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调结构为抓手全面提升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力
以调结构为抓手全面提升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力
农行广东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李筠 2011年11月15日
提升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农业银行打造优秀大型上市银行的核心目标。从农行广东分行实践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信贷业务仍将是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风险管控的重点领域和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因此,新时期,加快调整信贷结构、向存量要规模、向增量要效益,是广东分行固本增效的现实需求。
谋发展 加快转型势在必行
调结构既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也是银行经营管理的主题。当期,广东分行经营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调结构、减资本、增效益的要求更为突显。
首先,调结构是应对宏观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当前国内依靠高能耗、密集劳动力和低价出口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已提出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核心,实施扩大内需、自主创新、人才强省、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共享“六大战略”,全面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应该说,发展导向的变化使得新兴产业成为了竞争热点,也促使广东分行必须加快自身业务与区域经济转型的有机结合,通过寻找和开辟新增长点,使调结构更多地转化为现实的盈利增长。
其次,调结构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必由路径。虽然近年来广东分行的发展规模、发展质量、盈利水平、竞争地位均实现了有效提升,但从2010年末的数据看,信贷结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体现在“三高”:一是大客户大项目集中度高。广东分行的大型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较高,但因银行业竞争激烈,这些客户的议价能力强,对我行综合贡献度却相对较低。可以说,客户总量不多、结构不优直接影响了业务发展的速度和可持续性。二是中长期贷款占比高。较高比例的法人中长期贷款占比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也占用了大量经济资本。同时,行业结构也亟待改善,去年广东分行的政府融资平台和法人房地产贷款增量占比较高,而贸易融资、个人综合授信、信用卡分期等高价值业务发展相对不足。三是区域集中度高。珠三角地区贷款余额占比和增量占比偏高,而“三农”贷款余额占比和增量占比相对偏低,区域和城乡业务协调发展不足。
可见,结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广东分行价值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只有加快调结构,在发展方式上从资产规模导向向获利成长导向加快转变,才有可能全面提升价值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打造优秀大型上市银行的进程中实现质的飞跃。
调结构 围绕“三量”谋篇布局
从广东分行的实践看,调结构必须打破思维定势,从银行与市场、银行与客户的结合点中寻找创新点,逐步实现从规模盈利向价值创造的成功转变。具体来说,可以从增量、存量、流量三个角度做文章。
首先,做优增量,在重点业务营销上力求新突破。
有限的资源决定了业务发展不能“撒胡椒面”、不能搞“平均用力”,而是要突出工作重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一是突出成长性高的产品。在具体的产品选择上,应综合考虑三个因素:经济资本占用少,这是信贷规模控制下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综合回报高,这是提高盈利能力的必然要求;客户关系紧密,这是巩固市场地位、促进业务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广东是外贸大省和消费大省,贸易融资、信用卡分期等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均符合上述三大特点,如经济资本系数低、经济资本回报水平高、业务延伸营销效果强等。因此,广东分行要将其列为重点拓展产品,实施重点推进战略,牢牢把握高成长性产品的市场机遇。二是突出带动性强的市场。广东省的中小企业十分活跃,专业市场集群发展的特点日益明显。据统计,广东省目前已拥有各类型市场6000多个,其中辐射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大型专业性批发市场超过800家。这类市场的带动性很强,金融需求丰富,市场拓展潜力巨大。从目标客户群体看,每个专业市场都存在市场开发商、市场内经营者、上下游交易客户等三大类客户群体;从金融服务需求看,涵盖了支付结算、贷款融资、信用卡透支、分期付款、理财规划等各类产品。因此,广东分行要将专业市场确定为重要突破口,根据交易规模、经营地位等要素择优确定目标市场(集群),逐一制定个性化的综合营销实施方案,为目标客户量身定制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金融服务和产品,力争确立和巩固广东分行在专业市场的领先地位。三是突出贡献度大的客户。优质大客户、大项目是提升广东分行城市主流银行地位的重点,必须高度关注“十二五”规划中的城际轨道交通、地铁、电力、航运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营销优质资产项目,加深与大客户的金融合作,提高重点客户的依赖度和贡献度。与此同时,在优质大客户竞争激烈、议价空间不大的情况下,把优质小企业作为拓展市场、提高盈利的新增长极。目前,广东分行已推出“智道”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征、现金流特点、利润贡献度等要素,提供定制化的产品组合,下一步要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操作和专业化经营模式,迅速培育一批对广东分行经营效益有稳定贡献率的小企业客户群体。
其次,做活存量,在资产潜力挖掘上力求新突破。
如何把大量的存量贷款管好用活是调结构的重点和难点。存量结构的调整并不是基于客户风险的“退出”,而是通过主动优化资产结构,进一步挖掘价值创造潜力,主要通过三大渠道:一是对到期存量资产实行分层统筹。对各级行的到期存量资产进行统筹管理有利于提高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省分行要根据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的不同特点,实行省行、二级分行两级统筹,其中到期固定资产贷款全部逐月上收省行统筹安排,由省行在全省范围择优使用;到期流动资金贷款逐月按少量比例上收省行统筹,以充分发挥省行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调剂余缺作用,其余部分由二级分行统筹,鼓励各行大力推进存量到期流动资金贷款向贸易融资转化。二是对未到期存量资产实行甄别转让。在未到期存量资产中,存在一部分收益低、期限长的低效资产。对此,可按贷款收息率、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三个指标进行梳理分类,排列先后次序。对排序靠后的存量资产,在不影响银企关系和保持行业及区域平衡的前提下,由省行统筹采取资产转让等方式,腾出信贷规模用于发展优质资产业务。三是对潜在风险客户实行主动退出。这是客户结构优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结合行业客户名单制和行业限额管理,逐行制定压缩退出客户清单,逐户落实压缩退出措施。特别是加紧清理“两高一剩”贷款、平台贷款、无条件贷款承诺函等,以减少经济资本占用。
再次,做大流量,在盈利模式管理上力求新突破。
流量管理具有周转快、附加值高、有利于扩大客户群体等优点,因此,下一步,在盈利模式管理上要力争实现以下三大转变,为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开辟新的渠道。一是从拥有客户资产转向拥有客户关系。节约信贷规模和拥有客户资产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调整角度,不必过分注重拥有客户资产,而要把重心转向扩大客户群体、维护客户关系上。如通过开展同业联合贷款,在合理减少规模占用的同时有效维系客户关系。二是从持有到期管理转向资产周转管理。目前广东分行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偏高,法人贷款客户总量较少,容易出现船大难掉头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资产周转速度,减少贷款资金沉淀。三是从单一利差收入转向高附加值中间业务收入。通过做大流量,提供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可以有效改善收入结构较为单一的状况,提高广东分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贸易融资业务为例,涉及十几项中间业务细项,除利息收入外,还可获得贸易融资手续费、结算手续费以及结售汇收入等多项中间业务收入。
抓重点 夯实基础高效推进
调结构是一项全行性、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涉及理念、流程、机制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触及了广东分行经营管理的诸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将调结构与强基础紧密结合,抓住重点,高效推进调结构工作。当前尤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问题:
利益双赢是目标。调结构不能竭泽而渔,不能简单地提定价、卖资产,更不能以完成投放或转让资产为终点,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实现“持有资产到期”到“发起并销售资产”的转变,着力做大信贷流量,取得中间业务收入后再将部分资产转让,腾出规模拓展新的客户,以此扩大优质客户群体,减少资本和规模占用,提高综合回报;必须重视客户关系的维护,帮助客户在市场上寻找更好的替代品,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从“资金中介”向“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转变,最终达到利益双赢的目标。
科学定价是关键。定价水平较低一直是制约广东分行竞争力提高的短板,突出表现为对市场反应不灵敏,不会议价;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不敢议价;考核激励机制缺乏,不愿议价。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有效提高贷款综合定价,增强以价补量能力。主要包括:一是强化定价意识。将中间业务收入纳入定价管理范围,将单一贷款利率定价扩展到综合收益率,在测算基础上合理报价,严控综合回报未达要求的贷款发放;综合评价各产品条线贡献,对价值创造能力强的予以资源倾斜。二是完善定价机制。密切关注客户和同业动态,增强利率变化敏感性,缩短资产再定价周期,提高浮动利率贷款比重。三是严格定价要求。根据利率变化和盈利目标,制定并动态调整各产品综合定价指引,要求经营行以此为低限,结合本地客户价格敏感度、资金需求迫切度和同业定价情况等进一步提高综合定价。
风险防控是保障。收益与风险相伴而生,要加快低收益向高收益业务的转化,也必然带来更高的风险。加上宏观经济形势跌宕起伏和产行业政策不断变化,调结构过程中的风险也更为复杂多样,重点要抓好“三控”:一是前瞻防控潜在风险。把握经济周期波动特点和宏观政策调控方向,重点关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淘汰效应,兼并重组过程中的逃废债行为,战略新兴产业自身的技术、市场、法律风险及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广东东西两翼产业承接中的环境保护和重复建设问题等,严防经济结构调整的改革成本最后在广东分行沉淀,或成为其他银行信贷风险转移的买单者。尤其对专业市场、贸易融资、信用卡分期等新市场、新产品更要加强风险分析,切实将管控措施嵌入各项流程和制度中。二是动态管控用信限额。高度关注客户在具体用信时的风险点,对用信金额、信贷品种选择、风险防控措施等作出适时而审慎的决策。三是严格监控资金使用。强化过程控制,全面掌握客户生产经营和风险状况,加强到期贷款收回管理,确保客户资金及时足额归行,防止资金体外循环。
第二篇: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为抓手 全面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为抓手 全面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摘 要:笔者所在技师学院作为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试点院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步完善了师资培养制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结合学院的实践从三个方面简述如何从师资建设方面实现一体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一体化 师资培训 业务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技工教育势必要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行反思与创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时度势做出了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推动改革的瓶颈,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及教学能力与课程改革的深层次要求不相适应。
一、建立健全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和奖励机制
学校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契机,以构建五个主体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一体化教师队伍。学校在原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有关教育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为教师提供了平台和发展空间,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提升教师队伍业务能力的具体做法
1.以一体化师资培训为抓手,开展全员继续教育,多渠道提升教师能力
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一是积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培训。近年来,学校共选派教学骨干赴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培训7人次;参加教育部、人社部组织的师资培训28人次;省级培训36人次。二是开展校本培训。近三年均开设了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共400余人次参加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国家和国际技能大赛及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等多项内容。三是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及暑假班主任培训。开展师德大讲堂、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及暑假班主任培训,提高教师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此外,教务处及各系均举办了各类业务培训班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近4年培训达300人次。四是政策引导,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学校根据工作需要,选派教师进行硕士学历(学位)进修,鼓励教师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提高学历层次。近三年有36名教师取得高一级的学历证书,数人获得硕士学历。专业基础课教师取得上岗要求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达95%以上,实习指导教师取得高级以上证书的达100%,并有81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0人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2.实施“名师工程”,开展师徒结对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要求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即每位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带好一两位青年徒弟,以此带动全体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还多次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校授课,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同时也注重本校名师的培养。
3.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积极从企业招聘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并且对他们进行教法的培训。2013年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人员30名。
4.校企合作,产、教、研一体提升教师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一学期的工学结合企业实践活动,实训教师轮流跟班实习,加深了教师对企业文化、新产品、新工艺的了解,有利于实现教、学、做合一。学校每年均派出20余名教师到国内知名企业实践培训,以此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以赛促教、以研促教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专业技能大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实验工作、全国技工教育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加省市各中心教研组的活动,以及学院内部的教研活动。
6.项目课题带动加快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
2010年以来,学校相继承担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电气、机械加工、烹饪、焊接技术、汽修等五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课题研发试点工作及国家中等示范校精品课程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工作。这有利于一体化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
经过三年的建设,笔者学校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其中包括: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教授级高级讲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技术能手,开封市高技能优秀人才等。省级中心教研组组长单位3个。近三年来教师共正式出版教材100余部,校本教材20余本。
综上所述,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是基础、是关键。一体化课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过硬的操作技能;不仅要有课程开发能力,还要有组织实施能力;不仅要懂教学,还要懂企业生产。一体化师资培养及业务能力提升尤为重要,它是一体化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作者单位:开封市技师学院)
第三篇: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
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
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
中共桃城镇纪委会
2012年1月4日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一年来,我镇坚持从实际出发,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典型培育,实行“区域化”、“差别化”、“综合化”的分类管理工作法,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做法及成效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1、加强领导聚合力。镇党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镇党政会议事日程,并就推行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总体部署。镇纪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协助党委抓好具体业务工作的指导和落实,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落实。
2、建章立制抓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镇围绕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要求,指导22个村(社区)建立党内及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6项制度(即支委会制度、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双定双评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集体财务审批制度、村规民约)和民主监督、责任追究方面的5项制度(即村集体财务审计制度、合同签证制度、党务村务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村集体财务监管制度),保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3、挂钩联系促提升。镇党委建立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制度,负责抓好各分管区域,挂钩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工作的落实;镇纪委5名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5个片区,做好各自片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业务指导,确保规范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二、坚持分类管理,推进规范建设
我镇坚持集中管理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为22个村(社区)量身定做党风廉政建设培育目标、工作计划、建设载体,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1、实行“区域化”管理。针对22个村(社区)的人口总量、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发展空间都很不平衡的客观实际,镇纪委围绕我镇“一心、一带、一区”的发展思路(一心即以三桃五居为主的商贸中心,一带即以榜德工业区、轻工新城所在村为主的新兴工业带,一区即以6个山顶村为主的农业特色区),制定“镇统一、线指导、片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新机制,提出在坚持“一把手”总负责,党政领导把握全局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分片负责,采用先分散后集中的工作方式,把全镇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划分为五大片区,各设片长一名,实行片长负责制,纪委班子5名成员分片挂钩联系指导具体工作,形成分散管理、集中把关、相对独立、互相联系、争先创优、比学赶超、协调高效的工作格局。
2、实行“差别化”管理。我们按照行政村人口、地理位置、集体经济等因素,以“合格村(社区)”的标准为基本要求,分别确定“示范村、优秀村、良好村、合格村”四个类别,即桃城、桃溪、化龙、丰山等4个村(社区)为“示范村(社区)”桃东、环翠、榜头、济川等4个村为“优秀村(社区)”;德风、留安、卧龙、张埔、南星、姜莲、上沙、洋上、长安等9个村为“良好村(社区)”;花石、大坪、外坵、仑山、洛阳等5个村为“合格村(社区)”。对“示范村(社区)”和“优秀村(社区)”,按照示范标准的要求,重点抓好制度规范、特色培育工作。对“良好村(社区)”,重点抓好规范提升工作;对“合格村(社区)”,重点抓好基础工作的落实。
3、实行“综合化”管理。为了激发村(社区)两委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工作机制,我镇精心组织实施农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及考核评估工作,制定明细的考评方法,并把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桃城镇村两委班子工作实绩考核责任目标》之中,依据工作内容,确定评分标准,由镇纪委牵头组织通过日常督查、专项抽查、年底综合考评等方式进行专项综合考评管理。对未达到合格村标准的行政村,进行重点帮扶,加强整改。优秀村(社区)受到降级的,及时进行跟踪管理,并进行重点整改整顿。同时,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绩考评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落实标准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谈话制度。村主干由党委书记亲自进行诫勉谈话,村两委成员由纪委书记进行谈话,以此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督促居中者前进的目的,激发村两委抓好农村党风廉
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内生动力。
三、抓好先进典型,提升工作实效
示范培育是我们抓好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一方面,注重发挥先进村(社区)的带动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定培育了丰山、化龙等村(社区)等8个优秀、示范村(社区),引导“示范村(社区)”与“合格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先进帮后进,中间赶先进,后进变面貌,实现逐型升级,层层转化。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先进村(社区)的引领作用。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以来,采取包片领导负责、纪委挂钩指导、实地择优选树的办法,充分挖掘、搜集和整理先进村(社区)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推出了丰山村实施“五要”工程加强“三资”监管的先进典型,受到省领导陈文清同志的充分肯定。在化龙村推行“1+4”党务公开流程管理模式,为其他村(社区)提供工作样板,引领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的深化与提升。在桃城路步行街建设廉政文化一条街,制作了50多幅图文并茂、寓意深刻、样式精美的廉政文化宣传牌,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氛围。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学习观摩,使各村(社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进一步增强了各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创新创优、规范提升的意识,切实推动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与深化。
今后,我镇将继续按照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提升工作实效,不断推动我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以“三创”为抓手着力推进公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章标题:以“三创”为抓手着力推进公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三创”为抓手着力推进公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今年全省公路工作会议上,钱国超副厅长作了题为《理清思路抢抓机遇努力实现江苏公路“十一五”期间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讲话,他要求全省公路行业要以创新的思维抢抓机遇,以卓越的智慧应对挑战,以超凡的勇气加快发展,继续唱响加快公路发展的主旋律。细读钱厅长的整篇讲话,笔者发现实现公路事业率先、科学、和谐发展始终是贯穿于整篇文稿的主线,这其实也是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关于全面构建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精神的紧密呼应与具体延伸,同时也是我们全省公路系统干部职工实践“三个代表”,推进公路事业率先发展的内在要求。那么,在恢宏的“十一五”发展蓝图拉开绘就战幕的开局之年,作为公路行业的干部职工应该如何凝心聚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全省公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江苏的公路工作一如既往地走在全国的前列,应该说是我们全省公路人目前面临着的一道新的严峻课题,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与深入的探讨,为此,笔者特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与同仁斧正。
一、认清形势,凝聚共识,把全省公路员工的工作热情凝聚到加快公路事业协调发展的战场上来
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指出:今后五年,是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也是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与国际化提升期,根据国际经验,今年我省制定了实现小康社会的相关硬性指标,而我们江苏目前达到小康社会指标的仅有苏南的6个县(市)份,在全省比例还不足10,这就是说全省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告诉人们:如何走好科学发展的路,定好适度发展的目标,是对每个地区决策者对本地区发展能否科学定位的严峻考验,搞得好,就能加快发展,搞得不好,什么问题都可能出现,包括失业、资源危机、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为此,中央与省委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坚持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目标,提出要协调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走环保型、资源节约型、集约发展新道路等等,这些要求的实现,首先与交通密不可分,相互关联,与在交通中占有极大份额的公路交通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关联,因为在我们社会中,吃穿住行中的“行”字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经济发展中,“行”更是具有“主导作用”,而公路是现代最主要的交通设施,是我国目前五种交通运输形式中最便捷、最广泛、最直接的一种基础设施,人们常说的“要得富先修路”、“路通百业旺”等口头禅,其实就是对公路在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最好概括。然而近年来,尽管我们的公路行业在建养管征工作中做了大量艰辛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充分发挥了公路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然而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还客观的存在,比如在公路实践中,存在着公路项目缺乏长远规划、科学论证,使工程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存在着重复建设,公路闲置,造成国家投资和公路资源的巨大浪费;存在着脱离地域实际,贪大贪宽,过于铺张浪费的政绩工程、领导工程、面子工程的现象,导致地方经费紧缺,使很多地区特别是我们苏北大部分市县的“债务链”至今都无法解开,还存着部分道路特别是县乡公路养护经费不足,道路技术状况较差,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在公路管理部门内部,随着全省事企分离的改革,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建养与管征两大阵营的格局,负责建养一块的企业虽然在机制上走上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但由于体制改革未能配套到位,因此很多现实问题与历史遗留问题都无法解决,不但造成了单位经济效益不够明显,职工队伍不够稳定,而且在管理关系上形成了“市公路处不管,县交通局不问,县公路站带问带不问”的不正常格局,对负责管征一块的公路站而言,虽然各项工作都能正常运行,但随着国家对公路交通行业改革的深入,一些干部职工的职业危机感却越来越严重,有的同志分析说:建养现在已划归企业,养路费随着费改税的改革必将划归税务部门,公路行政执法将来合并到大交通体制下的综合执法中心,公路养护监管的职能亦可能划属县交通局的工程股,县级的公路站将来肯定不再存在,因此,“末路”感包袱沉重,严重挫伤了工作热情。诸如此类现象的存在,充分说明目前我们公路部门总体形势是既面临着难得的黄金发展期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矛盾凸现期的考验,如果我们不能面对现实,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创新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做到与时俱进,我们就难以实现公路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更难以实现江苏公路“保持全国领先,力争全国第一”的目标,因此,我们全省公路系统的各级党政部门必须认清形势、凝聚共识,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加快新一轮公路事业的发展上来,把实现公路事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第五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目标
以转方式调结构为目标
大力开展企业班组建设与“创争”活动
淄博供电公司工会
今年以来,我们以“创建先进班组、争当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以精细化管理为着眼点,以落实岗位责任制为核心,不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公司转方式调结构目标的实现,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环境
公司党委高度重视班组建设“创争”活动的开展,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公司领导多次在早调会、月度绩效会上就活动的开展提出要求,对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对活动成效进行点评,对今后工作进行部署。通过工会网页、政工超市等阵地,《班组建设“创争”活动简报》等形式,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建立起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目前《活动简报》已编发了五期。举办了“先模事迹报告会”,先模从自身工作畅谈班组管理经验,形成学习先模、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标准管理,强化考核落实 按照“高、严、细、实”的要求,我们制定了《班组建设“创争”活动实施意见》,编制了《“创争”活动三年规划》,实行月度调度、季度通报,对未按时完成工作计划的单位纳入绩效考核,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由工会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活动考评细则。涵盖了公司参赛范围内各个专业117个班组,条款达562项(条)。完善了奖励机制,对达标命名为“先进班组”称号班组的班组长,同时授予“优秀班组长”称号,优先参加公司优秀人才评选、学习考察,在中层干部聘用时优先考虑,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创新成果,以创新者冠名,充分调动了班组全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抓好岗位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坚持开展同工种竞赛活动,以“比”促“学”,提高职工队伍的业务素质。连续五年在农电、输电、配电、变电、调度、可靠性等专业中广泛开展同工种竞赛活动,每月组织一次自查,每季组织一次互查,半年组织一次全面检查,每年组织评选表彰,年初自动转入下一轮竞赛循环中,同工种竞赛已形成常态运行。在教育培训中执行企业导师和技术导师共同帮教的双导师带徒制度,遵循“上一级是下一级的培训师”的培训理念,严格落实师徒合同。组织“全国学习型班组”周村供电部配电班、“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班组”张店供电部配电班、“全国技术能手”葛旺泉等先模集体和个人代表,畅谈如何在班组建设“创争”活动中发挥先模的先进性,就精细化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近年来,公司先后涌现全国继电保护比武第一名和全国配电比武第二名各1人,“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1个,全国“知识型先进职工”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公司获得“全国学习型组织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学习型企业”称号。
四、推行闭环管理,保证监督到位
严格按照“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的闭环管理要求,抓好“计划、执行、考核”情况的落实。活动开展两个月后,公司组成督导组,利用9天时间进行检查和督促,鼓励自我“亮丑”,对自查问题多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在试点班组确定后,我们立即组织了班组建设“创争”活动推进会。会上下发了活动检查通报,分析了工作中的“短板”;7个单位和班组做了典型发言。先后举办了三期班组长培训班,召开了试点班组对标座谈会、活动诊断分析会,明晰了班组管理标准,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诊断分析,对下一步活动重点进行了部署。
五、放大“亮点”效应,动力激发活力
亮点管理的目的在于对本班组、本单位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或效益、规范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小经验、小措施、好做法加以总结提升,使之起到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制定了亮点评价标准,每季评选推广一次,通过实施逐步培养起了班组人员参与活动的兴趣,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输电工区在宣传电力设施保护法时,以册代单,在宣传有关电力法规的同时,增添了吊车碰触带电导线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和图片,设置了多页通讯录和记事栏,深受吊车司机的欢迎。今年以来因吊车造成的外力破坏降为零次。周村供电部营业服务班设计了规表格规范填写样表,方便客户办理业扩工程,在全公司营业窗口予以推广。
六、培育活动载体,打造特色品牌
今年以来,配合班组建设“创争”活动的开展,我们实施了“善小”关爱员工行动计划、现场安全文明生产“善小”行动计划、优质服务“善小”行动计划,提倡和实施“安全教育在路上”(在工作途中,随车对工作人员播放安全规程、安全常识以及事故案例等,做到安全知识耳熟能详,入脑入心)、“温馨提示在周围”(在大停电检修和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安全格言、温馨提示展板等,实施检修现场“老虎口”看板管理)、“文明环境在现场”(开展现场文明生产创“双佳”活动)。倡导工作人员做到“三个文明”,即“文明用语、文明行为、文明着装”;倡导现场做到“三定管理”,即“人员定点就餐、工器具定置摆放、车辆定点停放”,引导“善小”活动不断向精细化管理、服务延伸。这些细节管理逐步内化成了职工良好的理念与素养,为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2010年靖州集团客户中心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班组活动,组织引导班组成员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通过创建活动激励组员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学赶先进、争创一流,充分展示工人阶级在推进移动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和主人翁风采。
2010年5月,根据全市集团客户中心组织的“G3迎未来,服务我最行”岗位技能比武大赛要求,靖州集团客户中心班组开展了岗位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比武前期演练工作,演练以“岗位业务知识、营销技能、情景模拟、抢答等四个方面进行,并评选出4位优秀客户经理参加全市岗位技能比武大赛,其中有2位客户经理获得全市前4位的好成绩,树立了标杠客户经理典型,营造了“学优争优”的工作氛围。
工人先锋号创建工作,是一项奋发进取和树立典型的过程,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创建活动以及班组成员进行宣传报道,以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