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师德教育”为灵魂,构建具有师范特色的创新德育体系
以“师德教育”为灵魂,构建具有师范特色的创新德育体系
芜湖师范学校始建于1949年4月,是安徽省一所老牌的综合类中等师范学校,属于国家和省重点中专,主要担负着芜湖市及周边地区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养任务。五年制师范类现有学前教育、英语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计算机教育5个专业,共38个班级,师范类在校生近1500人,是学校班级数和在校生数的主体。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师范类毕业生,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教育职业技能,为此,学校全力打造以“师德教育”为灵魂,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创新德育模式,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体系。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理念
我校德育工作的理念是:坚持以“师德教育”为灵魂,以校园环境文化为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为内涵,以校园制度文化为保证,以校园行为文化为成果,构建富有“师德教育”的育人环境,营造师范特色的德育创新体系,全面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素养,具有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的合格小学和幼儿教师。
二、学校以“师德教育”为灵魂的创新德育体系
(一)、创新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创设“师德”情景,以环境育人。学校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中,突出反映我校六十多年的历史传承、师范专业为主体的办学特色和培养未来合格教师这一办学目标,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创设“师德”的情境,施加给学生积极快乐的影响和师德教育的熏陶,达到让环境育人的目的。
实施途径:
1、学校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创设“师德”情景,达到隐性教育的
目的。
在教学楼大厅和大楼外墙,悬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团结、勤奋、文明、开拓的校风,敬业、爱生、求实、创新的教风,爱国、尊师、励志、求知的学风,并通过宣传,做到全校师生人人熟知。学校文化长廊悬挂和教育、教师、师德有关的激励标语,让学生时刻警醒自己。在教室走廊悬挂学生的优秀书法、美术作品,既培养了学生的教师基本功,又让学生有参与感、成就感。学校设置了主题文化墙,对学生才艺、专业技能、学生活动等进行展示宣传,做到让每一面墙壁说话。
2、营造和谐的具有“师范特色”的班级文化、寝室文化。
学校以“服务育人”,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工作,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特别是关注住校生的住宿环境。抓好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定期开展教室、寝室环境布置评比,要求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必须突出师范专业的特点。
3、学校在校刊、校报、校园网和广播站的建设与管理上,体现“师范特色”。
加强校报、校刊、校园网队伍建设,在内容上,力求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师生员工、贴近我校师范专业的特点。学校“梦之声”广播站每日播出教育资讯、教育天地、天涯足迹等栏目,宣传教育热点,探讨学生教育见习、实习感悟,介绍学校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成为校园文化宣传的主阵地之一。
(二)、创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融入“师德教育”,学生在体验中认同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观。
校园精神文化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艺体文化活动。学校艺体文化活动,多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和师范专业技能要求相关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快乐活动的体验空间。
实施途径:
1、主题教育月活动,每月一个主题教育。学生参与各项主题活动的设计、体验、评价之中,让学生在快乐体验的过程中对教师的道德规范加以了解,并加以内化,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健康的道德观。
二月,传统文化教育月。开展读传统文化书籍、传统文化演讲等形式,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月,文明礼貌教育月。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做好“环境文明”工程;通过仪容仪表专项检查,对照教师的仪容仪表要求,加强对学生的仪表着装、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做好“行为文明”工程,创建文明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四月,感恩活动教育月。学校组织各班级召开“感恩父母、感恩教师”主题班会,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教师的爱和父母、教师对自己无私的付出,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五月,心理健康教育月。结合5·25心理健康节,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女生心理健康讲座、“知心姐姐”信箱、主题班会等多样化教育和多形式活动,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调节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六月,诚信励志教育月。各班级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讲故事等形式,开展诚信、励志教育。通过“谈诚信”,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通过“谈自信”,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能以充足的信心走上未来的三尺讲台。
九月,职业道德教育月。学校开办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题讲座,使一年级的新生认识所学的师范专业,科学规划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勤于实践、成就人生。组织师范专业各年级学生到小学、幼儿园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理想与
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十月,行为规范教育月。各班通过讨论、板报、征文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崇高的人格。组织各班开展“假如我是教师”、“假如我是班主任”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强化学生的文明意识,营造文明的氛围,树立良好的师范生形象。
十一月,安全卫生教育月。开展安全、卫生教育讲座;强化教室、宿舍管理,落实各楼责任人,坚持宿舍楼层管员、学生干部信息反馈等制度;举办消防安全讲座;进行了防火地震自护自救及疏散演习。
2、开展道德大讲堂系列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学校道德大讲堂活动,分为校级讲堂和班级讲堂两级制度。
校级道德大讲堂,对全校师生开办道德讲座,以诚信、敬业、师德、孝敬为重点,引导全体师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平凡事做起,弘扬真善美的社会主流价值。
班级道德大讲堂,各班级每月举办一次“道德讲堂”活动,讲一个道德故事,每月进行一次“道德讲堂”活动特色班级展示活动。
3、丰富多彩的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等主题活动,以活动为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接受“师德教育”和心智教育,以愉悦的活动改善学生行为。
举办有师范特色的艺术活动。三月,举办“学雷锋”演讲比赛;五月,举办纪念五四运动文艺汇演;六月,举办校园歌手大奖赛;九月,组织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九月底,开展“迎新生文艺汇演”;十一月,举办社团风采秀活动;十二月,举办学生艺术节,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加深感受与体验,在快乐体验的过程中对道德规范加以了解,并加以内化,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健康的道德观。
学生自主策划、主办、评比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四月底,举办“庆
五一”羽毛球比赛;六月,举办社团成员趣味运动会;十二月底,举办“迎新年”乒乓球比赛,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团结意识,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当学生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之后,对其中蕴涵的道德观加以内化,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种技能大赛,以专业技能竞赛为载体,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培养水平。师范类学生的教师基本功大赛,包括三字一画比赛、普通话大赛、社团展示活动等。中职类学生的技能大赛,包括园区网互联及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动画片制作、模特表演、服装设计制作以及旅游专业等六个项目。
(三)、创新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突显学生的自主管理,为师范生将来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基础。
校园内严谨规范的秩序、学生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精神,是校园文化中其它各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其潜在的功能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凸现本校优势,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核心,提高学生管理能力为目标,构建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校园制度文化。
实施途径:
1、制度建设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品位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文性。
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进行计划、部署、评估和总结,保证工作的落实。建立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联系班级制度,中层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或两个班,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和思想动态,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建立健全“留守子女”、“残疾学生”、“贫困学生”学生档案,设立校内免学费和校内奖、助学金,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各班级“学困生”等问题学生档案,由校中层以上领导实施特别跟踪教育。
2、抓好师德素养建设,树立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观,为学生做好表率。
定期开展师德培训,要求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苦练内功,上好每一堂课;教师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维护教师形象;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光辉形象,发挥灵魂工程师功效,倾注爱心,做好学生楷模。
3、建立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师范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自我管理的社团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成立了诸如格林之春英语爱好者协会、语言爱好者协会、摄影爱好者协会、CAD图文设计社、舞蹈队、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梦之声”广播站、七色帆文学社、“阳光Smile”礼仪队等社团,自行拟定工作计划,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制定了《勤工俭学管理办法》,团学干部通过申请可以参加勤工俭学工作。勤工俭学的学生,参与学校的寝室卫生检查、寝室文明行为督察、夜间宿舍查房,参与早、晚自习的进班看堂、自习课巡查、文化早餐的监管,以及门岗值班、文明监督岗、三操检查、卫生检查、午间卫生保洁督查等工作。团学干部通过参与校园管理,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及自身素质。
开展师范类学生的“劳动实践周”活动,学生每学期有一周时间,在教师办公室参与劳动实践,参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教育工作者的艰辛,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创新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以教师的职业素养,高标准要求学生。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全校师生所表现出的道德、纪律和人文素养等。校
园行为文化建设,以教师的职业素养为标准,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让学生能以一名未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实施途径:
1、以“行为习惯养成”规范学生的行为。
通过细化学生常规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规范化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学生道德水准。从抓着装、发型、乱丢乱抛、文明礼仪等具体问题,逐步转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抓好学生学习常规的养成,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学习自觉性,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克服学习困难。
加强对文化早餐、早晚自习的监督、检查;组织“英语朗诵大奖赛”、普通话大赛、幼儿专业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以赛代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强化“两优一先”的评比,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考级、技能大赛,技能节,促成学生的技能素养养成。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社会考级,如:舞蹈、钢琴、语言、绘画等考级考试;英语四级考试;普通话等级测试等。学校积极组织参加芜湖市技能节、省级技能大赛,在各级技能大赛上屡获佳绩。学校的月末文艺活动,以及师范专业毕业班的毕业汇报演出,教师技能、书画、语言大赛等都成为师范学生展示专业能力和特长的重要舞台。
三、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喜结硕果
以“师德教育”为灵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创新德育体系,提升了师生的素质,丰富了学校的内涵,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9年,我校获得芜湖市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示范学校、芜湖市无偿献
血先进单位、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芜湖市平安校园;2010年,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获市第十届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和镜湖区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师范类专业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努力培养具有良好“师德”的、合格的小学、幼儿教师,为芜湖的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第二篇:创新整合社区资源以特色服务构建和谐社区
为落实区委、区政府、黄贝办事处关于民计民生的各项部署,开展新一轮思想解放,贯彻以人为本、服务社区精神,一个以服务社区、方便街坊邻里为宗旨;开展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整合社区资源,以特色服务构建和谐社区;服务以方便、优质、低偿、无偿为特色的“怡景社区邻里服务中心”成立了。怡景社区邻里服务中心,以“邻里互助”为抓手、以“社区文化”为载体、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和谐怡景为目标。依靠广大社区居民,整合社区资源,形成“邻里互助”合力,培育文明和谐的社区风尚,努力构建温馨和谐的新怡景。
中心的成立,起到“一个立足、三个延伸、三个联系”的重要作用。一个立足:邻里服务中心立足于社区,与居委会、社区残协、老年人协会、居家养老机构、管理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三个延伸:一是特色服务队伍的延伸。社区邻里服务中心是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系统的一支编外队伍,把构建和谐社区工作由“行政队伍”延伸到“群众队伍”,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二是服务组织的延伸。邻里服务中心既是社区各个爱心商店、店铺的组织者,又是执行者,还是义务服务队,是区、街、社区组织之间和社区居民之间的粘合剂。三是服务内容的延伸。社区邻里服务中心将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职能延伸到家庭,进一步扩大了的服务范围和实效。三个联系:一是联系社区居民,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动员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做社区居民的贴心人。二是联系社区各个爱心商店、店铺,指导、督促、检查他们服务的内容、方式、实效。三是联系社区残疾人协会、居家养老机构、老年人协会,为不同需求的残疾人、老年人提供特殊的服务。现将工作内容汇报如下:一、开设怡景社区邻里服务中心网,创新沟通方式服务,服务社区全体居民
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日益显得重要。可是城市钢筋森林下,人与人间不信任日益阻挠着社区居民间的交流,阻绕着社区居民间的交流。在这种形式下,必须创新沟通方式。网络的日益普及及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重要正好成为了新的沟通载体。社区开设网站有如下好处:1、信息及时发布。网络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直观形象,利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政务公开新渠道。过去政务公开常限于在居委会门前设置个橱窗,社区的机构设置,职责,工作人员等情况在里面公示。现在社区建立了网站,只要在互联网上输入这个社区的名字,就能找到这个社区的网站,就能看到社区的相关信息,而且,信息更新更加及时,成本也十分低廉,只需要上网费即可。
3、对吸引年轻人了解社区、参与社区很有好处。现在网络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所有的一切只要鼠标一点,信息源源而来。社区在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宣传阵地,对向社区居民宣传社区的工作,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将会创造很好的条件。
4、栏目设:街道及社区新闻中心、上级动态、工作站办事指南、居委会办事指南、社区概况、劳动保障、治保调解、民政事务、邻里互助中心、社区信息160等。
二、开发创新社区服务范围和内涵,为社区和谐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社区居民每天生活都离不开七件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经过市场调研,我们引进“美宜家”超市做为爱心超市,以方便、优质、低偿、无偿为特色服务社区居民。“美宜家”爱心超市的服务方式:
1、爱心超市在邻里服务中心的组织下,与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残协、老年人协会、居家养老机构、管理处一道上门慰问残疾人、孤寡老人、单亲家庭和需要帮助的人士,送上米、油、洗洁精等生活用品;
2、向残疾人、孤寡老人、单亲家庭和需要帮助的人士发放爱心卡。持爱心卡的居民可在爱心超市和邻里服务中心成立的“爱心联盟”的各个爱心商店、店铺享受优惠。
3、爱心超市优先面向残疾人家属、孤寡老人家属、单亲家庭、下岗员工和需要帮助的人士提供就业岗位。
4、设立爱心货架,存放辖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自愿捐赠的物品。为让辖区困难、弱势群体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真情。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的社会救助工作,设立爱心货架,存放辖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自愿捐赠的物品。通过发动社会力量,为孤、老、残、幼、贫等社会困难群体免费提供生活必需品,为他们的基本生活提供多重保障。接受社会各界的慈善捐赠物资,对单位和个人所捐赠的物品进行登记,严把卫生关和质量关,做好辖区扶贫帮困和物资储备、管理、发放工作,让困难居民有尊严地接受捐助。
5、为居民提供24小时购物便利服务。无偿为怡景社区居民提供送货上门。
6、无偿为怡景社区居民提供代购物,超市里没有的商品,如鸡、鱼、鲜花、海鲜等物品,如社区居民有需求,免费代购。
(二)引进小五金配件
由于怡景社区内巳有多家家电维修、配锁的店铺和小摊,有的家电维修店铺在社区内从业已10多年,如我们再引进家电维修项目,会造成从业者过度的市场竞争和资源的浪费。景贝南社区是个老住宅区,有不少家庭需要厨房、卫生间的给、排水管道,水龙头开关、门窗配件、家俱配件、插座开关、金属线等小五金配件,为方便居民,我们引进小五金配件,并纳入邻里服务中心“爱心联盟”中。三、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成立“爱心联盟”
为社区居民服务,光靠爱心超市和小五金配件是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的。邻里服务中心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成立“爱心联盟”,现己有一间配锁点和一家家电维修店铺加入“爱心联盟”服务队伍。以后还要加大这方面工作,让更多店铺加入“爱心联盟”服务队伍中。1、对加入“爱心联盟”的配锁点和家电维修店,邻里服务中心对他们店铺门面统一进行形象设计,纳入邻里服务中心的服务指导。
2、持爱心卡的怡景社区居民可在邻里服务中心成立的“爱心联盟”的各个爱心商店、店铺享受优惠。
3、对“爱心联盟”因实施优惠而超出一定经济范畴的,邻里服务中心予以一定经济补偿。
由于邻里服务中心工作刚刚起步,我们计划逐步开展以下工作:
一、与居委会、社区残协开展“邻里互助就业助残培训”工作
在区残联和黄贝街道办的指导下;与罗湖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所、街道办就业服务所联手,紧紧抓住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通知》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社保代收等法规为残疾人就业营造的有利时机,举办残疾人技能培训、岗前培训等。培训经费由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所列支。二、开展丰富多彩的“邻里节”活动
1、“鲜花工程”;向残疾人、孤寡老人、单亲家庭赠送鲜花;
2、社区百家宴;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3、居民厨艺大比拼;
4、老居民金婚庆典;
5、趣味运动会;
6、孩子临时托管站、社区作业室;
7、演讲会、茶话会、康乃馨课堂、健康讲堂、“绿色生活从我做起”
8、社区文艺演出。鼓励动员残疾人上台参加演出,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创新整合社区资源以特色服务构建和谐社区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三篇:以生本教育为抓手 创新特色办学之路
以生本教育为抓手 创新特色办学之路
-----大桥河小学生本教育实验阶段情况小结
尊敬的教文局领导,各位兄弟校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教文局对我校的关心和抬爱,把生本教育实验研讨会现场安排在我校;同时对各位领导、老师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欢迎领导检查指导我们的工作,期望兄弟校老师给我们传经送宝。大桥河的人真诚热情,但学校条件简陋,招待不周敬请海涵。大桥河的老师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但实验时间短,工作成效不理想敬请批评指正。下面我就我校“生本教育”实验情况向各位汇报。
我们的尝试:
一、统一思想高度、成立工作班子
自2010年5月份,区教文局决定在全区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并明确我校成为首批“生本教育”实验学校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生本教育”实验工作。围绕“生本教育”,我们行政班子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较长时间的学习交流,最后形成了共识: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最先进最优秀的理念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一贯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为工作方针的大桥河小学必须以此为契机,以生本教育为抓手,创新特色办学之路。我校能成为首批实验学校,这是学校发展的新机遇。
为了做好“生本教育”实验研究工作,学校成立了“生本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涂校长任组长。学校根据教文局的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大桥河小学“生本教育”实验方案》,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以生本教育实验研究的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生本教育”实验研究小组,选定一年级和四年级为实验对象,确定这两个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为实验学科。
二、认真选拔培训,提高师资保障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态度决定高度。本学年是我校进行生本教育实验的初始阶段,要确保“生本教育”实验有个良好开端、得以顺利开展,实验教师是基础,实验教师的“生本教育”理念是关键,为此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1、认真挑选实验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学校将较早尝试生本教育的卿丽萍老师,教改意识、教学能力强的毛显娥老师等9位老师调整到实验班级,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
2、积极进行教师培训,提高实验保障水平。
一抓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教育走向生本》。学校从网上订购了十本书配发给相关的实验教师,每周定出学习内容,并要求老师写出学习体会;教导处还从网上搜集有关的生本教育经验体会给教师学习;并要求教师通过登录郭教授的博客,搜集生本教育实验的经验文章等多种途径进行自学。
二抓业务培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看花容易绣花难。我们的实验教师亲临生本课堂学习的仅仅三位,到自己要让课堂生本起来时就犯难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在许市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学习培训;指导教师上网学习,观看生本课堂教学视频,了解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另一方面进行相互听课交流研讨,每月教师要互相听课一轮,听后及时进行交流研讨。
三开好科组会。每周四下午我们定点、定中心内容进行课题组活动,及时学习、交流、探讨;并要求教师每周写教学手记,把这一周学生的课堂学习和作业中创新的想法、精彩的片段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每月写教学心得,总结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得失,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方式。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培训和研讨,教师的观念正在悄然转变。教师正从纤夫走向生命的牧者。实验教师的办公室里会不知不觉充盈着对生本课堂的讨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科老师,不断有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织,教师们的生本实验之路在迷雾中渐渐清晰。
三、抓好专题研究,力求快乐实验
实验管理者对实验的全程跟踪服务是实验顺利实施、实现快乐实验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求实验管理者要做到了解先于教师、认识先于教师、行动先于教师,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积极参与教师的每一次评课,及时鼓励教师的每一次尝试,认真研究、解决实验中的每一问题;让实验教师感觉学校的重视、组织的关心,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孤军作战、散兵游勇,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实验的热情,实现快乐实验的目标。
1、生本实验专题研究、特事特办。
学校从校长、副校长、教务处到教研组,高度重视生本实验的课堂建设,定期召开生本专题会议,讨论工作进度和解决实际问题,密集组织人员观课、评课、讨论、不遗余力推进生本的课堂建设,使之更加符合生本理念的要求。
为了让实验教师放下包袱,学校还就实验教师的待遇、实验经费保障、实验教师的常规管理、实验学科的成绩认定多次专题研究、特事特办,学校的承诺是待遇从优,经费确保、管理创新、综合评价。
2、把小组建设与评价作为生本实验的切入点。
在实验的前一个月,我们采取的是自主选择(自己决定是使用前置性作业还是导学案)、自定步调(自己根据情况申请实验推进的速度)的实验原则,为的是让老师不有太大的压力、太受束缚。老师们也都信心满怀的推进着前置性学习、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实践。随着实验的推进,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学生的导学案不完成、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不够稳定、小组长工作情绪低落、教学进度严重滞后等问题尤为突出,部分实验老师思想出现了动摇。为此,实验组经过几番交流讨论,明确了实验初始阶段的切入点应在小组建设与评价上。教务处制订出《大桥河小学学生学习管理小组建设指导方案》,并组织实验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各班以此指导方案为指导综合学科教师的建议制定《班级小组建设实施方案》。
3、把听课作为实验的抓手,重点研究课堂实践。
实验的主阵地是在课堂,生本实验的成功与否关键看课堂教学是否生本,“生”得怎样?因此我们决定把听课作为实验的抓手,重点研究课堂实践。一是学校对所有实验教师分阶段进行跟踪听课,通过连续不断的听课,了解实验教师的实验情况,发现实验的闪光点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二是教研组听教师的研究课,通过听课让更多的教师获得体验,感受生本实验的魅力,改变状态,体验到生本实验的快乐;三是实验教师听随堂课,我们要求每位实验教师每周必须听两堂课,积累课堂教学经验。
四、尝试生本管理,创新班级建设
生本理念的核心是“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觉得生本实验既可以以学科教学为载体,班级建设同样也是很好的平台,因此我们要求四个实验班级尝试生本管理,创新班级建设。
在生本实验的班级建设工作中,高二梅、毛显娥老师的实践尝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走在了前面。学校与她们及时沟通,并与她们共同总结出了我校在开展生本教育实验班级建设中的做法:
(1)建立班级管理中心组。为解决班级管理和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教师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成立了是由班里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综合力的学生、班委会核心成员组成的班级管理中心组,主要负责班里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处理同学在学习、生活上的各种问题。使班级管理有中心并有章可循。
(2)建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将全班学生以六人为一组,合理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有行政组长,小组成员根据学业水平又分为四级,并安排每个成员担任本组一个学科的组长或监督员,使每一位学生都承担责任。
(3)小组的分层管理。班级中心组管理各小组组长;小组组长管理本组组员;小组内,组长管理二级,二级管理三级,三级管理四级。实现了以生为本的分层管理。这种管理即包括学习管理,也包含小组活动管理和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做到学习分层,发展分层,关注差别,注重成长。
(4)小组的量化考核与评比。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激励小组成员建立团队意识,班级中心组随时对各小组在学习、活动等各环节、各要素进行量化考核,并在班内及时公示,学校定期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强化小组建设。
(5)设置班级生本理念文化墙。我校为每班都设立一面黑板,作为班级宣传生本理念的阵地,及时更新。使学生和老师时刻润浸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氛围之中,时刻提醒、激励师生。
现阶段取得的小收获
1、学生在课堂中变得自信、快乐。
第一,学习的热情高了、课堂的幸福指数高了。第二,学生参与意识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意见“我认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我的建议是”等,成为课堂上学生使用频率最多的口头语之一。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争辩的场景,成了课堂中最生动的画面。第三,学习能力提高了。突出表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2、英语学科前置性作业布置日趋规范,设计形式包括表格式作业、问题式作业和复习课作业。
3、不少非实验老师也都纷纷开始自主地效仿和实验。很多老师谈到:对于生本教育,最初是持怀疑态度的。我们的学生连意思都表达不清,学习的习惯又差,这样的学生教学能出成果吗?在实验老师的带动、引领下,我们适时开展了全校生本课交流研讨活动,让更多老师真切的体验到生本课巨大的优势,让他们看到生本教育距离我们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使得不少非实验老师也都纷纷开始自主地效仿和实验,例如二年级的吴珍老师等。
4、小组建设找到了一些方法。生本之花在教育教学两个舞台上竞相争艳。
5、部分实验教师脱颖而出,出现了一些鲜活、真实、充满活力的精彩生本课堂。教师实施生本实验的决心更坚定了。
我们的困惑
1、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参与讨论、探究、展示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而基础差的学生则习惯于等、靠或游离于学习之外,非常被动,参与性很低,陪衬角色明显。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但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自己应完成的任务没有足够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2、小组讨论经常出现用时过长、学生思维过于散乱,导致生本课的课程进度常常过于缓慢或完不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家长只问分数,他不会静待花开,我们的语文、数学连教学任务都可能完不成,用什么来保证生本教育的最终成效不令人失望?该如何面对家长和学生。如何实现生本教育与应试考试双赢的理想境界?
3、部分教师的教学中,传统教学的惯性大,“灌”和“大包大揽”的痕迹明显,改变难度大。
4、一些学科教材整合的难度大,部分教学内容必要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学生很难完成,大多数家长既没辅导的时间也没辅导的能力,对完整落实生本理念有很大的挑战。
3、生本课堂的学习模式不确定,生本课堂评价标准还没标准,生本课堂半真半假。实验教师急需外出观摩充电。
4、如何科学的评价、考核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
5、生本实验经费开支大,学校保障有决心但没能力。
今后的打算
1、探索有效开展“评研”工作的操作模式和操作流程——这是生本教育效果“过程监控和检验”的有效手段之一。探索、建立学校生本教育实验工作的管理、考核机制,使生本教育推进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防止推进工作的随意和人治,稳步推进生本教育实验。
2、建立学校以生本教育为重点内容的学术研讨制度和模式,进一步加强研讨学习,帮助实验教师争取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以师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进一步开放生本教育课堂,通过各种方式的课堂督导检查,防止老师们遇到挫折后,又回复到师本教育的老路上去,想方设法保护和强化教师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4、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生本教育实验环境。通过班会、家长会、公开课、成果展示汇报会等形式向全体学生、广大家长宣传生本教育的理念和实验方法,努力创设生本实验的良好大环境。让家长、社会加深对实验的了解,定期向家长发布实验班情况,实现学校、学生、家长、师生、同学之间互动交流,使我校的生本教育得到广泛的理解与支持,最终走向成功。
5.造就一批生本骨干教师。
生本教育不是一项活动,追求的不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场面,而是要让学生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却因此可以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学得更愉快。我们的生本实验成绩不足,困惑很多,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在区教文局的指导和各兄弟学校的支持关注下,我们的生本实验一定会走向功!
以上交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大桥河小学 2010年11月
第四篇: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多维度实施素质教育
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多维度实施素质教育
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分校
我校是首批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自1998年以来,我校把科技创新创新和学科教育实践工作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任务来抓。以培养探究型学生、创设探究型课程、造就探究型教师为科技创新教育的三大渠道。注重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多维实践为载体。伴随着信息技术科学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积极、稳步地开展新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创新活动,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引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会创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参与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并不纯粹是为了获奖,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的兴趣、态度和合作竞争能力。宗旨是:向中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以及学习的机会;学科竞赛属于课外活动,坚持学有余力、有兴趣的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科技创新活动则坚持点与面普及的形式。两者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注重以学生为本,提倡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和增强创新能力的理念。提出了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重点,以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推进各类学科竞赛为抓手,拓展和深化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将一切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知识增进、能力提高、素质养成的活动,都看作是课程;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参与积极性。学生参与的竞赛种类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科学幻想绘画、电子技师、信息技术、机器人、学科论文、等各级各类学科赛事,在各类国际国内的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效显著。构成了学校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校开展科技创新和学科实践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切实加强领导,摆上位置,到位措施,真抓实做。表现在“三个注重”上:
1、注重把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摆在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重要位置,作为创新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注重加强组织领导。
3、注重条件和硬件的投入,积极从人员、经费上予以支持,从时间上予以保障。校领导一贯对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将其正式纳入学校教育整体规划;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将“动手动脑学会创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宗旨。由校长担任“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具体工作由一名副校长负责。教导处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的策划和实施,对每一项科技活动都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每一层次、每一环节有责任人、有活动情况总结,这样保证了每一项教育活动能在全体师生中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保证了质量和效果。学校有科技专职教师、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负责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对教练员、参加比赛的学生需外出培训的给予大力支持,基本形成了党支部、校长指挥,科
技领导小组领唱,部门联动,社区配合大合唱的科技普及教育的新格局。
二、立足普及,扎根课改,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把科技创新教育全面地由课外向课内各学科渗透,力争最大限度地使学科教学之内与科技教育之外紧密结合,形成有机统一,完美和谐的科技、文化、品格的教育观。我们在所有的必修课程中渗透科技创新教育,并增大在选修课和活动课中科技创新教育的含量,把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编入学校课程体系,编进课表。在具体的操作上,校内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两条线进行:一条线是通过学科组组织,主要在活动课、研究性学习时间进行活动,各组除开设科普性活动小组外,还根据各级教育部门和科技协会组织的常规竞赛项目开设专题小组有针对性进行辅导,逐步形成了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国防教育、环境保护、科技制作与小发明、“机器人”、劳动技术与科技教育、中学生电子技师等校本课程体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课程整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会创造的精神。另一条线是通过班级、团队、升旗仪式集会的活动时间组织科技活动,进行科技创新教育。
三、目标分层,措施得力,积极开展分层递进多元互动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学生科技活动参与面广、普及率高。活动课程面向广大学生,通过广泛参与科技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科技的力量。我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能独立开展活动课程,自己选题,现场招生,组织活动。每年开设的活动课程有23个小组,任课教师可以按各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编讲仪或有目的选择活动教材,认真备课、上课,组织实施好兴趣组的活动。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100%都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课。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对象做到了由少数、个别学生,扩大到全体学生。在落实活动小组、人数、活动地点、辅导教师、开设的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做到“五个”落实,即指导老师落实、计划落实、组员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
四、增大资金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学校在经费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各项科技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活动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购置科技教育的硬件设备及津贴、奖励之用。包括①增添购置科技教育设备、光碟、软件、书籍等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或竞赛④奖励学科获奖的学生、教师⑤请专家到校作报告⑥辅导教师培训费等,投入科技普及教育资金约68520元。目前,我校拥有多功能专用室3间,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并且设置了科技活动室和专用科技教室,用于科技教育和活动的场所建筑面积约513平方米,成为展示学生获奖的科技作品,学生进行科技宣传、科技交流、科技小竞赛的活动场地。
五、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科技教育于活动之中。举办 “红五月”校园艺术与科技文化节活动。每年的五月中旬,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校园艺术与科技文化节活动。做到项目落实、人员落实、质量落实、安全落实。学校把搞好校园艺术与科技文化节活动,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素质教育成果的大展示。内容丰富,场面热烈。内容有,植物贴画、电脑作品、网页制作竞赛、地理、环保、矿石与昆虫标本制作、科普小报、现代科学幻想绘画、科技小发明,科学小论文、电脑“机器人”、学生各类作品展示、社会综合实践、课外兴趣小组、史地生野外综合考察活动成果展。活动场所遍及整个校园,师生们积极参与。这些项目结合学科特点,展示科学原理,联系当前实际,形式活泼、内涵丰富,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探究科学的欲望,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
认真组织“科普活动周”。活动期间组织各班开展读一本科技书,召开“科技”为主题的班会等活动,收效好。各班黑板报在科技节出科技专刊,校科技之窗经常介绍科技新成就等。在多媒体教室放科普影视片等。积极开科普讲座、组织参观科普展览,学生科学素质有较大提高。我们还组织了“读科普书籍”活动。学校推荐科普课外读物目录,让学生在暑期阅读,开学后召开“读科普书体会交流”专题班会,推荐优秀读书积极分子,全校进行总结;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学习交流,让学生更热爱科学、学习科学、钻研科学,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今年我们还有计划地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内容包括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科技小论文、创新方案设计、科幻漫画四方面,选送参赛的作品数量多,获奖率高。通过科学实践与探索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最佳途径。动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进行科学教育时,避免成人化,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以教师指导,让学生主动自由操作为主;使学生去发现、去积累生动具体的科学经验,体验成功的欢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科学,在探索实践中学科学。
六、创造条件、培训师资,努力提高科技辅导员的水平。
我校一向重视培养科技辅导员,拨出款项让各科辅导教师购买有关书籍、VCD学习资料等,并积极参加全国、省、市科技创新大赛教练员、裁判员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动员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使科技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我校现有专职科技辅导教师一人,兼职科技辅导教师三人,在辅导学生参加各项竞赛中,屡次获奖。我校多位老师被评为省、市先进科技辅导员;一批教师撰写的科技教育论文、教学设计等多次荣获全国、省和市的奖励。
七、坚持能力培养、注重特色。
1、重实践,培养扎实的基本技能。
2、善用脑,培养良好的思维力。
3、探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会联想,培养大胆创新的想象力。创意来源于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实践。因此,要求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发现问题,多问一个为什么,凭借想象,走进奇妙的新天地。
5、指方向,培养积极向上的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在网上学习一些课外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思维,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
学能力。学生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兴趣就更浓了。
6、扬特长,培养合作能力。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好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必须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的指引,有一支愿意献身科创教育工作、老师爱岗敬业、富有创造热情的高素质科创教育工作队伍,还必须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引导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同时科创教育活动的组织要有明确的计划性,时间安排要科学,责任、目标要明确,培养和树立科技创作“小小科学家”,宣传典型学生及科技创作典型事迹,让事例引导、激发学生热情,教会学生创造的方法。
八、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和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成果喜人
多年来,我校按照各级教育部门和科技协会的工作布置,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科技教育及普及的活动。由于注重实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参加的由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最优化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承担了《现代教育技术在科技教育中的应用》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两个子课题的研究。并参加了在扬中举行的课题研讨会。现在,这个课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我校的陈平老师参加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举办的“2004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
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江苏省科技教育协会共同举办的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及电子制作比赛。突出的是我校学生代表江苏省参加的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我校参加了本届“机器人”爬楼梯和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两个项目的竞赛,两个项目分别荣获三等奖,并荣获团体银奖。仅在江苏省第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我校同学的发明作品共获9个奖项,并有两个项目被省里推荐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发明展览会,获得了一项金奖和光华青少年科技发明奖。我校是省发明协会的会员。2000年到2006年8月共荣获各级各类奖项401项之多。
第五篇:教育创新之德育为本
教育创新之德育为本
荆州市沙市实验中学 曾利惠 *** 514182241
从毕业到走上讲台,不知不觉已经有了十多个春秋。十多年的初中教学生涯,虽然没有太多的成功经验,却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自2006年实行课改以来,我不断从理论上学习,从自己课堂的教育教学中试着创新,努力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创新教育包含的内容较多,从教学理念的创新到教学课堂的创新等等,教育需要做出的新选择非常的多。那么创新的教育是将往昔的教育完全摒弃吗?在我看来是否定的。
不管未来的教育有多么创新,以前甚至是古人的教育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多么的落后,我认为前人的教育仍然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古圣贤对人德育的要求,更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地方。
法国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他的话和中国古圣贤育德之言颇有相似之处。灵魂的教育无疑是人类最深层次的教育,和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不谋而合。当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一个孩子最终成才,不管是社会的需要还是家长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社会最需要的是能创造有益价值的人才,而中国家长自古以来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教师教书育人最终的目的是要让一个人成为有用的人才。一个人要想成才,好的品德人格是成才最根本的要求。
一个人天赋再好,智商再高,如果品性不佳,那他的“才”越高,对社会可能造成的越大。所以高智商犯罪,防不胜防,真可谓应了网络上那句戏语,“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初中阶段的孩子,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教师不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那他们就会如同一棵成长的树苗一样,长成一棵歪的树。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以想象到育人是多么的不容易的事。
看来,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尤为重要的。那么学生德育的问题,不仅仅是某个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应该是所有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所以学生的德育应该是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环节之中的。可以有专门的心理情感教育,也可以有教师潜移默化的无声教育。
现在课改的呼声如潮,全国各地都纷纷掀起了课改创新教育的风。我认为德育教育创新更是课改中犹为重要的一笔。如何将德育教育更自然的融入到课堂中,将是我以后教育中的一个挑战。
我是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师。拿我的教育教学来说,德育教育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中老师潜移默化的无形引导;二是课外建立班级网络平台,以学生赶兴趣的方式让他们自行学习和提升。
一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既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泛方便的平台。变化着的屏幕,直观欣赏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优化了课堂教学。远程教育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教育,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如果说多媒体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那么,远程教育的出现则为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更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借助如此精彩纷呈的信息,将会成为文化艺术气息交流人课堂,德育教育也能更好的切入其中。
学习中华古诗文时,多为古贤人之学,如国文中的经典《论语》节选、《岳阳楼记》、《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等,既能学习古人词句诗文本身的文化之美,也能学习到古人崇高的品德之美。教学中不失时宜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学习古人的文学之美、品德之美,学生会自然的受到教育与影响。这种不留痕迹的思想教育,比单纯的批评、训斥教育要有效得多。
学习外国文学作品之时,例如西蒙诺夫的《蜡烛》、都德的《最后一课》、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里根的《真正的英雄》等诸多作品,都可以将德育教育贯穿其中。世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都有自己的骄傲,作为五千年文明的华夏文明古国,为世界所敬仰的文明之邦,我们华夏子孙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品怎么能令文明古国蒙羞呢?
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的就让学生接受到德育教育。现在的课堂,师生关系正在慢慢发生改变,老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方法,同学生一起去生长知识,寻找真理。所以,对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只有自然而然的,不露痕迹的洗涤了学生的思想,才能让他们自觉接受,自觉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课堂就如同老师的阵地,我们的目的不是战胜学生,而是去帮助他们改正自己,得到自我提升;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既不失乐趣,也得到教育。学生思想上通了,学习自然会事半功倍。
有人说在校教育一天,不如回家一闲;校园之外的环境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如何最大作用的将德育教育进行到底?也是新时代的一个挑战。
以班为单位与学生一起建立网络平台,在信息平台群内建立一个小组专栏,每一个周到两个周推出一个课外时间学习主题,既可以多读,又可以提高见地,借古人智慧与现代先进通信手段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熏陶。
网络信息平台群里的交流可以是集体共同进行,共同提高。也可以和个别学生单独交流,了解课堂上不能了解到的特殊问题,这样便于和问题学生更深层次的沟通,有效的从思想上帮助他改正。
信息平台群里的内容也可由学生自己尝试提出,教师负责审核通过。学生的创新是无限制、无可想象的,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效果。这样既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展现出自己的才能。总之,信息群内的设计可以不断的创新,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更新、进步。才能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提高;也只有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创造社会。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努力,不断创新,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课改的先锋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