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xx南站商务新区的对策研究
打造xx南站商务新区的对策研究 经济科技和城建资源环境委员会
作为xx“中提升”战略区块之一——xx南站交通枢纽区块改扩建工程,既是实施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建设和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xx城市快速发展、打造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满足旅客对铁路运输服务水平的需要。xx南站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边城市功能紧密融合在一起,不仅具有良好的交通可达性、便利的交通转换条件,而且其高度聚集的人流、物流等特征,是吸引各种城市功能聚集的场所、通常会成为城市重要的商业、公共服务、生活中心。因此,国内外火车站一般均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极而被开发建设,进而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带动点,并在“车站经济”的带动下形成新的城市中心或区域性商务中心。
一、加快建设xx南站商务新区的重大意义
(一)打造南站商务新区是接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举措
2009年,国务院明确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定位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xx,要做好接轨上海、实现长三角城市互动发展的文章,首先应当建设好的城市对外交往的门户——南站。南站是xx陆路交通的枢纽,连接长三角主要城市的高铁门户,也是长三角城市间人流、信息流汇集的重要节点,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愈来愈凸现出来。
(二)打造南站商务新区是实现xx港口和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支撑 作为xx陆路交通门户,南站在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同在长三角洲的杭州、南京等同类城市相比,现阶段的城市门户,无论是景观环境、配套设施,还是集散功能,与xx的综合实力、城市品位以及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定位还有一定差距。建设好具有地标意义的南站商务新区,必将彰显崭新的城市风貌和产业特点,成为xx城市形象定位的重要元素,展现“东方商埠”,“港通天下”的城市形象。
(三)打造南站商务新区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目前,海曙区服务业占GPD的比重约为85%,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呈现明显的特征。随着南站商务新区建设的规划和启动,必将加快xx与长三角城市产业要素流动,为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推波助澜,特别是为正在实施的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契机,为南站周边区域发展新型商贸、商务、物流、旅游、休闲等产业创造新的空间,使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率先搭上快车。
(四)打造南站商务新区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平台
随着南站商务新区的建设,在实现城际交通的通达性和便利性的同时,还会将高品质服务业载体需求推向新高,催生高档写字楼的建设热潮。新建的高档写字楼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入驻其中。随之而来的资金、人才和先进的经营理念、运作模式,将直接打破固有格局,进而提升海曙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国内外贸易、物流、旅游、中介等行业将借助这一平台得到拓展,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二、xx南站商务新区的规划理念和开发原则
(一)规划理念
1、以客运交通集散为先导的基地开发理念。铁路站场的首要功能是内外交通集散,规划创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满足各种换乘方式的人流、车流便捷快速的集散。
2、以提升城市窗口能级为出发点的区域分工理念。利用南站铁路带来的人流、物流,直接带动站场周边地域的用地开发。吸收周边城市的信息、技术和资金等要素扩散为出发点,以挖掘和提高自身经济潜力和外向度为前提,增强xx城市的对外吸引力。
3、以展现城市自然和人文精神为特征的地域名片理念。加强规划区外部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显湖露绿,构筑多功能的绿色网络系统,塑造一个适应信息时代生活方式,活力、高效、绿色的站前综合区。铁路站前区的服务项目和空间形象以展现海曙固有的经济、社会、人文和生态环境为特征,创造良好的城市窗口形象,便于外来及过境人员了解海曙,并引导其深入海曙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活动。
(二)功能定位
1、城际交通枢纽---城市内外交通的换乘与集散中心;
2、城市门户名片---展示城市形象,塑造城市记忆中心;
3、中心商圈---城市整体商圈的有机构成。
根据以上分析,规划区的功能定位:展示城市门户形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商务新区。
(三)开发原则
——“三高”原则:高品质、高品位、高增值。按照xx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高起点、高水平、高品质地规划建设和功能招商;突出站场建筑的形态特色,倡导低碳、节能、环保理念,沿承其历史人文的固有风貌,取得人文、建筑和空间的结构平衡,创造经典环境;要培育和引进高价值、高增值的品牌和产业,不断提升区域产业能级。
——“三新”原则:新理念、新机制、新手段。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运用功能聚合理念、关系空间理论、产业联动观念,整合现有资源,统筹区域规划建设;克服本位主义、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等旧观念,通过创新开发、运作、组织、管理等机制,加强多方协作,形成发展合力;强化资本运作的意识,通过市场化手段,以有限的政府投入,吸引带动大量社会资本,形成共同开发的局面。
三、xx南站商务新区的业态配置和产业布局
(一)业态配置
商贸物流:加快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和布局调整,以批零购物、特色餐饮等业态为重点,实现商品和要素重信用、低成本的自由流动。强化展示、信息、电子商务、交易结算、物流配送等增值功能,做大市场规模。
信息中介:要抓住“一关三检”和马园商业旅游集散基地加快建设的契机,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科技信息、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信息机构和行业协会,构建种类齐全、运作规范、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服务体系。
休闲旅游:要充分发挥南站作为xx都市旅游要素最集中和旅游效益最大产业地的作用,以城际旅游为平台,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推进旅游业软环境建设,提供便利的旅游信息服务。
金融会展:扩大增量,引进集聚金融会展业。继续提高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分支机构的集聚程度,并着力引进金融、保险以及宾馆、酒店等配套场所,形成完善的金融会展服务体系。
外包创意:充分发挥南站独特的区位优势,利用新建商务楼宇的规划布局,重点引进工程技术外包,信息技术外包、语音外包和金融服务外包等企业;同时在核心板块片区储备、预留一定数量的低成本空间资源泉,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留下足够空间。
社区服务业:以满足南站周边居民消费、扩大社区服务为抓手,推动居民服务业发展,加快餐饮、美容美发、休闲健身、社区教育、维修服务、家政服务、废旧物资回收等居民服务社会化发展。
(二)产业布局
重点打造“一核”、“四大公建区块”产业功能格局:
“一核”——广场核心区:该区块主要由铁道部、市轻轨办和区南站建设指挥部三个单位联合实施。该区块范围为火车南站南北广场。规划北广场为三支街、南站西路及铁路用房合围区域,占地面积为4.6万平方米,用地性质为广场、停车场及防护绿地等,现状地上主要为南站广场、邮局、大东方宾馆、公交首末站、月湖银座等建筑物。规划南广场为永达路、三支街、甬水桥路合围区域,占地面积16.7万平米,用地性质为广场、居住、公园、社会车及公交车停车场库、汽车客运站、铁路站场等,现状地上主要为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盆景园、董孝子庙、市园林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建筑物。规划北广场以休闲景观性广场为主,实现“留”的目的;南广场以快捷有序的现代化交通枢纽为目标,实现“流”的目的。
“四大公建区块”——该区块主要由我区南站指挥部、开发商以及相关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参与实施。
1、马园商务旅游集散基地。该区块北至柳汀街,南至南站西路,东至马园路,西临妇儿医院。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住宅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非住宅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目前区域内分布有中巴客运南站、长途客运站等交通设施;海景酒店和灵通、天天宾馆等中小型宾馆;xx工程勘察院测试中心、妇女儿童医院等科研、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部分居住用房和临街商铺。该区块规划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容积率3.2,建筑高度控制在90米以内,用地性质为商务办公混合用地及停车场。该区块规划为商务办公、信息中心、旅游集散基地、特色餐饮和公共服务综合区。拟建6-8幢塔楼和多层的商业裙房,打造成为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最有力的服务功能支撑。同时利用该区块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引进特色旅游、汽车租赁、代购机票、预订酒店等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旅游公司,为来往客流和市民提供专业、便利、快捷的服务。
2、南郊物流贸易区。该区块北至宝善路,南至永达路,东至苍松路,西临祖关河。现为市自来水总公司下属的南郊水厂,以及产权属海曙区甬丰经济合作社的海曙区外来人口公寓和原海曙区农业局办公用房。该地块规划占地面积2.9
万平方米,容积率3.2,建筑高度控制在90米以内,用地性质为商务办公混合用地。该区块规划为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中介服务综合区。
3、祖关河金融商务区。该区块东面和南面为祖关河,现状为震丰村的三角绿地及部分震丰村村民低层建筑和苗木,地上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该区块规划占地面积6.9万平方米,规划用地性质均为商务办公混合用地,规划打造以商务金融、管理研发、创意设计等为主的综合性功能区。围绕商务营运中心、管理研发中心的功能定位,通过集中建设大约3幢超高层、智能化、高档次的商务建筑,逐步由休闲商业区向以客运站房核心的公共功能布局概念引导。
4、三市休闲商业居住区。该区块为规划三支街南延伸段和鄞奉路之间的祖关河两侧的三市旧货市场、花鸟市场、工艺品市场,总建筑面积为11.5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住宅建筑为3万平方米,非住宅建筑面积为8.5万平方米。该地块土地性质较为复杂,集中了一类、二类工业用地、市场用地、普通仓储用地,还有部分村民及居民住房。产权主要隶属于市建设集团、市住宅建设有限公司、博洋集团、震丰村等单位。该区块规划占地面积为6.5万平方米,北边地块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容积率2.3,建筑高度控制在50米以内;中间地块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容积率2.5,建筑高度控制在50米以内;南边地块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容积率2.2,建筑高度控制在40米以内,三个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住混合用地,其中用地面积的40%计入二类居住用地,60%计入商业金融用地。该区块设计侧重于商业性、休闲式、数字化,形成以现代商业和文化传媒、娱乐休闲为主导的生态休闲区。
四、保障措施
(一)规划保障。结合市区“十二五”总体规划,科学
编制南站商务新区开发的发展规划,把规划做精、做细、做远、做实,既能为南站功能定位的落实、项目的落地提供规划上的正确指引,避免功能定位的偏差,也能使南站商务新区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提供规划上的保障,避免资源的浪费。
(二)组织保障。xx南站商务新区的开发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周期长,要整合全区各种资源,在组织上予以充分保障。建议成立商务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办事机构的指挥部,协调各方面关系,推进工程顺利开展。同时要建立南站商务新区的专业性投资开发公司,由国资公司控股,实施资金筹措、项目开发、运营管理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规范运作。
(三)协调保障。xx南站规划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协调,要组建跨系统、跨部门的协调机构,并赋予特殊的职能,允许该区块在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产业配置、交通联结等方面享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方便项目审批,加快开发进度,形成统一、高效、便捷的协调保障机制。
(四)政策保障。强化开发建设配套政策,是保障xx 南站商务新区开发建设成败的关键环节。建议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外,还要向市里积极争取商务新区开发建设的特殊政策,并在南站区域内争取规划、国土等涉市级部门审批职能下放,提高项目自主调控和开发效率。
(五)资金保障。鉴于整个南站核心场站与周边基础设
施的投入很大,而直接用于的商务新区开发的土地少、成本高、周期长、收益慢。按目前的市区财政体制,我区独立开发的商务新区资金相当有限,要在争取中央投资包括国债资金,吸引社会投资和商家共同参与多管齐下,广泛发动,多方筹集,加快推进商务新区建设。
(六)设施保障。要按照新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要求,及早进行规划建设,特别是根据南站商务新区的功能定位和未来人口规模的生活需求来确定其等级和规模,加快区域内社会事业设施的配套建设,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要,适应南站新区开发的需要。
(六)宣传保障。通过宣传教育,要使全区上下和广大
居民意识到南站商务新区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对他们未来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要广泛调动各种宣传媒体做好宣传,发动各类企业参与南站开发,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良性互动、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将武广新区打造成为郴州新商务中心的可行性研究
2010-4-21 14:46:14 北湖区商务局
商务中心区(CBD)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城市逐步形成的,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商务中心区的功能和结构升级,出现了以金融、贸易、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中心区,由此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商务中心区。商务中心区(CBD)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实施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吸引资本、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城市和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打造武广新区新商务中心的背景和依据
郴州素有湘南重镇、林中之邑、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处在长株潭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中间地带,在两大城市圈增长级的边缘区域。武广高铁的开通,将郴州城市纳入广州、长沙等区域中心城市2小时交通圈内,郴州变成了北靠长株潭腹地,南邻珠三角沿海,成为在国内少有同时接受两大城市群双辐射的区域,原本的劣势转化为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鄂、湘、粤沿线绝对会极端重视高铁这一重要的交通优势,城镇布局,产业发展,生产要素聚集,将有很大一部分向高铁靠拢,武广沿线极有可能成为一条新的城镇化走廊,这将极大推动“武广沿线都市圈”的形成。从这个角度上讲,在长株潭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两大城市增长级之间将催生出一座新型的较大城市,把郴州从一个交通节点城市带入交通枢纽城市,给大郴州城镇群的崛起带来了极大的空间条件。
“高铁时代”改变的不仅是“速度”和“时空”,更是思维观念、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发展方式的改变。高铁将极大促进产业、经济在区域间的重构、整合,引发新的产业冲击波。随着武广高铁、京珠复线、厦蓉高速、岳汝高速等纵横交通大动脉的修建,加上原有的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等交通干线,郴州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可行性大大增强。郴州市武广站福城开发,可满足郴州城市产业升级、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设施改善量、城市形象提升等多方面的发展诉求。
建设湘赣粤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郴州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之处,位于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珠三角和湖南核心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中间地带,周边300公里以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区域中心城市。根据城市发展理论,两大城市群之间会形成断裂点,每300公里会崛起一座区域中心城市。郴州恰好位于这个支撑点上,占据了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天时地利人和”先机。
二、打造武广新区新商务中心的现实基础
(一)省市大力支持。在省委省政府加快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大决策中,郴州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生产力布局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2009年省委、省政府率先出台了支持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34条政策,市委书记戴道晋也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指出:“郴州肩负起了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对接粤港澳‘探路、架桥、搭台’的使命。”另外,武广新区的建设也早已列入郴州的发展规划当中,这为武广商务中心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推动武广商务中心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郴州到广州坐高铁只要1小时,那里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此优势湖南其他市州无法比拟;在历史上,郴州也是改革开放的过渡实验区,拥有很好的经济基础。现在,经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调查研究,认为郴州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是时候,也很有可能。
(二)福城新区已有规划。郴州在高速铁路站周边规划了福城新区。福城新区西起增湖岭东山脚,东止107国道,北临郴桂高等级公路,规划用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定位为集商贸旅游服务和高品质居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片区。其中居住用地264.5万平方米,占规划用地面积的58.5%,分为5个居住小区,规划区内总人口规模约为7.9万
人。郴州从发展的长远和大局出发,作出了“两城”的重大决策,加快对武广新区城市景观、空间布局和建筑风貌的开发和保护,集中建设高层建筑区,丰富城市空间层次变化,突出山、林、城景观完美结合的城市特色,全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林邑之城风貌。按照沿线伸展、组团递进、带状发展的格局,由内至外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集中区、高新产业区、中央商务区、福城居住区,把武广新区逐步建设成为极具活力的产业发展及配套服务核心区。
(三)产业集聚效应已然显现。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要实现生产要素均等化,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是交通的高度发达,武广高铁的开通,必然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快速流动,郴州将更多地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比如,由东莞北迁至此的台达电子,已经将原租赁园区标准厂房转为自建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并计划在当地带动16家加工配套企业。在此处投资的深圳高斯贝尔数码公司,亦计划投资近2亿元实施二期扩建,集团总部近期亦将搬迁到郴州。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将充分运用城镇群的聚集效应,适时引入会展产业、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产业、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形成城镇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的格局。郴州城镇化率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将以2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预计到2015年达到50%以上。
(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速。郴州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日益明显,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重看,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00.6亿元,同比增长13.8%,占GDP的比重为36.6%,比2008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实现税收收入近10亿元,同比增长34.6%,比2004年的5亿元翻了一番。旅游业总量、商贸流通餐饮业、房地产业都取得较好发展。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武广商务中心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打造武广新区新商务中心的具体措施
发展目标:立足高铁优势,把握“中部崛起”、“泛珠合作”之发展契机,构建两大经济圈接合区特色节点—-福城核心。
功能定位:与郴州城市其它功能组团相互补,形成集交通枢纽、商务会展、文化旅游、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RBD。
(一)制定商务产业发展规划。商务中心的特色主要表现为经济核心竞争力,主要靠具有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的产业聚集来获得。具有鲜明特色和高度集中的产业结构、产业职能正是商务中心繁荣的关键所在。因此,武广商务中心的建设必须要以商务产业分析为基础,参照国内外商务中心中产业群发展的经验,明确武广商务中心内主导产业及其发展规律,对商务中心各类产业布局进行规划,形成合理的功能结构。特别要增加第三产业在这一地区的集聚,促进商务中心的发展壮大。
(二)加强公共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
1、交通组织建设。百年大计,交通先行。商务中心的规划建设一定重视道路交通的组织,增加区域内路网密度,打通断头路、疏通拥堵路段是当务之急。要充分结合郴州“两城”建设,修建发达的高速路、停车场、方便的地下人行过道和商业设施。同时,要满足商务中心内的办公人员的旅游度假和购物休闲的需求,方便其日常生活,吸引更多的企业入住商务中心。
2、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化是商务活动的技术保障。因此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进程,构建高水平的信息化区域,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应用,构建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外部环境,实现商务中心与港口、海关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联网和资源共享,提高电子商务的服务质量,方便商务中心内的办公人员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三)培养和引进中高级商务人才。商务中心的意义在于软件,它指商业和人。人才是商务中心建设的第一要素,商务中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中高级商务人才,尤其是从
事国际经济、贸易、技术和信息交流活动以及为其服务的金融、法律、会计、物业等方面的中高级人才。目前,武广商务中心建设所需的商务类人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商务技术开发和技术支持人员;另一类是商务管理人员和市场推广、营销策划人员、物流企划人员、投资顾问和销售代表等。因此,郴州市应该将人才纳入规划中,制订长期的人才引进培养发展规划,并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引导湘南学院、郴州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为商务区提供商务人员培训、市场咨询、企业策划和输送高质量的经济、技术人才。
(四)加强区域合作开发和联系机制。武广商务中心区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性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尤其在目前还没有积聚足够人气的情况下,无论对于郴州市委、市政府还是北湖区区委、区政府,单独投资建设完成难度较大。因此,在商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可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吸引不同投资单位,共同出资建设。从而保证武广商务中心架构建设中的功能整体性、协调性和同步性。
(五)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龙头企业。要把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龙头企业作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攻方向,靠战略投资者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来促进商务中心的加速形成。相对而言,我们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具有强大的关联性、带动性,引进和培育一家处于产业链核心的龙头企业,相当于打造一艘经济的“航空母舰”。浙江海宁引进太阳能热水器龙头企业桑乐集团入驻后,带动了本地36家企业配套生产,目前该市热水器产销量占全国十分之一,配套产品产销量占到全国四分之一。台达电子到东莞投资后,带来了22家配套企业,每年税收贡献超过10亿元。因此,必须把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龙头企业作为新商务中心招商的主攻方向。策划包装一批符合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和战略投资者需求的项目。借力专业机构,对产业的特色以及我区资源特点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和理性研究,以促进产业集群为目的,打破优势资源分布约束和行政区划的约束来开发包装一批项目。依托现有矿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包装印刷、纺织等优势产业和企业,注重“增链”、“补链”项目开发,借沿海“腾笼换鸟”之机,打好招商组合拳,用优势产业、优秀企业、优良资产和优质项目来吸引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充分利用城区人文、教育优势,加强生产性服务项目的开发,积极引进服务外包企业,拓宽服务外包“接单”渠道,力争在新的商务中心形成服务外包企业基地。
第二篇:打造省级重点产业园区的对策研究
打造省级重点产业园区的对策研究
长宁县工管委课题组
为进一步推进百亿元工业集中区建设,把集中区打造成为省级重点产业园区,我委结合实际,学习借鉴先进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就相关工作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和思考,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一、我县工业集中区建设现状
长宁县工业集中区分为A区(下长工业区)和B区(宋家坝工业区),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0.27平方公里。其中B区位于长宁县城北部,用地7.69平方公里。A区位于宜泸渝高速公路(在建)与308省道立交入口旁,用地面积2.58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11月,园区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39.9亿元,其中:企业投资约35.3亿元,园区企业(含退城入园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利税3.2亿元。园区内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醋酸纤维素)、盐化工(丰源盐化)、机械制造(富源设备)、食品加工(主要为君子酒业、天瑞酒业等酒类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畅通物流)为主的特色产业。
(一)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由同济大学编制完成,环评于2008年通过省市专家评审。产业规划于2008年9月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于2010年底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集中区在2009年被评纳入四川省20家重点开发区发展规划。
(二)要素配套稳步推进。自2008年以来,通过政府主导、企业配合等多种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先后完成了工业集中区天能燃气站、B区110KV变电站、宜宾港长宁香炉滩码头I-III期工程、园区干道一期(丰源盐化入厂道路、桥梁;泰宁化工入厂道路、香炉滩码头专用通道、曙光村园区干道等)、安置房一期工程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目前,正在加紧推进工业集中区科技研发与投资服务中心、工业污水处理厂、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园区干道二期、标准化厂房、安置房二期、工业集中区后勤综合服务区等项目的建设工作。
(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四川普什醋酸纤维素公司投资14.5亿元新建的年产3万吨醋酸纤维素项目和投资1.2亿元新建的7500吨/年醋酸塑料生产项目、景祥包装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1200万㎡彩色瓦楞纸包装箱项目、长宁县电力公司投资4600万元新建的工业集中区B区110KV变电站、长宁县天能燃气公司投资2900万元新建的工业集中区B区配气站、天瑞酒业投资3000万元新建的2000吨白酒技改一期、纯兵食品厂投资3000万元新建的2万吨/年竹笋食品加工、仁里畜禽投资1800万元新建的100万只/年畜禽屠宰加工等8个项目已竣工投产;丰源盐化投资4亿元新建的100万吨真空制盐、双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200万元新建的预制构件生产项目已进入试运营。君子酒业2万吨/年白酒技改项目、泰宁化工20万吨/年硫酸生产项目、富源设备30万千瓦水轮发电设备制造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力争于今年底前建成投产。
二、存在问题
(一)园区资金投入缺口大,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目前,除了普什醋酸纤维素项目、搏力印刷5亿印彩色包装项目已分别成功融资1.5亿元、150万元外,其余入驻园区企业无论是否建成投产,都有较大的资金缺口。其中较为典型的有泰宁化工20万吨/年硫酸技改项目、君子酒业2万吨/年白酒技改项目和富源发电3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制造项目和丰源盐化100万吨/年真空制盐项目。据统计,这4个项目的融资需求总和已超过4亿元。基础设施类9个项目也全部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缺口大约在2亿元左右。要素配套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园区内要素配套项目基本上属于政府性投入项目,除了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可采取BOT方式融资建设外,水、电、气要素配套企业投入不足,其余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均受致于政府财力投入的影响。部分入园项目也缺少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而导致建设进程缓慢。
(二)由于园区建设起步晚、进度偏慢、配套不足,招商引资总体效果不明显,且多数是本地企业投资项目,缺乏大项目支撑,招商引资亟待新突破。
(三)社会化服务综合配套体系亟待建立。由于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部分企业未落实专人负责办理手续,加之工业园区项目手续办理的“绿色通道”尚未真正形成,导致相关项目手续办理缓慢,落实情况差。由于项目开工建设所需的规划、设计、环评、消防等手续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项目建设进度。
(四)入驻企业用地分散,矛盾突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园区在未来几年只有3000余亩用地指标,园区的土地利用指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五)征地拆迁困难。项目涉及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压力较大,矛盾较为突出。在征地拆过程中,从规划选址、勘测走界、确定红线、报批方案、征地谈判、个案赔付,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以上不等,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三、工作对策及措施
(一)优化产业布局。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围绕龙头企业,沿产业链方向整合集聚相关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发展。一是科学布局园区主导产业。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实行“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围绕建设新型材料产业园、盐化工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竹产品加工园、商贸物流产业园为重点,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实现入园企业的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和合作发展,逐步形成主导产业突出、特色明显、产业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二是引导扶持园区优势产业。政策、资金、要素、服务等要向优势产业倾斜,优先发展新型材料、盐化工、竹类加工、酒类食品、机械制造等园区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园区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培训壮大一批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配套协作程度高的产业集群。
(二)坚持创新发展。一是创新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集中区管理委员会的职能职责,努力实现“三有四到位”,逐步完善党政领导、工业主管部门指导、管委会职责明确、事权对称、独立运作、运作高效、服务优良、管理科学的运作机制,集中区内符合产业政策的各项管理审批工作由管委会负责,实行盖章制,责任由管委会承担。二是创新运行机制。要协调推进机制。工业集中区领导组牵头协调各乡镇和县级职能部门,共同解决集中区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涉及乡镇和县级职能部门行政负责人作为兼职副主任要切实履行所在乡镇(部门)的工作职责,配合集中区管委会强力推进园区建设。要健全高效服务机制。项目入园程序启动后,管委会代业主办理各种手续,各职能部门依法特事特办,限期办结,高效运行,加快项目建设。完善督导检查机制。县委县府督查督办室对入园项目建设进行专项督促检查,各乡镇未在限期内完成征地拆迁工作、职能部门未在限期内办结相关手续的予以全县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完成。四是利益分享机制。对不符合本县集中区产业定位的项目考虑实行异地入驻园区,发展“飞地“经济。五是项目准入机制。对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建设工期、投入产出等进一步明确标准,对低于标准和不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限制进入集中区。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在政府主导型园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建设园区,积极探索业主经营和股份制合作建园发展模式。同时,积极争取与发达地区、友好城市、大型商会等合作建园。鼓励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创办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入园配套,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四是创新招商方式。整合全县招商引资力量,探索招商新方法,创新招商新方式,实现招商多样化,增强招商实效。依托园区产业特色,围绕新型材料、盐化工、竹产业、酒类食品等优势产业招商,对醋酸纤维素、丰源盐化、等龙头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和君子酒业、富源设备等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进行上门招商,定期联系。用好现有园区企业家的信息和人脉资源优势,努力形成招来一个、带来一批、繁荣一片的“葡萄串效应”。重点区域招商。对一些发达地区的产业和资金流向进行分析,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驻点招商。充分利用人脉资源,积极吸引在外发展较好的企业家回乡发展。建立企业入驻约束机制。订立规范招商引资协议,对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比、建筑密度、建设工期等关键指标予以明确,从源头上杜绝影响园区发展的情况出现。
(三)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五通一平”要求,加快推进水、电、路、气建设以及场地平整,尽快形成企业入驻入驻的基本条件。供水、交通、电力、天然气、通讯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园区进行相关设施建设,争取园区干道与江长路主干道尽早形成路网,双环电网进入园区,自来水、天然气主管道通到园区,雨污水统一处理。二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设集中区员工公司,信息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着力打造下长物流园。三是 积极发展园区配套设施。切实加快园区的标准化厂房、孵化中心、创业园、产品检验检测、信息网络、金融服务、专业市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与园区配套的生产性服务设施,不断推进园区配套功能上新台阶,努力实现要素配套、技术共享、信息共享、进一步降低入园企业的发展成本,为企业和项目入驻创造最优的条件。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有充分盘活利用县内国有资产和优势资源,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园区“五通一平”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切实加大对园区的投入力度。二是搭建投融资平台。成立工业集中区投资公司,有效利用财政投资和外来资金建设园区。三是加强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建立担保机构,为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和入园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四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筹集资金。对园区内道路命名、公交、燃气、污水处理、标准化厂房及其它有盈利能力的项目,通过收费权入股、抵押、招标、拍卖等方式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充分调动各种资金投入园区的积极性。五是积极争创省级园区。努力争取省市对园区和入驻企业的资金扶持。
(五)要素优先保障。一是切实保障园区建设用地。用好、用够国家、省、市的土地政策,多形式、多渠道获取建设用地,建立工业用地滚动储备制度,将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向园区倾斜,有计划地储备一定量土地,确保园区发展用地需要。根据国家对征地拆迁安置新的政策规定,带前瞻性地提前建设部分安置房,以便能够迅速完成企业入驻需拆迁安置的刚性需求。加大对园区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建设管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实行定期与不定期巡查制度,把园区内的违法违章建筑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切实抓好园区煤、电、油、气等要素的保障。指导企业提高低谷时段用电比例,提高用电负荷率。做好园区天然气直供工作,保障工业用气。
(六)抓好项目储备。牢固树立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意识,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围绕“四个百亿工程”,发展比较优势,超前谋划、认真做实、做细、做深项目前期工作,储备大项目、引进大项目、争取大项目、建设大项目,特别要在百亿新材料产业、百亿盐化工产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七)倾力打造园区软环境。一是强化园区发展的政务环境。对企业实行“一企一人”的办法,落实责任人和联系领导全方位开展对企服务,对所联系企业跟踪服务,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协助和指导拟入驻企业完成选址、项目审批、登记备案、环评、土地交付等全部证照手续办理一条龙服务。二是强化园区发展的政策环境。在全县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补助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贷款贴息。财政要根据每年园区征土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制定具体的预算或筹资方案。对入园企业认真落实出口退税、西部大开发等市级以上优惠政策。三是强化人才环境。大力实施引进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企业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努力引进掌握核心技术、擅长科技攻关和集成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着力造就一支善经营、懂管理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一支有较强工艺改造、技术革新能力的技能人才队伍和一支由规划、环保、招商等高级专业人才组成的园区管理人才队伍。四是强化园区发展的社会环境,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广泛宣传,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聚集优势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举全县之力开展园区建设,着力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支持园区建设、参与园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第三篇:营造宽松环境打造平安新区
营造宽松环境打造平安新区
创建“平安城区”活动初见成效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平安城区”活动的部署,为进一步巩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果,积极营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城区区委、区政府抓住撤县建区的机遇,紧紧围绕创建“平安城区”这一主题,以打造“六大板块”、“营造六个环境”、“防控六个重点”和“创新六个机制”为目标,全面开展创建“平安城区”活动。经过多方动作,全方位推进,实现了首季开门红。仅三个月,就取得了显著成效,案件明显下降。一季度,全区共发生刑事案件×起,比去年同期的×起下降了×%。其中现案×起,比去年同期的×起下降了*%,全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
一、制定新区高目标,明确主题。为适应建区的实际工作,以崭新的的形象融入市区,年初,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定了新的工作目标,创建全新的“平安城区”。一是在全区打造六大“平安板块”。即:平安街、乡镇板块;平安社区、村屯板块;平安单位、校园板块。平安场所板块;平安大道板块和平安工地板块。各项板块的创建率两年内要达到百分之百,三年内分别要有70、80和90以上的单位达到规定的创建标准。二是全力营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安定的政治环境、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和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文明诚信六个环境。三是防控“六个重点”。即:恶性刑事案件、涉黑涉恶团伙犯罪案件、恶性治安案件、群体性事件、安全责任事故和斜教组织聚集滋事案件。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完成,制定了六个机制:一是严密的调查排处机制。二是有力的打击机制。三是完善的防范机制。四是有效地管理机制。五是可行的教育机制。六是保障机制和一票否决机制。确保创建“平安城区”工作长效、深入发展。
二、围绕平安搞宣传,不留死角。区委、区政府创建“平安城区”决定下发后,区委政法委首先把创建“平安城区”的活动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增强了责任意识,自上而下,在全区×个一级列管单位成立了领导组织,并采取立体宣传、城乡互动宣传、以点带面宣传、专业宣传、会议宣传、见缝插针宣传和大小手互拉互动宣传七种模式大张旗鼓的在全区开展宣传发动。在双井镇进行试点,印发了6000份以创建“平安城区”为内容的致全镇群众一封信;在全区开展了从3月17日至4月17日的宣传月等多种活动。仅在各学校通过教师和法制副校长对全区的78000名中小学生讲授创建平安活动知识这一“大小手互动”模式,就又通过学生带动了家长(占全区三分之一的人员)创建意识,使创建“平安城区”的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推进“平安城区”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人防技防落到位,严密防范。这个区在继续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优势和警民打防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在全区打造六大“平安板块”的同时,总结推广了孟家乡畜牧大户协议联防、城区镇东区村的技防、腰村的十户义务联防、大镇落实专职保安员联防和青镇安装监控器控制大牲畜交易市场等治安防范工作经验,全面落实了以“大户防、信息防、技防”为重点内容的防范措施,有力的推进了“打防工程”深入发展。目前,全区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业户、养殖大户已落实人防措施的有12529家,落实物防措施的达1667家,安装防盗器1665台。使全区城乡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四、督促检查促落实,不走过场。年初以来,城区区委、区政府把警民打防工程和创建“平安城区”活动摆上重要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落实责任,在工作推进中,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评比,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解决、及时处理。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经常深入一线亲自指挥、亲自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走家串户了解民情。长岗村在创建中有些养殖大户买不到电子报警器,××同志就亲自帮助解决,农民们十分感激。为了使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区委还制定了检查通报制度,成立了检查督办组,深入到各基层单位、社区警务室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区推广。对工作进展缓慢、措施不到位、人员不到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促进了各项措施的落实。
五、打击管理相结合,遏制犯罪。首先,切实加大了对各类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一季度,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起,其中八大类主要犯罪案件×件,破案率为×%杀人、强奸、放火案件破案率均达×%以上。其次,加大了治安案件查处力度。本季度共受理治安案件×起,查结率为×%。查处治安违法人员×人,其中行政拘留×人、罚款×人,由治安案件引发的上访问题明显减少,收到明显成效。第三,强化了治安行政管理工作。针对第一季度大型节日较多的情况,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区委先后五次组织集中开展了爆炸物品、易燃易爆等专项整治行动,对企业周边治安秩序进行了重点整治,有效地净化了学校、企业的周边及
第四篇:坪山新区民办学校教师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坪山新区民办学校教师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张旭文
[内容摘要]坪山新区的教育一直是深圳教育的洼地,换言之,坪山教育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学位占了坪山新区一半的民办教育,跟别的大区的差距非常明显,分析得出,造成这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管理。坪山新区将打造成深圳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地,这一定位对坪山的民办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这一历史使命,我认真分析了坪山新区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困境并研究相应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民办学校 教师管理 困境 对策
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民办学校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各级各类民办教育便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坪山新区的大部分民办学校,就是在这个大潮流中出现的。然而民办学校作为坪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近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尤其是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研究的难题。
一、坪山民办教育发展现状
坪山新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中小学十二所,其中市一级学校有五所,其余的七所为区一级学校,十二所学校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有五所,纯小学有七所。校园校舍良莠不齐,除了秀新学校是原公办学校的旧址和龙翔学校是按照省一级标准建造的学校外,其它都是工厂或者其它建筑改造成学校,硬件的不足是造成坪山新区民办教育水平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软件的问题,即教师管理的问题。最近两年,市区两级政府对坪山新区民办教师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政府发放到坪山新区民办教师手中的从教津贴款340万元左右,2014年,新区民办教师得到的从教津贴款400万元左右,政府的积极帮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新区民办教师,但不能彻底解决民办教师的管理问题。
二、坪山新区民办教师管理的困难
(一)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偏大
坪山新区的十二所民办学校共有专业教师692人,根据新区教育科的统计数据,2012年教师的年流动率超过了30%,2013年实施“深圳市民办教师长期从教津贴”补助后,这一数据下降到了18%左右,教师队伍虽然变得更稳定了,但相对于公办学校,这个数据还是超大的,反映出新区民办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流动性太大。坪山民办教师来自五湖四海,一部分老师在老家单位停薪留职,随着原单位政策规定和家庭因素的变化,他们有随时返回原单位的可能;一部分离退休教师受年龄和身体的限制,工作周期较短,身体状况随时不能胜任繁杂的工作;也有一部分刚步出校门而加入民办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他们多数只把坪山新区民办学校当作一个跳板,随时可能离开学校,进入更好的学校或者到公办学校代课或者考公务员;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坪山新区民办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有的学校的平均工资只有2800元左右,与深圳市2014年民办教师的平均工资3750元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教师教学水平普遍不高
坪山新区经济发展较其他区落后,经济的落后,带来的是薪酬的偏低。2014年深圳发布的信息显示,深圳民办教师的平均工资为3750元,而坪山
新区民办教师的平均工资仅为3250元,整整相差了500元。作为盈利性的民办学校,学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就考虑了教师的工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存在一个非常实际而又矛盾的问题,优秀的教师必定要求较高,而校方却给不出高工资,这样的话必定退而求之对工资要求较低的教师,这样一来,坪山的民办学校想招到特别突出的教师,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招到的都是其它区的民办学校不要的老师或者是刚毕业、毫无教学经验或者是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教师。相对于深圳公办教师本科化的同时,坪山新区民办教师的本科率只有25%且教师的教师资格证持证率也只有92%,这样的学历及持证率,如何保证较高的教学水平?坪山所有的民办学校在对教师队伍的再继续教育方面的投入是比较有限的,仅仅依靠新区教科研中心对青年教师的个别培训,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新区的现状是:大部分民办教师在知识方面的补充不充分,继续教育断断续续,使得他们无法继续提高教学水平,这样的后果是:学校的教学水平年年如此或者略有下降,坪山民办教育的教学水平也停滞不前,就像公共事业局夏雷局长的一句比喻:补助得越多,成绩下降得越大,民办教育就像一只没用的母鸡,只吃米,不下蛋!
(三)坪山民办教师缺乏主人翁精神
教师的工作,除了脑力劳动,还有体力劳动,尤其是班主任,除了管理好班级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协调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民办教师与学校的关系为合同制关系,而且大部分民办学校缺乏激励措施,所以多数教师也存在教一天算一天的心态,没把学校当成一个大家庭来同共努力。民办学校的管理制度上,也缺乏对老师的人性化关怀,尤其是学校举办者是对教育一窍不通或者是开工厂的,常常把教师的管理等同于工厂对工人的管理,对老师苛刻至极,把老师看作是为他们创造利润的工具,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学校不存好感,普遍缺乏主人翁精神。
(四)师德师风水平存在问题
在坪山民办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常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性质缺乏深刻的认识,把教师职业与其他普通职业等同起来,经常把自己在民办学校工作看作“打工者”,工作缺乏激情,缺乏斗志;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关心、要求不严格,不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工作,教学上把上课作为一种差使,不研究、不落实,不面向全体学生、不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没有认真履行教师应尽的职责。
2、部分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行为作用认识不够,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将给学生带来的深刻影响不以为然,总把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要求等同于对普通公民的一般要求。有的教师不注意师表形象,过份追求时尚,语言行为不文明、不规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学生带来不健康影响,3、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区分不清,过分强调自身的权利,自行降低履行义务的标准,使职业行为得不到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有的教师认为“他人享有的我必须享有”,却忽略了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业规范,权利与自由是有一定限度这一事实。如有的教师在课堂接打电话、办私事,收受学生、家长的钱物,利用职务之便找家长办私事,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利和自由,4、有的教师违背教育规律,教育教学行为不规范,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学生和家长反映最强烈的师德问题有:,对学生不一视同仁,不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总训斥学生,动辄体罚学生,不与学生沟通、交流少。
5、部分教师的外表形象、行为举止与社会公认的教师形象不符,不能以身作则,说不该说的话,上课发牢骚,不维持课堂纪律,烫金发、戴耳环、涂血口、留(涂)长指甲,穿背心上课等。
二、坪山民办教师管理的对策
坪山新区的民办教育处于全市教育发展的洼地,民办教育发展的现有水平与坪山新区发展的高定位极不适应。针对坪山新区出现的上述问题,现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规范、扶持民办学校,促进民办教师稳定及发展
民办教师的不稳定严重影响坪山新区的教育教学,但是作为一个外来人口为主的城市,民办教育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它们弥补了政府教育资源的不足,也是坪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解决了大部分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大大的减轻了公办学校的学位压力,在建构和谐社会、和谐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坪山新区要努力提高民办教师待遇的力度,努力缩小公、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的差异,最好能做到同工同酬,让公平、优质的教育惠及坪山的每一个孩子,让辖区居民共享坪山新区的发展成果。在提高民办教师待遇方面,我觉得有两个途径可以相辅相成,同时进行:首先,新区的补助可以适当加强,在市级“从教津贴”的基础上,可以设立区级“从教津贴”,这样,民办教师的政府补助可以从现在的人均600元/月,提升到1200元/月;其次,新区政府可以强制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当年深圳民办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发放工资。这样,坪山新区民办教师的薪酬待遇就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招到一批有经验、高水平的教师。
(二)多方面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
只有新区教科研的教师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新区必须要求民办学校自行组织教师的继续教育,才能做出较好的效果。很多刚刚进入教育行业的年轻教师希望通过努力,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能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提高和发展,在坪山新区,这种机会比较少,每学期教科研会组织这样的继续教育,但有名额限制,这就需要学校建立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培训,走出去,走进来,还要有计划的选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要建立教师的晋级、表彰和奖励机制,鼓励、促进和帮助教师成长,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学校的长期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加强民办学校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作为民办学校的教师,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增强他们的主人翁精神。1、责任意识
民办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所以,教师的责任意识,对道德责任的承担等对教育义务的践行意义重大。
2、合作意识
作为民办教师,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一个成功团队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有共同的目标和严格有效的纪律规范。
3、敬业意识
敬业是做好任何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敬业意识是指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忠诚教育事业,具有很强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职业伦理观念。民办教师具有敬业心和奉献精神,才能以主人翁姿态面对自己的工作。
4、质量意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硬指标,同样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直接标尺。
5、服务意识
坪山新区的发展要求民办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老师就是服务者”的思想。
“主人翁”精神是一种神圣的精神,它要求民办教师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去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用自己的自豪感、自信心及迸发出的巨大热情去创造奇迹。民办教师要“以校为家”构建和谐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统一思想,为坪山的教
育添砖加瓦。
(四)、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灵魂的建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好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1、整章建制,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改革创新。民办学校家长教育的期望值高,对教师要求更高,要求教师摈弃庸俗的师德形象,选一个让家长放心的老师。民办学校要从师德建设抓起,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实际,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先导,扎实有效地开展师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2、强化培训、督察,让师德教育成为民办学校常规管理内容,常抓常新。民办学校要把教师师德教育作为德育主任的主要工作职能。每年寒暑假教师校本培训,师德教育是必修课,强化教师队伍全员培训。学校对行政干部、班主任、共青团干部、辅导员、新调入老师及有关德育、思想政治工作者培训做出具体规划,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活动设计等多种形式实施培训。
3、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师德典型。民办学校每年要认真进行教师考核,师德考核是必要条件。每年评选一批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学生、家长和老师公认的“学生喜欢的老师”、“家长最放心的老师”、“校长特别奖励”,被评选的先进,师德优秀是首要条件。
4、严格师德考核,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首先是建立学校内部、学校外部(行政、社会、舆论)监督机制。民办学校通过面向家长公开师德承诺,设立举报电话、师德举报箱,召开家长会等途径,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工作情况,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师德工作,自觉维护教师的社会形象,维护学校的社会信誉。其次是建立培育机制和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师德建设考核评估。把师德建设作为考核教师工作重要指标,纳入
晋级晋职、评先选优等重要内容;“师德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是师德考核不符合要求的教师,一律不得评为先进,年终奖按60%发放。
5、严格教育教学纪律,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如上班不抽烟,酒后不进教室;和学生一起参加大课间活动,就餐一起排队,不剩饭菜等。坚决杜绝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坪山新区的民办教师要从待遇、继续教育、主人翁精神以及师德师风建设等四大方面去提高,新区教育科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好民办教师的管理,促使他们发展,为坪山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研究对策
1、高校要明确法制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宜将法教与德教紧密结合、优势互补,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来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其次,高校法制教学的内容应从传统型“知识灌输”向现代型“素质主导”转变,法制教育更不能混同于法律职业训练,而是趋向于意识、知识和素质兼容一体的法律素养,即通过掌握、运用一定的法律知识乃至法律技能和自觉养成较高的法律意识,甚至法律信仰,构建契合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知识、品行及能力等。同时,高校的教学一定要贴近生活,结合实践,要以一些灵活多样的、富有成效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如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组织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或组织学生看录像,或请有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等等。这些做法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大于权”的论点。高校还要意识到,构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一个过程,开展法制教育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将法制教育贯穿整个学习期间。同时,还可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空间,发挥各有关专业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
2、大学生要从根本上消除自己的功利思想,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在生活中,应该积极的主动地去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有意识的去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养成依法思考、依法办事的习惯。例如:多看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法制节目等。同时,要时刻关注时事,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从而使自己真切的感受到现代法治社会的氛围,以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公民的身份来对待周围的任何事,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知识武装自己,从而增强自己对法律的信。在遇到各种法律纠纷问题时,要懂得依靠法律、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必备的法律素养,是现代人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法律素养、综合素质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然而,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虽有所提高,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这表现在他们的法律知识不健全,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淡薄,法律能力薄弱等方面。这些必将成为我国法治社会的一个隐患,也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因此,无论是社会、高校还是大学生群体都应该重视这一环节,共同为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