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词中的梅花”群文阅读活动课堂展示教学案例
“古诗词中的梅花”群文阅读活动课堂展示
教学案例
濮阳市第五中学
雷利鸣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古诗词中的梅花理解其文化内涵。
2、通过结合写作背景深入剖析每首诗词梅花独特的意象。
3、通过写推荐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通过介绍诗词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通过对古诗词中的梅花理解培养学生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性格。
活动方法:
课下:资料搜集法、分类整理法,写推荐辞;课上:个性解读法和小组交流法。活动时间:
二课时 活动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老师: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更是国画大师们最钟爱的绘画内容。“岁寒三友——松、竹、梅”,“花种四君子——梅、兰、竹、菊”更有梅花的位置。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梅妻鹤子”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那么到底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何独特的内涵?每首诗词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对于我们又有怎样的教育意义?今天让我们品析鉴赏,首先请每个小组展示说明收集的诗词资料。
二、小组展示
学生展示:
第一组:宋文学家王安石的绝句《梅花》 第二组:唐朝诗人王维的《杂诗》 第三组: 元朝画家、诗人王冕的《白梅》
第四组: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恽寿平的《题唐解元小景 》 第五组:宋朝诗人卢梅坡的《雪梅》
第六组:宋朝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梅花绝句之一》 第七组:毛泽东主席的词作《卜算子 · 咏梅》 第八组:宋代著名大诗人陆游的《卜算子 · 咏梅》 第九组:宋代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三、诵读展示
老师:请每个小组推选出诵读最优秀的人朗诵本组推荐的诗词。学生展示:
第一组:《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二组:《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第三组:《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第四组:《题唐解小景》,恽寿平: “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第五组:《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第六组:《梅花绝句》,陆游:“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第七组:《卜算子 · 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第八组:《卜算子 ·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第九组:《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四、合作探讨
老师:从这些古诗词中总结一下“梅花”有何文化内涵? 学生:梅花象征春天。
学生:梅花蕴含着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梅花还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学生:我觉得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梅花还寓意思乡、爱国之情。总结: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 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 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 梅、颂梅者极多。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 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 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有关梅的传说故 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国流传深远,应用极广。
第二课时
一、推荐辞写作
老师:请给本组推荐的诗词写一段推荐辞。要求:
1、结合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深入理解诗词;
2、推荐辞要简洁突出诗词主旨;
3、推荐辞要有创新;
4、不少于50字。
二、学生写作
三、推荐辞展示
老师:请评选出本组中最优秀的推荐辞来展示。学生展示:
第一组:推荐王安石的绝句《梅花》——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以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第二组:推荐王维的《杂诗》——诗歌前两句以记言的方式询问从家乡来的友人,后两句则仅问寒梅是否开花一事,出人意外。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此诗化复杂为单纯,变质实为空灵。全诗平淡质朴,却诗味浓郁。
第三组:推荐王冕的《白梅》——探梅,寻梅,最佳去处是远山幽水,荒村古寺。在旷远静寂的冰天雪地之中,一树寒梅,傲然兀立,既显出梅的千般风韵,万种精神,同时,映照出那些身处逆境却守志如玉儒生的情怀。
第四组:推荐恽寿平的《题唐解元小景 》——古人在冬天做的最雅致的事情就是“踏雪寻梅”,诗人雪后架起页轻舟进入翠微山谷中,花溪的寒气浸透了衣服,此时诗人并未看到美丽的春景,于是继续前行,过桥到了小溪的南岸,忽然与“梅花”不期而遇,诗人欢喜不已,踏遍梅花,最后依依不舍地带月而归。这是何等的浪漫?这是何等的幸福?
第五组:推荐卢梅坡的《雪梅》——光有梅花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批判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运用对比的手法,道出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借雪梅的争春,表达了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让梅花更增添了哲理的意蕴。第六组:推荐陆游的《梅花绝句之一》——陆游写过不少咏梅诗,这是其中别开生面的一首。头两句写梅花绽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化身千亿”长在梅前,与梅相连,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现了作者高标绝俗的人格。
第七组:推荐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 · 咏梅》——毛主席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第八组:推荐陆游的《卜算子 · 咏梅》—— 这首咏梅词。通篇未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作者以梅自喻,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第九组:推荐林逋的《山园小梅》——林逋是以隐士之心性、视野去观照体悟梅花,视梅花为天酬僧隐的独特风物的,表现了梅花的独特神韵与价值。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老师总结:享有“花之魁”之誉的梅花,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独领天下春的风姿;玉骨冰心,圣洁高雅,俏也不争春的品格;不畏严寒,坚韧顽强,争报人间春的精神。因此,梅花历来为许多诗人所咏叹,而梅花意象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同时,梅花的自然习性等亦增添了梅花的文化内涵。
第二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素材的选择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素材的选择
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取决于阅读素材的选择和组合是否优良。古诗群文教学,可以根据诗歌的作者、体裁、意象、时间和表达的情感来选择和组合素材。
关键词:群文阅读;古诗词;素材选择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学生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一种教学模式。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古诗词,摒弃了传统的单篇诗词教学中分析过度、字斟句酌、过分拓展文本思想、老师阅读代替学生阅读的弊端,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群文阅读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取决于阅读素材的选择和组合是否精良。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所选的一组诗词之间应具有共性。比如诗词中有相同的时间、有同样的作者,有相同的意象、抒发了同样的情感等。将具有共性的诗词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为学生和教师深入探讨多文本提供积极参与的空间,便于学生讨论交流,能激发学生共同阅读、分享的乐趣。那么,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选择和组合素材呢?
一、依据相同作者,选择素材
现阶段的语文教材,许多大诗人脍炙人口的诗篇常常分散于不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依据同一作者选择素材,将其代表作品进行整合进行群文阅读,方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对作者形成一个全面而完整的认识,便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
例如,在学习诗仙李白的诗歌《赠汪伦》时,可以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和《静夜思》这几首诗进行群文阅读,通过阅读、对比、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这几首古诗内容以及所表达情感的不同:《静夜思》是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赠汪伦》和《送孟浩然之广陵》则是作者抒发与友人的离别之情,《望庐山瀑布》则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李白磅礴大气的语言风格。
二、依据相同体裁,选择素材
古诗词语言凝练、形式整齐、讲究和谐押韵,平仄调和。无论绝句、律诗还是长短有变化的词曲,本质上都有着端庄整齐的架构。根据古诗词的这些形式特点,将同一体裁的诗词组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能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之妙,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趣闻语文”给同学们展示了清代陈沆的《一字诗》,课堂上学生读完后颇有兴致,还有的同学在课下搜集到了更多的《一字诗》与同学交流。看他们意犹未尽的样子,我将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四季回文诗作为素材,带领学生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当学生看到只有十个字的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时,疑惑之余又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当我把全诗展示出来后,学生恍然大悟,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这首诗的特点,我适时向学生介绍了这首诗的格式特点,前两句是辘轳体,后两句是回文体。学生马上举一反三,写出了夏、秋、冬诗的全文。这次群文阅读课,学生领会到了古代诗词的精巧绝妙,掌握了回文诗的格式特点,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探索古诗的兴趣,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三、结合相同意象,选择素材
古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深奥又久远,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很多老师认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愿给学生讲也不会给学生讲。所以一首古诗学完,学生只是领略了其字面意思,并没有走进它的意境和诗人产生共鸣。把意象相同的古诗词选择在一起进行群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有限的知识充分地来鉴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欣赏水平。
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我选择了李白的《古朗月行》、王昌龄的《出塞》和杜牧的《泊秦淮》组合教学。面对同一轮明月,诗人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有表达对故乡及家人的思念和理想追求的;有感叹世事多艰、怀才不遇的;有表达对战争的憎恶之情的;有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走进一组古诗词的意境,与多位诗人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四、依据相同时间,选择素材
我国的古诗词浩如烟海,内容丰富。就写景诗而言,既有生机勃勃的春天,也有碧叶红莲的夏日;既有层林尽染的秋景,也有白雪皑皑的寒冬。以时间为序,在不同的季节,选择整合相应的一组古诗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领略诗中四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是一件幸福而有意义的事。
如教学朱熹的《春日》一诗时,可将贺知章的《咏柳》、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这一组描写春天的古诗放在一起,多角度的感受春天的美好。在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以“诗中四季”为主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大组,让学生自己选择、寻找描写四季的诗歌素材,并在课上交流讨论,开展诗歌交流会。有的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将白朴的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了对比分析,前者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而后者则用“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表达了诗人内心沉重的忧伤与悲凉。在选材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对诗歌的对比分析,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了。
五、结合表达情感,选择素材
歌以咏言,诗以言志。诗词不仅是诗人人生际遇的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诗歌一般借助于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情感,传达诗人的思想。我们读诗、赏诗,皆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些动人的句子,表达的是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对亲人、对家乡的深深爱恋之情;“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又饱含着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的爱……
杜甫的《春望》、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牧的《泊秦淮》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都是表现爱国情怀的古诗,可以组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四首诗歌表达的爱国情感由浅入深,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到对士风和时局腐朽的“忧愤”;从日思夜想为国家统一而重返沙场的强烈“愿望”,到不受敌人威逼利诱而从容就义的对国家的赤胆“忠心”。这四首古诗爱国情感逐步升华,能够直达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道德教化。
将古诗文与群文阅读相结合,认真选择和组合素材,以一篇带动多篇,能够激发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积累古诗词的数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省时高效、事半功倍。
第三篇:试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策略
试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策略
冉光进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化觉初级中学,贵州 毕节551805)
[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如何才能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效益,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是要讲求策略的。阅读策略指的是,为达到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即文本的选择,朗读、默读、浏览等。
群文阅读是始于台湾最近两年在我国大陆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在传统语文课堂上,一篇课文要讲几节课,老师反复地去学习生字生词、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让不少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群文阅读课一堂课就要跟孩子们讲五六篇文章,老师说得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去阅读,然后老师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可见,群文阅读的出现是对单文本(单篇课文)阅读的丰富和发展,在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上是一个飞跃,同时又为整本书的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般来讲,阅读有三种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而群文阅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台湾赵镜中教授曾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一种变化:“在当局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概念的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因此,群文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的创新之举,在现在乃至将来的教学中必将大放光彩。但是,群文阅读毕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多地方还在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才能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效益,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是要讲求策略的。
阅读策略指的是,为达到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一、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有人提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因时间关系,可以不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我认为这种想法和做法有失偏颇,甚至得不偿失,值得商榷。当然,完全摒弃朗读,更是脱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看是教学什么体裁文本,然后量体裁衣,选择最好的方法。如果是诗词,哪怕时间再有限,朗读仍然是非常好的方法。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诗词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就在于在诵读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他的韵律美,才能感受到他丰富的意蕴。况且,诗词一般都比较短小,特别是绝句和律诗,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都是完全有时间让学生朗读的。有的寓言和神话故事,篇幅也比较短,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朗读,这样更能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在朗读的方法上也要作妥善的安排。是齐读还是指名读或者是分组读,又要具体针对文本而作恰当的调配,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二、默读
义务教育新课标对阅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会默读;第二学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第四学段: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些具体的要求贯穿各学段的阅读教学。其实,除诗词等篇幅短小的文本外,我们在平常教学中用得最多的阅读方法是默读。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默读仍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因为默渎自身的优势:速度快,学生之间的干扰小。学生只有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当然,对一组文本的阅读不是只囿于默读一种方法,对重要句段,也可用多次朗读的方法突出其重要性或特点。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多样地穿插一些其他方法,使之与默读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切不可呆板。
三、浏览、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
以往的课文教学比较强调逐字逐句的阅读、朗读和精读。这些当然重要,但是过于强化乃至强势,就让人忧虑。特级教师沈大安曾说:“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群文阅读,因阅读量大,除了朗读和默读,还有浏览、略读、跳读等方式。另外还有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他各类阅读方式。当今是信息社会,我们每天获取的各种信息是非常丰富的。一堂语文课能让学生获得多少有价值的信息,是体现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获取、选择、分析、理解、鉴别、评论信息的能力要求更高。所以,要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必须掌握浏览、略读、精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在众多的阅读材料中,更快更准确地收集、整理、筛选、提炼、合成有效信息。
总之,“群文阅读”就是要改变单篇课文教学重视内容分析、强调技能精熟学习的模式,着重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掌握。而阅读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的实效而必须采取的各种有效途经。需要教师在选好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那种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策略教学,才有可能真正达到群文阅读的教学目的。一个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这个民族阅读量的大小,阅读是人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过程,尤其是群文阅读,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语文教学,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发展、变革带来勃勃生机。
第四篇:地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
地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而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在地理这门学科中,案例教学法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研修我观摩了《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人口数量的变化》、《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这几节课属于必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内容。该部分内容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兴趣,科学的选取案例、合理的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至关重要。
一、案例的选取
几点思考:好的案例是人文地理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
选择什么样的案例? 案例的作用是什么?
我认为地理教学中案例的形式应丰富多样,可以是文字式的材料、小故事,可以是视频图像,可以是几张照片、图片、甚至是漫画,也可以是它们的有机组合。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分析案例而展示案例,选取时一定要与学习内容密切相连、也要贴近学生生活,并且教师要明确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二、在这次研修给出的几节课中,大部分堂课都有一些案例分析的环节,例如《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这一节以黄土高原为例,师生共同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即通过案例归纳分析方法,再让学生学以致用,分析南方丘陵水土流失的相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又如《人口数量的变化》中选取“俄罗斯”、“印度”的两个国家的人口问题作为案例,让学生结合实际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这几节课中有些案例直接选取课本中的,有些案例是教师整合的。虽然案例选取的来源多种多样,但对于案例分析的效果却有些差异。
(二)案例的应用
于老师在《交通运输站点》中要求对两个虚拟的港口进行区位选择,两个港口的选择本来就有争议,各有优势、劣势,课堂上于老师索性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彻底讨论,总结两个港口的优缺点,最后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第一位同学选择A方案,当他阐述完A方案的优点,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你有没有发现A方案的不足”来引导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学生回答“停泊条件差”,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A港口的停泊条件”,从而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几点思考:案例的教学中,人文地理的有些内容不分对错,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在教学中应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树立辩证的地理思维。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
第五篇:群文阅读故事中的狐狸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 “故事中的狐狸”教学设计
执教班级:四一班
群文篇目:《狐狸分奶酪》
《狐狸和马》
《狐狸孵蛋》
《瞎眼狐清窝》
推荐阅读:《中国童话大师经典丛书》 阅读目标:
1、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2、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阅读过程:
一、导入谈话 激发兴趣
1.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出示:高洪波写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组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
《狐狸分奶酪》 《狐狸和马》 《狐狸孵蛋》 《瞎眼狐清窝》
二、走进故事 感悟道理
1、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4)指导朗读
2、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
3、让我们采用刚才的阅读方法继续阅读后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题单)
4、简单汇报:
(1)狐狸和马——聪明的狐狸(2)狐狸孵蛋——善良的狐狸(3)《瞎眼狐清窝》——慈爱的狐狸
三、走出故事 总结特点
1、《狐狸和马》、《狐狸孵蛋》这两篇文章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童话)
2、童话的特点:(1)拟人化描写(2)想象丰富(3)有趣有理
3、学生齐读高洪波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四、总结收获 布置小练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篇篇关于狐狸的故事,感受了狐狸可爱、善良、聪明和慈爱。这些故事一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一部分是作家创作的,但这些故事都来源于生活,假如你想写一个狐狸,你笔下的狐狸有是怎样一只狐狸呢?下课后,自己编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老师期待着……
五、推荐阅读 拓展提升 《中国童话大师经典丛书》
板书设计
故事中的狐狸
狡猾
聪明
善良 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