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之学习的基本理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之学习的基本理论 北京教师资格: 【评价目标】
1.识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
2.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3.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构。这八类学习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在八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做是五种学习类型。它们分别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3、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概念由奥苏伯尔提出。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二、理解部分
4、理解学习的实质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5、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 2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1)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A、效果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B、练习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C、准备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经过多次匹配之后,中性刺激具有了诱发反应的某些力量而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则叫做条件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刺激泛化。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A、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揭示了有机体是如何学会摆脱痛苦的。
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 3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为回避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的条件作用类型。
C、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没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D、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制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即:信息流和控制结构(控制结构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
6、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1)苛勒:完形一顿悟说(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2)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3)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掌握部分
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1、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出各组成要素的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 4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的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
(2)教学观
布鲁纳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2、运用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1)学习分类;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的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实质在于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知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他认为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而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3、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5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知识或意义是学习者通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北京人事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教师资格考试阅读资料: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招聘信息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报考指导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阅读资料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题库
来源:(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分校数码学习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A座10层 电话
010-51650199
第二篇:辽宁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4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牛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由经验引起的学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一种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
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2.人的学习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的;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人的学习被定义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接受前人所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
四、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五种学习类型
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一、经典条件作用
俄国著名生理学农伊凡•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发现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控制狗的分泌唾液反应。并由此而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经典条件作用的产生有着某些共同的规律: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1)泛化。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2)辨别。指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二、操作条件作用(一)桑代克的试误说
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实验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而渐进的过程。
2.主要学习律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
(3)效果律。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以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斯金纳(B.F.Skimer,1904—1990)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学习实示上就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强化是增加概率的手段。斯金纳人为个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强化原里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
强化可分为两种形式:正强化和负强化。
惩罚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使受罚者在接受这刺激时不得不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反应。
三、联结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一)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
1.普雷马克原理;2.行为塑造;3.及时表扬。(二)消除不良行为
1.餍足2.代价;3.孤立。(三)程序教学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了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柳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一、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一)苛勒的经典实验
德国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至1917年问,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
苛勒的实验主要有两个系列:箱子问题与棒子问题。(二)完形一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二、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一结构论。
(一)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二)教学观
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提高其
学习兴趣。
三、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一)意义学习的实质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词语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二)意义学习的条件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
第四节 现代学习论的发展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论(一)学习的实质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加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二)学习的过程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该模式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信息的存贮。第二部分,认知过程。第三部分,元认知。
二、建构学习论(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并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继而出现新的假设;且知识并不能精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不可能拿来就用,而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在对课程知识的教学上,建构主义认为,习得的知识:(1)并非预先确定的,要非绝对正确的;(2)只能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3)需要在具体情境的复杂变化中不断深化。
(二)学习观
学习过各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贮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或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他要主动地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
(三)学生观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它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更应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四)教学观
建构主义提倡把学生自身的努力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
三、建构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教师提供问题情景,学生通过搜集资源、验证假设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在学习时,由几个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并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教学对话
所谓的教学对话就是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来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考试题库:http://ln.zgjsks.com/html/jszg/kstk/
第三篇:2015年湖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2015年湖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
学习的基本理论
【评价目标】
1.识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
2.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3.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构。这八类学习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在八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做是五种学习类型。它们分别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3、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概念由奥苏伯尔提出。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二、理解部分
4、理解学习的实质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5、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1)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A、效果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B、练习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C、准备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经过多次匹配之后,中性刺激具有了诱发反应的某些力量而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则叫做条件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刺激泛化。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A、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揭示了有机体是如何学会摆脱痛苦的。
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的条件作用类型。
C、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没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D、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制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即:信息流和控制结构(控制结构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
更多湖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及备考资料请访问:湖南教师资格网(http://hn.zgjsks.com/html/jszg/)
第四篇:2015年湖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基本理论(二)
2015年湖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
学习的基本理论(二)
6、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1)苛勒:完形一顿悟说(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2)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3)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掌握部分
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1、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出各组成要素的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的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
(2)教学观
布鲁纳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2、运用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1)学习分类;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的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实质在于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知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联系,记住某 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他认为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而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3、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知识或意义是学习者通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更多湖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及备考资料请访问:湖南教师资格网(http://hn.zgjsks.com/html/jszg/)
第五篇:辽宁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
识的学习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4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
第一节 知识与知识学习
一、知识的类型(一)知识的含义
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
(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可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活动的对象的反映。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理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三)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由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知识可以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四)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根据个体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
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是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2.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又称判断学习)指学习dj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问的关系。学习命题,必先获得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
(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2.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三、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首先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其次必须对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这主要是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一、知识直观(一)知识直观的类型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1.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指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
模象直观指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
3.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指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形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二、知识概括
概括是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一)知识概括的类型 1.感性概括
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2.理性概括
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第三节 错误观念
一、什么是错误观念
错误观念即是个体日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主要有以下性质:
(1)广泛性。(2)自发性。(3)顽固性。(4)隐蔽性。
传统的只注重传授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很难改变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寻求有针对性的错误观念转变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二、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
Posner等人提出了著名的概念转变模型,阐述了观念转变的4个条件:(1)对现有观念的不满;(2)新观念的可理解性;(3)新观念的合理性;(4)新观念的有效性。
三、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 1.创设开放、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 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 3.引发认知冲突; 4.鼓励学生交流。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第四节 知识的保持
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个子系统。
(一)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头脑中只保留以瞬间并未被主体注意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瞬时记忆的特点是:(1)信息贮存时问极短;(2)贮存的信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3)信息保持的容量较大。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中问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另一个是工作记忆。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问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它的保存时间长,从l分钟以上直至许多年乃至终生的记忆,容量没有限度。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一)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的,呈负加速型。(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
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最后消失的结果。
2.干扰说
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即某一信息之所以不能提取,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出现暂时抑制,一旦抑制被解除,记忆也就可以得到恢复。
干扰说认为遗忘的抑制现象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3.同化说
奥苏贝尔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在有意义学习中,新旧知识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建立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人们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不是零碎的知识,而是经过转换的较为一般性的观念结构。
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考试题库:http://ln.zgjsks.com/html/jszg/ks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