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_理论考试复习资料_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
一、名词解释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3、教师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4、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作风是教师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5、教育人道主义:所谓教育人道主义,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6、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区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7、教师职业义务 :是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应履行的职责。
8、教师职业良心 :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 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9、教师职业荣誉
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
10、教师职业幸福
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11、教师道德行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学生、学校、社会及他人的行为。
1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道德行为主体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自主地决定按照某一种方案行动,以实现自己的道德意图的道德活动。
13、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
14、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二、选择、填空及判断
1、内化的规范称为(良心)。
2、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因而是一种精神,它又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精神。
3、共同利益高于一切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原则。
4、自由平等也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
5、维护和反对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6、人们从事的各种职业活动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8、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9、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它的最基本的原则。
10、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的主要道德规范。
11、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
12、职业道德的正式形成是在(奴隶社会)。
13、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14、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15、平等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
16、维护封建的宗教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
17、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18、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和“非道德主义”道德无用论。
19、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20、在调节范围方面,职业道德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职业的人员。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21、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22、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承担者主要是部落的一些首领、以及老人、能人和妇女。他们的从教活动是教师职业的萌芽。
23、春秋时期的孔丘为了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在中国第一个办起了“私学”。
24、孔丘提出的最重要的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
25、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教育开始出现,教师职业随之产生。
26、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两大学派创立的。儒家私学以孔子为最盛,墨家私学以墨子为首。
27、法国第一个建立了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
28、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
2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30、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
31、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32、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3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全局和贯穿教师职业道德始终的准则,是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指导和依据。
3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统领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35、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总纲是教师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总方针。
36、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3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的社会职责。是对教师这一称谓的最简洁、最准确的解释。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最重要的标志。
38、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教育方针的核心和教育的目的。
39、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4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4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指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个人素质能力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能力的统一发展。
4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概括为:(1)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2)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3)、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43、全面教育也称通识教育。
44、爱岗敬业、依法执教是教师正确对待职业的行为规范。
45、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是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
46、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是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
47、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教师正确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
48、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
49、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要热爱教育工作,一要畏业,二要爱业,三要乐业,四要创业。50、师爱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一是目的性;二是广范性;三是科学性。
51、“罗森塔尔效应”实质上是师爱效应。
52、人们对教学相长的理解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相互促进;二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53、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治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知识的研究;二是对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的研究。
54、智德:是指教师在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上,在追求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
55、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协调性;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矛盾性。
56、在中国教育部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思想的人。他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7、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风度仪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58、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1)教学能力;(2)思想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3)教育科研能力。
59、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育工作成功的保证。”
60、良心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它的社会的心理特征有四个方面:一是内在性,二是综合性。三是稳定性四是广泛性。
61、教师职业荣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社会用以评价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尺度,也就是对教师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赞扬);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活动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职业良心中包括的(自尊、自爱)。
62、对幸福范畴的解释,归结起来有两类:一类是禁欲主义,一类是纵欲主义。63、教师职业义务:(1)自然义务,(2)社会义务。64、荣誉:包括两方面;客观评价和主观感受。
65、许多教师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自己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和最大的人生幸福。
66、教师职业幸福范畴:指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67、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应强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应强调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应强调创造与享乐的统一。
68、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主体自知的行为。
69、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主体自身自觉的自我选择的行为。
70、道德行为是行为主体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在经创优道德意识支配下自愿选择的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叫做恶行,也叫做不道德的行为。71、道德容许行为是一种过渡性质的行为,属道德行为。
72、道德行为的选择是教师在面对两个以上的道德行为方案时,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愿自觉的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为方案的过程。73、社会自由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外在可能性。
74、内心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观点、原则、理想等所形成的真挚信仰。75、教师的意志自由: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内在自由。76、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表现了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77、道德行为按性质分为:善行和恶行。
78、教师道德的修养的特点:一是要有自觉性。二是具有持久性。三是具有实践性。79、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不断地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
80、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他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81、师德重在慎独,必须在“隐”“恒”“微”上下功夫。
82、教师道德内化的三个阶段: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83、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有六个基本的要素:是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习惯。84、道德习惯是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环节。
85、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 :(1)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2)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3)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
86、非道德行为:是一个不涉及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不是不道德行为。
87、社会越不发达,社会关系越落后,教师活动的限制就越多,选择的自由也就越小。88、教师的意志自由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内在自由。
89、道德选择的自由,不是毫无制约的绝对自由,而是通过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把握之后获得的一定条件下的自由。
90、教师所获得的自由度与对必然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成正比。91、教师道德评价依据其主体不同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
三、简答及论述
1、道德规范的特殊性是什么?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第二,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职业道德的特点:第一,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带有强烈的具体职业特征。第二,在形式方面,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第三,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第四,在功能和效果方面,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第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第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实处。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是什么?第一,提高竞争意识。第二,开拓创新观念。第三,增强平等观念。
5、如何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第一,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首先要求我们加强集体主义,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第二,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对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基本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有效补充。第三,要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6、为什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首先,从自身来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例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不仅重视自身道德修养,还要求他领导的育才学校的师生,每天问一下自己:“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他要求大家重视“公德”和“私德”的修养,“修筑人格长城”。
其次,从学生角度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学生在心理上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
再次,从未来的角度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7、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劳动,作为一个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伟大工程,具有鲜明的特点。①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②教师职业的复杂性。③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8、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教师道德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道德意识的自觉性。②道德行为的示范性。③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9、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①对学生的教育作用。②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19、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第一,教师行为前的选择作用。第二,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第三,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总之教师职业道德良心是教师行为的隐蔽的却最有力量的调节器。
20、简述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价值冲突。①由于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教师内心的矛盾。②由于教师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③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其不同的义务,从而形成义务间的冲突。
21、简述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作用。①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中介作用。②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教育作用。③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裁决作用。④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维护作用。
18、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第一,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第二,教师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不企求相应的报酬。第三,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10、联系实际,谈一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
调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教师的职业道德调节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其专长力量使学生敬佩自己、信赖自己;运用其吸引力量团结学生;运用其权威力量对学生施加特定的影响;运用其奖赏力量扶植学生良好的表现和正气;运用其强制力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二,调节教师与教师关系的作用。每个教师要做到:正确对待持不同教育观点的同事;正确对待优秀的教师;正确对待新老教师;所有教师要为教育好学生这一共同目标通力合作,求同存异相互配合,共同提高。
第三:调节教师与领导关系的作用。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具有一定领导职权的学校领导,有应遵循教师道德的要求,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处理好双方的关系为共同的教育目标服务。
11、简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12、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②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③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
13、教师应如何贯彻全面发展原则?
(一)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
a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可分解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说来,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教育的远期目标。而全体学生全面地得到基本发展,在此基础上各自得到不同的个性发展,就应该成为我们的现实理想和近期目标
b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C 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二)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
全面教育的内容是由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来决定的,主要包括:体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智力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六个方面。(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
在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应注意:A,并非德、智、体、美、劳的面面俱到的发展。B,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C,发展学生的特长。
(四)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A、业务能力;B、思想品德;C、审美能力。
15、简述教师在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风度仪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首先在腐蚀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其次,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第三,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第四,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第五,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
16、简述教师教育能力的主要内容。(次简答题)教师的教育能力是多方面的,它主要包括:教学能力、思想工作与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
17、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爱人民、爱祖国和人道主义的道德准则在教育工作中的直接贯彻和具体要求。
要做到热爱学生,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一是了解每一个学生。二是全面地了解学生,三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
其次,要热爱所有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公平的,不是爱个别或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例如 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只爱学习上的“尖子”学生,爱听话守规矩的学生,还有的教师对亲朋好友的子女格外关心,不爱那些存在着各种缺点的后进生。
再次,要严格要求学生。一是要严而有爱,二是要严而有格,三是要严而有方,四是要严而有恒。
22、教师道德行为的特征:(1)是道德行为主体自知的行为。
(2)是道德行为主体自身自觉的自我选择的行为。
(3)是行为主体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23、依据动机和效果辩证关系原理,试论如何进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考察与判断。(次论述题)
一个完整的道德行为,是从一定动机出发到一定效果的过程,动机和效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动机和效果在行为总体上是统一的。首先: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其次,动机和效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再次,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正是由于实践,才将动机和效果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从动机到效果的转化。
另一方面,动机和效果之间存在差异和矛盾。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充满了差异和矛盾。第一,善的动机引出同等程度善的效果,恶的动机引出同等程度恶的效果。第二,善的动机引出恶的效果,恶的动机引了善的效果。第三,善或恶的动机引出大于或小于预想的善或恶的效果。第四,善或恶的动机引出善恶相间的效果。
24、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1)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2)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3)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
25、述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1)理论学习的方法(2)实践锻炼的方法(3)慎独的方法
26、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次)(一)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第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
第二,为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需要进行道德修养。第三、德品质的后天形成和可变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
(二)教师道德修养的可能性
第一,每一个教师都有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力。第二,社会或阶级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供了条件。第三,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1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哪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教学相长;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第一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
P2道德的本质: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性作用;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P6道德的特点:特殊的规范性;独特的多层次性;广泛的社会性;更大的稳定性。
P7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有助于巩固其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影响社会的生产发展;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
P8道德的起源:神启论;本性论;感性欲望论。
道德的产生: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的主管条件;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原始社会的道德:P10 奴隶社会的道德:P11 P14道德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总趋势不断进步;在批判继承中发展。P15职业道德的特征:内容上有职业性;表达方式上有具体性;调节范围上有限性;功能上有适用性。P16职业道德形成的条件:社会分工是其形成的历史条件;职业活动的出现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P19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P2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意义:跟本上提高公民综合素质;促进各行各业发展;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P22教师职业的产生:1.人类教育活动出现是其社会基础 2.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其经济基础 3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其历史前提。
P27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1 传承发展人类文化 2 维护推动社会发展 3 促进人类自我完善
P29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1 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需要 2是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3 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4 是克服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的需要。
P30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1 提高竞争意识 2增强创新观念 3高扬公正精神。
克服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指引自己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 3 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P32如何确立和实现教师职业理想:1 对教育的意义和地位要有深刻的理解2 对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有正确把握 3 对教育的具体工作要有热爱之情和献身精神。
P32教师职业职责:1 对学生负责 2 对学生家长负责 3 对社会负责。
P33教师职业作风:1 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2 工作积极,认真负责 3平等待人,团结互助。
P34教师职业技能:1 钻研业务知识 2 掌握教育规律 3 具备管理能力 4 勇于实践创新。
P34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 示范性 2 复杂性 3 创造性 4 长周期性。
P37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 道德意识的自觉性 2 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3 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P39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1 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2 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3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4 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P43教师职业道德确立的依据:1 一般的社会道德原则 2 一般的教育原则 3 “以人文本”的原则。P4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与作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中,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定向/指导和评价作用。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1 尊重人 2 关心人爱护人。
P49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确立与要求:
含义与要求:1 尊重每一个学生 2 关爱每一个学生 3 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 4 教师还要把教育人道主义贯彻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
教师职业道德三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基本原则是教书育人原则。P52
P54教书育人须反对三种错误倾向:1 “分家论” 2 “自发论” 3 “代替论”
P56教书育人原则的实施要求:1 良师兼益友 2 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 3 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 4 把育人拓展到课外 5 把育人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 6 形成全员育人局面
全面发展的内涵:P59 全面发展的实现:1 人的解放是全面发展的起点 2 是一个历史过程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P61全面发展原则的实施要求:1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 2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面教育 3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 4 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P66教师爱岗敬业的必要性:1 教师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2 教师职业是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职业 3 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自我牺牲的职业。4 教师价值实现过程的长期性,要求教师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P67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首先,以敬业之心从业。其次,以责任之心从业。最后,以认真之心从业。
P68教师依法执教的必要性:1 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2 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3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
P69依法执教的要求:1 认真学习法律法规。2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3 教育学生懂法守法。
P70师生关系的特点:关系上的特殊性;人格上的平等性;情感上的相容性;教学上的相长性。
P72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1 影响学生可塑性;2 影响信息的传递;3 影响学生的心理;4 影响学生的学习。
P74 师爱的特点:目的性;广泛性;科学性。
P76教学相长的教育意义:1 体现了教育的本质。2 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
P76教学相长的具体要求:1 科学的定位自己的角色。2 向学生学习3 换位思考。
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热爱所有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教育能力的主要内容:
P80智德:
严谨治学的意义:1 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2 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智德”。
严谨治学的要求:1 端正治学认识 2 树立优良学风 3 刻苦钻研业务 4 强化教育能力 5处理好教学和治学关系。
治学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P82博学多才的教育意义:1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2 是教师承担其职责的重要保障。
P83未来教师的职责:1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2 未来的设计者。3 智力资源的开发者。
P83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三个方面。
P84教师的能力包括:智力、专业能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
P86关心集体:1热爱教师集体,维护集体利益 2 遵守集体纪律 3 珍惜集体荣誉 4自觉维护教师集体的团结。
P88教师之间关系的特点:1协调性 2 矛盾性。
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P91
P9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1 思想道德方面 2 教学业务方面 3 时代风貌方面 4 风度仪表方面。
P92思想道德方面:1 要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2崇高的人生理想。3高尚的道德品质。
P92教学业务方面的要求:1 认真备课,一丝不苟。2 科学施教,兢兢业业。3 积极组织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甘于奉献。
P93风度仪表的要求:1 服饰上,整洁高雅。2 神态上,愉快亲切。3 言谈上,谦逊文雅。4举止上,稳重端庄。5 接人待物上,真诚热情。
教师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P88 教师应表现出的时代风貌:开拓进取,做一个开拓型教师;艰苦奋斗,做一个事业型教师;勇于创新,做一个创造性教师。
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P99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1 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2 教师在动机上不企求相应的报酬;3 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P99教师职业义务的作用:教师职业劳动的巨大鞭策力量;调节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促使教师自觉培养高尚的教师道德。
P100教师职业义务感的培养:1 提高职业义务认知水平2 提高教育事业意识水平3 提高职业义务向职业良心的转化水平。
P102教师职业良心的内容: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P103教师职业良心的特点:层次性高;教育性强。P105作用:选择;监督;评价。
P106教师职业良心的培育:1 要具有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2 具有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情。3 有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
P106教师职业荣誉的表现:以培育人为己任;以“桃李满天下”而自豪;以人梯,红烛而自赏。P109教师职业荣誉的作用:推动;自我评价;激励。
P110教师职业荣誉观的确立:1 处理好义务与荣誉的关系,赢得社会尊重和个人的自尊。2 处理好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的关系,在集体中感受尊严与自豪。3 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划清荣誉和虚荣的界限。P112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物质和精神统一;享受和劳动创造统一;自我实现和真诚奉献统一。P115教师职业幸福的特点: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无限性。
P117教师职业幸福的作用:巩固自己的道德理想;形成高尚的情操;推动创造性的工作。P118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的条件:良好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育能力;良好的审美素养。P119教师职业公正的特点:教育性;实施的实质性;主体的自觉性。教师公正的内容:对己性公正;同侪性公正;对象性公正。
P123教师职业公正的作用: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教师威信的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学生的道德成长;社会公正的实现。
教师的公正修养:提高人生修养;提高教育素养;做到惩罚公正;公正与仁慈结合。
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P129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1 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 2 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P13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自觉性;持久性;实践性。
P130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质:解决三个矛盾:道德必然性和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新道德与旧道德的矛盾;道德理性和情欲的矛盾。
P13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社会层面,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职业层面,为符合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个体层面,道德品质后天形成和可变性的特点要求。
职业道德修养的可能性:每个教师都要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力;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P134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慎独的方法。P137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他律到自律的升华;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作用;实现对新一代教师的道德培养。
P138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三个阶段:服从;同化;内在。P139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
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选择的原则:集体主义;人道主义;功利主义;精神价值。
P143道德品质的含义:道德关系的体现;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化;主体自觉意志的凝结。
P146道德品质的构成:六个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
P152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开拓进取;公道正派;廉洁自律。
第二篇:山东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 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
一、名词解释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3、教师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4、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作风是教师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5、教育人道主义:所谓教育人道主义,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6、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区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7、教师职业义务 :是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应履行的职责。
8、教师职业良心 :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 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9、教师职业荣誉
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
10、教师职业幸福
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11、教师道德行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学生、学校、社会及他人的行为。
1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道德行为主体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自主地决定按照某一种方案行动,以实现自己的道德意图的道德活动。
13、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
14、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二、选择、填空及判断
1、内化的规范称为(良心)。
2、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因而是一种精神,它又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精神。
3、共同利益高于一切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原则。
4、自由平等也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
5、维护和反对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6、人们从事的各种职业活动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8、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9、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它的最基本的原则。
10、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的主要道德规范。
11、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
12、职业道德的正式形成是在(奴隶社会)。
13、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14、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15、平等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
16、维护封建的宗教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
17、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18、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和“非道德主义”道德无用论。
19、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20、在调节范围方面,职业道德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职业的人员。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21、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22、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承担者主要是部落的一些首领、以及老人、能人和妇女。他们的从教活动是教师职业的萌芽。
23、春秋时期的孔丘为了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在中国第一个办起了“私学”。
24、孔丘提出的最重要的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
25、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教育开始出现,教师职业随之产生。
26、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两大学派创立的。儒家私学以孔子为最盛,墨家私学以墨子为首。
27、法国第一个建立了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
28、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
2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30、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
31、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32、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3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全局和贯穿教师职业道德始终的准则,是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指导和依据。
3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统领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35、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总纲是教师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总方针。
36、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3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的社会职责。是对教师这一称谓的最简洁、最准确的解释。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最重要的标志。
38、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教育方针的核心和教育的目的。
39、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
4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4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指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个人素质能力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能力的统一发展。
4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概括为:(1)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2)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3)、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43、全面教育也称通识教育。
44、爱岗敬业、依法执教是教师正确对待职业的行为规范。
45、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是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
46、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是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
47、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教师正确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
48、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
49、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要热爱教育工作,一要畏业,二要爱业,三要乐业,四要创业。
50、师爱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一是目的性;二是广范性;三是科学性。
51、“罗森塔尔效应”实质上是师爱效应。
52、人们对教学相长的理解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相互促进;二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53、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治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知识的研究;二是对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的研究。
54、智德:是指教师在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上,在追求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
55、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协调性;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矛盾性。
56、在中国教育部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思想的人。他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7、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风度仪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58、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1)教学能力;(2)思想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3)教育科研能力。
59、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育工作成功的保证。”
60、良心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它的社会的心理特征有四个方面:一是内在性,二是综合性。三是稳定性四是广泛性。61、教师职业荣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社会用以评价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尺度,也就是对教师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赞扬);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活动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职业良心中包括的(自尊、自爱)。
62、对幸福范畴的解释,归结起来有两类:一类是禁欲主义,一类是纵欲主义。63、教师职业义务:(1)自然义务,(2)社会义务。
64、荣誉:包括两方面;客观评价和主观感受。65、许多教师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自己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和最大的人生幸福。
66、教师职业幸福范畴:指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67、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应强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应强调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应强调创造与享乐的统一。
68、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主体自知的行为。
69、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主体自身自觉的自我选择的行为。
70、道德行为是行为主体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在经创优道德意识支配下自愿选择的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叫做恶行,也叫做不道德的行为。
71、道德容许行为是一种过渡性质的行为,属道德行为。
72、道德行为的选择是教师在面对两个以上的道德行为方案时,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愿自觉的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为方案的过程。
73、社会自由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外在可能性。
74、内心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观点、原则、理想等所形成的真挚信仰。75、教师的意志自由: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内在自由。
76、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表现了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77、道德行为按性质分为:善行和恶行。78、教师道德的修养的特点:一是要有自觉性。二是具有持久性。三是具有实践性。
79、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不断地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80、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他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81、师德重在慎独,必须在“隐”“恒”“微”上下功夫。
82、教师道德内化的三个阶段: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83、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有六个基本的要素:是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习惯。
84、道德习惯是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环节。
85、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 :(1)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2)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3)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86、非道德行为:是一个不涉及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不是不道德行为。87、社会越不发达,社会关系越落后,教师活动的限制就越多,选择的自由也就越小。
88、教师的意志自由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内在自由。
89、道德选择的自由,不是毫无制约的绝对自由,而是通过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把握之后获得的一定条件下的自由。90、教师所获得的自由度与对必然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成正比。
91、教师道德评价依据其主体不同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
三、简答及论述
1、道德规范的特殊性是什么?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第二,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职业道德的特点:第一,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带有强烈的具体职业特征。第二,在形式方面,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第三,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第四,在功能和效果方面,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第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第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实处。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是什么?第一,提高竞争意识。第二,开拓创新观念。第三,增强平等观念。
5、如何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第一,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首先要求我们加强集体主义,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第二,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对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基本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有效补充。第三,要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6、为什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首先,从自身来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例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不仅重视自身道德修养,还要求他领导的育才学校的师生,每天问一下自己:“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他要求大家重视“公德”和“私德”的修养,“修筑人格长城”。
其次,从学生角度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学生在心理上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
再次,从未来的角度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7、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劳动,作为一个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伟大工程,具有鲜明的特点。①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②教师职业的复杂性。③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8、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教师道德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道德意识的自觉性。②道德行为的示范性。③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9、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①对学生的教育作用。②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19、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第一,教师行为前的选择作用。第二,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第三,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总之教师职业道德良心是教师行为的隐蔽的却最有力量的调节器。20、简述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价值冲突。①由于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教师内心的矛盾。②由于教师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③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其不同的义务,从而形成义务间的冲突。
21、简述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作用。①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中介作用。②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教育作用。③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裁决作用。④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维护作用。
18、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第一,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第二,教师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不企求相应的报酬。第三,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10、联系实际,谈一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
调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教师的职业道德调节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其专长力量使学生敬佩自己、信赖自己;运用其吸引力量团结学生;运用其权威力量对学生施加特定的影响;运用其奖赏力量扶植学生良好的表现和正气;运用其强制力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二,调节教师与教师关系的作用。每个教师要做到:正确对待持不同教育观点的同事;正确对待优秀的教师;正确对待新老教师;所有教师要为教育好学生这一共同目标通力合作,求同存异相互配合,共同提高。
第三:调节教师与领导关系的作用。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具有一定领导职权的学校领导,有应遵循教师道德的要求,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处理好双方的关系为共同的教育目标服务。
11、简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12、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②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③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
13、教师应如何贯彻全面发展原则?
(一)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
a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可分解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说来,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教育的远期目标。而全体学生全面地得到基本发展,在此基础上各自得到不同的个性发展,就应该成为我们的现实理想和近期目标
b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C 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二)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
全面教育的内容是由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来决定的,主要包括:体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智力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六个方面。
(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
在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应注意:A,并非德、智、体、美、劳的面面俱到的发展。B,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C,发展学生的特长。
(四)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A、业务能力;B、思想品德;C、审美能力。
15、简述教师在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风度仪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首先在腐蚀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其次,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第三,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第四,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第五,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
16、简述教师教育能力的主要内容。(次简答题)教师的教育能力是多方面的,它主要包括:教学能力、思想工作与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
17、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爱人民、爱祖国和人道主义的道德准则在教育工作中的直接贯彻和具体要求。
要做到热爱学生,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一是了解每一个学生。二是全面地了解学生,三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
其次,要热爱所有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公平的,不是爱个别或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例如 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只爱学习上的“尖子”学生,爱听话守规矩的学生,还有的教师对亲朋好友的子女格外关心,不爱那些存在着各种缺点的后进生。
再次,要严格要求学生。一是要严而有爱,二是要严而有格,三是要严而有方,四是要严而有恒。
22、教师道德行为的特征:(1)是道德行为主体自知的行为。
(2)是道德行为主体自身自觉的自我选择的行为。
(3)是行为主体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23、依据动机和效果辩证关系原理,试论如何进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考察与判断。(次论述题)
一个完整的道德行为,是从一定动机出发到一定效果的过程,动机和效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动机和效果在行为总体上是统一的。首先: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其次,动机和效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再次,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正是由于实践,才将动机和效果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从动机到效果的转化。
另一方面,动机和效果之间存在差异和矛盾。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充满了差异和矛盾。第一,善的动机引出同等程度善的效果,恶的动机引出同等程度恶的效果。第二,善的动机引出恶的效果,恶的动机引了善的效果。第三,善或恶的动机引出大于或小于预想的善或恶的效果。第四,善或恶的动机引出善恶相间的效果。
24、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1)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2)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3)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
25、述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1)理论学习的方法(2)实践锻炼的方法(3)慎独的方法
26、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次)
(一)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第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
第二,为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需要进行道德修养。第三、德品质的后天形成和可变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
(二)教师道德修养的可能性 第一,每一个教师都有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力。
第二,社会或阶级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供了条件。
第三,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1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哪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教学相长;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第三篇:山东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 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大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大学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大学教学论是由高等教育学与教学论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学科发展渊源来说,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论学科新近开辟的研究领域。
2、大学教学应当培育民主观念:杜威把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学教学的民主精神联系起来,既看到了民主社会对于促进于大学教学的民主精神的保障作用,也看到了大学教学通过对青年一代民主价值的培育而产生的对民主社会建设的持续推动作用。
3、永恒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永恒主义以古希腊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高呼“回到古希腊去”、“回到柏拉图去”,力图恢复传统教育,却“曲高和寡”,其基本的特点是对自然物的直接利用,一般以黑板和粉笔为经典标志。
18、现代教学手段:是指基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具有其特征的教学手段,它主要体现为以多媒体为外显标志的教学手段。简言之,现代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手段。这里所谈的整合,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19、整合中的问题:1)高效整合意味着教师的更多付出;2)整合的适切性问题;3)时刻关注师生情感与互动交流;4)多媒体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20、案例教学是:“教育学的方法与教学案例的联合应用。”按照舒尔曼的观点,案例方法不同于个案研究,“案例方法是教育学的一种形式,而个案研究是定性研究一种形式。”
21、研究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质量。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选择、填空及判断
1、大学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高等教育学科。
2、教学论的产生与历史发展:教学问题是教育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群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3、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分析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学论的经典著作,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
4、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5、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其含义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
6、凯洛夫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
7、凯洛夫把教学过程概括成“感知观,属于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中的新传统流派。
23、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在其代表作《美国高等教育》中写道:“教育的一个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这些要素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
24、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获得永恒真理:永恒主义者认为,人文学科应当永远居于课程的中心,经验科学只能处于次席。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永恒主义者批评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认为它过分夸大了儿童的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
25、大学教学应加强通识教育,培育人文精神。赫钦斯认为,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所有不同科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这就要求所有学生应该接受一种共同的教育,这就是他提出的通识教育的主张。最终遭到了多方面的批评,并很快被新的教育流派所淹没。4在此基础上,、教育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永恒理性:永恒主义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为,并且人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
5、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基本主张: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张“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强调情感化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个性化的自我评价。人本主义的教育者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
6、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斯基、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等。
7示:、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大学教学的启和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同,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强调质疑、批判性思考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8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隐性课程:研究的萌芽,可以追“附带学习”,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9、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10、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是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并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课程。
11、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仅仅面向某一学院或某一系科、专业开设。选修教育课程实行完全的自由选修,既没有选择领域的限制,也没有学分数的限制。
12、大学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等。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13、教材内容的组织与编排方式:1)教材内容的组织方法。逻辑式组织与心理式组织。2)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直线式排列与螺旋式排列。
14、教学方法设计: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手段条件因素,设计教学要采用的策略、方法及其组合。15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16、班级授课: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和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最早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意在普及教育,实现“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教育理想,我们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1862年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以来,随着现代学制的逐步的确立,班级授课制随即在全国推广。
17、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之一,是为了实现预期教学目的、方便教学活动而采用的工具、设备及其系统。传统教学手段是指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一切教学媒体的总和。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22、大学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在学生活动方面属于实践活动,但从整个教学目的看,仍然属于认识活动范畴。
23、主体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大部分时间、大部分环节都是在主动和独立地活动,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组织、引导和帮助,这一点与理论教学明显不同。
24实践教学具有更强的开放性特征。、开放性:与理论教学相比,大学具体表现在:1)大学实践教学的内容已经 不局限于教材的知识体系,而是延伸到与社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2)大学实践教学活动的时空也突破了课堂、学校的限制和束缚;3)大学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过程以及评价也都表现出开放性特征。
25、批阅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延续,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也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26、当前实验教学改革趋势:实验课程体系更独立。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解脱出来,确立自己的独立地位,这是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趋势。
27、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是指在一定学年或一门课程范围内进行论文写作或技术设计的初步训练。
28、顾客导向原则:这里所谓的“顾客”,是指高等学校中接受教育教学服务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育官员、高一级学校(培养硕士生或博士生的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等。
29、质量管理小组:最早出现在日本,是指从事各项工作的教职员工有意识地组织起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发现并解决工作现场中所遇到的各种质量问题。30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首、戴明环模式:又称“PDCA模式”,先提出的。该模式的基本含义是,质量管理改进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的顺序循环往复,以进入一个科学的逻辑运作过程,最终提高管理质量。
31、我们认为大学教学评价:是指由特定的评价主体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大学教学评价客体所实施的评价活动,是由多重评价因素组成的评价系统。32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即根据教学目的又可称为“教师和教学原则,利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33年启动的以老校长蔡元培的名字命、“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2001名的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旨在通过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这样一种培养模式,达到培养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本科生的目的。
34、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质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实质性内容是教育实现其预期目标的中介,是教育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源,合理的课程结构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
8、在教学内容上,杜威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是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划一,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9、布鲁纳的教学论思想突出表现在:对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视和对“发现法”的提倡上。
10、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认为,使用“发现法”可以提高智慧的潜力,能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11研究,不仅要有研究的对象,更要有、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的问题,即要从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所构成的研究对象中发现问题。
12、高等教育的时代发展急切地呼唤着大学教学论的诞生,大学教学的专门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大阵地。13的重要作用:、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14、大学教学的意义:大学教学的发展价值,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取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15后经历了英国、德国、美国和苏联大、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大学的发展先学传统,其教学传统也经历了与此相对应的递变过程。
16、德国大学教学传统特点:研究和发展知识。
1并系统地形成和提出了自己的大学)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观。2)在19世纪,德国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
17、在国大学教学的古代传统与现代探索
1国出现了一所著名学府——稷下学)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2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到宋代出现了书院,意味着中国3)书院是中国古代学者研究学问、聚徒讲学的教育场所。
18、孟子吸取了孔子的教学思想,认为“教亦多术矣”,且注意了教学方式的变化,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19持制定《教育部在学校令》、1912年,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确定了大学“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村、应国家需要”的宗旨,使“学”与“术”分离,确定了大学以文理两科为主的综合性,确立了大学设评议会、各科设教授会的方针,形成所谓的“教授治校”的制度。
20、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其教育理论具有持续的世界性影响力。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
21、杜威认为课程教材必须与现在生活的经验联系起来。
22、永恒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流派。它以实在论的哲学观为依据,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反对当时极为流行的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26、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课程规划委员会提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主张通识教育所培养的“完整的人”应具有四种心智特质:能有效地思考;能清晰地沟通思想;能适切地判断是非;能辨识普遍性的价值。
27、赫钦斯认为,对西方人而言,对“共同人性”以及“本族群的属性”这种永恒性的研究,其精华首先体现在西方文明自古以来的历代经典著作中。
28、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卡尔、罗杰斯、凯利等。
29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根植于其
30、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别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
31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
32、人本主义教学观对大学教学的启示:大学教学要提倡“学生中心”。当代美国大学三个“结合”的教育,就贯穿了这样一条红线,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
33、对于课程的概念归纳起来主要有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应该从相应的学科中精心选择,并按照学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这种课程的一般特点有:第一,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组织;第二,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第三,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第四,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必须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扮演接受者的角色。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第二,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第三,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其三,课程即活动。
34、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也便于设计和管理,因此学科课程论至今仍然深受教师们的肯定和拥护。
35教育基础,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通识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度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发展,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人。
36、教学大纲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37、教学大纲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38点,学生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按照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观,一是已经完成了的现有的发展水平,...........
二是正处于形成状态中、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
39、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含义: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的优势:最早可以追溯到
古希腊时期雅典剧院的兴起和柏拉图的学园,它至今仍是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2)课堂讨论法。含义: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围绕教材中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类型:一是知识性讨论,以理解和应用教材的有关知识为目的,其应用性较广;一是学术性讨论,以超越教材内容为目的探讨相关的问题,一般在高年级采用。3)问题教学法。含义:是指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所掌握的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或者在讲授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4)练习法。含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5)读书指导法。专业性阅读包括消化性阅读、独立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三种类型。
即学校采用外文教材,完全使用外语进行教学,我们也把它称为“沉浸型双语教学”科中使用第二语言,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也称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混合型:即学生进入学校后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也称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52、我国高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主要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它具体分为三.......
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渗透型教学方法。就是在正常的学科教学中,适时穿插使用英语。第二阶段,采用交替型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或以中文为主,或以英文为主,在教学的同时,适当辅以汉语解释或说明。第三阶段,采用示范型教学方法。在某个学科教学中,大部分采用中文教学,选择部分内容用英文教学。
53、大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基本策略:68、实验考核的方法主要包括:笔试(实验方案、仪器原理、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分析等)、操作考试(每人独立操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平时考核(出勤、实验表现、实验报告情况等)。
68、实习可以看成是到职业场所的实训,校内实训可以看成是实习的准备或模拟实习,一般并不对两者作严格区分。
69、学年论文的性质,基本上还是习作性的作业,但不同于课外作业。70、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组织主要分成三个阶段:选题指导、过程指导和审查、评定与答辩。7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当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实践中的认识过程;二是实践中的服务过程。
72、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的关系。1)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2)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活动是在相互推动中发展起来的。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大学办学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的领域和效度方面。
87、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类型:1)定位性评价,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之前,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前期准备情况;2)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3)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那些用形成性评价没有解决的学习困难;4)总结性评价。
88、学生学业评价的一般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对结果的分析阶段。
89、教师教学评价的原则: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2)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3)公开性与公平性相结合的原则。4)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90、教师教学评价的类型:1)学生评价;2)同行评价;3)院系领导评价;4)教师自评;5)专家评价。91、我国开展高校教育评估,从198540专题研讨最早见于、班级授课制改革:161世纪初德国虔)专题研讨。敬派教育家弗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2七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选科制。3)凯勒制教学。20世纪家凯勒提出“个别教学制”,主要用于大学和中学的教学。4)小队教学。其做法:由若干名教师组成教学小队,共同负责一个班或几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根据各人所长,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并评价教学效果。
41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实行小班化教学的目的:为课堂教是为了学的互动与探究提供充分的机会和便利。
42、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首先是:任课教师。教师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按照课程需要和教学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有用资源精心挑选,归类整理,或将自己的学习建议、教案、推荐网址、案例、难点与重点分析发到网上,由此,形成教学资源的主要内容。教学资源建设的另一大主体是大学生自己。
43、大学教学新模式:案例教学、双语教学、网络教学和研究性教学。44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案例教学起源于19世纪后流传于欧70年代美和其他国家。1998年,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提出在教育硕士培养中要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
45、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1)生动的情境性。情境性也即案例性,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根本所在。2)高度的拟真性。这是案例的关键特征。3)灵活的启发性。4)鲜明的针对性。
46、在教学方式上,传统教学的典型特征是填鸭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而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讨论式,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但不是权威性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双向沟通。
47、案例设计与编写遵循的原则:1)针对性。它是案例选编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必须针对教学目的的选编案例。案例教学同样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选编案例之前必须明确教学目的是什么,所选编的案例能否达到这一目的。只有选编的案例符合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内容,才能达到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切忌随心所欲地东拼西凑,将案例与教学弄成“两张皮”。二是必须针对学生选编案例,即要求所选案例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理解能力,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基础,选编难易适度的案例。248)真实性。、案例教学3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新颖性。
程,一般包括选编案例、引入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和评价案例四个环节,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49、案例呈现的方法:主要有文字描述法、录音录像展示法、真实情境表演法等。
50、分析讲解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导....
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讨论,使学生对案例有较深刻的认识,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理论,进而促进知识的内化。
511的选择上,)教材选用。可以考虑先从非统考学科2)课程选择。在课程开始,或从一些前沿的学科如电子信息、国际贸易、生物科学等学科开始。3)教学方法。4)考核方式。
54、大学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缺乏双语教学师资。目前在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最普遍、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师资不足、水平不高。2成熟的教学模式。)缺乏双语教学配套教材。4)缺乏完善的评3)缺乏价体系。5)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55、网络教学的含义: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它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教师、学生、媒体等多边、多向互动和对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56早,、网络教学在国外开展的时间比较在我国,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
57讲授网络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Internet1)实现的讲授型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同步式和异步式两种。2)演示式网络教学模式。3)探索式网络教学模式。4)讨论式网络教学模式。5)信息收集整理式网络教学模式。
58、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1)问题解决模式。2)自主研究模式。3)课题参与模式。
59、研究性教学常用的方法:1)活动体验法。2)实验探究法。3)案例分析法。
60、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1)确定研究性选题。2)搜集资料,分析研究选题,形成研究成果。3)总结评价。
61、大学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除了课堂理论学习之外的各种实践环节,既包括与社会实际、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校外实践,又包括与课堂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校内实践。
62、实践教学对于大学发展的意义。1)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2)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大学面向社会自主办学。3)实践教学有利于大学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63、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首先应构建整体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目标。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职业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综合职业技能训练、见习、实习实训等几种形式,其核心是实习实训。
64、实验教学的功能类型:1)观察性实验教学;2)学习操作性实验教学;3)独立操作性实验教学;4)设计性实验教学。它是由教师指定课题或学生自拟课题,根据所学内容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和步骤,选用仪器设备,独立操作完成实验的过程;5)研究性实验教学。
65、实验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表征——生成子。
66、研究表明,中等动机水平具有最佳操作效果。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学生课外兴趣小组为组织形式,但很不系统。
73响,既有物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大学教学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既有环境的因素,又有组织管理的因素。
74、教学工作要素管理包括:一是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管理。二是学生学业质量管理。三是教务工作质量管理。75、教学进程环节管理过程:制订计划、运行调控、检测评估、总结提高。这四个环节是形成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步骤。
76、大学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某一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与质量要求,是大学组织教学过程和管理教学的主要依据。
77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老师、大学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内涵: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5%以上;“四项经费”(包括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应大于30%时数不低于;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15%,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授课课程比例不低于1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0%。78素:、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五个关键要1)起联合作用并普遍承诺的共同愿景。2)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战略和过程。3)以工作团队为中心的组织架构。4)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组织目标。5)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的技术方法。79、学校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是文化(culture)、承诺(commitment)和沟通(communication),简称“3C”。80、大学教学质量监控的ISO9000模式:包括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两个环节。
81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学评价:既是高等教育研也是近年来基于普通教学论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专业研究领域。
82、大学教学评价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大学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包括对大学办学条件、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科研创新、学术队伍、学术环境、教师教学效能、学生学业等诸多方面的评价。83、大学教学评价功能:鉴定、诊断、自省、监督、导向、中介等功能,遵循的原则:方向性、教育性、科学性、可靠性。
84、大学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同,在评价的方式及使用的技术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85、大学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现代大学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对于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86从评价主体来看,、大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大学教学评价一般1)分为政府评价、社会评价、高校自我评价三种形式。2)从评价性质来看,大学教学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分为鉴定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目前,我国大学教学评价则以政府管理部门组织的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式为主。3)从评价内容来看,大年算起,已有20年的历史了。教育部正式宣布,从2003年起,对高等学校开展“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并将过去的合格评估、优秀评估与随机评估三种类型合并为一种评估类型。
简答及论述
1、(论)古代大学教学的特征。(简述中国古代大学教学的特征。)
(1)学习儒家经典,注重修齐治平。中国古代的大学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修身与政治教育。
(2)注重辩难讲会,提倡学术交流。(3)注重因材施教,长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是我国古代大学教学所一贯秉持的宝贵经验,历经两千余年,直到今天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学而优则仕,学思行合一。
2、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1)经验主义。2)工具主义。3)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
杜威认为真理“是令人满意的东西”,“真理意味着成功”,甚至把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科学说成是“人造的工具”。
哲学是教育的普通原理,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
3、(论)建构主义对我国大学教学的启示。(简述建构主义对我国大学教学的启示。)
1)大学教学应从“双边活动”向“多边互动”转变;
2“主动建构式”转变;)大学教学应从“被动传输式”向
3)教师要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 4)大学教师要对学生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考核。4问题。、(论)(编写大学教材应该注意的问大学教材的编写还应注意的题有哪些?)
1教科书在内的成套化的系列,)区分教材与教科书。教材是包括绝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材,是整个教材系列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 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学教材的开发应当以成套化和系列化的方式进行,围绕教科书成套地同步推出教师的教学指导书,视听教材和学生辅助读物等教材系列,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并且要促进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大学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当前尤其要抓好软件教材的建设,积极编制精品课程,在又条件的高效建立若干个多媒体制作中心,逐步实现教学软件的专业化制作,推动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开发。2)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作为大学教学中介性要素的教材,既应使教材设计和编排有助于大学生的自学,同时又应加强高等教育自学参考材料的辅助建设。在照顾到大学教材的学理性的同时,应兼顾“一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实用性,又要及时把握社会现实,让教材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吸纳某些学生参与某些学科教材的编写过程。
3学教材的编写应以确认并挖掘大学)符合大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大生的潜能为前提,应对大学生的现有
知识水平、现有能力水平以及学习活动所需的时间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估计,特别亲耐滴教材对于大学生在发现性思维和智力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并切实遵循因材施教的针对性原则。
4)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当前世界各国的课程标准中普遍出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教材应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而且还可以学会专家学者研究和判断历史的方法与手段,最终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观察历史的新器官”。
5)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教材的编写应有利于师生从不同角度去探讨客观世界,使教师能够将某个人对于教学内容构想的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去。
6)区分知识的产生逻辑与表述逻辑。保管,使用起来更加便利。
3)智能化。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都有自动装置,帮助教师省去了许多操作麻烦。如幻灯机自动换片、无线遥控,摄录像一体的摄录系统运用了微处理机,使一系列繁琐的调整和后期制作工作趋于全自动化,使教学素材的获得与编辑变得轻而易举。
4)大容量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存储容量越来越大。
5)交互化。双向信息传递录像教学系统,以激光电视唱盘为软件,同微机联结,实现人要机相互对话。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人机关系的发展与转变,将继续对教学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
6)网络化。由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起来的微机网络通讯,可使网络中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实现相互通讯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进行分析,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确定研究性选题。第二,搜集资料,分析研究选题,形成研究成果。第三,总结评价通过这三个阶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投入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8、(论)大学实践教学的作用和地位。(大学实践教学的作用是什么?地位如何?)
1)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2)实践教学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由于长期系统的学校学习,大学生专业知识构成中绝大部分是“公共性知识”,而“默会知识”比较欠缺。大学实践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在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或在学生团体中进行的各种活动中,将“公共性知识”年教师要有一定时间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5)继续开展并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把教学评估的结果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促进教学工作,重在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统计和公布制度,并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依据;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谁、医学教育认证等试点工作,逐步建立高等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教学过程应首先从易于认识的知识开始,它所依循的应是一种产生逻辑或形成逻辑,而不是一种产生或形成之后的表述逻辑,这应与人类知识体系的产生或形成过程相一致,而不是与人类知识体系的表述过程相一致。5(、(论)学生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及原则。学业评价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应坚持什么原则?)
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1)学生学业评价有助于把握学生的起点,选择教学策略;2)学生学业评价有助于改进教学活动,改善学生的行为表现;3)学生学业评价有助于教师和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发展情况。
学生学业评价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明确性原则;4)过程性原则。6今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哪几、(论)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当个方面?)
1运用多种媒体,)多媒体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使它们在教学中有机结合,发挥整体效益,以求教学功能的最做优化。基于计算机管理的教学系统已发展成为一种多媒体音像教学体统。
2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如手提式)微型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正向着投影仪、光盘、微型电视可像手表等。微型化的现代教学手段便于携带和
7样进行研究性教学?、(论)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怎 1)研究性教学理论核心意义就是“把科学研究引入到教学之中”,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于研究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学习的方式,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教学信息和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
2)实施研究性教学是当代大学教学改革的必然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有:第一,问题解决模式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问题——搜集科学事实——探求解决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识。第二,自主研究模式即学生发现问题——确定题目——搜集资料并制订研究计划——分析资料并实施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这是学生独立从事和完成某项课题的整个过程。第三,课题参与模式:即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从中进行科学学习、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的一种模式。研究性教学常用的方法:第一,活动体验法。第二,实验探究法。第三,案例分析法。
3)自己所学专业性质特点分析如何进行研究性教学结合研究性教学中的学习和“默会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把通过语言教学的方式和意会教学的方式结合,从而恢复知识赖以存在的现实背景和联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与具体场景相联系的、可以灵活运用的、生动的知识,以此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3)实践教学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实践教学有助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
9、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总体要求是:1以院系为基础、各职能)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按照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研究建立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3)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4)坚持教授上讲台制,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未被聘为副教授的青年教师,原则上不得作为基础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新聘任的青期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完善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6)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并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
10、(论)大学教学质量推进的具体策略。(简述我国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2)大力培训新增教师,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的作用。
3)改善校内管理体制,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4第一,)确立新型的教学质量管理观念。主体性教学质量管理观。第二,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观。第三,动态教学质量管理观。第四,多元性教学质量管理观。
5)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第一,建立健全“三级”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第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第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制度。
6)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激励机制。
7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
8)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9)加大课改力度,推进教学改革。
第四篇:2011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道德与职业道德①②③④⑤ 1.道德:〔人的本质属性,立人之本,立身之本;二字合用始于战国的荀子;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是一种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 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本质: 1.一般本质: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性作用.2.特殊本质: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3.深层本质: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
道德的社会作用(大题):1 道德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主要表现为:“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道德决定论”也叫“道德万能论”,它过分夸大了道德的社会作用,认为道德可以决定一切,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道德无用论”完全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2.马克思主义伦理认为,道德对于经济社会基础,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作用。道德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1)道德能够促进它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形成和巩固;(2)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3)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形成,对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正常进行,起着定向指导和行为准则的作用。(4)提高了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了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阶级社会,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道德的起源:1.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的诱因;2.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3.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4.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2.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3.道德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2.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主要表现:1.在内容表达上,具有强烈的职业特征;2.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具体,灵活,多样;3.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行业性的人员;4.在功能和效率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
职业道德产生基本条件:1.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形成的历史条件;2.人们从事各种职业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正式形成是在奴隶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职业道德在深度上注重了人的价值。爱岗敬业是基础和核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内容。
3.道德规范的特殊性:①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②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③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4.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①道德把握的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③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①层次性。②强烈的时代特点。③约束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6.〔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
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7.道德现象:可分为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
8.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起决定作用。道德社会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是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1.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一是总结和传递人类的优秀文化;二是推动人的认识不断深化,开发智力资源。2.维护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3.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1.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2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3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①提高竞争意识。②开拓创新观念。③增强(师生)平等观念。3.如何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①首先要求我们加强以社会主义原则,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等基本道德原则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②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③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①教师职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②教师职业责任: 自觉对学生负责,对学生
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③教师职业作风: 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 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民主,团结互助。④教师职业技能: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要懂教育规律;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5.教师职业的产生:①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③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教师职业道德:产生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条件是体力脑力劳动的分工,形成的关键是社会分工,产生根源是劳动。)
6.萌芽于原始社会部落氏族及老人能人的社会教育活动。
7.孔子:前551-479年〔2555年〕;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正式出现,教师职业随之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家两大学派创立的;1794年法国第一个建立了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育先河;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末,1897年2月,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特设“师范院”。1902年张骞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私办的和独立的师范学校。我国民主主义教育学家杨昌济:“盖君子之与修身乃毕生之事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被毛泽东誉为“道德高尚的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8.教师职业作风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教师职业技能集中的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应。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①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示范性;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教师独特的劳动手段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②教师职业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内容,过程均具有复杂性)③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④教师职业劳动具有长周期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①道德意识的自觉性。②道德行为的示范性。③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论述题):①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对学生的品德有教育定向作用,对学生的智能有促进作用。a教师的言谈反映教师的品德修养,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b教师的举止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外现是可以被学生直接观察到的教师道德;c教师的喜怒哀乐是教师情绪情感的外露,情绪情感具有极强的感染性,这种感染性也具有教育性;d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及自觉性,果断性,坚毅性能影响学生。)②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调节师生,师师,教师和领导关系的作用)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a通过学生影响社会;b通过亲自参加社会生活影响社会;c教师的个人道德品质影响家庭,亲友,邻里;d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
4.(论)联系实际谈一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①对调解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作用。教师可运用其专长力量使学生敬佩自己,信赖自己;运用其吸引力量团结学生;运用其权威力量对学生施加特定的影响;运用其奖赏力量扶植学生良好的表现和正气;运用其强制力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②对调解教师与教师关系的作用。第一正确对待持不同教育观点的同事;第二正确对待优秀的教师;正确对待新老教师。③对调解教师与领导关系的作用。教师自觉服从领导,以实际行动支持领导工作,理解体谅领导者难处或做出牺牲;学校领导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发扬民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尊重教师,科学用人。
5.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不同在于教师本人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手段;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在于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成现实的劳动力,记教师的劳动是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应提倡和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其中,人道主义原则居于基础层次,教书育人原则居于中间层次,全面发展原则居于最高层次,这三原则构成由低到高呈阶梯状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统一体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和作用(大题):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其中,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定向,指导和评判作用:一是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起定向作用;二是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起指导作用;三是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起评判作用。
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确认人的主体性地位,肯定个体的独立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一是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价值,人格尊严和权利。二是关心人;就是对人要关爱,同情,而不是冷冷清清,麻木不仁。三是爱护人;就是爱护人的生命,财产,人身安全和一切应当享有的权利。
为什么说把教育人道主义确立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有着客观的依据(大题):一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要求;二是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三是从教育的社会功能来讲,要使人类社会沿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
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具体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爱人;教师还要把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贯彻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
2.教书育人原则: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教师职业道德三大原则中,教书育人原则是基本原则。为了更好把握和理解教书育人原则,必须反对三种倾向:分家论,自发论,代替论。
3.简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4.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的根本社会职责,是教师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是对教师这一称谓的最简洁最准确地解释;能否自觉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最重要标志)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②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③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④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献身教育,忠诚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手段。教书育人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教育教学最核心的本质。教书育人原则的实施要求:一是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二是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三是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四是拓宽教书育人的空间;五是形成全员育人局面;六是进行科学管理。
5.(论)教师应如何贯彻全面发展原则:①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要我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①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教育的远期目标;学生全面基本得到发展,而各自得到不同个性发展,就该成为我们的现实理想和近期目标。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③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②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高校的专业化教育形成了人的新的片面发展。全面教育的内容是由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来决定的,包括:体质、政治思想、智力、情感、社会劳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③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①不能要求在某学科的某节课后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有变化,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②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全面发展的应有之意。)④教师应树立全面负责和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思想。(①自身必
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学有所长学有所
专;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自己必须首先在人品上过得硬;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首先具备审美素养。)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指德智体美等发展,还有对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立体式教育)。
6.人道主义:指一切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保障人的权利的道德思想体系。(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的欧洲)
7.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全面发展原则。
8.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全局和贯穿教师职业道德始终的准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核心地位,是教师职业体系的总纲,是教师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总方针。
9.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其含义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谓全面,主要是指人的各项个性因素的全面提高和养成。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了人的个性,它是指单个的人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的总和,它表示的是使这个人区别于所有其他人的特殊性。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是:一是人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三是强调个人素质能力和全社会成员的素质能力统一发展。
10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方针的核心和教育目的,也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
11.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①人的解放是起点。②是一个历史过程。③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即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
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教师职业活动中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普遍规律的一种反映,是一定社会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基本要求)
所谓爱岗敬业,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对于教育事业怀有深厚的感情,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自己的岗位上,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目的要求,自觉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的必要性:教师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必须要求爱岗敬业;是复杂而充满创造性的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教师价值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是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爱岗敬业具体要求:要热爱教育工作;要树立教育事业心;要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
依法执教必要性: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
依法执教具体要求: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教育学生懂法守法。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岗敬业(要求:畏业爱业乐业创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要求:当学生的朋友助手导师。),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法论;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教学业务方面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一丝不苟;科学施教,做到兢兢业业;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甘于奉献。三是时代风貌方面的要求:开拓进取,做一个开拓型教师;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做一个事业型教师;勇于创新,做一个创造型教师。四是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在而自豪;三是以“人梯”,“红烛”而自赏。
教师职业荣誉的作用:推动作用;自我评价作用;激励作用。
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荣誉观:一是深刻理解人民教师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职业义务,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个人的自尊。二是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把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结合起来。三是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划清荣誉和虚荣的界限。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老师在面对两个以上的道德行动方案时,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愿自觉的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动方案的过程。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功利主义原则;精神价值原则。
4.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价值冲突:①由于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教师内心的矛盾。②由于教师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是持久性;三是实践性。
教师道德修养实质:就是不断地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
(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论的基本原理,结合自己的道德实践,试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马克主义认为人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是人性是后天形成的,由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二是人性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三是人师生关系特点:关系上的特殊性;角色上的差异性;人格上的平等性;情感影响上的相互性。
师生关系教育意义:影响学生可塑性;影响信息的传递;影响学生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
师爱的教育意义:师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包括:目的性,广泛性,科学性;师爱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热爱学生具体要求:全面了解学生;要热爱所有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学相长的含义:一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相互促进,在教育中促进学习,在学习中促进教学;二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教学相长具体要求:科学定位自己角色;向学生学习;换位思考。
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科学和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这是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
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严谨治学的具体要求:树立优良作风;刻苦钻研业务;强化教育能力;处理好教学和治学的关系。
博学多才的教育意义: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是教师承担其职责的重要保障。
博学多才具体要求:一要做到博学,包括: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精深的教育专业知识;二要做到多才,包括:智力;专业能力;创造力。
教师正确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教师劳动的必然要求;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集体主义的必然要求;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创造和谐心里环境的保证。关心集体的要求:热爱教师集体,维护集体利益;严格遵守集体纪律;珍惜集体荣誉;自觉维护教师集体的团结。团结协作的要求:认识教师之间的关系;尊重和关心每个同事;善于合作,共同进取;正确开展竞争;克服文人相轻的陋习。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成为可资学习的表率,可效法的榜样。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大题):一是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科学的世界观,方
待人处事上,做到真诚热情。
2.简述教师在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①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②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③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④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⑤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⑥总之,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第六章教师道德范畴
所谓教师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作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基本概念。
2.教师职业义务:就是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履行的职责。
教师职业义务特点:一是要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二是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教师不企求相应的报酬;三是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教师职业义务的作用:一是正确的道德义务观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巨大鞭策力量。二是正确的道德义务观可以调节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三是可以促使教师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教师的道德责任问题的重点应当是责任感或义务感的培养:一是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义务认知水平;二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事业意识水平;三是实现教育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的转化。
4.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职业良心的内容: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教师职业良心的特点:层次性高,教育性强。
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①教师行为前的选择作用。②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③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
6.教师职业荣誉:指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教师职业荣誉的本质:以教师所处的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职业道德关系为基础,是一定社会现存的职业道德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教师职业荣誉的主要表现:一是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二是以“桃李满天下”
8.教师职业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教师职业幸福的特点: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无限性。
教师职业幸福的作用:一是推动教师正确的人生目的和道德理想的巩固和发展;二是有利于教师树立高尚的情操;有利于推动教师创造性地工作。
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一是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二是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三是还应当具有审美的素养。9.教师职业公正:就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坚持原则,为人正直,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其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所有学生,是教师职业公正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职业公正的特点:公正的教育性;公正实施的实质性;公正主体的自觉性。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长善救失,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点面结合。除了对自己的公正,对同侪的公正,对学生的公正之外,对家长的公正,对社会的公正也是教师公正的应有之义。教师职业公正的作用(论述题):一是有利于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二是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是否公正,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形象的好坏);三是有利于学生道德成长(教师的公正,对学生的未来的生活对于追求道德公正起到很重要作用);四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教师公正对于成绩好学生,不好学生都起重要的作用);五是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学校公正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是社会公正的起点)。
如何做到教育公正:自觉进行人生修养;提高教育素养;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做到公正与仁慈结合。第七章教师道德行为及其选择
1.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产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2.教师道德行为: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在其以教师身份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学生学校社会及他人的行为。的义务之间的冲突。③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其不同的义务。5.教师道德评价:指与教师职业劳动相关的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教师群体或个体的个别或一系列道德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
6.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作用:①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中介作用。②教育作用。③裁决作用。④维护作用。
7.(论)如何进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考察与判断:①注重行动的考察,是教师道德评价的特征之一。(a善的动机表现在教师对动机的确立和方案的制定上的深重和认真;b善的动机表现在行为进行中的积极态度;c善的动机还表现在对待已经发生的坏效果的态度上。)②效果的善恶是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依据。(a效果是客观的其善恶性质相对于动机而言更明确更直接;b动机和效果的辩证关系说明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定的动机引出一定效果,一定效果总由一定的动机引起c不能仅凭一时一地的效果,要用发展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分析善恶,进行评价。)③实践是检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本依据。(a动机和效果产生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实现;b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c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检验行为的善恶。)
8.道德行为的特征:①是道德行为主体自知的行为。②是道德行为主体自身自觉的自我选择的行为。③是行为主体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9.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依据:①动机、效果及其辩证关系。(动机是行为主体在行为之前自觉追求的一定的目的愿望或意图,效果是行为主体的个别或一系列的行动所产生的客观结果。)②动机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在行动总体上是统一的,二者存在差异和矛盾。)
第八章教师道德修养(目的是培养道德的品质)与道德品质
1.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教师道德修养特点:一是自觉性。二
性善恶具有可变性。
(1)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①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②为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需要进行道德修养。③道德品质的后天形成和可变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2)教师道德修养的可能性。①每一个教师都有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力。②社会或阶级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供了条件。③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简述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①理论学习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方针和政策;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②实践锻炼方法(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③慎独方法。慎独: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和标准,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2.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教师道德品质构成:教师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习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拓进取,公道正派,廉洁自律,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也就是人们在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
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关系: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道德品质是行为整体的稳定特征。
3.简述教师道德内化(三个阶段: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①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②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③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
第五篇:2009福建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
1、道德P2
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意识P6
3、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表现P134、道德的特点P15
5、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区别和联系)P17、P18
6、道德的社会作用P19-22
7、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主要条件P41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结构P42
9、道德发展规律的概括说P43 第二章
1、职业道德P482、职业道德的特点P49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P55
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P57
5、教师P606、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P61
7、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P66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影响(双重效应)P719、义与利统一观念P75
10、竞争与协作统一观念P8211、以人为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P97 第三章
1、教师职业道德P93
2、社会经济关系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决定作用P94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P984、职业理想P105
5、当前,我们在教师职业的选择问题上,应处理好的问题P1066、教师职业责任P109
7、职业态度P112
8、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职业纪律P117
9、教师应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P121
10、教师职业良心P122
11、教师职业作风P126
12、教师职业荣誉P131
13、教师荣誉的作用P131 第四章
1、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一般规律P134
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P143
3、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表现P144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1475、教师道德的社会功能P162 第五章
1、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P170
2、确立或概括道德原则的依据,应当包括四方面的要求P172
3、为什么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P174
4、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要求P178
5、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180
6、在贡献和索取的两方面中,个人的贡献或责任应该是居于首位的。P186
7、为了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应注意的情况P189
8、教育人道主义P194
9、确立教育人道主义的客观依据的体现P19510、教育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要求P19711、教育人道主义对教育者的要求P197 第六章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P203
2、师德要求P210
3、调节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P211
4、正确处理教师之间关系的意义P222
5、教师与教师关系中的道德要求P224
6、教师在与学校以外的各种人员交往中要遵循的道德要求P2297、教师的语言要求P232
8、教师的风度要求P236 第七章
1、教师职业道德认识P2502、教师职业道德情感P252
3、教师的道德情感的主要表现P2534、教师职业道德意志P257
5、教师道德教育应注意的要点P265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P267
7、教师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方法P270
8、教师道德评价P276
9、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P28010、教师道德义务P284
11、教师良心P28612、良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具有特殊的作用表现P286 第八章
1、教师个人道德P296
2、道德品质及特征298
3、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及特征P300
4、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基本内容P306
5、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内容P308
6、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特点和作用P313
7、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主要内容P316
第九章
1、人格P327
2、人格分裂的现实生活中的表现P3303、道德理想P341
4、理想人格P3445、教师高尚人格的力量P3596、教师人格的塑造P362 第十章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P366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P3703、教师的价值冲突P372
4、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自由P375
5、制约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自由的方面P375
6、意志自由与不自由集于一身,表现出的特性P378
7、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标准P384
8、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不确定性P3849、超功利性包含的意思P38710、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及培养P394
11、取舍力P395
12、自组织力P39513、如何培养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P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