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报纸规矩:职业的规范与专业的美感
报纸规矩:职业的规范与专业的美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报纸的规矩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形成一种职业的规范,专业的美感。当然,报纸和新闻报道需要创新,但这种创新是建立在基本规范的基点上,不可没有一定的规矩。
报纸文体的写作形式一直缺乏严格的要求。如今,在各类报纸就职的年轻记者编辑,不少人都没有受过新闻写作方面的专业训练,依葫芦画瓢,难免走样,造成新闻表达方面的失范。早在上世纪50年代,新华社曾经发起过新闻写作业务的训练活动,史称“练笔运动”,目的是“把我们全体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新闻战线上的技术和战术提高一步”(朱穆之)。国家通讯社开展这样大规模的活动,必有其价值所在,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另一方面,新闻采编人员要做好新闻报道工作,除了需运用科学的新闻传播理念采集新闻素材之外,还必须运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对新闻信息进行正确表达。尤其是报纸,主要以文字来表达新闻,也主要是以文字来传播理念的,更需要做到词语运用和词义表达的准确规范。
但是,目前新闻写作中的不规范现象相当普遍,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这里仅就若干问题做一些粗略分析。
导语的语句锤炼有待加强
提倡写好新闻导语的呼吁不绝于耳,但似乎收效甚微,其原因一是记者无暇或不愿花时间琢磨新闻的导语。人人都知道,要写出一条好的导语常常比写两则消息花的时间还多。记者每天工作量很大,时间又紧迫,首先要保证交出稿子,对导语并不太讲究;二是写出好的导语需要记者具备相当的功底和才能,并非人人可为;三是很多人认为读者看新闻重在新闻事实本身,导语写得妙与不妙无关大局。
导语是消息的先头部队,如同天安门广场的国旗班,代表着主体的形象和素质,有其独特的引导、提示的功能。而纵览目前的报纸,堪称“国旗班”式的导语确实不多见。记者们往往把消息的导语近乎当作文章的开头来写,当然不能达到“用最精美的文字把最重要、最新鲜的新闻要素告诉给读者”的要求。导语就像昆曲一样,关注它的高妙和韵味的人正越来越少。这是因为,新闻报道上高妙而有韵味的导语越来越少。
试举一例:
本报讯新年第一游‚锁定‛中国馆。昨天虽然天气寒冷,但中国馆内外的游客热情不减,上南路上再次出现了人头攒动的景象,中国馆官网也发出了‚客流较拥挤‛的预警。记者从中国馆方面获悉,昨天的游客总数达到了3万多人次,接近中国馆的日参观能力极限,最长排队时间约3个小时,而预计1月2日、3日中国馆可能迎来更大的参观客流。
评析:这则导语中包含了数个新闻点,一是不少游客将新年第一游锁定在中国馆;二是上南路上再次人头攒动,中国馆官网发出客流预警;三是昨日游客总数达到3万多人次,接近极限;四是预计1月2日、3日可能迎来更大客流。将四个新闻点集中堆放到消息的导语里,显然过于臃肿。从新闻价值上判断,这四个新闻点中二和四更为重要,与读者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以集中将这两个新闻点做到导语里,而另两个新闻点则可放到报道的主体里去。这样给导语瘦了身后,更方便把导语做得简洁生动。
从导语的本质属性和主要职能看,应当将提高导语写作水平的焦点集中在“导”字上。
新闻事实的引导,这是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内容。新闻五要素悉数登场,或是选择何时、何人、何事、何地、何因中最具新闻价值的一个或两个要素写入导语。
新闻视角的引导。新闻事实来自社会生活,从什么角度观察,突出什么报道主题,效果不同,价值有别。
新闻观点的引导。将新闻的要义或是新闻中包含的矛盾焦点提炼出来,其价值高于新闻事实本身。
另外,要在导语的炼句上下功夫。先求抓住核心、语句精炼。在此基础上如有可能,再求语义生动、引人入胜。
试比较下列几则消息导语:
1.‚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新年第一天,消失了近20年的广播体操音乐,重新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AM990、FM93.4)响起。今后每天10时,申城市民都能随着电波中熟悉的音乐,舒展筋骨,放松压力。(《文汇报》)
简评:抓住了这则新闻的核心要素,文字简洁,语义明了。
2.‚现在是广播体操节目时间,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2011年元旦,许多上海市民选择以‚流汗‛方式迎新。(中新社)
简评:很简要,但是缺乏核心新闻要素。
3.在中断播出近20年后,第八套广播体操的音乐2011年1月1日将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AM990、FM93.4重新响起。(新华社)
简评:中规中矩,尚缺一些新闻要件。
4.明天上午10时起,阔别上海人16年之久的第八套广播体操音乐将重新在申城上空响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AM990、FM93.4频率将每天上午10时播出第八套广播体操音乐。(《新民晚报》)
简评:词语有重复。
5.‚现在是广播体操节目时间,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今天是新年第一天,上午十点整,消失了近20年的广播体操音乐在申城上空重新响起。在长宁广播体操中心,由上海市体育局、《新闻晚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东方网联合主办的‚增靓杯‛广播体操大赛火热开赛,全市6个分会场也整齐划一地做起广播体操,正式拉开了健身迎新年的序幕。(《新闻晚报》)
简评:两个新闻点必定有主次,重叠在导语里会相互冲淡。
6.本报讯昨日上午10时,继北京、山东等省市之后,上海电台恢复播放广播操乐曲,同时上海首届广播体操大赛也在昨日火热进行。今年我市也将在广大企事业职工中掀起广播体操活动热潮,但要在全市全面实行广播体操制度和在电台恢复播送广播体操乐曲仍有困难。
昨日,记者采访了市职工体协秘书长宋家业。他介绍说,年前职工体协已经在大连石化集团公司组织了职工广播体操的现场观摩,并向各级工会体协转发了‚大石化‛的工作经验。逐步恢复职工工间操制度,组织推广广播体操活动,是大连市总工会今年为职工办实事的一项内容,也是市职工体协今年的重点工作。2011年2月下旬,市职工体协将举办三期第八套广播体操领操员培训班,计划为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培训领操员400名。今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还要举行全市广播体操展演活动。
我市职工广播体操工作有着优良传统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多年来市直机关、大化、机车、造船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始终坚持组织职工做广播体操。今年,由市总工会牵头的恢复职工工间操系列工作,必将在我市掀起一股新的广播体操热潮。(《大连日报》)
简评:这则新闻只有400多字,从新闻主体看,主要是报道大连市总工会和职工体育协会今年要组织推广广播体操活动。而新闻的导语中,却重叠了四个新闻点。其中的三个新闻点——上海恢复播放广播操乐曲、上海进行广播操大赛、大连“全面实行”及“恢复播放”仍有困难,在后面的报道中均未提及。
消息、通讯界限混淆模糊
报纸是报道新闻的,读者买报纸的目的也主要是获取新闻信息的。从这点讲,读者对报纸上新闻报道的体裁并不特别在意。就好比大商场里有各种各样的电梯,而顾客并不关注电梯的分类,不管乘哪一种电梯,只要能够方便购物即可。因此,现在有的报纸的实用主义做法,使得消息和通讯这两个本来就没什么大区别的体裁界限愈加变得模糊起来。
我国报纸传统做法是,凡消息,文头上须标以“本报讯”或电头(如“本报浙江上虞10月18日电”),同时在随后的括号中注明记者姓名;通讯,则须在文末注明本报记者或采写者姓名,这样就在刊发形式上将消息和通讯明确区别开来。现在不少报纸取消了“本报讯”及电头的标注,只标注记者或作者名字(如“本报记者某某某报道”),而且标注的位置有的在文前,有的在文末,无统一规范。这种标识形式模糊了新闻版面上新闻体裁之间的区别,虽简单而实用,但削弱了新闻报道的形式感和文体写作的规范化。大商场里电梯虽然种类多样,但每一种类的电梯都是依据特定环境和顾客不同需求而设置的,电梯的这些不同类别其实对顾客有着无形的提示。新闻的不同表达形式也是同理。
消息与通讯界限模糊的另一种现象是,长消息的报道形式增多,消息在长度上与通讯不相上下,长消息普遍采用小标题,其形态也跟通讯类似。其实这些变化并没有错。过去的报纸强调消息要短,其重要原因是过去的报纸版数较少,新闻版面很有限,要在有限的版面中尽可能增加新闻的条数和信息量,自然就要求消息要写短了。而现在情况较过去大为不同,报纸的版数和新闻的版面已经不成问题,只要有新闻,尽可以去做足、做细、做全,一个新闻事件用三四个版面去报道已经不为鲜见。但是,从新闻报道的原理上讲,新闻的长短应按照新闻的价值来确定,而不是按照版面有多少空间来决定。新闻加长的内容是否有阅读价值,是否具有必读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另外,消息和通讯体裁混为一谈,你长我也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利于新闻报道在新闻时效、新闻价值等方面作质的区别,影响读者的选择和阅读效益。
新闻报道用语盲目“跟风”
新闻报道当然是需要“跟风”的,新闻工作者应当是“跟风者”。这个“风”,是风起青苹之末的风,是风声的风,是新风的风。具体说,是指新的线索,新的关注点,新的动态,新的趋向。跟住这些“风”,才能保证新闻的日报日新,与时俱进。举一个小例,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鲜、生动、涵义丰富的新词,很快就会被报纸版面上的新闻标题借用。譬如“雷人”、“不差钱”、“给力”等词的恰当使用,一语道破,使人心领神会。
然而,有一种跟风,是在新闻报道的表达中,对某种句式或词语不分事实、不分语境的一味套用,这种群体性的跟风模仿不利于新闻报道的准确和客观。试析几例:
1.标志着
好长一段时间中(直至今天),许多记者都喜欢在报道中使用“标志着”这个词,几乎成了一股风气。当带有变革性的事实出现,并且成为事实原态发生重大变动的阶段性标志,使用“标志着”的句式,可以点明新闻事实的重要价值,起到引导阅读的作用。而有的新闻报道在导语中硬套“标志着”的句式,就显得生硬或多余。譬如:
1.‚集团公司隆重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标志着集团学习实践活动正式启动。‛——这则新闻的价值要素应是动员的内容,“启动”并无多大新闻价值。
2.‚日前,我市第一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业指挥车在市安监局正式交付使用。该车配置有供电、照明、通信、广播宣传、会议、现代办公设备、安全等系统,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援,这标志着我市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导语的主体内容已经将新闻价值讲明,后面的“标志着”显得空虚多余,完全可以删去。
3.‚昨天,第28届世遗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苏州市召开,标志着大会筹备工作正式全面启动。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考察了筹备工作。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等陪同考察。‛——这个“标志着”也显得重复多余,应当将“历届最好、令人难忘、载人史册”的筹备目标要求放入导语。
2.尚属首次
新闻讲究新鲜、新创,所以不少带有首创性质的“首次”、“首例”的事实都具有新闻价值。但是,如果一些“首次”、“首例”不具有首创性质,不具有突出的新闻价值,则不必在报道中加以强调。譬如:
1.‚上海地铁昨天起首次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地铁吉祥物设计方案,这在全国尚属首例。征集时间为4月30日至6月30日,应征者需登录上海地铁官方网站报名。‛——事实本身有新闻价值,但在导语中强调“全国首例”为多余之称,为大众参与度高的大型会议、活动、机构设计吉祥物已是司空见惯,形式上并不新鲜。
2.‚今秋开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同学们发现,必修课《形势与政策》中多了一大内容——性别平等教育。这是湖北省妇联发起的‘性别平等教育进高校’系列活动之一。据悉,将性别平等教育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内容,在我国尚属首次。‛——所谓性别平等,其实质就是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现在将这一内容放进高校《形势与政策》中进行系统、理论的讲解,当然是好事,可以报道。但标以“在我国尚属首次”实属不必。
3.正式
什么时候需要用“正式”?只有同一件事情同时存在着诸多非正式状态、非正式信息时,才需要用“正式”来加以区分。除此之外,则不应随意使用。如果处处皆“正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赘语。
试举一例:
4月2日下午,继国青主教练高荣明火线加盟中国女足之后,此前一直盛传有望执教铿锵玫瑰的陈金刚今天也正式抵达香河与球队见面,他将和高荣明一起担任商瑞华的助理教练……3月30日中国足协在香河基地召开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了商瑞华上任的消息之后,助理教练的人选最近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由于陈金刚和高荣明都是刚刚才到队里报到,因此他们今天并没有正式上岗带队训练,而是在场边看商瑞华指挥……明天球队将再度恢复一天两练,而高荣明和陈金刚也将正式开始进入角色。
第一个“正式”用得没有道理,难道还有非正式抵达?第二个“正式”,可用可不用。第三个“正式”也是语义不清,上岗显然已是正式,只是没有带队而已,完全可以删去。第四个“正式”用得也没道理,两人明明已经进入角色了,何须等到明天才“正式进入”?
4.或
近年来,新闻标题中忽然冒出了很多“或”字,表达可能之意。“或”的这一用法,在当代汉语的语境中显得很孤僻,在新闻标题中使用,像是在中山装里面打了个领带。譬如:“汽油价格月底前或涨”,“女性强压副乳或增加癌变机会”。这两例中,“或”改为“可能”则语义更明了,便于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再如:中新网一则消息的标题是“卫生部:近期可能会出现甲型流感重症或死亡病例”;另一家网站转载时标题就改为“卫生部:近期或出现甲流重症或死亡病例”。前后两个或字词义各异,对普通群众的阅读理解是一种干扰。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语言应尽量使用汉语常用语,符合当代大众的语言习惯,在能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尽量用“可能”为宜。■
(作者系新民晚报编辑)
第二篇:规矩规范规律
重规范、守规矩、把握规律
——办公室工作有感
韩
洋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转眼到办公室工作已经一年有余,这段时间的工作忙碌而充实,紧张而快乐,收获了感情、亲情、友情;提升了能力、素质、修养。总的来说,办公室的工作比较忙,大家都把服务、服从大局作为首要工作,自己的工作是插空进行的,平时人与人的交流机会比较少,但翁主任倡导、各位同志尽心呵护的家文化,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感化、鞭策、鼓励着大家互相包容、一同发展。有人进步了,大家共同祝福;有人懈怠了,大家相互提醒;学习上互通有无,无私沟通;生活上诚心关怀,友爱互助。这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我忘记了工作的苦累,剩下的只有自我提升的快乐,和得到尊重的感动,剩下的只有在办公室的工作岗位上体验工作快乐,谋求实现人生追求和职业发展的思考。
工作以来,我主要负责文件的收发传阅、公文制发、党群办公会筹备、保密、参与文字材料起草等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认识到,干一件工作并不难,但是干好一件工作却不容易。在文件收发传阅工作中,积极改进流程,着力提高传阅效率;在公文制发工作中,仔细校核,避免出现问题,做有心人,细心人;在党群办公会筹备等工作中,做好催办督办,反复核实、精挑细选,努力把握准确信息;在保密工作中,严格遵守上级和集团各项保密制度和要求,做到有密必保;在材料起草工作中,多方搜集素材,在方针大计、集团工作全面掌握、情况完全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建言献策。以上这些只是较好地完成工作,但要干好工作我觉得必须遵从主任通过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凝练出的“重规范、守规矩、把握规律”的要求,才能提高标准,更上层楼,做好工作。
规范,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行为标准。我觉得办公室秘书应该、必须达到以下标准:首先要有规范的职业道德。对事业忠诚、对领导忠诚,为人正派,严格守纪,勤勉敬业。其次要有规范形象。着装整洁、大方、得体,举止文雅、礼貌、精神。再次要有规范语言。吐字清晰、语气诚恳、语速适中、语调平和、语意明确,言简意赅。第四要规范社交活动。能礼貌待人,热情周到,参加会议、活动,注意言行举止,自觉维护企业形象。最后要规范办公场所。能自觉维护、保持清洁整齐的办公环境,便于工作时保持舒适、放松的心态。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体现出办公室的水平、水准。自己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规范办事,着力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规矩,中国有句俗语:无规矩,不成方圆。意思就是说,没有规则(即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这就是规矩。办公室要执行的制度很多,大的方面有劳动纪律,小的方面有公文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保密管理制度等细则。制度是制约人的行为的,又需要人来执行的。按制度办事讲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需要决心,这种决心就是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就是执行力。没有责任感是执行不好制度的,没有执行力,制度形同虚设。我在制度执行上还是比较规矩的,能够自觉按章办事,但按照主任深挖一锹的要求,还有差距,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我还要在辐射影响他人上下功夫,比如:保密管理制度执行上,集团的内部参考资料、敏感人事信息、涉密文件、生产数据,自己是保密管理人员,能做到不说不传,也要时常给别的同志提个醒,做到共同保守集团商业秘密。以此类推,大家都按章办事,才能把制度执行好,才能真正做到守规矩。
规律,列宁说过“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每一项工作都与全局有着密切联系,要做好办公室工作就必须理清思路,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看似没有规律的工作中把握规律,才能做好工作。写文章有没有规律,我觉得有,公文写作的套路就是规律;日常工作有没有规律,我觉得也有,各种工作流程就是规律。只有掌握了工作规律,干起活来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从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条不紊的开展好各项工作,集中精力想事、干事、成事,这才是本事。
“重规范、守规矩、把握规律” 是办公室的工作方针,我们必须紧密围绕办公室中心工作,努力提高个体素质,切实提升服务集团管理大局的水平与能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办公室建设多做贡献。
第三篇:专业化妆师职业规范
专业化妆师职业规范
一、化妆师的职业形象
化妆师在个人形象设计方面应重视一下内容:
1、发型整洁美观
化妆师的发型应以干净利落为基本要求,选择发行,不仅要考虑本人的个性和脸型,更要体现职业特点,做到整洁美观,任何过长、过于零乱的发型,都会妨碍视线,影响工作,同时也会失掉顾客的信任感。
2、化妆清新自然化妆师自身的化妆可称为活广告,怪异的装扮不适合化妆师的身份,化妆师的化妆应该是自然、清新、柔和、健康的。
3、着装得体大方化妆师的着装要体现其职业的特点。紧身的衣裤及超短裙是不适宜的,化妆师的穿着要得体大方,以方便工作为准则,服装要干净,不可有污渍和异味,其颜色以清新淡雅为好。
4、双手注意保养
化妆时,化妆师的双手要经常与顾客的皮肤相接触,所以从职业卫生的角度讲,化妆师要十分注意手的保养,应该经常用按摩霜、护肤霜保养双手,指甲要剪短,并保持清洁卫生,不可涂艳丽色彩的指甲油,一双温柔洁净的手,是化妆师做好服务工作的必备条件。
5、语言亲切随和
谈话的技巧是化妆师赢得顾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化妆师要善于了解顾客的心理,迎合顾客的兴趣,学会运用悦耳的声音,亲切的语调,选择愉快的话题与顾客交谈,并在交谈中与顾客建立友谊。
二、化妆师的姿态规范
姿态,即人们所说的站、坐、走的姿势,待人接物的礼貌及言谈举止的仪容,姿态美来自于日常的学习和修养,化妆师在服务中要努力做到举止优雅,文明礼貌,给人以美的感受。
1、站姿优美的站立姿态:挺胸、收腹、直腰、提臀、颈部挺直、目光平视,下颌微收,双脚呈丁字型或V字型站立,尽量做到挺、直、高
2、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上身挺直,双膝靠拢,两脚稍微分开,化妆师在为顾客服务时,身体上部直立,可稍向前倾
3、步态正确的步态是,行走时头正,身直、步子不要迈的太大,双脚基本走在一条直线上,步伐平稳,切忌左右摇摆,上下颤动。
三、化妆师应该避免的举止
作为优秀、成功的化妆师应该避免以下举止:
1、在他人面前咳嗽
2、在顾客面前抽烟、嚼口香糖、咬指甲
3、说话声大、刺耳
4、当着顾客批评同事的手艺
5、与顾客谈论自己的私事
6、工作时姿势不良,行走时身体左右摇摆
7、在顾客面前吧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开得很大
8、背后论人短长,讥笑他人
9、在说服顾客购买自己所推荐的产品时,批评顾客原来使用的产品品质不良
10、探听顾客的隐私
四、化妆师的个人卫生标准
化妆师给顾客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化妆师的仪表是对顾客的持久性广告,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做好化妆工作的基本保证。
1、双手加强手部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细嫩、手部清洁、指甲不可留的又长又尖;不涂浓艳色彩的指甲油,工作前要用酒精消毒。
2、服饰服装整洁、合体、大方,切忌穿奇装异服,不佩戴手链、手镯、戒指等饰物,鞋袜要清洁舒适,切忌穿高跟鞋
3、发式头发要保持清洁卫生,发式要适合脸型,留长发着,工作时要束发。
4、口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切忌出现口腔异味,工作中不要把呼出的气喷在顾客脸上,不要嚼口香糖。
5、身体每天坚持沐浴,保持身体清洁,以每天用一点淡淡的清新香水最为适宜。
第四篇:园林专业与园林职业
园林专业与园林职业
1. 园林专业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园林?颐和园、北海、苏州园林、凡尔赛宫苑、纽约中央公园、城市公园、居住区绿化、道路
绿化、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园林”这一概念到底包括什么?
学园林干什么?规划师?设计师?有没有人想到要去育苗、育种?管个公园,保护好某个风景名胜区?
或研究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
1.1 从园林发展的历史谈起。
人类在渔猎时代居无定所,当掌握了农业技术以后,开始定居,于是产生了改善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最早的园林植物主要是经济植物。
当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生活中有了消闲时间,要求有游憩空间。阶级产生后,富余的时间差异极大,掌握的价值积累也差异极大,部分人富起来,用于园林的投入当然极大的不同。
人的审美要求是与生俱来的,随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艺术,在生活中艺术再现自然中美的事物,或
创造他认为美的事物,于是创造了园林。
1.1.1 概略回顾园林发展的过程
园林的实质是人类协调他们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发展
而不断变化。
(1)功能方面
人类在不能科学地理解自然以前,对自然既尊敬又畏惧,对自然 膜拜。产生了两河流域的塔庙(ziggurat)园林、希腊的圣林(sacred rove)、水神庙(nymphaeum)。中国有坛庙,宗教产生后有
各种庙宇还有陵园。
统治者的园林——统治者有权,有剩余价值积累,于是出现了皇家园林,从亚述的猎园、中国的囿、苑开始,逐步把自然引到宫庭里来。秦、汉上林苑,清代的北京西苑(三海)、离宫、行宫、法国凡尔赛
宫苑„„都占据了最美的环境,自然资源和水。
私家园林——随着生产力提高,一些富裕家族有能力建园林,公元前1-2世纪就建的回廊内院,文艺
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别墅(villa),苏州园林„„„„
公共园林——公元前6~5世纪,希腊的公共体育场(gymnasium),古马的广场绿化,中国唐代的曲江池,清代北京的什刹海„„数量很多,而且简单,大部分时代没有,直到17世纪30年代英国有了资产阶
级,皇家园林向公众开放,这已在希腊体育场园林出现的一千多年以后。
以上是功能内容。
(2)形式、风格方面:主要反映审美意识的变化。
中国园林形式两千年来变化不大,因为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是提炼与再现自然景观和自然意境,秦咸阳象征银河以后融入老庄思想,直到近代形式是规则的几何图案,对称、植物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18世纪以后出现自然式园林,以后在欧洲成为主流,这反映审美意识的变化,体会到自然的美。植物科学从18世纪末开始150年间欧洲从世界各地引种植物。育种产业大发展,丰富多彩的园林植物品种更推动了园林的自然化,出现“自然化的园林”和“人工设计的风景”。
1.1.2 城市绿化的兴起
19世纪 欧洲工业革命,利用外力使城市迅速发展,但环境恶化,另一方面民主革命提高了人民的地位,对改善城市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19世纪初叶,在英国主张以慈善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的罗伯特·欧文(R·Owen)的影响下,建成了锡尔泰(seltaire),伯恩威利(Bowrn ville)、阳光港镇(Rort Sunlioht)
等新式城镇,19世纪30年代以后的50年中,欧洲出现建公园的热潮。
1832年,美国把阿肯色州的一处大温泉及其周边地带设为保护区,后来定为国家公园,园林与自然进一步结合。1863年,设计纽约中央公园的欧姆斯特德(F.L.Olmsted)把自己的职业称为景观营造师。1872
年,7770平方公里的黄石公园被确定,以后又划定了许多国家公园。
1898年,英国的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发表建设田园城市(Garden city,也可叫做园林城市)的主张。
自那以后,在欧美城市规划中,园林的概念从一个个孤立的封闭境域中解放出来,形成布满整个城市
及其外围的绿地系统,园林进入了“城市绿化”领域。
1.1.3 大地景观规划
20世纪中叶以来,二战以后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愈演愈烈;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日益加剧,与此同时,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长足发展,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迫切性,于是大地景观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起来。这里所谓景观是地面上一切景物,包括地形、水体、动植物、人活动的场所以及人造构筑物的统称。大地景观要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系统演替的规律,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规范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协调,涉及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游憩消闲区的规划;以及在进行土地开发时如
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等。
以上非常概略地回顾一下园林这门专业从造园扩展到城市绿化,又扩展到大地景观规划的经过。其中,前面的阶段是后续阶段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而不是以后面的阶段取代前面的阶段。更不是彼此相互抵触或排斥,三个方面都在进步。在理论、技术和艺术方面,有些优秀的传统和经验还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些就
是现代园林学科的范畴,也是园林职业涵盖的领域。
2. 现代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内容分工和相关学科
现代风景园林专业的内容十分复杂,是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它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
2.1 造园:已不是古代的造园内容。内容包括规划、设计、施工,涉及的知识包括造园史(发展过程,以往各地域、名流派造园的内容、形式、风格)土木建筑工程、心理学、美学、文学、艺术、植物分类、农
业技术、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等。
2.1.1 与造园紧密相关的是园林植物的繁殖生产、引种、育种,除必须掌握上述植物科学和农业方面的知
识外,还涉及遗传学、育种学、生物工程等许多方面知识。
2.2 城市绿化学:包括城市园林绿化在生态、社会、经济各方面效益的发挥,绿化的功能分类、相关指标、定额、分布原则。植物结构等等。它们的实践有赖于造园理论、艺术和技术的应用。在相关知识方面,除必须掌握城市规划理论外,还需了解人类生态学(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卫生学、污染气象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声、光、热、空气动力)等,环境医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小气候学、社会学等。
2.3 大地景观规划:包括分析研究欲利用地域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包括生态价值、科学
价值、社会价值、生物多样性(物种,基因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稳定性进行评估,研究该地域的适宜和不适宜利用途径,对人为影响进行分析推断,据此做出利用规划,并提出防止破坏的有效措施。为此要掌握景观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土壤地理、环境地理、资源
地理、经济地理、聚落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4 除上述横向的分类外,具体实践中还要分纵向的实施阶段:调查分析、规划、设计、工程的实施、持
续不断的保护、养护和管理。
对如此庞大而内容复杂的专业,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得既专又精。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职业中)必须有许多分工。每一种分工要在全面了解整体内容的基础上深入钻研一部分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以上是风
景园林学科的历史发展和今天的概况。
2.5 当前我国的一些情况
2.5.1风景园林行业中大多数对理论和技术的掌握还很不全面,也不够深入,国外这方面发展很快,而在我国,目前没有一个真正的研究机构。城规院,城建院已改为企业。
2.5.2技术人员中愿从事规划、设计的多,从事施工、养护、种苗生产的少。施工、养护的技术水平下降。
种苗事业落后,树苗种类少,花种子依赖国外。
2.5.3从事规划、设计的企业专业混乱,有些滥竽充数,质量低下。乱搞广场、风景名胜还被破坏,对植
物不熟悉。
2.5.4不了解中国传统精华,盲目抄袭外国形式,追求高造价从中获利。学建筑的规划风景名胜区;从事
城市规划的人不懂风景园林,而市场又很庞大。
2.5.5追求高造价,从中获利
3.关于择业的几点意见
3.1 可选择的职业:
(1)园林教育:教书要传授全面知识和分科知识,目前教学内容不全面,教材方面应有一部《风景园林学
概论》。
(2)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消闲区规划,其它大地景观规划。
(3)设计:从总体设计到技术设计,发挥各种功能效益精通植物形态和生态知识,合理利用丰富的植物材
料,提高植物设计水平和美学水平。(英国的园林职业分规划系统和园艺系统两种)
(4)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和养护。目前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水平低
(5)种苗生产:包括引种、育种,办苗圃。如能制种育种就更不得了了。
(6)科研:深入研究某一分科的问题,如生态价值的发挥,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的计量化和货币化
(7)行政管理:中央及地方各级行政管理
3.2 对园林职业的态度问题
(1)学园林干什么?第一,学点本领,挣钱吃饭;第二,吃饱了不要总是向钱看,选择一个自己有兴趣,认为有价值的门类去深入钻研,取得成就。为园林事业的理论技术或艺术作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要人人唯利是图;而是①使众多生产和服务更符合社会需要②在更广范内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不完全对立,“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任何经济体制中都有非市场部分;国防、政府、公共了卫生、医疗保险、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各种公益
事业(公益型公园)公益性科学研究、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等。
我们要为国家、人民、为园林事业,为保护地球作贡献。
(2)不要认为“只有规划设计高”,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施工、养护、管理,没有丰富优质的植物材料,园林事业还是繁荣不起来。而且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办个苗圃)
(3)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要坚执正确理论,考虑国家人民利益,要致力于人与自然的谐调,考虑到地球的前途,不要一切服从业主的意愿。不要见利忘义,谋算成本,这是干风景园林事业的良心和骨气,“无私则智,无欲而刚”。占在客观立场,实事求是,人就会聪明智慧;不从个人利益出发,人就会正直,如
果有大量聪明而正直的人从事园林事业,园林事业就会发展,就会提高,人类就会进步。
第五篇:职业与专业演讲稿
职业与专业
高考之后我们不仅面临着读哪间大学的选择,也面临着读什么专业的选择.记得当时我在填写志愿时,对于选什么样的专业是慎之又慎,相信大家也一样,在填写一个专业时,总免不了要百度几下,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就业方向,就业前景以及其他一些数据的比较,我们都希望能选择好的专业,将来大学毕业之后能有一份好的工作。
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现实往往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各种各样的关于应届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消息席卷而来。北大毕业的大学生在街头卖猪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和农民抢挑粪工的活儿,本科毕业生回家种田,更夸张的是,有大学生受不了工作压力撞车自杀。。。校园里还流传着“毕业就等于失业”“就业难,难于上青天”“问题不是找不找得到适合本专业的工作,问题是找不找得到工作”等等的说法,是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专业并不等于职业,也就是说你选的专业最后不一定能够找到你想要的职业。但是在我看来,只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清楚自己适合的职业方向,选择好自己的专业,并且坚定目标,好好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有针对性的培养该职业所要求的各项能力,将自己培养成一个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我就不相信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是有很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就好像有些人的专业是被分配的,有些人的信念不够坚定,有些人搞不清楚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职业,有些人的大学是玩着过的,什么都没学到,有些人错误的评估了自己。。。。这都是导致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是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的原因。所以,正确认识自己很重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很重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很重要,努力认真的态度很重要。
专业和职业不可能完全没有关系,至于关系的亲疏,在于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