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政治上册《8.1 认识差异,展示风采》教学案
《8.1认识差异,展示风采》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和友谊。
2.正确认识男女生之间在生理、心理、性格等多方面的差异。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识男女生之间在生理、心理、性格等多方面的差异。
2.学人之长,完善自我,树立良好青春形象 三.学习与交流
1、阅读69页“生活在线”材料,思考:小刚和小丽该不该继续交往下去?为什么?
请完成课本71页的表格,说说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以及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差异的意义。
请在课本72横线上完成:健康向上的少男少女形象应该是怎样的?
4、男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有利于个性的完善发展,对于人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典型例题
男女生的相互交往是很正常的事,但男女同学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两性之间的友谊。(1)为什么男女生需要正常的交往?
(2)男女同学之间应该如何正确相处?
五.达标检测
1.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走向以往被认为只有男性才能胜任的工作:女工程师、女科学家、女公安局长,甚至女飞行员、女宇航员。这一变化的出现表明()A.女性虽然先天不及男性,但后天绝对比男性强
B.男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C.男女差异是不存在 D.女性成长环境和社会角色期望的变化使女性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在中学时代,异性同学关系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男女同学在交往时应把握好“度”。这个 “度”是指
()A.应尽量避免肢体、语言的接触
B.应加强男女同学之间的群体交往,不要有任何单独交往的机会 C.男女生之间应互相尊重,讲究文明礼貌,自重自爱 D.男女同学应把对方当成同性来交往,就不会有任何拘束
3.在男女同学交往中,有些人喜欢在异性面前过分炫耀自己,或者追逐大闹,这都是不应该的。这说明()
①男女同学不应有正常的交往 ②交往要掌握分寸
③交往时既要尊重别人,又要自尊自重 ④性格的差异可以克服,达到性格互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情,应做到()A.认为男女有别,授受不亲,不应交往 B.男女同学交往应秘密些,不要太公开 C.自然大方的进行男女同学交往 D.男女同学根本不应交往
5.在与异性同学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其中对衣着方面的要求是
()A.整洁大方,不要过分修饰 B.追赶潮流,尽显成熟风范 C.注意修饰,吸引异性注意 D.统一标准,不要有所区别
六.教学反馈(反思)
第二篇: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2.4 升华和凝华教学案
2.4 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和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和应用。
三、学习与交流:
【做一做】在锥形瓶里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
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 的变化。
【提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
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棉线析出的碘外形像什么?
【点拨】师:同学们可以看到以上实验中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棉线上析出的碘像雪(人造雪)。【小结归纳】
(1)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升华。(2)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凝化。(3)物质升华需要________,凝华需要_________。
四、典型题例:
1. 放在箱子中的卫生球不见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同时升华和汽化
4.物质从____态直接变为_____态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________。在这两种现象中,________过程吸热。下列天气现象的发生各属于物态变化的哪一种?(1)露是_________(2)霜是_________(3)雾是____________ 5. 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______________过程;放出热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五、达标检测:
1、冬天的早晨,常常看到霜,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卫生球放在衣橱中,过几个月后,变小或消失,这又是______现象。
2、在严冬温度较低的时候,窗上可以结霜,这是水蒸气______现象。霜应结在玻璃的______ 表面。
3、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6、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常用干冰作为冷却剂,这是因为()A。干冰熔化时可吸热 B.干冰升华时可以吸热 C干冰汽化时可吸热 D.干冰先熔化后汽化时要吸热 7.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 B.初冬早晨草叶上的霜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D.冬天室外的水结成冰 8.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_ 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 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变软.______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 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 9.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 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 成的小冰晶组成的.10、在露、霜、雾,雪中,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11、从冰箱冷冻室中拿出来的冰棒上会有一层白白的霜,这是 现象;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这是 现象.
12.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这是 现象.冰花与水雾一样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选填“内”或“外”)表面.
六、教学反馈(反思):
第三篇:七年级政治上册 8.1 认识自我教案2 新人教版
认识自我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能力目标: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扬长补短,发展自己。
知识目标: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
【教学重点】
他人评价和比较评价
【教学难点】
全面的、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学情分析】
步入青春期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面对悄然而至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许多问题闯入了他们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正确认识自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平时说话用的词汇最多的是什么吗?
师问:那“我”是个什么样的呢?也许很多同学会说,世上最了解自己的莫过于自己,我当然认识自己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文学家苏轼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认识自己有时比认识别人可能更要困难。在古希腊德菲尔城阿波罗神庙这座古老的神殿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这是它镌刻的唯一碑铭。古希腊人十分注重认识自我,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和至高无上的一个思考命题。1
中国古语有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古代,人类就已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我认识的程度,对其自身发展而言,尤显重要。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那么我们应如何认识自己呢?我们伴随着我们的同学小刚一起踏上“认识自我”的旅途。
二、新课教学
1、学生预习教材p54—58,归纳出认识自我的方法有哪些?
教师引导:认识自我要认识外在的自我,也要认识内在的自我。认识外在的自己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和科学仪器,而认识内在的自己我们则需掌握一些科学的评价方法。
2、学生朗读
3、问题:(1)
(2)今天小刚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评价方法?
4、教师总结:我们正处在不断地成长、变化和发展的时期,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全面的、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二)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
师:既然学会认识自我对于初中阶段的我们来说如此重要,那大家想知道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吗?下面让我们共同寻找认识自我的金钥匙。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书本第55至第59页,寻找一下认识自我有几种方法?
生:略。
1.比较评价
师:什么叫做比较评价?
生:略。
师:认识自己是通过与同龄人或先进人物比较才得出的。我们把这种认识自我的方法称之为比较评价。这是我们认识自己的第一把金钥匙。同学们接着看这样一个故事,看看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吗?与他人比较的时候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羊与长颈鹿
生:略。
师:比较评价,要求我们:1.要实事求是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不隐瞒,不夸大;2.对自己和他人要做出全面地、一分为二的评价。
活动:同桌之间进行比较,并说出彼此的优点与不足。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回答,说明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正确运用比较评价认识自己。
2.他人评价
师:有一句古话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确认识自我,我们要借助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呢?
生:父母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朋友的评价。
师:好,下面我们找一名同学,看看其他人对他的评价是如何的?
学生采访回答
师:从你对自己的认识与他人评价中,我们发现他人评价有何优点?
生:有时他人评价更客观、更全面。
师: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听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改变自己呢?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我们对待他人评价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怎样的?
生:如果一个人完全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控制,就会失去自我,使自己的行为处处受别人评价的控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对他人提出的优点和长处要继续发扬,对他人指出的缺点和错误乐于接受,并努力改正。
师:对待他人的评价,要独立思考,具体分析,正确对待;既不要因为受到赞扬而得意忘形,也不要因为遭到贬低而闷闷不乐,要实事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师总结:这种以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为镜子认识自我的方式我们称之为——他人评价。这是我们认识自己的第二把金钥匙。
3.心理测量与评价
师:刚才大家踊跃发言,积极思考,看出大家都渴望认识自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心理测验。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心理测试。
师:这是比较简单的心理测量方法。专业人员是采用心里量表和测量工具来测试人的性格的。这种方法叫做心里测量与评价。这是我们认识自己的第三把钥匙。
(三)正确对待自己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多种认识自己方法,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呢?下面看这样一则成语故事——刮目相看。同学们注意鲁肃对吕蒙前后评价有什么不同。
生:略。
师:前后不同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生:略。
师:有时候我们也会和鲁肃一样犯同样的错误,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会先入为主,如果坚持一成不变,可能我们的评价会出现问题。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 4
自己,看待他人。我们每天都在成长,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肯定有所不同。请同学们谈一谈有什么不同?
生:略。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现在的自己要比过去的自己进步了很多。但是,我们刚才也认识到现在的自己也是有缺点的,说明现在的自己并不是你最理想。那么,你理想中的自己是怎样的呢?怎样实现理想的自己呢?这就是本节课留给同学们的思考的问题。请同学们描绘自己的将来并写在本子上。
本课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有很多收获,下面咱们共同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评价自我的方式,认识自我的基本原则。最 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了解自己,是改变自己的第一步,改变自己是走向成熟的第一步,我就是我,不可改变的,接受它,应该改变的,改变它,从这里,我走向成熟。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会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并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实现理想的自己。
第四篇: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2.3.1 数轴教学案
课题:2.3.1 数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
3.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重点:了解数轴三要素
难点:能准确画出一个数轴,并说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 教学过程
1.试一试:在小学里,我们会根据直线上的一个点的位置写出合适的数,也会在直线上画出表示一个数的点.
把图中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写在相应的方框里.
在图中,填写适当的数,感受直线上的点和数的对应关系 2.数轴:做一做:
1.画一条水平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我们把这点称为原点.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画箭头表示),向左为负方向. 3.取适当长度(如1cm)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
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按照要求,同步完成画数轴的过程,如下图:
数轴三要素为: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在数轴上,用原点右边且到原点的距离是1.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1.5,1
用原点左边且到原点的距离是2.4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2.4…… 例1 分别写出数轴上A、B、C表示的数:
例2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311.5,3,,1.5,3.52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 无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吗?
试一试: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是无理数,如何在数轴上画出表示a的点?
1.将边长为a的正方形放在数轴上(如图);
2.以原点为圆心,a为半径,用圆规画出数轴上的一个点A. 点A就表示无理数a.按要求画出表示a的点,如图.
做一做:怎样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圆周率π?
1.画一个直径为1的圆片,将圆片上的点A放在原点处;
2.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点A到达的位置点A′表示的数就是π. 按要求画出表示π的点,如图.
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或无理数.
四、小结
第五篇: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1.2 活动教学案
课题:1.2 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2.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解决问题.3.能有效、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教学重点:
通过数学活动,感受图形的位置变化和数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
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过程: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几项活动。
一、创设情境 探索活动 1.活动一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思考如何由这张长方形纸片得到一个正方形?试试看!
a.指导学生活动,并引导学生思考。(1)用量的方法:(2)用折的方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b.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c.你还能剪出什么几何图形? 2.活动二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我们一起来搭三角形。
a.展示:用牙签搭三角形的过程。b.问:搭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牙签?搭2个呢?3个呢?10个呢?100个呢?n个呢?
小组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板书:
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3根
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5根 3+2=2×2+1
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7根 5+2=2×3+1 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21根 7+14=2×10+1 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201根 2×100+1 搭n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2n+1)根 2×n+1 3.活动三
请同学们观察书P8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
a.月历中的蓝色方框中4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思考)b.月历中的红色方框中9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一张普普通通的月历,经过同学们的细心观察,结果我们发现了其中很多的数学奥秘。
二、归纳小结 反思提高
这节课我们完成了三项活动,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同学们学完本节课的感受与体会。(学同时也对别人有启发)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著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写给“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少年数学论季节坛的题词“数学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