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初中实行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究

时间:2019-05-12 22:1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农村初中实行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农村初中实行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究》。

第一篇:在农村初中实行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究

在农村初中实行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究

摘自:《南孔翰林院网站》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国家教育部为了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制订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为计划》要求每个学生在通过九年的义务教育之后,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丰富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这对我们音乐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农村初中如何让每个学生能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学会音乐的一项艺术特长,我们认为只有把乐器引进课堂,在音乐课堂里进行乐器教学。其原因:

①农村初中学生现有的音乐学习状况。农村初中学生的音乐特长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是农村艺术教育的唯一途径,椐我了解像我们初中会演奏乐器的,会唱歌的很少,2%的都不到。不象城市里的学生家长对音乐艺术教育方面比较重视,从小就带他们到“青少年宫”学习艺术特长,有的还专门请家教来培养子女的艺术特长,这说明城市学生除了学校的学习途径之外,还可以靠社会上的艺术教育力量来学生的艺术特长。因此要实施体艺“2+1”,对农村初中来说只有把乐器教学引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掌握一项演奏技术,这样才有利于音乐艺术特长的普及。

②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学习的科目多、作业量大要、练习的项目多;除了五门文化之外,还要学习实验操作、锻炼体育项目、掌握信息技术等,每天的学习项目排得满满的,老师能指导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时间也只有音乐课,因此说从时间角度上讲,也只有把器乐教学引进课堂。

③学生学习音乐的思想意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假如音乐教师在音乐课没有涉及到或没有要求的话,学生会很少主动的去学习一项艺术,同时也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因此普及每个学生的艺术特长还是落到老师头上,也只有在音乐课堂里实行器乐教学,由音乐老师来组织督促学习。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但是我们农村初中是否有条件实施器乐进课堂,接下来我们来根据自己的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器乐教学的特点分析一下在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引进器乐教学有那些有利与不利的因素。

器乐教学由三环节组成:新课教学、自主练习、学习反馈。

①“新课教学”环节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了解及初步掌握器乐演奏的要领。学生学习乐器演奏他们的个别差异性很大,如学习竖笛低音区缓吹技术,有些孩子几乎在老师一次讲解示范的情况下就能够准确地掌握,做到松驰而有弹性,但有些孩子练习了几个星期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技术要求。普通学校的教学都是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但这种授课方式在器乐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来源于儿童在器乐学习上表现出的能力差异远远大于普通学校的学习,并且这种能力差异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演奏水平拉开,因此说乐器教学需要个别教学。集体授课的方式适用于入门阶段,这很适合我们农村初中音乐器乐教学的普及,对我们器乐进课堂的举处是很有利。

②“自主练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己来达到掌握演奏技术的要求。器乐演奏操作性很强一门技术,光靠理解是没有用的,只有通过自己练习才能掌握,象那种“君子动口不动手”是没有用的,关键靠自己动手才能获得技术因此说这是一很重要的环节,而且这环节可以不需要教师来组织,来辅导。

③“学习反馈”是:学生把自己掌握的情况反馈给老师,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一对一的反馈。特别是器乐教学的初级阶段,每个学生对乐器演奏都很不了解,对错不分、好坏不分,需要有人去辅导他帮助他,我们试想一下每个学生1分钟,五十几个学生要多少分钟,一堂课的时间够吗?因此这个环节对于师资条件差,教学时间有限的农村初中来说是有存在着一定的不利的因素。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要考虑到既然在课堂里完成一项体艺“2+1”都有问题,那么音乐教学的其它方面的内容还能实施吗?说实话自从在课堂实施体艺“2+1”项目之后,教材里的内容我都无暇顾及,进度很慢。中小音乐教学目标中指出“中小学年音乐教学内容有: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这五个部分彼此决非孤立的,它不可以的,并且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全面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歌唱、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因此在有限的音乐课堂里我们不仅要器乐教学,还要把器乐教学和歌唱、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起来,这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农村初中实行“器乐进课堂”意味着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要的改变,以前“以乐理为主线、歌唱为中心”的旧一套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所以我们通过利用有利的因素克服不利的因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和策略来达到优化音乐教育的目的。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直以来,乐器进课堂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在强调学科“双基”落实的时期,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掀起了“乐器进课堂”课题研究,如:浙江海盐实验小学音乐学科课题《基于审美教育的课堂乐器整合应用研究》,研究如何把乐器教学与音乐的美育整合起来,通过器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广州市天河区柯木莨小学的《简易乐器进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简易器乐辅助教学具有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艺术才华,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特点,可突破教学环节中的难点,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有的就从学习乐器出发,研究如何有效的学习乐器。还有的把学生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等,这些课题研究基本上都是城市发达地区的,象我们这些偏远的农村初中是很少的。我们这个课题从农村初中的现实实际出发,围绕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体艺“2+1”项目,促进器乐教学与音乐教学的其它内容整合,使学生的音乐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进行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说现实对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进一步阐明了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实际依据。

3、情知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是情意认知过程的统一。情意系统的功能是起动力作用,对学习行为起启动、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而认识系统的功能则承担对知识的吸收、储存和转化的任务。两种系统同步、协调发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暗示教学理论,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有意的心理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把有意认知和无意认知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有精神放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便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5、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是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意识、产生这种倾向性意识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其一,是情感的原因;其二是需要的缘故。兴趣具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提高学习效率的功能。如果针对他们学习音乐来说,那么兴趣就是他们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因此,诱发、培养并稳定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音乐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探究

(一)建立课外学生自主练习组织形式的研究

1、建立课外互助式学习小组形式的探究

2、课外学生自主练习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探究利用器乐教学操作性强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可以自主练习的特点,组织好课外学生自主练习组织形式,保证学生课外练习乐器的时间,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提高的学习氛围,并形成合理的评价制度,激励学生学习乐器,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效益。

(二)课内教学模式的探究。以往教学观念滞后,始终没有摆脱“以乐理为主线、歌唱为中心”的旧一套教学模式。使音乐教学陷入其它学科教学模式之中。而现在是引进“乐器进课堂”,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来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三)精选乐器教学内容以及音乐课其它教学内容的并进行有效的整合研究

1、器乐教学与歌曲教学的整合研究。

2、器乐教学与歌曲教学的整合研究。

3、器乐教学与视唱教学的整合研究。通过这一内容的研究把歌曲教学、视唱教学、器乐技能训练、欣赏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进而深化器乐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策略的研究。(1)教师评价艺术的研究。通过教师评价艺术的研究来激发学生对乐器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外能否自主的练习,很大程度在于教师的激发,而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场所只有课堂,因此教师一定要精练自己的评价语言,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的研究。通过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的研究,让学生不仅受到教师的评价,还要受到同学之间的评价,合作小组之间的评价,学校里的评价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3)教学方法的研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适合农村初中的器乐进课堂,适合乐器教学与音乐的其它教学相结合,适合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的激发。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学生乐器的心理,有的放矢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二)文献法:搜集、整理、掌握现今国内外相关的乐器教学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与课题相关的论文、论著,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作为行动研究的指导思想。

(三)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寻找课题的立足点,研究者与实践者互为一体,贯彻边研究边感化的精神,致力于真实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及时总结课题的系列性经验成果。

六、课题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本课题的研究从2008年7月开始,至2009年8月结题,期间共分为3研究程序。第一程序:乐器教学与其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究

1、准备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建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查询相关文献,设计第一种教学形式。

2、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实施第一种教学形式,做分析总结、设计第二种教学形式

3、实验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1月)实施第二种教学形式做分析总结、设计第三种教学形式,4、实施阶段(2008年11月--2008年12月)实施第三种教学形式,做分析总结。设计第四种教学形式5实施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1月)实施第四种教学形式,做分析总结,总结出合理的教学形式。第二程序:乐器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整合研究方法的研究1实施阶段(2009年3月--2008年4月)器乐教学与歌曲教学的整合研究。2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08年5月)器乐教学与欣赏教学的整合研究。3实施阶段(2009年5月--2008年6月)器乐教学与视唱教学的整合研究。4实施阶段(2009年6月--2008年7月)乐器教学与其他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总结。5成果阶段(2009年7月--2008年10月)。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人员分工:课题负责人:祝丽芬祝丽芬:方案设计、文献研究、方案的实施及总结李玉文:实施方案及分析总结,教学案例及资料的收集,叶志刚: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报告撰写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课题负责人是农村初中音乐教师,担任第一线的音乐教学,同时又是学校里的音乐教研组长,对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一定先决条件,并且热爱音乐教育方面的研究,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市区里获奖。2课题组成员李玉文也是在农村初中担任多年音乐教学的教师,也是本课题的一线教师,也有许多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3、随着体艺“2+1”项目在我市实施,音乐教学受到各教育部门的重视,我校的领导以及到班住任、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学校特把此课题列为学校的重点研究项目。

第二篇:浅谈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长武县洪家中学范俊海

经过十五年的体育教学工作,我逐步加深了对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在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下面就对几种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简单写一点自己的探索研究。

(1)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语言的艺术水平。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指挥能力,能正确运用口令。

运用讲解法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在教学中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间讲,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切不可灵机一动,想起什么讲什么,愿讲多少讲多少。讲解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气候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安排。一般说,教授新教材时可多讲一些,复习旧教材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少讲一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差要少讲,高年级则可多讲些。气候炎热可增加一些讲解示范的时间,天气寒冷就应少讲多练,讲解的内容应该正确无误。

2.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讲解时,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如跑的教材重点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点是后蹬,教学中教师就应着重讲解后蹬技术。讲解时应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动作的要领。现在很多教师运用教学口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起跑,用抬(臀)、移(身)、压(起跑器)、听(发令声)几个字概括了动作的要领,又如篮球教学中的三步上篮,可概括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语言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但是一个好的教学口诀,要经过长期认真地总结、提炼才能形成。离开教学实践,离开对教材的刻苦钻研,单纯追求口诀形式,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讲解还要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3.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解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他们已经有的知识进行讲解,如讲解弯道跑为什么要求身体向内倾斜时,可以联系“离心力”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常识进行讲解,如利用火车轨道在拐弯处外侧高于内侧的道理来说明人在跑弯道时也应向内倾斜。

讲解要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如在教“前滚翻”时,可以问学生:怎样才能向前滚动?怎样才能滚得好?身体怎样才能成圆形?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得深、记得快,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体育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随时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如在做支撑跳跃练习时,应提醒学生快推手;在跑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放松肩部,用力后蹬。但是,在学生做静止用力动作或者做危险性较大的动作时,如单双杠,头肘倒立,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讲解,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伤害事故。课上的讲解除集中进行外,要加强个别讲解。

(2)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示范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目的。教师每一次示范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在备课时,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来安排什么时间示范、示范多少次、重点示范什么。在教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动作的示范,然后根据教材情况做重点示范。动作的关键环节还应尽量放慢示范的速度,边示范边讲解。在进行复习教材时,则应根据学生对教材掌握的具体情况,做有针对性的示范。对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应多示范,少讲解。对高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认识已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可适当减少示范的比重,加强对动作的技术分析。为了达到示范的目的,要向学生明确地讲清楚看什么、怎样看、使学生边看边想。必要时,还可以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进行示范,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防止和纠正错误动作。

2.示范要正确,力争每次示范成功。学生掌握动作的过程,从生理学角度讲,其本质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是条件刺激物(示范、讲解等)和无条件刺激物(肌肉感觉)相结合的结果。教师示范不正确,就会使学生对动作概念理解不清楚,就会出现错误动作,错误动作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地做好每一次示范时,每次示范力争做到正确、熟练、轻快、优美。由于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在教师第一次示范时,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做好第一次示范。

3.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如何,会影响示范的效果。示范位置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队形(为了使学生看得清楚,调动队形也是必要的,但应尽量减少调动)、动作结构的特点和安全要求而定。一般示范者要站在学生的正面,与学生视线垂直,使全部学生都能看清楚。

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要求学生观察的动作环节和要素(速度、方向、路线等)而定。为了示范左右两个方向的动作(如篮球防守时的左右移动),示范者应正面对着学生,称正面示范。为了示范前后两个方向的动作(如弓箭步动作),示范者应侧面对着学生,称侧面示范,有些练习(如广播体操),教师的示范采取面对学生与学生动作相反的做法,称镜面示范,目的是使学生动作方向正确、整齐。有些练习(如武术等)由于动作的技术复杂,教师难以做镜面示范,而采取背对学生的方法进行,称为背面示范。

示范位置与方向的选择,还应考虑到阳光、风向、周围环境等情况,不要使学生面向阳光或迎风,尽量避开繁华和有特殊物的方向,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示范与讲解相结合,能使学生的直观(看到的)和思维(通过示范和讲解使学生思考动作的技术要求)结合起来,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师领着学生练习(如武术),把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练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把看到的(条件刺激)立即与肌肉活动联系起来,能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速度。但是,有些动作(如器械体操)在学生练习时,教师不宜进行示范,否则会引起伤害事故。

5.除了教师亲自做示范之外,也可由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做示范,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与教师示范的相同作用,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有条件,还应利用直观教具(如照片、画片等)进行教学。但使用时要防止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或流于形式。

(3)体育课怎样运用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处理教材的两种教学方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段落,完整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完整法的优点是一般不会破坏动作结构,不会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教材;缺点是不易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中比较关键和较难的要素和环节(即重点、难点)。完整法多用于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有些教材虽然比较复杂,但是用分解法会明显地破坏动作结构,这样的教材一般也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运用完整法教学,一般要求:

1.在进行动作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时,教师在讲解、示范之后,就可以立即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发现错误,应及时指导纠正。

2.在进行动作复杂的教材时,可以着重突破教材的重点。先解决技术基础(动作的基本环节),然后再去解决技术细节(每一环节中的细节技术)。例如教原地推铅球时,可先教学生掌握蹬地、转体和推手这三个基本环节,再要求学生蹬地有力、“最后用力”快速推手。对动作要素的处理,一般是先解决关系到动作成败的方向、路线等要素,再对动作的幅度节奏等要素提出要求。

3.对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使用完整法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再按照教材技术规格的要求进行教学。例如赶跑的技术,可以先缩短跑的距离;教支撑跳跃,可以先降低器材(山羊或跳箱)的高度;投掷项目,可以先减轻器械的重量等。在教技术复杂、难度高的项目时,还可以先原地或慢速做些模仿性练习(即诱导性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的要求,然后再按动作技术规格进行练习。如进行有空中动作的教材时,可先让学生在垫子上体会在空中一刹那身体的姿势,然后再完整地练习。

分解法是把完整教材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逐次地进行教学,最后使学生掌握完整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分解法的优点是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突破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教材。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合理,教材的几个部分或段落分解得不科学,将会破坏教材的结构,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学生掌握完整动作。分解法多用于那些动作复杂、动作较多(如成套练习)、或者用完整法教学学生不易掌握的教材,如跨栏跑、体操中的成套练习、武术等。

运用分解法教学,一般要求:

1.分解教材时要考虑到各部分或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要破坏动作本身的结构例如教跳远时,一般都把助跑和起跳两个环节连在一起进行。

2.在进行分解后的各个部分的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每个部分、段落在完整教材当中的位置,让学生明确该部分与上、下部分,特别是与下部分的关系。

3.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最后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目的。分解法是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手段,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学生对完整教材的掌握;一般在学生对重点部分基本掌握时,就应该立即转入完整法教学。

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采用完整法和分解法教学,是指在教学的某段时间里采用似哪种方法为主而言的,在使用分解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从分到合的过程;在使用完整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有选择地把动作中的某些细节分开加以掌握的教学过程。所以在使用完整法与分解法教学时,往往是交叉进行。

(4)体育课中练习法的应用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尝一尝,要想学会游泳就得下水,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就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练习才能实现。所以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练习,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

在体育教学中,常采用固定条件、变化条件、竞赛等几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

1.固定条件: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反复地练习某一个动作。这种形式的练习,对于掌握、巩固动作技术和发展学生的身体有着重要意义。在固定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应注意到:

(1)对固定条件下的重复练习,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机械不变的重复,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做练习时细心地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对他们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

(2)教师在备课时对每项教材都要认真地安排,根据课的任务、每项教材所用的时间、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特点,以及场地器材等因素,对学生练习的次数、距离、重量、时间、时间

间隔,作出具体规定,以保证每项教材的重复次数。在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的情况下,还可选用动作结构和教材基本相同的辅助练习,以便取得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效。

(3)固定条件进行练习时,因为条件基本固定不变,学生可能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当学生对动作已经基本上掌握时,还可能产生厌烦情绪,要求学习新动作。这时教师除了对学生不断地指明新的努力方向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练习目的的教育,也可以在固定条件下利用竞赛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变化条件:指的是在变化条件下组织学生练习某一内容,这种练习形式对于改进、提高动作有重要意义。

变化条件包括:变化动作的要素(力量、速度、幅度等),变化练习的环境(如到田间、沙滩做越野跑等),变化练习的要求(如升高或降低跳箱的高度,加长或缩短跑的距离等),以及增加练习的条件(如教学生跳远时,教师在沙坑边举一定高度的横杆,让学生从横杆上越过,用以解决起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变化条件方式组织学生练习时应注意到: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所采用的任何变化手段,必须从达到一定的目的出发,而不要为变化而变化,追求形式。

(2)变化条件要做到循序渐进,尤其是在加大练习难度时,不要变化得太大,太突然。

例如跳箱的加高,跑的速度加快,单个练习的增多等应逐渐提高。这一点对体弱学生尤其应该注意。

(3)由于变化条件,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因素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有时学生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改进动作上,而是被吸引到附加的条件上去了,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注意正确引导。

(4)在利用变化条件的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时,时间不宜过长。当学生的错误动作基本得到纠正时,恢复到按动作规格去完成练习。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适当运用以上几种方法,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

第三篇: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小班化课堂教学”已经推广,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热点,其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村老百姓外出经商、务工人数逐年增多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我校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现象。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家长的意识也在不断的进步,许多家长希望子女在学校生活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得到教师的更多的个性化教学。

我校初中生源较少,13个班,每班内人数平均35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从容的关注每一位学生,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有利于每个学生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小班化教育最大优势。

二、发现的问题

目前,教师“重教不重学”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

1、本校没有成为高中优质生源基地。

2、本校中老年教师相对较多,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很多教师只凭老经验教学,跟不上课堂改革发展的要求,上级的课改要求在老教师群体中实施有难度。

3、本校青年教师相对较少,尤其近几年新分配的大学生很少,课题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最好在青年教师身上,所以学校上下要改变思想作风,鼓励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给青年教师拥有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

4、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有序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性等方面有待加强。

课改是什么?就是改变传统的课堂上只有传授,极少思考的教学局面,让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直面当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挑战,面对初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精办初中,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坚持“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学校明天做好准备”的办学理念,要站在为“教学生一天,育学生一生”负责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树立“学生为本、高效课堂”的旗帜,课改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构建《初中小班化“学生课前预习、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力争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理论依据:

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理论。“小班化教学”是初中办学从形式到内容的一次变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于两千多年前对教育提出的精辟论断,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高度重视。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同样提出了“因材施教”。而“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少这一特征,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课堂教学,使孔子的这一理论落到实处。

2、教育机会均等理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是学校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小班化教育则是针对目前学生数减少的形势而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这一举措已经开始实验并得到了认可:在美国,在法国,墨西哥,英国,在日本,小学与初中每班人数降至35人以下甚至更少;在国内,21世纪初,北京、上海、杭州等对实施小班化教学进行了专题研究,已经取得了研究成果和经验。

四、初中发展优势

1、成绩优势

马庄初中虽然地处诸城的西北角,但是论教学质量还是骄傲的。我校近几年中考升学率都在50%以上。我校在农村,学生父母去城里打工的很多,导致有较多的留守儿童,即使这样,2013年的全市中考,我校化学和历史两科全市第一、生物第四、物理第六。

2、师资优势

本校有传承多年的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以及热爱学生、严谨笃学的职业风尚。教师队伍中有领军带头人。有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35人、潍坊市教学能手3人,潍坊优秀班主任2人,诸城市级别的荣誉更多,教师兢兢业业、有爱心、有责任感。

3、硬件优势

从教学设施上来说,教室、计算机设备、多媒体、实验室条件等学校硬件条件满足教学的需要。

4、小班优势

实施“小班化教育”将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发展。一方面,它是课堂教学领域的教育现代化的一项体现,是当代优质教育、发达教育的一种象征与发展趋势。在中学阶段实施小班化教育将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寻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和实现形式。进入新的世纪,人们教育民主化的愿望将会更加强烈,家长希望孩子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平等的教育成功的机会,小班化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教育平等的机会,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小班化教育”的提出为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既可以提高教育标准化、现代化的程度,又可以有效地保护教育资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4月)

通过看书、上网、查阅资料,收听了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报告、衡水中学校长的报告,给了我特别大的启迪。

校长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领导班子多次坐下来分析本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次研究,一致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决定先在本校的青年优秀教师中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

2013年4月末,召开了“课改教学改革会议”,宗旨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积极行动,落实贯彻。为“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统一了思想。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创造高效课堂,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一有意义:要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有良好的、主动的情感体验,越来越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有效率:要让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三有生成性:在课堂中,要有学生和教师情感、智慧、精力和思维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

教学一定要与科研相结合。教师只有通过科研工作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实际教学制定详细计划,进行校本课题研究。以“小班化、分组探究”教研为突破口,以“学生先带问题预习,老师后点拨讲授”为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导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探索高效课堂,立足自身实际,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做到:八个研究即(1)研究考纲。(2)研究学案。(3)研究教材。(4)研究学情。(5)研究教法。(6)研究作业。(7)研究辅导。(8)研究考试。目的是让教师有针对性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把培养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动机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解决让学生想学、会学的问题,尽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通过分组在课堂上高效地合作交流,给每一位学生思考提供一个足够的空间,创建和谐、民主、高效的课堂,让每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再就是研究方法、实施途径等运作方式做了具体阐述,为全面实施《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7月)

学校先后组织了“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开展了全体教师参与的《小班化自主教学研讨课》活动、优秀青年教师的《小班化“自主学习”研究》课堂竞赛活动。5月初,邀请了市教研员等专家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和调研,同时我们还根据上级要求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外地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科研工作经验。老师们去了诸城市龙源学校参观学习,学习了“和谐高效,分组联动”课堂是怎样构建的?学习了“三大理念、四大要素、五大板块”。我们通过学习、参观和教研员之间的互动:“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感悟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获得了宝贵的课改经验。同时,校领导先后出台了《初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中教师职称评审教务处考核项目评定办法》、《初中“自主学习”课堂评价标准》、《初中教育教学奖励方案》、《初中学生星级评比》、《初中学生成长手册》等运行机制。

为了使课改工作取得有效性进展,40岁以下的青年老师做了一节“小班化课堂报告”,课前要求进行集体备课活动,严格按学校《集体备课制度》,认真组织备课,极大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大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领导思想达成一致,深入课堂,与教师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据统计,上学期校领导班子听课评课次数达到200次以上,通过一阶段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框架搭建。具体如下:

1、老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老师通过编制和引用导学案,给学生设定预习的范围、方法和提纲,给学生确定重点、难点,做好预习笔记。分为总体预习、单课预习和单元预习等。

总体预习:老师指导学生了解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内容安排,并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项目为主线,通过任务型活动和完成项目来达到教学目标。

单元预习:老师引领学生浏览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框架的感知,再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其次,指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课预习:老师指导学生预习本课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通过做习题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听课时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

2、老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要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教师给各组明确每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给每班安装了2块大黑板,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合理搭配分成6—7个小组,每组4-5人。每组设有组长和副组长,起协调管理作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探究活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察言观色、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的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成为学生的点拨者,对学生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

在时间上,实施“10+35”时间模式,即教师点拨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不少于35分钟。实施学生先预习,老师后点拨,当堂训练,当堂达标。老师要注意活动过程中对各小组的指导,尤其要重视对那些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组成的小组的指导工作。

老师要以激励为主,如果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就要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3、老师指导学生自主作业

老师指导学生自主作业一定要做到“三个并重”学习困难的、中间的、即好的学生并重;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并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社会教育并重。“四个学会”即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学会生活。

学生作业要有针对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中等生、优等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时效性: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或一单元内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有适量性:不布置大量重复抄写、机械性作业,防止学生陷入题海。

第三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阶段(2013年9月——11月)

1、教师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完成自选题目,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高起来的有效活动形式。

3、通过课后自主作业,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渐形成学生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4、力争达到教师会教、善教、乐教,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目的。

5、教学课堂由“静”变“动”,由“教”变“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方面

学生课前能够积极主动预习,课上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课后主动拓展知识视野,学生把学习建立在积极主动参与和促进其能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突出表现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学习困难、中间的、好的的各类学生得以关注,处处有平等参与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综合逻辑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部分学生绘画、演讲、书法、合唱等比赛中得到了展示。

一个学生说:“以前我在课堂上最多发一两次言,现在我每节课都要有很多次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胆子也变大了。”反思课的演讲,尽情展示着学生的才能,他们发自内心的大声说出:我能行!

老师方面

通过《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的研究,我们的教师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反思的目光看自己,老师都相信“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老师们在课改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欣赏,不再吝惜赞扬,不再高高在上,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而民主。平时只要学生有闪光点,老师都会不惜笔墨的大加鼓励,让每个孩子的心中充满自信、快乐。老师们能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让师生之间获得更多的交流。

年轻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课改教学骨干,教师的学习意识、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六、思考

魏书生说过: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要守住我们自己的优点,改革是为了解放学生,更是解放自己,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教师的教学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超过自己,老师由主演变成导演,由师长变成朋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问题。

今后,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实验研究,探索《以学生为主、当堂达标》有效课堂之路,坚持“精办初中,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幸福的高质量、现代化、特色化名校,为马庄的父老乡亲做贡献。

七、2013年4—11月主要成果:

4月:校名师到龙源学校做诸城市初一复习观摩课1节。

5月:校教研组研讨《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并做示范课10节。6月,青年教师在校开展《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汇报课20节,听课人数223人次。6月17日到28日学校开展全校“教学开放日”活动,开设老师观摩课12节,听课人数215人次。

7月校名师到龙源学校做诸城市小班化教学示范课1节。9—11月:

班主任做晨读课、晨跑课、读书课共计800多节。

每位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谈话共计1000次以上。学生做反思观摩课10节。

根据教育局提出的海量阅读,学生自编自导《我爱读书,书香校园》活动。参与率:初一100%,初100%,获奖率90%。

第四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从而达到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目的。我感觉有必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探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摸式。

经过多次的探索、改进、再探索、再改进的反复试验,初步形成了农村中学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反思归纳

师生互动

总结交流、共同发展、逐步提高

二、对各个环节操作的简要说明:

(一)情境设计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源于现实

又拖抿现实。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这足以说明数学与现实联系的重要性,好的情景设计可达到以下目的:

1、创设可望、可及、有利于能动构建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跳一跳就能

摘得到,能尽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

知欲;

2、创设情境时设置一些悬念,有利于激发激情和热情。引导学生的积

极思维,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创设情境不仅是教师设疑,还要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情景,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数学转化能力,撞击思维火花,诱发好奇心,刺激求知欲,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4、情境设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结合教材内容,(2)要

结合学生基础,(3)要有现实意义(德育意义)的趣味性、数学性,(4)要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参与率。

自主探索

(二)、探索新知反思归纳

师生互动

认识起源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活动是基础性的,交流更是必不可少的,交流不仅表现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过程,更多的还表现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这是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

新教材是以“生活数学探索”为主线来编写的。新教材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空间,它需要我们教师确确实实地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教学实验活动。

“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不拘形式的。但活动的内容必须与教材紧密联系的,必须使学生能通过活动获得具体、直观、感性的经验而从中获得知识。

“探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让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交流”:这里指的是多向性的群众交流。即是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能使思维更加开阔与深入,同时也是一种平等的课堂文化。建立好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促使良性循环的形成。

“反思”:是指在前面的活动、探究、交流过程中,学生已形成的自己的知识与思想方法,这个过程需要在老师的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和总结,达到认知的深化和认知结构的完善。同时,也能使在反思中发现新的问题,又可以进行深一层次的探究和延伸。

学生的主体活动是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实现《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能是这种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协助学生体验并仿效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认为: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设计也应注意层次性、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活动。因此,活动内容的设计应做好以下几点:

1、活动问题的设计必须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的、有趣的、有意

义的(德育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积极参

与;

2、活动问题的设计应该是有层次的。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层次

性,也要考虑到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性,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都能

积极参与,要尽可能考虑到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心理因素的基础,力

争做到最好;

3、活动问题的设计中,必须正确确定新知识的生长点,要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和知识的延伸,同时也要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的潜移默

化地渗透;

4、5、对探索活动的结果必须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结果的说明与运用; 要恰倒好处地,用发展的眼光,期望的心态对活动过程中的学生进

行合理的评价:这是探索活动兴奋剂。

(三)、实践应用

这个环节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例题分析和巩固练习。学生在前面的一系列活动中,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识,在这里得到应用、巩固和提高;同时,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通过这一环节继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的技能、技巧、思维品质在这里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对前面所学知识在这里还可以得到延伸。把握好这个环节,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例题和练习题,题

量要适中,内容要体现针对性、代表性、层次性和趣味性。还要能

体现数学方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使

不同学生参与到不同的层面。

2、例题的分析要让学生思考,(必要时可让学生讨论)再交流自己的想

法,多给学生一点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教师自然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要随时准备对学生的交流结果引导同学们作

出激励性评价,对学生交流出来的各种方法进行归纳,类比和总结,再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要让学生参与对例题的变式研究的探索。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数

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解题手段的多样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

用。

4、练习题的选择要能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剃度要平稳。既要能保证

全体学生都能巩固基础知识,也要有利于有潜力的学生得到发展和

提高,有时甚至可以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有利

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交流、共同发展、逐步提高

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收获作自我小结并进行自主交流,即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各种层面的学生会说出不同层度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甚至是出乎教师的意料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互相补充不足,必要时教师也可向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五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究

新教材的改革,新课标的使用。要求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状况,新教材人教版倡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的。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智慧,着眼于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要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教师的思想,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改革。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村初中更为紧迫。由于农村初中学生与城镇学生由于教育资源与接受知识的多少不同,学生学习程度不同,导致学生差距很大,特别在基础教育方面差距很大。小学一从一年级开始,直到进入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很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几方面探究学生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笔者调查多所初中学校加以对比。我调查以一所农村初中与城镇初中对比。以小升初期末成绩为例,2005年的成绩比较,城镇小升初语文与数学两科总分180分以上有182人,12个班。每个班平均16人。而一所农村初中小升初语文与数学两科总分180分以上只有5人,5个班。每个班1人。2012年语文与数学180分农村初中入学时三个班共3人。而同样这所城镇初中入学时的语文与数学180分以上是250人。这个差距是越来越大。对于这种情况,要想提高学生成绩特别是数学学科的成绩,教师要加快课堂教学改革,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要求,适应新课标教材的需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课堂教学改革是新

课标的要求。现在素质教育是培

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需要,是信息

化时代的要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与处理能力是新世纪以及未

来工作的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改

革,培养具有批判思想与积极进

取的精神。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让学生进行画图与折叠。将三角形的三个∠A+∠B+∠C剪下来拼放在一起通过观察与测量,看是不是一个角。在证明它。有多少种证明方法?通过手工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在学生由于智力与非智力元素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对教师的 授课内容不会理解与掌握。学生动手后,让学生积极思考与分析。这三个内角的和是不是180度?在证明它的结果。如何证明它?通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充分思考与讨论,找出证明方法,得出结论。对结论的证明有多少种方法?让学生找出证明它的方法的优点与缺点,最佳证明方法是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把握时控,教师点拨。辅助线的做法一是过一顶点作一边的平行线把另外两个内角与顶点的角放在一起。二是作一个角等于另外一个角,也把三个角放一起。利用平角等于180度。得出结论。把时间交给学生,把思考换给学生。让学生总结,归纳。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教师应在45分中在关键时段授完最主要内容,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关键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找出规律,对数学题,要举一反三。对于基础知识差的学生,要多关心,多引导。这就要求老师要担当起导演的角色,真正调动起学生

演员的积极性。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觉的演好自己的角色。如学习折叠的题目,现在关键是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要学生先用手去做一做,观察后在思考做题。教学环节创新,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想方设法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它们主动的探究新知识。在讲授“命题,定理,证明”这个课时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练习中,积极主动思考,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习了技能、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见,把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大胆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动手。学生交换命题。学生提问与回答。不过应该说明的是,虽然现在提倡学生共同讨论来回答问题,共同动手以完成某项作业或任务,即提倡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的能力。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问题应该自己独立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集体或与他人讨论解决。比如简单的作业自己做;难度大、复杂性的作业可以与别的同学合作。同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发挥学生各自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大胆动手操作,尽情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教学方法创新。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教法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合学生的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率的方法是最好的。这需要教师要突破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总结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经验。教学手段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最优的教学手段,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最优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展。要突破传统手段的束缚,在传统中求创新。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成果,给学生以自信心。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成果要及时的给予合理的评价,适度的赞扬。让他们由评价而竞争,由赞扬而创造,进而再一次激发创造和想象。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课堂练习的处理,要以学生的正向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创新性布置练习题。课堂练习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要有思考价值,要具有开放性。在学生方面,我们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善于呵护和引导学生的创新火花。在一堂课中,对于学生的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等,就可以称得上创新。要给予鼓励与表扬。对于学生,只要有一点创新的火花,就值得肯定。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増循学生的可接受原则,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准则,不能拔高要求而一味追求创新,求新但要务实。

(三)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逆向思维处理例题与习题。让学生自己对一个命题,通过变换条件或者结论自己给自己出题。或者把行程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或者一次函数问题转化为行程问题。图表题与二次函数问题相结合。和差倍分的文字题与应用题关系。要求学生处理数学题时充分应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应用归纳,演绎与数学思想大胆处理习题与应用题。教师要突破以往的教学传统,尝试探究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

满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性学习,教师满足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问题都得到解决,反过来

我们试想,如果经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走出课

堂,头脑里的问题都解决了,都轻轻松松走向

社会的时候,我们的民族还有希望吗?邓小平

同志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主要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培养乔布斯这样的世界级国家级的国际创新人才。而这样的人才主要是学习学会会学乐学,让学生掌握知识方法,勤奋好学,踊跃参与,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现在我们国家GDP是第二代经济体。但是自己的创新品牌很少,大多是跨国公司的品牌与技术。例如。如图所示,AB//CD,分别探索下列四个图形中

(四)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操作动手与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作为数学老师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的欲望。让学生乐于钻研数学知识,享受学会数学的喜悦,成功的荣誉感让学生倍感鼓舞,增强自信心。教师通过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看一目了然。通过合作交流与讨论,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关键是导。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需要教师的大量的投入时间与精力。自己学习知识,现在知识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学生面对大量信息的处理必须通过去伪存真,从大量信息中找出最适合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学习分式的加减法时,让学生从自己的解法找出解题步骤与方法,并简要归纳总结。学生归纳一是找出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的做法是分解因式(分),系数是各方母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或因式是取最高次幂,无相同的作为最简公方母的一个因式。(简),再乘一个分子与父母相同的因式(乘),看最简公方母差什么因式,就乘以什么因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找出规律,学生自己归纳成一个歌诀。通过做游戏来完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与持久力。例如,在讲授矩形的长为30m,宽为20m,中间有一条弯曲的小路。宽为1m。中间进行绿化,绿化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自己制作图形,中间弯曲的小路经过平移后,这小路的两条边缘重合。学生一做出图形,在观察后,答案就出来了。尔后把长改为am,宽改为bm,其余条件不变,答案是多少?中间道路改为折线宽为1m,其他不变,答案是多少?学生在玩中学习,既玩又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对于学生的一点进步,教师要给予鼓励,对于新的解法给予肯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首席,不要高高在上。对基础差的学生,正面引导,这种学生主动性差,惰性强,通过小组长与教师的关怀,让他积极向上,由于基础差,学生是最怕数学这门学科,让基础差的同学弥补跟上来。否则,学生会自暴自弃,学生会放弃数学学科的学习。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乐学,主要是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学会在江河中畅游的本领。乔布斯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工作的质疑中不断的反复试验与论证,成为世界创造发明大王。

(五)。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如多媒体与powerpoint(ppt)课件。可以在课堂上演示,观察。特别是一些图片题,学生一看就会明白理解。特别是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观看图形前后的变化。轴对称图形变换时,利用多媒体与课件学生最容易掌握。让学生直接得出平移的性质。平移与旋转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不变,得出边,角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学生自己总结。图形平移与旋转前与后的图形的边的长度相等,角的大小 相等。平移方向有左右平移,上下平移,斜平移。在坐标系中左右平移规律与上下平移规律,斜平移可以看作左右与上下平移的组合。坐标平移规律与平移距离的关系,左减(右加)平移距离,上下平移规律是上加(下减)平移距离。学生通过演示学生就可以得出结论。及时检验当堂课堂效果。每节课要留出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检查,一部分学生上讲台演排。布置练习是要分层设计,照顾好中差这三部分的需要。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查漏补缺。有错误的及时纠正。解法新颖的应表彰。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各科作业都必须做到最迟隔天反馈。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让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互相批改纠错,请小组成员评价说理,对有争议的可在组内展开讨论,分析出错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组内没有解决的,可留待全班进行交流。各组在讨论交流中,找出出错的原因,共性与个性问题有哪些?并及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知道与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掌握不同的解法。有的题学生做几遍,考试也会做错。学生当时是理解但未掌握知识的要点,学生重新做就做不出来。要让学生反复讨论,弄懂来龙去脉。

总之,课堂教学中,充分设计学生的学案,以学生为本。以最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以获得最大效率为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最大收获。使每个学生这部大脑发挥出最大功率。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不是一种独特的思维,它是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直觉思维的反映。通过讨论合作,让学生自己归纳,类比与演绎,导出正确的结果,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下载在农村初中实行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农村初中实行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