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规划编写指导[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05:4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业建设规划编写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业建设规划编写指导》。

第一篇:专业建设规划编写指导

南昌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

(2016—2020年)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南昌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发展,紧密结合我国世界旅游强国和江西旅游强省建设对旅游人才需求的实际,特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2016-2020年)。

一、专业现状分析 1.专业创办与发展历程

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创办于1993年5月,当年招收文化旅游专业大专生,是江西省最早创建旅游专业的高校之一。1994年8月,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迄今已历21年。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下设旅游规划与开发管理、旅游饭店与企业管理和旅游文化3个教研室,建设形成了旅游管理与规划、饭店与度假村管理2个专业方向。2003年,旅游管理专业成为江西省首届优质品牌专业。在此基础上,硕士学位点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02年建成旅游管理硕士点(学术型),2007年与经济系合作建成人文地理硕士点,2010年建成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MTA)。此外,在产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设立了旅游管理方向。

2.办学规模与主要成就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本科生班级8个班,在校人数425人。本专业创建二十多年来,累计培养本科生1400余人、硕士生100余人,其中“十二五”期间培养本科生430人,培养硕士毕业生86人,5人考上博士继续深造。通过在专业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努力,我们在成功创建省级优质品牌专业的基础上,建设了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网络辅助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同时,为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研教改项目。2012年,“双实+双能”旅游职业经理人培养工程获批为南昌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旅途创业”工程项目获批为南昌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讲授•模拟•实践”三位一体旅游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成果获得南昌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导游业务通论》获评为南昌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江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2014年《导游业务通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旅游管理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工程获批为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程。

3、师资队伍与科研平台建设

旅游管理系现有专业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53.3%;5人拥有博士学位、1人为在读博士,占总人数的40%;有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十二五”期间,我们紧密围绕红色旅游开发、区域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区域旅游开发等方向开展理论和应用性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同时,我们广泛开展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政策咨询、行业培训等工作,为江西旅游强省建设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与相关政府部门、国内外旅游院校、科研院所、旅游企业等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打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科研平台——南昌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于2003年,2006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我省唯一的旅游研究类重点基地。本中心已经在江西省内形成稳定 2 的、一流的旅游规划研究团队,是江西省最早组建、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学术与规划研究机构,建设形成了全省最大的旅游资源与旅游规划资料库。

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分析

1、人才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科学的学习与思维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6)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2、市场需求分析

我国旅游业的快速繁荣发展,要求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同时是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的人。在我国世界旅游强国和江西旅游强省建设的大背景下,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对从事旅游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需求量巨大。

3、存在差距与问题分析

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高水平院校的相关专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在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师资队伍中,有3名教授、5名副教授和7名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为在读博士。其中,46岁以上教师的有7人,占比46.67%;35至45岁的有5人,占比33.33%,35岁以下的有3人,占比20%;,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8人,但仅2人具有高级职称,3人具有博士学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年龄结构明显趋于老化,中青年教师存在学历、职称偏低的问题,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教师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科研意识不断加强,也争取到了一些国家级、省级科研和教研项目。但教师总体科研能力和水平很不均衡,科研成果数量较少、质量偏低。整体来看,旅游管理与规划方向科研团队力量基本形成,但饭店与度假村管理、旅游文化等方向缺乏科研带头人,未能形成结构合理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科研梯队。

(3)课程体系与教学条件需要优化

旅游管理专业是典型应用型专业,学生培养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但由于长期受到师资和场地条件的限制,旅游规划、饭店管理、餐饮管理、导游技能、旅游礼仪等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不能完全有效展开,导致在校生专业操作训练不足、专业归属感不强、毕业生供需错位和就业高流失率等问题。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市场的规律,以教育部提出的“以教育思想观念 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作为宗旨,用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专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强专业建设,以培养旅游管理中高层次管理人才为根本任务,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系统加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

三、专业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

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紧密结合江西旅游强省建设的新需求,大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适度扩大办学规模,积极探索构建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确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开发、创新与产学研一体合作办学为主体,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层次与教育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到2020年,将南昌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省内排名第1、国内排名前40名的品牌专业。

2.分阶段目标

2015—2016年: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品牌课程与高水平研究成果数量增多,完善的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解决旅游强省建设和区域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有所突破,基本形成江西省内一流旅游管理学科专业的发展框架,力争到2016年教育部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第40-50位。

2017—2020年:师资队伍研究实力突出,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激励机制完善,成果数量显著增多,教学研究成果取得重要突破,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服务国家和地方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能力大幅提升,在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到2020年教育部第五次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第40位以内,省内排名第1,成为全国知名的南昌大学优势学科专业。

四、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内容 1.团队构建(1)建设目标

紧密围绕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科研水平的目标,重点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内部人才培养,优化团队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立足江西省和中部地区,服务国家战略,力争旅游管理学科成为南昌大学“十三五”期间拟申报的应用经济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的重要方向。积极策应南昌大学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发展需求,计划在“十三五”期间使团队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争取创建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

(2)主要举措

坚持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

加大人才引进与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实现特色团队建设和高端人才建设取得新突破,力争能够培养或引进井冈学者、赣江学者;

培养“赣鄱英才555”领军人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

以各类人才为核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稳定的新型高效智库,并创建相应的研究团队。

④加大引进和培养高学历、高层次教师的力度,同时通过鼓励读博、争取访学机会等途径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

2.人才培养(1)建设目标

坚持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改革转型为主线,以素质提升为目标,以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产业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旅游人才,构建素质好、基础厚、专业精、技能强、层次高的旅游人才智库,切实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继续推行本科生培养的“双导制”和“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走大众化背景下的精品培养之路,积极申报国家级旅游管理本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创办旅游管理实验班以培养拔尖人才。力争使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生能够在一些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通过与政府部门开展合作,创办旅游规划与管理高级人才研修班,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和实战能力的旅游管理高级应用人才30-50名。

(2)主要举措

①以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产业需求为导向,创建“三创”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旅游人才。一是推进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旅游人才。二是以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旅游人才。三是以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为重点,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②以课程建设为重点,面向市场需求,积极推进旅游教育体系改革,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一是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感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最新的知识和素质要求,形成体现创意化、创新型、创业式、创造性的旅游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群;二是要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将“三创”内容贯彻所有课程中,加强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协同开发;三是要提升课程教材体系,编写若干体现创意思想、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课程教材,如《房车旅游学》、《体验旅游学》、《旅游商品策划》、《客源学》、《游线学》、《游介学》等。

③推进高校与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之间合作,完善旅游人才联合培养和职业培训机制,构建素质好、基础厚、专业精、技能强、层次高的旅游人才智库。

3.科学研究(1)建设目标

整合旅游资源、新型旅游业态、旅游产业服务链三个优势方向。积极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争取每年都有国家基金项目和对江西旅游发展能够产生显著推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使旅游科研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中上水平,产生若干标志性科研成果。大力开展教改、科研与教管研究,教学研究成果及获奖项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十三五”期间,围绕四个重点方向,力争在SSCI、SCI等著名国际期刊和国内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年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部左右,并力争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项。

(2)主要举措

充分挖掘现有团队潜力,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团队意识,形成团 8 队合力。

积极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优化团队结构,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对重大科研项目展开集体攻关。

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制订有效的科研奖励办法。

4.平台建设(1)建设目标

组织相关研究力量和队伍,申报“多产业融合与新型旅游业态开发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科研资源共享平台,着力打造一个旅游管理学科的创新中心,教学、科研工作围绕学科建设布局,在人才聚集和培养、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力争在“十三五”期间申报省部级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以此凝聚并稳定支持一批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中青年研究骨干,为年轻学者提供更高的科研平台。以省重点人文研究基地-南昌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为依托,发挥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与旅游产业经济管理的研究优势,围绕江西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力争能够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提升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的总体研究实力和研究水平,使其成为我国区域旅游经济与管理问题研究的高地。

(2)主要举措

继续做大、做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

整合力量,创建旅游新型业态发展与多产业融合协同创新中心。5.学科影响(1)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国家、中部地区以及江西省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将旅游管理理论运用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撰写相应的决策咨询报告或相应的发展规划,力争能被国家或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或被国家各部委以及江西省采纳,以提升本学科和的影响力。到2020年,本专业在全国学科排名提升至前40位。

(2)主要举措

在专业建设上,将南昌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南昌大学成为国家红色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基地、江西省高层次旅游人才培养基地。

在旅游管理学术科研发展上,加强与中国旅游教育协会、国家旅游局、省旅发委、省发改委、省社科院等旅游行业或政府的合作,积极组织、承办或参与学术会议,扩大学术交流;

力争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积极申报国家基金课题、省级重大课题,提高学术水平;建设体验旅游、文化旅游、中外旅游规制、旅游资源评估学术研究基地,增强学术影响力。

6.学位点建设(1)建设目标

深入贯彻国务院学位办的学科建设精神,在已有旅游管理学术和专业硕士学位点、人文地理硕士点、区域和产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基础上,强化本学科各研究方 10 向,凝聚一批优秀研究骨干,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助力下一轮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点建设,多产业融合与新兴业态旅游经济成为其重要支撑方向。完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点培养体系。

(2)主要举措

博士学位点培养方向建设。3-5年内助力建设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或者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中设立旅游管理二级博士点,培养学术型高层次研究人才;

硕士学位点建设。将旅游管理硕士学术学位建设成为省级示范硕士点,培养高层次旅游人才;将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成为江西省复合、实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示范点。

7.实验室建设(1)建设目标

实验室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对接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基地和支撑条件,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提高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衡量旅游管理办学条件、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十三五”期间,旅游管理专业要在学校和学院大力支持下,完善实训体系,建设实验场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助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2)主要举措

构建“二室三中心”实训室体系。根据旅游企业发展趋势及工作岗位群的需要,结合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的特点,重点建设有特色的“二室三中心”,即模拟导游实训室、形 体训练室和旅游规划实训中心、酒店管理实训中心、旅游资料信息中心。目标是达到省内先进示范教学实训室的要求,成为培养优秀旅游专业人才的基地。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使实践性教学成为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

加大实践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优化实训室的资源配置,提高实践教学设备的质量,生均实践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优秀标准。

④完善实训室开放管理机制,加大实训室开放力度,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

五、保障措施

1、成立专项工作组,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系正副主任、专业带头人和各教研室主任组成的落实“十三五”规划专项工作组,按照不同的角色,明确分工,分块负责目标管理、顶层设计、任务分解、统筹协调和过程跟踪与督导,确保专业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本保障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强化内部人才培养,加强岗位设置管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革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激发师资队伍活力。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为领军人物带动专业发展。

3、以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建设

提高办学水平,核心是课程建设的水平。把课程建设作为带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龙头,夯实课程建设基础,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好学科带头人,凝练学科团队,将课程建设的成果运用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效果。

4、以科学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大力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确保管理重心下移,使各专业教研室承担专业建设、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职能,同时,建立健全相应奖惩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争取经费投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通过争取专项资金,加大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投入,以及用于支持与专业建设有关的教研科研立项、优秀成果奖励等。

第二篇:专业建设规划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康复专业教研室

2010年3月

2010-2011年康复专业教研室

专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要和卫生服务市场为依据,培养适应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技能应用型医疗人才。按照学院总体建设目标对医学系专业建设的要求,依托学院周边地区快速发展的相关行业,以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为重点,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创造办学效益为中心,坚持走以内涵建设为主,结合学院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目标,坚持服务定向于“立足阿克苏,辐射南疆,面向新疆,拓展西部”,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素质、服务型的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思路

以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办出特色。

1、学科建设规划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是:积极发展,形成体系,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2、医学系人才培养宗旨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实用性人才。

3、医学系人才培养模式是:“淡化学科意识,强化目标意识、突出实践和创新,体现人文和沟通,提高应用、实践能力。

三、专业现状

目前医学系高职专业以高职护理、助产、检验专业为主,2008年-2009年经过近两年调研我们认识到设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于2009年8月被自治区卫生厅和教育厅拟定为筹建专业,并被定为2010年学院建设项目,这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进行高起点、高要求、高目标的建设提出了要求。

医学系针对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改变以往“2+1”教学模式,在两年校内理论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使实践教学穿插于理论教学,在我系高职护理专业于2008年10月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再做大做强,力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尽早步入自治区级特色专业的行列。

四、专业设置总体发展目标

我系目前主要以护理专业为主,专业设置相对单一,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几年我系在专业建设方面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在现有基础上统筹规划,坚持专业设置以突出医疗行业特色和满足新疆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原则,加快对新专业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建设。

二是拓展高职护理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进行护理专业方向上与康复结合的拓展和调整,从而满足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对现有中职专业进行适当整合,规划发展除今年新开设的中医康复外,还可发展药剂、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康复保健等专业,为将来申报高职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专业内涵建设规划

1、从课程体系重组和教学内容优化入手 ,保证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质量。

(1)在正式设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力争3年内建设完善好该专业。

(2)课程建设上,学习护理基本技术已获得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力争早日把康复治疗技术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以此推动全系教学改革的发展,促进医学系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逐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开展多媒体教学,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推广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改革。

(4)加大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和资金投入,做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验室高起点、高要求、高目标建设,以满足该专业教学需要。

(5)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规划教材、协编教材和新设专业中新开设课程教材的编写;争取在3年内参加编写卫生部级规划教材1部,有特色的高水平自编教材2部以上。

(6)力争到2011年使师资人数、学历、职称配备调整到位。首先是在数量上达到该专业教学工作的要求,同时尽最大可能引进高素质的教师5—7人,能从临床第一线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富有临床经验的人才更佳。根据系的实际情况,聘请兼职教师的比例

可适当提高;其次在质量上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方式,鼓励本教研室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到2011年,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配备两个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带头人,并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强化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优化师资队伍团队建设,力争三年之内发展建设好1—2个自治区级优秀团队。

2.努力把康复治疗技术建设成为品牌专业,用专业的品牌效应带动各专业的发展。加强专业人文特色建设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出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

康复专业教研室

2010年3月12日

第三篇:专业带头人建设规划

专业带头人建设规划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院进一步明确了该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进一步落实该项目建设的各项措施,对原来的项目建设规划书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该项目建设规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建设措施

为提高培养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1、确定培训项目。由教务处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和师资力量,制定培养项目,提高针对性和适用性。

2、实践培养。一是安排培养对象到专业对口的生产企业参加技能培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二是积极鼓励培养对象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对口的学术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三是要求培养对象积极承担和参加各种科研课题,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3、专项培训。主要是选派主体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培训,以及各种对口业务培训,培养内容及时间按上级要求执行。

4、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校内师资力量,组织有经验的专家进行相关培训或业务指导,加快培养对象成长速度。

5、经费保障

各种培训经费由学校统筹安排,参训人员不承担任何费用。

参训人员在参训期间同等享受学校发放的各种福利待遇。寒暑假从参加培训的,学校给予适当的补助,解决培养对象的后顾之忧,提高其积极性。

(二)师德师风

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各种学习活动,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杜绝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安心在职业院校任教,为中国保险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国保险职业教育作出贡献。

为人师表,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业务素养上。关爱学生,积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甘于奉献,关心关爱同志,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专业水准

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任教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对本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技能体系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及时了解、跟踪本专业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本专业的主要操作技能;熟悉掌握本专业的1种以上的主要操作技能;对本专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标准有较强的跟踪能力;在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践累计时间达到一年以上。

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能力。对本专业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进行示范和指导,每学年为校内外本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教研教改、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本专业最新成果专题辅导报告、讲座4次以上;每学年为校内外本专业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4次以上;教案在校园网上公布,实现资源共享。

(四)教学和教研教改水平

每年担任本专业2门以上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含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教学,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在专业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如何建设省级精品专业,把应用英语(金融保险)专业建成省级精品专业。具体措施有:

1.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形成以现场作业流程、任务、案例、项目、产品为导向来设计教学模块的能力;

2.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本教材;

3.准确把握任教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主干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及在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4.制定符合“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方法;

5.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6.以案例、真实的项目或作品设计综合实训项目;

7.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8.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评价满意率在90%以上;

9.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和就业率,保证合格率和就业率在90%以上;

10.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争取优良成绩。

(五)专业研究

重点抓教研教改,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1.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

2.积极参与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的申报,发表一项以上教研教改成果;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三篇以上。

3.积极参与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吸收、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掌握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

4.参加一次以上专业培训,知识结构及时更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反映;

5.每年进行一次以上的市场调研,有一篇以上的市场调研报告。

第四篇: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2009-2011)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层次、整体竞争能力。专业建设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内容,它既是学校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更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项整体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工作。高职院校专业总体发展必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并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优先发展高职院校的特色学科;建立职业岗位和课程建设紧密联系的创新体系。

一、本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施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经济的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空前加快,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人才的竞争上,人力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性,不但需要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中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目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内,据统计,广东省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约有25万家左右。如今中小企业正值黄金发展期,准备大展鸿图。省统计局的全省民企人才大调查发现,民企中专以上学历人才数量约为150多万,只占从业人员的1/3,而大学本科只有1/5。另据广州市人事局发布的消息,广州地区人才市场供求前10位的专业中,财会类专业排在第四,管理类专业排在第五,广东省其他地区人才供求状况与广州市类似。数据表明,广东省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资料来自广州市人事局发的《2008年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报告》及南方人才网)

财务管理专业主要以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知识,掌握现代资金市场运作知识和财务分析技术,能够胜任各类工商企业、证券和金融机构的财务分析、决策、规划与控制工作以及资本运营的组织工作的管理型、应用型的中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以会计、财务分析、资金管理和投资理财等职业岗位为主,根据网络调查提供的结果、总结分析、与企业员工直接面谈、观察法等方法,我们对职业岗位分析如下:

1.会计岗位

应具备的通用知识有:①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②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③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④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⑤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⑥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翻译和日常会话能力,⑧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掌握的专业基本知识有:①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方法③纳税会计处理及纳税申报知识,④财经法规知识,⑤会计电算化知识,⑥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应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①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②登记帐簿,③财产清查,④成本计算,⑤纳税会计处理及纳税申报知识,⑥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⑦财务软件应用。

2.财务分析岗位

应具备的通用知识有:①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②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③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④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⑤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⑥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翻译和日常会话能力,⑧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掌握的专业基本知识有:①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②会计电算化知识,③财经法规知识,④财务分析的方法,⑤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应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①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②成本计算,③财务预算的方法,④财务信息系统与组织控制,⑤财务分析方法,⑥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⑦财会软件的应用。

3.资金管理岗位

应具备的通用知识有:①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②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③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④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⑤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⑥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翻译和日常会话能力,⑧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掌握的专业基本知识有:①流动资产管理的基本知识,②筹资管理知识,③资金分配管理知识,④资金成本与资本结构知识,⑤营运资金政策。

应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①应收帐款管理,②现金管理,③存货管理,④筹资管理,⑤资金成本与资本结构分析,⑥资金分配管理方法。

4.投资理财岗位

应具备的通用知识有:①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②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③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④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⑤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⑥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翻译和日常会话能力,⑧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掌握的专业基本知识有:①公司理财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②资本市场与资本运营的基础理论,③投资学的基本知识,④金融法规,⑤投资项目评估与管理的基本知识,⑥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方法,⑦风险投资知识。

应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①理财的理念与方法,②公司财务控制与预算方法,③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方法,④风险投资技巧,⑤上市公司报表分析,⑥税务筹划

二、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本专业拥有专业教师9人,可以满足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含在读)以上学位的占22%,分别毕业于不同的大学,学缘结构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7%,能满足该专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师资需;拥有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教师达69%,都是系里骨干教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85%,整个专业教师队伍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能适应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的需要。

本专业共有兼职教师3人,分别来自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公司、金融企业等,其中高级职称2人,具有较高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

在未来3年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包括:(1)在现有的师资队伍规模基础上,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通过在岗培训、派出进修和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三者结合的方式,提高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在教师中比例,以提高现有学术队伍的学历结构。到2011年底,力争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2)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通过学院科研工作的考核制度、科研奖励制度、进修培训制度等形式,加大对人才的培养。通过明确对学科带头人及其学术梯队科研管理目标和任务,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稳定学术方向的中青年教师,完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的激励与评估机制。引入竞争意识和

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科研及教学工作的积极性。(3)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加强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4)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更高层次学位,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5)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兄弟院校交流和学习,为本专业未来的发展储备学术力量。

三、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现状和建设计划

会计学院的实训室、实训基地是本专业与本系其他专业的共享资源,由校内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二部分组成:

校内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根据实训教学要求建有3个功能不同的实训室,包括:会计模拟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2间,院属广州维园财务公司等;正在筹建会计电算化仿真实验室和ERP实验室,面积为200平方米,计划在2009年9月完成建设。校外主要实训实习基地主要有:金蝶财务软件广州分公司、广东尚德会计师事务所、广州银粤会计师事务所、广州中职信会计师事务所、广州明通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南方会计师事务所、广州正德会计师事务所二十多家。学校设有专门机构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规章制度健全。

根据学院“十一五”规划中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发展计划,至2010年,学院预算总投入450万元资金进行本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对基地的建设有严格的保证措施,成立了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实训地基的管理和运作实行学院、学部两级管理,有严格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保障了基地的正常运作。

四、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设想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知识,掌握现代资金市场和财务分析技术,能够胜任各类工商企业、证券和金融机构的财务分析、决策、规划与控制工作以及资本市场运营的组织工作的管理型、应用型的中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为目标。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与本科教育有不一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培养模式与本科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下:

①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加大实践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大课程体系改革,规范实践教学规程。

② 组建一支由校内具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及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组成的专兼职实训教师队伍。既有熟悉理论教学的教师,又有擅长实践教学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

③实施“双证书”制度,让学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至少要有一种职业资格证书。

④ 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工商企业、证券公司或其他金融单位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制定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岗位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详见《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财务管理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该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定位准确,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改革设想:

①开发以能力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次施教。

②人才培养方案直接按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来制订,课程内容由岗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确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位置,也是按岗位能力的形成过程来排序;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更重视专业技术课的教学,在各类课程比例中,专业技术课比例要进一步提高。打破以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

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以此确保教学质量和实现预期专业培养目标。

五、专业特色建设说明

第一,教学内容的创新。目前我们已有23名具有双师资格的专职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我们拟以主干课程为主导,以行业实际要求为主要内容来编写实操性更强的教材,根据财务管理职业具体运作过程建立模块化的教材体系,从而使学生“所学”在毕业后马上就能有“所用”。

第二,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不断加大实践课时的比重,很多职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转变为主要在实验室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为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实验室教学也要由“放羊式”相应转变为实行以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以“导”为主的教学模式,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地考虑学生个体的需要而不是群体需要。

第三,树立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监督的新理念。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所在,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不仅仅是对教学结果的监督,而应体现在对教学环节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落实的监督、教材编写或选用的监督、任课教师任职资格和授课效果的监督、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实习实训环节的监督等方面。第四,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制度,具有多种技能鉴定与考试认证资格。坚持应用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与技能为本位,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素质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双证书”制度,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之上。

六、专业建设目标

财会与金融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的需求,以及学院对专业建设发展的要求,制定了财务管理专业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

(1)建设一支素质高、高水平、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在2011年底前,确保财务管理专业成为院级示范专业,力争成为市级示范专业,在未来的3年内,力求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主干课程,确保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通过院级精品课程验收。

(4)重组和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反映财务金融保险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动向。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实务流程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5)鼓励支持教师编写符合高职教育的适合本专业的课程讲义、课程设计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综合实训大纲等,力争在3年内完成财务管理系列教材的编写,以补充实践教学教材的不足。

(6)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配置好适应该专业教学要求的硬件设施。争取与国外知名高职教育学院的合作办学,促进本专业深化改革。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高职教育之路。

会计学院

2009年2月18日

第五篇:国际贸易专业建设规划

00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规划

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在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及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三者关系的前提下,根据我院实际发展情况,规划未来发展,特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较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有独立处理组织货源、签订合同、制单跟单、办理货运和处理纠纷等外贸业务的综合能力,有较强的商务洽谈、外贸函电的业务处理能力,能够胜任单证制作、跟单、办理货运与保险、报关与商检、外销业务等工作,面向外贸公司、外资企业、外运公司、报关和商检等涉外经济部门,从事对外贸易与管理工作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国际贸易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建设指导方针

本专业未来建设本着“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方针,持续努力打造专业特色,建成品牌。

三、建设总目标

提高本专业办学质量和突出本办学特色,构建以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由“教学高手、技术能手、创新强手”组成的师资队伍;建成国际贸易实务校内实训基地;开发体现岗位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料库。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打造成为学院示范性教学基地。具体建设规划如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立足现状,提升层次,优化结构”的原则,通过培养与完善 “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通过引导,加强教师科研意识,积极为职称评审做准备,参加浙江省以及全国技能竞赛,如全国跟单员技能大赛、单证员大赛、国际商务大赛等;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提升含量,在科研中提升自身知识和技能水平。

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在职教集团“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领导下,与企业签订协议,完善校企“双岗互聘”制度,打造“校企双能”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选派教师到工厂、基地挂职锻炼、顶岗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学院聘请企业业务员进行专业教学及实习实训指导。

加快“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力争形成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又有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团队,鼓励教师结合专业建设有目的有计划的下企业锻炼参与实践。

第三,加强“精品工程”实施。加快《国际贸易实务》及《经济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及时修订精品教材建设。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打造精品课程、精品专业教学体系,从教师能力的提高,到学生素质的培养两个维度提升本专业整体水平。

建议每名专业教师至少掌握本专业两门及以上专业课的教学,以适应教学调整的需要。

总之,以科研促进、以挂职锻炼促进和以项目促进三个层面加强教师队伍和专业建设,促进骨干教师快速成长。与此同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表彰和重奖,营造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

具体目标和措施

1)鼓励科研,加强教师专业素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政府、社会、行业协会组织的各项社会工作,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锻炼和提高教师能力,扩大专业影响力。教师积极参与各项研究性课题,承担科研项目,为社会服务的同时,锻炼和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扩大专业影响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2)“培优、促新”,加强教师梯队建设。重点培养1-2名骨干教师;每年安排教师进修或合作研究;参加国内培训;对于新教师制订新教师培养计划。另外,通过教师互相听课、优秀教师公开课、教学研讨等途径进行示范,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3)积极“走出去”,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进一步修订本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原则性要求教师每两年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20天,本专业教师至少取得1-2项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联系实际、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奖

励,年终考核加分。组织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参观交流,同时积极聘请外贸行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来校为教师培训(可折算课时,以学校人事处名义发放培训证书,方便教师评职称时使用),为学生讲授实训课,参与专业标准制定、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编写、指导毕业生就业等工作。

2.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继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一如既往坚持:以“应用”为主旨、“技能培养”为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保证学生“技能水平过硬、就业优势明显、持续发展有力”。各专业课程将进一步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和需要,从新定位知识模块,加强教学内容选择,合理设置课程。围绕岗位(群)核心能力,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职业素质训导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遵循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之间的联系规律,形成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

可利用职教集团优势,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由行业领导、企业管理者、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专业带头人等组成。委员会根据外经贸行业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研究制定、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及市场对接;对专业所适应的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据此共同开发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此外,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打造精品课程、精品专业教学体系,从教师能力的提高,到学生素质的培养两个维度提升本专业整理水平。

3.加强实践体系建设

专业理论课进一步强调针对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体现产学结合的原则,加强课程配套实验室建设,重视体验式教学和场景仿真,培养学生创造性智力技能,形成以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进一步完善课程配套实验实训环境。结合新校区建设的契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等课程配套实验室建设,完成职场化设计、建设,完成配套实训教材建设。将实验室、实训基地尽可能与国际贸易岗位第一线工作要求相一致,形成全真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2)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加强《国际贸易实务》和《经济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将课件、教案、授课视频等资料上网,并投入实际运行。同

时,广泛争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并学习兄弟院校有益经验,与企业合作、参与、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从辅助教师教学、提供学生学习资源、进行教学互动等几个层面进行研究,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建立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

3)大力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争取能与外贸公司、外贸生产型企业、报关行、货运代理公司等分别签订校外合作协议,以此保证我们的教学始终以实践为依据,同时满足学生实习要求。可从南洋学院学生中寻找实习资源,建立实习基地,本院学生中部分家庭拥有自己的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开发成实习实训基地。

4)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双赢模式。积极探索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模式,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情感-双赢”机制。与企业联合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制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共同建设实训室和共享资源库,联合申报科研课题、联合开发新产品,共同指导毕业生就业。

5)加强实践教学手段创新。进一步实施引导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高职教学模式。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课程指导书”等“学习推动教学法”,采用“模拟企业活动、项目主题教学法”,尝试每学期让学生自主选课,参与技能超市进修,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4.加强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完善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及“双证”培养模式。进一步强调“双证”的技能内涵和就业导向性意义,提高学生“双证”的认可,由强制实行“双证”培养模式,到学生自主选择“双证”能力发展模式,提高学生考证的自我驱动力。通过“思想倡导、学习指导、考证辅导、就业引导”,加强学生自我驱动力,提高本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其次加强并提高本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加强社会《国际商务单证》考证和《外贸跟单实务》《货代从业人员》《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等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巩固已有“双证”培训。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考证过关率,提高学生考证积极性。

2)加强 “双证”内涵认识引导。动员全专业教师认识“双证”培养意义,形式向心力,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考证,提高学生考证意识,非单纯的毕业硬性要求,使其认识到“证书”对就业的意义。

3)培养“双证”教学队伍。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家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举办的国际营销师、国际单证、跟单培训师,货代等师资培训,争取获得跟单员、货代等的考点,加强本专业培训型师资队伍建设。同时采用“引进来”战略,聘请专家参与培训,提高培训能力。

4)加强外向型培训宣传,提高本专业培训知名度,扩大对外培训力度,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以此作为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外出考察交流等活动经费。

当然以上是本专业建设规划,在实际建设中还有很多需要学校在资金、场地、软件等方面给予足够支持,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会成为学院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不足之处,恳请领导指正!

国际贸易实务教研室

2013年9月4日

下载专业建设规划编写指导[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业建设规划编写指导[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药学专业建设规划范文

    中药学本科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人类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医药,医药产业是国际上公认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2006-2010)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更显出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人......

    文秘专业建设规划

    建筑文秘与总经理助理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中小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丰富扎......

    文秘专业建设规划(范文大全)

    文秘专业建设规划(2010—2013年)一、本专业近3年的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分析(一)文秘(商务助理方向)本专业根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对文秘方向人才不断提高的需求而设立。......

    文秘专业建设规划

    文秘专业建设规划 (2008—2010年)一、本专业近3年的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分析 (一)文秘(新闻职业方向) 本专业根据珠三角地区对文秘新闻职业方向人才不断提高的需求而......

    土木工程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情况 (2014--2018年) 专业建设规划要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遵循教学规律。专业建设规划对保证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

    药学专业建设规划情况

    药学专业建设规划情况 一、概况 药学专业创建于1996年6月,于2001年4月更名为药学院,2000年首届毕业生毕业,至2009年已有九届毕业生,向社会输送药学人才462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

    绿色食品专业建设规划

    《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 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开展社会调研,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社会调研,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毕业生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