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2 01:4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

第一篇: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

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

中共张北县委组织部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近日就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发表讲话中指出,后备干部队伍要实行复式年龄结构和梯次配备,根据干部成长周期,分为近期和中长期,分别提出不同的年龄和职务层次要求,避免在年龄上层层递减和“一刀切”。

在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初期,结合我国建国初期年轻干部较缺乏实际,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的目标。干部任用要坚持“四化”方针,毫无疑义,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立足我国长远发展需要,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是邓小平当年提出干部年轻化的要求,是相对于当时领导干部的年龄普遍偏大而言的,并没有强调领导干部“低龄化”。因此,干部队伍年轻化并不等同于低龄化。中央已对基层片面追求“年轻化”、“低龄化”进行了纠偏,强调的是老、中、青结合,强调的是德才兼备。李源潮指出,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干部政策,坚决纠正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从制度上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不能将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培养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但是,干部队伍“年轻化”的目标是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培养年轻干部并不是任职年龄层层递减,更不是忽视中、老年干部的作用,管理学上认为:一个领导团体,其成员年龄结构最科学的是年龄呈梯次结构。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长处,不同的作用,年轻干部有朝气,思想解放,创新意识强,办事积极,能够增强班子活力,也应占一定比例;中年干部已成熟,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与创新意识都较强,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老年干部有经验,也应占据一定的比例,因此三者搭配才最为科学。如果顾此失彼不利于领导班子的整体发挥,甚至削弱战斗力。

因而,要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坚决纠正片面强调“低龄化”的行为,要切实做好干部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大力加快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与储备,尤其是抓好关键岗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培养选拔力度,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选贤任能,建立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 真正从制度上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让不同年龄的干部都有热情,都有奔头,才能真正使人才辈出,让一切人才真正“涌流”。

这——才是选人用人真正的关键所在!(刘建国 秦国东)

第二篇: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

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不能将任职年龄层层递减。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干部政策,坚决纠正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从制度上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

强调干部年轻化,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少地方在公开选拔使用干部中,甚至视年轻化为低年龄化,将40岁甚至是35岁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年龄“红线”,其他年龄段的干部再优秀、再能干、群众再公认,在这条“红线”面前,也只能徒叹自己早生了几年。推行年轻化,确实使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历史舞台,于事业发展大有益处。然而搞年龄“一刀切”,用“红线”将其他年龄段干部挡在圈外,难免打击其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样也不利于充分使用人才、推动事业发展。

与七八十岁的人比,五六十岁的人就算年轻;若五六十岁的人在总量中由少数变成了多数,也就是“年轻化”了。但不知从何时起,任职年龄出现了十分具体的界线,比如任什么级别的干部,原则上要在多少岁以下。从上往下这么一推,到了比较基层的所在,就必然出现所谓“低龄化”。20几岁的县长,30岁出头的副厅级干部,40岁不到的正厅级官员,至今已不觉新鲜。

韩非说得好:“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由此,李源潮同志的讲话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步入正常、科学的轨道非常重要。

第三篇:年轻化非低龄化

年轻化非低龄化 中央着力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

中央对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的再次重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新要求,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信号灯

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第七、八期培训班11月20日、21日分别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坚决纠正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从制度上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不能将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近来,按照中央“完善领导班子结构”,特别是“坚持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合理配备”要求,如何完善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作用的机制,如何解决领导班子结构和干部任职年限合理化问题,为多方高度关注。

“‘低龄化’、‘一刀切’,正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任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概括”,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从表述上来看,四中全会提出要“切实解决”,李源潮的讲话中则提出要“坚决纠正”。“这表明中央对此高度重视,特别是从中央文件落实到组织部门,提法则更为明确,其与四中全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在解决思路上是集中全党智慧、吸收各地积极意见”。

“年轻化”不等于“低龄化”

“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标准,是邓小平同志最早在中央党校提出的,1982年12月在党的十二大上写入党章,1992年党的十四大时又加入一句话,即‘特别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叶笃初分析说,1992年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加入这句话,正是对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的正确、全面理解。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干部年轻化政策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上世纪80年代初,针对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精力、专业结构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把具备高学历、新知识结构、新观念的人才提拔上来,“四化”的提出保证了改革开放路线得以正确理解和贯彻。同时,干部年轻化顺应了代际交替规律。

近年来,中央同样强调要培养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十七届四中全会也强调,“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

不过,中央也注意到在年轻干部队伍培养选拔和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受访专家分析,有些地方和部门在班子配备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这种机械地“一刀切”式推行干部年轻化的做法,使得在选拔领导干部时,过分强调年龄,出现了“低龄化”倾向,甚至把“年轻化”等同于“低龄化”;有的地方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把德、能、勤、绩等看成了软指标,反而把年龄当成了硬杠杠。

“这不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领导班子成员年龄梯次结构,不利于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作用”,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认为,这种“一刀切”的现象不符合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

综合受访专家分析,“低龄化”、“一刀切”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三:

一是使一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由于年龄原因无法合理使用,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其事业上的激情状态和工作经验无法发挥,易使之产生消极心理,不利于党内的团结统一”,张希贤分析。

二是使一些干部产生浮躁情绪。有的干部刚到一个岗位就又想着提拔,容易走上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邪路。叶笃初认为,从近年来出现的干部腐败低龄化就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汪玉凯认为,过快的领导更替难以保证领导班子的稳定,尤其在县级、地市级。如果过度追求年轻化,没有一个稳定的领导队伍,工作上很难有战略性、前瞻性,易出现短视,容易导致拼资源、拼环境的短期行为发生。这些年在基层领导队伍中出现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风气,与把干部年轻化理解为“低龄化”有很大关系。

三是使一些干部在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的时候就退出了领导岗位,造成了人才浪费,使干部队伍出现断层和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汪玉凯认为,这种人才浪费在乡镇一级尤为明显。

“党的事业的发展需要基层领导干部的经验,如果把这些经验切掉,长期看来将不利于党的领导进一步科学化,也不利于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张希贤认为。

“不能把‘年轻化’简单理解为‘低龄化’,要防止和克服机械地只从年龄上考虑干部提拔使用的倾向”,叶笃初认为,“年轻化”和“低龄化”是不难区分的,前者是相对的,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后者则是绝对的,有相对固定年龄的界限和人员的配备办法。

“‘年轻化’是针对一个领导班子的结构而言的,在中央、部级、省级、市级和县级领导班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领导班子对其结构要求是不一样的”,汪玉凯认为,要真正贯彻落实“四化”标准,需要从不同层次上加以区别,“‘年轻化’总体来讲,是领导班子结构要老中青结合,既要有年富力强的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也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所以说,‘年轻化’是对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要求,而不是绝对的‘低龄化’”。

1探索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合理配备

“选士用能,不拘长幼,明矣。”当前,中央多次强调“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领导班子的老中青梯次配备是一个方向,也是我们党长期努力的目标”,叶笃初认为,我们党历来就重视老中青干部梯次配备,在干部年龄结构上注重形成合理梯队。当前更需要针对现实中存在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形成合理的干部结构,要强调其配置的科学性。不能主观、不能脱离实际、简单化”,叶笃初指出,目前在有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班子配备中仍存在为配备年龄梯次而凑数、只重视硬性要求不看干部能力等问题。

张希贤分析,老中青梯次结构中,“老”主要指从政时间长、经验丰富,多为党政一把手、主要领导者。“这不仅仅是指年龄结构的‘老’,更是指为人处事的‘老到’。一个县委书记47、48岁也可以称为老干部,因为其从政经验丰富”。

“中”是指年龄、经验如日中天,即具备了一定的从政经验,而且,身体、精力等也处于巅峰时期。“青”即年轻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可以从一线破格选拔年轻干部。但需要注意的是,破格不能破太多,跳一级是可以的。因为,每个层面的工作都有其独到的经验,破格太多容易拔苗助长”,张希贤提醒说。

“要大力培养年轻干部,但选拔使用更要面向全体干部”,叶笃初认为,老中青相结合的班子能够在知识、经验、心理、体能等各方面形成互补,使班子新老交替有序、稳定持续发展,也利于干部队伍的团结和谐。

据有关专家介绍,对领导班子合理年龄结构有了新要求:比如,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领导班子集中调整时,要保持以5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其中48岁以下的干部要有1至2名;部委领导班子正职中,50岁左右干部的数量应有所增加。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换届时,也要保持以5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其中48岁以下的干部要有3至4名;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中,50岁左右干部的数量应有所增加。

市(地、州、盟)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换届时,则要保持以50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其中43岁以下的干部要有1至2名。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中,45岁左右干部的数量应有所增加。

而在县(市、区、旗)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换届时,要保持以48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其中要有35岁左右的干部。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中,50岁以上和40岁以下干部的数量应有所增加。

“对领导班子年龄梯次的新要求比较符合实际,符合干部成长规律,也是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叶笃初说,但同时,切忌将其当作政绩来炒作或者弄虚作假。

张希贤也认为,这样的年龄结构可以作为干部选拔的基本依据,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应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增加弹性,防止“一刀切”。

汪玉凯分析,领导班子年龄梯次配备的新要求对实践工作具有指导性,也有一定的弹性。在实际落实和操作的过程中,应当防止刚性执行,仍需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他建议,一方面需要改革干部选拔机制,从机制上防止“一刀切”做法;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来增加普通党员、人民群众在重要官员选拔中的话语权。还应加强党内票决制的力度,改变在某些地方仍存在的少数人选人,甚至一把手选人的问题。

注重班子成员的专业知识配套

对改善领导班子的知识、专业和工作经历结构,注重领导班子成员的专业知识配套,中央的要求也很明确。

“这正是实现党的建设的科学性的保障”,叶笃初认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本质是对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修养和信念、能力的要求。一方面,在干部队伍“四化”中的基础和核心是“革命化”,即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道德素养。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领导能力和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本领。

按照中央要求,选配党政领导班子,应重视专业知识配套和领导经验互补,实现优化组合,增强整体功能。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领导班子副职、内设机构业务司局领导干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市(地、州、盟)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成为分管工作的内行。

“应该看到,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的发展方式不断转型,也需建立与之相应的人才队伍、干部队伍。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选拔了不少学理工科和经济类的干部,而社会科学领域的干部则相对较少,两者的比例并不对称”,张希贤认为,在选拔干部时强调知识结构的平衡,有助于在全党形成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方面人才齐备的局面。“我们并不要求每个干部成为全才,但我们全党应成为全才。”

张希贤分析说,另一方面,干部的能力结构也要合理。既要有中央成长起来的干部,也要有从地方成长起来的干部,而且要保证在地方成长起来的干部能够进入中央核心部门。

“中央强调提出改善领导班子的知识、专业和工作经历结构,这是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张希贤说。

“需要看到的是,强调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既要有思想准备,更需花大功夫落到实处”,叶笃初这样提醒说。

第四篇:《科学把握干部队伍年轻化》

【编者按】

今天(9月2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理论版刊发《科学把握干部队伍年轻化》一文,署名为洪亨武,作者单位为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

文章指出,为了实现年龄结构上的数量指标,一些单位不惜搞破格提拔、改行提拔,出现“火箭式”的“娃娃干部”。年轻干部过早堆积,扰乱了干部队伍正常更替,既出现“年轻、老化,再年轻、再老化”的恶性循环,又增加官员数量,加大用人成本和管理成本,“官本位”愈益膨胀。

全文如下:

干部队伍年轻化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是我们事业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习近平同志指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党和国家在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党性培养、作风养成、选拔使用、管理监督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可喜成果。可以说,实施干部队伍年轻化方针,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干部队伍生机活力,提高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效能,确保了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但也应看到,干部队伍年轻化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偏差,需要我们科学把握。

当前,干部队伍年轻化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主要有:一是在任职年龄上搞“一刀切”,把一大批优秀人才拒于门外,人才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有的单位把年龄作为“硬杠杠”,简单地套年龄,以年龄上的择优替代素质上的择优,缩小了选拔干部的范围,造成符合年龄标准的干部并不是最优秀最称职的人才,而最适宜的人才由于年龄问题难以入选。二是不切实际地搞层层“减龄”,造成与干部队伍“四化”整体要求的割裂,扭曲了用人标准。为了实现年龄结构上的数量指标,一些单位不惜搞破格提拔、改行提拔,出现“火箭式”的“娃娃干部”。这实际上把“年轻化”当成了干部唯一标准,忽视了能力素质,导致一些干部缺乏经验专长和必备能力。三是“年龄是个宝”的效应助长了一些干部的投机心理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由于片面追求年轻化,领导班子调整加快,一些干部产生浮躁心理,急功近利,大搞“形象工程”“作秀政绩”;有的干部为抢占年龄制高点,挖空心思谋划个人仕途;有的干部为使年龄不过“杠”,弄虚作假;一些被划在“年龄杠杠”之外的干部,工作缺乏动力,得过且过;片面追求年轻化,助长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恶习,败坏了用人风气。四是年轻干部过早堆积,扰乱了干部队伍正常更替,既出现“年轻、老化,再年轻、再老化”的恶性循环,又增加官员数量,加大用人成本和管理成本,“官本位”愈益膨胀。

干部队伍年轻化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除了“官本位”的历史积弊和制度机制不完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干部队伍年轻化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班子年龄越低越能体现改革步伐,以年龄降低比例评价干部工作实绩;二是认为干部越年轻越有活力有闯劲,以年龄优势取代综合素质;三是认为年轻干部更能承担重任、干长一些,以“年轻意味着接班”的思维定势取代正常更替。事实上,在干部选拔任用已经打破论资排辈旧习的开放环境里,干部选拔任用的最大瓶颈是质量。推行干部队伍年轻化,需要回归理性、走出误区、纠正偏差,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机制。

优化整体结构,把年轻化放在“四化”中全面定位。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其中革命化是前提,知识化、专业化是基础,年轻化是推力。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并不意味着提拔任用的每个干部都要年轻,也不是每个班子都要硬性配备年轻干部,更不是不同层级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年轻化在班子中的体现,不能用教条主义的“杠杠”来确定,而应老中青三结合,形成合理梯次。除了“老中青”这种最为理想的配备,还应允许存在“老中中”“老青青”“中中青”等其他优质组合。这符合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严格德才标准,在公平竞争中使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选拔干部、配备班子的视角要从突出选“年轻”转到重点选“优秀”,促进领导班子科学配备。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制度规定条件下一视同仁选拔干部。应把年龄优势与思想道德素质、实际工作能力结合起来衡量,合理确定选拔任用依据,打破论资排辈旧习,不搞年龄上的“一刀切”,在同一平台、同一机会中竞争择优,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不拘一格用人,在法定任职年龄范围内择优选“轻”。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应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唯年龄。如何把握年龄标准?就是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明确的任职基本要求,在法定任职年龄范围内不再划定年龄“杠杠”和结构比例。之所以强调法定任职年龄,是因为法律的设置已经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年轻化应放在法定任职年龄范围内,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任职要求,实行优中选优和优中选“轻”。

坚持群众公论,让年轻干部经受实践和实绩的检验。要充分发挥群众在年轻干部考核和任用中的主体作用、决定作用,让年轻干部在群众公论中经受实践和实绩的检验。实践检验,就是要经过必要的台阶,有基层履职经历和岗位历练,在特殊环境和与群众共处中看思想境界、品行作风、能力素质;实绩检验,就是在工作中看是否脚踏实地、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完善制度机制,确保干部年轻化永葆生命力。一是导向机制。营造宽松的制度环境,破除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论资排辈和“铁饭碗”思想,最大限度地为年轻干部成长拓展空间。二是成才机制。建立从基层一线选拔年轻干部的机制,使年轻干部从基层和艰苦环境的实践锻炼中来,防止“带病提拔”“年轻德薄”“职高能低”。三是提名机制。健全提名制度,使年轻干部的选拔建立在组织、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坚实基础上,防止个人说了算。四是考任机制。完善考核任用,实行考任一致,重视能力、素质和作风考察,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识别评价干部。要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五是退出机制。形成正常退出机制,对不称职和有问题的要及时淘汰,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六是问责机制。对用人失察失误严重的,要实行问责,切实匡正用人风气。只有建立严格健全的制度机制,做到选有来源、任有标准、管有监控,才能使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更替有序、继往开来。

(原标题:总政干部部:有单位为指标搞破格提拔,现火箭式“娃娃干部”)

第五篇: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年轻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村干部年轻化的几点思考

村干部是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增进农民福址的骨干力量。村干部年轻化是保持农村干部队伍活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目前,农村干部队伍年龄偏大的现象比较突出,据反映某些乡镇村干部平均年龄接近50岁,甚至个别村支书年龄接近70岁。村干部年龄偏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为此,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快村干部队伍的年轻化。

一、思想观念上要有大突破。

用人思想上的瓶颈是阻碍选拔年轻村干部的主要障碍。为此,要做到三个“破除”和两个“坚持”。“三个破除”即:破除求全责备的思想瓶颈,坚持看本质、看主流、看本事,大力选拔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乐于为群众办实事的年轻村干部;破除论资排辈的思想瓶颈,不重资历看能力,不看年龄看素质,从发展农村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实践中考察选拔年轻村干部,对特别优秀的年轻经济能人,要打破条框,突破常规,大胆任用;破除重使用轻培养的思想瓶颈,一些乡镇在年轻村干部的使用上存在着实用主义思想,重眼前轻长远,重使用轻培养,只要年轻干部用起来顺手,就很少为年轻干部的尽快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致使一些本来比较优秀的年轻干部逐渐失去了优势。“两个坚持”即: 1

坚持对年轻村干部从生活上倾心关怀,从工作中悉心培养,真心关心帮助年轻干部,在他们遇到生活困难时积极扶一把,碰到工作难题时主动帮一把,诚心关注他们的成长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努力促使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坚持公道正派,用人唯贤,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配备优秀年轻村干部。

二、选用机制上要有新突破

一要营造正确用人导向。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干事的、批评混事的、处理乱事的、惩治腐败的,引导广大年轻村干部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二要健全任用机制。我们既要反对用坐火箭的办法提拔年轻村干部,但也要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建立一套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用一套规范的办法,保证青年人才的培养使用。三要扩大选拔范围。不断扩大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视野,着力研究并逐步完善从打工返乡人员、经济能人、退伍军人中选拔任用年轻村干部。

三、培养管理上要有新突破

一要加强素质提升。在加强党性教育的基础上,围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建设主战场安排培训计划,注重对经济管理、政策法律、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学习教育。二是强化实践锻炼。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实行“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培训锻炼方式,把优秀年轻村干部选调到区级综合部门挂职,帮助他们

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决策能力。把特别优秀的年轻村干部分批安排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实干能力、引领发展的能力。三是严格教育管理。在抓好对年轻村干部理论素养、战略思维、党性修养、领导能力等共性培育的前提下,对优秀年轻村干部因类制宜确立培育取向,逐人设计培养方案,进行跟踪培养,注重分类强化年轻干部特长培育。要坚持把年轻村干部培养的实绩纳入镇村工作的考核范围,实行年轻村干部教育管理目标责任制,细化量化培育目标,对不重视培育年轻村干部,甚至压制年轻村干部成长的领导要予以批评并及时整改。

下载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件现象性热点:干部年轻化不等于干部低龄化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事件现象性热点:干部年轻化不等于干部低龄化 【背景链接】 “史上最年轻县长”周森锋的话题余波未尽,“美女镇长” 牟阳的故事不及谢幕,冀南小城馆陶小伙......

    李若鹏:也谈干部队伍年轻化

    也谈干部年轻化 干部年轻化政策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政策实施以来,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得到健康快速成长,成为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骨干力量。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贯......

    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含5篇)

    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 文章作者:小嘉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3日1:25 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推进干......

    留学“低龄化”研究

    留学“低龄化”研究 摘要:近年来, 中小学生已成为人数增长最快的留学人群, 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向。本文将通过阐述低龄留学现象,分析原因与利弊,从而得出对低龄化留学的建议意见......

    何为干部低龄化(★)

    何为干部低龄化 将干部年轻化等同于“低龄化”,一个最大的弊端和问题,就是容易使一些思想上、政治上、能力上还很不成熟的干部过早地得到“提拔”,甚至出现“拔苗助长”和“满......

    浅谈村干部队伍年轻化

    浅谈村干部队伍的年轻化 与过去的村干部相比,现在的村干部面临许多新问题。一是工作量增加。在几年前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现在的村干部要发展项目农业;要修路造桥;要处理征地拆迁......

    干部队伍

    干部队伍 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套好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这在我校的发展历史中体现的十分充分。自2004年高学同志任校长后,一批......

    留学生年轻化现象(最终5篇)

    关于留学生年轻化现象 两年来,内地在大学生出国留学热度不减的同时,一些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的中学校园“托福”热升温,兴起了中学生出国留学热。在南方一些城市,办理出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