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用卡从圈地走向精耕(大全)
对于中国信用卡行业的前景,大部分银行表示乐观,然而这个在西方国家发展了几十年的成熟业务,在中国几年的发展中,却并未走上盈利的轨道。目前只有少数几家银行对外宣称盈利,而大多数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还挣扎在亏损的边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过几轮竞争之后,各家银行已经渐渐从初期占领市场的“跑马圈地“转向苦练内功的“精耕细作“上。在经济形势严峻、客户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信用卡盈利难题将如何突破?目前信用卡业的竞争格局又有哪些变化?在目前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信用卡面临的风险需如何控制?对此,笔者采访了光大银行的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戴兵,从银行机构的角度透析国内信用卡行业的现状。
市场并未饱和 打“适度扩张“牌
目前中国银行业信用卡市场发展得很迅速,中资银行几年内纷纷发力并争夺这个市场。看似饱和的市场,未来还有多大空间,信用卡业务市场是否已经饱和?
戴兵并不认可市场饱和的观点,她对笔者表示:“我觉得现在中资银行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增长速度都是两位数以上,很多银行都是以几何级数在增长,前景非常好,市场远远没有饱和。”
她对目前信用卡业务有几个基本判断,第一,规模会越来越大,到2010年国内的信用卡发行量将会超过两亿张。现在是一亿多,而很可能在明年就会超过两亿张。第二,信用卡业务达到盈亏平衡点的银行会越来越多,各家银行会逐步走向盈利。第三,信用卡的整个外部环境会变得越来越好,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健全,富裕人群越来越多,都给信用卡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我们也发现,从最开始的“跑马圈地”发展到现在,中国的信用卡业务逐渐开始显现新的趋势,各家银行在策略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对于一些银行为了追求指标效益,完成一定发卡量的做法,这是一个表象,各家银行深知,信用卡是吸引客户、维护客户最好的工具、产品,所以通过这个方式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户。戴兵强调,“目前,信用卡领域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没有被开拓,以人民银行最近的报告来说,中国人民银行已为近7亿自然人建立信用档案,但是有个人资产记录的,实际上只有7000~8000万人,按照一些国际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应该有1.5亿人有资格持有信用卡,所以实际上还有很多人没有申请信用卡。”
戴兵分析,虽然这种“跑马圈地”策略目前在各家银行仍存在,但是“跑马”的速度没有以前那么快了,做法没有原来那么激进了,更多是适度扩张。经过“跑马圈地”以后,目前发卡银行更多关注综合收益,追求规模、质量、效益的均衡发展,而不是盲目地去加大投入,扩张市场。目前各发卡行的策略更趋于理性化,更为审慎。
戴兵介绍,光大银行整个战略中要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信用卡业务是光大银行的一个重要战略棋子。光大银行信用卡业务真正发力是在2006年,目前发卡量已经突破320万张,目前光大信用卡业务并没有对外宣称盈利,因为我们是全口径的成本核算,有一些成本分摊。还有就是我们想把市场做得更大一点,使成本、规模、效益方面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实际上信用卡业务跟其他银行业务一样,引进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客户成本的三到五倍。所以盈利同引进新客户的量和存量的比例结构是相关的。目前各家银行对于信用卡业依然信心满满,原因是看中其存在的巨大商机,戴兵为笔者分析了目前国内信用卡业主流盈利点和经营策略。从信用卡本身来说,它是银行业资产收益率最高的银行产品之一,它的利益驱动力很大,最大的驱动因素有两个,第一是未来的盈利性,第二是信用卡可以吸引到众多的潜在客户,并维系已获得的客户。利息收入是当前国内银行信用卡最重要的收入,还有就是商户的回佣,回佣实际上占银行的比例少一些,更多的收入要靠分期手续费。之前有人说信用卡业务一般情况下都是客户数量达到一定量后,才有可能在这个规模的效益之上达到盈利。而从目前来看也不一定,因为有一些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把信用卡已经做成了一个小额融资贷款产品,这是一种创新的做法,当然这也意味着高风险,因为盈利越高风险越大,这要看银行的整体定位和战略。
在国外,信用卡业务主要靠利息收入和商务回佣相结合,与商户联合做一些高额的回佣而得到自己的利益,也有的做高风险客户,风险高的客户使用贷款的频率和机会非常多,因此会带来很高的利息收入,当然也可能带来很高的损失。银行根据自己的战略不同在策略上会有所选择,如果银行能够承受高风险客户带来的风险,并觉得有利可图的,也会做。
对于中资银行而言,有人认为,只有发卡量在300万以上才有可能盈利。戴兵表示,现在对于成本的归集,对于每个银行都不太一样,算法也不太一样,所以不具可比性。但是从信用卡行业来说,新客户的引入成本是很高的,主要包含促销成本、运营成本和资金损失成本,这三大块应该是说最主要的成本。在各行计算的过程中,计算的口径和一些单价都不一样,比如说资金成本的单价,大家使用的利率都是不一致的,所以每个发卡银行有很大区别。
不过,对于国内信用卡业,盈利依然是个难题,即使对于像饱受赞誉的招商银行来说,最近也受到是否真正盈利的质疑。不可否认,目前信用卡业存在着大量的睡眠卡、流通卡,卡均收入及成本对比而言,真正盈利似乎并不简单。
盈利空间受挤压 用卡环境待改善
目前中国银行业信用卡业务方面,因为发展时间比较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按国
际经验,在信用卡发展之初,由于所有收入要覆盖风险损失、资金成本、催收成本、营销成本和通路成本等,所以发卡银行一般要3~5年才能开始盈利。而对于国内的发卡银行来说,信用卡业务盈利面临更多的挑战:中国的信用卡商户返佣比例在全世界是最低的,而在发卡初期,收取年费也是不现实的,很多银行都是在“赔本赚吆喝“,这也是让戴兵比较头疼的问题。
戴兵表示,“目前中国的信用卡业存在的问题不少,一个是国内银行可获利的因素跟境外的同业相比是有限的。比如说信用卡年费,像美国收了50多年才开始逐步减免,我们才发行两年就开始减免。第二,在商务回佣方面,VISA、万事达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商务回佣超过1%,还有很多商务类的商户回佣能够超过1.8%,而现在国内银行的商务回佣只有千分之四到五。其实刷卡本身成本很高,资金占用也是有成本的,这实际上对银行来说是很致命的,从盈利项目来说,盈利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
银行应该获利的空间在不断缩小,这个缩小跟我们整个市场的无序竞争有关。对于商户这一块,实际上是银行在输血,最后发现没法维持自身机体的正常运行。所以整个用卡环境还是不规范,虽然人民银行、银监会和银联都在做工作,但是好像还是没有一个明显的改善,相反商务回佣还不停地在下降,使得银行的经营越来越严峻。
第三个不利方面是整个发卡环境。现在在中国好多地方都不能刷卡,而且也不愿意付商务回佣,发卡银行简直是赔了本在做,刚才也讲了信用环境,其实发卡环境也有待改善。目前,金融环境在逐步地规范和改善过程当中,但这应是全社会齐心协力来做,而不是单单靠发卡银行努力就行。戴兵认为,美国信用卡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了,它已形成了一种价值观,就是要追求共赢。商家必须要拿出回佣来,这对银行、持卡交易人及商户自身都有很大好处;也有一些区域和国家是通过政府来干预的,比如韩国政府就鼓励用卡消费,用卡消费可以退消费税,这样鼓励大家用卡,因为他们认为用卡能够促进内需,因为用卡消费是最便捷的。
细化市场 审慎当头
目前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存在着业务同质化现象严重、客户品牌忠诚度不高的现象。对此,戴兵表示,“产品同质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使客户忠诚度增高,我觉得还是要靠银行真正的实力,光大银行一直以来在练自己的内功,比如光大银行通过了
ISO9001和ISO27001的质量认证,使得我们的服务、信息安全的管理达到国际水平,也获得了信息产业部CCS五星级客服中心的质量认证,这些都是苦练内功实现的,这样,给客户的感受更好,同时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戴兵强调,在信用卡领域,细分市场也是为了更好的吸引客户,光大信用卡中心在信
用卡的差异化经营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其主要做法是从两个维度细分客户,一个维度是从普卡、金卡、白金卡、无限卡这个维度,这个维度主要是把一些客户按照价值层级进行初步区分。第二个维度是按照客户的信用和他的偏好进行细分,比如说光大的福卡、时尚卡、奥运卡、世界杯卡,都是跟持卡人的偏好相结合,光大目前在大力发展联名信用卡,对产品的差异化细分是光大始终坚持的一个策略。
对于未来,戴兵给笔者透露了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的目标,“我们希望持续发展,同时加大发展的力度,希望在2011年发卡量能够过一千万张。另外在盈利方面,我们准备在未来的两年内实现真正的盈利。光大银行一直以来在经营上显现得很稳健,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平衡点,在规模、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方面去找一个平衡点,可持续的稳健发展是重中之重,光大不太希望为了追求很高的收益,而去冒更高的风险。”
对于目前全球经济下滑,使得银行风险呈放大的趋势,戴兵对此也深表忧虑,“经济下滑肯定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很大。重要的是看未来在整个全球经济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何去何从,或者中国银行业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和变化。”
经济滑坡,更多地体现为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现在从国内的信用卡行业来看,没有出现明显的拐点。但是随着信用卡市场的不断拓展和发展,欺诈申请还是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用假的身份来骗取信用,得到银行资金,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一些城市,黑中介的事例很多,在信用卡同业非常受关注,银行也非常期待政府一起来打击这些违法犯罪分子,因为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信用体系的破坏。
戴兵告诉笔者,发卡银行特别头疼的事情就是欺诈申请、恶意透支等问题,如何来堵,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戴兵建议:“工商行政部门发牌照给企业时应该更加审慎,银行在发展商户的时候也应该注重对商户的检查和审批,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报警,因为收单机构没有尽到自己责任的话,就会使得他能够去套现,所以对于违法的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据了解,光大银行信用卡部2008年计划新增信用卡200万张,与2007年相比几乎是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靠什么举措来实现这种增长,光大银行在国内信用卡业中的竞争力表现,戴兵表示,“光大银行发展战略是要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信用卡就是零售业务当中很重要的一个产品之一,在这个战略的指引下,我们要加大信用卡的发展。今年光大目标是要完成200万张,截至9月份,已经新增了120多万张了,今年应该能够完成这个目标任务。”
“光大银行在信用卡方面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我们有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包括近年来我们获得了一些创新方面的奖项,在信用卡方面做了很多创新的尝试,比如说像'福卡'信用卡的发行,它传递了一个文化营销的概念,就是把福文化带到信用卡产品当中去,通过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达到销售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创新非常成功,因为单是光大的“福卡“信用卡就已经发行了150万张了,大家对它的接受程度很高。其次,光大银行的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很强。”戴兵介绍说。
戴兵说,光大银行在国内第一个建立了数据仓库的信用卡中心,基于这样一个数据挖掘团队做客户价值层面及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等分析,进行科学完善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工作。另外,光大银行有着很好的成本领先战略,本着用比较小的投入,获得比较大的收益的宗旨,严格控制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第二篇:民生信用卡精耕
民生信用卡精耕
借助智能分析系统,民生银行能够从信用卡金矿中淘出金沙。
“美国与中国老妇”买房的争论可以看作是中国人对信贷的最直观认识,商品经济的刺激下,习惯于量入为出的国人开始花明天钱办今天的事。有调查显示,我国信用卡近年呈现出井喷态势,发卡数从2003年中的300万张、2005年中的1200万张,一跃为2007年的4300万张,“卡式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作为信用卡领域的后来者,民生银行(www.xiexiebang.com)在圈地博弈中虽未能拔得头筹,但基于成熟的卡片市场,从2005年发行信用卡开始,民生银行通过品牌和产品的一系列创新,发卡量迅速超过300万张。
“泛卡时代”危机
近两年,随着信用卡市场的不断成熟,片面追求覆盖率、发卡数量逐渐显露弊端,卡奴、睡眠卡、销卡等现象日趋严重,以卡式独特、赠品繁多为特点的“泛卡时代”开始遭遇危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从客观上也刺激了信用卡市场的新一轮洗牌,中国信用卡市场开始从“跑马圈地时代”开始全面进入“精耕细作”时代。
对于银行而言,信用卡盈利主要依靠三方面,用户年费、循环利息以及商户的交易费等中间业务收入,而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是由于风险预测不足和管理精细程度不够,导致信用卡使用频率低、忠诚度不够、坏账死账频发等状况,信用卡业务在蕴含巨大商业潜能的同时存在着高风险。在我国信用卡进入“深耕”阶段后,银行迫切需要借助数据分析系统对信用卡积累的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找出客户营业收入、风险、忠诚度等特点,以此帮助银行对信用卡进行核发前景的预测和管理。
面对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信用卡市场,建立一个综合的数据整合平台和数据分析、挖掘系统已经成为信用卡中心业务发展的需要。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也清晰地认识到,现有的报表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信用卡中心日益增长的智能化信息的要求,民生银行系统部副总经理高晨伟说:“民生银行正是迫切需要一个全面、完善的分析系统对信用卡使用者行为进行初步评定和使用管理,并通过先进的智能分析系统来提升民生银行信用卡的整体竞争能力。”
而经验证明,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积累的历史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挖掘,找出客户的营业收入、风险、忠诚度、成本、净收入等特点,并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决策系统,实现信用卡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及自动化加智能化的管理和生产。
由于信用卡行为评定对数据分析系统的要求很高,民生银行最终选择引入SAS公司的智能分析系统,“民生银行信用卡的全部业务已经全面启动了SAS商业智能数据分析系统,通过该系统的数据整合、分析得出具有指导性的实际数据信息,在提升产品交叉销售、预测用户消费行为、自动调节信用额度、催收催缴不良贷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高晨伟表示。
用数据说话
民生银行在引入智能分析平台的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困扰,高晨伟说,“民生银行最终需要的是一个涵盖客户智能、风险智能、财务智能和营运智能的、全面的、集成的银行业智能解决方案。”但是在信用卡智能平台建立之前,民生银行对客户、产品、渠道、区域的数据挖掘预测还不能借助智能软件。针对这一情况,民生银行采用了SAS公司信用卡智能分析系统建设的“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实施策略。
首先,通过创建模型对信用卡关键业务指标和报表数据进行挖掘,帮助信用卡中心人员更方便、更快速地获得关于客户、产品、渠道、区域等各方面的信息,从而有力地支持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计划等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展开。高晨伟表示,“我们已经将数据分析理论容纳到业务部门中来,今后我们还将陆续将这一智能平台运用普及到审核、服务等各个部门中去,通过系统对客户、产品、渠道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规避风险并实现效益最大化。”
其次,开发预测模型和科学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第一阶段模型激活挖掘有效数据,对用户信用卡申请、开卡、使用等各个阶段的行为进行评估和分析,开发出高中端储蓄客户信用卡产品交叉销售响应预测模型以及不良贷款催讨预测模型,以规避银行在信用卡发出后存在的风险。此外,将评分卡应用于发卡审批环节,以此为标准自动批准授信或自动拒绝,既方便银行操作人力的投入,也对信用卡发行后可能产生的不良资产进行掌控。
“SAS智能分析系统不仅可以简化很多业务流程,更可以帮助业务部门找准风险和效益的平衡点,让信用卡业务健康快速的发展。”高晨伟补充道。
以业务需求驱动
“民生一开始的目的就很明确,完全是根据业务系统来做。”高晨伟强调,“这种角色定义和今天很多银行是不一样的。目前,在国内很多银行,科技部门还是老大,但是在国外许多先进的银行,都是以业务牵头。这种开发的模式实际上是为今后银行如何进行成功的业务系统研发,开了一个好头。”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密切结合业务部门的需求,与业务部门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需求、测试和管理流程的沟通机制,包括任务管理。由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后,进行一系列需求分析、反馈、研发、内部系统测试、业务部门测试等流程。同时,新系统一期刚上线后,信用卡中心还在业务部门普及分析系统的使用。“一个模型,一个好的工具开发出来以后,使用者非常重要。可能工具很好,但是使用者不具备这个素质,就不能用好它,也就远远不能发挥它的价值。所以我们提供了分析工具之后会对业务人员进行一系列的培训,让他更好地用好这个工具。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我们的模型也会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地调整。”高晨伟说。
目前,民生银行在数据分析方面基本上是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纯IT的部门,每个信用卡中心都会有自己的IT部门,这些人员会进行一些开发,用开发、编程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挖掘。另外业务部门的人也会培养一些自己专门做报表的人,以方便、快捷地使用和利用这些报表。
按照高晨伟的设想,下一步是要将业务分析系统更深入的应用于业务,与业务需求紧密结合,开发预测模型和科学决策支持系统。民生发卡突破300万,单靠人工审批发卡已经难以跟上这一速度,高晨伟正在考虑用智能分析系统替代一部分人工发卡审批,从而提高发卡审批的效率,同时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进行客户细分和定位,并开展针对性的管理和营销,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
网上自助游,DIY名片轻松到手
―“名片天下”亮相国际数码印刷出版设备及图文影像印制技术展览会
11月15日至17日,数字图象和文件处理业咨询公司InfoTrends联手中展集团,在北京国展中心举办了首届“国际数码印刷出版设备及图文影像印制技术展览会及会议”。
在展会现场,记者发现了佳能(www.xiexiebang.com)的一家合作伙伴“名片天下”在做产品免费体验活动。出于好奇,记者亲自做了体验,在网上仅用了2分钟就制作好了自己的名片并下了订单,半个小时后就拿到名片。会后,记者采访得知“名片天下”为用户提供名片模板、定版存档、批量印刷等服务。整个操作过程在网上完成,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据悉,在11月15日至17日,“名片天下”开展活动,根据客户网上名片订单的需求,免费为全国客户印制名片。同时,在网站内提供自助名片制作功能,还可送货上门。
记者还随机采访了参会的王梵,她对记者说,“名片天下”是便捷、高效、时尚之选。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提供DIY自助名片模板、网络批量采购、网上付款等功能。相信再挑剔的用户,也没办法对“名片天下”的产品说不。
第三篇:从学科走向综合
从学科走向综合
2003年4月初,我忽然接到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金春平老师的电话,似乎很急。当我们见面时,他兴奋地告诉我,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将于五月在杭州召开年会,我们应邀出席此次会议,并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经过课题中心组讨论决定,推荐我去上课。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是既激动又不安,激动的是这样的全国性展示课的机会难得,大家又这么信任我;不安的是此事责任重大,我能否完成任务,心中无底。金老师了解我的想法后对我说:“大家推荐你,就是相信你。你能行,没问题!”简短的话语,给了我一种信心和力量,鼓励着我踏上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征程。
选题:一波三折
接到任务后,首先思考的是上什么内容。金老师布置任务时,说要跨越普通的数学学科教学,这让我想到前不久上的数学实践活动课“体积的应用”,这节课从基本的规则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的体积计算引发学生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思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策略(如糖、土豆、苹果等),效果不错,安徽省天长市校长班学员来听课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节课的课例设计还获得南京市案例评比一等奖。可是,当我满怀信心地把这节课上给课题组老师看时,没有得到肯定。金老师当时说:“这节课的内容,虽然有数学思考,也和生活有联系,但综合性不强,课的数学痕迹很深,没有突破。”这样,第一次的选题没有通过。
于是我们开始回想课题组曾研究的一些课题:“雄伟的中华门城堡”内容虽好,但地域性太强,杭州的孩子们不了解中华门城堡;“娃娃说交通”可行,但是异地上课,课前准备时间不够;“小鬼当家”、“红绿灯”、“校园的绿化”也都因在异地上课,学生课前调查不够而不能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那么,上什么呢?什么内容切合大会主题,符合综合实践课的要求并能在现场操作呢?我们陷入了沉思,陷入了僵局。那天会议以后,大家心情都很沉重,我甚至有些烦躁。
两天以后的那个星期六上午,又是金老师的电话,他又兴奋地告诉我,他从当天的报纸上看到一份广告,是说手机入网话费的,感觉其中有题材,要我去电信、移动、联通三大公司调查、访问一下,看看里面有没有文章。当天下午我就跑了三家公司,拿了一大堆介绍手机入网各种套餐的资料,晚上便研究起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手机的入网问题还真是一门学问,从公司的选择到套餐的选择都是因人因需而异的,门道还不少呢!这里有价格因素的思考,还有其他因素,如信号强弱、是否环保、是否上网等。直觉告诉我,我们要找的选题就在这里面。我当时很兴奋,自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不得意。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金老师,告诉他我的发现,我的思考,当我激动地谈到各种套餐的收集、整理、分析、应用的过程时,金老师说:“找到了,找到了,选题就在这里!”经过期待、寻找、思考,选题终于定下来了。后来在回顾这件事时,我深切地体会到,这次选题对我个人是一次磨练,使我在活动教育研究方面走出了新的一步,开始考虑“综合性”问题了。
定位:立意何在?
课题有了,内容也有了,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去上出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它与我们以前研究的数学活动课的区别是什么?换而言之,这节课的立意何在?第一次试上,来听课的课题组成员感到,生活的气息不浓,数学味太足,学生的活动像是在解题。第二次试上,改变了教学风格,问题开放、过程开放、结论开放,结果课堂中小组活动过多、过繁,虽然也讨论数学问题,而且学生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但是观点大而泛,思考问题的形式单一。
两次试上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直接暴露了一个问题: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这类课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当时,我静下心狠狠地看了一些书和文章,才感觉有了一点底气。这类课应该是立足生活,发现问题,既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同时又不限于用数学思考,也就是说,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既有数学思考,也应有非数学思考,简言之,应该由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综合的认知发展的教学。
当我将自己的理解与课题组成员分享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我们绕回起点: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套餐?因为它适合了不同的消费人群。那么此课的立意应该落在“合理选择”上。这里的“合理”既有数学的思考,也应该有非数学的思考。思路打开以后,才发现这里空间无限,课的设计也顺畅起来。首先,我将课题由原来的“手机入网的数学问题”改为“移动电话的入网选择”。其次,对目标给了基本的定位,即:从学科走向综合,将单一的数学活动课上升成综合性的数学实践课,使学生在智慧与人格诸方面得到整体的发展。接着,构建了课的基本思路:由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展开,超越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思考,将信息收集的过程理解为判断概括、认知储备的过程,将信息整理的过程理解为提取抽象、认知整合的过程,将信息分析的过程理解为综合应用、认知发展的过程,最后由学生经过不同路径思考,自己悟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的结论。课案终于完成,真是好事多磨啊!
意外:不可抗拒
就在大家兴致高昂之时,举世震惊的“非典”突然来袭,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也因此临时取消了会议,我们的研究也因这一特殊事件的到来而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那些日子里,白天,课题组的成员们都在各自的学校忙碌;晚上,大家虽不能见面,但仍然会以电话、邮件、短信等形式联络。学校里的部分学生因家长的原因暂不到校,学校就通过BBS平台、校园一线通等各种形式与同学们交流。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我真切地感受到:在通讯发达的今天,人们即便是相隔千里,也会有办法让对方觉得近在咫尺,这就是移动电话等新一代电子产品的魅力之所在。于是,我想到了一定要在课的开始部分加上“非典”战役中,白衣天使与孩子通话的场景;在通讯发展史中既加上狼烟、飞鸽传导书、驿站、电报、信件等古今的通讯方法,还应让同学们畅想人类通讯事业的未来。这些充满人文气息的内容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关注通讯事业的本身,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人类的伟大!这时,我才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学科上的综合均衡发展、融会贯通,它同时也体现在人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心智的开发。没有想到,“非典”事件竟然促成了我对课的深度思考,从而凝练课的主题思想,提升了课的品位。
尝试:异地取材
终于,雨过天晴。2003年的10月接到通知,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将于同年12月在杭州正式举行。于是,我又回到对“移动电话的入网选择”这节课的研究上来。事隔半年,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认知上的飞跃,使我找到了这节课的落点、重点、难点及终点,几次试上下来,我胸有成竹,信心倍增。然而,赴会前我忽然想到杭州的手机资费标准与南京可能不同,查询之后,果然如此。由于跨省,浙江省的资费在网络中找不到,这时,时间已经不等人,我被迫做出一个决定:在上课的前两天到杭州去采样,连夜完成课件,不再试上,直接上课。异地取材,现场备课,说起来容易,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谈何容易?可是又没有更好的方法,只好迎难而上啦!这件事,现在想起,还觉得有些后怕。
2003年12月2日早晨,我与市小教培训中心的金春平老师、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何蔚老师踏上旅途。中午到了杭州,下火车就急急地去电信、移动、联通三大公司搜集资料,采访大厅营业员,接着又匆忙赶到长寿桥小学与学生见面。回到会议下榻饭店,已是傍晚了,才想起午饭还没吃呢!晚饭后,我们开始整理材料,修改教学预案和课件等,一切显得是那么紧张而有序。那天,我一直忙到凌晨三点,就寝时却没了睡意。
成功:路在脚下
2003年12月4日,让我欢喜让我忧的这一天终于来了,下午第二节是我的课。课题组的同仁们来了不少,他们是来参加会议的,也是来给我鼓劲撑场的。面对来自全国的同行们,我豁出去了!课的开始,课件上出现了非典时期医务人员坚守岗位不回家,与自己亲人通电话相互问安场景。瞬间,整个会场都激动起来。是啊,中华民族经历并战胜了这次灾难,谁又能忘记呢!当我与同学们一起研讨、活动时,课的气氛又显得是那么的融洽、那么的热烈。学生沉浸在活动之中,而我却沉浸学生之中。移动电话的入网如何选择,学生经历了数学的和非数学的思考,最终得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结论。一语既出,四座惊起,顿时,掌声响起,淹没了刚响起的下课铃声,而我和同学们都仍然沉浸在课中。课后,来自东莞、扬州地区的一些代表来向我们索取上课案例和相关资料,并邀请我们到他们那里交流。这节课后来被大会评为活动教学评比一等奖,课案也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活动设计评比一等奖。面对这些荣誉,回想自己经历的这次历程,我想到了金老师曾对我说的那句“痛苦与快乐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此刻,仿佛理解了它的内涵。
此课成功尝试以后,我将自己对数学教育教学的思考更多地化为教学行为。近年来,我和小西湖小学数学组的教师们共同攻关,创立了“身边的数学”品牌。我们坚信:从学科走向综合,是课程改革的趋势,这必将成就孩子们的精彩童年,成就老师们的精彩人生,成就我们的教育理想:“把数学送给热爱生活的儿童!”
(端木钰,南京市小西湖小学,210006)
第四篇:从责任走向优秀
《从责任走向优秀》读后感
本学期,我有幸拜读了曾国平教授的《从责任走向优秀》这本书,受益匪浅。书中对“责任”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生动的具体阐述,提出了“责任的价值”、“责任的行动”和“责任的经营”,以“责任”为主线,辅以大量国内国外经典案例名言,阐述道理之后留给大家思考的余地。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优秀的人,过去的皇帝,今天的各级领导、公务员、教师、医生等,当然也包括我。大家都渴望优秀,因为“优秀”代表着很好,很好,非常好的意思。
人人都渴望优秀!
怎样通过自身的努力通往优秀?路在何方?
优秀的道路千万条,在每个人面前都有优秀的宽阔大道,优秀的大道“没遮拦”!每个正常的人,都愿意也应该在优秀的大道上走下去,持续的走下去。
责任不是生来就有的,人从一生下来就应当注重对责任的培养。作为一个社会人,我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对爱人负责,对父母负责。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同事负责„„
今天我想从教师的责任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作为一名教师,要从那几个方面做才是真正的负责任呢?
1、对学生负责。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一个目的展开,就是育人。面对自己的学生,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所要肩负的责任:学习知识的传授,良好习惯的引导,正确人生观的建
立等等。针对这些责任我要努力的提升自己,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自己的责任并能及时的完成自己该做的事。
2、对学校负责,做为城东小学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要时时刻刻的想着城小,为城小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把自己的工作不再当做任务,而转变为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时时提醒自己身为城小的人就该为城小尽到自己的责任。把自己和学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3、对领导、同事负责。学校是一个大家庭,从我加入这个家庭开始,就有很多关爱我的人。他们时刻关心着我的成长,我的生活。在爱的海洋中我要努力的提升自己,让他们看到我的进步,我的成长。让他们露出欣慰的笑容。
4、对自己负责。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还在不断的了解并纠正自己的过去,现在我只是简单的了解了自己的责任价值,当然要想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完成自己的责任,也就是书本中所提到的责任的行动。在今后我还要学会经营自己的责任,使自己时时刻刻都能了解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从责任的肩负,责任的完成中努力使自己成长起来,使自己逐步走向优秀的大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始终坚持以严细认真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实现着我的人生追求:用我默默的耕耘,恪尽职守的赤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第五篇:从专业走向管理
从专业走向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2010-04-16
热点职位推荐
在业绩为王的今天,许多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往往是由骨干员工、业务尖子提拔起来的,他们通常有着突出的个人业务能力和出色的业绩,绝对符合“又红又专”的提拔标准,但当他们走上管理岗位后,凭借直觉和经验进行管理,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以前的操作性工作完全不一样了:如何让一群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人紧密合作形成团队?如何有效的辅佐上司?同一个人始终采取同一种领导方法,这种做法有什么不对?主管可以采用哪些心理支持的方法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员工的执行力出了问题,是在他们身上找原因还是在主管身上找原因?如何创造一个有责任归属权的环境,让员工为自己的表现自行负责?怎样发展自己与下属的人际关系?为什么必须像关注客户需求一样关注员工的需求?为什么说沟通的质量决定了上司的影响力?一个主管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解决问题”有何不良后果?你依靠什么将下属转变为追随者?
如果缺乏管理技能和领导艺术方面的训练,他们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成为工作中的障碍,企业就会出现“少了一个业务尖子,多了一个无能的平庸管理者”的现象。即便是已经拥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经理人,根据彼得原理,最终也会提拔到他不能胜任的岗位,所以管理者无时无刻不需要提升自己以迎接更大的挑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其直线领导作为支持者和教练,应该帮助这些管理者完成从“业务能手”到“管理高手”的华丽转身,让他们能在工作中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成长为行业稀缺的专业和管理复合型人才。职业培训师王哲光老师认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做到:
1、强烈的目标感、责任心、与企业和谐双赢和对企业感恩的心,具备高度的职业化素养和清晰的角色定位,理解上级意图并能有效辅佐;
2、能运用管理的五大职能和履行领导职责,能有效的进行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
3、养成正确的接受任务观念和掌握得以执行的布置任务技巧,懂得高效授权。
4、拥有高效沟通能力、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业绩;
5、展示出激励能力、团队建设与团队领导的技能,优化人际关系;
6、运用有效的指导、辅导和教练技能来培养自己的下属;
7、完成从业务能手到管理高手的转变,具备创新和变革的能力,不断提升管理者的领导艺术。(作者:王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