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舞蹈让“老有所乐”提升品味(本站推荐)
舞蹈让“老有所乐”提升品味
【摘要】舞蹈教育是一种人体艺术,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品。通过舞蹈教育能够丰富老年人的“老有所养”的内涵,提升“老有所乐”的品位,开发“老有所为”的能力,从而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那么如何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培养他们美的思想、观念的情操?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信和气质?笔者从老年的舞蹈教学选材、增强老年舞蹈教学的趣味性、积累舞蹈素材,丰富舞蹈“语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够使老年大学工作中的舞蹈教学过程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提升品味;老年舞蹈;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2-0016-01
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们的心田,感染着人们的思想品质与情感。舞蹈教育是一种人体艺术,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品。通过舞蹈教育能够丰富老年人的“老有所养”的内涵,提升“老有所乐”的品位,开发“老有所为”的能力,从而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老年人口比例居多的国家,老年教育成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老年大学开设的舞蹈课更是让老年人锻炼身体,活动手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然而舞蹈是一个残酷的艺术,对肢体的要求非常高,对身体的柔韧度、协调性、模仿能力,包括音乐的理解、乐感等都非常重要。那么如何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培养他们美的思想、观念的情操?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信和气质?提升“老有所乐”的品位?这是老年舞蹈教学的关键所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一、老年舞蹈教学的选材
选材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选材不当,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是要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包括学习内容、目的,学习训练应达到何种程度、教学内容要从何入门是有科学依据的,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准备自己的教学大纲。二是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老年人这个群体,由于生理上机体内部各器官功能上的退行性衰老,心理情绪方面也随之出现反复无常老化现象,所以作为这样一个群体的教师一定要针对老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来安排教学计划。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要以符合老年人自身素质的训练为目的,尽可能达到学员们所需求的舞蹈形体的完美。针对班上学员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完成每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和任务。三是要有规范性和全面性。在舞蹈教学中不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能缺少基础训练这门课程,老年舞蹈也不例外。在老年舞蹈教学中要突出基础训练的内容,老年人普遍不愿意学形体、练习简单的基本功,错误的认为我这把年纪了还学那做什么?素不知连基本的直立都没有改善、站都没站好、又何谈手舞足蹈呢?所以建议先教学员学习形体,和一些简单的基本功练习,这样再来配合舞蹈的学习就会好很多。编排一些简单的,大家能接受的动作和内容进行规范性训练,这样便可以逐步达到教学的全方面要求。
二、增强老年舞蹈教学的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员是否愉快和尽兴,动作是否奔放和潇洒,因此在心理放松上,舞蹈的“趣味性”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头、肩、手、臂、腰、膝各关节的灵活性练习,各种脚的位置单一练习都是有其科学性的。但如果让他们按专业演员训练那样单一练习,那么他们就会觉得乏味,而且他们身体素质有限,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会好。在课堂中,要让学员相互交流,让学员学习一些基本功组合舞蹈和简单易学的成品舞蹈,可以有助于学员们的自信心。并且要选择老年人所熟悉喜爱的音乐来用于舞蹈节奏的表现,这样才会吸引学员更好的练习舞蹈动作。如:我在舞蹈教学中会选《茉莉花》?p《祝福祖国》?p《望月》?p《风含情水含笑》等抒情音乐为主。教学内容也要符合老年的特征来设计,以至于他们不仅能够练习枯燥的基本功,还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如:我在每堂课中,会分三个时间段进行。第一阶段,活动身体的训练(老年人各关节已经不够灵活,上课前先活动身体,有助于舒展身体关节)。第二阶段,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第三阶段,学习基本功组合舞蹈、成品舞蹈。在学习基本功组合舞蹈和成品舞蹈中不但学习舞蹈动作,而且我会让学员一对一的练习,并编排各种变化队形来让学员和学员之间互动,增加了“趣味性”。
因此老年舞蹈教学要增强趣味性,所谓的“趣味性”是要在舞蹈教学当中去体现。这样的课堂才具吸引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员接受了舞蹈动作要领,而且学员之间建立了感情,同时,还带动了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员。
三、老年舞蹈动作要细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舞蹈的每个动作分解细化,甚至细化到每个关节怎么去动,这样才能是让学员学的更加规范。再加上反复教授与练习,强迫学员机械化记忆,只有先记住,才能跳好,才能找感觉。建议学员课堂学习时掌握“看清楚,学仔细”的原则。如:我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好多学员没看清楚动作的路径就跟着模仿,显然这种方法是很不科学的,只能说是临摹,而且还不是完全正确,更扭曲了动作。因此我在课堂上会一遍遍的细化分解每个动作,要求学员先观察,我会放慢动作示范两至三遍,让学员看仔细每个动作的固定路径,看仔细了再去学习。而后反复训练,反复练习,记住动作后再强调动作的到位与舞姿的优美,从而达到舞蹈效果。当然在教学中,要不断提醒学员“只要做到您的极限就可以不要勉强自己,但是一定要去尝试,不能觉得我做不到就不做”。
老年大学是一个特殊性质的学校,学员不考核、不考试,老师、学员都没压力,但作为教师一定要通过正确的、合理的、规范的教学和编排才能让学员学会、学好、有进步,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让舞蹈带给大家愉悦。学员学习舞蹈要经常尝试,不断的超越自己,放松心情,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学习,互相交流,学习每个人的长处,这样才会提高、才会越来越好!才能有质的飞跃!才会跳的好!跳的美!跳的有意境!
参考文献:
[1]唐坤学.老年舞蹈的理论定位与教学探讨.四川职业技术学校学院报.2012(6)
[2]雷鸣.对新时期老年舞蹈相关问题的研究.大众文艺.2013(1).
第二篇:克州中院让老干部老有所乐
克州中院让老干部老有所乐
12月28日,克州中院在二楼会议室召开老干部迎新年座谈会,十余名离退休老干部参加了座谈。院党组书记于惠安、院长艾孜木江等院领导出席座谈会。座谈会上,于惠安书记代表院党组对各位老干部表示节日的祝福和问候,并向他们简要通报了2010年我院各项工作情况、取得的重大成绩及新一年的工作思路。与会的老干部听了通报后,感到精神十分振奋,对法院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对法院的未来寄予了厚望。
近年来该院始终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用实际行动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争取让老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一是每当老干部家里实际困难单位及时予以解决,在用车、医疗等方面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解决老干部的后顾之忧,让老干部安享晚年。二是院里重大决策、重要工作及五
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时,及时召开座谈会向老干部通报,广泛征求老干部意见,积极发挥老干部作用,不断增强老干部工作的影响力。三是不断完善家属院小区的健身器材建设,购买综合健身器材,方便老干部进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为老干部订购《人民法院报》、《克孜勒苏报》等报刊杂志,丰富老干部的业余文化生活,极大地促进了老干部的身心健康。四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时组织老干部到和田、吐鲁番等地参观旅游,丰富老干部的业余生活,五是老干部家中有特殊困难和生病住院组织干警去看望,每年老人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派专人走访,让老干部始终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供稿:柯中发)
第三篇:如何提升物业的品味
如何提升物业的品味
摘要 : 物业服务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到业主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反映了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档次,更关系到物业管理公司的前途和命运。物业管理公司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为业主服务,为业主提供一个安全、整洁、舒适、温馨的环境,赢得业主对物业管理公司的信赖。提升物业服务的品质是多方面的,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提高物业服务品质的四个基本途径:一是加强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自身综合素质,优秀的员工是提升物业服务品质的保障;二是做好业主的投诉处理,不抱怨业主,而是把业主的投诉作为资源,改进和完善物业服务;三是培养 ISO9001 质量管理习惯,遵章办事,一丝不苟;四是诚实守信、履约践诺、信守物业服务合同。
物业管理属于服务性行业,所提供的商品是无形的“服务”。它的各项管理说到底都是为业主提供各项满意的服务。如何使顾客满意?是每一个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在不断思索总结的问题。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持续改进自己的服务质量才能够满足业主日益提高的需求。“勿以善小而不为”,改善服务的每一个可能都要当作大事来切实落实;“勿以恶小而为之”,损害形象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当作小事而置之不理。改善服务质量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要使每一点改善都能带给业主更大的方便与满意,这就是物业管理服务的生命源泉。任何一个高效率高品质的企业都在于其杰出的团队力量,而这个团队力量则建立在每个人、每个部门的“服务意识”上。有很多的企业把原先组织内的“管理部”更名为“服务部”,这样做,也许工作性质没有太大的变动,但各部门成员的心态,已从原先的干预、要求心态转换成支援、服务心态了,即非常自然地从原先要求别人怎么样,调整为要求自己应该怎么样,对待顾客的态度也改变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他们更满意。
以业主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向服务要效益是物业管理企业的今后发展方向。在 IS09001∶2000 版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第一条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在企业的服务过程中,不管以前业主满意度如何,业主的需求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要始终使顾客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就得不断调整服务的内容,提高服务水平,这样才能确保业主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认可。当企业管理者的标准高于操作者的标准,操作者的标准又高于业主的标准,服务质量才能得到持续提升。
把业主作为上帝去迎合他,可以一时取悦于他,但有时迎合并不讨好,业主虽觉得好,但不会觉得惊喜。只有改变思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才能长久地把握业主的心理,这是一个观念的转变。物业管理企业要懂得比业主多,想得比业主远,回答业主提出的所有问题,承担业主自己都没想到的责任。如果做到了这些,就能抓住业主的心。了解了业主的心理后,就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有些业主比较固执,有些业主心理波动性很大,他们的潜在需求很多,要很好地把握不太容易,但有一点是非常有效的,那就是体现公司专业化的权威,即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与水平。要持之以恒,定期拜访,随时掌握业主的心理与需求。以良好的敬业精神感化业主,让业主有一种感觉 : 不和物业管理公司合作有点过意不去。
以高度的责任心为业主服务,业主才会认可企业的品牌;以精湛的专业技能为业主服务,业主才会感受到我们的价值。业主在“认可”与“感受”的同时,就逐步强化了对物业管理公司品牌的忠诚度。
那么物业管理公司如何提升服务品质呢?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各项综合素质
物业管理不同于其他行业,有时它对员工道德素质的要求要高于专业素质。所以在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个人素质方面的培训。对每一位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礼仪礼貌”培训,培养员工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是做好物业管理的一大优势。要让每一个管理员都能注重和业主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热情地为每一位业主服务,对一些不太了解、提出抱怨甚至投诉物业管理的业主,要主动上门与其沟通、交流。要不怕被业主指出缺点,学会感谢业主提出意见、给予改正和进步的机会,使业主从逐渐了解到最终理解、信赖公司。
二、作好业主投诉接待与处理,把业主投诉作为宝贵资源
业主的投诉是送给公司最好的礼物,为何不坦诚面对?对物业管理公司来说,只有认真分析业主的意见,虚心接受批评,积极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和更高的美誉度。以积极的姿态正视业主的各种投诉,不断反省自我,把业主投诉当成最宝贵的资源,才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与服务中的不足,尽可能的去改进服务,促进管理服务质量的不断创新与提高。总之,业主的不满就是物业管理公司工作改进的方向。
三、培养执行 ISO9001 质量体系管理习惯
进一步强化员工尊重文件,按文件办事的工作习惯,并最终使公司的所有规章制度与工作程序都纳入质量体系,通过培训使员工形成尊重文件、视文件为工作指南的意识。检查文件实施的有效方式是检查质量记录的填写是否规范。为此必须长期坚持对下列行为给予严格处分来加以推动和强化 :
(1)工作没有完成;
(2)工作虽然完成了,但没有填写记录;
(3)记录虽然填写了,但填写的是虚假情况;
(4)虽然真实填写了记录,但记录中所表明的完成工作的方式与文件规定要求的不一致;
(5)记录所表明的工作方式虽然与文件规定一样,但填写不全面,表述不准确;
(6)记录虽然全面、准确,但没有按文件要求及时传递使用及归档。对上述几项随时发现并及时处理追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才能使记录成为工作事实的全面、真实和忠实的体现和反映;才能使质量记录成为实施文件的重要手段;才能使员工们养成按文件办事、尊重文件、敬畏文件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品质管理的监督与检查,测量服务质量的方式方法及工作环节,通过监视和测量发现一切违反文件要求的不合格项目,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和对方作充分的沟通后,进而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效果,这样,将监视和测量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环节,实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的循环提高。由此才能彻底地不断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
四、诚实守信、履约践诺、信守物业服务合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表现为诚实守信、履行约定、遵守法纪、遵守市场规则。提升物业管理中的服务品质,必须坚持诚实守信、履约践诺。在为业主服务时,首先要实事求是、言必行、行必果、办真事、办实事。其次要强化时间观念、纪律观念、效率观念、效益观念,工作做到及时、准确、热情、周到。第三要依法行事,按合同约定办事,信守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合法经营。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当今物业管理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物业管理公司唯有走提升服务品质、创立服务品牌之路。品牌是物业管理公司综合管理、经营服务、公众信誉等多种因素在广大业主以至社会公众心中的综合反映。良好的品牌不仅可以直接得到业主的认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作为物业管理公司长远发展和规模效益的坚强后盾。只有不断地提升服务质量,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并使之成为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四篇:品味书香 提升素养
品味书香 提升素养
记得培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而身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把这珍贵的货物给我们的学生呢?我想,唯一的答案就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才会有传承的希望。一直以来,我们奎小就遵循“润育潜质,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点亮生命”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全面加特长的综合型的社会需求人才为教育目标的办学宗旨,在课改上下工夫,在“主题学习”中品味书香,提升素养,实践着我校的提升兴趣阅读之路。
一、建章立制,以评价标准为导向,为主题实施做保障。
制度是一个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础,它不仅仅单指约束和规范,更重要是促进和提升的作用。要想课改顺利实施,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和合理的评价体制做保障,我们抓住四个关键元素:《丛书》、家长、制度、考核,建立机制,形成了“四制”“两评”双保险,把主题学习落地实处。
(一)“四制”
四制,即四种制度:《语文主题集体备课制度》《语文主题学习制度》《教师外出学习制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管理制度》(四种制度图片)每个制度有其不同的标准,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如《语文主题集体备课制度》突出的是“备”,变单独“写”为“集体备”。
譬如写教案,那是教学常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现在有好多教师的写教案都有“走过场”的感觉,年年发教案本,年年抄一抄,就为着应付任务,有“劳民伤财”之嫌,并非老师们不认真,且看许多老师的教科书,上面注释得密密麻麻的,足见备课的认真。据此情况,我们以同一备课组为单位,以集体研讨的形式进行备课,提前将下阶段要教学的教材备一备,创建一种平等互动的交流,各位老师将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教学环节的设计、文本解读及说话能力培养等各方面说一说,彼此之间各抒己见,互相倾听,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的教研氛围,然后将讨论后的电子备课发送到我们学校的平台,用以同科的老师“共享”,这样的集体备课可以克服个人经验的局限,凝聚集体智慧,效果比“抄教案”好得多。(教师研讨及集体备课电子版图片)
又如《教师外出学习制度》突出的“思”和“传”。让教师走出校门,去学习取经,是一种促进专业成长的方式,可外出学习的机会毕竟较少,如何让更多的教师也能享受到这方面的资源呢?制度便规定:学校的老师外出学习听课之后,都必须进行汇报交流,将自己在学习、听课过程中的感收获与其他教师一同分享,这种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一种资源的共享。(教师外出学习反思照片)
(二)“两评”
“两评”指的是对老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突出四点:
1、使用
2、发动
3、转变
4、考核
使用: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投入到教学中,鼓励、引导教师压缩教材教学时间,尝试课内实施课外阅读的途径、方法。
发动:广泛发动家长参与:有计划地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我校语文课改的积极意义。这样,在家长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给予语文教师的课改行为以正面的、积极的评价。
转变:在语文课的评价上,我们首先看课内是否进行了大量阅读,把老师的教变为孩子的学。
考核:我们注重对课改工作的常规考核,将考核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使课改工作与待遇挂钩,实行优绩优酬。
学生的评价突出三点:
1、分层
2、宽容
3、综合 分层:承认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一般可从因材施评和分学段施评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因材施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特别是在对学生的阅读评价,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可见对学生阅读实行分层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层次,然后确定各个层次不同的评价标准。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评价标准不宜过高,以免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则更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
其次是分学段施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分三个学段提出了阶段目标。在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时,教师应根据低、中、高三个学段来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年级不同阅读评价标准图片)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宽容: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实施宽容性评价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文化积淀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个阅读材料的理解上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就像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问学生: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小鸟说得对,但有一个学生却认为青蛙说得对。如果教师这时急于纠正这个学生的观点,那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好这位教师没有这样做,而是表扬他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这个学生说出理由。学生说:青蛙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它说的是实话,也没有错。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这种多元化的理解,既会有正确的认识,也会有偏离主题的答案、超越“常规”想像、违背“逻辑”的“阔论”。对于学生众多的独特感受,我们就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给予呵护和宽容性的评价。综合:注重情和智生态平衡,实施综合性评价
在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的知识和技能,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阅读活动是充溢着情感的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生存方式、个体文化、生活态度等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还应重视阅读中的人文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综合评价标准图片)
多元的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制度的制定,更为主题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立足课堂,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为主题学习打基础。
《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主题学习,正是顺应了学生语文学习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便尝试着推广语文主题学习,让语文教学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1、理清主题规律。“主题学习”丛书有它的规律,主要是围绕某一主题选择几十篇主题相关、相近、相似。甚至相反、相连续性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读本。选择文章时,兼顾古今中外,兼顾不同的年代、文体等等。每一篇文章后面的阅读提示,也尽可能围绕单元的重点的难点编写,这就是“主题学习”编排的框架、思路。
2、转变教学方式。语文主题学习不同于课外阅读,它是向课堂要时间,要求用三分之一的课时学习语文课本,剩下三分之二的课时全部用来阅读《丛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尽量少讲,“简简单单学语文”,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我校逐渐探索出“四模式六主题”的教学特色:
四模式即“1+X” “X+1” “X+Y”“1+X+1”四种模式,“1+X”即以一篇课文为基点,向“面”上辐射,把从一篇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尝试迁移运用到多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文章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形成“一课带多课”的辐射式教学方法;“X+1”模式:先选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文章,学完之后反过来让学生自学必修教材中的某篇文章,即“反三归一”; “X+Y”模式:学生学完必修教材一单元的文章,再整体补充一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多篇文章;“1+X+1”模式:是指学生以一篇课文为基点,把一篇课文中学习的方法,尝试迁移运用到多篇《语文主题丛书》的学习后,再深入到课外整本课外读物的学习。比如我们学校的王延玲老师在今年10月份举行的全国语文主题学习报告会上,曾经讲过《穷人》这节公开课,这节课就是“1+X+1”的模式,先让学生学习了《穷人》这节课中环境描写的写作手法,然后把对这种写法的应用迁移到《语文主题丛书》中的多篇文章,最后以阅读《青花葵》整本书结束了学习,在课上学生畅所欲言,真正理解了环境描写的写作手法。这种的学习模式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提高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一举三得。
六主题即:主题识字课——主题预习课——精读引领课——主题拓展课——阅读提升课——综合实践课。
这六种主题都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先学是前提。老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导学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要求,并能主动质疑问难,个性化地习得知识,并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先学需要有时间保证。为保证学生的先学、预读时间,我校改革了语文作业制度,为先学、预读提供足够的时间,不使阅读成为额外负担。
合作是基础。在自学的基础上,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互助,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探索,然后各组可以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到讲台上与全班同学交流,汇报学案中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教学目标的落实。老师同时给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以点拨。学生或问答,或表演,或诵读,或绘画,或讲解,或辩论,或测试,演绎、创生新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上课图片)
三、深化课改,以课程整合为依托,为主题学习腾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针对于此,在探索主题学习的同时,我校注重了课改研究的实施,以便更好的促进全体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投入课改,不断创新,不断生成新的视角、新的方案、新的方法。期间,我校的“三三八”结构梯次课程,很好的发挥了其独有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主题学习时间,开拓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三八”课程体系是我校围绕核心办学理念,全力构建的“修身类课程”、“润智类课程”、“健美类课程”三大系列学校课程。(三三八课程体系图片)
这三大体系课程有效地整合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合了学校的学科教学、社团活动、文化熏陶、环境影响等多种元素,从层次上可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个性课程三方面,分别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个体和面向特殊需要的学生而进行的课程整合,这样的整合大大的节省了时间,以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时间。
在落实整合的同时,我们把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放在首位。我们知道,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关键。只有目标明确、备课实用才能让老师更好的把握住课堂,学年开学伊始,我们语文教研组根据上学期备课的一些优点及不足,按照适合30分钟课堂模式的设计思路,紧抓“实用,高效”四个字,开展“针对性、实效性、长期性”的集体备课,不断深入的研究了“学科间知识整合”的切入点和融和性,探究了在同一个教学主题、同一个班级学生中,不同学科的教师立足本学科,辐射其它学科,通过探究知识间的相关性,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同化。我们重新设计各学科相应的备课,把课程整合后的内容,目标,思路完整的体现在备课当中,这样的备课,拿来便是上课的依据。我们还让让每个老师设计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个性备课,让老师有的放矢,让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语文单元备课模板)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大大的节省了时间,基础课短而精的三十分钟,让学生学会了方法,拓展课的经典诵读和精品阅读等等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提升课给了学生展示的空间,这样的课程设计也对应了北京市十一学校长李希贵提出的“语文主题学习”思路,让学生学生通过欣赏、分享、诵读、比较和模仿来打下阅读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学生诵读图片,及读书图片)
四、校本研发,以育人课程为延伸,为主题学习构提升
课程开始指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注意学习方式的转变。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触发学生的发展愿望,了解学生的切实需求,提供更合理的帮助。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设与之相符的教育课堂,起到明智育人的总目的,用我们的学科知识为他们服务,指向他们的兴趣和需求。针对于此,我们学校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研发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提升的空间。课程的内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筛选的适合孩子特点的诗词、散文、格言、警局等等,这些诵读安排的在早读时间和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诵读展示,让孩子每天一入校,就投入到诵读的氛围,课前的三分钟诵读展示给每个孩子创造机会,可以是个人可以是团体,每次课前到讲台前展示与本课所学内容相符的词语、句子、诗歌、警句,以及诗配画等。
第二,以地方特点为素材,全面开发乡土资源。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让学生走进家乡,充分地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一切。选择的内容要富有乡土气息,根植于学生生活,存在于学生周围,是学生平时能够接触和感受到的。通过梳理将这些内容确立为一个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课程编排和实施。下面就是部分主题的课程内容确定。
主题一:家乡的古迹。读一读描写家乡名胜古迹的美文;游一游家乡的名山秀水;当个小导游,介绍介绍家乡的景点;用笔描绘家乡的美景;憧憬家乡未来的蓝图等等。主题二:家乡的名人。读一读家乡名人小传;调查家乡名人的工作情况;给家乡的名人写一封信;采访家乡的名人或者名人的亲人;追寻名人童年的足迹;为家乡的名人写传记。
主题三:家乡的各种农具。查一查从远古走来的农具;设计标签,给家乡的农具贴上标签;给家乡的农具配上使用说明书;展示家乡的农具;用一用家乡的有关农具;谈一谈农具的变化;说一说你想要发明的农具;家乡农具上的文字的考证。
主题四:家乡的传说故事。读一读家乡传说、故事;听长辈讲家乡的传说、故事;记录家乡的传说、故事;把听来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考证故事的原发生地。
还有“家乡的工厂”、“家乡的交通”、“家乡的特产”等等主题,这些主题乡土气息很浓,当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有效作实践,浸润其中时,不但提高了实践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成了他们情感陶冶、品行养成、知识获得、个性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经过努力,我们奎小在课改和主题学习方面都有了不少成绩,但我知道成绩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它也只属于过去。我们的路还很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秉承“坚持和创新”的精神,让我们奎聚小学越来越好。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永远在路上。
感谢大家耐心的聆听。谢谢大家。
第五篇: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味1
提升城市品味
共建秀美、发展、和谐的新木垒
城市是地方形象的“名片”、经济发展的载体、人民生活的乐园。城市品味,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生态、传统以及市民的文明程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共同社会心理的总和,是人们综合各种要素而给予城市的整体评价。简而言之,城市品味就是一个城市的建设档次和魅力,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水平和潜力。结合木垒县的县情和建设实际,我们要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承载能力为着力点,提升城市品味,加快宜居生态城市建设。
一、要明确主攻方向和指导原则
木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处古丝绸之路新北道和草原丝绸之路的交汇处,有许多的文物古迹和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站在新的起点,必须把大力提升木垒城市品味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灵魂和主线。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山水秀美、生态发展、人文和谐”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
1、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规划至上、生态至上、精细至上,把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彰显民族文化、地域优势等城市特色,精心打造以“山川秀美、生态发展、人文和谐”为标志的城市名片。以此为主攻方向,把精品意识和精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展现精细化的城市形象;促进历史、文化、生态的有机融合,丰富城市的美学元素和文化内涵;形成一系列带有木垒特色的标志、符号,强化城市的可识别性;大力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势产业,为提升
城市品味提供实力保障。
2、要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立足城之灵气在水,实施引水入城工程,赋予城市灵气;立足城之灵魂在文化,深入挖掘木垒丰厚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草原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味;立足城之内涵在精神,大力发扬木垒精神,全面提升人文素质,丰富城市内涵。
3、要正确把握当前与长远、速度与品质、重点与一般、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思路、举措;坚持严格标准、适度超前,追求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用品味意识统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共创共建的浓厚氛围。
4、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树立先进的城乡规划理念,按照“以人为本、扩城聚人”的总体要求,高起点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明确城市定位、城市风格、城市色调和城市骨架,以规划的先导性和创新性彰显城镇发展魅力。坚持“小片臵换,大片建设”,科学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和经济聚集,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支撑功能强大的城市发展格局。创新城市建设投入机制,鼓励和运用民间、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加快城镇交通、供排水、供气、供热等“生命线”工程、城市环卫设施和学校、医院、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5、要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城市是承载百姓衣食住行用的重要载体,寄托着人民群众太多的期盼。要把群众的期望作为我们工作的标杆和努力的方向,像爱护我们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我们城市,像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一样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我们的城市。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和城市规划建设法制化水平。要以培育木垒精神
为载体,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投身于打造绿色生态之城、避暑宜居之城、旅游休闲之城的行列中来,自觉肩负起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美化城市、宣传城市、提升城市形象的职责,让我们的木垒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二、要明确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提升木垒城市品味,是事关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系统上程。在全面推进的同时,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传承文化之魂。立足城之灵魂在文化,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倡导人本精神,深入挖掘木垒丰厚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草原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味。把传承木垒特色文化作为提升城市品味的核心,加快推进文化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幸福指数,促进经济上新台阶、物质生活上新水平、人之精神上新境界,构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文明和谐发展形态。
1、放大历史和民族文化品牌优势。对各类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科学保护、深度挖掘、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记忆。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制定保护规划,对文物保护单味和地点要加大保护力度。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对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迹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在建设中破坏。加强历史研究,不断推出有影响、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加大文化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加快体育建身场馆、电影院,活动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群众性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基础建设。
3、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弘扬木垒人文精神。组织拍摄反映木垒重大历史和现实题材的影视剧。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舞台剧目。坚持研究与普及
并重,组织编纂全面反映木垒文化的系列丛书。进一步繁荣文学创作,提升本土作家的影响力。大力支持戏曲、书画等艺术创作。开展当代名人、名作、名师评选活动,提升木垒民族民俗文化的影响力。
4、发展壮大特色文化产业。整合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各类文化要素、规划建设文体产业园区。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和优秀人才,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整合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优势,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5、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举办高品味的文化活动,宣传展示木垒文化和木垒形象。努力把胡杨旅游文化节、赛马大会、民族刺绣文化节、阿肯阿依特斯盛会等活动办成具有全区及至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规划建设民族刺绣文化产业园,弘扬木垒民族文化。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主流媒体开办展示木垒民族民俗文化的品牌栏目。举办木垒特色文化巡展,加强对外交流。
6、繁荣发展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对新疆曲子等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加强保护与传承,培育领军人才,储备后备力量。加大对民间艺术的宣传普及、研究创作力度。组织举办木垒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节。
(二)营造山水之秀。立足于木垒东天山秀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绿色财富”,顺应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新需求;立足城之灵气在水,实施新户干渠三畦干渠景观改造引水入城工程、赋予城市灵气。将“山川秀美”作为木垒的长远竞争力,做大做活“绿”文章,全力打造绿色之城、避暑宜居之城、旅游休闲之城,实现“山川秀美、生态木垒”的目标。
1、实施生态绿化工程。绿化建设能大大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文化品味。绿化也是城市生态文明的柔化剂,可以使人们在“自然和谐”中回归。
城市核心区的绿化应由单一的局部绿化、区域绿化向空间绿化、体系绿化、系统绿化过度,注重绿化的人文景观和市民休闲、生活的需求。加快建设环城绿化生态圈,着力打造城乡园林绿化系统,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改造人民广场,建设人民公园,使木垒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怡人。加大对县城入口生态保护力度,提高绿化标准,建设木垒北片区绿色生态屏障。以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生态资源为依托,规划建设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城市森林公园,拓展城市发展和市民休闲空间。此外,住宅小区、单位建设也必须预留充足的绿化空间,且向城市主要干道开放。积极发展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不断增强绿化的艺术性,做到平面布局合理美化、人工与自然交融、绿化与美化并举,增添城市景观和人们良好的视觉感官效果。
2、实施水系改造主体工程。制定山水城市建设规划,以水系建设为重点,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加快水库工程建设,实现清水入县目标,改善城区水生态环境,营造“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效果。
3、实施生态水韵景观工程。加快推进重点水景项目建设。整治城市防洪抗灾能力。在水系沿途建设一批水景小区、水景广场、水景建筑等城市水韵景观。
4、加强大水系综合管理。建立大水系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水系保护,坚决杜绝向河道排放生产、生活污水等破坏水体现象,确保水质清洁、水系安全。
(三)建设低碳之城。处理好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大力倡导低碳性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全面建设低碳城市。
1、培育壮大低碳经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低碳主导型现代产业体系。
2、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部位严查重管,倡导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大力促进生产、生活各领域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快风能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应用,建设“风能之城”。深人开展“蓝天行动”,加大扬尘和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埋场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垃圾的无害化集中处理率。开展低碳(绿色)机关、社区、学校、医院、饭店、家庭等创建活动。
3、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强化生态优先理念,新建小区、新开发片区要加大生态空间比重。对人民公园进行绿化改造,完善功能、丰富内涵。社区、街头绿地注重功能性,体现装饰性。
(四)彰显现代气息。立足城之活力在形象,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文化标识和城市标识的建筑群,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建设宜居型现代化城市。
1、完善“一心两轴三区”(一心是指以广场政府形成的活动、行政中心;二轴是指以依托人民路纵向商业及城市发展轴及与人民路相交的长乐路形成的横向发展轴;三区是指规划形成的工业片区、生态绿化片区、居住片区)的城市格局。结合城市发展和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和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商业区、特色农工业园区和重点开发片区的带动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主城区建设。
2.建设标志性城市建筑。对县城出入口、中心区、商业区等重要节点精心设计,建设一批形象标志。着力抓好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建没。科学确定城市色彩基调,确保道路地面、建筑立面、街道小品的色彩协调,增强城市个性特色。
3、注重建筑立面与街景的协调。注意建筑的艺术性、协调性和建筑立
面凹凸有序、错落有致的街景效果,着眼城市品味的提高。一是建筑单体的立面与体量要充分考虑街景的整体效果;二是要充分考虑屋面造型与色彩的协调,从而增强城市的整体感。在和谐中改善城市的风貌,提升城市的档次。
4.加强城识城标和城市节点景观建设。对城市入口、城市中心广场要有城识城标和城市雕塑,加强人们对整个城市的认识。中心节点街头绿地一定要做好做美,使整个城市静中有动更显朝气和灵气。
5、完善城市承载功能。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超前规划、统筹推进城市水网、电网、气网、热网、通讯信息网等基础建设,提高市政设施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大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力度。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拓宽、加密城市路网。对学校、医院、市场、文化场馆、体育设施、养老救助机构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公共资源的配臵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6、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城市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城市形象的具体体现。城市管理的优劣对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与城市的档次和品味也息息相关。应该借鉴一些成功的城市管理模式,实施精细管理,健全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规体制,培养市民自觉维护城市环境的素质修养,形成健康有序的城市运作体制。全面加强城市网格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县城内主次干道做到无店外堆物、无店外加工、无乱贴乱画、无违法建设、无乱停乱放,户外广告整齐规范。统筹推进管线入地,提高视觉美感。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主动维护城市秩序和形象。高标准规划并大力实施城市亮化工程,打造城市亮丽夜景。加强夜景的规划,并按照规划在区间内打亮几个建筑群,使城市个性得以张扬,使整个城市的夜景在光和影、明和暗中相互依存,彼此衬托,通过光的艺术展现城市的魅力。
(五)培树文明之风。立足城之内涵在精神,大力发扬“热情、包容、勤劳、奋进”的木垒精神,坚持不懈地抓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丰富城市内涵,全面提升人文素质。
1、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以木垒人文明公约、行为守则为主要内容,开展“城市面貌大变样、市民素质大提高”、全县道德模范评选等系列活动,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市民文明诚信档案。大力支持志愿者队伍从事各类公益性活动。
2、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形式、内容和载体,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创造性地开展双拥模范城,文明生态社区、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规范行业、文明高效机关等文明创建活动。
3、下大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减少审批环节、时间和收费项目,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台治理,健全突发性公共事件预防、应急体系,建设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设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总之,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更需要发挥好政府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品味、更好地建设秀美、发展、和谐的新木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