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课时指导
第一课时指导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开一个表彰大会,表彰谁呢?我们每个人的学习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辅导,爸爸妈妈鼎力的帮助和支持,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学习中,有那么一些幕后英雄,它们默默地、毫无怨言地为我们的学习服务着,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哪些默默地帮助了你们的学习伙伴。
——书包、文具盒、字典、钢笔、橡皮……
师:今天我们的大会就是表彰这些毫无怨言的默默为我们服务的学习伙伴。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这些幕后英雄的到来表示欢迎。下面请这些小英雄作自我介绍。——一阵沉默。学生纷纷说:“他们不会说话。”
师:那么就请它们的小主人帮它们说,你们愿意帮忙吗?自我介绍该怎么说呢?请看一篇例文。
二、读懂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师(出示例文):默读例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在例文上标出有关句子,并板书:外形特点、名称、作用、情感。
相机指导:
1、师:在介绍外形特点的时候,都具体写出了铅笔刨刀的什么?
——颜色、样子
师小结:(1)写样子时,先介绍整个儿看是一座小房子,再分别介绍小房子的每一个部分。这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介绍的。(2)有些学习用品的外形不是很有特点,比如像字典、笔盒,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一下它们的长度啊、宽度和高度等。
2、师:你还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这篇文章还介绍了文具的名称:铅笔刨刀。
师(画出有关句子):小作者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告诉了我们文具的名称。——文章开头就直接告诉我们文具的名称。
师小结:我们在帮自己的学习伙伴作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在开头直接说出自己的名称,可以在中间说,也可以在结尾处说。
3、师:你还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文章写出了铅笔刨刀的作用。
师:不单是告诉我们铅笔刨刀的作用,还讲出了使用方法。我们在介绍学习伙伴的时候还可以说一下它对我们学习上的帮助。
4、师:文章最后一句其实表达的是对学习伙伴的情感。
小结:读了这篇例文,对你将要作的“自我介绍”有什么启发?
——讲清楚学习伙伴的名称、特点、作用、和情感。
第二篇:推敲第一课时
推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 :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媒体设计:投影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 11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1、读好句子,读通课文。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诗句,导入 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尚、妥:上小下大。贾:上宽下窄。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六、作业 : 1、见习字册。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三篇:白鹅第一课时
人教版第7册第13课
《白鹅》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会写“脾”等字。正确读写“高傲、局促不安、侍候、供养不周”等词语。
2、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3、体会白鹅姿态、叫声、步态的高傲。【教学重难点】
体会白鹅姿态、叫声、步态的高傲。【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骆宾王的诗《咏鹅》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古诗。
说说 骆宾王笔下的鹅有什么特点?(颜色鲜艳、美丽„„)
古今中外,许多作家妙笔生花,写下了一篇篇关于鹅的文章。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和他的白鹅。(板书:13.白鹅)
二、初读、学词
1、检查预习。师:之前让你们去预习课文,不知道你们预习得怎么样了?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2、出示生字词:窥伺 大模大样 供养不周 净角 脾气
厉声叫嚣
供养不周引吭大叫 ……
(1)读准“颈、吭、躺”的字音(后鼻韵)、指导三个多音字“模、供、角”。(大模大样、供养不周、净角)(2)了解“厉”“净角”的意思。(3)指导书写“脾、蹲、餐”
3、分节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学生各抒己见)
过渡:文中也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
5、出示:好一只高傲的动物。(1)齐读。
(2)高傲是什么意思?
6、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过渡段的作用,抓住“更表现在……”。①快速默读,看看白鹅的高傲特点更表现在哪几方面?
②交流。(板书:叫声、步态、吃相)(估计学生只能说出这三方面)③你是怎么又快又准确地找到白鹅的高傲特点更表现在这几方面的?体会第二自然段的过渡作用。
7、小结:作者从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感受到了它的高傲。让我们也跟着丰子恺先生去感受感受吧!
四、精读、悟情
1、认真默读一至四自然段。画出作者具体描写白鹅高傲的句子,认真体会。
2、学生交流。(随机教学姿态、叫声、步态的高傲。)(1)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初见白鹅的姿态高傲。
出示: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到:“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学生说说感受。理解“左顾右盼”。引导感受白鹅的高傲,边做动作边读句子。)
(2)白鹅叫声的高傲:(学习第三段)
出示句子: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句中的哪几个词语写出了鹅叫声的特点? 这几个词找得真好,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在书上圈画好。
这三个词从字面上看,都是很凶的叫,那作者这样写是因为讨厌它吗?
小结:原来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是写白鹅很凶、很吵,实际上却隐含着作者对她的喜爱呢。作者的这种写法,叫:反语)
齐读(读出对白鹅的喜爱!)(3)白鹅步态的高傲:(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
(一)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净角的出场。
根据词语“大模大样”“净角”的理解,请学生模仿鹅的步调。
写鹅的步态时还写到了鸭,为什么要写到鸭?(通过对比突出鹅的步调从容)
(二)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5、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中我们从鹅的姿态、叫声、步调来体悟了鹅的高傲。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它的吃相中,如何从它的吃相中看出它的高傲是我们下节课的任务。
五、作业布置
文章中有很多描写生动有趣的词句,让我们拿出笔来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吧。
附板书:
13、白鹅
姿态 左顾右盼
叫声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高傲 步态
吃相
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第四篇:《拼图游戏》第一课时
《拼图游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智力七巧板演变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同上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七巧板
一、引言: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特殊的活动科学趣味课程——智力七巧板(板书),哪位同学能够告诉大家,何为“七巧板”?
学生:七巧板就是七块板。
老师:好,有的同学回答的比较接近,综合大家的意见,七巧板有三个含义:
1、可以拼搭出很多形象生动的图形的七块不同几何形状的图板。
2、三、四、五块等不是七块的不同几何形状的图板,可以拼搭出很多形象生动的图形也称之为“七巧板”,如从日本、韩国的三巧板、四巧板。
3、智力拼图活动、科普活动以及有关科技、智力的活动、栏目等有的也叫“七巧板,如: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有一个栏目也叫“七巧板”,有些学校的黑板报、小报,还有一些报刊、杂志也开辟了“七巧板”阵地、专栏。
老师归纳:“七巧板”在今天已成为开发少儿智力,培养他们创造发明能力等素质教育的一个平台和载体,希望通过智力七巧板拼图创造这个载体,能使同学们在快乐中增长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感受创新发明过程中的快乐。
二、讲授主要内容
(一)智力七巧板的演变发展过程。(趣味故事为主,避免空洞说教)
1、“七巧”一词来源的理解(乞巧——七巧——蹊跷)[板书] 老师简要讲述:中国情人节——牛郎织女天桥相会——古代民间七夕节(板书)
要点: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这一天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村妇们在不太明朗的月光下进行“穿针引线”比赛,看谁穿得快、穿得准,以此来预测自己的运气,祈求婚姻的美满。这种风俗习惯就称之为“七夕乞巧”,又称“七巧”。七巧板“七巧”一词正是来源于周朝这种传统民俗文化习惯。(这里教师可以自由发挥)
2、七巧板的起源(宋代时期的“燕几图”)
宋代黄长睿的七星“燕几图”,又称“七星案几”,意思是七块长方形木板组成的宴请宾客的桌子。黄长睿是一位“云林居士”、大学士。他不仅喜欢琴棋书画,而且非常好客。有时候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为了解决宴请宾客的桌子。他苦思冥想,潜心研究,设计出了“七星案几”,通过对七块木板不同的摆放,组合成大小不
一、式样不同的桌子。根据客人品位、客人来的人数来摆放不同的桌子来进行招待。(出示“七星案几”挂图或卡片。)
提示:这里教师可以查找有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七巧板的发展(明清时期的传统七巧板:主要有方式、燕式和蝶式三种)。教师:“七星案几”实际上就是七巧板最早的“雏形”,也是七巧板的初始形成阶段。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介绍七巧板的书是清朝嘉庆年间的《七巧图合壁》,书中记载了传统七巧板。传统七巧板有三种样式:方式、燕式和蝶式。主要是根据它们放进盒子后的形状进行命名的。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叫方式?(七巧板里面是两个正方形)为什么叫燕式?(七巧板好象是一只小燕子,右面是燕子的头部,左面是燕子的尾部)为什么叫蝶式?(七巧板好象是一只蝴蝶,下面是蝴蝶的头部,两边是蝴蝶的翅膀。)((出示“传统七巧板”三种式样的挂图或卡
片。)
老师归纳:传统七巧板是在“七星案几”的基础上应用了“勾股之形,三角相错”的古代数学原理设计而成的。其中使用最多,流传最广的是蝶式七巧板,它可以拼出两百多种图形。老师补充:传统七巧板的影响 A、1805年传入欧洲,他们把它称为“唐图”,并出版了《新编中国儿童谜解》一书向人们介绍七巧板的拼图(举例:拿破伦对中国最钟爱的两件东西是:〈〈孙子兵法〉〉、七巧板,据说当年他兵败滑铁泸,被囚禁在圣爱纶岛,除了对中国的〈〈孙子兵法〉〉拍案叫绝外,还对七巧板情有独衷,通过组拼七巧板来消磨寂寞难耐的漫长时光。)
B、1817年传入美国,他们受七巧板的影响,现在每年组织“全美拼图锦标赛”,根据官方统计:有85%的家庭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举例:首富比尔盖茨、前总统卡特都是这项活动的狂热者)
C、在我国,民间流传广泛,现在七巧板成为中国少儿频道的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栏目。(举例:省略)
4、七巧板演变质的飞跃(现代智力七巧板)
向学生提问:传统七巧板存在那些弊端(或不足之处)?
老师总结:对,传统七巧板三角形太多,缺少最美的形状——弧形也就是半圆、圆形和不规则的圆弧形,所以,限制了它的拼图功能,使它很难表现当今社会的科技、体育、文化乃至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提高七巧板的表现力,现代智力七巧板应运而生,它巧妙地应用了高等数学的几何学、拓扑学、线性规划原理设计而成,是七巧板演变史上质的飞跃。
现代智力七巧板是有一个圆、两个半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梯形和两个不规则图形组成的,它们之间存在极为严谨的数学规律:边与边是1与根号2的加减运算关系,各组件内角是45度的整数倍。通过这七块板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拼出2000多种形象生动的图案,多副七巧板可以拼出无数自然景观、生活场景、体育活动、古诗情景等创意画面。可以这样说:它有奥妙无穷的魅力和千变万化的奇妙。(可以出示图片卡进行演示)
三、小结
1、通过对上面内容的掌握,了解了祖国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
2、中国民间玩具对世界儿童娱乐、教育及智力开发的积极作用
四、作业:从书籍和网络上搜集有关七巧板的相关内容,拓展同学们的知识视野。
第五篇:火烧云第一课时
第七课 火烧云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了解火烧云的绚烂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三、教学用具:视频资料
四、教学用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生字词,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在课前都已做了预习,下面我们看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霞光
紫檀色
高寿
红彤彤
葡萄
茄子
跪着
分秒
模糊
一模一样
恍恍惚惚 师及时评价学生的自学情况。
2、刚才的词语还真没难住大家,那老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火烧云?你见过吗?
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句子来回答。
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生反馈读文情况,集体交流,评价。
你读了课文,觉得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回答。
(三)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1、老师也觉得文章写得美极了,那么作者是如何把大自然的美展现给我们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自读后交流思考。
2、集体交流:是按“火烧云上来了----(颜色、形状)变化----火烧云下去了”这样的顺序写的。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生回答。
3、那我们就按这个线索来读一读课文.①谁来读一读“火烧云上来了”这一部分?
指名读,其他生思考:在这一部分里写到了哪些事物?具体有什么特点?
(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喂猪的老头儿、小白猪)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你的心情会怎样?(漂亮)请读出“漂亮”“喜悦”的感觉。
②谁来读一读“火烧云变化极多”这一部分? 指名读,其他生思考:从哪些方面写了它的变化?
颜色:红彤彤、金灿灿、、、、;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美丽的颜色吗?
(五光十色,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形状:马、狗、狮子、、、、、比较句子:
(修改后的句子)火烧云一会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形态万千,变化多端。
这句话的原文比较,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④你觉得还会变成什么?
⑤请仿照课文里的句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出示课件)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只小白兔,(几秒钟,();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奶奶的拐杖(),又不见了。
(四)拓展延伸:请写下自己想到的火烧云的情景。学生思考写作。
(五)播放火烧云的视频资料,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
7、火烧云
上来了------︹变化------
下去了
(颜色
形状),过了),老)
火烧云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下面提到的教学目标,第二课时继续指导完善学生的小练笔,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在第一课时中,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了解火烧云的绚烂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其中目标二、三是重点和难点。
围绕目标,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检查学生对本课的预习情况,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字音,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提问问题“你读了课文,觉得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我自认为这个问题是设计得比较好的,每个学生对文章的感知都不一样,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归纳。而学生的回答也是很积极,取得了预设的教学效果。
(三)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1、可以说我的教学思路从这个地方就开始打叉了。如果能顺着前面的思路继续提问“你读到了哪些美的文字,也给大家读一读好吗?”这节课会是比较成功的一课。而我却侧重了学生对本文写作顺序的学习,所以把应该在理解文章后的一个问题提前了“那么作者是如何把大自然的美展现给我们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生自读后集体交流:是按“火烧云上来了----
(颜色、形状)变化----火烧云下去了”这样的顺序写的。)从这里看,我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了,可我却混淆了教学思路。
2、接下来,我按课文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有感情地阅读了文章中“火烧云上来了”这一部分,效果比较好。
3、在阅读“火烧云的变化”这一部分中,自我感觉又是不太好的一个地方。在这时在,我没有侧重学生的读,还是侧重了学生对本课写作方法的理解上,预先上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如引导学生比较句子加深理解;仿照课文的写法补充句子;根据课文内容仿写句子。本来想在这里做一点儿深入,却过了火。如果能把这里修改成美读部分会更好。
4、在本课结束的时候,我放映了火烧云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本意是让学生来欣赏一下,但放在这里,目的不够明确。
总之,我觉得这节课是不能算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读,我在这节课里忽视了这一点,而过多的渗透了写作指导。另外还是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够简洁,对学生的表扬太流于形式。看来这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