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色花》课堂实录——黄美杨华外
《金色花》课堂实录
黄美杨
华育外国语实验学校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深情。
过程与方法:采用各种方式(听读、自由读、配乐朗读)朗读诗歌,使学
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学会感恩。
二、课堂实录
师:每天早晨,妈妈总要把我送进电梯,并轻声细语地叮嘱我路上开车小心。虽然我早已长大成人,为人妻,为人师,可是在妈妈的眼中我仍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这是为什么? 生:这就是因为妈妈的爱。
师:是的,这是世间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爱。母爱像灿烂的阳光,像淙淙的春水,无时无刻不在温暖、滋润着我们,那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展现母子之间亲情的散文诗——《金色花》,让金色花悄悄地告诉你,我们该如何回报我们的母亲呢?(出示课题)
师:在这节课里,老师给大家预设了一些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出来。生:齐声朗读。
师:大家有信心去完成这些目标吗? 生齐声说:有 师:好的。我们一起加油。(展示大屏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映入同学们眼帘的这位白发老人是谁? 生:是泰戈尔。
师:是的,这位正是《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相信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请你们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泰戈尔。
生: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代表诗集《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生:他还是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
师: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将大家的发言总结一下,(在大屏幕中展示作者及作品简介)。
师:除此之外,老师还想补充介绍泰戈尔的一些情况。在辉煌的背后却是泰戈尔的不幸的一生。他在很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在他三十五岁前后,亲爱的妻子死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也都相继夭亡。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却使他做出世界上最柔和甜美的爱的颂歌。他想通过歌声,把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扫除读音障碍,并边听边思考:这首散文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画面的组成自然离不开人物及其活动)
师:(放课文录音)
师:(在大屏幕中展示生字),请同学读出下列生字的正确读音。生:读字音
师:这位同学的读音十分准确,并且声音洪亮,很好。
师:同学们请继续回答第二个问题,在听课文录音的时候,在你们的头脑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刚开始在我脑海中出现的是母亲焦急的找孩子的画面,后来我脑海中出现的是妈妈知道了孩子的顽皮,就不去管他,在一旁静静的祷告的画面。师:这位同学对诗中情节和人物的把握还不够准确,语言还不够简练,还有哪位同学能更准确地捕捉到人物的主要活动?
生: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捉迷藏,妈妈没有找到孩子,就去一旁静静的祷告。
师:这位同学说的“孩子”也就是课文中的“我”,主要活动是? 生齐声说:变成一朵金色花。师:变成金色花的目的何在? 生齐声说:和妈妈捉迷藏
师明确: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师:相信大家还沉浸在孩子与妈妈的嬉戏的画面中吧?这是因为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引我们进入诗歌的情境。其实我们也能读好,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用声表达。我给同学们一段3分16秒的音乐,选择1~2个你喜欢语段。为什么喜欢,是因为你对其有一定的感悟,你用自己的声音把你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大声地读出来。师:播放音乐 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 师:时间到,哪位同学试一试。生:我选择第一段,朗读„„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段呢?
生:孩子与妈妈捉迷藏所表现的天真和浪漫。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天真和浪漫? 生:“笑嘻嘻”、“摇摆”、“跳舞”、“好玩”。
师:你分析的很到位,但是你并未读出这种感觉来。是因为你没有在语调、语速和重音上多做考虑。师:那位女同学来试试。生:我选择第五段,朗读„„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段呢?
生:我读出文中的“我”想要回报母亲的感情来,体现在“投在”“正”这些词语上。
师:这位同学对文章的理解比较深入。文中提到“午饭”表示是正午时分,骄阳似火,阳光刺眼,母亲选择在树叶的阴影下读书,但树叶是有间隙的,不可能完全的遮挡住阳光,所以“我”要变成一朵金色花去为母亲遮挡阳光的炙烤。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试试? 生:我喜欢第八-九段,朗读„„
师:你选择的是对话,要把母亲终于找到孩子的那种担心、焦急的情感读出来,体现在哪些词语中? 生:“哪”、“坏”
师:是的,大家说的很好,要把妈妈对孩子的担心和责怪表现出来,大家在试着去读出这种感情来。生:自由地、出声的朗读„„ 生代表朗读„„
师:“我不告诉你”这句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和“得意”来,所以语调要上扬。
生代表再次朗读„„ 生:我选择第二段,朗读„„ 师:“匿笑”是什么意思? 生:偷偷地笑
师:所以前面的“暗暗”的一词要轻读。读出孩子因妈妈没能找到自己而暗自得意。同学们一定要把人物的感情投射在自己身上,才能准确的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再试着读一下这段。生:朗读„„
师生共同给这位同学挑毛病:“暗暗的”声音还不够轻,语调要上扬。生:继续试着揣摩人物思想感情进行朗读„„
师:总结朗读注意哪些问题?(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师:播放音乐录音,学生配乐自由朗读。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朗读和分析,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用“我读出了一个
的孩子和一个
的妈妈”的句式来概括人物形象,请说 说你的理由。
生:孩子:天真、淘气、贪玩、孝顺、关爱、可爱、善良„„
母亲:关心、担心、无私的爱、慈祥、亲切„„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此外从母亲在做祷告,还可见母亲有着虔诚的信仰;“看着你工作”又可见母亲的勤劳。
师:文中“我”为了与母亲嬉戏而变成一朵金色花,那他是怎样与母亲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
时候,我就
”来说一说。生:当妈妈做祷告的时候,我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那沁人心脾的香气。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
生:当妈妈着急的呼唤我的时候,我在那里偷偷地匿笑。师:这位同学没有听清楚问题的要求。
生:当妈妈在读书时,我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妈妈遮阴。师:是怎样为妈妈遮阴的呢?
生:把金色花的影子投在妈妈正读的文字上。
生:当妈妈黄昏拿着灯到牛棚时,我又再变成了你的孩子。
师:是啊,这个孩子也不能总让妈妈找他啊,那样就不是关心妈妈、爱妈妈的好孩子了,所以他要变回原形,求妈妈讲故事。
师:现在同学们总结一下,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在朗读和品味诗歌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得?
生:要了解作者、文章出处、中心、主题、主要内容。生:首先要读准较难生字的读音。师:是的。要想朗读诗歌,首先要读准字音,并像刚才那位男生说的那样,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师:诗歌的学习重在朗读,这是为什么? 生: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师:是的,那么这种感情怎么读出来呢? 生:注意语音、语调、语速和重音。
师:语音、语调、语速和重音如何正确选择呢?是源于你对文章中词语的辨析、人物的分析、内容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文章的感情精准的读出来。
师:(总结)读准字音、停顿恰当、品味语言、理解内容、鉴赏形象、感悟意境,这样才能读出感情来。
师:美文就应该美读,如果配上音乐,岂不是锦上添花?下面,就给大家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我们配乐诵读,展示一下你们这堂课的学习成果。生:配乐齐读。
师:老师觉得第三小节,大家读得还有些问题,例如:“突然地”一词,语速应快些,还有“又”、“在”应重读,即使这样,老师仍从大家的朗读中听出了你们的进步。
师:请大家欣赏下面这些漫画(展示大屏幕),让我们更深刻的感悟到了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那么善良而富有想象力的你们呢?将以怎样的方式回报母亲呢?
请你按照“假如我变成了
,我要
”的句式,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吧。生:假如我变成一只乌鸦,我要反哺母亲。师:好的。
生:假如我变成一件衣服,我要给母亲穿上,为她保暖。师:很真诚。
生:假如我变成一口甘泉,我要为母亲解渴,以滋润她干涸的心灵。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伟大,我的想法就简单多了。假如我变成了一艘船,我要带母亲遨游世界。
师:最后老师送大家一段话,作为这课的结束语——一朵金色花的绽放,那优美的姿态,那淡淡的芬芳,那小小的投影,便是世界上最深情的语言。花开无声,母爱无言,我们要及时回报我们伟大的母亲。
第二篇:金色花课堂实录文档
《金色花》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更是一篇短小精致意蕴丰赡的美文,它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捉迷藏。从而构成一组甜美动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孩子天真顽皮、机灵可爱,妈妈慈爱善良。本文用儿童的口吻、儿童的心理写景抒情,语言行云流水又含蓄蕴藉。孩子对妈妈无限的依恋,妈妈对孩子的无比疼爱,母子间心心相印,其情感融乐和美。而其想象的新奇美妙,同样耐人寻味。
对于这篇课文,我以诵读为载体,通过朗读、品读、创读(通过阅读学以致用,进行再创造)几个板块,力争让学生深入细致地感受美的形象,品味美的语言,体验美的情感,学习美的构思。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藏羚羊跪拜》,在我国的西藏地区,人们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胡子的老猎人背着一杆油光闪亮的杈子枪,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经常把打猎得来的钱救济那些路遇的朝圣者。杀生和慈善在老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杈子枪的是因为这件事——一天大清早,他发现对面的山坡上站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立即拿枪瞄准,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跑,而是扑通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热泪从眼里流了出来。老人的心头一软手不禁松了一下,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怜悯打动那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扣动了扳机。藏羚羊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热泪也清晰地留着。当老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把藏羚羊开膛破肚后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已只已经成型的小藏羚羊……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当天,老人没有出猎,在土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埋葬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猎枪。从此老人在藏北草原消失,没人知道她的下落。在生死关头,为了自己的孩子舍弃自己的生命,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生:(满怀激情地听着。)师:说说感慨吧!生1:我觉得藏羚羊的精神太伟大了。
生2: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他甘心为了自己的孩子而给老猎人下跪,这是我们人类应该学习的。
生3:我觉得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只要是母亲,那么她就会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儿女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所以我认为母爱是伟大的母亲更是伟大的,无人可替代的。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不错,母爱是伟大的,无论在动物界还是人类社会母爱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孩子与母亲之间亲密无间的一篇散文诗《金色花》,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生:(齐读)金色花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印度非常著名的诗人泰戈尔,谁来简介一下作者和他有关的作品?
生1: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生2:我来补充一下,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 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伽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师:好,看来大家预习得非常充分。我再来考考大家对这篇文中的字掌握的怎么样?李月,你来读一下。
生:嗅 罗摩衍那 匿笑 祷告 沐浴 花瓣 师:你读的真棒。谁还想读一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大家既然都想读,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师:好,看来大家对这篇课文中的子掌握得是相当熟练,对课文掌握的怎么样呢?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我们请三个同学一人三段朗读课文。请看要求,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也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多媒体显示:
师:请大家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语气
2、不添字、漏字,停顿恰当
3、注意语调,温馨调皮,深情舒缓(三同学分读)
师:请同学们就刚才我们提出的要求评价一下。
生1:我感觉他们停顿得不够好,比如‚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么?‛一句,一口气读下来感觉气不够用的,而且没有韵味。(同学们笑)
师:你觉得怎样读才好听?来,试一下
生:我觉得这样读合适,‚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师:确实读的很出色,看得出来,大家都喜欢读这篇散文诗,老师请同学们听一遍录音,再次体会一下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放录音,学生聆听体会)师:请同学们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并用‚我读出了一位(个)的妈妈(孩子)‛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生1: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孩子,一位慈爱的妈妈。生2:我读出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的妈妈。生3:我读出了一个机灵的孩子,一位美丽的妈妈。
生4: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生5:我读出了一位勤劳的妈妈。生6:我读出了一位爱读书的妈妈。……
师: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 —————————的时候,我就 ————————‛说一说。生:当妈妈找我时,我偷偷地匿笑;当妈妈祷告时,我暗暗地发出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她读的地方;当妈妈查看牛棚时,我跳下来变成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师:好顽皮可爱的孩子!现在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大家将自己当成那个可爱的孩子,发挥想象融入文中。
师:一幅幅甜美动人的画面,缓缓铺现在我们面前。文章美不美? 生:美!
师:文章为什么写的这么美?我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板块。多媒体显示 品读课文 内容:
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方法:
1、理解词句的含义;
2、展开联想和想象;
3、揣摩人物的心理。
(学生圈点勾画,自由品读,老师巡视)
师:现在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谁愿意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感悟。
生1:我喜欢文章的第一节,读到这一节,我仿佛看到那个变成金色花的孩子神气地立在高高的枝头上,欢快地跳着舞,顽皮可爱。师:那你来读一读。
生1读: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师:笑嘻嘻是什么表情?
生1:嘴角上扬,眼中含笑,露出牙齿。师:孩子说:‚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时是什么心理? 生1:很得意,很骄傲。
师:那带着这些理解,你再读一遍。(生读,很有感情)生2:我喜欢这两节: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妈妈找不着孩子,挺着急的,孩子看到妈妈在找自己,却不答应,很顽皮。我好像看到孩子捂着嘴巴生怕笑出声来的样子。师:你说那几个词需要重读? 生2:‚暗暗‛‚一声儿‛‚悄悄‛
师:这几个词处理时应强调,但是读时声音却低下来,模拟当时的样子。你来试一试。(生读)
生3:我最喜欢描写妈妈的一节。‚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我感觉妈妈非常美。
师:这里并没有写到妈妈的面容啊。生4:可是写到了妈妈所处的环境,给人的感觉是幽静芬芳,妈妈也笼罩一层圣洁的光辉,非常动人。师:你说得非常好,‚圣洁‛一词很恰当,妈妈好像西方的圣母,中国的观音娘娘。你说如何读好这一节? 生5:语速舒缓,很深情。‚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好像妈妈闭目深深呼吸带着花香的空气,很陶醉,又有点纳闷,因为她奇怪这香气是那里来的。后面写孩子还是要体现淘气又神气的样子。(生读)
生6:我感觉后三节最动人。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这里孩子的可爱顽皮,妈妈的又嗔又喜的样子都表现的历历在目,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师:他们是什么样子呢?你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吗?
生6:我一跳下来,妈妈吓了一跳,可随即笑了。点着我的脑袋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孩子歪着脑袋,调皮的眨着眼睛,背着小手,说‚我不告诉你,妈妈。‛妈妈并不深究,搂过孩子,孩子又开始撒娇,央求妈妈讲故事。师:你的想象真丰富,体会得很细致。其他同学有补充的吗?
生7:我感觉这个‚坏‛字贬词褒用,妈妈也经常这样说我。可妈妈并不是骂我。生8:孩子为妈妈做了很多事情,送去树阴和花香,可是不求妈妈夸奖。师:我来读叙述,男生读孩子,女生读妈妈。(师生共读)
师:多么和谐温馨的画面啊!字里行间洋溢着孩子可爱的童心!孩子为什么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呢?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的阳光。爱是相互的,孩子领受着母爱,也回报着母爱,也让我们感受到这真挚动人的母子深情。师:同学们欣赏了这首散文诗妙处,领略了它的的美。那大家有没有疑问?看‚疑难与解析‛。
多媒体显示:疑难与解析
生1:我想问,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 师:谁能给他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2:我们不也经常把儿童说成是祖国的花朵吗?(同学们笑)
生3:课文注释中说,金色花是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我想应该又美丽,又纯洁。师:你能结合注释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这种做法非常好。大家还有疑问吗? 生1:我不明白,妈妈刚开始还着急地寻找孩子,后来又去沐浴,读书,查看牛棚,好像又不着急了,这是为什么呢?要是我妈找不着我了,非急死不可!生2:我想文中的孩子经常和妈妈开玩笑,玩‚失踪‛的游戏,所以妈妈也就不着急了。生3:因为妈妈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她好像知道孩子不会跑远,更不会有危险,所以才忙这忙那。
师:大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很有道理。孩子看起来失踪了一天,其实,无时无刻不依恋在母亲身边。母子俩心心相印。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这浓得化不开的母子之爱吧。用心齐读(配音乐)。生齐读。
师:可爱的孩子想变成一朵美丽的金色花,跳着欢快的舞蹈,散发缕缕芳香,投下小小的影子,表达对妈妈的爱和依恋。多媒体显示 发挥你的想象
师:假如你也像诗中的‚我‛一样能变,你愿意变成爸爸妈妈身边的什么事物呢? 请以‚假如我变成……‛开头,展开你丰富想象,学习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写一段话来抒发对父母的爱。(开始无人举手,老师引导启发)师: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师: 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生1: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妈妈更加年轻漂亮。
生2:假如我变成了妈妈的手杖,我要帮妈妈走路,让她不再那么劳累。生3:假如我变成了一个舞蹈演员,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逗妈妈开心,让她笑口常开。……
师:大家说的真好,想象真奇妙,你的妈妈读了也一定很感动的。
现在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懂你>,选自电影《九香》从中再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吧!师:(看到妈妈吃碗底粥的镜头,很多孩子都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其实母亲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我们欠母亲的也是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能真正懂得伟大的母亲,能真正懂得伟大的母爱,让我们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师生共同唱《懂你》)
课 堂 实 录 金 色 花 语 文
姓 名:李 振 巧 单 位:芦台三中
日 期:2009年6月8日
电 话:6 9 5 6 1 4 7 3
第三篇:外美名词解释
洞窟壁画:指旧石器时期分布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洞穴壁画。这些壁画以表现动物为主要内容,手法写实、线条简练、形象生动,有简单的明暗描绘你,色彩多呈黑红色、黑褐色。风格自然粗犷,现实了较高的写实能力。洞窑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是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和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
阿尔塔米拉洞:旧石器时代位于西班牙北部山区的一座长约300米的大洞。著名的史前壁画位于主洞顶部。此洞壁长约14米,宽约9米,绘有20余只栩栩如生的史前动物形象、包括野牛、野猪、母鹿、马和狼。他们姿态生动自然,或奔跑,或静立,或倒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受伤的野牛”这一形象。
金字塔:埃及古王国时期法老的陵墓建筑。它们高低不一,在风沙烈日下度过近5000年,象征着古埃及人的精神和审美观念。经过时代变化,最后演变成如今我们所见的四棱锥形的金字塔陵墓,其主要代表是三大金字塔,包括库夫金字塔、哈佛拉金字塔、门考乌拉金字塔。
库夫金字塔:埃及古王国时期有名的三大金字塔之一。塔高146.6米,底边长233米,用巨大石灰石堆砌而成,约用了230余万块石方。塔内有国王和王妃的墓室,始终揩油同塔外接通的小孔道,着大概是让法老灵魂自由出入的通道。其三角形的稳定结构,沉重的实质材料显示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在人的心里上造成永恒的震慑感。
正面律:古埃及雕刻遵循的程式。头、胸、腿总朝向前方的姿态,这种正面律程式在埃及逾千年不变。其代表是有名的哈佛拉坐像。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古代希腊化时期希腊本土的雕刻,即今天人们所称的“维纳斯雕像”以“残缺美”著称。高2.04米,上身裸露,下半身披着衣裙,面部有希腊雕像典型特征,体型健壮丰满,呈“古典歇站式”。她那没有多余表情的面部在端庄中透露崇高和含蓄,这种庄重和谐的格调正式希腊人追求的理想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佛罗伦萨画派:十五世纪意大利众多画派之一。佛罗伦萨是当时意大利最先进城市,人文主义思想在此得到发展。艺术家让艺术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研究科学的透视法和明暗法,探讨各种造型艺术的技法理论,追求艺术的科学性。其代表艺术大师为“小三杰”等。
威尼斯画派: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长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个会话派别。艺术内容方面,常用宗教题材描绘华丽盛大的场面和自由欢快的生活,作品充满世俗气息和享乐情调,喜欢表现富于感官美感的女性人体、名人肖像、美丽自然风光。艺术形式方面,则种种对色彩的描绘和研究,作品色彩更加丰富绚丽。代表艺术家有乔尔乔尼、提香等。
达芬奇:欧洲文艺复兴盛期大师中第一位巨人,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天才多面手。不仅是画家。而是集工程、机械、数学、建筑于一身的巨匠。在所研究的领域几乎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创立了“明暗法”,“薄雾法”,出版了《绘画论》,美术著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欧洲文艺复兴盛期由达芬奇在佛罗伦萨城完成的一副油画杰作。在呈三角形的构图中蒙娜丽莎的头和双手既优美又突出。背景有欺负的山峦和平原,空旷而深远。画面光线柔和,蒙娜丽莎形影交融,脸上一双眼睛似乎若有所思,嘴角一抹淡淡的微笑。称之为“神秘的微笑”、“永恒的微笑”。画家对人物心理和情感恰如其分描写给人留下永远难忘的深刻印象。此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人的歌颂和赞美,集中体现了盛期文艺复兴人们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成就。成为一副名扬天下的艺术杰作。
米开朗基罗;欧洲文艺复兴盛期的大师,是画家、雕刻家、建筑家、是人。他过人的精力、雄心勃勃的创作,深邃的思想,无所畏惧的性格,令同时代人难以理解的作品,使他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第一位具有浪漫气质的超越时代的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有西斯廷天顶画“创造亚当”、石雕“大卫像”
大卫:19世纪法国大革命时代政府官方画家,在政治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其作品构图平衡理智,人物造型严谨,油画技巧纯熟,善于处理戏剧性的人物动态和场面。画中常用卡拉瓦乔式的光线突出主题主体人物。但是他的人物姿态不免有些呆板和做作的痕迹。其代表作品有“马拉之死”、“荷拉斯兄弟之誓”等。作品大都都赞颂共和,鼓吹革命。
《大卫》:15~16世纪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29岁时完成的雕塑。其姿态采用古代歇站式,雕成了战斗前的紧张状态整座雕像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沉静中充满动力,表现不通过寻常的英雄气概,体现了所有男性的美,纸巾许多院校里仍以大卫为写生多像,影响深厚。
卡拉瓦乔主义: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为代表的一种写实主义风格。题材内容为吧神圣的宗教题材用下层人民真实想象加以表现。表现手法为大胆地处理光线,用光塑造形象。构图布局上以突出戏剧性主题为重要手段。着对17世纪欧洲绘画有深远的影响。
毕加索:20世纪最具有创造精神,切享有巨大声誉和威望的艺术家。立体派的代表人物。他对艺术最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在艺术风格和手法方面永无止的开拓。他总是进行各种新风格和新手法的尝试和探索,在艺术发展上独辟蹊径。他还在陶瓷、雕塑领域也有所成就。代表作有“亚威农少女”、三围音乐师”“镜前的少女“等。
亚威农少女:20立体派画家毕加索所画。画面描绘了5位半抽象的裸体少女和一组景物。画面一切都是扁平的、分割的、丑陋的,它让人看起来就像一堆支离破碎的玻璃。画家在这副画中打破过去一切传统,具有一种新的统一感。这幅画成为立体派产生的标志,是现代绘画空间概念的开始。格尔尼卡
塞尚:19世纪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他把结构视为表现一切物体的根本,并放弃一切传统法则,从零开始作画。他作画首先关注对象的结构和构图的均衡,使用稚拙的技巧,拉长变形的手法,他的作品既粗放结实、朴实稚拙,又显得沉稳冷峻。代表作有“有苹果的静物”、“两个玩牌的人”等。
梵高:19世纪后印象派画家,荷兰人,生命短暂但成就极高。他性格内向,但内心充满热情。他采用强烈鲜明的色彩、清晰的点、旋转运动的线状笔触以及夸张变形的形象来作画。他关注的不是再现对象,而是表达个人感受情感。他的画充满激情和生命力。代表作有“向日葵”、“星空”、“吃土豆的人”等。巴洛克风格:17世纪不同于神奇文艺复兴的一种艺术风格。它气势雄伟,富丽堂皇,对比强烈;注重光线和色彩的应用和表现;强调激情、运动感和戏剧性效果;力图融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产生一种心理动荡的神秘气氛。成为17世纪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
洛可可风格:18世纪路易十五时期流行于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等国的一种艺术风格。一种高度技巧性的装饰艺术,表现为纤巧、华丽、繁琐和精美,多采用S形和螺旋形的曲线,追求视觉快感和舒适实用,并有排斥和贬低精神内容的倾向的艺术风格。
拉斐尔前派:19世纪中叶产生于英国的一个画派。其画家认为要改革艺术,就必须回到拉斐尔之前的时代,那种有明快色彩、丰富细节和漂亮自然风光的绘画艺术,创造一种风格清新、技巧淳朴和感情真挚的艺术。代表人物有亨特、罗塞蒂等。
巡回展览画派:1863年,14位圣彼得堡美术学院学生要求毕业创作自由命题,不遵循学院传统规定,遭拒绝。于是离开学院组成了“巡回展览协会”。代表人物有克拉姆斯柯依、米索耶道夫等。
超现实主义:20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文学艺术流派,手达达派影响产生,在视觉艺术领域影响深远。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美学思潮。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境的经验相融合。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代表画家有米罗、达利。
波普艺术: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以波普文化为基础的艺术,60年代在欧洲和美国广为流行。艺术家借助于通俗的、流行性的大众传媒,采用绘画、装置、拼贴、丝网印刷、现成品堆积等手段进行创作。展现出可光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无明显含义的、有事业带一点戏谑意味的味道。代表艺术家有老申伯格、沃荷尔等。
野兽派:20世纪初具有开拓性的第一个现代流派。其作品大多有狂放的色彩、夸张变形的形象和一种令人吃惊的冲击力,具有法国特色的表现性艺术。代表画家有马蒂斯、弗拉芒克等。
米勒:法国19世纪中叶著名的农民画家,以法国农民生活为主要题材。米勒的性格温和,一生大半在孤寂中度过。其作品表现出安贫知足和伤感的情调。他一真诚情感和朴实造型描绘他所熟悉生活,追求表现人类善良的本性,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代表作有“拾穗者”、“晚钟”等。
拾穗者: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艺术农民画家米勒最著名的一幅作品。画中描绘三位农夫在收割后的麦地上捡拾麦穗的场面。画面没有戏剧事件,三位农妇身体结实浑圆,在这造型简洁的、粗物身上,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可信的风貌。画面构图随意,地平线搞,给人平静平稳印象。农妇动作错落有致,画面富有节奏感和变化,让人体会到出圃有自然的深刻意义。
伦勃朗: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艺术大师。是油画家、铜版画家。在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都有所造诣。他的作品吧自己所见的真实和质朴放在首位,其中有深邃、伟大之处。在优化激发方面表现在对光的概括强调和多次完成的厚堆画激发方法。他一生勤奋创作,为后世留下数百件铜版画、油画,上千张速写、素描。代表作有“吉普赛女郎“、”微笑的骑士“等。鲁本斯:17世纪法兰德斯最伟大的艺术家。被称为巴洛克大师。其绘画使用大胆色彩、强烈的明暗,勃发生命力的形象,对19世纪的波浪注意艺术有着深远影响。其代表作品有:“劫夺吕西普的女儿”、“上十字架”、“爱之园”、“下十字架”等。
维拉斯开支:17世纪西班牙第一流画家,也是欧洲画坛屈指可数的画家之一。他采用一次完成法画画,早期描绘下层人民生活,后被聘为宫廷画师。用笔流畅、含蓄,色彩既瑰丽响亮,又显得典雅沉稳,在沉静中透露盛期。画风严谨、造型结实,句有冷静、客观的写实特征。“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宫娥”等。
安格尔:19世纪上半叶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的继承者。强调历史题材的绘画,最擅长肖像画。对于线条和素描关系细心研究,追求永恒、纯粹地美。他的素描技法、肖像技法、油画技法都相当纯熟。著名作品有“泉”、“大宫女”“贝尔坦先生像”等。
莫奈:19世纪法国印象派最有代表性人物,此派创始人之一。人称“大自然的歌手”莫奈主张到户外对景写生,扑捉色彩变化,一迅速的笔触直接实用颜料,加强画面的色彩氛围感。他忽视形的塑造,在作品素材选择上加强变化。代表作有“日出.印象”、“阿让特伊大桥”等。莫奈的这些认识和创造对新风格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日出印象: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画家莫奈所画。作品描绘的是莫奈家乡勒阿弗尔海港的日出景象。清晨海面上雾气弥漫,太阳在淡蓝色水气中升起,一直小船在海面上正划向港口。这种清新的感觉通过画家对光和色彩的把握征服了观众,让人难以忘怀。---
第四篇:杨华再审申请书
再审申请书
申请人:杨华,女,1963年9月8日出生,汉族,无业,住太原市并州南路西一巷10号百桐园5号楼三单元501室。
被申请人:李国辉,男,1969年3月26日出生,汉族,住灵石县原麻纺厂宿舍。
原审被告杨继鹏,男,1959年12月1日出生,汉族,原住翠峰镇60号天源小区A楼二单元102室。
申请人杨华与被申请人李国辉、原审被告杨继鹏因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山西省灵石县人民法院于2010年10月27日作出(2010)灵民初字第68号民事判决书,山西省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1年9月15日作出(2011)晋中中法民终字第668号民事判决书,已发生法律效力。申请人不服,现提出再审申请。
再审请求
1、撤销山西省灵石县人民法院作出的(2010)灵民初字第68号民事判决书和山西省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2011)晋中中法民终字第668号民事判决书。
2、请求依法判决驳回被申请人的诉讼请求。
3、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被申请人承担原一、二审的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基于下列事由,请求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再审:
一、原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
本案借贷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杨继鹏未到庭参加诉讼,以致于一、二审人民法院据以判决的下列关键事实未查清。
(一)、借条的真实性无法核实。由于借贷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杨继鹏未到庭,借条是否为杨继鹏所写,无法核查。
(二)、借款数额究竟是多少未查明。本案中证明借款事实的借条存在严重瑕疵,首先因为杨继鹏未到庭参加诉讼,不能确定借条是否为杨继鹏亲笔所写,另外,借条中借款金额的大小写数额相差10倍之多,根本无法断定借款数额到底是多少。二审法院认定杨继鹏借款数额为40万元,缺乏事实依据。
(三)、借款合同是否有效未查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借条即使真是杨继鹏所写,也只能证明当时双方产生过借贷的意向,而借款是否提供给杨继鹏?借款合同是否生效?由于杨继鹏未参加诉讼,一、二审法院均未查明。另外,是否杨继鹏已经还过借款,自己手中就有收据,都因为杨继鹏未参加诉讼而无法查明。
(四)、该借贷关系是否应受法律保护未查明。因杨继鹏未出庭,借款的用途是什么?借款是否合法?借贷关系是否应当受法律保护?书写该借条时是否受到胁迫等一切和借款有关的事实都成为盲点。
本案中,因为借款当事人杨继鹏未到庭参加诉讼,许多事实都无法查明,一、二审人民法院在诸多事实未查明的情况下,认定40万元借款成立显然缺乏事实依据。
二、原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一)、本案审理程序的法律适用存在错误。本案借贷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杨继鹏并未到庭参加诉讼,导致本案的诸多关键事实因杨继鹏的缺席无法查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五条“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经公告债务人
仍不应诉时,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应裁定中止诉讼”之规定,本案应裁定中止诉讼。
(二)、判决支付利息没有法律依据。借条中并没有关于利息的约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之规定,应不予支付利息。
一、二审法院判决承担利息没有法律依据。
(三)、判决申请人对杨继鹏的个人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无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本案中,对于事实不清的40万元借款,申请人杨华毫不知情,更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依法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申请人不应对该借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申请人杨华与杨继鹏的离婚协议中也明确约定“各自债务各自偿还,均与对方无关”,该约定是夫妻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符合法律规定,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一、二审人民法院判决申请人杨华对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杨继鹏的个人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显然违背法律规定,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申请人的再审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二)、(六)项之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再审并依法改判,以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
二0一二年一月十二日
第五篇: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杨修之死》课堂教学实录
上课班级:2007届九年(5)班 上课时间:2009年11月23日上午第四节 教材:语文人教社版本九(上)第五单元 执教者:王炳章
单位:龙湾区永昌中学 上课记录:王茹芳
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课件出示《三国演义》主题曲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着那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探究文本的深刻内涵。
教师板书课题。
师: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我再给大家一、二分钟,把自己不懂的、不理解的方面在书上圈划出来,先同桌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提请班级解决。
学生阅读课文,圈划文本。
师:谁来说说自己不懂的语句,词语?(没有学生举手要求释疑,但显然不是学生都懂了,而是学生不敢或不知道怎么提问。)
师:好,那老师来检查一下。
教师多媒体出示检查阅读的题目,要求学生回答。
(1)适疱官进鸡汤(2)数犯曹操之忌(3)人皆不晓其意(4)植然其言 生:“适”是恰巧、正赶上之意。生:“忌”是禁忌、忌讳之意。生:“晓”是通晓之意。生:然:自然。
师:联系上下文理解。生:曹植自然按照他的话 师:同学们,对吗? 生(齐):不对。
师:那么是什么意思? 生:认为„„对的。
师:我们同学对文章中文言文字词还有不理解的地方。现在同学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地方? 生:第一段中“鸡肋”是什么意思?“鸡肋”代表什么? 师:谁来帮助他呢?
生:“鸡肋”是鸡的肋骨。
生:它不仅指鸡肋,还有其他意思? 师:等一下我们再说它的其他意思。
教师出示课件资料,要求同学们用简单话语概括文章内容。生:杨修因屡次犯了曹操的忌讳而被曹操杀死。师:几次犯了曹操的忌讳?
生:7次。他在很久以前就犯了。师:哪里看出? 生:“原来杨修为人持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讳。
生齐读
师:“数”读“shuò”,是“几次、多次”之意。最后把杨修杀掉是什么原因? 生: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生再读
师:杀他的罪名是什么? 生(齐):惑乱军心。
板书:惑乱军心
师:惑乱军心从何而起? 生(齐):鸡肋事件。
师:鸡肋怎么同惑乱军心联系起来。
生:149页第二段中。杨修的理解是“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师:这是谁的理解? 生齐:杨修。
师 :曹操把夜间的口号叫做“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是杨修的理解。曹操也是这么理解的吗?
生:是的。“曹操见碗中有肋,因而有感于怀。”这是由于“曹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
师:进不了,退又怕别人笑,鸡肋的味道怎样。生(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师:当时的境况,和鸡肋很像。
课件出示当时的背景:这篇课文节选的部分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师:曹操杀杨修是借故,罪名是“惑乱军心”。之前事件中,曹操对杨修的态度怎样?一件一件归纳出来,谁来说?
生:心甚忌之,心恶(è)之。师:心恶(è)之嘛? 生:恶 wù
师:厌恶的意思,厌恶谁? 生(齐):杨修。生:愈恶之。大怒。师:还有谁补充?
生:大怒。此时已有杀修之心。
师:从数犯之忌中,我们看到了曹操的想法。他在忌讳什么? 生:忌讳的是杨修能看透自己想法。师:举个例子。
生:从建花园中,曹操写了“活”。杨修知道了曹操的想法。把花园拆了从建。
师:曹操忌讳别人猜中他的心思。还有吗?从第六段看,还看住了曹操的什么心思?我们一起朗读第六段。
生齐读
师:何人杀吾近侍?刚才有同学把“侍”读成“待”,要区别开来。生:让人以为他梦中好杀人。师:让我们看到了他有什么性格? 生:多疑。师:杨修的性格特点怎样? 生齐:恃才放旷。师:什么意思?
生齐:依仗自己的才能,对自己行为不加约束。师:杨修的“恃才放旷”能否等同于“聪明”?
生:不能。“恃才放旷”含有“骄傲的意思”,不是“聪明”。师:你们赞同吗? 生(齐):赞同。
师:大家看书,从语段中找杨修的恃才放旷体现在哪里?
生:曹操只在盒上写上“一盒酥”,而杨修看懂曹操的意思,把酥给吃了。师:曹操的手下谋士武将很多,他们知道这个意思吗? 生:知道。
师:知道,但他们没有像杨修这样做。
生:149页第四段“人皆不晓其意”,在众人面前说曹操,他面子上过不去。师:还有第七段,大家也可以看出。
生:“径”字看出,曹植和曹丕都没有来告发,而杨修直接来告发,就直接导致了后来自己的死亡。
师:那说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植、曹丕争夺接班人之争中,他“直接”去告发,就没有考虑此事的后果。
出示课件资料: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现在想想,杨修之死究竟是因“恃才放旷”还是因“曹操”的原因,或者是其他原因呢? 生:恃才放旷是杨修的主要死因,杨修数犯曹操之忌,而他自己却仍然纵容自己,没有收敛。师:那么你认为是杨修自己性格的原因导致了他的死亡,我们同学在今后的待人接物中要有所借鉴,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要礼貌待人。
生:我认为是曹操的原因,他忌恨杨修的才干,加上杨修多次冒犯才杀死杨修。
师:你的想法同易中天先生的观点相似。易中天先生认为:曹操是为自己杀死杨修的。因为曹操作为一代专制君主,必然要采取愚民政策和专制统治,自己要知道每一个人的内心想法,让大家战战兢兢,而自己的心思不能让别人知道。但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于是找了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我们这位同学将是未来的易中天,恭喜他。(受表扬的同学面露喜色)
生:我还认为杨修是多管闲事,卷入了曹植和曹丕的斗争当中。师:那是卷入夺嫡之争中了。
出示课件资料:《三国志·魏书》:太祖(曹操)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术)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师:对于杨修的死因,我们要有探究精神,同学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刚才出示的是《三国志》的内容,那是正史的看法,但易中天先生就敢于反驳。课外我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观看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视频,了解更多的内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演义》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探究了杨修的死因,也获得了一些启示,希望本节课能激发同学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能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作业为:课外精读《三国演义》的第72回,也可延伸阅读其他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