小学专职美术教师, 热爱本职工作,教改意识较强,富有创新精神,尤其擅长手工创作与指导工作,我负责的美化校园教学优秀课例评选获得市级一等奖荣誉,我指导的学生作品也曾多次获得区级以上荣誉。作为学校艺术组的教研组长,我一直负责教研组的材料收集、整理和撰写工作,在学科论文的撰写中也获得过区级一等奖荣誉,近年也参与其他学科课题的材料收集工作,有较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和理论知识,同时,我也是作为学校专职的美术教师,我负责的教学班涵盖了小学的三个学段,这也为我提供了充分的实践平台和时间。
十、小课题成员及其分工
蔡玉兰:主持课题研究,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负责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小学美术“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 手工课的教学探究》的可行性方案,开展实践研究活动。《小学美术“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 手工课的教学探究》小课题研究方案泉州市中山陶英小学蔡玉兰 2013 年 12 月
第二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是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是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共同去研究和探讨。
二、课题界定、理论假设 小学美术欣赏的概念界定
欣赏:欣赏就是从一个作品中发现有意义的地方,慢慢去品味,得到一种很愉快的感觉,是个看似简单却十分深奥的东西
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教师把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并以情感为主导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欣赏其内涵。
2、通过研究,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孩子提升美术欣赏能力
3、通过研究,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灵活运用教材,善于结合实际培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前期尝试阶段:(1)组建课题成员
(2)调查美术课堂现状,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兴趣(3)收集资料、学习理论(4)撰写课题申请报告(5)尝试研究
2、具体实施阶段:
(1)撰写开题报告,调整课题实施计划,明确分工合作。(2)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3)进行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4)撰写中期报告,调整实施方案
3、总结成果阶段:(1)全面总结,归因分析(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整理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资料
(二)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法、访谈法、比较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现场观赏法、案例分析法等开展研究。
五、研究内容
1、在欣赏课中凸现人文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新的教学理念,对相关资料进行调查、整和与研究。在实践教学中提倡要注意营造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欣赏学习,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开发学生智力。
3、课堂教学整体优化,重视多媒体等等不同教学方式的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
4、在直观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探索,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同,增强学生对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视。
5、美术第二课堂的确立。如:美术兴趣小组的建立;校园文化对美术教学的重视;家庭美术学习氛围的创造;
六、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美术欣赏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同时也忽视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有时会埋没了部分学生个体的创造思想。
(二)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会忽略作品的背景及创作的社会生活。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达到 “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像的审美感受能力。
(三)如何将美术欣赏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的课内外活动、及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还需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第三篇: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感想
小学美术专题:
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感想
纵观小学美术教材,有多篇课、色彩课、创作设计课、手工课等,其中手工课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一种课型,但总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使手工课无法圆满完成,这也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遗憾。
每次上手工课,走进教室的一刹那,发现小朋友们的桌子上零零碎碎地放着些上课要用的资料,有些有,有些没有,感觉这样的课总有些力不从心。当我问和小朋友们准备美术资料用具的情况时,有的学生说忘记带了,有的学生则说找不到资料。随之“响应”的有好几位学生。今天美术课是要求学生用手工纸、剪刀等工具创作,上次美术课结束时,我特意关照同学们要记得带各种资料。这么多学生没有资料,这课还是否按计划继续上呢?我暗暗地想道。全班同学都随着我的深思而恬静地等待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手工制作内容,学生没有资料或准备不充沛,再好的教学思路和设计也是在“纸上谈兵”。象今天这样的情形已是屡见不鲜了,相信所有的美术老师都遇见过这样的情况,是件令教师比较头痛的事。
当遇见这样的情形,我们是该放弃还是该继续呢?假如放弃的话,是不是要等到学生都把资料准备充分后才干上课呢?这样,我想,不只打消了已经带了资料的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要浪费的时间就不止是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了。所以,还是继续的好。那如何继续呢?我们此时就可以改独立操作为小组合作,通过确定筹划组长、讨论构思、分配制作任务、合作完成作品,解决局部学生资料的缺乏,同时也解决了想象、构思的单一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对于那些未带资料的小朋友,单靠批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鼓励其参与小组的设计构思,协商其他同学进行制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但我们不能单靠小组合作来完成美术教材中的所有手工课,小朋友难免有时候会准备不充沛。所以,从另一面看,我个人认为对于美术教材的编排,也应该有城乡差别,有一些美术手工资料在农村是购买不到的,或者,能否考虑在编排美术教材时,对于手工课的资料作适当的布置,以减少学生为购买手工资料而烦恼的问题。
永宁县第一小学
马丽丽
2015.11
第四篇:“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
课题研究方案
一、概念的界定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探究性科学教育有明确定义:“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同时也认为:学生探究就是要达成探究性科学教育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亲历这样的整个探究过程。学生的探究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学生的探究活动以科学研究的内容为线索,探究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学生探究后的发现能够不断系统化和迁移,并最终能实现预期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的新世纪,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一种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国民的综合素养,尤其是科学素养水平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党和政府确定的科教兴国和全民实施素质教育战略、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摆在了重要的历史地位上来。正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所提出的那样,基础教育的课程实施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
组成的。学习科学课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活动。这种活动,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和课内外相结合的。现行科学课程设计了一个个精彩的活动案例,但并不是每一个设计对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都适用,而且涉及课外的设计比较少,所以,我们集中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结合本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地方资源,完善、优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进而完善科学课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的要求的具体体现。
4、问题与现状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而探究式教学是科学课程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成功与否,决定于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了三年。学生对科学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有许多自己想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但我校班级人数较多,科学教师深感开展探究活动困难重重,一来实验材料多且不好准备,二来课堂教学的时间也不够。有的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教学能力不强;有的教师虽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规律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但教学中存在活动环节设计与实施流于形式,面面俱到,甚至在环节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导致探究活动效率低下,达不到科学课程教学目标;还有的教师机械地根据教学内容提供有限的实验器材,刻板地安排实验步骤,学生照着教师演示的方法做实验,按部就班,教师停留在对学生程式性方法的指导上,或一问一答式地双向交流信息,而忽视探究的过程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之,教师总是不知不觉地限止学生的思维,总要把一些“脱轨”的学生扳到有利于掌握课本知识的轨道上,学生被教师牵着
程中,创设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活动主动展开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课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活动。”这种活动,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和课内外相结合的。探究活动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1)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与实现课标要求的创新设计。
教材为小学生提供了大量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探究活动内容,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也是以教材内容为主的,所以教材中安排的活动是学生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现在可供选择使用的科学教材有七、八种版本。有许多探究活动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有,但有所异同。我们教师可对教材进行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合理重组研究,提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探究的教材处理策略。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过程中,有时会有新的发现,生成新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可适时选择能实现课标要求的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并指导学生在课堂或课外进行研究。
(2)学生从生活中提出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探究活动。
科学课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学生在生活中会有许多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在自由研究的初始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催化剂”、“发酵粉”,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充分挖掘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多年的生活经验和个人体验的潜在学习资源,鼓励孩子们尽其所言,互相启发,尽可能地提出各种各样感兴趣的问题。教学中要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有机会对生活、对自然进行观察、感悟、体验;要保持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维持他们好奇的天性;要积极鼓励他们做个有心人,经常记录和积累各种问题,学会思考和提问。因为学生的生
b、开展“问题的提出”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c、开展“制定计划”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
d、开展“观察、实验与制作的方法研究”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e、根据研讨,在教学中具体实施并反思。
f、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g、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h、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
七、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教师论文集。
3、录像课。
4、科学探究案例集和优秀教学设计集。
5、学生科学小论文集(观察日记,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奇思妙想等)和科技作品展。
二0一三年九月
第五篇:小学美术自制教具(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自制教具
美术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课题:自制教具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设计与与应用
二、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充分发挥教师潜能,从而培养新型、能力型的人才。因此,教育的素材和教具有相当一部分要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为学生终生学习打好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恰当应用有助于学生深入、准确的理解教材、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美术同其他学科一样 ,也需要自制一些教具。例如教师绘制各画种的范画、具体作画方法步骤的分解式挂图以及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制作的教学投影片等。这些教具不同于美术作品 ,它是师生共用的 ,直观明了的 ,带有启示性、探索性的教学用具。、反思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群体与个体的策划,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能真正紧密的结合,体验学习过程,更深的感悟美术、喜欢美术,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审美、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服务。
三、研究的目的:
1、利用直观形象的美术教具,让学习更简单更轻松,人人都具备艺术素养。
2、在综合性学习中,形成真正有效的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教学中心的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围绕美术学科的特点,重视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材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师还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参观、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综合学习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多种绘画和手 工形式进行创作表现,并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分段步骤): 2016-2017上学年(9月-12月)1、9月份:美术学科组理论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
2、以美术学科组制定研究计划。收集整理优秀教具,建立教具档案
3、准备十月份校艺术节绘画比赛。确立大主题<校园文明提示语绘画大赛>
4、十月份参加校课题同课异构,听课、评课。
5、十一月份辅导学生参赛《大美安阳》,从中选出优秀作品。
6、在课外辅导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撰写心得、论文 2016-2017下学年(3-7月)
1、三月份制定新学期教学任务,按时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及时整理同组优秀教具。
2、参加课题研究课,听、评课
3、五月份对日、常教学、教学具做阶段总结。美术老师相互交流、讨论教学心得。
4、随时收集优秀学生作品。5、2017(7-8月)、整理个人课题研究资料、学习心得
4、形成阶段性成果。(学生美术作品、作业)
5、撰写总结性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