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师缺口大 如何破解学前教育师资之困
幼儿教师缺口大 如何破解学前教育师资之困?
目前幼儿教师缺口北京1.46万人,重庆上万人,湖南达16.5万人——
如何破解学前教育师资之困
新闻回放 正是大中专毕业生求职应聘的高峰时段,但让山东省昌乐县府机关幼儿园董迎春园长没想到的是,为了招到理想的幼儿教师,幼儿园现在只能从潍坊幼教特教师范学校2012年毕业生中选人了。据记者调查,像昌乐县府机关幼儿园一样“碰壁”的幼儿园不在少数。
最近,在山东,一些急于招聘教师的幼儿园几乎打爆了各学校的就业热线。随着我国颁布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地纷纷制定配套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伴随着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数量的大量增加,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师资的严重不足。
【现象】
师资紧缺成学前教育短板
据调查,北京市未来3年需幼儿园专任教师3.6万人,而目前只有2.14万人,缺口1.46万人。
湖南省在园幼儿约142万人,按规定需配备21.3万名幼师,目前全省在职幼师总数不到4.8万人,缺口达16.5万人。
重庆市目前有专业幼师1.6万余人,按相关规定幼儿园的师生比应为1∶15,但由于师资缺乏,全市幼儿园师生比为1∶38,幼教缺口达上万人。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毛入园率要从2009年的50.9%提高到75%。从全国现有13.8万所幼儿园的“存量”,推算未来10年的“增量”,至少需要新建7万所左右的幼儿园,方能容纳扩招的1400万名适龄幼儿。
对此,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福昌表示,面对75%毛入园率所对应的4000万名在园幼儿数量,未来10年我国幼儿园大约需要纯增47万个班。按照每班“两教一保”配备,新增的教职员工总数至少要在140万人以上。【分析】
幼儿师资之困非一日之寒
幼儿师资困局的形成,与多年来幼教行业的发展现状不无关系。乐富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潘佳认为,待遇、编制、职业发展等问题导致幼师队伍不稳定,并已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
“幼师平均薪水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湖北省实验幼儿师范学校校长周宗清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一些地区相当普遍。“目前幼师收入差别较大,相对而言,收入高的幼师工作起来相对稳定,但目前绝大多数幼师收入偏低。”
没有编制,缺乏安全感,是导致幼师队伍不稳定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与在编的教师相比,没有编制的幼师待遇要低很多。而在长沙某公办幼儿园园长张丽看来:“除了收入与编制等因素外,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教育要求,更使幼师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面对孩子天真的微笑,幼儿教师王一文深感自己的不足与欠缺。社会对幼师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需要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需具备某项艺术特长,包括为幼儿编创舞蹈、指导幼儿作画等。但是,由于目前学前教育领域普遍缺少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许多幼儿教师时常产生职业倦怠与发展困惑。
目前的幼师队伍不仅数量匮乏,而且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由于幼儿教师属于应用型人才,普通本科毕业生不愿意到幼儿园当“孩子王”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目前大部分新任教师为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中专生,需要进一步提高能力与水平。
而以目前最为紧俏的幼儿双语师资为例,在纯正英语教育方面,不仅在幼儿师范学校,在一些综合性大学里也是弱项。一方面是市场对双语幼师人才的强烈需求,一方面是学前教师所需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使得希望在优秀幼师人才培养方面有所建树的校长们有些惆怅。【对策】
学校社会携手解师资之困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认为,政府必须花大力气努力缩小不同体制幼儿园教师之间,同一幼儿园不同身份教师之间,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差异,进一步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学前教育师资的准入管理与提高培训。既要加强对教师资格证的考核,也要加强对转岗教师和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培训,相应的培训时间至少应有120学时,培训内容必须经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决定,从而才能确保专业合格。
目前,一些学校通过引入海外优质的幼儿师资专项学科课程培养体系,制定与幼教行业贯通的职前职后教育培养方案,如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在师范学院基础上成立了学前教育学院,增设学前教育保健、双语教育、0至3岁婴幼儿教育等专业方向,以满足社会对幼教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在英语、音乐等专业化较强的学科,国际上更多地采用第三方教育服务的方式加以植入。”采访中,拉法法儿童教育机构总裁葛文伟说,这样可以使幼儿园集中精力于幼教工作中教学领域及日常管理。
在学前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幼儿园选择将英语、音乐等学科交由专业化的教育团队或公司来实施,一方面为儿童提供了具有专业水准的课程,另一方面也在合作过程中,为自身的教师团队提供了培训发展机会。
第二篇:合肥:“数字化”破解城市管理之困
合肥:“数字化”破解城市管理之困
2015年04月23日
来源:安徽日报
面对城管办案效率不高—— 信息平台派单设定办理时限
“今天一个上午,我收到8条数字城管派单,马不停蹄地解决了3条。”接受记者采访时,合肥市滨湖新区城管队员史义明手中的“城管通”还在“滴滴”响个不停,提醒他又来了新任务。
“目前,合肥市大街小巷分布着685名信息采集员,他们专门找城市管理中的‘茬’。采集后,通过数字城管信息平台,派单给一线城管队员。”滨湖新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主任吴玉婷告诉记者,每个问题都根据难易程度规定了办理时限,比如:新产生的违法建筑物、亭棚等,必须在半小时内制止;公厕指示牌破损等问题,更换、修复期限为两个工作日;河堤损坏、塌陷给七个工作日的修复期限。
“仅滨湖新区,每天通过数字城管平台派单给城管队员的案件就超过100件,其中80%的案件必须在4小时内解决。”史义明告诉记者,如果解决不及时,将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考核扣分,而扣分将直接影响城管队员的绩效工资。
“‘数字城管’让办案效率大大提高。”合肥市数字城管办公室工作人员陆勤宏指着一条办案记录对记者说,“你看,今天9时11分,监督员发现某小区外一棵大树倒地,向城管监督中心报案;9时15分,中心批转给滨湖新区城管指挥中心;9时22分,案件到达具体街道城管队员;9时39分,街道处理完毕,向监督中心提交结案;10时18分,监督员传来现场复查照片,倒掉的大树已被重新栽种。从报案到结案,仅1个小时7分钟。”“过去,一个城管队员往往负责很大一片区域的巡查,很多城市管理问题经群众举报,才被动发现。如今,全城到处都有发现问题的‘眼睛’,犄角旮旯里的小问题也能注意到,这无疑倒逼着城管工作精细化、高效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陆勤宏说。
数据统计显示,去年9月至年底系统试运行阶段,合肥市上报的城市管理问题共立案38.6万件,实际按期结案只有7.5万件,按期结案率只有20.4%,总结案率为54.4%。今年1月起,系统正式运行,截至3月底,短短3个月,上报城市管理问题共立案44.7万件,其中,派至各区(开发区)39.7万件,总结案率达99%。
面对责任单位办事推诿—— 明晰责任主体倒逼顽疾根治
“以前,窨井盖破损、丢失,造成‘吃人’事故,在全国屡见不鲜。为何频频出事?就是因为权责不清。推出数字城管后,谁出的问题谁负责,一目了然。”陆勤宏介绍。
合肥构建了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全市400平方公里建成区内的市政公用、道路交通、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138万个城市管理部件全部登记在册,明确了这5大类115小类城市管理部件以及6大类96小类城市管理事件的主管部门、具体养护或处置单位。
陆勤宏告诉记者:“合肥市大到道路、桥梁、供电高压线、公共厕所,小到垃圾箱、路灯、护栏、窨井盖,每一个城市‘部件’都被逐一编码,任何单位不作为都被曝光在‘阳光下’,消灭了管理的模糊地带。”
渣土车曾是城市管理一个久病难治的顽疾,而数字城管给这匹“野马”套上了“笼头”。去年国庆后,合肥全市所有渣土车外运工地共87处全部安装了摄像监控设备,并接进合肥市数字化城管系统。
记者在合肥市数字城管平台看到,工作人员可以调取任意一工地图像。在大屏上,工地每天渣土外运情况一目了然。“这让超时运输、不按规定装载、车辆不洁等问题无处可藏。”合肥市城管局渣土管理处施道胜处长说。
合肥3780辆渣土车全部进行了GPS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渣土车运输全过程都置于数字化城管这一“天眼”的监控之下。去年,在严密的监控下,合肥市共有33家工地停运整改,58家渣土运输公司扣分停运。“取证难,曾经是执法部门面临的最大难题,违规不会被‘看’到,企业就会有侥幸心理。而违规就要受罚,企业就会自觉管住违规的‘手’和‘脚’,这为市场营造出了良好的竞争秩序。”施道胜说。
面对市民投诉久拖不决—— 机器代替人打分成绩一目了然
“之前,几个部门都‘踢皮球’。可这次,很短时间路就修好了!”方女士对合肥数字化城管实施效果有着切身感受。
方女士所在小区外的路面多处严重断层,汽车爆胎因此成为常有的事。居民多次反映,却因责任单位无法明确,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不久前,汽车又爆胎的方女士拨打12345市长热线投诉。令方女士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就围起了施工栅栏。“从投诉到通车仅用了6天的时间!”方女士十分惊喜。
“数字化城管运行后,合肥市出台了新的城市管理考核办法。根据新考核办法,市民投诉的问题久拖不决,每投诉一次,相关单位会被系统自动扣分一次,直到这个问题彻底解决。”陆勤宏说。
以前,受人力、方法、手段等条件限制,考核手段有限,城市管理只是城管部门“单兵作战”。实施数字化城管后,合肥城市建成区被划分万米单位网格14746个、巡查责任网格223个,市直部门、企业单位、各区、各街道(或镇乡、社区)、社居委等所有涉及城市管理任务处置的单位或部门,都被列为考核对象,纳入“大城管”格局。
“考核结果由系统自动生成,工作好坏一目了然,任何人不能改动。”陆勤宏说,各处置单位要提高自己的考核成绩,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指标:立案数、按期结案数、结案率。这意味着,少出事、解决快,才能得高分,“逼”着被考核部门与监督员“赛跑”。
“以前,碰到道路维修、建筑垃圾清运等复杂案件,多部门联合办公才能结案。数字化城管后,问题只要平台上一通报,社区会在第一时间协调各部门到场联合执法,这让以前棘手的‘交叉’难题好做多了。”在一线工作的城管队员陶冬麒告诉记者。
“系统只是‘机器’,真正起作用最终要靠‘人’,靠完备的制度。城市管理需要各方协作形成合力,才能形成城市管理‘大合唱’的格局。”合肥市城管局局长王道荣说。未来,合肥市还将利用数字城管这个平台,纳入市民投诉机制,让每一个市民都成为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的“眼睛”,调动市民广泛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
第三篇:学前教育师资短缺如何解决
学前教育师资短缺如何解决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大为缓解,而随着投入、场所、规模等硬指标的逐步实现,幼儿师资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建设一支合格、稳定的幼儿教师队伍,实现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笔者提出以下看法。
看法一:打出组合拳 解决燃眉之急和长久之需
最近两年,学前教育有了非常积极的发展,覆盖率、入园率等很多指标达到历史新高。但规模扩大的同时,师资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究其原因,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幼儿教师身份、编制、职称和待遇等因素长期没有被重视;二是学前教育发展主要是以项目制形式,集中进行基础设施投入。学前教育要有科学发展的思路,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要同步,尤其要重视幼儿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
要解决幼儿师资短缺难题,必须广开师资来源,通过专业培养和培训保证质量,然后择优录用。从培养的角度看,高师、幼专、幼师三个层面的培养都要跟上,尤其要加强幼专和幼师建设。此外,既有的师范、心理等专业学生,综合大学毕业生、中小学富余教师甚至其他社会从业人员,只要愿意从事幼教,都可以面向他们招聘,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只有多渠道、多举措并行,打出组合拳,才能灵活有效地解决燃眉之急和长久之需。
有了幼儿教师后,就要想办法稳定这支队伍。幼儿教师也是我国教师队伍的一部分,一定要解决幼儿教师的身份、待遇、职称、社会保障以及培训等权益问题,把教育法和教师法的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看法二:完善资格认证制度 培养培训双管齐下
幼儿教师短缺问题,不是一朝形成的,也不是马上就能解决的,必须从培训和培养两个方面同时努力,双管齐下!
从去年开始,广东每年安排5亿元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其中包含对幼儿教师的培训,而在2010年之前,全省教师培训经费每年只有3000万元,而且不包括幼儿教师。在幼儿师资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加强园长培训,做好园本培训”,广东目前采用“以奖代补”的办法撬动地、市、县加大幼儿师资培养力度。
据了解,广东目前在园幼儿为300多万,毛入园率超过93%,民办园所占比例超过73%。大量幼儿教师没有资格证是历史遗留问题,也反映了法律和政策有盲点,希望国家完善教师认证制度,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现有幼儿教师通过培训和考核达到一定学历和素质要求,就可以认证。如果标准一下子拉得太高,大部分幼儿教师可能会因为达不到基本的学历要求,无法获得教师资格认证。
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广东尝试增设一些幼师院校和专业,包括在原来中职学校的基础上改善办学条件,办成2—3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目前的整个培养体系中,中等幼师的培养非常有限。发达地区才能招聘到本科毕业生,在欠发达地区主要靠专科和中职毕业生,中等职业教育能培养实用的幼儿师资。
看法三:解决贫困落后地区幼儿师资须有刚性政策
某县现有幼儿教师255人,其中只有54人有教师资格证,有幼师证的只有四五个。幼儿教师队伍的师资结构和素质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为什么不大力招聘合格幼儿教师呢?不是我们不招,而是招不到啊!某县尽管财力很有限,但仍竭尽全力出台优惠政策招录教师,但5年来只招录到3名正规本科毕业的教师。去年,他们降低了招聘幼儿教师标准,学历降到专科,而且不限于幼师毕业,结果只招进了两名。原因很简单:交通不便、财力比较弱,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多数毕业生不愿来工作,导致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结构不合理,尤其缺少优秀教师、青年教师、专业教师。
令人痛心的是,国家实施特岗教师计划以来,全国已有23万人到贫困地区去工作,但像某县这样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一个特岗教师都没招到。为此建议,国家对免费师范生实行统招统分,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必须到民族贫困地区工作3—5年;大幅提升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待遇;尝试通过委培和定向招生,适当降低标准,建立民族贫困地区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恢复过去的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实用型学前师资。
看法四:农村开“半日园”相当于多出一倍师资
即使缺乏幼儿师资,也绝不能让不合格的教师上岗,否则会严重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不负责的。
像前段时间发生的幼儿教师拎着孩子的耳朵,把孩子就地拔起的事情,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样的教师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没有拿到幼师资格证的人就不能做教师。不合格教师流入幼儿园,让孩子付出的代价太大。目前幼儿师资缺口很大,全国的缺口达到了64万,与城市相比,农村幼儿园更缺教师。因为没有足够的合格师资,导致现在很多农村幼儿园聘用了大批不合格教师。
对此,我建议,农村可以尝试开办半日制幼儿园。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半日的教学基本能够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在国外,不少国家的幼儿园都是半日制的。从现实的角度讲,农村孩子大多就近入园,接送比较方便,是开办半日制幼儿园的有利条件。
如果大批的农村园能够推行半日教学,就相当于多出了一倍的师资。这也是最快速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年,教育部专门颁布了关于半日制幼儿园教师的配备标准。在操作层面上,这个办法是完全可行的。
第四篇:中国青年报:《典范英语》破解农村英语教学之困
中国青年报:《典范英语》破解农村英语教学之困
《典范英语》(Good English)原名《牛津阅读树》(Oxford Reading Tree),是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原版引进的英语母语学习材料,被誉为“英国最受欢迎的阅读方案”(the most popular reading scheme in the UK),英国有80%的学校用它教学生学习母语,全球有133个国家用它教学生学习外语,是当之无愧“闻名英国、享誉世界”的英语教育品牌。《典范英语》共分九级,涵盖我国整个中小学阶段。自从我国引进以来,好评如潮,深受广大英语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先后被全国数百所学校列为必读英语学习材料。
《典范英语》教学实验旨在探讨新课标颁布实施后,如何转变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如何改进以应试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真正的英语素质教育,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经过全国范围内的长期实验探索,充分证实了它的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实验表明,《典范英语》不仅能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显示出了其先进性和优越性。上海外国语大学原校长戴炜栋教授认为:“学英语没有大量的输入产生不了语感,表达时就会缺乏外国味。只学课本远远不够,应大量接触《典范英语》这种真实自然的原文材料,这是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原主任刘润清教授认为:“《典范英语》是英国学生学习母语的材料,语言地道极了,内容非常有趣,十分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是我国中小学生学英语难得的好材料。”
《典范英语》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趣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卓越的教学效果赢得了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界的认可和良好口碑,已经成为我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典范教材”。可以预见,《典范英语》将会推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并且惠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过去一直为英语教学所困扰。该校英语教学长期停留于“单纯教教材,反复做练习,一心搞高考”的层面,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教学方法相对简单,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常常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单纯、机械地进行单词背诵和语法知识套用,英语成绩不太理想,语言素养也亟待提高。面对这一困局,学校领导和英语教学负责人开始反思传统英语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英语教学改革的实现方法和路径。
此时,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全国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任务。
经过调研,他们发现该校英语教学理念陈旧落后,教师们按照“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原则,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并一味地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埋头于枯燥的作业中,无法体会到“考试英语”之外语言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魅力。在这样一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和老师对英语学习材料的选择也陷入了一种误区,即选择看似与考试配套、能够立即提高考试成绩但却枯燥乏味的学习材料,这样做常常事倍功半,容易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该校领导和英语教师将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进教材上。一个偶然的机会,曲塘中学的英语教师听说了《典范英语》这套教材,发现这套教材内容难易适中、原汁原味,充满了人文性和教育性,打破了过去一些教材生硬、机械地向学生灌输语法、句型知识的套路,真正根据青少年的思维特点和阅读兴趣进行设计,使阅读材料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起了本质联系。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这套教材的设计十分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该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2009年9月15日,曲塘中学与倡导这一教学理念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组签订了实验协议,成为该课题在全国设立的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实验基地。
成为实验基地后,学校立刻成立了子课题研究小组,由校长孙长青亲自担任组长,副校长卢生、教科室副主任王菁华担任副组长,选定高一年级20个班级的同学作为课题实施对象,紧紧围绕课题理念及其实验教材——《典范英语》制定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案。实验班的王敏老师介绍,此次实验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读”这个手段带动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提升,因此他们采取了“学生自读为主、以读促说带写”的方法,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抽出部分课时进行英语语感阅读教学,并结合“竞赛式”、“表演式”等多种授课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王敏老师表示,与传统教材相比,这套教材不以“实用、速成”为目标,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为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上更多地采用了“整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整体输入,整体感悟,整体输出”,为学生创造一种丰富、真实、轻松、自然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整体感知语言,而不再人为地把语言知识和技能分割开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实验班的老师普遍发现学生自发性的英语阅读时间明显增多了,以前阅读英语材料觉得吃力的同学现在也体会到了英语阅读的乐趣和收获。当问及其中的原因时,实验班的周雨晶同学说:“书中一个个生活情趣浓厚的小故事真的很吸引人,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图片也让我欲罢不能。看着图片,读着英语,故事的情节有时会让人不由自主地笑起来,总希望能一直读下去,哪怕遇到一个新词,也是猜一猜就读下去。”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兴趣使然,学生在阅读时逐渐沉浸到引人入胜的内容和情节当中,从而忘却了英语学习的枯燥和乏味。
随着学生阅读兴趣的不断增长,学校陆续举办了“典范英语”演讲比赛、“典范英语”写作比赛等系列活动,将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学习从课上延伸至课下。此外,学校网站也开辟了“典范英语”专栏,展示活动掠影、教师心声、读后感、示范课等。这一专栏为学校师生创设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该校师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也为学校建设英语特色教育打开了一扇对外交流的窗口。
该校英语教学负责人表示,参加课题实验以后,学生最大的转变无疑就是激发起了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他们的收获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们的阅读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阅读速度不断加快,词汇量迅速增加,无障碍地读懂全英文故事的能力也普遍提升。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进步,对于这所英语教学曾经一度陷入瓶颈的农村中学而言意义是十分巨大的。它让该校师生看到了英语教学改革的希望和方向,使那些几乎要放弃英语学习的学生重新燃起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2012年高考,作为只有普通生源的农村学校,曲塘中学英语实验班的平均分为97分,比江苏省平均分高出了27分,学校的“典范英语”课程也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校本课程。
英语教学实验改革带来的成绩,进一步重振了学校的整体教学风气。学校师生在各项考试和竞赛中捷报频传,英语学科从过去的“拖后腿”变成了现在的“领头羊”,学生从厌倦上英语课转变为盼望上英语课。2012年高考英语取得117分(满分120分),创造曲塘中学历史上英语最高分的丁诗雅同学说:“这套阅读材料通过故事、小说来提升我们的英语阅读水平,生动的故事情节有效调动了我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纯正的英文让我们对英语的感觉也不再枯燥。每次典范英语课都让我们很期待!”
看着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成绩同步提升,学生家长对课题实验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将信将疑转变为现在的全力支持。学生马圣美的家长说:“参与课题实验后,我女儿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明显增加了。学校用的阅读教材和老师不断的鼓励,充分调动了我女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她的学习态度也端正了。以前对老师布置的软性作业总不当一回事,现在她总是非常主动地完成,并且常常都是超前完成。读这些东西不但增加了她的词汇量,让她对英语有了语感,每次测验和考试,她的英语成绩都在进步。看到我女儿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转变,我认为学校确实很负责任地为学生选了一套好教材,也找到了一种好方法!”这位家长还表示,这套阅读教材能够让孩子接触到地道的英文和地道的西方文化,这也是让他们觉得特别欣慰的一点。
如今,曲塘中学的英语语感阅读实验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高中三个年级的全体学生都参加了课题实验。校长孙长青认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认知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学会如何恰当地使用这门语言,更重要的是奠定学生的人文素养。他表示,在今后的英语教学改革中,学校要着重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本身的感知能力,通过让学生大量地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盘活对英语的理解和感知,让学生在地道而真实的文学材料中自然习得英语。
孙长青校长再次强调了选择教材的重要性,他说学校现在选择的这套教材不同于以往的教材,它融故事性、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既能学到地道的英语和西方的文化知识,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思考有很大好处,充分体现了语言教育的真谛。今后,学校将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与同类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探讨和完善原版教材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理想应用模式。
(吴惠凡)
第五篇:如何有效使用警务辅助人员,破解警力不足之困
如何有效使用警务辅助人员,破解警力不足之困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交流合作发展不断深入,四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国际航班和出入境旅客的急剧增长,警力不足导致工作开展不到位的问题在四川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日益突显。四川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招聘的警务辅助人员作为一支重要辅助力量,在协助总站台外民警开展出入境限定区域巡查、上机抓捕在逃人员、对违法犯罪嫌疑人监管、公务机货机检查、重点人员行李物品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执勤八队台外岗位民警高度重视辅警的管理使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规范招录、管理、保障等环节工作,并及时上报边检处,聘用人员全部实行劳务派遣,人员思想基本稳定,临时用工管理基本走上了规范化道路。但如何有效使用警务辅助人员,破解警力不足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为此,我们台外民警就相关工作进行了调研分析。
一、执勤八队现有辅警及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岗位设置:执勤八队现有辅警63人,由执勤八队台外岗位的5名民警负责管理,共分为四个分队,每个分队细分为2组(出境、入境各一组),勤务模式为上二休二(一白一晚休二),主要负责出入境前巡岗位(蛇形通道入口和蛇形通道出口)、后巡岗位、自助通道引导岗位、前置指纹采集引导岗位、限定区域巡查岗位和人员监管岗位等6项主要台外职能,同时还协助后核岗位进行人身及行李物品检查,上机对在逃人员进行羁押、送拘,收集归档出入境卡片袋,协同处突和协助台外民警对包机、专机、公务机、货机进行清仓检查等任务,工作内容多且涉及面广。
(二)工作现状:现阶段,总站在编民警编制数量少、工作开展难度大的背景下,辅警承担台外引导、限定区域巡查、上机抓捕、人员监管、飞机清仓检查等岗位工作,为总站边检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台外民警带领下,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逐渐成为总站日常边检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主要力量。
(三)工资水平:警辅人员的工资均由航枢委每月进行发放,每月全勤且被评为优秀的情况下,平均月工资金额为2790元。
(根据工作表现,评为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则会在之前工资基础上分别浮动100-200元不等,年终奖按照参加工作月数每月约345×12=4140元,六个节日及生日慰问每项200,总计1400,合计5540元。2019年下半年,经与航枢委协调,对警辅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职级评定(50%的比例,32人),每月奖励400元)。(四)文化程度:总站辅警文化程度以大专、本科为主,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1%,本科以上学历占24%。
由于学历及自身能力素质限制,较难开展除现有岗位工作外的其他边检业务工作。然而,高学历人才不愿意进入警务辅助人员队伍,是因为社会对警务辅助人员的认同感不高,同时,总站警务辅助人员的待遇和福利保障较低,造成高学历人才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五)年龄结构:总站辅警年龄在19—34岁,19—29岁的占90%,30—34岁的占10%。队伍整体年龄偏年轻化,工作及社会经验较为不足。
(六)工作成绩:由于警务辅助人员从事的大多是边防检查台外辅助工作,很多岗位还涉及口岸安全等关键性岗位,工作时间长、强度大,2019年3月起,截止目前,辅警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出入境自助通道使用辅警5957人次,共验放旅客2063279人;协助民警上机抓捕在逃人员37人次;监管在逃人员使用辅警445人次;监管时长605小时;送拘使用辅警42人次;口岸限定区域巡查10568次;行李物品搜查使用辅警622人次;飞机清仓检查使用辅警441人次。大量数据表明,警务辅助人员在总站勤务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做了大量工作。
二、执勤八队辅警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培训,实现了队伍管理的正规化。
警辅队高度重视对警辅人员的职业道德、纪律作风、业务技能、协助执法、文明服务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以提高警辅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职业归属感,牢固树立团队意识。
一是理论教育经常有效。
从思想上武装、行为上约束、交流上了解警辅人员,利用勤务间隙及每月坐班时间,积极组织警辅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二是业务培训深入扎实。
通过业务技能培训让新队员快速成长起来,以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培训中,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相关课程,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使辅警从理论到实践快速适应环境,不断提高辅警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技能培训贴近实战。
严格制定训练计划,利用每月坐班时间,对辅警进行队列、体能、警务实战技能训练,年终进行体能考核,并与年终评优评先挂钩。(二)落实规范,实现了队伍管理的规范化。
辅警队伍作为一个新生队伍,其管理方式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通过一年的总结探索,逐步建立起一个思想有规范、行为有约束的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
由各带队民警及分队组长监督负责,狠抓辅警思想建设,要求全体辅警牢固树立大局、忧患意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二是规范管理制度。
坚持“零容忍”的工作导向,通过建章立制严管严治辅警队伍,辅警队组建之初即制定了《四川边检总站警辅人员勤务现场规范》,制定各类勤务登记本,规范对讲机的使用,设置各岗位代号,并规范通讯用语。三是强化纪律作风。
针对辅警队伍日常管理,严格制定《四川边检总站警辅队绩效考评管理实施细则》,从思想建设、纪律作风、勤务工作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奖优罚劣,进一步严明纪律,加强人员纪律作风养成。(三)提高保障,实现了队伍管理人性化。
通过每月绩效考评及年终考核与评优评先及工资收益挂钩的方式,激发辅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树典型、促团结。
工作中,让辅警队员通过团结协作的方式增强工作归属感和使命感,对期间表现突出队员给予绩效加分并评选为“文明之星”,列为职级评定人员(每季度评选一次,每月额外发放400元人民币作为奖励),极大地激发了辅警队伍的工作热情。二是重考核、促工作。
重视年终考核,结合每月绩效考评及年终文化体能测试、民主测评,按一定比例评选优秀、良好、合格人员,并给予相应奖励,最大限度激发辅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稳警心、促和谐。
坚持谈心制度,及时掌握人员思想动态,对个别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严格落实辅警年休假制度。三、当前总站警辅力量使用与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宏观的人力资源规划。
总站现有正式民警279人,警力分布在政治处、后勤处、办公室、边检处、轮训大队以及6个执勤队。事业编制人员17人,分布在警保中心下设的安保交通部10人,物业部3人,服务事业部4人,警务辅助人员63人,均分布在执勤八队台外岗位。实践中由于对用人总量和具体类别工作缺乏科学分析和预测,没有以第一手数据和量化模型作为基础,没有将实际用人需求同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导致总站在向上级或当地政府争取民警、警务辅助人员编制和财政保障时,说服力不足,以及总站内部警力配置不够科学高效,最后的结果是总站警力配置不够合理,陷入警力不足的局面。(二)法律地位不清、职责权限不明。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方面的依据,警辅人员的法律地位不清,职责权限不明,法律风险交大;缺乏具体的职级分类和法律指引,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缺乏规范化,直接影响工作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提升。虽然公安部规定警辅人员的岗位必须是“非执法、不涉密”,但在具体的工作场景中如何界定执法权、如何区分工作秘密与国家机密,则存在很大的争议,间接导致总站很多岗位不能由警辅人员担任,进一步加剧警力吃紧问题。
(三)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系统方法运用不到位。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在招录、培训、激励、考核、薪酬、退出、劳资关系等方面有着系统、规范的要求和方法。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总站对于警辅人员的管理大多沿袭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思维,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例如,警务辅助人员的招聘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招录计划、入职标准和考录方式,薪资整体偏低、缺乏竞争性、上升空间受限,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拓展培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职级制度,缺乏绩效考核标准、考核结果难以运用,职业保障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警务辅助队伍的规范管理。以上问题,导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人员离职率逐渐上升,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好干坏一个样等思想问题频发。进一步导致总站无法高效使用警务辅助人员,加剧了警力不足的情况。(四)警务辅助人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与认同较低。
围绕着警务辅助人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始终是人们争论的话题,这一争论的延续导致社会上对警务辅助人员的角色始终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他们就是“临时工”、“编外人员”,导致警务辅助人员所获得的尊重、支持和认可一直较低。仅仅以传统的“编制”思想给警务辅助人员做角色判定,这种思想导致总站警务辅助人员的被认可程度不高,由此导致这个岗位的工作在社会上的吸引力不高,引发离职容易、招录难的尴尬局面,因此总站警辅队伍的稳定性一直无法保障。(五)政府和单位对警务辅助人员缺乏正面宣传和引导。
成都市政府和总站缺乏对警务辅助人员角色定位的正确宣传和引导,使得总站警务辅助人员工作开展有难度,自我认可度较低。另外,不可否认,警务辅助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存在提升空间,总站警辅队伍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同时,缺乏对警务辅助人员的业务和能力培训,导致警务辅助人员难以胜任更多岗位的工作,这就更进一步加剧了总站警力不足。四、高效使用警务辅助人员,破解警力不足的对策及做法
(一)加强现代人力资源规划理念。警辅力量人力资源规划是置换警力和规范管理警辅力量的前提。要科学合理规划警务辅助力量总配置水平,主要从有效工作时间分析入手,深度分析总站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负荷和工作效率,尽可能科学地将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民警的工作强度进行横向比较,为开展警力动态配置提供准确、客观、翔实的量化依据。综合考量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大小、任职条件、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岗位涉密性等情况,使总站各部门岗位的责任大小、难易程度、技能要求等要素相对清晰,并有助于解决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可比性难题,最终为动态警力配置、科学任务分工提供客观准确的决策参考依据。
(二)明确警辅人员的法律地位和职责权限。警务辅助人员应该规定为:由用人单位直接管理和使用,释放出更多的不涉密岗位,培养出适用人员,协助总站及其人民警察开展非涉绝密、非直接执法等警务辅助工作的人员。警务辅助人员不具备人民警察、公务员身份,应按照劳动合同聘用和管理。结合总站实际,警务辅助人员可以按照职责权限分为警务文职人员、辅警和警务雇员三类。辅警指在勤务执法部门,协助民警开展执法勤务辅助工作的人员;警务文职指在总站内部从事行政事务、辅助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人员;警务雇员指根据自身特定专业从事各类专业技术性辅助工作,具备相关资质或较高专业技能的人员。例如,无特殊专业技能人员,可列为辅警类,主要从事机场台外岗位相关勤务工作;有行政管理经验或所学专业与此相关,可列入警务文职类,协助总站民警开展行政、一般文档类事务以及后勤、物业管理等工作(比如政治处的政治学习教育、新媒体运营、工会工作;办公室的会务保障、文印室管理员;后勤处的水电维护、驾驶、绿化、机场后勤等工作,均可由辅警协助开展。);有编程技术、法律资质、心理咨询资质,医学资质等人员,可列入警务雇员类,作为专业雇员,(类似总站盛视技术人员),汇同总站相关专业技术民警组成各专业队伍,开展各类专业工作。
(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
一是完善招聘录用。警务辅助人员的招录采取招聘、劳务派遣方式,遵循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面向社会统一组织。参照录用人民警察有关办法,一般应该包括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程序,公示聘用条件、程序和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根据岗位需要,招录中可设置必要的专业技能测试,以满足更广泛的岗位需求。特殊岗位和急需人才,可适当简化招聘录用程序。对于总站紧缺急需的专业岗位,可以用优厚的薪酬条件聘用警务雇员从事相关工作,最主要一点,要广招人员,有了蓄水池,才能打水用,不然也是杯水车薪,要做好相关岗位人员的储备。二是健全警务辅助人员培训机制。警辅人员的培训包括岗位技能培训和素质拓展培训,建立岗位职级制度,提供职务职级晋升空间及与之相匹配的薪资等级。总站轮训大队可定期对警务辅助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初次上岗培训、晋升培训和日常培训。培训内容为公安工作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岗位技能、工作纪律等,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与总站签订保密协议,参加相关业务培训,考核上岗。三是拓宽职业发展。警辅人员的职业发展主要体现在职级晋升上,警务辅助人员可实行级别晋升制度。例如,辅警由高到低分为一、二、三级辅警长;警务文职由高到低分为一、二、三级文职;警务雇员由高到低分为高级雇员、中级雇员、雇员。警务辅助人员的级别与工资待遇挂钩,按工作年限和考核结果按期晋升。各个级别之间的工资标准应适当拉开。在独立建制(执勤八队台外岗位)管理的警务辅助人员队伍中,可以设置大队长、副大队长、中队长、副中队长、小队长、副小队长等领导职务,提升警辅人员工作积极性。(目前八队警辅队伍只设置了小组长一职,负责该组人员的管理、调度,但彼此间工资差距很小)。(四)健全警辅力量管理保障机制,全面释放警力,化解警力不足问题。
一是健全制度保障。通过制度,全面科学释放警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制度设计是警辅力量配置与规范管理的平台。目前执勤八队已研究出台《四川边检总站警务辅助人员绩效管理考核细则》,对警辅人员的管理作出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目前制定的制度只是冰山一角,总站应对警辅人员的定义、范围、分类、职责权限、义务与权力、招录聘用、薪酬福利、管理监督、纪律与奖惩等方面作出指导性的制度安排。二是加强财政保障。警务辅助人员的工资福利、装备保障、社会保险以及日常管理等所需经费,由各级政府按照财政体制予以全额保障。总站应会同政治处、后勤处、边检处,参照成都同类岗位人员及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制定警务辅助人员的薪资待遇,社会保障。(五)构建警务辅助人员的社会认同和支持体系。
一是加大“惠辅”、“爱辅”措施配套。虽然警务辅助人员是未拥有正式编制的“辅助角色”,但是,总站各级领导并不能因此忽视他们的存在和作用,产生“干多少活给多少钱就行”的观念,二是要像关心总站民警一样尊重、支持他们,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总站一方面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另一方面要承担其作为警务辅助人员“娘家人”角色,维护警务辅助人员的正当权益,依法为警务辅助人员的正常勤务工作排除障碍,消除观念偏差,不断增强警务辅助人员队伍的向心力。另外,警务辅助人员在执行勤务工作时容易受到旅客的不理解甚至侮辱,总站应及时做好积极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对名誉受损的警务辅助人员在一定范围内快速澄清事实,恢复他们的名誉,维护警务辅助人员队伍的正面形象。二是明确角色定位,强化角色认同。警务辅助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才是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警务辅助人员必须对警务辅助人员这份职业有更为清晰的定位。警务辅助人员并不仅仅是辅助支持的角色,他们同样可以独自承担起某一领域的职责。因此,警务辅助人员必须要认清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工作仅仅看作获取收入来源的无奈之举,从而消极怠工,躲避责任。相反,警务辅助人员的工作正在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尊重,若是在总站内进行岗位交流,警务辅助人员工作能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总站各个岗位工作的开展。因此,他们应当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把本职工作看作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可以做出贡献。对于工作时常会出现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参加总站组织的各项积极有益的活动等,感受到总站对警务辅助人员的生活和心理关怀。五、结束语
当前我总站的警务辅助人员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站警力不足的实际困难并没有因为警务辅助人员的加入而有实质上的变化,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的缺失导致警务辅助人员机制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例如,警务辅助人员个人素质偏低导致履职过程中问题处置不当等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没有编制,所有警务辅助人员都给总站的管理带来很多难题。因此,对警务辅助人员的管理尤为迫切,这直接关系到总站能否充分使用警务辅助人员,破解总站警力不足困局。因此,如何让警务辅助人员机制真正发挥其应当承担的角色是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亟待解决的课题。总体而言,我们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决心和信心,为最大限度释放警辅力量,解决总站警力不足问题而不断努力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