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境中的近义词
语境中的近义词
一、给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换上另一个词语,使该句子的意思不变。1.只要有什么东西响了一声,母鸡立刻警戒起来。()()2.母鸡有时候欺侮最忠厚的鸭子。()()3.猫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4.说猫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5.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
()6.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
()7.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8.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9.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0.我讨厌自私自利的行为。()()11.小明进步这么快,我惊奇极了。()
12.今年自然灾害很多,由于农民发挥了冲天的干劲,庄稼居然丰收了。()
13.我们应该蔑视困难、战胜困难。()14.冬天到了,我就希望下雪。()
15.这次考试时我格外仔细,得了100分。()()
16.我才不管别人的嗤笑,只要是对的,我就踏踏实实地去做。()
17.我走了,我不能耽搁你的学习。()18.越是紧张的时刻,越是要保持冷静。()
19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感到自己的才能确实不如诸葛亮,因而十分羞愧。()()
20.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
语境中的反义词、近义词
一、读一读,再按要求完成题目。
粗糙
肮脏
谨慎
憧憬
简陋
能工巧匠 宽阔
疏忽
精致
污浊
陶醉
理直气壮
1、找出一对近义词:
2、找出两对反义词: 二.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几对反义词。1)公路笔直宽敞,山路狭窄弯曲。()——()()——()
2)这人反应灵敏,那人却很迟钝。()——()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勤劳的蜜蜂不知疲倦地工作,而懒惰的寒号鸟只知道休息。
()——()()——()
三.在①组空缺处填入加点词的同义词,在②空缺处填入加点词的反义词,使之构成一个成语。
①生_ 死别
_ 吞活剥
心_ 气和
②___小异
大智若_ 不_ 则退 以攻为_ _为用
化险为_
第二篇:近义词—语境分析法
近义词—语境分析法
一、方法解读
对近义词的辨析,考查要求是要理解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正确选用词语及辨析词语运用的正误。因此,语境分析就十分重要,二、方法思路
1、审清题干,明确题型和答题要求。
2、读句子,体会语境并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简单的近义词分析可联想日常生活真实语境去选用排除。较难的近义词,可根据辨析方法技巧,认真分析每组词的异同,选出最合适答案。
3、最后将选出的答案代入每个句子中进行检验,防止排除失误的情况。
三、方法运用
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圣母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___,却无一根柱子。
2、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___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3、著名作家叶文玲曾经满腔热诚地___中学生:“不管写长文章或短文章,都要从心里 写,从心里流出来。”
A.宽敞 敏感 告诫B.宽敞 敏锐 训诫C.宽阔 敏锐 告诫 D.宽阔 敏感 训诫
方法思路:
1、审清题干,明确题型为选择题,答题要求是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读句子,体会语境,理解横线上所缺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句1:A项说房子空间大,联想日常生活中真实语境,我们经常会说房间真大,真宽敞,没有人说宽阔,会说马路宽阔,草原宽阔,选A、B两项,排除C、D两项。句2:联想日常生活语境,心灵敏感角落还是心灵敏锐角落,我们生活中通常说心灵敏感,选A项。最后再代入三个句子中进行检验。根据辨析方法技巧,“告诫和训诫”,告-告诉,训-训斥,根据语境,“满腔热诚地”不能是“训”,所以选出最合适答案为A。
3、将A项代入四个句子,均符合四个句子的语境,故最终确定A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正确答案为A项。“宽敞”和“宽阔”表示的范围不同。“宽敞”一般指室内的,“宽阔”多用于指室外的,如水面、草原等;“敏锐”、“敏感” 搭配对象不同,如“敏锐”一般和“观察力”、“眼神”等搭配,而“敏感”一般和“神经”、情绪等词搭配;“告诫”和“训诫”表示的程度不同,“训诫”一词有“教训,训导”之意,程度重。结合三个词语的情况,故正选答案应是A。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的语境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境
[摘要]语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上下文语境、时间语境、地点语境、心理语境、家境语境还是社会文化语境都对学生理解文章、体会文章内涵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随时引导学生注意语境,帮助他们准确地理解语言,以便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境
一、导语
“情随意转”、“时过境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语境之重要,前人早有所见。做为语文交际圈三大内容构建之一的语境是人借助语言文字完成语用交际的场所,研究语文交际圈教学,研究语境应为首要。
《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对语境也有多处做了要求与说明,仅以阅读板块为例:
在阶段目标之中,第一学段阅读之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阅读之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学段阅读之四:“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第四学段阅读之四:“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之八:“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前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这其中的“上下文”、“生活实际”、“文化背景”等都是语境研究所要涉及的内容。那什么是语境呢?
语境即语言环境,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基础和条件,这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情景和人之间产生的。任何思想的交流都离不开与说话者有关的语境。在语文的阅读材料中,尤其是文学作品中,语句的意思跟上下文,以至与整部作品的背景知识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下面几种语境因素.二、语境因素 语境包括以下几种
1、上下文语境
上下文语境指的是词、短语、句子或篇章的前后关系,是指特定语言成分的前言后语。上下文可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也可帮助学生消除歧义。例如:
“祥子!”她往前凑了凑,“我有啦!” “有了什么?”他一时蒙住了。
“这个!”她指了指肚子,“你打主意吧!”
愣头愣脑的他“啊”了一声全明白了。(老舍《骆驼祥子》)
其中“我有啦”的意义,只有依据下文“指了指肚子”及祥子与虎妞之间的特殊关系,才“全明白了”。这是下文补充交待了言语的情景后,才使言语意义得以明朗。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山中避雨》中有这样一句话: “有生以来,没有尝试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写的是避雨山中的琴韵之趣.这种趣味给作者的印象感受为什么如此之深呢?这也是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的关键.单看这句话,学生肯定无法理解。教学中,激起学生的疑问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回顾上下文,反复阅读。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教师作出评价后再谈自己的看法:远离尘器,避雨荒山,让作者看到了纯朴天然的景物美,纯真和谐的人情美,让他感到了音乐的巨大作用。
雨中空蒙的山色,静静的小茶店,茶博士坐在门中,悠悠地拉着胡琴,这一切,就如画家手中淡淡几笔勾勒出的山水画,而一曲《梅花三弄》,又使这幅疏淡的山水画,平添了无穷的意趣美和醇厚的朴素美。这是一位画家,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眼中才能感到的趣味和美啊!一把胡琴、一首乐曲,不仅让两个女孩转忧为喜,纵情歌唱,而且让村里的人都来了,村里的青年都齐声歌唱,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可见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在这种感染力的驱动下,人们真挚纯然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得以抒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得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和谐和睦,这真下让作者感到了纯真和谐的人情美,感到了音乐的巨大作用。所以他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通过这样联系上下文,学生就不难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2、时间语境
语言的产生总跟一定的时间相联系。从古至今,语言在发展变化,这要求理解词语或句子时,注意时间概念。如《天安门诗抄》中有这么一首:
黄浦江上一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 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诗中的“江桥摇”,是借谐音喻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这样的情境意义,粉有联系当时的时代才能悟出。所以在教学此类课文时,就要介绍好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隐含的意义。
另外,古汉语中的一些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都应注意时间语境。甚至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评价也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是一篇古代散文,由于当时的年代距离现在很久远,学生要理解课文,这也涉及到时间语境的问题了。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教师首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陶渊明的资料,然后教师概括,让学生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从而让学生理解他产生“世外桃源”这种理想社会的思想和社会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有关文言话语上(尤其是“ 交通”、“问讯 ”、“绝境、“ 间隔”、“无论 ”、“ 妻子”等古今词义有差别的词语)帮助学生建立古今词义存在的意识,从而少犯以今律古,以今释古的毛病。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呢?老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A、桃源人为避战乱,为何只带妻子而狠心地丢下儿女?(“妻子 ”为“ 妻子和儿女的”的意思。)B、他们来此“ 绝境”不是自寻死路吗?(“ 绝境”的意思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辨析古今异义是本文重点之一,若教师直接讲授,学生无兴趣,印象也不深,现将“ 交通”、“问讯 ” 等词语的理解转化为以上问题,既省时省力,又能激发兴趣。
3、地点语境
地点作为语境因素,指的是语境所产生的地点。是以说话人所处的位置作为参照点的。在很多的情况下,言语的意义与特定地点密切相关。
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方言词语以及体现地方特色的环境描写的语句、理解时应该结合地点语境。另外,在使用语言时,也应注意场合之分。王占馥教授说得好“不同的交际场合,决定着不同的内容、目的、方式和特点,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场合,决定着谈什么,不该谈什么,该怎样谈。”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开头的这一段话“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段话写出了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群山作为背景,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这里赖于壮丽的群山映衬,就益显出山泉的清
朗,而亭台又偏偏踞临泉上,则另含一番风光。这样,无山,则酿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峙。无亭,则山泉失色;有泉,则亭台增趣。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且辉映生色,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这里写了醉翁亭四周的环境,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写这些是为后面借解释亭名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从而奠定全文写景抒情基调服务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和感悟,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4、心理语境
话语的意义与主观现象的认识关系密切,所以理解话语的意义时,不能忽视话语内容的心理语境。
例如鲁迅的《祝福》中有这样的两个句子“祥林嫂 ,你放着吧!”和“ 你放着吧, 祥林嫂!”四婶第一次喊“祥林嫂 ,你放着吧!” 祥林嫂“讪讪的”,有些难为情。因为即使在祥林嫂自己看来,先后死了两个丈夫,儿子又被狼吃掉,已是个晦气,不干净的人。自己是没有资格去动祭礼的。她为自己的举动感到难为情。后来她花钱捐了门槛,认为自己是个“干净”的人了。于是,在第二天年的大年夜,就放心去做以前由她做的摆祭礼的事。四婶还是来了一声“你放着吧,祥林嫂!”的断喝,这是她万万想为到的。以致她“像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由此可见,四婶的话对她心理打击之大。
四婶的前后两句话,对祥林嫂产生的不同影响,是祥林嫂不同心理语境所造成的。
贝利的《第一千个球》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简直羞得无地自容„„这时我倒想起许多事——我似乎见到父亲每星期一拐一拐地走上足球场,膝盖肿得像西瓜那么大;我似乎看见他为了养活一家,在毫无怨言地清理便盆打扫地板。我两眼盯着地板,真希望地上开个洞把我吞下去,埋葬我的羞惭。”这段话是贝利的父亲发现少年贝利吸烟,贝利羞得简直简直无地自容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它写出了贝利听到你父亲的谆谆教导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受到煎熬,亲情胜地过一切,决心埋
葬过去的心理活动。教学课文时,教师可用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办法让学生深入领会心理活动描写在传记文章中的作用。首先由教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贝利和学生的对话,再由学生讨论,认识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对表现人物的个性十分重要。
5、家境语境
家境作为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时有可见。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生活环境有关。
林黛玉、贾探春、薛宝钗同为金陵十二钗,她们性格迥异。《刘姥姥游赏大观园》中三位姑娘的居室布置,充分反映出人物的不同性格。而她们的性格之所以迥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们各有不同的家境。
林黛玉自小失去双亲,寄居在外祖母家,因此不得不时时小心,处处留意。其潇湘馆布置所突出的一个“小”字,正是她性格的写照。这是林黛玉的家境形成了她封闭的性格。而薛宝钗家资万贯,尽管跟林黛玉一样同住在亲戚家,但她根本无需依靠姨妈王夫人的资助,再说她还有母亲和兄长呵护,因此她性格很开朗。贾府三小姐探春的性格更是跟豪门相吻合。这从她居室的“阔朗”可见一斑。由此看来,家境也是语境因素之一。
另外,仍然以贝利的《第一千个球》为例:球王贝利小时候因好奇喜欢上吸烟,他父亲发现少年贝利吸烟时,并没有打骂孩子,而是把他拉过去,好像朋友之间的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的话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贝利羞得简直无地自容。从那一天开始,贝利始终没有碰过香烟。贝利不仅球技出众,而且心理素质很好,这与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当时贝利的父亲要是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今天的贝利可能就是一个恶习难改的烟鬼,而不是“足球之王”。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乃至事业上的成功与否都有很大的影响。
6、社会文化语境
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也是语境的一种。在言语交际中,应该考虑对方的文化生活习俗等因素,不然会影响交际效果。
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某些指称意义相同的词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汉族人与回族人对猪的褒贬不一致。中国人常以海燕、龙作为勇敢的比喻,而欧美人却把它作为有灾难、凶恶之喻意。中国人常以狗作为坏人的喻体,而欧美人却把狗看成忠诚的朋友。诸如此类,在语言的理解和交际中都应注意。
鲁迅的《祝福》写到祥林嫂被卖嫁给贺老六时,“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拜成天地„„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撞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 有人认为,这是祥林嫂同旧势力搏斗,反对剥夺她的自由意志,要决心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我们得知道,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可没那样的觉悟,她完全是在封建贞操节烈观念支配下的行动。她反对得越厉害,就越能说明她受封建文化毒害之深,也就越能衬托她命运之悲惨。
再如陈鲤庭的剧本《放下你的鞭子》,课后有思考与练习(1)、汉子和香姐流离失所,卖艺街头,汉子还要用鞭子狠心地抽打自己的女儿,这合乎情理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剧中青工是怎样一个人物?在当时的社会里,这样的人起了怎样的作用?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因为是剧本,教学时可用活动的等式进行。先让学生读顺文,读懂意,说说课文的时代背景。检查完预习情况后,教师再作总结:首先介绍街头剧的特点,街头剧又称话报剧,是一种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街头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鼓励性、时效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时的最热门的话题。《放下你的鞭子》是街头剧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剧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况,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发出了强烈的控诉。剧中父女两人的遭遇,在战争初期具有广泛的概括意义,容易激起观众的感情共鸣和民族义愤,曾经产生了很大的宣传教育作用。另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大批东北人被迫逃进关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的烈火燃遍了全国。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它不管在哪里演
出,无不激起观众对日寇的极大的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个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放下你的鞭子》这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日的有力武器。
学生通过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课后的练习自然就理解了。但要深入理解课文和把握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像青工这一形象的特点,还要通过“听读”---“研读”---“欣赏”这一活动过程来教学。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语言跟语境是密不可分的,离开相应的语境,是无从实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不注意语境,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分析和使用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和神奇,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占馥《语境与语言运用》,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2、老舍《骆驼祥子》
3、丰子恺《山中避雨》
4、无名《天安门诗抄》
5、陶渊明《桃花源记》
6、鲁迅《祝福》
7、贝利《第一千个球》
8、曹雪芹《红楼梦》
9、陈鲤庭《放下你的鞭子》
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Regardless of the context is the
context, the context of time and place context, the context of psychological, family or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all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text of the article, experience plays a decisive connotation of the article.As a result, teachers in secondary schools teaching languages, at any time to help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context, to help them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Key words] language, teaching, context 作者签名:莫良梅
第四篇:语境中的词汇教学
语境中的英语词汇教学 安晓凤
甘肃省古浪县民权初级中学 2010.12.20 目录
第一章: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章:目前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二)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完全按照课本教单词
3.词汇教学方法单一
4.孤立教学词汇
第三章: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一)语境的理解
(二)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
1.利用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概念意义
2.利用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语体意义
3.利用文化语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文化意义 第四章:语境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一)利用实物和图片创设语境
(二)利用身体语言创设语境
(三)利用比较创设语境
(四)利用语言描述创设语境 第五章:结语
第一章: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词汇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也是英语教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 1976)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如果把语言结构比作语言的骨架,那么词汇为语言提供了重要的器官和血肉(Harmer 1990)。由此可见,词汇是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大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长期以来,词汇教学一般被置于“发音、拼法、词性、意义”的框架中,很多情况下忽视了词存在的特定语言环境,孤立地教词,以致造成学生的词汇学习因缺乏语境意识而思维简单,学习中缺乏积极的联想,只靠机械性地将英语单词与中文意思一一对应记忆。学生在头脑中混乱地大量堆积词汇,却未能掌握正确应用单词的方法,造成实际能力较低的现象。英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可塑性很强的语言,词义对语境的依赖性强。功能语言学家主张把词义用法和整个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将单词在语境中定位,赋
予单词活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第二章:目前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历来是一个难点,词汇教学方法陈旧,效率很低。本章主要谈论的是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目前常用的词汇学习法有简单的音、形、意讲解法,构词法、分类法、循环记忆法等,这些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对单词的记忆都起到了作用。但这些词汇记忆法只是向学生呆板枯燥地灌输词汇知识,要求学生朗读生词表,评出生词,提供对应的汉语释义,继而进行繁琐的讲解。这种教法让老师的讲解占用了过多时间,不仅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英汉词语存在一对一的的对应关系。而且将词汇教学孤立于语境之外,致使学生接受的是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没有深入到词汇内部,词汇的记忆是孤立的、二维的、机械的和缺乏意象。当语境发生变化,词义和句义随之变化,学生就难以理解,而且学了词汇不会运用,英语交际能力差,总是没有明显的进步。显然,就目前在英语词汇教学上我们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原本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本应该由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理解、思考、猜测、归纳和总结的词汇或规律,都由老师完成了。教师只注意到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完全按照课本教单词
在课堂教学中只教课本上出现的单词,没有联系学生生活,适度地扩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词汇.适当扩大一点课外的相关内容、适当的引申,可以不断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精神,让学得好的同学多学一点。
3.词汇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单词、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听和记笔记为主,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灌输,缺乏具体运用的过程,学习的知识没有被及时地消化。这种单
一、被动的教与学方式,教学活动和练习比较少,而且偏重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造成恶性循环。
4.孤立教学词汇
孤立地教词汇,不注意单词使用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师在教单词时,经常是一个单词一个意义讲解,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并非都与汉语单词相对应,很多单词在各种搭配或语境中有较多的不同意义与用法。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由于受英汉词典释义的影响,往往对很多词的使用范围产生误解。例如His mother went last year.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他母亲去年去了某地”和“他母亲去年死了”。如果语境明确,或者了解实情,这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不同语言的词义范围问题,不要轻易地为英汉词典上的释义所迷惑。所以有时虽然学生记住了一个单词的某一个意义或用法,换了一个语境或上下文,又不知所措了。很多单词好像学过,却不知其义,因此词汇学习成了学生学好英语的拦路虎。
第三章: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一)语境的理解
首先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在他看来,语言是人们的行为的方式,语言与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语言不能独立于语境而存在。语境与语言的密切关系,语境对理解语言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起一定的解释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制约性。语境理论使词汇教学结合语境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词汇教学实践中我们一般将语境分为语言性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和非语言性语(Extra-linguistic context/Context of situation).语言性语境指一个词与所存在的其他的词、短语和句子所构成的环境,包括一个段落、一个章节甚至一本书。又称狭义语境,小语境或上下文。非语言性语境涵盖人物、时间、地点以及整个文化背景,又称广义语境或大语境。
(二)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
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利奇所说 “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No context ,no text。”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充分利用语境,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各种意义。
1.利用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概念意义。
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是词义的核心,它直接地、明确地表示所指对象,概念意义事实上就是词典中列出的词的意义(汪榕培,卢晓娟,1997)。词的概念意义一旦固定下来,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英语中一词多义的词非常多,有的词在词典里有好几个义项,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岐义。例如: She can't bear children.她是不能“忍受”孩子还是不能“生育”孩子?
He is drawing a cart
他是在“拉”车还是“画”车?
但如果将上面的句子分别扩展成:
She can't bear children if they are noisy.(忍受)
He is drawing a cart on the paper.(画)
通过提供上下文,这些词的意思就一清二楚了。之所以岐义消除,就是语境在起作用。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提供足量的上下文语境,使学生养成在语境中掌握词的概念意义的良好习惯。
2.利用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语体意义。
语体是适应题旨和语境的需要为实现交际功能而形成的语言运用体式。不同词汇的使用反映了不同的外部环境或场合的意义。在英语中有些词的概念意义相同,却在具体的语境下不能置换,下面以利奇(Leech)的两个典型句子为例:
They chucked a stone at the cops, and then did a bunk with the loot.(他们把一块石头朝警察扔去,然后带着钱溜掉了。)After casting a stone at the police, they absconded with the money.(他们向警察投掷一石,然后携款潜逃。)
在上面的两个例句里,第一句可能是两个作案者后来谈论其作案情况时说的话,所以比较随便,用到了cop, chuck, loot, bunk 这些口语词语甚至俚语。而第二句中,很可能是警长在向上司汇报案情,所以用词正式,如 cast, police, abscond, money.由此可见,言语交际的对象、场合的不同影响着词汇的选择。通过语境让学生了解词汇的语体意义,也有利于掌握近义词。
3.利用文化语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文化意义
很多词汇,不仅有其本意,还有其文化意义,只了解词汇的本意,不了解其文化意义,就无法真正了解词句的某些真实意义。正如胡文仲先生曾说过,“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胡文仲,1994)。英汉两个民族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等使得英汉民族在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角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汉语中的“力大如牛”在英语里却表达为“as strong as a horse”,因为在以前英国经常用马来拉车犁地,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还比如,在中国人心目中,东风象征着春天、温暖之意,东风报春;而英国的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象征着寒冷,令人不愉快,所以英国人讨厌东风,却喜欢西风,因为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因此有所谓“西风报春”之说。
因此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词汇的文化内涵,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四章:语境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时首先应避免孤立的记忆单词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也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其次在没有任何语言环境下记忆单词往往就忽略了单词的实际运用。语境中的词汇教学从词汇的语义、应用方面让学生充分掌握词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精心创设真实有趣的语境,(一)利用实物图片创设语境
借助实物和图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然老师是选择实物还是图片,要根据具体的单词来选用。比如在上《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2的内容时可以准备夹克衫、尺子、钥匙、地图、钢笔、橙子等实物,让学生们观看这些实物并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练习,然后问学生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回答了It is...后再提问What color is it?让学生把生活学习用品和颜色联系起来,建立对应关系,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方便用实物的用实物,不方便使用实物的用图画,如《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3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的图片,如老虎、熊猫、长颈鹿等,然后可以做对话练习如What's this?/Do you like it?/Why?来巩固学习本单元要学习的有关动物的词汇和一些用来形容动物的形容词。
(二)利用身体语言创设语境
《Go for it》教材中的部分词汇,尤其是一些动词,一时很难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借助其他教具又费时费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借助一定的动作来完成。例如在教学《Go for it》的词汇turn on, turn off时可以做开关教室里的灯。再如在教学across和through这两个介词的区别时,就用手和笔做一个笔从手背上过去的动作,示意across,另一个笔从指缝中穿过的动作,示意through。当然身体语言还包括微笑传递,眼神接触,手势语言,耸肩表意等。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耸肩和手势都可以创设一个极其宽松的教学情境,这些无声的语言会感染和鼓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力量已经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利用比较创设情境 在同义词、反义词、同根词、近形词和近音词(包括同音词)之间总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我们不防借助于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进行语境的创设,以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在这里还是借助高、矮、胖、瘦之间的关系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比较大头爸爸和小头儿子(多媒体画面),请用所给词的反义词填空。
1.The father is very_________(short).And he is fat and __________(light).2.The son is_______(taller)than Yao.And he is________(fatter)and________(heavier).这两个小题就是从所给信息中辨别、理解所学词汇并体会其用法,它们的语境是很清晰的,学生一看题目要求和所给信息,练习巩固词汇的目的很容易达到。类似的考查题目还可以设计成单项选择题,或首字母填空等。总之一个原则:设计的问题要合理,语境要充分体现出要考查的词汇之间的关联。
(四)利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设置语言情景--“词不离句”。顾名思义,就是把词汇教学融入到句子学习之中,以句子为载体,在完整的语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词汇的意义。这也可以作为实物与图画情景的延伸环节。例如:在“What does he look like?”话题中,呈现了词汇look like, hair,face leg,long,short,yellow,white,black,tall,short,fat, thin, heavy, light,之后,用句型设置这样的情景:--What does he look like?--He is fat and heavy./He is thin and light.假如配以相应的名人、影星的图片、视频和简笔画,不用任何的解释,关于描述长相的词汇都表达得十分明确了。也可以用Riddle创设语言情景来进行词汇教学。比如教学bike时让学生猜谜语: I have a very useful thing.It has two wheels, but it can run with them, it has no mouth, but it can talk, and it helps me go to school and go home on time every day.What is it? 这种谜语情景趣味性强,激趣作用相当明显。
词汇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这个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教学的质量问题,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让我们的学生轻松的掌握词汇,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离不开语言情景,因此,外语作为我们的第二外语,本身就缺乏语言习得环境就更需要情境设置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应该借助实物、图像等各种手段合理设置语境,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上使用语言的机会。同时把要学的语法、词法知识等内容及语言技巧融会于语言情景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NUNAN(1999)曾说:“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语言的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学习的语言。即使语言学生已经能背诵语法的规则,仍然不一定能在实际使用时正确地运用。”学习者能理解一项语法规则与他们是否能内化并运用这项规则并不是一回事。学习者实际上需要的是不仅有在不同情景的及不同语境反复接触含有这项语法规则的实践机会,而且他们还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这些固定的表达方式,从而逐渐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然而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使语法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使语法成了空洞的死的条条框框。情境教学已成为教学方法的主流。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法教学力求情境化。由于学生的想象力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学在向学生介绍抽象的语法现象时,不同的学生头脑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自己就给该语法项目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时老师就可以创设一个较真实的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第五章:结语
语言的价值在于交际,交际的功能决定了话语与语境的密切关系。多数词具有不止一个意义,离开了语境,其意义往往是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只有把它放在特定的语境里,词语才有鲜活的、确切的、完整的意义。因此研究语境对词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意识到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能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创设语境,在语境中呈现词汇,在语境中讲授词汇,加强操练,使学生能掌握这一方法,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作为学生,要在平时的词汇学习中,将课堂学习的这一套路用于实践,避免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将单词放在句子、段落、文化等具体的语境中记忆,这样不但了解了词义,而且掌握了词的用法。只有这样学习积累的词才有生命力,才能在交际中派上用场,实现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永生.语境的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汪溶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章彩云.情景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5]赵庆兰.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景创设方法谈.[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2)
[6]梅梦寒.有效语境与英语教学.[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6)
[7]曲江波.浅谈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3)
第五篇:英语课堂中的语境任务教学
英语课堂中的语境任务教学
明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吴秀琴
(联系地址:福建省明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邮编:365200 联系电话:05982895686)
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运用能力不可能在真空里进行,它必须发生在一定的场合里,即我们所说的语境。语境任务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语境为铺垫、以任务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将学生置于有交际的语境里,培养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中有效运用任务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安排:即教材以“情景、话题”为主线编排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教学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各种语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语境任务教学”具有形象性、高效性、直观性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来参与认识活动,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交互性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密度,加快教学节奏,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内在潜能,那么如何实施“语境任务”教学呢?我认为:
一、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
现行英语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生活,渗透了大量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教材多采用结构、功能、话题相结合的方法。教材语言比较真实、自然、地道。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比较真实的情景。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中挖掘语境,提高呈现的趣味性,使教学立体化,让学生感知语言。
1、利用多媒体、图、简笔画,激活学生的认知潜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抠语法、背句子、读课文、枯燥乏味,死气沉沉,会话课变成背话课,课文变成翻译课,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学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的形象记忆比抽象记忆发达很多,多媒体、实物、简笔画、挂图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能将智育与美育结合起来,并能把传授知识和审美教育融为一体渗透于课堂教学,它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适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创设 1
这些情境,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知“图象—声音—意义”,在视听时抓住词、句、篇的意义,将抽象的内容融入有趣的情景当中,在教篇章时要注意长文短教,不可能对所有细节都详尽描述,必须用英语重点描述,由近及远,脉胳要清晰,重点要突出,通过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语言,激活其认知潜力。
2、利用篇内语境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多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为背景。尽管各类篇章的外壳是语言符号,但其核心仍是语义,而语义必定与篇内语境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首先教学中可利用课文插图或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挂图进行教学,课文插图可用来介绍新知识,也可用来复习旧知识,还可利用插图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如:I have a big nose.She has long hair.课文中的漫画突出了形容词big,long 学生印象深刻。又如: What’s his name? Her name is Lance Armstrong.,Where’s he from ? He’sfrom the U.S.A.图中外国人美国人特征明显,其次,教师可利用课文语境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通过情景,设计问题,诱发学生回答。让学生捕捉语言信息,在提问时教师要尽量配以手势、表情或用教鞭指向图的关键处,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忆,问题的设计包括“Yes—No” question和“Wh” question“T—F” question,难度较大的语言知识可先用Yes—No来回答,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可用Wh来回答,如果是课文必须对信息层次、人物关系、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等方面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对信息群的归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这个问题对学生有没有吸引力,如果没有,是否应该变换一下方式,让他们听起来有趣,如:讲现在进行时,如果教师只单纯问What are you doing?学生会感到乏味,我们可运用图(多媒体画面)通过教师展示,让学生直接回答或去猜测他在干什么?这样学生会对教师问题非常感兴趣,而且还能练习大量词组,扩大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了获取更详细的信息,教师还可利用文中语境设计些是非判断题的练习让学生做,对课文中列举的事实、数据、故事情节进行判断,训练学生运用信息进行判断的能力;还可以把课文的故事梗概写下,在关键的词或词语处挖空,由学生填充,让学生熟悉所学知识在文章中的运用,强化记
忆,讲解语言知识也必须结合整体内容,语法、词汇的讲解要赋予语言一定的内容,不要花太多时间去讲语言结构和字面意义,启发学生根据上、下文情景猜测词义,也不要面面俱到,利用文中语境讲解语言知识,把词汇、语法融于所学语言知识当中,教师对语言重点、难点也必须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也可以利用标题进行讨论,或让学生归纳文章段落来寻找文章的信息、语境,还可利用录音机朗读,朗读前教师布置学生一些任务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主动把握一些细节性的内容。
3、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让学生用英语思维可以减少学生的心译过程,促进学生快速反应,缩短掌握英语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语境之中,用简单的英语解释、翻译生词和句型;课堂答问也要用英语作简单对话;要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的值日生报告制度,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二、利用语境任务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人们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要经过几个不同的程序,即感知(信息的输入)——理解(信息的加工处理)——记忆(信息的储存)——运用(信息的输出)。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特点体现在应用中学会,在交际中提高。语言教学,应该是以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交际运用为目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进行交际,有利于个性的表现和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因此,要利用语境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借助语境请学生讲故事
利用语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给全班讲故事,这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其想像力,并锻炼运用语言知识组织故事和互相合作的精神。这样,借助于联想和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不同的加工组合,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学生的智力也得到了应有的开发。
2、分角色表演。
将所学的对话或课文让学生分各种角色进行表演,这是训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活动。在分角色表演中,要让学生明确身份。扮演角色,教师首先
要设置语境,要明白对话或课文要达到什么目的,用什么语言方式才能符合学生各自的身份,使学生融入其中,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还可以将教材中的短文改成课本剧,或改成对话式课文,或是假想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分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也可在不改变故事内容的前提下,对语言的表达顺序、思维方式进行改变,表演时要注意把语言知识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表演前一定要让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经过一定思考后进行,才不会产生紧张感。这样,既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同时,又熟悉了对话和课文内容,直到了双重的效果。
3、利用语境进行听力训练,进一步巩固语言知识,可以通过设制表格、图,根据听力的内容进行填写。按内容、情节及发展规律,使其形成一定的序纵横排列让学生练习;还可以根据听力内容或对话内容画出示意图或要求学生在读中画,在画中读,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头脑中的想像,用图画把想像的内容表现出来,这样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结合起来,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4、运用任务让学生用英语做事。
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创设语境让学生去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用任务做事有利于学生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且活动量大,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营造生动活泼的语言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在完成任务前可采取小组活动或双人活动的方式,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完成,教师也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任务中接受挑战并在完成任务后体验成功,既照顾全体,又培养个别。
5、采用适当的复述方式和方法。
复述中的一切活动正是学生接受语言信息、加工语言信息、输出语言信息的过程,复述课文要由易到难,利用语境将课文精髓部分的词、短语出现在黑板上,作为线索进行穿针引线;还可设计若干问题逐个回答,等学生都能熟练地回答这些问题之后,再要求学生利用刚刚回答的答案连起来,加上必要的过渡句,复述就不会有困难了。对一些篇幅长、难度大的课文,教师可让几个或多个学生共同复述,每个学生讲几句或一个情节或一幅画面,这种“接力式”的复述方法能增
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对有些课文的故事内容和语言材料较抽象和复杂,则可由师生共同完成,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重视室外语境的创设。
单一的室内教学使语言教学语境受局限,对一些话题和功能项目的教学内容,可以创设“室外环境”,它适用于上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也就是复习性质的课。“室外”课可寓教于乐,寓语言学习和体验于自然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里实践语言,得体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其次,碰到节日话题可创设节日语境的室外教学。如让学生自制卡片,卡片上用英文写上祝福、吉祥的话;收集与该节目有关的背景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节日活动;将成果装订成册或集中展览,丰富校园生活。还可以开办校园英语广播,训练学生听、读能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广播稿,内容可以是校园新闻、歌曲、朗诵、或穿插竞赛形式的内容,定期规定学生阅读英文书、刊、报、杂志,举办一定数量的朗诵比赛和英文书刊,报、杂志知识竞赛;学期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说和写的活动,定期开展“英语日”“英语会话角”“英语交友角”等活动;举办学生自创的“课本剧表演”、“小品”“英语歌曲”“讲故事”等英语竞赛活动,举办英语晚会,从而为学生提供多说英语的机会;举办“书法展”“英语手抄报”“英语周记”“英语作文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境任务教学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对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将产生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