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原则方法及其怎样才能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更好的渗透数学史。为今后更好的把数学史融入到中学数学教学当中,使学生们更加有激情的学好数学做好准备。最后分析了当前影响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概况以便更好的、有效的应用到其中。
关键词:数学史 ;中学数学 ;教学
自1972年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国际小组成立以来,数学史的研究在国内外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尤其在国内,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奠定了数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很多教育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数学史进行了研究,其中对数学史的意义及作用、教师数学史知识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如何将数学史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直接应用数学史的内容比较少,有的只是后边的阅读。基于此现象本文主要编写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相应的意义。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的一门学科.数学史不单单是数学成就的编年纪录,人类对数学的认识史,它也是数学发展对社会生产、政治、科技、军事、文化的关系史,同时还是一部数学思想的发展史。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数学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史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等方面的教育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数学史的应用却十分有限,或只停留于单纯加入和简单介绍的层面。但是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中的要求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更加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背景
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已普遍被人们所认同,而怎样借助数学史来使数学教学活动得到改善和优化,成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数学史学家等所关注的新问题.因此,为了促进数学史教育价值的实现,为了加强国际间 的交流,1972年,在英国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关系国际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the Relationsbetween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简称 HPM)成立了,HPM 的成立标志着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的出现.2.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1)对于教师,数学史调试数学观念的基础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有很多想法。无论怎样都不可否认教师的引领作用。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有主导作用,教师所具有的观点与信念对于数学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史的相关知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提升课堂效率。(2)对于学生,数学史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手段,更是学生培养高尚道德,养成良好心里品格,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数学史有利于了解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重要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扩宽视野和眼界。
(3)对于教学内容而言,数学史是理清数学本质的厚实背景。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无论是怎样的互动关系都围绕着教学内容而展开的,研究所教内容的数学本质是数学教学的永恒话题。
3.数学史教育的方法及其原则
数学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四种方法:应用数学史引入课题,直接利用数学史料,应用数学历史问题、突出数学思想,应用数学史设计课堂教学案例等。以及五项原则:真实性原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广泛性原则等。
4.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
一个准数学老师,不仅应该学会数学史,更应该学会运用数学史。教师如果在数学课堂中结合所教授的内容,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融入数学史不仅可以使所教授内容更加丰富饱满,而且还可以对学生迁移默化的作用。(1)巧妙利用数学史名题教学
数学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数学历史名题对数学知识的补充、发展都起过重大的作用。如《孙子算经》里的“鸡兔鸟笼”问题,古希腊三大几何难题、哥 德巴赫猜想等等。通过教师对开放性名题的展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理解到,数学这个领域是运动着的、是活跃的、未完成的,它不是一个静止的、封闭的系统。另一方面,学生还能够认识到数学正是在猜想、错误中发展进行的,数学进步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新,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初等几何著名勾股定理证明这个定理以它的简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吸引了很多初中学生,它的证明方法高达三百多种,其中赵爽证明法、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法等等。向学生讲述勾股定理的证明历史可以使单调无趣的证明过程变得趣味盎然而且富有人性化。让学生觉得他们是在探索知识从而更加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2)利用数学史进行新课引入
教师可以运用数学史来引入新课程,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上课的最好状态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再讲等比数列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古代印度国王用麦子奖赏智者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个国王非常喜欢国际象棋,一天一个智者跟国王下棋并赢了国王,国王可以满足他一个要求,智者提出的是让国王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麦子,第二个格子里放2粒麦子,第三个格子里放4粒麦子,以此类推,后一个格子里放前一格子的2倍(国际象棋棋盘有64个格子),希望国王把这些麦子赏赐给他,国王想这还不容易就同意了要求。经过计算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总数是2的64次方减1.用这个故事引入等比数列的新课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利用数学史进行课堂结束环节
课堂结束这一环节主要是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生华,辅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让他们理清教学过程中的总体思路,掌握知识的深处内涵,还可以在两节课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此时教师用数学史来结束课堂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想像力探索其中的奥秘。也可以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陈景润的老师在“整数的性质”的这堂课结束的时候跟学生说,“自然科学中数学处于皇后的地位,皇后上的皇冠就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是这个皇冠上璀璨的明珠为了这颗明珠许多科学家倾尽了毕生心血,不知在座各位谁能把这颗明珠摘下来?”就是这位老师在课堂结束环节运用了数学史知识,后来就有了这个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人。(4)利用数学史讲授知识系列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学习过的知识当成一个环节,各个环节用历史发生的时间和事件串成一个知识体系,向学生系统的论述各个环节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发展。譬如,以数的发展历史为例子,在生活中人们计量物品的个数产生出自然数这一概念,对物品的分割中产生了分数,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数从而有了正负数,对连续的量进行度量时产生了无理数,从负数不能开方引入了虚数,并把实数扩展到复数,于是就形成了数的理论发展概况: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复数,让学生一目了然,培养学生知识是变化发展的观点十分有利。
(5)利用数学史开展探究式学习
数学知识的活动是经过观察、实验、交流、分析、综合、推理、总结出来的。而教科书上很难反应这一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教师可以以数学史为载体对某一概念形成的特征进行分析,再进行知识的序列化重构,然后再次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重视数学家们的所探究过的经历,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学习内容还加深学生对数学史的知识并通过数学史更加喜欢数学。
5.数学史与数学课程标准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我国教育部在2011年修改制定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标准(2011年版)》给出了未来10年我国数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目标和实施建议,为新一轮数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是我国21世纪初期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标准(2011年版)》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教材的编写上,都有强调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而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也将有效的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所以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标准(2011年版)》的必然要求。
而对我国现行使用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分析可知,教材中对数学史料较之前大纲版本教材明显增多,而且教材的编排整体上反映数学知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用“鞋店比较关心哪种尺码的鞋销售量最大”很好的说明了众数是卖出的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个案例的实质符合历史上众数的起源:一群人数一堵墙的砖块数,次数出现最多的那个数最有可能是这堵墙的实际砖块数。6.影响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学当中融入的概况分析
(1)中学数学教师自身情况
有很多中学数学老师自身缺乏数学史知识,究其原因有很多种,因为数学史知识并不是主要的考试范围所以平常基本上不怎么关注。也有的是因为那些数学教师在上大学时由于数学史是选修课程没认真学,甚至有的都没选此课程。也有些老师根本上对数学史不感兴趣因而缺乏知识。(2)中学数学考试约束
因为原本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很多老师们想掌握时间讲考试内容而忽略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再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学数学考试往往不考数学史知识所以学生根本不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即使在课堂上老师讲了一些,由于学生们不关注而被遗忘。
(3)数学史料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呈现形式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相关数学史的内容都是以阅读形式呈现的,所以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被忽略,学生们也不会去关注数学史。这种呈现形式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总结以上分析,本人认为,数学史在中学数学当中的能够很好的利用必须靠老师及其学生双方面的努力。老师本身必须有很熟的数学史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有个很好的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史的兴趣及其用它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7.结语
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探索数学规律的精神力量。将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好的改革 举措。但同时,它也是摆在各位数学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它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将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应是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它需要各位数学教育研究者不断的提供最新的理论支持,也需要一线数 学教师对各种理论进行长期反复的实践,从而寻找出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 最佳途径与方法。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数学史将会成为实现数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会成为数学教学内 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融入一定会推动数学教存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晓勤,韩样林.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王振辉,汪晓勤.数学史如何融入中学数学教材[J].数学通报,2003,(9):18-21.[3]苗蓉.数学史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杨海.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基子教学案例的分析 与思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5]刘佳.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6]杨义礼.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D].2014 [7]汪晓勤,欧阳跃.HPM的历史渊源[J].数学教育学报,2003(3): 24-27.
第二篇: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教育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教育
刘峰
摘要: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史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传授数学史的一些知识也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舞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的认识。本文从历史和人文等角度分析了数学史在这方面的作用。通过数学名人轶事、千古名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史 数学兴趣 知识框架 教育功能 数学史融入中学教学的提出 1.1 数学史融入教学的背景
数学是人类最久远的知识领域之一。从结绳记数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从量地测天到抽象严密的公理化体系的建立,五千余年的数学历史长河中,重大数学思想方法的诞生与发展是数学史中最具魅力的题材。“数学史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丹皮尔(W.C.Dampier)曾经说过:“再没有什么故事能比科学思想发展的故事更有魅力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全面规划了新时期高中数学的课程框架,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那么,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如何适应这些新的要求,使得学生能够更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以及人文价值呢?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H.Poincare)曾经提出,数学课程内容应按照数学史内容的发展顺序展现给读者。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徐利治也认为,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数学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宇教授也积极倡导,让数学史成为数学教育的有机部分。既然数学史走进中学数学课堂已经成 1
为一种共识,那么,数学史又应该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数学课堂之上,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成分呢? 1.2 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意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数学课程目标应该使得学生“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而这些课程目标的达成单纯地依靠数学知识的传授学习及数学技巧的机械训练几乎难以实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穿插些相关的数学史,有证据表明,这对上述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全面性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离不开数学史。数学课堂的教学也离不开数学史。本研究着眼于数学史走进中学课堂,力求探索其实现的具体途径。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数学史应该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 在本文中,所谓数学史走进中学课堂主要是指一种教学的具体途径,使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恰如其分地渗透一些数学史的知识。比如:①在教学设计中融合一些数学史的知识;②充分利用数学教科书中有关插图、阅读自学、注释等内容,借题发挥“评述”相关的数学史知识;③开展与数学史相关的课题学习等三个方面。希望借此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视野,进而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及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与创造的历史过程,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提供一种“催化剂”。
1.2.1 数学教学的现实需要一些数学史
2003年对数学骨干教师作的问卷调查显示:①缺乏对数学史教育意义的深入理解。虽有教师曾经有意识的将数学史引进数学课堂,但并未充分认识到数学史深刻的数学教育价值,所写出的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包括内容新颖、进行德育、有愉悦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引发学习兴趣等。②教师对数学史知识只有一些粗浅的了解;缺乏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数学史参考资料;对中国的数学家较为熟悉,对 2
国外的数学家知之甚少。③教师自觉运用数学史的意识不强。有一部分教师从未自觉地在教学中运用数学史,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或不予理睬或安排学生自己阅读。④不知道如何运用数学史。教师普遍有使用数学史的愿望,但对数学史如何恰当的引入到数学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认识,担心用不好会浪费时间。
1.2.2 有意义的数学教学需要一些数学史
当前数学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主导着高中数学教学,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过于偏重演绎论证训练,课堂上讲的是逻辑论证,学生关注的是逻辑推理,忽视了定理发现发展过程,“掐头去尾烧中段”的教学方式依然盛行,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为不利的。
学校评价老师的标准是学生的考分,社会评价学校的标准是升学率的高低,导致教师的教学针对的是考试而不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针对评分标准过分强调得分细节,在教学中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细节多,思想少,见不到本质;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忽视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
偶然的背后有着必然的联系,中国数学教育在优异成绩的背后存在着不和谐的一面,改变这种情形,除了要改革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外,教材的编写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是关键因素,而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引导学生关注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双基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是改变当前数学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1.2.3 数学史走进中学课堂的价值
数学史的研究有三重目的:一是为历史而历史,即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二为数学而历史,既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现实数学研究的自主创新服务;三是为教育而历史,既将数学史用于数学教育,发挥数学史在培养现代化人才方面的作用。
数学史对数学教学的作用主要在四个方面:①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的理解;②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活的数学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③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④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品质,培养良好的精神。
1.3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条件
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下条件:
第一,经常与一线教师接触,经常听课,了解一线教师、教学的现状; 第二,对中学的教材、教法、考试非常熟悉: 第三,对教育、教学的理论比一线教师要认识深刻; 第四,数学史理论研究人员接触很多,取得合作相对较易; 第五,经常进行教学研究活动,有利于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 第六,进行教师培训,经常出去讲学,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推广.
以上的条件可以看出应该以教研员为核心,组成数学史专家、数学教育家、数学教师的一个团队,合作解决数学史如何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2.1 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数学史是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一门学科。人们要认识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增加对数学学科的了解,建立数学的整体意识,就必须运用数学史作为补充和指导。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科学哲学,与社会史、文化史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内容涉及什么是数学、数学与人类思想的革新、数学与其他科学技术的关系、数学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仅具有沟通文、理的性质,而且有助于深刻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对于培养文、理兼通,“学、才、识”兼备的数学专业人才有重要意义。“学、才、识”,即知识、能力以及见识和思想,其中“识”是引导知识和能力走向何方的根本性问题。如果数学教学只是停留在数学理论本身的学习上。甚至对数学理论的实质也没有深入探究,学生就不可能理解依托于数学知识体系之上的数学思想和信仰,不可能理解贯穿于数学研究活动中的科学精神(包括科学的实证精神、理性精神、批判精神)与数学的美感及鉴赏能力,不可能理解与数学的社会功能密切相关的伦理准则等数学文化底蕴,更不会形成“才”与“识”。因此,学习数学史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整体意识有特殊意义。
2.2 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一些数学史料,可以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因此融数学史于数学教育之中是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2.2.1加深对数学理论的理解
数学史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发展的规律,从前人的经验教训中获取鼓舞和启示。一般说来,数学史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历史可以引导我们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历史上许多著名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还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
对于那些需要通过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目标,数学历史名题又可以使这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为有趣;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非常自然的,它或者直接提供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及解决与大数学家有关,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曾难住过许多有名的人物,学生会感到一种智力的挑战。也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享受。这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数学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和已经完成的领域.而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认识到数学正是在猜想、证明、犯误、修正错误中发展进化的。数学进步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新,可以激发学生的非常规思维。
2.2.2 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现行的数学教材都是经过了反复推敲,语言十分精练简洁。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把教学内容按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的顺序编排,对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及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介绍也偏少。这样虽然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容易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就是先有定义,接着总结出性质、定理,然后用来解决问题的错误观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教育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将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系统化的知识无法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理论的真实建立过程。影响了学生正确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数学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有 5
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陪养学生正确的教学思维方式。譬如,传统的欧式几何的演绎体系是产生不了微积分的,它是牛顿、莱布尼兹在古希腊的“穷竭法”、“求抛物线弓形面积”等思想的启发下,经过创造得到的。而且在数学家们的不断补充、完善下.经过几十年才逐步成熟起来的。通过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2.2.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心理学理论认为.动机可分为两个部分: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爱好构成有利于创造的内部动机;社会责任感构成有利于创造的外部动机。兴趣是最好的动机。数学史中有很多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与数学有关的小游戏,例如巧拿火柴棒、幻方、商人过河问题等.它们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为课堂活动或是课后研究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二是一些历史上的数学名题,七桥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等,它们往往有生动的文化背景,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一些著名数学家的生平、轶事.比如说一些年轻的数学家成材的故事,《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从阿贝尔到伽罗瓦”,阿贝尔22岁证明一般五次以上代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伽罗瓦创建群论的时候只有18岁。还有的是许多出生贫穷卑微的数学家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终在数学研究上取得骄人成绩的例子。如19世纪的大几何学家施泰纳出身农家自幼务农,直到14岁还没有学过写字,18岁才正式开始读书,后来靠做私人教师谋生,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30岁时在数学上做出重要工作,一举成名。如果在教学中加入这些学生感兴趣又有知识性的内容.定能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增加数学的吸引力。
2.2.4 建立德育教育平台
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的教材讲的大都是外国的数学成就.对我国在数学史上的贡献提得很少,其实中国数学有着光辉的传统,有刘徽、祖冲之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有中国剩余定理、祖瞩公理、“割圆术”等具有世界影响的数学成就,对其中很多问题的研究也比国外早很多年。当然,现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又不能只停留在感叹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上。从明代以后中国数学逐渐落后于西方,20世纪初,中国数学家踏上了学习并赶超西方先进数学的艰巨历程。在新 6
时代的要求下.除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不是体现在“以己之长,说人之短”上,在科学发现上全人类应该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我们要尊重外国的数学成就.虚心的学习,“洋为中用”。
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任何一门科学的前进和发展的道路都不是平坦的.无理数的发现,非欧几何的创立,微积分的发现等等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欧拉3l岁右眼失明.晚年视力极差最终双目失明。但他仍以坚强的毅力继续研究,他的论文多而且长。以致在他去世之后的lO年内,他的论文仍在科学院的院刊上持续发表。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繁琐的计算和稍微复杂的证明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介绍这样一些大数学家在遭遇挫折时是如何执著追求的故事。对于他们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第三,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能欣赏美的事物是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原理都闪现着美学的光辉。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是初等数学中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个非常简洁而深刻的定理。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两千多年来,它激起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给出过它的证明。1940年,美国数学家卢米斯在所著《毕达哥拉斯命题艺术》的第二版中收集了它的370种证明,充分展现了这个定理的无穷魅力。另外,在感叹和欣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尺规作图的简单美、i角公式的统一美、非欧几何的奇异美等,可以形成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数学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这是德育教育一个新的突破口。
2.2.5 鉴过去而知未来,感悟数学与社会
在过去的数学课程中很少涉及数学与社会的内容,除了数学书上一些数学应该题外,似乎看不到数学与社会有什么密切联系。新课标教材试图使学生对数学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方面做出努力。数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互相促进。一方面,数学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受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两一方面,数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推动作用,不管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
对物质文明的影响:数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影响,突出的反映在它与能够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产业革命上。人类历史上有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这三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都与数学的新理论、新法方法的应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的微积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新工具,推动了以机械运动为主题的17、18世纪整个科学技术的高涨,成为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的重要先导。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始,这次产业革命发电机、电动机以及电气通信为标志,这些技术当然依靠了电磁理论的发展,而电磁理论的研究是与数学分析的应用分不开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主要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使用、原子能的利用以及空间技术、生产自动化等为标志。这这些技术发展的每一个关头都记载着数学家的不可磨灭的功勋。
对精神文明的影响:作为教授数学的教师,学生或者你自己是否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学数学?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思考和回答的?有些教师会回答,我们所学习的数学是有用的,小到我们个人生活中有些问题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大到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航空航天,军事等等领域都要应用数学。这样的回答无疑是正确的,但却并不全面,它只提到了数学的两个作用的一个作用。
数学有两大作用,一个是工具作用,像现实问题到应用数学这是它的工具作用,也就是上述的对物质文明所起的作用;另一个作用就是人文作用,也就是对人类的精神文明所起的作用,数学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影响极为深刻。某种程度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学的人文作用比其工具作用更具意义。想一想,绝大多数的学生未来都不会从事与数学有关的工作,对这些学生来说小学的四则运算几乎就足够他们应付日常的生活问题了,甚至连开方都用不到,如果仅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看,他们从小学到高中要学习12年的数学,不是浪费生命吗?事实上并非如此。数学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包含的两个要素,即对真理和完美的追求,千百年来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教育方式以及世界观、艺术观都有着毋庸质疑的影响。数学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意义,也突出地表现在历次重大思想革命的关系上。由于其不可抗拒的逻辑说服力和无可争辩的计算精确性,数学往往成为解放思想的决定性武器,尤其在文艺复兴之后科学与神学的斗争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中学数学课程中,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还不足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社会之 8
间的深刻的关系,为此要在数学课程中加入一些数学史的内容,当然,教材中的这些内容仅仅是冰山一角,教师应该应该提高自己对数学发展历程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学。
总之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成果 3.1 国外的研究成果
国际上对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操作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1998年4月20日至26日,在法国马赛附近luminy镇,举行了由国际数学教育委员(ICMI)发起的“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数学文化,要求数学教学充分反映数学的文化底蕴,从课程内容、概念形成、证明方法、习题配置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使数学史融入、丰富和促进数学教学.
3.1.1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行动研究的成果
融入的层次
对于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有很多片面的理解,最普遍的是将其理解为在数学课堂中讲点数学史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显然这只是数学史应用的较低层次.教师应用数学史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说故事;
(2)在历史的脉络中比较数学家所提供的不同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全方位的认知能力和思考弹性:
(3)从历史的角度注入数学活动的文化意义,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实践多元文化关怀的理想.
融入的过程
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并不是在教学中插入几个历史故事那么简单,融入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学习历史资料;
(2)选出适合课堂教学的话题;(3)分析课堂需要:(4)制定课堂活动计划;(5)完成方案;(6)对活动的评价.
教学不一定完全遵循发明者的历史足迹,而是要经过一定的改良,符合学生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好突出历史过程,引导学生思维.
融入的形式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有隐性和显性两种形式.隐性融入是指根据历史对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和加工,制作适用于教学的“历史套装”,在隐性融入过程中,数学史扮演的角色是担当教学设计的指南,因为“数学史并非最终目的,而是通过数学史的途径以达到教学目的”.
显性地融入数学史旨在“描述数学发展的进程”.它的两种错误倾向,首先是如果教师只提供给学生有限的历史片段,就可能造成学生对数学发展过程的错误或片面理解.当前的不少数学教材,表面上看起来注重数学史的应用,但大多数只局限于在每一章节的后面增加几个历史注解,如数学家小传、个别概念的发展历史等,这实际上势必导致教师将数学史与数学课程割裂开来,甚至认为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与日常课堂教学背道而驰.另一个错误倾向是“脱离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目的,将融入数学史转化为数学史教学”.这种做法的直接结果是让学生感到数学史只不过是新增加的考试内容而已,如此以来,恐怕连“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作用也会消失殆尽.
融入的途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有很多做法,这取决于教师的信念、教学观、课程内容、历史资源等诸多因素,已有的文献也提供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包括使用传记、游戏、历史调查、本地历史考察、历史家庭作业、历史命题、参观、观看影视作品甚至戏剧表演.
John Fauvel在《数学学习》上编辑了一期教学中如何应用数学史的专刊,其中 10
列举了应用数学史的12种不同的具体做法.本文对各种做法进行了概括,提出了应用数学史的8种具体方法和途径:
(1)在教学中穿插数学家的故事和言行;
(2)在讲授某个数学概念时,先介绍它的历史发展;
(3)应用数学历史名题讲授数学概念,根据数学史上典型的错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4)指导学生制作富有数学史趣味的壁报、专题研究、剧本、录像等;(5)应用数学历史文献设计课堂教学:(6)在课堂内容里渗透历史发展的观点;(7)以数学史做指引设计整体课程;(8)讲授数学史的课.
3.2 国内的研究成果
虽然国内外对数学史所具有的教育价值能够在理论上达到共识,但如何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我国在这方面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张奠宙教授认为应用数学史于数学教学有助于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并且提出了应用数学史将数学的“学术形念”转化为“教育形态”的三个途径:
(1)揭示数学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2)反朴归真,揭示数学发展的过程,并使之适合今天的课堂教学;
(3)提供真实的历史材料,包括原始问题、原始数据、原始过程、增强真实感、体现数学的人文精神.
这三点不仅指出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任务,也为数学史的具体运用指明了方向.
罗腾根在《谈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教学》对数学史的教学原则和数学史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数学史的教学原则有: 准确性原则、交融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数学史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四点:
(1)在新授课进行知识探求时,作简短的数学史料的插话;(2)在解题教学中贯穿数学史料;(3)举办数学史讲座或报告会;
(4)组织兴趣小组,课外搜集、阅读、研究数学史料.
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陈跃老师在《中学数学应用数学史实教学的一些建议》一文中给出了关于三角恒等式的入门教学和用简化乘除的问题引入对数的概念的具体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汪晓勤老师在数学史如何融入数学教学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在《数学通报》发表了“数学史如何融入中学数学教材”,在《中学教研》上发表了“HPM视角下的等比数列教学”,《中学数学杂志》发表了“几何视角下的和角公式”等.
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学院朱哲老师在数学史如何融入数学教学方面也有自己深刻的看法,他在《中学数学》发表了“数学教育目的的深化和拓展:数学史的视角”,在《中学教研》发表了“从理论到实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发表了“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课例:正四棱台的体积公式”,在《中学教研》上发表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等.
从以上文献本研究者可以看到,国外对于数学史如何融入数学教学的研究,不论从理念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有关学者在HPM领域的活动相当活跃,做了很多出色的工作,但大陆HPM研究起步很晚,虽然有很多学者大声呼吁“应该讲点数学史”,但探讨如何做的研究明显偏少. 数学史融入教学的一些策略
数学史的确值得引进数学课堂之中.结合数学史到数学教育中的问题, 也一直是国际数学教育界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20 世纪70 年代,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HPM)就已成为西方的一个学术研究新领域,美国学者的有关研究、论述和大力提倡是该领域创立与深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长期以来,虽然人们已认识到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许多重要意义, 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所行动,但其困难和问题的存在也是显然的.其中一个显著的困难和问题就是, 数学教学中需要采取哪些教学策略来融入数学史呢?可以说,这个问题目前还不为大多数的教师所充分认识和理解.在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来说,最常遇见的困难就是如何对材料适 12
当地剪裁, 使其与课程主题融合,以达到数学史的利用能自然、协调,不至于过分突兀,这应是我们追求的最佳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 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目的,对数学史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性加工, 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并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尽管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利用随着施教者的不同和材料的不同,所采取的形式各异,总结出以下几种策略。
4.1 故事策略
虽说数学史不等于数学故事,但是,数学家或数学界的遗闻佚事, 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的人格成长还富有启发作用.譬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就是在上中学时, 听了他的数学老师沈元向学生介绍了, 哥德巴赫猜想这一难倒无数数学家的难题后, 其心灵受到了震撼,点燃起了他攀登高峰、摘取桂冠的热情, 从而他一生醉心于数学, 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再如, 十八世纪法国女数学家苏菲姬曼, 就是受到阿基米德故事的“煽动”, 迷上数学而终生无怨无悔.据说, 苏菲童年时正值法国大革命发生,为了排遣难耐的孤独和寂寞, 遂被数学史家莫度西亚的《数学史》所记载的阿基米德传奇所吸引.相传,阿基米德正沉醉在一道几何问题时,对已经陷城的罗马士兵浑然未觉, 就莫名其妙地被杀死了.这个悲剧让百无聊赖的苏菲神醉心痴,她想几何学若真有这种魅力,那真的值得探索一番了.于是,她终于走上了数学研究的不归路了.说故事的目的就是要设计一个教学情景,这个教学情景主要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同时,也可利用故事情景引出学生已有的数学概念,或是借故事情节引入要教的数学概念,也可以利用故事情节的铺设, 呈现给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等.4.2 方法比较策略
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方法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东西.一切都在于良好的方法,有了良好的方法,即使是没有多大才干的人也能作出许多成就.如果方法不好,即便是有天才的人也将一事无成.数学教学必须要使学生明白,任何方法仅仅是许许多多的方法之中的一个, 其中有许多你可能联想都未曾想过.那种始终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肯定自己的思维都比别人的要高明,肯定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的行为,这些都是自负的表现.而自负是思维的重大过失,它会扼杀真正的思维.13
事实上,数学教学中涉及的许多问题,从它的历史到现在,经过数代数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大都产生过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各种解法.如勾股定理,就有面积证法、弦图证法、比例证法等300 余种;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历史上就有几何方法、特殊值代入法、逐次逼近法、试位法、反演法、十字相乘法和公式法等;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历史上也有德漠克利法、穷竭法、割圆法、平衡法、开普勒法和沃利斯法以及现代的微积分方法.通过搜集比较历史上的各种不同方法之后, 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每种方法的内在本质,而且能启发学生,这对培养知识面宽、有能力、有信心、灵活多变的人大有帮助.4.3追踪历史起源策略
数学固然起源于人类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但它决不简单, 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时间去体验、把玩并体会它的意蕴.譬如无限的概念,“向人类头脑提出的挑战,激发了人类的想像力,是思想史中任何其他单个问题都无法比拟的.无限显得既生疏又熟悉,有时超出了我们的领悟能力,有时又自然而易于理解,在征服它的过程中,人也砸碎了将自己束缚在地球上的镣铐.而为了实现这一征服, 需要调动人的一切能力,——人的推理能力,诗一般的想像力以及求知的渴望.”①再如代数符号的产生,代数符号早期是没有的,人们使用文字代替,到了古希腊人们才开始用单词表示,中世纪才开始用单个字母表示.再后来人们才用特殊的字符来表示, ?每一次的演进,都凝聚了数学先贤们大量的心血和智慧, 都充满了古代数学家们的神思技巧;还有函数概念的发展,从笛卡尔给出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出发, 经莱布尼兹、贝努利、欧拉、柯西、黎曼、狄利克雷、维布伦等人之手, 一步一步的发展,其间经历了大约六七次扩充,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函数概念.追踪历史起源,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揭示或感受知识发生的前提或原因、知识概括或扩充的经过以及向前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在重演、再现知识发生过程的活动中,内化前人发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占有镌刻于知识产生中的认识能力,这种认识能力正是构成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4.4 揭示思维过程策略
将数学研究中的思想和方法的要点原原本本地告诉学生,引导青年学生沿着科学的艰险道路作一次富有探索精神的、充满为真理而斗争的崇高动机的旅行, 使学 14
生充分领略以前数学大师们的灵感,承受他们的启迪,可以从中学到他们的策略和经验等.譬如, 讲数学的抽象性时, 就可以原原本本地向学生展示欧拉解决七桥问题时的思考过程,或是介绍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时,关于把地球、月球抽象为质点来处理的曲折过程;讲反证法时,可以向学生详细叙述伽利略是如何更正延续1800 多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运动的错误断言的;讲类比时,可以向学生全面介绍自然数平方的倒数之和问题的产生背景、当时的情形及欧拉解决该问题时的奇思妙想等;结合几何知识的学习,可以向学生揭示历史上有关几何第五公设的、令一代又一代数学家忙碌了二千多年的、各种各样的思考过程及最终的解决办法.让数学史曾闪烁过光芒的火花,重新在学生的心中点燃。
前人的成功和失误,都是后人聪明的源泉.数学史可以将逻辑推理还原为合情推理, 将逻辑演绎追溯到归纳演绎.通过挖掘历史上数学家解决问题的真谛,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具体的现成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学到“科学的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具有洞察力.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文化理念的落实
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以提高一般科学素质,增进道德品质修养,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理念的实现,可以通过将数学史的史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通过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来实现文化理念的落实.从本课题研究来看,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课题实施教师,乃至一些数学教师的自觉行为,现在,我们经常会听到数学史融入的课,这些都表明了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是将文化理念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5.1.2 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对教育目标的理解
在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中,首先要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这些使研究者对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教育目标有了新的认识.数学的价值,既有实用价值一提供了一种解决数学内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有利工具;又有形式 15
训练的价值一提供了一种思维的方式和方法;还有着文化价值~提供了一种价值观,倡导一种精神,它表现为数学念在入的观念以及社会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知识型的数学教育看重数学的实用价值;能力型的数学教育看重的是数学的能力训练价值:文化型的数学教育则在注意到数学教育的实用价值和形式训练价值的同时特别看重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
不同的价值必然追求导致不同的教学目标.仅注重教学内容的使用价值,只会将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学目标的主体;注重数学对思维能力训练的价值,就会将培养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突出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纬度;只有在知识、能力并重的同时,还能够注意到数学的文化教育的价值,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才真正能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到实处。
5.1.3 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加深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
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目的不是在形式上,而是通过教师对数学史的研究,对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有了深入的理解,达到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也使得教学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浑然一体.
例如案例《正弦定理》,在没有研究数学史以前,对该定理的理解只认识到两个层次:
一是从转化的角度看,正弦定理是实现边角互化的一个工具;
二是从方程的角度看,正弦定理中含有七个量,除给定三个角外,一般情况下可知三求四.
在研究三角函数的数学史后,发现三角函数在历史上大都来源于几何,于是就思索正弦定理的几何背景是什么? 通过研究发现,正弦定理是对“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的数量化解释.于是对定理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正弦定理是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体现了几何与代数的统一.
5.1.4 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应用
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是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看成一种教学现象,用行动研究的理论来研究这种教育现象.在研究的过程中,本研究者学习了行动研究的理论,并用行动研究的理论指导对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指导,在实践的 16
过程,积累大大量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促进了对行动研究理论的重新认识,提高了对教育理论的应用.
例如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案例研究中,用到了自然数从l加到100,少年高斯的数学思维:1+100=2+99=„„=49+52=50+51=101,101×50=5050,但缺乏对高斯思想的深入挖掘,随着对数学史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研究高斯思想,发现以下结论:
(1)思维的变通性——追求算法简单;(2)思维的直觉性——数字内在和谐;(3)思维的概括性——寻找普遍规律;
这是多么精美的数学思维——加法向乘法的转化,因此,案例可以进一步发展,可以进一步深化.
5.2 研究建议
5.2.1 教师应加强数学史的学习与研究
在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并不是不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是不愿意通过数学史的融入落实文化渗透的理念.而是由于数学史的知识匮乏导致理念难以落实,因此数学教师应注意多方学习数学史知识,多方研究数学史.
对数学史的学习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了解性学习、掌握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第一层次要求知道数学发展的概况,起过重要作用的数学家,影响深远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第二层次可以从数学史中适当提取相关内容,用于数学研究、教学、学习之中. 第三个层次以文献资料为线索,研究不同时期数学发展、数学家活动、数学思想、方法的进展等,并对数学的发展趋势提出预见性分析.
从中学数学的要求出发,中学数学教师应具有的数学史素养,属于第二层次.
5.2.2 教师应加强数学史的长期融入与渗透
数学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以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为宗旨,以促使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以及数学科学的发展,它是整个社会教 17
育的一部分.
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于课程的“文化内涵”之中,强调人的科学素养和入文修养的辩证统一,致力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课程也关注到数学史对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但文化的渗透靠不是一天、一学期、一年的渗透就能实现,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长期加强数学史的文化渗透,对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5.2.3 教师应加强数学史融入方式的研究与总结
数学史如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目前虽然总结出六个方面,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认识数学史的作用,全面认识数学史的意义.并且深入挖掘数学史的教育要素,不断地开发、设计、反思和总结,把数学史的史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再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形态,最后应用于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把数学史融入到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5.3 研究缺陷
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目前只从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研究,该研究表明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部分教师已把它做为一种自觉行为,但该研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跟踪,看看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将是该研究的后续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1—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8.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5-137.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4-39.
[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9—139.
[6]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2—103.
[7]张苍等辑撰,九章算术[M].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217—245. [8]欧几里得,几何原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3—6.
[9]石中英,王卫东,王妙函,行动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6. [10]汪晓勤,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1]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2]张奠宙等,数学史选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6-89. [13]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25. [14]李文林,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78-191.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role is very important.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to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content, can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mathematics, the formation of a correct mathematical concept;help students correct mathematical way of thinking;help students broaden horizons, develop student interest in mathematics.Some of the knowledge to teach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lso provides the stage for moral educ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19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al theory.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humanities,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this role.By mathematical Mingrenyishi, ages were question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llectual curiosity.Help students a more comprehensiv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20
第三篇:浅谈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刘园
摘要:
新课程是要有深层次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制度的创新;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中学数学教师也应该更加立体、系统的把数学知识呈献给学生。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数学教师理解数学史内涵也是必不可少的。数学史对数学教育有多方面的作用,数学史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培养科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科学方法、树立哲学理念,培养爱国思想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史中学数学教学数学美教育作用引言
我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深刻的体会到中学数学教学面对的尴尬:想学,学不懂;想教,教不会。这大大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都觉得数学很重要,可是面对生涩难懂的概念,一串串没见过的数学符号,很多学生选择了死记硬背,甚至抄书来强迫自己学习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的体会就是枯燥乏味、毫无兴趣。无兴趣,无激情就更谈不到创造力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非常糟糕的。而教师为了讲好数学课也下了很大功夫,查资料,备例题,选方法等等手段都用上了,可是就是有一些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最后只能回到“题海战术”上,用大量的练习强迫学生“搞懂”,结果也必然是事与愿违。当然以上的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解决的办法也有很多,我认为在教学中利用数学史知识,渗透数学史建立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是十分重视数学史教学的。中国数学史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行中学数学课本中直接介绍中国数学史的有很多处,涉及数学家、数学名著、数学成就和方法等有几十个地方,并以习题、注释、课文、附录等多种形式出现。
数学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以数学学科的产生、发展的历史作为研究对象,阐明其历史进程,揭示其一般规律,它既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学科史的一个分支。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史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为了达到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对数学史的教学应提出明确的要求:要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变化发展的,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以及数学史料,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数学史的内涵
列宁说: “一种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最宝贵的一部分,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以智慧。”
数学史研究大体上分为“内史”和“外史”两个方面。“内史”研究以考查数学理论成果的历史形态为主,包括数学成果产生的年代、最初的形态和后来的演变、创立者的贡献、数学成果的传播等。“外史”研究以考查数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为主,包括数学发展与哲学、科学技术、经济、军事、宗教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数学家生平和思想、数学事业发展、数学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从“数学史”的完整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既有知识结论,又记录了数学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活动以及数学的发展、进步等。因此我们说数学史既是一部完整的数学思想史,同时又是一部数学发展史。数学史这种特殊地位,是由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特点决定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教育作用
3.1 运用数学史进行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一半,一个精彩的“引课”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如人教版必修1的第一课就是集合,这是高一学生升入高中后要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学知识,老师其实没必要在第一天上课就开始讲课本,如果用一节课简要介绍一下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那一定会达到很好的效果。这三次数学危机包括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勾股定理为什么又叫百牛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原因;知道莱布尼兹和牛顿的伟大数学贡献;对“无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微积分诞生的伟大意义;了解集合论的产生以及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集合悖论”。由此引出“集合”这个词,让学生知道集合论是数学的基石,而我们的高中数学就是从这里展开的。这样的高中开篇课,一定能激发同学们极大的数学学习热情。
3.2用数学史作为教学结尾
一堂课的结束预示着下堂课的开始,一个好的结尾可以让学生浮想联翩、主动探索,同时激发求知欲。譬如陈景润的老师在讲完整数的性质后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这是一颗金光闪耀的明珠,你们谁能把它摘到手呢?”正是老师的这番话在陈景润的心里播下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种子。恰当的运用数学史的知识作为一堂课的结尾,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3.3 介绍知识产生的过程
数学的根源深扎在过去,如果我们不去追溯古今数学思维的演变及进化,就难以理解数学何以成为现在这样子,就可能片面的认为数学就是单纯的知识、技巧的堆砌,是单纯的逻辑推导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为此,我们有必要让我们的学
生更多地去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经历知识的源与流,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知识地源泉,感受数学思想地熏陶和方法地冶炼。这样,他们才能吸取数学知识地原汁,掌握数学知识这座宝殿的精华,提高能力和素质,成为知识的主人。如在讲授函数概念的时候,可先介绍通过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对函数概念进行了扩张,把“由变数X和常数所构成的式子,叫做X的函数”,再后来欧拉将可以“解析表示的量”称为函数,以后又经历了多次扩张,才得到如今中学教材中函数的概念。只有学生了解了函数经过多次扩张的发展史,才能更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它。
3.4 运用数学史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我们可以设计《数学史和数学人物》这样的课题,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自主、自由地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这必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起到极大的作用。
3.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很多数学老师同时也肩负着班主任工作,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史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譬如主题班会设计为“中国数学家对世界的贡献”;班级开设“数学角”;定期举办班级趣味数学知识竞赛;教师可以开设“数学信箱”,让同学们把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教师,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们开展小组探究等。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多样性,在课外活动时同学们没有压力,身心放松,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更能收到切实的效果,而且课外活动时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习惯,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数学史对中学生学习的意义
4.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1972年8月24日,美国数学家魏尔德在全美数学教师协会大会演讲中说:“大家都知道一项最困难的问题,是学生自认对数学没有任何需要,愤恨被迫学习数学,假如他能够精神自主的话就不要学习数学。处理这类情形,只强调数学的技术是不够的,对有能力欣赏数学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的学生,如果老师还不能使学生们被数学所吸引,这位教师就不应再任教了”。在魏尔德看来,数学史素养对一个数学教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他大力提倡在大学中开设数学史课程。
以下故事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利的。
法布尔与牛顿二项式定理的故事: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J.H.Fabre, 1823~1915)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乡下一个条件十分简陋的、全校教师只能挤在一张校长餐桌上吃饭的学校教书。尽管读师范时学过一些平面几何知识,但作为文科生的他,数学知识、特别是代数知识依然相当贫乏。用他自己的话说,开一个平方根,证明一个球表面积公式,已经是科学的顶点了。打开一张对数表,立即头晕目眩。可是有一天,一个报考桥梁工程专业的年龄与他相仿的不速之客登门造访。原来,这位年轻人的考试科目中有数学,为了通过这场考试,他希望法
布尔能辅导他学代数。真是病急乱投医。法布尔先是吃惊,接着是犹豫;但最后,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他竟然答应人家了:后天开始上课。
自己不懂游泳,却要教别人游泳,怎么办?勇敢的办法是自己先跳进海里!这样,在濒临淹死的时候也许会产生一股强大的求生力量。可是,法布尔不光对代数一窍不通,而且连一本代数书都没有:他想跳进代数学的深渊,可是连深渊都没有。他想去买一本,可是囊中羞涩,况且他那里可不是巴黎,想买就能买到的。离上课只有24小时。
有了。有位教自然科学课的先生,是学校领导层的人物,尽管在学校里他有两个单间,但平时住城里,也算是上流社会的人物了。法布尔猜想他房间里必有代数书;但由于人家高高在上,又怎敢开口言借?只有一个办法:偷。如果那时中国作家鲁迅已经写出小说《孔乙己》来该多好,这样法布尔也许就不会责备自己了。正逢休假日,四顾无人,法布尔幸运地用自己房间的钥匙打开了那城里度假的主人的房间。天从人愿!双腿有些发抖的小偷从书柜里搜索出三指厚的一本代数书来。
神不知鬼不觉,法布尔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他急切地打开书本,一页又一页地翻看着,了无兴趣。大半本书翻过去了,突然,他的眼光停在了一个章名上:“牛顿二项式”。誉满全球的17世纪英国大科学家牛顿,他的二项式是怎会回事?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法布尔拿起笔,一边看,一边在纸上写字母的排列和组合,整整一个下午在排列和组合中度过。不可思议,法布尔竟然完全搞懂了!
这下,他可以从容地应付明天的数学课了。这真是与众不同的课,人家从头开始,而法布尔则几乎是从末尾开始。他时而耐心地讲授,时而和那忠实而认真的学生进行讨论,第一次课成功了。牛顿二项式定理大大增加了法布尔的自信心。法布尔继续向更多的代数知识点发起冲击,壁炉里的火光伴着他熬了一夜又一夜。在知难而进的老师和认真忠实的学生共同努力下,他们最后啃完了代数课本。那年轻人如愿以偿,通过了考试。那本代数书被偷偷地放回了原处。后来法布尔继续向解析几何发起冲击,最后拿到了数学学士学位。
这则故事说明,数学并不是部分人的专利,只要付出努力,基础数学是可以学好的。这样的故事对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有好处的。
另外,阿贝尔22岁证明了一般五次以上代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伽罗瓦18岁的时候创建群论;施泰纳出身农家,14岁还没有学过写字,18岁正式开始读书,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在30岁的时候成为了19世纪伟大的几何学家等等这些实例都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动机的良好材料。
4.2 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现行的数学教材都是经过反复推敲,语言十分精炼简洁。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把教学内容按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的顺序编排,对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及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介绍也偏少。这样虽然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是容易是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就是现有定义,接着总结出性质,定理,然后用来解决问题的错误观点。数学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譬如,传统的欧式几何的演绎体系是产生不了微积分的,它是牛顿、莱布尼兹在古希腊的“穷竭法”,“求抛物线弓形面积”等思想的启发下,经过创造得到的。而且经过说学家们的不断补充、完善下,经过几十年才逐步成熟起来的。通过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
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4.3 学习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美学修养
我国当代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教育与教学的目标之一,应当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爱好,也有利于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这就是说在数学教育中应遵循美的原则,使学生更好的感知、理解数学美。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被这种美所折服。能欣赏美的事物是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原理都闪现着美学的光辉。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是书等数学中的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简洁而深刻的定理,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两千年来它激起了无数人对它的兴趣,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印度国王Bhaskara、第20任美国总统Carfield等都给出过它的证明。1940年,美国数学家鲁米斯在他所著《毕达哥拉斯命题艺术》的第二版中收集了它的370中证明方法,充分展现了这个定理的无穷魅力。黄金分割同样优美和充满魅力,早在公元前6世纪它就为毕达哥拉斯学派所研究。同时,在感受和欣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尺规作图的简单美、体积三角公式的统一美、非欧几何的奇异美等,可以形成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数学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这种美感充分的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这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4.4 有助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民族精神
美国史学家纳贝尔说:“中国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指出:“在人类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国人是有过贡献的,而且贡献是伟大的。”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这些知识进行讲解,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还能使他们树立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志向。讲课时,在介绍数学家时要注意介绍中国古代和近代数学家,宣传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绩曾遥遥领先于世界的辉煌成就,大力颂扬为祖国为人类科学进步,勇攀高峰、艰苦创业的中国数学家的事迹,教育学生向他们学习。小结
综上所述,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史教育在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促进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数学史知识的运用必然会推动中学数学教育的巨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迪.中国数学史简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3】卢鄂.数学没学概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4】李俨.杜石然.中国古代数学简史.北京:中华书局.
第四篇: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
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
摘要: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史也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将数学史列为中学数学学习阶段的选修内容。为了全面了解数学科学,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为了数学教育的目的,都应开展数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进一步认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充分发挥数学史知识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真正的数学观,本文将探讨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数学史;中学数学;地位;作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而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历史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在一个专题、一个概念或一个结果的发展中,哪些思想、方法代表着该内容相对于以往内容的实质性进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它。历史可以为我们提供那些答案是“不可能”或“不存在”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是数学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数学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比较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或地区对同类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或同类方法的不同地位与应用,可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并从中比较优劣,体会到数学思维的真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史 1.学习数学史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现在的数学教材都是经过了反复推敲的,语言非常精练简洁。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把教学内容按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的顺序编排,缺乏自然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及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介绍也偏少。虽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就是先有定义,接着总结出性质、定理,然后用来解决问题的错误观点。所以,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教育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将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系统化的知识无法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大都是经过提问、猜想、论证、检验、完善,一步一步成熟起来的。影响了学生正确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2.学习数学史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数学家的优秀品质
学习数学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任何一门科学的前进和发展的道路都不是平坦的,无理数的发现,非欧几何的创立,微积分的发现等等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数学家们或是坚持真理、不畏权威,或是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很多人甚至付出毕生的努力。阿基米德在敌人破城而入危及生命的关头仍沉浸在数学研究之中,为的是“我不能留给后人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繁琐的计算和稍微复杂的证明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介绍这样一些大数学家在遭遇挫折时又是如何执著追求的故事,对于他们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3.学习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被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能欣赏美的事物是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原理都闪现着美学的光辉。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是初等数学中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个非常简洁而深刻的定理,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两千多年来,它激起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黄金分割同样十分优美和充满魅力。
二、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
数学史是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工具。人们要弄清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增长对数学的通识,建立数学的整体意识,就必须运用数学史作为补充和指导。特别是,现代数学的体系犹如“茂密繁盛的森林“,使人“站在外面窥不见它的全貌,深入内部又可能陷身迷津”,数学史的作用就是指引方向的“路标殄,给人以启迪和明鉴。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科学哲学,与社会中、文化史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内容涉及什么是数学。数学与人类思想的革新、数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关系。数学和社会进步等方面,不仅具有沟通文、理的性质,而且有助于深刻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对于培养文、理兼通,学、才、识兼备的数学专业人才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习数学史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数学教育的内在要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整体意识有特殊意义。
三、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作用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史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国际上成立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组,国内很多师范院校已将数学史作为数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或必修课,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将数学史列为高中数学学习阶段的选修内容。不仅如此,初中数学课程各章中也介绍了有关的数学史,因此,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出来。
1.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中所要求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由于数学抽象的特点,其概念、方法和思想大都以抽象的形式出现,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接受并能掌握乃至应用这些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始终是数学教学中需要关注和值得探讨的问题。有多种途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这方面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而数学史在此可以发挥非常有效的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数学论文和专著一般都是经过“包装“的,是按逻辑顺序,从定理出发组织内容,精心撰写的。那些数学真理,数学定理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往往则很少涉及,而对于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的人来说,这一点恰恰至关重要。我们知道笛卡儿有两本很重要的书《方法论》和《指导思维的法则》,他在书中就抱怨古希腊人只告诉你事情是什么,怎么证明,却没有告诉你事情是怎样发现的。于是笛卡儿企图找到一种发现真理的般法,让普通人也发现真理。笛卡儿把他的方法叫“普遍数学”,解析几何正是他将这种“普遍数学"实施于几何学时创造出来的工具。笛卡儿在批判古代希腊演绎思维模式的过程中,强调了数学真理的发现,致力于寻找发现数学真理的思维法则。这种怀疑传统与权威歹大胆思索创新的精神,正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
3.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探索精神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的历史像一条大河几乎贯穿了人类的整个文明史,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先驱前赴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驱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感动。
4.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公认难学难教的科目,之所以这样,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数学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其实,数学本身是多姿多彩的。历史上数学与天文学、力学同根连枝,还与音乐、哲学等交织共生,现代学术界还常常争论数学是艺术还是科学?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美妙的欲望。
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远不止这些。数学史和数学教学息息相关,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研究、应用数学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把学生对数学的“怕”转化成“爱”,从而全面提高数学乃至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洁民.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萧树铁.数学实验[M].第4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5. [3]汪晓勤.你需要数学史吗[M].数学教学,2002.4。[4]梁宗巨.世界数学通史[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 1.4。[5]邓明立.数学通报[N]2002.12
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
姓名:韩学号:班级:数学作用
龙
07070301205
07-1班
第五篇:对称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称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艳
来源:《中学时代》2013年第02期
数学中存在着丰富的美:简洁美、奇异美、对称美、统一美。因此,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可以充分挖掘数学美的因素,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传授给学生,会对数学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学数学中的对称美就是最好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