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部将实施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
财政部:将实施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
2015年09月08日 19:27:22 来源: 新华财经
新华网消息 9月8日财政部官网发布《财政支持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发展变化,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加快落实和完善积极财政政策相关措施,及时进行预调微调,加快推进有利于稳增长的改革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部表示,将实施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加快推广PPP模式,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深入推进财税体制等改革。
以下为财政部发布的全文:
一、财政支持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实施情况及成效
今年以来,受经济增长放缓、物价水平回落,以及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持续较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财政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采取了一系列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一)增支减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支方面,年初预算安排今年财政支出17.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6%,财政赤字1.62万亿元,赤字率约为2.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今年1-7月,财政部加快下达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目前已下达全年预算的95%;加快下达中央基建投资预算,截至8月31日已下达96%;在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等重点领域,新增中央投资505亿元。统筹资金支持铁路建设,及时下达重大水利工程资金,开展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试点,推动地方开展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推动企业炼厂改造,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积极创新支出方式,通过设立投资引导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会投资,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前7个月全国财政支出900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610亿元,增长12.1%,高出收入增幅6.7个百分点;完成预算的52.5%,进度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减税降费方面,主要是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覆盖面,从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扩大到低于20万元,将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免税年限由5年恢复为2年,下调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取消或停征12项中央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小微企业免征4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5项政府性基金,取消7项水运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失业保险费率1个百分点,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玉米加工品、纺织品服装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等。
同时,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初步统计已收回中央部门及单位财政存量资金131亿元,地方收回同级各部门及单位2438亿元。大力推进财政资金统筹,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强库款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综合施策缓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融资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将地方存量债务分类纳入预算,转为余额管理,对今年到期还本部分发行债券进行置换,已下达3.2万亿元置换指标,为地方腾出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年初预算安排6000亿元新增债券发行额度已全部下达,满足地方增量融资需求。二是发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并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下发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办法和操作规范,指导地方做好发债工作。截至8月27日,已有34个省份发行地方债共计18243.3亿元,占今年已下达额度的48%,其中通过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地方债13682.4亿元。三是为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今年5月份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出台了相关意见的通知。四是大力推广PPP模式。国办转发了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的指导意见,出台在市政公用领域、水污染防治领域和收费公路领域推广运用PPP的相关意见,下发运用PPP模式推进公租房投资运营的通知,PPP模式推广应用的规章制度已基本建立。同时,积极开展项目示范,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三)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兴增长点。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支持耕地质量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释放农业发展活力。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强基,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中关村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以及科技企业转增股本、股权奖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等政策推广至全国;完善加速折旧政策,对符合要求企业放宽适用折旧条件;启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降低企业使用风险;设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支持15个试点城市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加大对基础性、前沿性等科学研究支持力度,启动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继续实施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支持力度,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形成环保设施和环保能力。
(四)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就业创业,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已全部下达。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基本建立起财政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的机制,提高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个人缴费标准从90元提高到1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人均经费标准从35元提高到40元。出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支持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央财政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已全部下达。
(五)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释放制度红利。继续推进预决算公开,将部分中央国有金融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研究编制2016-2018年全国中期财政规划,进一步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调整完善消费税政策,实施稀土、钨、钼资源税清费立税及从价计征改革。研究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上述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落实,为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呈现缓中趋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特征。一是经济运行基本平稳。GDP增速连续2个季度保持7%,与预期目标相符;就业总体稳定,上半年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基本保持在5.1%左右,波动幅度未超过0.2个百分点;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4%,保持在较低水平;6月末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价格涨幅低位趋稳,CPI累计涨幅连续4个月稳定在1.3%。二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服务业较快增长,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4%,比第二产业快2.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1-7月,工业技改投资增速高于工业投资3.9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6.2%,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7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6%,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3.6个百分点;1-7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4%,高于全部投资增速5.2个百分点。电子商务、网上零售等新业态快速增长,1-7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7.7%。消费继续升级,1-7月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增长35.9%,增速明显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信息、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服务消费趋旺。三是发展质量有所提升。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增强,上半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19.4%,注册资金增长43%。
二、下一步财政政策措施建议
今年后几个月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仍然错综复杂,特别是近期我国经济运行遇到新的压力,全球金融市场显著动荡,主要股票市场连续大幅下跌,新兴市场货币持续贬值,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屡创新低,这给世界经济复苏增加了新的变数,对我国金融市场、进出口的影响也在加深,外需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多。同时,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与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风险因素凸显,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发展变化,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加快落实和完善积极财政政策相关措施,及时进行预调微调,加快推进有利于稳增长的改革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实施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一是统筹资金推动重大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建立盘活存量资金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督促各部门和地方加快消化已收回的存量资金,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二是加大降税清费力度,尽快落实好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标准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内提高到30万元以内,落实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继续清理涉企收费。三是加快增设口岸免税店,扩大国内消费。四是发挥好各类投资引导基金作用。进一步完善已设基金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二)加快推广PPP模式。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和政策扶持体系,尽快设立中国PPP引导基金,由中央财政出资,吸引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提高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抓紧制订PPP项目财政管理办法,印发物有所值评价指引,做好PPP立法准备工作,研究出台“以奖代补”措施。二是规范推进PPP项目实施,严格筛选新一批适宜采用PPP模式的项目,着力推动形成能复制、可推广的案例。三是强化契约意识和风险理念,从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将项目风险纳入中期财政风险控制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一是指导地方做好已下达额度债券发行工作,完善地方债券市场的发行定价机制。二是对地方债实行限额管理,经人大批准通过,2014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4万亿元,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6万亿元,下一步尽快核定并下达各地债务限额,地方可在债务限额内统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进行市场化融资。支持加大地方融资力度,确保棚改等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保障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来源,促进地方落实稳增长目标。
(四)深入推进财税体制等改革。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制订出台全面推进预算公开工作意见、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继续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工作,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二是加快税制改革。适时推进营改增试点,推进消费税改革,研究全面实施资源税费改革方案,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三是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研究提出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指导意见。此外,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积极支持投融资、农业、养老、教育、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
(五)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加强对已出台重大财税政策措施的督促检查,狠抓政策落实,加快项目资金落地,确保各项政策取得预期效果。严格执行预算,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需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
第二篇:财政部五举措发力稳增长:实施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小编推荐)
财政部五举措发力稳增长:实施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
hpa738 中央办公厅被称为中共中央的中枢机构,主要负责党中央文秘、会务工作,包括部分中央文件的起草、修改,中央指示、领导批示的催办落实,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安全警卫、医疗保健等。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曾视察中办并召开座谈会,对中办工作提出“五个坚持”的要求,即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
财政部发话了!个人所得税要改革
中央酝酿政治局常委等高级领导人行为准则 中央办公厅再进新人 副主任全为“60后”(图)
一、财政支持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实施情况及成效
今年以来,受经济增长放缓、物价水平回落,以及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持续较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财政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采取了一系列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外媒:中国流出的美元去哪了 要如何打这场仗
财政部五举措发力稳增长:实施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 刘鹤浙江调研强调狠抓国企等改革 关注中等收入陷阱 独家丨当指数熔断机制来了之后A股会变成什么样? 阿里老大地位让给腾讯 头条:美国政府再陷停摆危机
外媒:中国9月抛售外汇储备或更惊人 日本成赢家是全面检讨金融衍生工具的时候了
比起中国股市,美国的麻烦更大
(一)增支减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支方面,年初预算安排今年财政支出17.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6%,财政赤字1.62万亿元,赤字率约为2.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今年1-7月,财政部加快下达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目前已下达全年预算的95%;加快下达中央基建投资预算,截至8月31日已下达96%;在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等重点领域,新增中央投资505亿元。统筹资金支持铁路建设,及时下达重大水利工程资金,开展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试点,推动地方开展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推动企业炼厂改造,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积极创新支出方式,通过设立投资引导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会投资,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前7个月全国财政支出900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610亿元,增长12.1%,高出收入增幅6.7个百分点;完成预算的52.5%,进度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减税降费方面,主要是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覆盖面,从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扩大到低于20万元,将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免税年限由5年恢复为2年,下调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取消或停征12项中央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小微企业免征4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5项政府性基金,取消7项水运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失业保险费率1个百分点,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玉米加工品、纺织品服装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等。
同时,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初步统计已收回中央部门及单位财政存量资金131亿元,地方收回同级各部门及单位2438亿元。大力推进财政资金统筹,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强库款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张泉灵公开发声离职央视:生命后半段重来一次
(二)综合施策缓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融资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将地方存量债务分类纳入预算,转为余额管理,对今年到期还本部分发行债券进行置换,已下达3.2万亿元置换指标,为地方腾出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年初预算安排6000亿元新增债券发行额度已全部下达,满足地方增量融资需求。二是发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并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下发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办法和操作规范,指导地方做好发债工作。截至8月27日,已有34个省份发行地方债共计18243.3亿元,占今年已下达额度的48%,其中通过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地方债13682.4亿元。三是为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今年5月份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出台了相关意见的通知。四是大力推广PPP模式。国办转发了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的指导意见,出台在市政公用领域、水污染防治领域和收费公路领域推广运用PPP的相关意见,下发运用PPP模式推进公租房投资运营的通知,PPP模式推广应用的规章制度已基本建立。同时,积极开展项目示范,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三)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兴增长点。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支持耕地质量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释放农业发展活力。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强基,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中关村[1.51% 资金 研报]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以及科技企业转增股本、股权奖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等政策推广至全国;完善加速折旧政策,对符合要求企业放宽适用折旧条件;启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降低企业使用风险;设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支持15个试点城市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加大对基础性、前沿性等科学研究支持力度,启动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继续实施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支持力度,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形成环保设施和环保能力。
(四)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就业创业,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已全部下达。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基本建立起财政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的机制,提高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个人缴费标准从90元提高到1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人均经费标准从35元提高到40元。出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支持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央财政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已全部下达。
(五)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释放制度红利。继续推进预决算公开,将部分中央国有金融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研究编制2016-2018年全国中期财政规划,进一步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调整完善消费税政策,实施稀土、钨、钼资源税清费立税及从价计征改革。研究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上述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落实,为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呈现缓中趋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特征。一是经济运行基本平稳。GDP增速连续2个季度保持7%,与预期目标相符;就业总体稳定,上半年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基本保持在5.1%左右,波动幅度未超过0.2个百分点;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4%,保持在较低水平;6月末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价格涨幅低位趋稳,CPI累计涨幅连续4个月稳定在1.3%。二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服务业较快增长,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4%,比第二产业快2.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1-7月,工业技改投资增速高于工业投资3.9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6.2%,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7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6%,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3.6个百分点;1-7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4%,高于全部投资增速5.2个百分点。电子商务、网上零售等新业态快速增长,1-7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7.7%。消费继续升级,1-7月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增长35.9%,增速明显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信息、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服务消费趋旺。三是发展质量有所提升。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增强,上半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19.4%,注册资金增长43%。
贝德:美国该果断放弃自尼克松以来的对华战略?
中国成美国最大移民来源国 被这组数据惊呆(图)
二、下一步财政政策措施建议
今年后几个月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仍然错综复杂,特别是近期我国经济运行遇到新的压力,全球金融市场显著动荡,主要股票市场连续大幅下跌,新兴市场货币持续贬值,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屡创新低,这给世界经济复苏增加了新的变数,对我国金融市场、进出口的影响也在加深,外需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多。同时,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与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风险因素凸显,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发展变化,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加快落实和完善积极财政政策相关措施,及时进行预调微调,加快推进有利于稳增长的改革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实施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一是统筹资金推动重大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建立盘活存量资金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督促各部门和地方加快消化已收回的存量资金,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二是加大降税清费力度,尽快落实好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标准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内提高到30万元以内,落实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继续清理涉企收费。三是加快增设口岸免税店,扩大国内消费。四是发挥好各类投资引导基金作用。进一步完善已设基金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二)加快推广PPP模式。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和政策扶持体系,尽快设立中国PPP引导基金,由中央财政出资,吸引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提高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抓紧制订PPP项目财政管理办法,印发物有所值评价指引,做好PPP立法准备工作,研究出台“以奖代补”措施。二是规范推进PPP项目实施,严格筛选新一批适宜采用PPP模式的项目,着力推动形成能复制、可推广的案例。三是强化契约意识和风险理念,从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将项目风险纳入中期财政风险控制体系。http://blog.ifeng.com/article/37340337.html
(三)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一是指导地方做好已下达额度债券发行工作,完善地方债券市场的发行定价机制。二是对地方债实行限额管理,经人大批准通过,2014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4万亿元,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6万亿元,下一步尽快核定并下达各地债务限额,地方可在债务限额内统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进行市场化融资。支持加大地方融资力度,确保棚改等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保障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来源,促进地方落实稳增长目标。
(四)深入推进财税体制等改革。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制订出台全面推进预算公开工作意见、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继续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工作,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二是加快税制改革。适时推进营改增试点,推进消费税改革,研究全面实施资源税费改革方案,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三是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研究提出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指导意见。此外,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积极支持投融资、农业、养老、教育、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
(五)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加强对已出台重大财税政策措施的督促检查,狠抓政策落实,加快项目资金落地,确保各项政策取得预期效果。严格执行预算,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需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财政部)东莞工人一夫多妻到底是真是假? 李小璐当年抛弃李晨狂追隐情(图)安倍“不战而胜”绝非什么好事 中国海军为何加入北极争夺战(图
第三篇:“十二五”期间财政部将鼓励通用航空发展
“十二五”期间财政部将鼓励通用航空发展
发表时间:2011-06-14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日前表示,财政下一步将继续重点支持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和运营,促进支线机场的健康发展;调整和完善现行支线航空补贴政策,鼓励航空公司运营支线;出台鼓励通用航空发展的具体办法,对通用航空飞行作业、飞行员驾照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张少春表示,“十二五”期间将以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临空港经济区为重点,促进机场与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轻轨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在资金投入上,要研究民航建设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民航基建贷款贴息政策,拓宽民航建设的市场融资渠道。“十二五”期间,财政将把民航节能减排纳入国家节能减排的框架体系中统筹考虑,继续加大投入。从支持范围看,将涵盖机场、航空公司、空管系统、科研院所等民航行业的各个领域;从运作机制看,可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以奖促制”等多种方式,并将资金投入与节能减排效果挂钩。此外,还将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等在民航领域的应用。
张少春还表示,“十二五”期间,一方面对国内航空公司用于支线航线飞机、发动机维修的进口航材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另一方面继续对国内航空公司独家执飞特殊远程国际航线予以支持,研究采取适当措施鼓励航空公司开展货运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私人飞机网
本文链接地址:“十二五”期间财政部将鼓励通用航空发展
第四篇: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财政体制改革
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财政体制改革
引 言:
我们之前进行了有关绩效预算的内容的介绍,现在我们对绩效预算进行一些探讨。
(一)政府的绩效评价:如何构建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
1、政府的绩效评价是政府绩效预算的基础
2、如何构建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
3、政府的绩效评价本质上是政府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具体体现
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一个政府的发展观,政绩观和理财观是有一定的内在因果联系的。
(二)发展观、政绩观和理财观
1、发展观是基础,决定了他的政绩观
(1)要选择何种发展道路?有两种道路可以选择:一是经济和社会的全方位的大推进,二是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的发展。
(2)如何看待发展观的区域角度?是地区协调发展还是单兵突进的模式?
2、正确的政绩观取决于科学的发展观
西方国家政绩观考核为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中国政绩观考核更多的为经济的发展:经济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作为执政者来说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追求。
3、快速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在带来福利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矛盾:
(1)经济的增长必然带来外部负效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2)在市场条件下,经济的增长将直接带来收入分配的不公,差距的拉大等;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矛盾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验证明,过快的经济增长并不一定能让全体公民享受到相对均等的经济增长的福利。
4、发展观和政绩观决定了政府的理财观
政府理财的理念和理财观主要分为两类:
1、追求财政的收支平衡理财观——(古典理财观)
财政收支平衡的理财观是政府将收支平衡放在第一位,不寻求收和支,可以让政府不必要承担经济的风险和过多的负担。
2、打破收支平衡的理财观——(现代理财观)
一是追求周期性的平衡,比如五年、十年的平衡,例如西方国家很多采用的是周期性的预算;二是放弃平衡,不怕负债,而依靠滚动的负债来支撑负债。此种理财观是政府将经济增长目标放在首位,政府承担一定的风险,将资源更多地掌握在手中,按照政府的意念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理财观是被动的,依从于政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三)政府绩效评价的分类
1、在发展观、政绩观和理财观的发展基础上,构建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2、在分类评价基础上确定支出和预算
3、政府绩效评价的分类:评价政府的绩效,需要分类评价,在这个基础上来确定支出。
(1)政府行政行为的合规性:政府行为是否遵行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以及总原则;
(2)公共产品供给数量:指的是政府的工作量,政府提供了多少的公共产品,如公共教育,社会教育,道路建设,侦破治安案件等;
(3)公共产品供给的外部正效应: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后为社会带来的正面
1作用。
(四)政府绩效评价决定的基本因素
1、政府的目标:决定了政府预算的总量
2、政府的工作任务:政府工作目标的具体化
3、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工:职能分工明确和清晰能为绩效评价提供可靠评价指标通过分类确定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标准,总体来说有两个原则:可侧重和可操作。
(五)政府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分为两大层次指标:
1、合规性层次指标体系
分为以下三类,它决定了支出的规模:
(1)合规性指标
(2)合乎工作流程指标
(3)合乎政策指标
2、效益性层次指标体系
分为三类,反映到预算的增减
(1)合乎政策指标
(2)综合社会效益指标
(3)工作绩效指标
(六)政府部门分类
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落实到国家的各个部门而进行分部门的分类评价。我国政府部门类别较多,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分类:
1、综合部门:这种部门所行使的事权直接事关全局,涉及到各个方面如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外交部,国防部等;
2、社会单项事务管理部门:如民政,计划生育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
3、经济管理部门:如税务局,水利,农业,铁道,质检总局等;
财政政策的转型和财政体制改革
一、财政体制转型
(一)财政政策的定义
财政政策是一个特定的财政学概念,指的是政府利用财政收支手段调节宏观经济运行格局的措施。
政府调节宏观经济运行有两种手段:一是通过货币政策;二是通过财政政策。
(二)财政政策的分类
1、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我国在1998年以前执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适度的从紧,压缩支出,抑止总需求,控制经济的过快增长。
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特点:
(1)追求支出增长率低于收入增长率
(2)严格控制赤字,使得赤字规模增长缓慢
2、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相对1998年以前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而言的,主要内容或代表性事项是以扩大内需、经济扩张为导向,通过长期国债筹资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积极财政政策是国债投资、税收、收入分配、财政贴息补助、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组合,并不仅限于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一种形式,不同各种政策手段组合方式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扩张型的财政政策
(2)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特点
.财政要主动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体现在不平衡的理财观,通过财政的扩张来带动经济的增长。
.主动扩大占有
.主动扩大赤字
(3)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的成效
国债资金的投向操作较好。主要投向了一些薄弱或者基础产业中,例如农村、能源,交通,港口建设等,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提高和刺激了中国的消费,为后续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财政政策的转型
1、为什么要转型
现阶段经济财政政策开始转型,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向稳健型财政政策转型。财政政策转型的必要性和转型的方向早在2002年就开始广有讨论。
一个国家执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不是主观意愿所决定的,它是由各种客观的形式和背景所决定的。我国财政政策转向稳健型也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
2、稳健型财政政策的内容
(1)向稳健型财政政策转型的因素
.经济过热的大背景:我国是一个高速经济增长的国家,年均经济增长率均在7%以上,这是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源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内需旺盛的国家,我国在内需上的广阔更是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
.财政风险、政府负债
物价控制和财政风险是需要控制的,通货膨胀的出现和通货膨胀的不断扩大是对广大社会利益的盘剥。在中国这样一个低收入为主的国家里,城市和乡村及城市中的高低收入阶层的差异将为政府带来极大的财政风险和政府负债。
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
世界各国的财政风险均将转化为金融风险,并最终形成社会风险,形成通货膨胀。这种情况必须要控制,进行经济政策的转型。
.社会发展的需要,控制赤字,减少发债。
(2)稳健型财政政策的含义(要点)
.稳健型财政政策不是不积极,它是讲究成本的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在不要引发财政危机的基础上的财政政策。
.降低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即使突破预算也不会大幅度的突破。
.压缩赤字和缩小债务规模
.切入点发生变化。调节宏观经济的切入点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收入角度来看,更多的强调利用税收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二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社会保障,低收入补助等环节的投入。
(3)稳健型财政政策的侧重点
稳健型财政政策标志着公共财政体系功能侧重点的变化。
.财政政策具有四大职能:资源配置、经济调节、社会稳定、收入分配。
二、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问题
(一)财政体制的概念
它是政府间财政政策的组合。财政体制,即财政管理体制是指中央政府制定的,用于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权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它是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预算内企事业单位财务分配活动的行为准则。
财政体制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财政体制的核心
.财政体制的核心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如何划分财权财力的问题。财政体制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体制是一个国家财政制度安排的重要一环,解决的问题是使各级政府步调一致、意志统一、相互协调。
.以中央政府为指导的政府体系
(三)改革以来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
1978年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1980年、1985年、1988年和1994年四次重大改革。其中前三次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共性,就是实行对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体制;后一次则是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财政分税体制改革,尽管其中还存在很多缺陷。
1、1980年:打破统收统支,实行分灶吃饭
1980年中国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以财政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率先进行。为了改革过去中央政府统收统支的集中财政管理体制,在中央和各省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方面,对大多数省份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建立了财政包干体制的基础。从1982年开始逐步改为“总额分成,比例包干”的包干办法。
2、1985年:核定税种,划分收支,分级包干3、1988年:包干制细化
为了配合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6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包括“收入递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上解递增包干”、“定额上解”和“定额补助”。
4、1994年:分税制改革
分级财政体制
(四)分级财政体制的权利分级
分级涉及到四项权利的分级:
1、事权分级:有一级财政就应该对应一级政府
2、财权分级:政府的财力、资金拥有的多少和占财力的比例,会涉及到税收的分配,收费的分配等等。
3、政府收入确定权的划分:政府是否有税收的立法权,如开征税,收费的决定权等等。
4、财政支出标准的确定权
当前财政体制运转多年后暴露出很多矛盾,突出的一点就是县乡财政困难(操作过程中的五级政府:中央、省、市、县、乡)
(五)分级财政体制需要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1、当前财政体制改革需要进行的共识
(1)事权划分不清
(2)基层政府财政的自给能力差
2、当前财政体制改革需要进行的分歧
(1)中央集中过多与否
(2)市级划分应该给上还是给下
(六)造成基层政府财政的自给能力差的原因
1、非体制原因,在我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人口压力大
我国生活(户口)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有8亿,这样就对公共产品的供应有一定的属
地化原则,这一级的政府必然压力大。这与管理型政府如中央、省级政府的职能是不同的。市以下的基层政府就属于公共产品供给型政府,本地的人口和财源是不对等的,压力会直接反应表现出来自给能力差。
.县乡两级公共产品供给的欠帐累积
.城市化推进
.资源分布不均衡
2、体制原因
.齐头并进的经济发展战略
.财政支出标准和财政支出政府的确定权过于集中
.政府层级过多,造成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
三、财政体制改革的设想
(一)减并政府层集
可以考虑减并政府成为三级政府,中央,省,县三级,乡和市级可以改造成城市财政。好处:
1、确保公共服务区域的相对均等化
2、在省级范围调剂资金
(二)财政上的省管县,乡财县管体制
(三)划分事权,细化事权
(四)地方税收权增加,使得地方有相对稳定的税权。
第五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四大难点
4万亿元的投资、9500亿元的赤字、8%的经济增长率,这一连串令人瞠目的数字深深地触动了中国人的心。在当今发达国家连经济增长为正都不敢轻言、一些新兴经济体(如俄罗斯、韩国)前几年还超常增长如今却陷入通胀和低增长并存境地的形势下,中国的目标值确实也震惊了世界,这一回中国人民真的又站起来了。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界各国的经
济刺激计划都是政府主导型的,人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政府身上,中国更为突出。那么,政府靠什么兑现誓言呢?
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表明政府是在倚重财政手段来拉动经济增长、强力推动社会发展,国家财政猛然从收支相对平衡转到高度不平衡状态,这实际上意味着外在压力将迫使国家财政再度进行深层次制度变革并寻求财政政策与其他各类政策新的协调机制。初步归纳,今后中国财政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四大难题:
其一,支出压力加速增大。2009年之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保民生、保环境、保资源成为政府职能的重点。为此,政府不仅偿还公共产品供给历史欠账,而且从制度创新入手扩大公共产品供给范围,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标准,突出的表现是稳步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近年来,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加速扩张,不断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如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建立义务教育全免费制度等。接续前期改革,2009年我国又推出了新的保障民生制度,如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障项目补助标准。2008年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危机四伏并显性化,中国经济同样步入下滑通道。为此,政府制定了庞大的投资规划。国家财政支出是落实政府大政方针的物质保障,必须依国家制度安排和政策而定。当前乃至未来几年,中国财政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既要保证13亿人享用的公共产品供给数量增长、质量提高,又要为保增长而大幅度扩张投资性支出,可以说要解决的问题史无前例。从这种现实压力看,2009年9500亿元的高赤字只是一个开端,赤字固有的惯性特征将会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未来几年内突破3%。为此,我国必须在财政失衡度方面寻找可控点,然而这需要重新确立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度。
其二,高赤字难免引发通货膨胀。高赤字要靠高举债为支撑,高举债难免诱发通货膨胀。2009年发行的9500亿元国债,要靠今后连续增发债务来偿还,从现在的政府投资规划和经济周期规律来看,未来几年依然要打高赤字,而这又要靠发债来弥补,如此循环,我国的国债余额占
gdp比重未来几年突破40%可说已成定势。国债发行归根到底是挤占储蓄,从而迫使基础货币供给持续高扩张,也就是造成通货膨胀。特别是当前我国国债发行收入立项的工程尚需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配套资金,这种投资引致大部分还要靠银行贷款来解决。也就是说,国债项目的放大效应也要挤占储蓄。可见,综合起来看,至少2万亿元的储蓄要由政府来直接配置,而其他类型投资主体的投资需求银行也要满足,这势必倒逼银行通过降低存款标准备金率、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增发货币。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刺激经济增长时走的是同一条路,但他们的货币是国际化货币,通货膨胀可以被外部消化一些,但我国货币只是国内自由流通的货币,因而通货膨胀只能在国内消化。显然,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考虑如何妥善处理高举债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稳健之策似应是条件允许随即减少国债发行额。
其三,支出急剧扩张客观要求调整财政体制。2008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的预算事实上已充分表明中央财政的支出扩张度超过地方财政支出扩张度,这里边的制度性因素之一是地方不能打赤字、中央可以,但更主要的因素是随着中央政府出台的保民生、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范围,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标准,中央财政介入的领域越来越宽,现在的格局是原来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的支出责任如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中央政府承担的部分越来越多,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中央已占大头。2009年高赤字、高举债,中央财政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责任又加大了,特别是如果养老保险在全国推行统一规范的制度,那么,中央财政的支出压力会骤然再度加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经验已充分证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和人口的自由流动,实际上意味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制度要全国统一,这要求中央政府把相关事权和支出责任担下来,中国不可能例外。然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与之是不相匹配的,突出表现是中央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只在55%左右,根本不可能履行更多的事权,如果硬要办,就要增加更多的赤字、发更多的债,但这要积累更大的财政风险。怎么办呢?从现在起,我们确实要认真分析调整财政体制的可行性,似应在细化事权划分的前提下,调整收入划分制度体系。
其四,财政支出管理难度加大。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