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奥运为契机打造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时间:2019-05-12 03:0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奥运为契机打造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奥运为契机打造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第一篇:以奥运为契机打造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以奥运为契机打造北京市农产品质

量安全监管体系

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 发布时间:2008-03-12

北京是我国的首善之区,又是一个国际大都会,2008年奥运会将在这里举行。北京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既关系北京奥运会的基础安全,又关系北京的国际形象,必须认真应对。

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农业局以管理难度较大的蔬菜为试点品种,以生产经营主体登记和田间档案管理及追溯为主要内容,以“净化超市和团体伙食单位”为起步,以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水平为目标,探索建立一套适合特大型销区城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到目前为止,参与试点的企业和农产品专业协会74家,超市32家,试点的品种已从蔬菜扩及畜禽、水果和水产品。

一、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的选择

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涉及环境、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很复杂。如何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使北京市的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严峻挑战。

从国际上看,目前在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有三种模式:

美国模式:以主体管理为中心。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以危害风险分析为基础,以控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为主要目标,以实施HACCP质量体系认证为主要手段,建立从食品生产、加工到销售环节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HACCP体系是一种建立在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SOP)基础之上的控制危害的预防性体系,它将主要精力放在影响食品安全的各个关键控制点上。“9.11”事件发生后,以实施食品反恐法案为契机,这种基于主体管理的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采用美国这种模式,要求有一定规模、操作较为规范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

欧盟模式:以产品追溯为中心。

欧盟有关农产品及食品的监控原则是,必须将进入市场流通的食品和饲料,“置于完整的可回溯追踪管理的控制之下”。这种追溯制度主要是从生产经营记录和包装标识两个方面,针对不同主体做出规定:经营国家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都应当建立经营记录,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生产记录,并对记录的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对包装销售的农产品,规定应当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等。欧盟积极推广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在食品和饲料行业内建立综合跟踪体系,在统一的欧盟内部市场对食品或饲料进行跟踪监督,以便发现和撤除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消费者和管理人员,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大面积扩散。采用欧盟模式,要求有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

日本模式:以品牌授信为中心。

日本的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以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为基础,以政府颁发的JAS标识授信为工具,以指导市场消费为目标。日本农产品的JAS认证,一般由政府授权的行业协会承担,认证分为常规农产品认证和特殊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为特殊认证。为了获得JAS标志,生产经营者可以向农林水产大臣指定或认可的认证机构提出申请,经认证产品符合JAS要求,则允许产品贴上JAS标志。在对JAS法的修订中,确定了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的特定JAS规格标准,通过检查来确定其是否符合规格标准。即使未贴加JAS标志的产品,也须标有“有机栽培番茄”、“有机纳豆”或“有机红茶”等标志。进口农产品和食品则必须经过JAS认证,进口产品没有加贴JAS标志,不许销售。采用日本模式,要求有较为规范的市场秩序。

从北京市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适于借鉴“以追溯管理为核心”的欧盟模式。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农户的分散化小规模经营为主。以蔬菜为例,目前北京9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共有20多万个生产主体,平均每个主体只有3亩多。这种多主体、小规模的分散生产方式,给蔬菜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加之北京城区供应的鲜活农产品多数又来自外地,其生产监管更难。因此,采取“以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跟踪管理和风险点控制为核心”的美国模式,目前条件尚不具备。而欧盟由于所属各国生产标准不同,质量控制能力各异,因而采取从产品批发环节向生产环节追溯为主的管理模式,与我国的情况类似。

其二,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规范不够,秩序不好。在目前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和个人的投机和侥幸心理严重,认为即使出现质量问题,责任也难以界定,可以逃避处罚。如果采取“以农产品品牌授信为核心”的日本模式,长期来看,对政府的公信力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欧盟模式以“任何食品均易于被污染”为管理推定,只对农产品实施安全监管,不对农产品安全进行授信,符合我国现阶段的产品质量信用状况。

其三,我国目前农产品行业组织的发育程度很低,行业管理的多数职能事实上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由于市场上农产品的品种多、批次多、数量大、货架交易时间短、货源渠道复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后,难以查清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原因,更难以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宜马上采取美、日那种行业组织管理产品质量、政府监督产品安全的模式。欧盟所属各国的行业组织尽管十分成熟,但是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行业质量安全规范,因此只得主要求助于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一点目前也与我国情况类似。因此,结合我市农产品产销的特点,构建以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为主线的监管体系,已经成为我们现实的选择。

二、对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考虑

借鉴欧盟模式构建北京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有以下要点需要把握:

1、农业直接生产领域的质量安全管理,主要以生产档案管理为主。这种档案必须包括农场主档案、农田档案和产品档案的内容。农场主档案的管理涵盖了农场主职业资质管理、农场工商资质管理和质量体系的认证管理等职能;农田档案的管理涵盖了农田环境监测、土地资源管理、产品原产地标志管理等职能;产品档案的管理涵盖了产品质量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产品分等分级管理等职能。

2.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质量安全管理,主要以产品登记管理为主。这种登记也可理解为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准入管理,一般是将生产档案的强制性登记内容予以申报,并接受产品的抽查检验。

3.农产品流通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主要是产品销售记录为主的产品标签管理。销售记录必须包括产品的生产档案、流通记录、加工记录、包装记录及销售商、加工者、包装商档案的内容。销售记录管理同生产档案管理一样,涵盖了业主资质管理、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产品分等分级、产品标签标识管理等职能。

4.农产品的质量召回与责任界定。在产品流通、加工、购买和消费的任一环节发现质量安全问题,政府质量安全管理部门都将负责风险分析和责任界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召回不安全产品。这一环节的管理涵盖了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预警与通报、产品召回、不良反应分析、不良事件处理等职能。

5.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处罚。这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实施后依法展开。

概括地讲,就是以农产品生产档案和销售记录管理为基础,以产品标签管理为介质,以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为手段,以不安全产品处理和不安全责任界定为目标,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管理。根据上述要点,结合即将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是否考虑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为:

以我国现行农业行政管理体制为基本框架,以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为基本目标,以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质量安全管理一体化为主线,以农产品与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为主要内容,整合质量安全管理、质量安全监查、质量安全执法三项职能;推进行政监管与产业发展、行政职能与事业职能的两项分离;完善农业标准、检验检测、质量认证、信息网络和质量安全技术研究等五个技术支撑体系;尊重现实,坚持规范,提高效率,分期逐步地进行体制调整。

这一指导思想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为本次调整设定有限目标。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面宽,牵扯部门多,因此这一次体制调整,必须设立有限目标: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准。在职能整合上,只涉及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职能调整,而不涉及一般的质量管理职能;只涉及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许可管理,而不涉及一般的农业投入品质量许可审批。在机构设置上,只涉及现有机构框架下个别职能的调整,而不涉及大的机构变化。

--被整合的职能要保证一体化。由于导致农产品污染的环节多、链条长、因素杂,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职能不宜过于分散。指导思想中包含了三类职能的一体化:管理环节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管理的一体化;管理功能上,质量安全管理、监查和执法的一体化;技术支撑上,农业标准、检验检测、质量认证、信息网络和质量安全技术研究五个体系建设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职能的安排,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效实施的必备条件。

--对新职能要加快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规定了一批过去农业部门的职能体系中没有或较弱的职能,如实施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的职能、产地污染评测和管理的职能、对农产品生产记录的监管职能、对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监管职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市场准入管理的职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监测的职能、对质量不安全产品实施处置、对相关主体进行处罚的职能等。对这些职能,要按照新的体制要求,加快落实,且注意避免新的职能交叉。

--依法坚持有限政府的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政府行政依据,它全面强化了农业部门在市场上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同时也严格规范了农业部门在市场上依法行政的行为。因此,在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能的同时,指导思想强调了行政监管与产业发展、行政职能与事业职能的两项分离,就是强调本次体制调整,要把职能规划、职能配置和职能界限一并设计,为今后的规范执法打下好的基础。

--分期逐步实施调整。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构建,取决于我国政府行政体制的整体现代化。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要一蹴而就地完成这种调整是很难的。从积极的角度看,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而进行的管理体制调整,将像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一样,构成我国农业行政体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梯,不可小视;从稳妥的角度看,这一体制的有效调整,还有待自身各项条件的成熟和外部条件的配套,也不可盲目乐观。

三、北京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试点的进展

对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上述认识,得益于我们在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试点中的思考。

北京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起步于2004年。当时农业部开展了“京冀两地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试点”工作,由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具体组织实施。在试点过程中,选择河北承德、唐山、廊坊等地6个具有代表性的蔬菜生产基地作为试点基地,探讨进京蔬菜产品产地加工、分级和包装和基地产品应用产品标签信息码的应用等,实现农产品的源头追溯和流向追踪等。试点工作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尤其在产品标签信息码的开发、管理、使用、查询等方面,为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外埠基地试点的同时,我们也在小汤山特菜基地进行了试点工作,并与小汤山产后加工配送管理软件相结合,为我市蔬菜加工配送企业的质量控制探索了经验。

2005年,又开展了自产蔬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针对我市蔬菜产销的特点,以蔬菜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追溯实施主体,以大包装蔬菜产品和零售的小包装蔬菜产品为控制对象,分别对蔬菜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三个层次进行质量控制,同时生产与超市联动,共同开展追溯试点。2005-2007年共选择了73家农产品配送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作为试点单位,分布在8个郊区县和城区32个超市。试点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一)完成了生产履历中心及相关管理平台的建设

1.完成了蔬菜生产履历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该系统主要用于对农产品生产单位的生产履历信息的统一管理,系统使用B/S架构(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方便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操作与管理。追溯系统的生产履历中心数据库构架建设采用美国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标准数据库,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和增容能力。通过对数据库进行二次开发,使农业生产履历系统能够满足现有的追溯管理要求,同时兼容其它的多种数据格式,方便了生产履历中心与其它数据的对接。

2.建立了EAN.UCC条形码标签管理系统。条码编码采用EAN.UCC 128码编码规范,系统采用了通过国家商业密码管理办公室认证鉴定的编码加密机制,对产品进行追溯码的编制。该编码可以实现数字化加密,实现一个包装条码标签对应唯一的一个产品追溯码。通过使用该编码方式进行信息承载,可关联产品、生产者、生产时间等各类信息,并且可伴随产品的流通允许进行信息不断加载增量,便于追踪回溯信息。该种数据编码技术有相当的可控性,可以按量发放、注册生效、到期失效,同时该种编码技术有很强防仿制性,数据编码进行加密处理、批量无法仿制。

另外,通过IC卡授权充值系统完成对产码的授权和管理。该系统设计了非接触性IC卡系统,保障了IC卡的耐用性和易识别性。产品追溯码通过授权IC卡和专用产码机的配合实现。生产者申报了生产履历信息并通过认证后,将获得对应的授权IC卡。授权IC卡加密集成了生产者信息、产品信息和授权产码信息等,生产者通过专用产码机在通过授权IC卡验证后就可以按照需要生成条码和产品追溯码标签,并通过标签打印机方便地打出标签。

3.完成了生产履历信息查询系统建设。以生产履历中心数据库为基础,开发完成了产品质量查询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触摸屏、电话和手机短消息等多种方式进行查询。后台软件系统设计了查询方式的系统接口,同时系统在后台数据库也详细记录了系统查询信息。通过对生产履历中心的控制,可以检测到相关查询信息。

(二)在企业内开展试点

目前,北京市73家试点企业蔬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已经完成了对产品生产履历中心数据库的开发,中心数据库承载和记录73家试点企业的主体信息和产品信息内容,生产履历中心数据库是整个追溯系统的基础,所有追溯信息均以生产履历中心数据库为依托。在追溯信息的最前端,目前已经完成了对73家生产基地的信息跟踪。

另外,通过建立授权IC卡系统,完成了15家试点企业的信息承载和传递工作。通过授权IC卡,传递了试点企业的生产授权信息和产品信息,通过对授权IC卡的识读,又完成了信息与产品标识条码的转化。

建立产品追溯码打印系统,通过对试点企业授权IC卡的识读,通过对产品信息的加载,打印与产品相对应的追溯条码标签,完成了产品追溯的最终信息表现形式。通过对产品追溯条码的识读,追溯该产品的生产履历信息,从而衔接了产品最终消费与前期生产之间的信息传递。

总的看来,通过开展蔬菜质量安全追溯,我们在生产过程控制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蔬菜的生产地点、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的使用、采收日期等生产信息;在流通过程中可以了解产品的来源、去向等流通信息;在市场方面可以了解产品的产地、经营单位、质量状况等产品信息。在对蔬菜产销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判别产品信息和生产经营主体,以便实行有针对性的监管,从而提高全市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四、今后工作展望

应该看到,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管理的工业化、规范化建设在农业及商业中还处于起步阶段。食品追溯信息的标准化是食品追溯制度的重要内容。在追溯过程中,供应链所有参与方需要就彼此之间交换信息的内容、表述和形式充分达成一致。实现可追溯性,需要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管理生产、加工、包装、存储、运送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如果供应链中的某个从业者在管理这些环节时与上下游之间发生不协调或冲突,就会导致食品追溯信息链的中断。在我国,农业和商业领域中刚刚开始进行标准化的工业规则建设,无包装、无标识或包装、标识混乱的食品在粮食、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市场上还占很大比重,这是实现可追溯性的一大难点。还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初级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农户为主,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在生产流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技术基础条件,还不能适应食品追溯制度和系统建设的要求。不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希望国家能够对建设食品追溯系统予以政策扶持,表示单靠企业力量是难以推进的。

上述因素对于北京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形成了诸多制约,必须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突破和解决

第二篇:以创质量奖为契机

以创质量奖为契机 推进卓越绩效模式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反映了当代经营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是世界级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从2005年开始,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动力)在学习《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基础上,逐步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引导企业不断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目标迈进,全面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质量。2007年公司荣获“全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奖”,2009年公司荣获“全国质量奖”。

下面,就陕鼓动力几年来推行卓越绩效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经营质量,争创“全国质量奖”的主要做法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系统培训,全面提升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颁布后,陕鼓动力从2005年起先后派出六批共35人次参加了中国质量协会等机构举办的标准培训班学习,其中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层领导,管理、质量、技术、财务等职能部门领导,培养了一批掌握标准、实施标准的骨干力量。

2008年以来,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5次公司级大型培训,使中层以上干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班组长等,基本掌握了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内 容。安排8名参加自评和撰写《自我评价报告》的人员,两次参加自评师培训班学习,取得自评师资格证书。同时,对运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主要职能部门进行平衡记分卡、五力模型、SWOT分析、标杆管理等方法工具的专题培训,并应用到撰写《自我评价报告》和管理工作中。组织对全体员工进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全国质量奖”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重点是卓越绩效模式概述、11项核心价值观,使其了解准则的基本要求,接受和认同卓越绩效模式,为在全公司系统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确立目标,实施方案

2008年,陕鼓动力确立了争创“全国质量奖”的目标,制定了《创“全国质量奖”实施方案》,对公司的自我评价和创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成立公司创奖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自我评价、撰写《自我评价报告》和“全国质量奖”申报等工作。

《自我评价报告》是申报“全国质量奖”的关键材料,直接影响申报企业能否通过“资料评审”进入“现场评审”阶段。因此,如何撰写一份能够体现卓越绩效评价准则11项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核心价值观,阐明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取得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充分展示企业经营绩效的《自我评价报告》,是创奖项目组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在中国质量协会专家的指导下,公司对撰写《自我评价报告》的整个工作进行周密策划,确保了这一艰巨任务的完成。

一是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对《自我评价报告》的撰写工作进行系统策划,确定“信息和数据收集”、“撰写自评报告第一稿”、“自评报告第一稿审定”、“修改和审定自评报告第二稿”等七大工作内容及其节点,并将“撰写自评报告第一稿”、“修改和审定自评报告第二稿”设置为里程碑,以确保按要求完成自评报告和其他申报材料的编制以及“全国质量奖”申报工作。

二是确定《自我评价报告》各章节的统稿人。统稿人要具有良好的项目协调能力和沟通技能,对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企业的实际运作有深刻的理解,并具有较优秀的文字表达能力。按照以上要求,公司确定了8名统稿人,分别负责“4.1领导”、“4.2战略”、“4.3顾客与市场”等7个章节的统稿和整个自评报告的总统稿工作;战略管理部、人力资源部、总师办、市场部、质量管理部等主要职能部门选派17名业务骨干,参加资料收集、整理和自评报告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团队。

三是汇总并完成《自我评价报告》等申报材料。按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进行自我评价,完成《自我评价报告》和《组织概述》、《全国质量奖申报表》等申报材料。

三、现场评审,展示亮点

按照“全国质量奖”评审规定,对申报企业的评审分为“资 料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阶段。全国质量奖评审组对所有申报企业先进行资料评审,然后确定进入现场评审的企业名单。而只有进行了现场评审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全国质量奖”,并不是所有参加现场评审的企业都能获奖。因此,做好现场评审工作也是创奖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创奖工作的成败。在企业通过资料评审后,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再次培训。要求各部门领导结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熟悉、理解《自我评价报告》相关内容,并对全体职工再次进行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自我评价报告》的学习培训。二是现场整改。各生产车间依据《现场管理办法》、《洁净化生产质量标准与规范》、《员工洁净化生产作业规范》等规定,对现场进行了彻底整改。三是展示亮点。做好“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等汇报材料(PPT)的策划、设计和制作,以充分展示公司的特点、亮点。

经过全国质量奖评审组对陕鼓动力进行现场评审,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团队创新、技术创新、企业与顾客的共生共长、人力资源的高效与活力、生产系统的应变与效率等六大特点和亮点,给评审组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四、修炼内功,追求卓越

质量是由人做出来的。“做企业如同做人,先做人,后做事”。陕鼓动力对此有着不同寻常的认识,将克劳士比的“零 4 缺陷”管理作为公司质量建造的基础。大力倡导“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质量理念,增强员工第一次把事情作正确的能力。同时,明确工作要求,让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制订了“员工质量行为规范”,利用制度的“硬约束”来改变员工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工作习惯,培养员工按规范、标准做事的良好习惯。并不断完善质量考核体系,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推动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自2006年推行卓越绩效模式以来,陕鼓动力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孕育出了以“诚信文化”“责任文化”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并贯彻到质量工作的全过程。坚持每年进行一次质量审计,推行生产工人质量信用等级考评制度,强化质量巡回监察,并把质量管理从企业内部延伸至外协、外扩、外配套厂家。在国内重大装备行业率先实施缺陷产品管理制度,强化系统服务,使质量管理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力支撑。

全国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从公司首次申报“全国质量奖”开始,在中国质量协会专家的指导下,贯彻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以卓越绩效标准衡量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战略梳理和系统诊断,建立自我评价体系,不断进行改进,实现了卓越绩效管理的系统推进。结束语

2006年以来,陕鼓动力深入推行卓越绩效模式,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今后,陕鼓动力将以获“全国质量奖”为新的起点,以“两个转变”发展战略为导向,把追求卓越的思想贯彻到企业各项工作中,使陕鼓动力从优秀走向卓越,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动力装备强企”的愿景!谢谢大家!

第三篇: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实施方案

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体系的实施方案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驻县单位: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省农委《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目的,坚持标本兼治、依法监管,不断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觉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强化部门职能。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销售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集体供餐单位和餐饮企业的农产品收购环节的监督检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加工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屠宰活动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产地的环境保护。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通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各镇政府承担对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管理工作,按照“有机构承担职责、有具体人员承担监管任务、有检测服务手段、有监管经费支撑”的要求,重点强化监管职能,充实人员力量,提高监管服务能力。

(二)积极推进建站。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农科教发„2009‟7号)要求,将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依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建设。鼓励产业集中度高且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合作社、生产企业、基地及生产大户单独建站。

三、目标任务

通过改革和建设,结合农业执法体系创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真正发挥好基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要求年底前全县所有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挂牌任务,同时,将机构、编制、人员、仪器设备配备到位,并逐步落实建设任务,完善监管服务设施,确保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设备、有经费。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隶属农委的副科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人。各镇要从乡镇事业编制中调剂×名人员专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标牌,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鼓励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检测室,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生产大户建立检测室,实行产地准出制度,作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延伸和补充。

(二)明确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职能。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属公益性、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是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主要是:负责本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指导、监督;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承担对种植、养殖过程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对产地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检测,协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完成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三)落实人员编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确定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人员编制,保障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所需编制在镇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确保有2名以上人员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并实行人员实名制管理。人员配备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政策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管理有经验且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植保、蔬菜、农产品加工、检验检疫等相近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站长原则上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或副主任兼任。

(四)加强检测室建设。每个镇都要建立一个快速检测室,承担本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任务。可与农技推广服务设施一起建设,统一配备检测仪器和计量、交通工具,统筹解决必要的办公、检测用房,并将监管站职能职责和检测制度分别公开上墙。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2011年10月1日至10月20日)。县农委会同县编办、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制定《×××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实施方案》,并报县政府批准实施。

(二)推进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1日至12月20日)。加快机构设置与建设,确保完成5个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挂牌建站任务,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设备、有经费。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12月21日至2012年元月20日)。各镇于12月21日前上报建站情况自查小结,县农委会同县有关部门对5个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12月25日前形成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自验报告呈送市农委,并做好迎接省农委检查考核的各项准备。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环保等部门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不断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服务。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任务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的日常检查和指导,把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建设列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于年底前组织验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县、镇财政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和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

(二)分步组织实施。各镇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抓紧组织实施,争取年内完成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挂牌任务。服务设施建设可分实施。

(三)及时组织验收。县农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强化对重点环节的督促检查,按实施方案组织验收。

×××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0月8日

第四篇:汉寿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汉寿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自查报告

汉寿县农业局监管股

按照市农委关于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规范化建设检查的通知要求,5月17-20日,我局对全县22个乡镇(街道办)的监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此次检查由分管领导徐智刚副局长带队,检测站、监管股共同参与,检查内容主要是机构队伍配备、职能职责落实开展,制度机制上墙,设施装备配置和使用,标识档案规范管理等方面,从检查情况来看,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监管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乡镇监管体系建设较健全。近年来,汉寿县农业局全力打造“县、乡、村、组”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改革合并后乡镇全县共有22个,全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每个乡镇监管站配备2名监管员,每个村明确一名监管联络员,每个组安排一名监管协管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二是健全了乡镇检验检测体系,在检查的22个乡镇(街道办)建立了独立的农残检测室,尚未建立的3个街道办是这次乡镇改革后从原来龙阳镇分离出来的,仪器设备的配置尚未到位,但也已纳入今年新增建设内容范围,已建好的乡镇检测室均已开展日常检测工作,其中重点打造了崔家桥、聂家桥、蒋家嘴、坡头四个乡镇检测示范工作,全年完成快速检测任务1500-2000个,其它乡镇检测室全年完成500-1000个快速检测任务,抽样范围主要是农产品市场、超市、学校、机关食堂和各类生产基地;三是乡镇监管人员业务得到加强。近几年来,由县农产品检测室牵头,组织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人员参加各类省、市业务培训,同时,乡镇检测室工作人员输液到县农产品检测中心跟班学习,从抽样到检测亲手操作,至到熟练为止,从而提高了乡镇的监管能力;四是制度机制均已上墙。在检查中我们发现,各乡镇监管站和检测室内各项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均已上墙,按照省原有标准和规范都做到统一标准;五是设施装备较为齐全。检测用的快速检测仪、恒温箱、计时器、振荡器、各种玻璃器皿等等,检测设备一应俱全,检测室面积均达到省农委要求的20平方米;六是标识档案规范化。生产经营主体档案、农业投入品管理档案、巡查档案、检测抽样单、检测小票、检测台账等各类标识档案齐备,只是均没有来得及按省农委新的标准更换使用。正在积极限时整改。

二、面临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乡镇监管人员不足。在乡镇合并后管辖的面积和事情增加一倍多,个别乡镇更多,原来没有合并时2个监管员工作难度就大,合并后还是2个人,其难度可想而知。监管的点多、面大、量大,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二是经费投入需增加。合并乡镇后抽样检测对象范围更多更大,全年检测的数量相应会增加,这就需要更多经费支出,经费的不足会给抽样检测带来难度。

三、措施和建议

一是强化属地管理原则,层层签订责任状。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舌尖上的安全”的基本保障。地方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应为第一责任人,县、乡、村、组四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属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起责任;二是强化综合管理,推进清源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到产地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业执法、农残检测等方面工作。“管”与“产”并重,要加强各项工作的综合管理,将“清源”行动推进落实,从田间地头、从生产者处强化安全意识,确保质量安全;三是明析“权、责”,落实追责机制。县、乡、村、组明确工作职责,将工作成绩纳入考核,严格督导检查和绩效考核。

2016年6月5日

第五篇:省政府召开全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全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推进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9月29日下午,省政府在阜阳市召开全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工作会议,省编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等省直部门和各市、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各市、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明确要求,到年底前全面完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挂牌任务。会议由省长助理邵国荷主持,省委常委、副省长余欣荣到会作了重要讲话。阜阳市颍东区、凤台县、合肥市政府和省农委、省编办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会议指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在源头,关键在生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直接面向农民、面向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落实源头管理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及时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政府常务会进行了专题研究,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相关文件。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扎实、平稳、有序地推进此项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强调,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是基层农业三大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完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建设,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牢牢把握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质量监管,加强队伍建设,改善服务手段。要切实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的组织领导,在组织领导上抓落实,加强统筹协调,在制定方案上抓落实,精心组织实施,在落实责任上抓落实,严格目标考核。

总的原则:按照“有机构承担职责、有具体人员承担监管任务、有检测服务手段、有监管经费支撑” 的要求,重点强化监管职能,充实人员力量,提高监管服务能力。

原则上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可在乡镇农技推广站(农业综合服务站)或畜医站(畜牧水产站)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编制在乡镇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确保有2名以上人员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人员实名制管理。

总的目标: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真正发挥好基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力争今年底前全省1237个农业乡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挂牌任务。

下载以奥运为契机打造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奥运为契机打造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