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训练模式下的外语阅读教学

时间:2019-05-12 22:4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感训练模式下的外语阅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感训练模式下的外语阅读教学》。

第一篇:语感训练模式下的外语阅读教学

语感训练模式下的外语阅读教学 蒲云玲

摘要:阅读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能力的培养土要来自对阅读文本语篇的感悟力即语感的培养。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基于语感训练模式下的阅读教学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采用量化模式、强调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对字词的感受力和掌握阅读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英语语感;语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8)08-0050-02

一、引言

语感及语感培养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对语感概念的界定却是各有其见,其中一个基本的共识,即语感是一种认识功能和心理活动过程。语感对语言信息的感知和把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观察和思考,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语言功底、智力水平和思想品格,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文学修养、生活交际技能等诸多因素都可通过语感能力展现出来。语感能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包括“学习”和“习得”语言和言语)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语感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为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阅读中的英语语感

阅读能力包括三个方面:读者对阅读文本准确而透彻的理解力;读者对文本牢固而准确的记忆力;读者对文本敏锐而正确的反应力。这三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对阅读文本语篇的感悟力即语感的培养。

语感在阅读中表现为感悟性、联想性、多维性和创造性。

三、基于语感训练模式下的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始终是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笔者曾于2006年3月对自己施教的152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大学生就他们的英语阅读技能和阅读障碍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由于阅读量少,导致所接融的话题面狭窄,了解的外国文化知识也少,相应的扩大单词量的速度也慢,所以阅读中生词多、文化背景差异、文章话题不熟悉等就成了学生阅读的主要障碍,从而也导致了学生阅读技能提高缓慢。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靠阅读者去锱铢积累,不可能靠精读或精讲某一本教材就能一蹴而就的。阅读教学的根本点应使学生增强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力,教师是这一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消息提供者,其主要任务应该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载体,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语感材料。那么,如何将语感教学模式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呢? 1.采用量化模式

语感的获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语言实践,即通过大量地接触言语,使言语本身的规则在主体大脑中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从而形成一种言语结构;另一种是“自觉言语实践”,即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有意识地学习。在母语占绝对优势的语言环境下,要想在头脑中建立起新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就必须依赖大量的艰苦的训练来实现。学习外语跟学习任何技能一样,是一种习惯的培养过程,都是从机械的模仿到自然的运用。对初学者来说,机械的模仿往往比理解分析更有效,因为语言的发展与进化受文化时尚的支配,所以语言的运用是一个习俗问题,而非逻辑问题。汤富华教授于2000年提出了语感训练的量化模式,主张用可以量化的操练来获取二语习得过程所需但却无法量化的语感。当学习者对目标语的语言接触(1anguage exposure)达到某一设定的变量时(因人而异),量变便引起质变,即获得了语感能力。大量有序的阅读训练可使外语学习者获得丰富的语料储存,从而使感觉记忆日渐加强和丰富,为语感的形成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输入”的量加强了,便能通过量的积累向说、写、译“产出”技能作质的飞跃。这是一个从外部输入,经内部吸收、储存,再到“输出”的渐变过程。语感的形成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是一个积累和渐进的过程,是在频率有序地接触活的语言材料中形成和发展的。2.强调朗读和背诵

诵读是语言感性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感形成的源泉之一。林语堂先生说过:“仿效和熟诵是学习外语的重要途径。”从认知心理学的关于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看,以朗读为主要形式的语篇,起初能在心理资源的分配上降低对语言表达的负担,把有限的信息加工的容量空出来,以便更多地注意表达的形式特点。“随着语言能力的不断增强,整合语言内容和形式的过程逐渐自动化,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不会占用学习者太多的心理资源,因此能够充分对内容进行加工,实现从句子层面的简单重复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母语干扰自然减少,表达日渐地道,语感悄然形成,正确流利性不断提高。

背诵也是一种记忆过程,记忆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记忆的功能是在不同的记忆结构中实现的。记忆结构就是心理结构,它是信息处理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来自环境的信息通过记忆结构来编码、储存和提取。“记忆是语感的基础与前提”l刮。多读、多背诵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并不断提高对英语语音的熟练程度,而且能加深对所学材料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等的理解,并借助语音再现使文字变活,促进学习者听觉和思维的发展,使知识巩固和系统化,使词汇、句型易于记忆,提高英语表达能力,逐步学会用英语思维,促成听说交际能力。

朗读和背诵实际上是在对课文语言正确识别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寻求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契合点。因为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这种感悟,不是纯知识性的感知,它包括对文字符号、文字符号所负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合的方式方法、文字符号所渗透的情感和韵味等的综合性的感知和领悟。通过朗读和背诵以感受和领悟语言,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积淀语感有一个耳濡目染、口诵心维、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3.培养学生对字词的感受力

在外语学习中,学生积累词汇不仅仅依赖词典与课本,也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从对语言的理解角度来看,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来理解所得的意义通常是明确的、具体的,即语言符号的“共同性”。但语言使用者却千方百计地要挣脱语言系统的规则,以便把自己想要传达的特殊意义、内涵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是流动的、可变的、且有个人倾向性的,这是语言符号的“个体性”,是作者有意为之。外语学习所面对的常常是这些“个体化”的语言。因此,刘勰主张“情在词外”,钟嵘倡言“文已尽意有余”,司空图赞赏“味在咸酸之外”,Chomsky强调“一词多意”、“言外之意”。语言是-种表情表意的符号体系,在阅读中学生首先要增强对词汇表达的感受力,应结合语境准确地把握每个词的外延意义、内涵意义、搭配意义和文体意义,明确文本所蕴涵的言外之意及作者遣词造句的个人风格。词汇量及其意义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问题,词汇量少就不能扩大阅读量,对词汇意义的认识越窄,就越难以领会作者的真意l刊。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可以使自己的词汇积累如滚雪球般地增多,语言的感受力也就不断得到提高。对字词的感受力提高了,又能借助语感的助力实现从词汇到语篇的飞跃。在英语学习中,分析词汇的感情色彩、表达效果,发掘作者的人格胸怀、作品的言外之意,让理论知识潜伏沉淀为头脑中的“格”,使语感具有更多的理性因素,这对于提高语感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对言语的感受是多方面的,诸如用词的正误优劣、组词的高下得失、句群的流畅阻滞、修辞的意蕴情味、义理的鲜明晦涩等,都在感受理解范围中。4.掌握阅读策略

阅读教学应以策略或技能为基础。阅读是否成功,除了阅读者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外,是否能自觉运用各种阅读技能来顺利地完成阅读任务,也是决定阅读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一定的阅读技巧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条件。

阅读教学的开展应包括“读前活动”、“阅中活动”和“读后活动”,即阅读前的准备、阅读中的指导、阅读后的体验。这整个训练过程就是把输入、吸纳和输出有效地结合起来。

阅读前的准备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预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然后引入话题。这一过程主要由学生来完成。

引导阅读策略主要以学生阅读为主,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并根据不同阅读材料调整阅读技巧,如scanning,skimming,general reading,analytical reading,studying reading.使学生通过览读了解文章大意,捕捉具体的信息,将信息图表化,记录文章的要点,勾画文章的结构,将所述事件进行排序,回答事实性和推理性的问题等,从而达到对文章的理解。语感正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体验。“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到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用Krashon的话来说,只要学习者接触到的话语里含有“可理解的输入”(comprebansihleinput),语言的习得便会发生,只有“习得”的语言知识才有助于语言的运用。

阅读后的体验一是根据学生的阅读内容所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二是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联系起来。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对对语言材料的所感、所悟进行讨论或摘要速写,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新知识的吸纳,也实现了他们对新知识的输出。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写读书笔记或概要、大意复述;模仿写作等,是对学生阅读质量、阅读过程中的表现、阅读策略的使用等进行的评估。阅读后的体验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故事概念的长时记忆。

摘自《教育探索》2008。08(50~51)

第二篇:加强语感训练培养语文能力论文

当前,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没有把语感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教学中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或支离破碎地分析字词句、剖析段篇结构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不能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因此,重提“语感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什么是语感呢?所谓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早在30年代,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就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文学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紧要的是语感训练”。语感是理解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

我在语感教学的研究中,注意在挖掘传统的语文教育理论的同时,在教学中多方尝试,摸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以期加强语感训练、提高语文能力。

一、强化朗读背诵的练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咏”。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人是非常重视吟诗、诵诗之功的。而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也非常注意这一要求。因为吟诵一篇文章,必须依据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错落有致地变用高低、强弱、缓急的语调,才能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曲折婉转地表达出来,才会使人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采用富有感情的范读、示范朗读声像碟片等作为“导读”,让学生体味、模仿,同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并使他们在反复吟诵中达到“自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从而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敏锐的准确的感受能力,提高对整篇文章的感情色彩和感情倾向的感受能力。

在引起学生感情共鸣的基础上,我还会指导学生进行多读的训练。多读,我通常采用的训练方法之一是一篇多读。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向他们推荐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及名人青少年时代的书。通过指导朗读,我感觉到读对学生强烈敏锐的语感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

二、做好分析讲解的工作

语感愈强烈、愈敏锐的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形象就愈鲜明、愈具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真正准确地理解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引导学生逐步懂得赏析,这样,才有利于语感的形成。

如我在教学《咏柳》一课时是这样做的:先配乐朗读诗文,再分句讲读。先讲解关键词,再讲解诗句的意思,接着出示课件,看画面说出诗意,最后指导朗读。在词意、诗意的讲解过程中,注重听、说的基本训练。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句,先提问“碧玉”是什么意思、“妆”是什么意思,接着说:“‘妆’是女字旁,与女性活动有关,是什么意思?”再讲解“一”是“满、全”的意思,“一树高”就是“高”的整棵树。在学生掌握字、词之后,让学生说出整句诗的意思,再问为什么用“碧玉”比喻“树”,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最终,使学生感知了古诗的优美意境,体会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增强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

三、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正是语言材料积累的起步时期。在这个时期如能养成积累词句的良好习惯,对培养语文能力无疑是大有好处的。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除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的书籍外,我还动员学生自带各种儿童报刊,组织学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有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小小读书讨论会,还有出手抄报、展览读书笔记本等形式。对工词丽句、精彩段落、优篇新篇要勤搜集常摘抄,处处留心学语言。

四、抓好说写实践的环节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感是在实践中锤炼而成的。语感的训练要注重指导练习,包括练习说话、写话、写片断、写文章。为了促使语感的形成,在平时的作文课上,我会一边演示,一边指导观察、思考、想象,并鼓励帮助学生字斟句酌地锤炼语句,反复推敲,寻找最能表达和反映中心的字、词、句。在这样的作文课上,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要说”,口述笔写成了生活中的一种需要。

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在平时回答问题或作文中,是否有不规范或用词不当的语言现象;同时,我十分注意看图说文、看图作文、仿作练笔的实践……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总之,我认为教师应把握住小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促进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互相发展和提高。

第三篇:谈小学一年级的语感训练

谈小学一年级的语感训练

周敏

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如何从入学的那天起就有意识地培养,李文未展开论述。笔者以为,新大纲虽未出现“语感”字眼,却明确规定了语感训练的要求和提示了训练的方法。一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应依照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训练。

一、在字词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字词教学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语感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从而进入其所描述的意境。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表象是基础。没有丰富的表象积累,要完成转换是困难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

1、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把字词同相应的事建立联系

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直观,动作、表情直观。要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把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同事物建立起联系。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直观加上语言直观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一年级课本每篇课文插图,很多字词都可以利用插图引出和教学,不仅“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如此,“课文”也是如此,如《鹅》文中的“鹅、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词语都可以利用插图使学生把词义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2、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对一个字、词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如第一册《我多想去看看》中的“五星红旗”一词,在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的形状时,应适当讲清楚旗上符号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一接触到“五星红旗”一词,就会把它同“党的领导、民族大团结”联系起来。

二、要严格进行理解句子意思的训练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群、甚至是理解段、篇的基础;理解简单句是理解复杂句子的基础。一年级应就理解简单句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一个句子一般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或“什么”,接下去的部分讲的是“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表达这两部分之间关系的只有三个基本句式,即“谁(什么)、是谁(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做什么”,按这三个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按一定的程序教学,一是先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二是在这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的意思。如《秋天到了》中的“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先理解句子讲的是树叶掉下来,再抓住“一片片”这个词理解是很多树叶掉下来,从而知道是秋天到了。

三、要初步训练咬文嚼字的能力

实践证明,要有比较敏锐的语感,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分析训练,做到叶老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精神。”这语言分析,就是咬文嚼字。一年级课文虽浅显,一年级学生虽是刚接触书面语言,也要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有:和其他词意思区别细微的词,如《小小的船》中的“月儿”;看似平淡、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力丰富的词,如《雷雨》中“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的“压”;要联系上下文揣摩才能理解的词句,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免往前看„„”中的问句。咬文嚼字的主要方法有:

1、比较法。就是把文中的词换词比较,来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

运用比较法,要先初步体会该词在句中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再换词比较,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如下:①这句话写什么?(乌云)乌云怎么样?(乌云压下来)“压下来”是什么意思?(降下来)怎样的乌云?怎样压下来?(满天、黑沉沉)“满天”、“黑沉沉”表现乌云什么特点?(云多、云层厚)这么多的乌云遮住天空,越降越低,好像要靠近地面,课文用了哪个词?(压)②引导学生用“降”,“落”同“压”比较,体会句中“压”的用词的准确和丰富的表现力。(物体小,一般用“降”;落到地面,用“落”、“掉”:“压”字有一种令人越逼越近的感觉,而“降”、“掉”则不能使人产生这种感觉)③就这句话想象乌云满天、越压越低的情景。

2、联系上下文体会

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不是表示询问的,而是表达小白免对小燕子的话将信将疑的心理,这个意思要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出来。教学过程如下:①联系上文引出句子;小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免相信吗?从哪句话看出来?要是小白免相信燕子的话,它会怎么想?(要下雨了!)②联系下文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从课文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小白免不完全相信小燕子的话?(小白免不是直接跑回家,而是又去问小鱼为什么跑出来。)从而领会到这句话表现了小白免将信将疑的心理。

3.用想象的方法理解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把有关词句的情景具体化,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句,如《蒲公英的种子》中的“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中的“哪儿”一词的教学,先启发学生想象“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什么地方?(山冈、平原、小溪边、房前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这么多的地方,不管是山冈、平原、小溪边等,都可以用”哪儿“表示,”哪儿“可以指任何一个地方。最后要求用”哪儿“说一句话,在应用中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词。

四、要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

语感的形成主要靠理解,靠在实践中积累。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

1、要重视朗读课文和熟练成诵

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是不可能形成语感的。因此,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其一,不读破词是初步理解句子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除了要求读准字音外,应把按词连读,不读破词作为基本要求。其二,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其三,要发挥老师范读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其四,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2、要重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是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写作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新教材从第二册开始,安排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训练。一年级的上述形式的训练,要特别强调在读懂句子、了解句子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

篇课文前,应就复述一句话的意思进行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打好了复述句子的基础,可就复述一段话训练,然后才进入复述篇的训练。

第四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和语言训练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和语言训练

摘要: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运用母语,指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领悟语言、形成语感,进而形成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感训练和语言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首先要教育学生感知语言,能够领会语言的美妙之处。其次,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语言训练要注重模仿和实践创新。语言训练不应靠大量琐碎机械的答题取胜,而应靠科学设计的言语实践来求得实效。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感训练 语言训练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运用母语,指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领悟语言、形成语感,进而形成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中学语文学科是以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基本技能课。有关的思想情感、语文知识、文化内涵、审美陶冶,都要围绕和渗透在这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之中。吕叔湘先生指出:“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1] “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2]阅读、写作、听话、说话都是技能,只有在亲身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中才能获得。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学习语言,这是学习语言(特别是母语)的必由之路。体现语文学科以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中心,全面开展听说读写训练,以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将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是符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时代要求的。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它是学生吸收语言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因而就更关系学生如何学习语言的问题。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让学生直接获得语言的感受,引导学生因文悟道,因道解文,即在语言感受过程中去领悟文章主旨,而绝不能让学生在支离破碎的分析与讲解中去研究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新课标指出的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3]阅读教学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而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积累。阅读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注重培养语感,加强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应重视阅读能力的训练,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4]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5]加强语文课的语感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在语感上,高层次、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丰富内涵最主要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而高层次、高品位的语感,尤其是书面语感的形成,则主要靠课堂的语文教育,主要靠教师理性指导下的有意识的语感训练。阅读教学的语感就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推动阅读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语感的强调,就是要注重对语言的直观感受和直接把握,亦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一种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对语言的真切领会和深刻理解,甚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灵悟。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首先要教育学生感知语言,能够领会语言的美妙之处。要多读书,阅读是语感的运用和体现,没有阅读也就谈不上语感;因此大量浏览和精研各种文体的优秀范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化学生语感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之于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培养学生良好地语感能力的同时,语文教学要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作为主要任务来完成,这样,才能真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而尤其要着重训练。然而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的阅读为机械的做题所替代,阅读不顾语言的感受与品味,多是直奔主题的功利性阅读,这样的阅读是没有真正的语言训练的,是失去了语文教学原有的特色和个性的,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悲哀。

面对修订的语文大纲提出面向新世纪的中学语文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我们尤有必要对语言训练加以认真考察和深入研究,看它能够带来什么,不能带来什么,怎样训练有利,怎样训练有弊,从而合乎修订大纲“科学地训练技能”的要求。“训练”即强调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练习,绝不是仅指练习、作业、测试而已。就语言技能的训练而言,从比较低级的以模仿和重复为特征的单项技能,到比较高级的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综合技能,都需要而且能够进行系统有序的扎实的训练。语文学习作为语言学习的实际训练,要使学生养成可以正确、贴切地表达思想的思维。掌握语法,丰富词汇,仍 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语言学习中,诸如仿写句子、诗歌理解都需要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才能获得语感。先模仿后创新是学习的一般规律,而牢固的基础靠扎实有效的基本技能训练来夯实,尤其在入门之初更为重要。训练得当,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既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又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肥沃土壤。我们现在强调进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体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注重语言训练对思维训练的特殊价值,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言语实践中,学会独立自觉地进行质疑、探究、解疑,学会能动地大胆真实地表现自我,学会在交际中灵活得体地交流应对。这些都是掌握语文工具的要求。训练并非为了完成孤立的单项的字词句练习,而主要应该是着眼于形成实用的读写听说综合能力。语言训练不应靠大量琐碎机械的答题取胜,而应靠科学设计的言语实践来求得实效。这不是为应试而进行的标准化题型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我们在训练中有科学的眼光和精神。这种科学的语言训练与培养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不但不是对立的,反而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必要途径。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感受揣摩语言、品味感染语言、积累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等手段,在感受、揣摩中品味语言,在品味、内化中积累语言,在训练、运用中发展语言,循序渐进,层层进行,扎扎实实的搞好语言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注释:

[1] [2]《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53.59页。[3]《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版第2页。[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81页。[5]《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07—108页。

第五篇:校企合作中外语教学模式初探 newer

校企合作中外语教学模式初探1

廖春艳

(南华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7)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就业市场对于复合型的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不断去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探索,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贯通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尽量实现与就职岗位群任职要求的无缝隙衔接。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就业

一、研究背景

高职高专教育目标是“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性的应用人才。”这是在教育部16号文件中有着明确规定的。从这规定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实质上就是针对职业英语的英语教学。这里说的职业英语应该是包括商务英语在内的专门用途的英语,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所应用的语言。这种应用的语言对专业化、口语化、实用化等各方面都有着较高的针对性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就业市场对实用型的国际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为了应对这一经济形势发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在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同时加强对于实训及实习基地的建设。南华工商学院(以下简称为我院)从办学以来一直都谨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高度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尽量将实习地点与实践课堂能够进行有效的结合,努力将教学实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在商务英语教学方面,积极努力去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且能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熟悉和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理论知识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所需的业务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试图通过“商务认知、商务体验、商务实操、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式来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尽量做到与就职岗位群任职要求的无缝隙衔接。

二、以“师傅带徒弟”、以行动为导向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校企合作中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我院多年来与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东莞名家具、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企业的多年合作经验,我们发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全国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广东省珠三角为例,该地区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量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诞生就是这一发展的产物。这些企业发展的经济领域有一共同点:国际化。这样的趋势促使越来越多的涉外人才被需求。与此同时,这些民营中小型企业自身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进行培养,所以在不知不觉之中对于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就落在了大中专院校。

在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仍然 1本文系2013年南华工商学院与社科院合作项目“职业教育中师徒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研究”)(编号:13KHZ01)的 阶段性成果

存在,而且许多高校的学生认为应有的教学模式应该就是“老师教,学生学”。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观念中的知识指的就是一些基本理论的传授,并不包含学生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的再加工,就更谈不上在实践中的应用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考核仅仅只是单一的试卷测试。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成果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任职需要相差甚远。一般来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任职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掌握了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对外贸易知识,把两者进行紧密结合;同时,要具备有商务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应有能力,尤其是口头的表达能力和商务英语的写作能力;其次,在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法规及相关的商务知识和对外贸易流程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的对外贸易政策、技巧、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最后,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要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能够及时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等。因此,我院在商务英语的教学方面,在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校内外的实训,真正实施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此来推动该专业的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成果,加快学生综合能力与就业岗位群需求之间的进程。

(二)、校企合作中的外语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在搜狗百科里面,对于校企合作的定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大中专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而采取的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通俗一点说,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技能进行有机的整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做到资源共享,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并能够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中外语的教学模式应该就是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模拟甚至建立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将实践应用融入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外贸业务流程进行紧密结合,将各种商务活动的实际操作实训带入课堂,这样不仅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即学即用”。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对教学课程体系的重新定位与开发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模式方面基本上是沿袭了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不太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彼此之间是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因此,在原有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下,应积极努力去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不仅仅是ESP语言问题,而是语言、商务及共同的建设问题。针对经济全球化市场人才需求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相关岗位的需求签订人才培养方案,让企业直接参与到系统的课程设置,甚至还可以参与到教学内容的编写中,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同时,高校还可以根据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招生、培养及就业等系列活动,开展订单模式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突破传统的公共英语、商务学科、商务英语应用和实践教学模块,实现“语言能力+商务知识+商务技能”的课程体系,而且还能充分体现商务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复合性和国际性的特点,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求,使得商务英语专业与市场人才需求保持最佳接轨。

2、对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商务英语教学重点应该体现在培养学生对真实商务情景语言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上。所以,传统的单纯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要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模式教学方式应被采用。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去构建校企多媒体的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把企业中的工作场景和案例照搬进课堂,模拟相关的商务情景等。创新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以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为例,在传统的英文写作教材中,多半教材侧重于对于写作理论知识的描述,且体系过大,类型过多。因此,我院在第五学期开设该课程之前,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各种要求,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展开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电话采访、问卷星等各种形式,我院从外贸企业、会展行业、广交会等各行业中收集了大量的典型实用案例,这些案例对于学生的实际英语的写作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某学生毕业找工作、进企业以及在本工作岗位的发展过程作为主线,这样就把整个课程内容进行了序化,并最终归纳为五大模块:第一类是以简历、求职信为主要内容的求职应聘;第二类是包括邀请函、祝贺信、感谢信等在类的商务交际;第三类是有关通知、备忘录、商务报告、E-mail等在内的事务处理信件;第四类是有关名片、公司介绍、销售函等在内的对外宣传;最后一类是询盘及回复、发盘与还盘、订单与合同等相关的业务磋商。在对上述五个模块的讲解中,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教师是以引导的身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相关信息,选择相应方案,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直到进行成果的展示、讲评等。这样的序化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更加接近社会需求,实现课程目标与岗位能力的零接轨。

3、对师资队伍的打造与完善

有调查显示表明,目前许多高校的商英教师很大一部分是由研究生或者研究生毕业的年轻教师进行讲授。这类教师基本都缺乏商务操作技能的经验,其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以及本身的业务素质等各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要想更好的达到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打造师资队伍,不仅仅是因为师资是教学中最基本的条件,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实行互相培养、互相聘任。学校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进、专兼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商务英语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践,可以将企业中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带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教学的针对性有所提高,使教学效果更为理想。作为教师自身,可以尽量多的参加全国性的商务英语教学研讨会,努力提升自己。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从企业中聘请有着多年商场专业经验、会以英语授课的的教师来校进行授课。

三、结语

目前,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最为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让商英课堂走出去,通过校内、校外的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实际商务能力,加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充分凸显应用型的商务英语人才的优势,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当然,校企合作下外语的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我们高职院校应该立足于当前国际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以培养复合型的商务人才为其具体目标,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谢华.校企合作机制下商务英语理实-体化教学模式实践(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5):119-123 [2] 何小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5):90-91 [3] 卢智勇,等.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8):58-60 [4] 张蔚磊.大学英语教师绩效评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1

下载语感训练模式下的外语阅读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感训练模式下的外语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训练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训练语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和吕淑湘都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叶老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

    完形思维与语感训练(5篇)

    完形思维与语感训练 在众说纷纭的“语感”定义中,下述定义较为明确:“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正确理解力。我们由此可知:语感的过程和结果是对于言语材料的感受......

    如何科学地指导语感训练精讲

    如何科学地指导语感训练 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我国语文界前辈......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精选5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黑龙江省安达市万宝山镇中学 邵晓辉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

    最新《春雨》课堂的语感训练评析-语文教案

    《春雨》课堂的语感训练评析 莲 山 . . 《春雨》堂的语感训练评析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4 《春雨》的语感训练评析 语感是通过长期的语言感知和训练积淀而......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 诸城市朱泮三村小学宋新民 内容提要: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规定:“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

    外语教学模式‘情景法叙事法和浸入法’比较分析(精选五篇)

    外语教学模式‘情景法叙事法和浸入法’比较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比较了三种以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目地的教学模式(情景法、叙事法和浸入法),并对各自适用性和使用策......

    造句训练在外语教学中得运用及作用

    高一英语教学反思之造句训练的运用及作用 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遇到过此种问题:语法讲了多遍,单词考了多次。可是为什么到了实战的考场上,学生们还是不回答题。例如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