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系统干部绩效考核的探索与实践调研报告
构建绩效优先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以过硬干部队伍推动工商事业跨越式发展 ——张掖工商系统干部绩效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绩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灵魂与核心,是关系到整个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建立目标明晰、标准科学、程序规范、激励完善的考核机制,是个人潜能发挥、工作效能提升和组织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如何设计一套科学的、符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的、有机联系相互配套并有效运用的绩效考核体系,从根本上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是新形势下推进工商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结合这次全省系统“千名干部到基层,调研帮扶解难题”主题活动,我们把“工商系统基层单位如何构建绩效优先的干部队伍考核评价机制,激发队伍活力,强化队伍管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工商事业科学发展”,作为这次调研活动的一个重点和突破口,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调研中发现,张掖市工商系统坚持考核主体的多元化、科学性,通过考核内容指标化,考核方式信息化,考核管理制度化,考核结果公开化,由上级、下级、同级从多方面、多角度共同参与考核,全方位、准确地考核工商系统基层单位和干部个人工作业绩的做法,为我们的课题做了生动的解答和实践探索,值得加 以总结研究和完善借鉴。
一、目前干部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系统内开展干部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但是在具体开展干部考核时,也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考核目标偏差,对绩效考核工作缺乏清醒认识。在考核机制的具体运行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对单位即组织整体的考核,而忽略了对每个干部即个体的考核,在考核中普遍存在“重工作中的人”而“轻人的工作”、“重工作结果”而“轻工作过程”的现象,往往把绩效考核等同于一般的目标考核,仅仅“针对过去进行考评”,而忽略了绩效考核是“解决如何改进、怎样提高”的重要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表现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基层单位和干部个人往往通过突击应付的方式来对待考核的现象并不少见,因为应付考核而耽误了本该正常开展的日常工作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是考核指标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目前,工商部门干部队伍的考核主要还是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核,这样的考核一方面显得十分“粗线条”,缺乏实际内容,考核的结果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很少能起到发现问题和激励被考核者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考核是一种单向行为且上级主管的意见占据主导地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由于考核评价手段落后,无相应的干部实绩分析评价及基本信息系统,考核工作的效果和准确度不够好。同时,考核内容变动性较大、连续性较差。有时年初制定的标准,随着时间的延续和阶段性工作的出现,到半年、年终考核时就发生变化,让被考核单位(个人)难以掌握。
三是考核考评的标准较为笼统,操作性差。按照《公务员法》规定,对基层工商干部的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但是实践中,这五个方面考核项目不够具体,定性评价多,定量评价少,缺乏操作性、针对性、可比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核考评结果的准确性;考核考评手段较为单一,侧重于看台账、看笔记、听汇报,考核的被动性较大。同时,现行的一次性集中考核形式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基层单位和干部实绩。一些未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工作和事项往往得过且过,粗放式管理。
四是结果评定不尽符实。在考核的结果上,反映表象的成分较多,人际关系畏难情绪占有一定的比重,考核的真实性受到影响。一是“优秀”评定机制不科学。实践中,“优秀”不是通过考核评定,而是通过干部民主推荐或班子成员商讨决定。由于考核人本身的品质、修养、水平、能力、经验以及获取的信息量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对被考核人的评价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偏差,导致“优秀”并没有引发竞争效应,有些单位甚至出现“优秀”轮流坐庄的现象。二是“基本称职”、“不称职”形同虚设。考核人不愿意严格进行考核,导致负面考核评价成为摆设。在大多数工商所每年组织的干部考核中,“基本称职”、“不称职”均为零。由于量化标准不公平,量化考核的实际效果也并不理想,使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难以感到信服。
五是对考核结果缺乏系统运用。现行考核体制在干部使用、职务调整、先进评比、奖金发放、业务培训等工作中,考核结果并未真正作为核心参考依据,基本上起不到调动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对考核结果及导致结果的原因缺乏深入地分析,绩效考核的管理功能和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由于考核考评结果运用缺乏统一尺度和具体政策支持,考核考评反馈制度没有建立,激励作用不够明显,使考核考评流于形式,结果不够准确,激励作用不够明显。
二、构建干部绩效考核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结合近年来张掖市工商系统的反复实践和探索,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为,构建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应当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是创新制度设计,优化指标体系。建章立制是实施绩效考核的基础和关键,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市、县(区)局《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干部绩效考核细则》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 和办法。针对当前系统内干部考核中出现的年度考核内容上不够科学全面、年终考核评比中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不平衡、注重年度考核而忽视平时考核、对工作人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和阶段性工作任务的管理体系不健全、“一份总结,两张表格”敷衍了事等突出问题。按照干部职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及社会评价等进行分类,设臵重点考核指标。为鼓励开拓创新、争先创优,增设加分项目。考核指标可以设臵为: 1.工作业绩指标:包括工作数量、质量和工作时效。2.工作能力指标:包括岗位技能,履行“一岗双责”的能力等。3.工作态度指标:包括工作纪律、服务态度、服从领导安排等。4.社会评价指标:包括监管服务对象有效投诉、反馈意见评价、明查暗访结果等。5.专项加分指标:重点工作突出贡献、新闻宣传业绩等。
二是处理好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的关系。现行的《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规定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从实践的角度和提升组织能效的角度看,“绩”是关键指标,而“德、能、勤”对“绩”的实现具有保障作用,“廉”则可成为考核的一票否决因素。因此,要正确认识指标之间的关系,在考核具体分值的分配上,可以适当提高“绩”的权重,而“廉”不应当作为权重因素加以考量。具体分值分配上,德、能、勤、绩比例可为2:1: 1:6,而“廉”是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对“廉”应该采取一票否决,即发现 不廉洁情况即评定“基本称职”或“不称职”,并追究相关责任。对“德”、“能”、“廉”侧重于采取定性考核,对“勤”和“绩”侧重于采取定量考核。在对“绩”进行考核时,应当引入绩效考核或目标考核模式。
三是创新和优化考核方法。搞好考核工作,是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的重要举措,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因此要让定性和定量考核更为科学合理,关键在于借鉴和引进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
1.用多层次考核的方法改进对干部“德”、“能”、“廉”的考核。采取多侧面即从不同层面的人员中收集考核信息,从多个视角对干部职工进行综合绩效考核并提供反馈的考核方法。注重把组织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把下级测评、同级互评、上级考评、社会测评相结合。通过实行分层分类考核、匿名考核、电话抽样调查、问卷调查、行风评议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考核,保证考核结果的可靠性,减少被考核者的顾虑,使考核评价更全面、更客观、误差更小。
2.用信息化推进对“勤”的考核。对“勤”主要采取周报告月汇总的考核方法,如有条件也可使用指纹考勤系统或者电脑考勤。勤,是干部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要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目前基层广泛采用的日常办公网络平台和经济户口管理平台,规定干部每天要按时登录 6 相关网站,系统自动对每个干部的出勤、工作情况进行自动监测、记录,每月自动汇总,形成客观数据作为评判的基本依据。
3.用个性化的绩效评估方法评价干部“绩”的表现。个性化绩效考核的基础,在于量化、细分、明确每个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从而制定出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同时涉及到多个岗位的干部,则按照每个干部满分100分的方式,将每个岗位的工作再确定一定的权重。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设定工作,应该由市局或县级局层面完成,以确保工商所干部考核标准统一且具有可比性和参照性。对工作量不同、人员分配有差异的,一方面要均衡配臵行政资源,尽可能地使同类岗位每个干部的工作量接近,另一方面可按照工作量的差异,适当微调考核标准。如,在经济户口管理方面,每个片区干部管理经济户口的数量不同,对管理数量少的,考核要求可适度调高。
4.合理设臵加(减)分项增强干部区分度。要将每一个干部在工作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同寻常的良好行为(如执法办案标兵、竞赛得奖、重大创新)或非同寻常的不良行为或事故(如违反纪律、不廉洁等)记录下来,作为绩效考核的事实依据,从而认定干部的具体表现。
四是切实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力度。对于干部的考核结果,要通过年度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物质奖励、干部教育培训、“一票否决”等途径和方式,切实加大考核结果的应用力度,确保考核成为左右干部工作行为的“指挥棒”。对发生综合治理重大责任事故、刑事案件、行政执法案件败诉、信 访恶性事件、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规定等情况的,对当事人、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及所在单位“一票否决”,并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措施。对年度绩效考核成绩优秀、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在培训教育、物质待遇上予以区分,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优先推荐使用。
三、对完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第一,改进考核指标体系,坚持系统性与科学性并重。完善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增强考核工作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引导、激励功能,进一步增强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引领各基层单位和干部职工把指标体系的贯彻化为自觉行动,落实到整个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使干部“信服”,引领干部职工“践行”,变成大家的统一行动。
第二,完善考核方式方法,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要坚持年度考核与经常性考核相结合,更加注重经常性考核。继续加强对过程的考核,研究建立平时考核工作机制,加强跟踪问效,使“结果控制”与“过程管理”相统一。探索工作预警通报制度,对目标任务完成滞后的单位亮“红灯”,及时通报,提出预警,促使其改进加强;建立任务督办制度,强化督促检查,促使各地各部门把功夫下在平时,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建立试行问责制度,对重大突发事件建立处臵台账,属于考核工作范围、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事件,要记录 8 在案、依规扣分,使平时考核真正成为推动目标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
第三,扩大考核工作民主,坚持民意与实绩并重。要把群众公认作为考核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既察实绩、又听民意,充分听取一线干部职工对上级机关、本单位领导和同事工作情况的意见。要加大“民评官”、“干部互评互议”、“领导点评干部”、“基层点评机关”、“机关点评基层”的力度,在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适度加大民意调查的分值权重;要“开门”搞考核,进一步公开考核程序,开放民意调查、社会评价、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等工作环节,提高考核公信力;要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做到“考什么”让群众提建议,“怎么考”让群众出点子,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考核成为反映民意的“晴雨表”。
第四,强化考核导向作用,坚持“考绩”与“选人”并重。要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把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与优化干部选任机制相结合,使考核与干部使用有效对接、相互印证,做到考察实绩与考察干部有机统一。要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发挥考核本身的奖惩、激励和导向价值,搞好局所两级领导班子调整,切实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要充分运用考核结果,把考核结果作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通过竞争上岗、合理流动、优化配臵,从而构建公平的干部选任竞 争机制,建立优先使用、末位淘汰、引咎辞职、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不称职领导干部转任非领导职务等配套措施,使目标责任考核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练兵场”。使那些安于现状的干部思想“不安”,四平八稳的干部位子“不稳”,逐步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第二篇:工商系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经济市场化、市场法制化、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也 加快了对人才资源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新形势,对担负着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任务的工商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我市工商部
门实行垂直管理以来,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市工商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大力加强工商队伍建设,以新的思路和方法,尽快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能够全面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知识型高素质工商管理队伍,无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我市工商队伍现状及特点
公务员是我市工商队伍的主力军。截止2002年12月底,全局共有2866名公务员。其中研究生学历占1;本科学历占15;大专学历占56;中专高中学历占28;30岁以下占13;31岁至35岁占22;36岁至40岁占24;41岁至45岁占20;45岁至50岁占16;51岁以上占5。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占公务员队伍的29.4。
队伍整体结构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学历层次以大专为主,整体文化水平有待提高;二是队伍的年龄结构有老化倾向,尤其是处级干部年龄偏大,其中46岁至50岁处级公务员占39%,51岁至55岁处级公务员占25%,领导干部队伍出现年龄断层现象,年轻力量有待加强。
二、近年加强我市工商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
(一)提高进人门槛,不拘一格引进人才。针对我市工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1999年实行垂直管理之后,我局提高“进人门槛”,加大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要求新进的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干部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2002年,为争夺人才,我局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选人方式,主动到全国有关重点院校选拔优秀人才,不拘一格地吸引人才。1999至2002年,我局共录用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184人,其中2002年一年就从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各高校录用大学生106名。这些同志大部分都充实到基层第一线,大大改善了基层队伍的年龄、学历及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工商队伍的文化素质。
(二)拓宽干部出口,大刀阔斧改善结构。针对我局干部队伍年龄趋于老化、学历层次不高的状况,我局致力于在拓宽干部出口上做文章。除坚决落实干部辞职、辞退制度等制度外,还鼓励符合条件的干部自动退职、自谋职业,并在政策范围内对学历低、年龄大的干部,分流至事业单位或工勤岗位。2001年机构改革期间,除法定退休、离岗退养、提前退休外,还采取自动退职、自谋职业以及分流到事业单位、工勤岗位等办法,对人员进行妥善分流安置。机构改革期间,共分流干部775人,其中81名公务员分流到事业单位,92名公务员分流到工勤岗位。空出了大量编制,为后来大规模补充高学历知识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教育培训,稳步推进素质工程。培养人才是获得人才最根本的办法。近几年,我局加大了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分批举行了处级干部理论培训班、科所长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并对全体干部进行WTO、自动化办公等现代科技知识的轮训。同时制定政策鼓励干部在职培训,提高学历水平,改善知识结构,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队伍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制度建设,狠抓科学规范管理。实行垂直管理以来,我局根据队伍现状和形势的发展,陆续建立健全了干部录用、考察任免、编制管理、职位管理、外事管理等20多项干部管理制度,并狠抓制度的落实,使队伍管理逐步趋于规范化、制度化。
(五)调整职数设置,确保比例结构优化。2001年机构改革后,我局对全局科以下非领导职数进行了重新设置。调整后,全局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职位设置比例分别增加了152、9;科员、办事员职位设置比例分别减少了54、73,为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三、目前我市工商队伍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队伍结构存在薄弱环节。
1、学历层次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目前我市工商队伍中,仍有1338人(含取得大专证书者)未达到大专学历,占总人数的39%,这部分人员主要分布在基层工商所,造成基层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仍然不高。主要原因一是1999年垂直管理前,各区工商局隶属各区政府,进人标准不一,很大一部分人员是当时的市管员因体制转变整体划转,或从以工代干的市场管理员转为聘用干部的高中以下学历人员;二是垂直管理前,各分局引进人才主要从省工商学校和民族学院选拔,省工商学校培养的学生以中专为主,且进人数量不多;三是相当一部分在职人员是
通过函授或电大等业余培训取得学历文凭的,未通过系统脱产培训,在文化素质的提高上打了折扣。
2、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局中专以上学历人员中,主要的专业是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英语、计算机,其余如经济、金融、社会科学、财会、审计、电子商务及现代管理等专业比较缺乏。知识结构单一,尤其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中
有较大一部分人员满足于应付本职日常工作,对一些突发或综合性强的工作任务缺乏综合能力。
3、队伍趋于老化,年轻力量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长期以来,只进不出、只上不下的现象在干部队伍中较为普遍地存在。队伍缺乏流动,新陈代谢缓慢。2001年机构改革后,我局虽加大力度拓宽干部出口,但队伍整体年龄结构还是趋于老化。目前我局35岁以下公务员仅占公务员队伍的35%,处级干部更是主要分布在46岁以上年龄段,占处级干部总人数的64。年轻力量相对缺乏。
(二)干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1、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是干部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的前提。近年来,我局按照上级要求,逐步建立完善了处级干部、科、所长竞争上岗制、任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及干部考察、考核等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干部录用制度、考察预告制度、任前廉正鉴定制度、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以及不称职干部谈话制度、戒勉制度等制度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队伍管理中,能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是否建立一套健全的队伍管理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近几年我局逐步推行竞争上岗制、任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等一系列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较好的激励机制,但在一般干部队伍中仍缺乏有效的激励方法。部分年龄在40岁左右、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同志,在机构改革后存在“松口气”的心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人浮于事,效率不高。有些单位出现了一方面人满为患,一方面人才紧缺,队伍内部忙闲不均的现象,对队伍建设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干部交流力度不够。
干部轮岗交流对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队伍的精神面貌,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局处级干部交流轮岗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但对科以下干部的交流轮岗尚落实不够。各单位往往只对工作不出色的干部进行轮岗,对工作积极主动做出成绩的人员,出于工作的考虑不舍得交流。局机关和基层队伍的交流及基层各分局之间的干部交流未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干部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长期以来,干部监督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谈话诫勉、回复函询、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专项督查等。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办法在实际操作中逐渐出现形式单一,程序上不够严格等不足。二是有的监督办法侧重于静态监督和事后监督,而事前、事中的动态性预防和警示相对较为薄弱。三是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缺乏有效的监督。四是部分干部对监督工作认识不足,或思想上有顾虑,不敢监督,或认为是组织、纪检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三、加强新时期工商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广开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人才是事业之本,发展之基。谁赢得人才,谁就将赢得未来。针对我局人才匮乏的状况,利用加入WTO后的保护期,制定和实施红盾人才计划,从2002年起,用3到5年时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编制范围内,引进300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法律、经济、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外语、国际商务、现代管理等专业人才,形成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新突破。
(二)突出创新,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随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重心的下移,基层工作层次不断提高,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十分迫切。一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培训,改善领导干部知识结构,尤其要加强领导班子创新思维的培训和领导能力的培养。二是规范考核机制,切实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把干部考核和干部任用结合起来,对组织考核认定“不称职”的,予免去现有职务;对“基本称职”的,实行戒勉谈话和黄牌警告,提出整改要求,并限期改正。三是要动态调整,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以消除惰性,提高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加大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的力度。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交流、挂职等形式,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拿得起”,开拓创新的年轻干部队伍。
(三)稳步推进,加强队伍教育培训。
1、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利用政治学习制度和其他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引导队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公仆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根本上克服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的思想。广泛开展严格执法教育整顿活动,树立依法行政、法律至上的观念,把坚持依法办事、文明优质服务作为提高整个队伍综合素质的突破口。
2、加强知识更新,培养复合型人才。克服“以干代学”思想,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方法,有计划地加强对现有干部的知识更新和素质培养。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为基本要求,针对不同的业务领域,开展各种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阶段对所有公务员进行WTO有关规则培训,并逐步将WTO业务知识列入执法资格考试范畴。有计划地对公务员队伍实行英语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逐步要求每个公务员做到“四懂”,即懂一门外语、懂计算机应用、懂本岗位法律法规,懂本业务领域国内外发展态势。使工商干部队伍逐步由工作型、经验型向知识型、工作型、专家型相结合的结构转变。
3、鼓励在职自学,加大学历教育力度。针对目前干部队伍存在学历层次不高、文化知识不够扎实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干部职工采用多种形式在职自学,提高队伍学历水平及综合素质。
(四)深化改革,加强队伍制度建设。
1、适应形势,不断完善具体制度。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必须走制度化的路子。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需要,大胆改革,不断完善各项具体制度。以行风评议和贯彻实施《广州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为契机,建立健全各项办事、服务、承诺、过错追究及有效投诉认定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层级负责制;完善层级量化考核制,以日常考核和考核相结合,达到用机制和制度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的目的。
2、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用人机制。一是推行竞争上岗制。在落实处级干部及科所长竞争上岗制、任职试用期制、任期制的基础上,推行科以下非领导职务竞争上岗制,把干部领导职务逐步从委任制向竞岗聘任制过渡。二是逐步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有关制度。三是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制。通过制定和实施统一的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在落实处级干部轮岗交流的基础上,本着“因人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推行科以下干部锻炼性交流及轮岗性交流制度。以培养复合型干部为目标,逐步推行市局机关、分局机关、工商所之间的纵横向干部交流。通过交流锻炼,培养工商管理工作的“多面手”,优化人才配备,改善班子和队伍结构,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3、引入竞争,激发队伍内在活力。一是推行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对科以下干部全部实行持证上岗制,用制度规范履行各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提高工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水平。二是探索末位培训制、试岗制、待岗制。健全和完善简便、科学、操作性强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意识,形成“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奋勇争上游”的良好氛围。三是推行立功受奖制度。鼓励广大干部忠于职守,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拓展领域,完善干部监督机制。一是完善干部监督制度,并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相结合,把监督的关口前移,侧重于事前、事中的动态预防性监督。在抓好谈话、回复、诫勉等项制度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推荐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干部任前监督制度、考察结果会审制度、领导干部违纪违规考评制度,进一步增强干部监督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二是狠抓干部监督制度和方法的落实。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及时地监督,逐步把离任审计与任前、届中审计相结合,把审计结果纳入干部廉正档案,并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强化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建立投诉举报电话制度,在进行民主测评、座谈和个别谈话时,加入八小时之外的表现内容。
(五)塑造工商文化,树立队伍良好形象。
一是加强道德建设。人无本,不能立;人无德,不能行。工商干部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任务,必须强化对干部道德行为的监督。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广州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对损害工商队伍形象的行为按照规定给予惩处,并进行警示性教育。
二是规范工作、服务礼仪。逐步修订《工商礼仪规范》,规范工商执法基本礼仪、窗口接待礼仪、公务和社会活动等工商礼仪。通过规范工商干部个体形象,展示队伍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提高工作水平,优化服务质量。
三是锻造团队精神。密切围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深化工商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积极倡导“有为、有位”和“理想、信念、干劲、成果”等文化理念,在全局干部队伍中确立“忠诚、公正、服务、效率”四种意识,提高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提高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同时,还要加大对工商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让队伍的每一分子在工商文化氛围内得到陶冶,激发作为工商干部的荣誉感,激励队伍的创新意识、工作斗志和服务热情。让群众了解我们的文化,创建良好的社会效应,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工商管理队伍建设能否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着国际化环境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牢记“两个务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人才为本,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抓好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科学规范管理,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工商队伍,锻造市场经济的坚强卫士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干部资源的探索与思考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形势,我县从改革机制入手,推进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一、初始动因
推进干部培训资源整合源于对干部培训工作现状的认识和把握。长期以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条件较差,严重影响了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县干部教育培训的场所、设备还比较落后,难以适应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要求。二是师资力量不足。与全县干部总数相比,干部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不对称,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管理体制混乱。干部培训管理体制存在着部门分割、多头办学、各自为政的状况,缺乏宏观管理,部门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借培训之名观光旅游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培训资源难以共享,培训难以取得实效。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进干部培训资源整合,是新形势下适应大规模培训要求,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和效率的现实要求。
二、主要作法
20*年以来,县委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整合物力、财力、人力,使干部培训资源等到了有效利用。
第一,整合区域办学资源,发挥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县委书记邹正金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深入到有关部门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主持召开县委办公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解决相关问题。20*年,县委党校在与县职业高中、宜昌市电大*分校合并的基础上,加挂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校、团校,使全县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势互补。政府投入、自筹资金共120多万元,维修了教室、添制了教学设备,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学员食堂和餐厅,改造了学员宿舍和办公室,组建了党校远程教学C级站、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和计算机中心。县委党校现有教职员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有常年容纳500人上课、200人住读、400人就餐的教学条件,已成为综合型、全方位、多功能的干部教育培训阵地。
第二,盘活区域人才资源,优化师资队伍。我们把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满足需要的干部培训教师队伍,作为干部培训的基础性工程和最紧迫任务来抓。一是抓培养。支持教师到省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听课、进修,鼓励深造,达到更新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的目的;先后选派5位青年教师组成农村工作队员驻村工作和参与县委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开阔眼界,锻炼能力。二是抓引进。为解决法学、经济学等学科教学的紧缺人才,先后引进了3名人才充实到了干部培训队伍,做到“五落实”,即:编制落实、岗位落实、住房落实、待遇落实、培养联系人落实,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三是抓聘任。聘请了由县级领导、行业专家、拔尖人才等16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建立教学档案,有效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四是抓联合。打破区域界限,整合教育资源,成立了“宜昌市江南干部培训协作会”,与宜都、长阳党校定期开展校际合作,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授课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第三,理顺管理体制,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县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县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干部培训管理,提高干部培训效益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县委组织部认真履行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责,坚持推行点名调训,及时通报各单位选派干部参加培训情况;对学员培训纪律、党性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建立干部培训档案;对主体班实行“组织部督学制、班主任跟班制、班委会管理制”的管理模式,严格培训纪律;完善干部培训审批制度,全县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均由县委组织部审批,对培训目的、培训对象、教学计划、办班地点、招生人数、经费来源和收费标准严格把关。县内组织调训、公务员培训一律放在党校进行培训;撤销乡镇党校,乡镇组织举办主职以外的村干部和农村党员轮训,由县委党校组织师资力量集中授课。推行了党政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全县542名40岁以内的副科级及以下干部进行了党政干部通过了考试。同时,加大了干部培训的投入,干部培训经费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
第四,创新培训理念,构筑开放式培训平台。一是培养内容上注重“前瞻性”。力求适应建立干部培训新体系的要求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把培训内容与全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结合*工作和干部知识结构的实际,先后拟定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TO知识”、“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58个专题,并建立了课题库。课题内容主要是四方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和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科技发展新动态、领导科学新趋势、网络新知识;党建理论和党的知识。二是培训方法上注重“实效性”。开展了“菜单式”教学、“反馈式”教学的探索;开辟了“学员论坛”,让学员走上讲台,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考察相结合,现场观摩与专家相结合。三是教育对象上注重“针对性”。在加强年轻干部培训的同时,重点加强乡镇干部、村干部的培训力度。从20*起,县委计划用3年时间将乡镇干部、村主职干部和村后备干部轮训一遍。近两年,组织部每年组织主体班培训400人以上,组织短训班培训700人以上。政府埋单,先后遴选出52名农民党员、团员青年及村后备干部到长江大学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着力培养乡土拔尖人才;先后选派8名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学院攻读研究生学历,着力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县整合干部培训资源才刚刚起步,当前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待提高。少数地方和部门没有真正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干部工作中存在重使用、轻教育的现象。同时,部分干部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培训的目的不明确,把培训变成交朋友的过程,联络感情的过程,影响了培训的质量。二是按需施教待突破。培训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存在“一个单子吃药”的问题。根据干部职业年龄文化心理特点和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进行针对性培训不够。部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重复参加培训,而一些普通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或培训少,培训工作仍有死角。三是管理制度待加强。有的参训干部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与原有工作不能完全脱开,不能严格执行干部调训的有关要求。培训管理的力度不够,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的少,有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难以严格执行。四是激励机制待完善。干部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脱节的现象,干部学习缺少压力、动力。
四、对策思考
整合干部培训资源是适应新形势不断演进的过程,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宣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把继续教育的干部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把干部培训工作摆在党的中心工作来规划和考虑。坚持全县上下一盘棋,形成县委宏观抓、组织部牵头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培训工作。将制度化建设作为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形成运行良好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严格部门办班审批制度,不断规范干部调训工作程序;完善对参训干部的学习纪律、生活管理、考试考查等各类制度,强化对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的管理和考核;推行学分制管理办法,将干部培训与工作考核、干部任用有效结合。
三是创新培训方式,不断增强干部培训实效。开办党校夜校班和领导干部双休日知识讲座,通过党校教师授课、邀请客座老师授课、观看讲座录像等方式,改变受训对象狭窄、培训面不宽的状况。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加强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培训主渠道的作用,推行“自主性、菜单式、实用型”为主要特征的干部自选培训。举办网上党校,定期发布学习内容,让干部通过网上自学并提交答题试卷,有效解决工学矛盾。
四是拓宽培训渠道,建立开放式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逐步打破由党校、干校单一培训的旧模式,积极利用各类专业培训机构、社会培训资源,倡导开放式培训的新格局。建立一批干部实践锻炼基地,选派干部挂职学习;选派县乡干部到村或企业任职,使其在实践中锻炼,丰富阅历,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干部培训协作会”的作用,走联合办学路子;以多种形式鼓励干部自学,引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营造学习型干部、学习型社会的氛围。
第四篇:浅谈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探索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职工 岗位绩效考核 体系构建
论文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的意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目标,并在结合淄博职业学院的实际,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旨在于对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提供参考借鉴。
一、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的意义
1、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的含义
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是指根据教职工的职业特点,按照规定的程序,依据一定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的完成工作情况进行评定,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的依据,从而促进学校和教职工个体的共同发展。
2、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的作用
(1)是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岗位设置管理是改革的关键,因为人员的聘用要以岗位需要为前提;合同管理则要以岗位职责为依据;绩效考核要以完成岗位职责任务为标准;工资待遇要根据岗位等级而确定。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和实施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以确保高职院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2)是高职院校教职工人事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教职工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依据;二是制定教职工培训计划的依据;三是校内分配的依据;四是对教职工进行激励的手段。
(3)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职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要通过绩效考核对教职工的工作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找出教职工工作绩效与学校整体目标的差异,使教职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此教职工可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其次,绩效考核通过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提高考核的效度和信度,可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职工全面发展。
(4)是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教职工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前提。通过绩效考核的导向、反馈功能,可以强化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质量导向,引导教职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质量上来,从而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二、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1、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构建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一是要针对岗位绩效考核的目的、对象、侧重点进行设计;二是要充分体现考核对象的性质和特点。
(2)科学性原则。构建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一是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调查分析方法,使岗位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考核对象的实质。
(3)明确性原则。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的内涵要明确具体,即对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责任的轻重、业绩的高低做出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要求;二是岗位绩效考核指标的外延也要清晰,避免界定模糊杂乱。
(4)系统性原则。对考核对象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联系,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同时,同层次指标之间应尽可能的界限分明,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2、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
针对淄博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本文对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构建,旨在明确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思路,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规范学院的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工作,强化教职工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帮助教职工改进工作,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并为学院制定晋升职称职务、奖惩政策及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3、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不断总结淄博职业学院多年来实施岗位绩效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学院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一级考核指标内容及其权重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目标计划、质量控制、工作绩效、创新贡献七个方面,其权重分别为6%、6%、6%、6%、6%、65%和5%。
(2)二级考核指标内容及其权重和主要观测点及赋分标准(每项达不到赋分标准要减相应分值,在此暂不逐一列举)
①思想道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廉洁自律和爱生护校四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2%、1%和1%。
政治思想考核的赋分标准为:政治立场坚定,服务意识强,积极参加部门和学院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
职业道德考核的赋分标准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廉洁自律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坚持原则、严于律己、秉公办事、清正廉洁。爱生护校考核的赋分标准为:热爱学生,维护学院利益。
②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出勤情况、服从安排、团队协作、纪律性四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2%、1%和1%。
出勤情况考核的赋分标准为:遵守考勤制度,按要求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服从安排考核的赋分标准为: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团队协作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团队意识强,按时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并积极主动配合协助他人完成团队工作。
纪律性考核的赋分标准为:遵守各项制度规定,工作时间无闲谈、上网闲聊、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等不良行为。
③工作能力:主要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三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2%和2%。
专业知识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具有本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并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具有本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且不断提升岗位专业技能水平。
通用能力考核的赋分标准为:会用电脑办公,会用PPT汇报,会用Smart原则凝练目标,会用WBS分解任务,会设计项目方案,会用OPPM一页纸进行项目管理,会用PDCA提升工作,会用知识管理分析解决问题等。
④目标计划:主要考核工作目标、工作计划两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3%和3%。工作目标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年初按照部门目标,结合自己的岗位凝练个人的工作目标,目标明确,对本部门目标有较好支撑。工作计划考核的赋分标准为:依据工作目标制定了个人的工作计划,任务明确,任务起点终点明确,任务按周或按月进行了分解。⑤质量控制:主要考核职责履行、循环提升和知识管理三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2%和2%。
职责履行考核的赋分标准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节约校园、平安校园、网络管理、全时段管理等规定。
循环提升考核的赋分标准为:主要或重要工作按照PDCA的四个工作过程、八个步骤开展工作。
知识管理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岗位职责范围内数据齐全、准确,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能按照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逐级提升的方法用于改进工作。
⑥工作绩效:主要考核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效率效益、高水平成果、满意度五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30%、20%、5%、5%和5%。
工作数量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完成岗位职责内的各项工作,积极承担部门或学院安排的各项任务。科研工作量须达到学院《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应分数。
工作质量考核的赋分标准为:格按照学院或部门规定的工作程序、工作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效率效益考核的赋分标准为:执行力强,工作计划执行好,按时执行率100%,按时完成率100%,目标实现率100%。工作计划如有调整,须理由充分、及时。
高水平成果考核的赋分标准为:积极争取高水平成果,为部门学院积极奉献。
注:高水平成果由各部门确定,也可参照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凡有经济指标的部门也可将高效益项目作为高水平成果。
计算方法:个人得分=(个人高水平成果累计分÷本部门人员最高分)×5。
满意度考核的赋分标准为:主动开展个人反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周边绩效好,满意度90%以上。满意度测试,同行满意度、上级满意度、下级或服务对象满意度,每有1项每低1个百分点减0.1分。
⑦创新贡献:主要考核创新和贡献两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3%、2%。
创新考核的赋分标准为:立足本职岗位,工作有创新性,促进了工作改进提升。贡献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对本部门的发展有特殊贡献,促进了本部门的发展。
三、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
1、组织考核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院实际,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每年进行一次。要求各系院、处室年终制定考核实施方案,成立岗位绩效考核小组,按照考核办法和岗位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对本部门所有人员进行考核。
2、考核结果确定
各系院、处室按岗位绩效考核成绩排名,并将考核结果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A等占25%、B等占50%、C、D两等占25%,D等按条件直接确定。各系院、处室按照岗位绩效考核名次和D等条件确定各成员等级。
3、考核结果使用
(1)岗位绩效考核结果使用
岗位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岗位绩效奖励的依据,也可作为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评先树优、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的依据。
(2)岗位绩效奖惩
各系院、处室可将考核结果作为部门考核奖励分配的依据,D等原则上不发放岗位绩效奖励,A、B、C各等级的奖励金额由各部门自行确定。
参考文献:
[1]王彦春.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第18卷,(2).[2]孔庆如,廖志琼.高校教师考核方法难点分析及改革策略研究[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7,(4).[3]吴雷,曾卫明.对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8).
第五篇: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2012
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金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王立新
山东金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宝股份”)属大型电子材料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电子铜箔、覆铜板和印刷线路板产品。公司现有员2400人,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公司为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材料分会理事长单位,覆铜板行业协会(CCLA)和中国印制电路板行业副理事长单位。近年来,公司始终坚持制度化建设的管理理念,在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中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绩效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体系建设工作得到不断完善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我们公司在2004年之前的企业管理中实行的是经济责任制的考核模式,经济责任制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经济责任制在很多方面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外,单纯的经济责任制考核缺乏晋升机制,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打破传统的考核制度,增强员工的自我提高意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从生产一线到行政处室,从操作人员到管理人员,从生产现场到销售运输等各个工种和作业环节均建立起了全面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
绩效考核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出发点,对员工工作进行考评,并把考核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职能相结合,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改进;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它是组织人力资
源管理等职能开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它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绩效改进的途径之一。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从企业的角度看:一是有利于改进员工的工作绩效。因此,绩效考核结果最突出的运用就表现在为绩效改进服务中,绩效改进是绩效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以往公司实行的经济责任制是通过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并把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奖惩、晋升或降级的标准。而现在的绩效考核制度的目的不限如此,员工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待续的绩效改进才是根本目的。所以,我们在绩效考核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无论是工段的日考核,还是分厂的月考核,都能够做到及时公示,员工一旦发现问题可直接与考核者沟通,第一时间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有利于员工认识自己的工作成效,发现自己工作中的短板、认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得员工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优势,扬长避短,积极主动的改进工作。二是衡量员工优缺点的重要形式。绩效考核结果可以帮助管理层在执行管理过程中,依据不同员工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程度的强化行为、激励与指导。让员工的绩效朝着与管理者理想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符合期望的行为发生或者增加出现的频率,减少、消除不期望行为。三是作为薪资或绩效奖金调整的依据。绩效工资是直接与员工个人业绩相挂钩的,这是绩效考核结果的一种普遍用途。它是为了增强薪酬的激励效果,在员工的薪酬体系中部分与绩效挂钩,工资的晋升也往往由绩效成绩来决定。这样以来,就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论是在日常的生产操作、现场管理、劳动纪律和安全工作方面,员工都会自觉、自发的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以增加自己的工作业绩。四是作为评先树优的依据。我们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员工在某方面工作业绩突出,就可以晋升、聘任为相应档次的主管、技师等等,为其提供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
在每年的评先树优活动中,始终坚持将绩效考核作为各项考核、评定的第一道门槛,只有绩效考核分符合要求才能参与各项荣誉的评定,切实将绩效考核运用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石。五是作为人才发掘培育的依据。员工绩效不佳的原因往往在于知识、技能或能力方面出现了“瓶颈”。公司通过各生产厂每月上报的绩效考核表对员工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及时发现员工在工作中的短板,以此制定出相关的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参加培训或者接受再教育。六是作为涉及人力资源方面的法律诉讼的书面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提供了有关个人绩效的书面记录。这些记录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关系纠纷问题,确保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从员工发展的角度看: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消除潜在的问题,并为员工制定新的目标以达到更高的绩效,有助于为员工制定发展和成长计划,有助于改善员工的工作方式,为提高员工工作水平建立了一个合理的平台,使管理者在绩效考核中的角色转变为教练,承担督导与教育的责任。为员工制定合理的绩效改进计划、实施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晋升和培训工作提供依据。
我们公司在实行绩效考核中,要求“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生产岗位重点以质量、产量、消耗等为主要考核项目;行政管理及服务部门重点以工作量、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等为主要项目。考核的重点内容权重为80-90%,并兼顾到现场管理、消防安全、厂规厂纪、文明行为、卫生及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等。公司的绩效考核实行逐级考核,上级考核下级,即公司考核分厂、处室负责人,分厂领导考核到工段长,工段长考核到每个员工,并将考核结果与平时奖金分配、工资晋升、模范员工的评选、职称评定等项目密切挂钩。在考核的周期方面,分厂、处室负责人实行考核,每年由人力资源处组织有关部门实行考
评;行政部分管理人员和分厂的工段长实行月度考核,各分厂的员工和部分服务人员实行日考核。绩效考核在基层实施方面,首先在各生产厂依据岗位特点为各工段的不同工种制定出绩效基础分,每天将劳动纪律、工艺指标、现场管理等内容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每位员工所得分数进行公布,月底各工段再将每位员工的绩效分进行统计作为发放绩效奖金的依据,奖优罚劣,实现多劳多得,切实保证员工的基本利益。
绩效考核完成以后及时与员工进行考核结果的沟通、交流和反馈,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绩效反馈是管理人员与员工在考核期内的具体表现进行双向沟通,使得员工认识到自己在考核期内主要的工作成绩与不足的过程。在进行绩效反馈的过程中,企业自始至终把握一个重点,反馈不是为了通知员工本次绩效考核的结果,而是为了使双方达成共识,让员工认识到在上一考核期内自己的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以改进工作、提升能力为重要出发点。
我们通过实行绩效考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的改进,在提高员工业绩的同时,增加了人力资源的价值,这期间公司以绩效考核为依据从基层选拔各类优秀人才50多名,晋升职称120余名,充实到管理岗位,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绩效考核不仅使员工自身获得参与目标设定的机会,不断改进学习,获得讨论及计划个人发展的机会,增加认同感,而且还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通过绩效考核每年员工的工资增长水平都25%以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金宝股份通过绩效考核的实施,不仅在人员管理上受益匪浅,而且对企业效益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最终达到了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