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最终5篇)

时间:2019-05-12 14:3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

第一篇: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

摘要:实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而在当前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做哪些工作,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都是信息化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事情。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集中的论述和探讨了关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标准体系 构建 研究分析

随着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要求的提出,一系列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起来,针对于会计管理工作而言,做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会计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要求。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问题上已经有相关的专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基础,但是在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不断的进行完善。而要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其中不仅需要对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环境有一个了解,与此同时还需要掌握价值链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标准,并将其纳人到会计信息化的体系当中。下面,笔者就将结合相关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会计的信息化是在一系列会计管理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总的来说它是通过对会计管理实践活动中的相关规律以及相关的规则和经验,进而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分析,形成相关的理论认知。而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则是对会计信息化活动中长期进行的事物以及概念进行界定和确定实施标准。这样一来会计管理活动就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下去.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在这个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就是通过以往会计信息化管理案例,进而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选取最优化的信息化方案,并作为今后会计信息化实践的目标和依据。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的概念,一般来说主要是在在会计信息化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与此同时进行共同使用或者是重复使用,其中概括了的会计信息化活动或活动结果的规则、导则和特征,是一种较为规范化的文本文件。总的来说.信息化标准体系是对最优方案的追求,并作出有效的界定和规范,进而指导着会计的管理工作,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而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过程中,要从科学客观的角度建立起概念框架和框架结构模型,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去规范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推动会计信息化的管理进程。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相关框架构建问题分析

进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首先就要确立一定的框架结构。而在当前的会计理论框架建设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建设过程中,需要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提炼一些基本的要素,进而确立相应的构建原则.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框架结构模型的建立。实现标准体系固有内在结构的形象表示和明细列示,制定具体标准并形成标准体系,解析其对象和对象间的关系,而在当前会计信息化标

准体系的框架构建过程中主要的分为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主要的就是前导层、规范层、结果层和解析层,这四个层次之间是互为关联的,需要不断的进行有效的规划。

(一)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定位.进而构建出相应的目标.这是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前提准备和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准确客观的机型会计信息化标准的体系定位,通常这是确定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中具体地位的工作,同时也进一步的确定了它和其它信息化标准之间的关系。而这是和会计信息的特殊性息息相关,它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我们也知道会计的信息化是包括了其它多种信息的,并且是其它信息的重要基础。如审计信息、税务信息、海关信息、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财政信息、统计信息等,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的交换涉及多方,如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供应商、客户、各方监管者等,可见它是该体系内其它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所以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定位问题对于会计信息化的体系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要科学的开展进行。

(二)建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扰是要促进套计管理的效率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构建会计信息化地过程中就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之上开展相关的信息化建设。而针对于这一问题,会计的信息化标准建设就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和总结工作,其中重要的就是要对以往的会计管理案例以及会计管理的有效案例和模型进行分析,在经过了大量的分析和总结之后,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最优化方案的总结。获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并进行完善和规范,从而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指导性文件。由此可见,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是和具体的管理实践工作分不开的。它需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分析。

(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要素和构建原则在会计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进行了定位.同时确定了相关的构建目标。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就要进行相关元素的确定和构建原则的确立。

一般来说,会计信息化的标准建设需要考虑其基本的组成.而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元素就是对这一信息化标准的具体细化。通过信息化标准基本元素的确定从而使得信息化标准具体化。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包括了一些基本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根据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所衍生出来的,概括起来主要的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基本的元素既包括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化环境,同时也包括了会计信息化运行过程中的软件工程方法和信息方法,与此同时也包括了会计信息化综合支持与控制、会计信息化评价等。而在确立了这些基本的元素之后就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构建,从而确立相关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赵纳晖,陈翔.会计信息系统[M].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周南.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管理信息化叨.会计师,2004

[3]杨周南.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变革叨.会计研究,2005

第二篇: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一、网络经济呼唤建立信息化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在不断的更新,会计电算化走向网络化已成为必然,迫切要求会计实验教学与之适应,以满足网络经济环境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目前许多财经类高校虽然大多重视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但是,很少建立信息化会计的实验环境,在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和环境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实验教学内容单

一、陈旧,层次低下

目前大多数院校所进行的会计实验教学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单一的子系统模式”的会计核算子系统,基本上只进行总帐系统的实验,要求和层次只停留于采用某个会计教学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表的基本训练上,实验内容往往选择工业企业中某一时期的几十笔经济业务,仅仅在财务处理、报表系统上进行模拟实验,其他的相关学科以及如何进行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使用很少涉及。

(二)缺乏系统的高质量实验教学教程

实验教学采用的会计软件大多是单用户版,这就决定学生只能进行单机应用模拟试验而不能进行网络应用模拟试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与之相适应而用于实验教学的会计软件已经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软件的发展。这就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在单用户模式下简单使用会计软件的账务、报表处理等功能而不会使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其他的业务处理。

要使会计实验教学获得满意的效果,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就目前的情况看,实验教材尽管琳琅满目,但内容单一,大多是用友、金碟等会计软件操作手册的翻版,所给资料的业务只是帐务,诸如固定资产、材料等最基本的模拟数据都很少涉及,功能如此单一,如何能进行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等控制职能方面的教学?教材内容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由于会计软件规模相对要小些,加上早期的开发者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以一般都选择大众化的开发工具。目前尽管部分会计软件已从DOS转到了WINDOWS平台,但大多数软件的开发工具仍然摆脱不了DBF的文件体系,缺乏ORACLE之类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四)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在仅限于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学生没有深入实际工作中,不便于增强学生对财会部门内部信息及与其它部门业务信息联系的直观感受和消除模拟实验可能存在的不确信感。

因而,传统的电算化会计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会计理念,对电算化会计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发展信息化会计。因此,财会教学的一个首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性教学研究。

二、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empirenews.page--]

(一)支撑平台

校园网建设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和网上模拟实验提供了支撑平台和应用要求。首先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这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方便的物质基础。学校的校园网将校园网络中心和各院、系实验室综合考虑进去,将光纤布到院、系实验室,形成校园网中心与院、系实验室正常的节点关系,提供模拟实验室到网管中心的宽带传输通道,这样,不需要投入就具有了基本的硬件基础设施;其次结合校园网建设,对现有的机房进行扩容和改造,对现有的计算机进行升级和更换,使其符合网上实验教学的需求。同时,将校园网布线到教师家庭、学生宿舍和上课的教室,扩大实验教学的覆盖范围。

(二)教学基础软件

多媒体与数据库技术日益成熟,奠定了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及一些基于WEB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已经成熟,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既简洁又方便的开发财务教学软件。这样就可以实现在网络财务环境下,抛弃传统财务系统所采用的小型数据库,而使用网络财务所采用的MYSOL、ORACLE、SQL Server等,为运用用友V8.X和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提供数据库环境。

(三)网络版会计软件

网络版会计软件可选空间广阔。利用网络版会计软件进行实验教学,要特别重视教学软件的选择,选择那些功能强、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的网络版的会计软件。比如,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作为教学实验软件,并且力争做到功能全。

(四)实验的组织

实验的组织要考虑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实验的知识点全面掌握;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以特定的角色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具体做法:将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文件安装在服务器上,将诸如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实验教师按照会计实务和实验教学的要求,设计多个实验角色,比如,系统管理员、财务主管、出纳、审核等,采用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每组模拟各自企业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上网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诸如工资、存货、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核算,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使用总账的同学完成审核和记账。期末处理时,可由总账系统完成结账,报表系统完成报表的编制。在每次模拟实验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进行角色互换,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体验财务软件的所有的操作,从而,掌握此软件的所有功能。利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模拟集团公司跨地区、跨公司的管理,学生通过模拟使用合并报表系统可通过网络直接调用若干个自己建立的企业账套数据,再进行汇总计算,完成汇总报表的编制,进行财务分析。

三、实践教学基本框架:两个模拟实习体系,三种社会实践

对学生会计信息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一是校内模拟,二是社会实践。[!--empirenews.page--]

(一)两个模拟实习体系-课程模拟体系、岗位模拟体系

课程体系是以当前的课程为对象,按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单元模拟、阶段模拟、综合模拟。岗位模拟体系是按网络化会计的岗位进行模块划分,分组进行实习。课程模拟体系与岗位模拟体系不是独立的两个过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

1、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 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是在课程中进行的,属于课程模拟。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的内容,主要是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设计、账务处理系统、其他业务系统、报表系统的设计框架以及实施。这是会计信息化其他有关课程模拟的基础。

2、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 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实习阶段完成的,属于岗位模拟。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财会专业实践的重点。学生从建账套开始,完成初始化、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操作(完成手工和计算机两套账务处理)。此模块可划分为三个二级模块,即网络化会计岗位实验模块,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1)会计信息化岗位实习模块。主要按会计信息化的岗位分别提供相关的经济业务。

(2)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几个主要行业分别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以工业企业为主,其他企业为辅。提供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常见经济业务。

(3)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不同单位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行政单位、学校等,提供不同单位一个月的常见业务,由学生完成全过程的操作,此模块可作为选修内容。

3、财务管理模拟

财务管理模拟内容可在上述会计核算基础上,补充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由学生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分析。

(二)三种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基地实践、顶岗实习

1、社会调查

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社会调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社会调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目前网络版会计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2、实习基地实践

选择会计信息化比较规范、应用比较成熟的企业,与之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分批分期到会计信息化实习基地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实施信息化会计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针对性极强的业务技能训练与感受。

3、顶岗实习

结合毕业实习,安排一定时间的顶岗实践。将校内模拟实践课运用到岗位实践中,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具备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对已签定就业协议意向的学生可离校顶岗实习。[!--empirenews.page--]

以上仅仅对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以及实践教学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而在整个会计信息化实验 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解决,如师资培养问题,会计实验数据传输、接受过程的安全问题,与企业信息化的接口问题,信息化软件问题等等。

第三篇:湖北省农业信息化体系构建研究(二)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体系构建研究

(二)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3.1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虽然湖北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起步较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发展的速度较快,从97年10月由省科委建设运行“湖北农业科技信息网”至今,目前湖北省的绝大多数地市均建立农业信息中心,而基层县级单位则普遍建立农业信息惠农服务中心,并且由省政府牵头,通过将省内农业高校和信息服务中心并网建成系列农业信息资源和惠农支农数据库、通过建立宏观决策支持系统、湖北省农业专家在线支持系统、农业生产系统模型决策管理系统等几个数据库和运算系统,初始实现省级农业管理的数据远程调控,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开发包括多媒体小麦管理系统,农业饲料配方检验系统等管理系统,而省政府重点立项的金农工程和农业信息化重点项目也逐渐开始启用并投入应用,从目前的统计数据和使用效果来看湖北省的农业信息系统和网络服务已经初具规模并能从应用角度提供农业生产决策的参谋服务功能。

到目前为止湖北省已经形成以武汉中心连接各地市的农业部门网络平台和信息服务网络,并且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全省农业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网络,截止2010年底全省已经收录的涉农网站共计300余家,目前为止正常经营的有260多家,占涉农网站总数的80%以上,其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网站占到总数规模的60%以上,目前为止,这部分涉农企业网站在省内均能够通过各自的专业特长和农产品服务特色为本省的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功能。细分这些网站,宏观整体来看其涉及到所属行业和信息内容分为20个大类,158个子类,涵盖全省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涉及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

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给我省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目前全省绝大多数地市均开通了农业信息的网路服务,并且均在互联网上开通了涉农信息的服务网站,目前全省的12个地(市)中已经有10个地市建立健全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和相关的网络,而基层126个县级单位也已经有112个单位建立并完善了局域网,目前我省在省-1-

农业厅的牵头下,省科委重点加强和解决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工作,通过将整理过的信息上网给各基层单位提供健全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和全国农村供求信息,并把我省的农业信息服务网路和全国农业服务信息网络进行无缝对接,通过联播系统,调整全省的作物种植面积和布局,解决农产品的生产供销问题。

3.2湖北省农业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尽管湖北省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信息系统管理方面取得了部分成绩,而且目前随着涉农工业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和我国东部一线城市和农业发达省份相比较,尤其是对比世界信息化的潮流发展趋向,我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实际社会需求和市场供需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和我国东部发达的农业大省比较,农业信息体系和信息化建设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部分地市的信息系统甚至还处在萌芽阶段,中间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3.2.1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建设的整体规划

首先部分地市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加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流通就可以提高农业综合产值,农业生产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意识中,缺乏信息强农的理念,甚至是部分地市的领导干部片面认为配置了电脑和传真就算完成了信息化建设,把设备往那一摆不用全是摆设。把信息化监视和信息化系统简单的理解为网络联络和信息上传下达,没有信息化建设的深层角度出发,简单地认为只要帮农民上网就达到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而不过农民的素质提升,其是否弄够使用网络以及使用网络的效率如何全然不顾。

其次部分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积极性不强,部分地市的领导干部由于受传统体制和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简单地认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全凭个人经验操作,种植什么作物不顾市场的需求而是依据自己的拍脑袋决策,不理会市场信息,捕捉和分析市场信息能力尤其是农业信息的能力不强,甚至是没有,对农业市场的反应迟钝,信息意识淡薄。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尤其部分地市在农业成果转化与技术实际应用阶段的开发和推广上还存在诸如资金不足等严重的困难,农业信息产业化和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比较低。

3.2.2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短缺,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的维护具有成本高,一次性投资大等方面的特点,总体而言就是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而目前省内各项建设的资金缺口普遍加大综合表现就是:

一是农业信息化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建设需要在初期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财力,但项目的回收期比较长而且见效慢,部分地方政府在地方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就会优先考虑其他方面的投资,不愿意投资信息化建设。二是综合考虑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设备的价格水平,计算机尤其是网络设备对农民来说价格太高,绝大多数农民处在买不起或者用不起计算机的状态,因此就算购买了相关的设备,不能上网获取信心也起不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功能。三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信息化系统数据库需要网络支持,部分地市目前的网络费用太高,对于偏远地市网络敷设成本太高,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范围,农民根本负担不起。这几个方面的原因都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和普及。

3.2.3农业信息建设及网络设置的专业人才匮乏

农业信息建设及网络设置和相关硬件建设急需大批不仅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管理技术,而且对农业经济运行规划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一方面能够构建网络和信息系统,另外一方面可根据专业知识为农产品经销商和农户提供及时准确和全面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并且对网络上已经存在的信息进行收集交工和传递分析,为农业信息化系统客户提供全面专业的信息。目前部分地市在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服务方面对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人才不够重视,舍不得花钱,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业信息信息化系统服务的网络人员工资不高,人才流动较大导致农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建设和更新速度缓慢。

3.2.4农业信息的发布传输滞后且农业服务信息的实用性较差

关于我省的农业信息发布滞后原因,对农民的生产指导性较差的问题笔者经过归纳后认为:寿先生一线的信息采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对即将采集的信息的信息要求不甚明白,因此在采集过程中采集信息没有针对性和对象性,因此导致采集回来的信息使用性不足。另外是关于对信息的处理问题,还是由于缺乏正规培训,信息系统需要的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段,必须根据系统识别的信息段要求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保证信息的规范性和正规性,确保传入系统的信息的标准化要求,因此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标准的缺失和把控不严,导致较有价值的信息因为规范的问题不能被系统自动识别最终导致时机的白白浪费。

3.2.5信息采集和处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虽然我省的农业信息化网站和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数量比较大,但综合分析不难发现,网站之间的农业信息存在大量重复建设,各地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各地市由于小群体效应和地方保护主义,在网站宣传方面只重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表功的信息较多,而真正采集的信息用于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业经济发展的信息太少,因此对于信息采集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信息采集的相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农业信息的质量,真正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信息瓶颈,帮助其进行决策。

3.2.6 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构建不够完善,缺乏信息服务标准

长期以来我省的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在体制上都是各自为政,在管理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条块分割的现象,因而造成在建设农业信息化网络的过程中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并且缺乏一个整体牵头的部分,农业信息化系统和相关的服务体系在法律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方面的程度比较低。而目前还存在我国在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因为国家层面因为部门利益不同很难在短期内融合,因此各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因为网络建设发展的不均衡和不能并网,导致信息网络体系出现标准不一的局面。从总体上来看信息化网络体系不健全,缺乏一个宏观层面的调控体系和统一整体的布局安排。案例分析

监利县是湖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位居湖北省前列,监利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工业上形成以发展生物制药,农业上以设施园艺和酿酒葡萄为主导的优势产业格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笔者为获得监利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手资料,对监利县进行实地调研。

4.1 案例介绍

监利县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以“监利政府公众网”和“湖北农业经济信息网监利站”的建设为基础,以“监利县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中国中西部四季鲜果网”为依托,通过互联网络构建起连接全国、全省及本县各乡镇、涉农部门、村级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大户和各类专业协会、科技特派员、农户的农村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有效发挥了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大促进作用。

监利县的各类信息网站已实现与“湖北农村综合信息网”、“监利政府公众网”和“湖北农业经济信息网监利站”的信息互联互通。其中“天天新鲜”信息点发布的无籽西瓜销售信息,将60余吨无籽西瓜销往上海、广州等地,每公斤批发价比本地高出0.2元,实现销售收入60余万元。“监利水果”专业协会信息服务站通过互联网经营,在短短的10天内,将全县苹果收购价格提高了30%,极大地保护了果农利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将农业提升到了品牌农业的层次。在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农业信息化峰会暨2009中国农业网站100强颁奖盛典上,监利县水果协会王存忠荣获“2009中国农业信息化人物”称号。在各类信息站点的带动下,全县的现代农业规模正在全面拓展。许多农户积极与政府联系,要求在自己家中设立信息点。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服务水平,2011年监利县面向全区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聘了60名信息工作特派员,全部充实到农村一线,负责农村信息化工作,指导帮助村级信息站点开展工作,针对农民的需要,帮助查询技术和市场信息,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组织当地农民进行上网技能培训。

4.2 经验总结

我们从监利县的案例介绍中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

4.2.1监利县农村信息化建设设施建设比较完善

通过和“监利政府公众网”和“湖北农业经济信息网监利站”等门户网站的链接,可以及时发布消息,将本地农业发展的消息及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向外界发布。

4.2.2建立了专门的农业服务信息平台

通过构建监利县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中国中西部四季鲜果网,监利县有了综合的信息服务体系,并且通过这个完善的平台及时发布消息,统和起到全国、全省及其地区的实时互联。

4.2.3监利县建立健全了村级组织农业服务机构

农业中介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的作用,并且广派科技特派员,使得农业村镇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初见成效,有效发挥了农业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大促进作用。

第四篇:关于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问题的研究

关于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问题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预算会计将面临着进一步改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 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经验, 提出建立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预算会计

政府会计

体系构建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财力的增强和支出规模的扩大,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财政管理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作为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政府会计信息已成为检查、监督、评价政府公共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然而,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体系在理论基础、会计核算、报表披露和追踪问效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还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正确、相关、有用的信息。因此,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改革政府会计制度,促进政府会计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始于1988年,虽然一直以来预算会计核算能够满足财政各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但是,这样的核算制度与我国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相比较,还滞后很多,在实际执行预算会计时还发现不少问题,所以,预算会计改革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当前和未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发展的需要。我们知道,公共财政管理的核心是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政府预算的公正和透明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有准确及时的政府预算会计信息作为支撑,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和会计信息质量,还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发展的需要。

其次,目前我国虽有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严格预算会计体系,但是,预算会计能够报告的信息量还是不够充分。财务信息报告经常是只立足于政府使用,没有考虑公众和其他相关利益使用者的需求,进而使得财务报告经常脱离外部监督;另外,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揭示的财务信息也不全面、不真实,如缺乏社保基金运营的会计信息、负债计量不真实不到位等。

另外,在现今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国际经济发展环境下,在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今天,我们发现我国政府的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可见,难以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财政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解决预算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政府会计改革

(一)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的推动, 是政府会计改革的时代背景。“新公共管理”主义倡导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 在公共管理中引进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 从企业化政府的角度定位政府会计的受托责任, 要求政府加强支出成本管理, 更有效地使用资源, 反映政府负债情况, 防范财政风险, 更充分地披露政府财务信息, 增加政府透明度, 因此, 推行政府会计改革, 适应了这种形势的需要。政府财政困难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内在动力。至20世纪80年代, 发达国家持续的财政扩张政策, 造成巨额财政赤字, 部分国家陷入财政困境, 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对投资和就业产生不良影响, 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影响本国的国际竞争能力。财政或经济危机促使政府重视整体的财务状况, 重视财政绩效的准确评价和衡量, 重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这必然要求改革政府会计。维护和改善政府形象是改革政府会计的外在动力。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20世纪80 年代末至90 年代初, 新西兰、澳大利亚率先对政府会计进行改革。此后, 一场政府会计改革的浪潮在全世界迅速掀起。目前, 世界上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如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法国等都实行了政府会计的改革。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 也在积极研究这方面的改革。此外, 有关国际组织也在积极倡议和大力推动政府会计的改革, 特别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及其公共准则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倡导, 使政府会计改革成为世界潮流。

(二)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的模式

政府会计模式是政府会计实践的示范形式, 按照政府会计与传统的公共预算之间的关系不同, 将主要国家的政府会计分为德法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三大类。

德法模式的政府会计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 大部分欧洲大陆国家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这种模式的政府会计实际上只是预算体系的附属物, 政府会计机构直属中央财政部, 是一套独立于所有部门首长的平行行政系统, 是中央政府监督和控制公共财政特别是地方公共财政的最重要的工具。政府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记录预算拨款的用途, 进行行政控制, 提高行政效率, 其次才是向议会报告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会计确认基础传统上采用现金制, 目前也正在向应计制的改革。

美国模式的政府会计以美国为代表, 确认基础是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会计报告倾向于满足实际或潜在的外部使用者的需求。该模式采用基金会计形式来监督预算的执行, 财务会计报告能够满足实际的或潜在的内部及外部使用者的需求, 以反映政府公共受托责任为重任。这种会计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达到控制和检查限定资源的使用是否符合法律和行政的要求, 但缺点是按基金设置会计主体, 基金种类繁多, 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也比较复杂, 且各项基金不能调剂使用, 造成政府单位财务的浪费。

英国模式的政府会计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预算。政府的所有活动都采用了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预算本身也采用了权责发生制。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了这一模式。以英国为例, 它将会计确认基础从现金制转向应计制的改革已初步成功, 除少数几个政府部门仍处于过渡阶段外,其他中央预算单位、地方政府部门和提供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单位在内的预算单位都采用了应计制进行核算及编制财务报告, 并且即将实现全面的政府会计报表合并。

三、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思路 从目前我国的政治环境来看,我国的政府会计模式应该是有着完整框架结构,能够提供政府整体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成果及现金流量信息,广泛体现政府的受托责任,并能够使信息使用者从中获取信息制定有用决策,适应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一种政府会计模式。现在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思路。

第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得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预算单位用于发放工资、构建固定资产等所需要的财政资金不再由财政通过主管部门拨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从单一账户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或者提供商品或劳务的供应商,这些情况的变化要求对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模式进行相应的修改,特别是如何反映资金在支出机构中的流动是一个基础而关键的问题。

第二、发展新的会计核算模式

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我国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也出现了“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会计分散核算”两种情况。事实上在这两种模式之外,应该发展一种更为均衡的混合模式,即“集中核算为主,分散核算为辅”的模式。这样才能更合理地界定会计主体,保证核心部门和支出机构之间的信息均衡,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资金的监控使用效率予以保障。

第三、政府会计信息的完整度及透明度建设 对于许多国际组织来说,政府会计信息的完整度和透明度都是他们强调的内容,这涉及到政府会计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我国政府会计几乎没有体现的成本信息和绩效信息。这些信息的提供都有一个最基础的要求,那就是权责发生制的引入。现阶段我们能够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强调政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透明度,为权责发生制的转变创造条件,这也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做法。

第四、构建新的政府会计核算周期模式

我国政府会计应该建立一种“以支出周期为会计核算对象,以会计实体构造组织框架”的新型模式。这一模式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出发,从国库资金流量信息出发,抓住政府整体及政府单位的业务核心,打破原有的“三分立”格局。同时这也是一种较为缓和的改革手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我国政府会计现状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结合其他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建立了坚实的基础数据系统,为逐步引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更为国际化的政府会计模式做好了准备。

主要文献

王艳丽.浅议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管理与创新, 2008.顾海英.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科技信息,2008..石英华.发达国家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财贸经济.2006.陈小悦, 陈璇.政府会计目标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会计研究.2005.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3.张国兴.关于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问题的研.会计研究,2008.

第五篇:构建我国木家具标准体系[模版]

浙江蓝炬星集成灶

近年来我国家具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家具生产和出口大国。按照使

用材料不同,家具可分为木家具、金属家具、软体家具、塑料家具和其他家具(包括玻璃家具、竹滕家具、石材家具)等,其中木家具是家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80%,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木家具是指主要部件中除装饰件、配件外,其余采用木材、人造板等木质材料制成的家具。

1我国现行木家具标准情况介绍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家具标准体系,但是我国家具行业标准化工作

一直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从现行的家具标准来看,标准数量不少,但是各个标准之间不协调,重复交叉现象严重,甚至部分标准之间互相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发展。自全国家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家具标委会)成立伊始,为了有效指导我国家具标准化工作科学有序地发展,家具标委会一直致力于我国家具标准体系的研究,初步建立了标准体系框架。2011年6月28曰经全国家具行业标准化工作会议暨全国家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三次委员大会会议审定通 过,《我国家具标准体系》(试行)正式发布,标准体系共设立了通用基础、木家具、金属家具、塑料家具、软体家具、竹藤家具、玻璃石材家具、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8个类目,木家具是家具标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目,我国的木家具现行标准有34个。

2木家具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标准体系不完善,部分产品无标可依

木家具在家具行业发展过程中可谓是发展最快和最为成熟的一个类别,不管是生产量还是出口量都是最多的,但是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标准化的建设。相对于金属家具、软体家具、塑料家具、竹藤家具和玻璃石材家具的标准数量来讲,虽然木家具的标准数量最多,但是对于木家具行业的发展速度而言,标准还是不够全面,检验项目不齐全,没有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部分产品无标可依。如木制梳妆台、整体衣柜、木制中药柜和木制多媒体会议桌等没有具体的产品标准,只有套用GB/T3324—2008《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QB/T1951.1—2010《木家具质量检验及质量评定》、QB/T2530—2011《木制柜》或QB/T2384—2010《木制写字桌》等标准,有些产品特有功能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监控,无法指导生产、消费和贸易。

2.2标龄过长,滞后于行业发展

为了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业发展,一般国家行业标准在实施5

年内进行复审,根据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标准进行修订,但是纵观木家具的标准,很多标准的标龄都在10年左右,有些甚至已经达到15年;在1985—1990年之间的标准有9个,在1991—1995年之间的标准有5个,在1996—2000年之间的标准有4个,在2001—2005年之间的标准有5个,在2006—2011年之间的标准有10个。一些标准的技术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如QB/T2603—2003《木制宾馆家具》、GB/T4893.4—1985《家具表面漆膜附着力交叉切割测定法》、GB/T4893.5—1985《家具表面漆膜厚度测定法》、GB/T4893.61985《家具表面漆膜光泽测定法》、GB/T4893.7— 1985《家具表面漆膜耐冷热温差测定法》、GB/T4893.8—1985《家具表面漆膜耐磨性测定法》、GB/T4893.9-1992《家具表面漆膜抗冲击测定法》等标准。所以标龄过长的标准急需修订,以适应于行业的发展。

2.3标准之间不协调,部分标准冲突

因为家具标委会成立以前的标准项目申报和立项没有标准体系的正确

引导,没有相应的标准计划来衡量申请的标准项目,使得现行的标准之间不协调,甚至部分标准之间冲突,导致标准体系混乱,标准之间达不到协调、互补的效果。目前标准体系是按照材料划分的,但是现有标准中又有按照使用场所进行划分的,如GB/T14532—2008《办公家具木制柜架》、QB/T2530—2011《木制柜》和QB/T2603—2003《木制宾馆家具》都包括木制柜,但是它们对木制柜的要求不一样,各有各的指标,这三个标准之间存在严重的冲突现象,最终标准使用者不知道该执行哪个标准,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2.4采标率低,未与国际接轨

目前我国家具标准化工作还处于逐步与国际标准或主要先进国家标准

接近的初始阶段,标准化工作受到诸多基本条件的限制,如资金、技术、人员等,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交流不多,与先进国家在标准方面的交流、合作几乎为空白,对国外同行的信息了解不够,更谈不上深入。目前获得标准的途径主要通过标准化信息网和购买,与国外同行交流的途径比较单一。

在标准化工作开展方面,由于我国家具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并受到实

验室有关检测能力、条件、经费、标准化人员专业能力等方面制约,在采标过程中,由于按照国际标准或先进标准进行试验,所需要的检测设备资金投入大、试验周期长、检测成本高等原因,导致一些标准不能等效采用。最终造成了很多项目在国内无标可依,无法检测,企业只能发货到国外检测,造成天价检测费用。因此应该提高国内标准采标率,尽快与国际接轨,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3建立木家具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3.1木家具行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家具产业在国际家具生产、技术和贸易中已占有一定的地位,特别

是木家具发展最为迅速,技术发展最为成熟。在经历了美国反倾销、欧盟技术壁垒等贸易战之后,众多厂家已意识到若要参与国际化竞争,必须启动家具国际标准化战略。我国木家具标准化工作只有顺应市场需要、顺应时势所趋,才能引导家具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2规范市场的需求

木家具是家具产品中产量最大的一个类别,和人们的曰常生活密切相关,关系着国计民生,但是一些不法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偷工减料或者使用劣质原辅材料生产,主要表现在木工要求、理化性能、力学性能、甲醛释放量和重金属含量方面不合格。有些家具产品甚至没有相应的产品标准,或者标准项目不全,或者标准之间不协调,一些企业利用标准中存在的漏洞制造伪劣产品并流入市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所以木家具标准化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制定缺少的标准,修订现有标准,以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使各个标准之间互为补充,互相协调,规范市场,促进木家具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3.3产业技术进步的需求

木家具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产生,新产品不断涌现,标准化工作

也应该随之发展,解决部分产品无标可依,某些产品特殊功能的质量不能检测等问题;木家具标准的标龄过长,很多标准的技术内容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技术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发展。所以应该加快木家具的标准化发展,以适应木家具产业的技术进步。

3.4开展国际贸易的需求

我国是家具出口大国,自加入WTO以来,对全世界贸易敞开了大门。

虽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扩大了市场,导致世界平均关税持续下降,但是作为贸易

技术壁垒的技术标准或法规、法令,却是有增无减,很多贸易障碍因这些技术壁垒而生。由于我国家具标委会成立较晚,木家具标准的基础研究十分落后,几乎没有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而国外家具标准发展十分迅速,ISO标准、ASTM标准、EN标准、DIN标准、IS标准均有较完整家具标准化体系,所以应该加快木家具标准化的发展,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尽快完善木家具的标准体系,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损失和争端,以促进木家具的国际贸易发展。

4构建木家具标准体系

综上所述,我国木家具标准体系尚未完善,存在很多问题,不管是行业

发展、市场规范、产业技术进步、国际贸易的需求,还是标准的所有使用者,都需要一个完善的木家具标准体系,所以建立木家具标准体系对于木家具行业来说已迫在眉睫,建立木家具标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为辅。

国家标准以基础通用、安全环保、方法标准为主,行业标准以产品标准

为主,重要的产品也可以制定国家标准,严格把关标准项目的立项,做到有依据、有计划、有目标,使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之间达到互为补充、互相协调的效果。

2)重新对现行标准进行评估整理。

因为目前现行的标准杂乱无章,难以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所

以要对现行标准进行评估整理,特别是对有冲突的标准,进行修订或废止,不应该作为国家标准的转为行业标准,可以作为国家标准的行业标准转为国家标准。

3)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

为了消除国际贸易上的技术壁垒,我国大力提倡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

准,提高采标率。但是也不能盲目采用,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家具行业的特点、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出符合我国家具行业发展的标准,以提高我国家具的整体质量水平。

4)提高标准的质量水平。

木家具标准相对于其他家具标准在数量上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标准的质

量水平相对偏低,这也是整个家具标准的薄弱之处,表现在部分技术内容设置不合理,不够全面,可操作性不强。一方面应该充分调动企业、消费者、质检机构、科研院校等相关人员的综合力量,大力培养家具标准化人才,进一步提高家具标准的质量;另一方面提高制修订标准征求意见阶段和审査阶段的效率和效力,标准发布之前要有足够的验证试验,保证标准的可操作性。最终达到以标准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

相关资料由蓝炬星集成环保灶提供,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百度蓝炬星环保

灶!

下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的会计核算标准体系研究

    基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的会计核算标准体系研究[摘要] 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视角看,农业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既与高质量的农业会计核算标准制定及执行相关,还与完善的信息化组织系......

    信息化医院护理体系构建(推荐5篇)

    信息化医院护理体系构建1 一般资料2014 年 2 月至 2015 年 2 月在本院网站志愿者服务平台报名在职医务人员和临床实习学生志愿者 960 名,年龄 19~60(25.41-+3.05)岁。其中男性 34......

    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2013-09-27 摘要: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不断拷问着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推进食品安全......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构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袁吉伟 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9期 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科技创新、社会就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构建运城现代交通体系研究

    构建运城现代交通体系研究 一、运城交通运输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现已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目前全市......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内外部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内外部问题研究 【摘要】 本文试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内外部问题研究着手,对基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化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行政事......

    构建会计诚信体系应实行“三结合”(合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构建会计诚信体系应实行“三结合” 作者:陈绍新 毕克林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08期......

    关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www.xiexiebang.com 关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 会计 实践教学体系 模式 【论文摘要】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主体教学之一,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