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三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分管农业县(市、区)长会议,总结2004年工作,交流2005年思路。刚刚过去的2004年,全市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宏观调控,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有亮点、有创新、有成效。
一、2004年“三农”工作的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
回顾2004年的“三农”工作,亮点很多,成效突出,可喜可贺。主要表现在六大方面。
二是农业外拓发展较快。据统计,今年外拓基地新增379万亩(不包括外拓承包山林183万亩)。全市累计外拓农业基地562万亩(不包括外拓承包山林183万亩),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全省农业“走出去”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既是对我市农业外拓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市农业外拓工作的极大推动。
三是阻击禽流感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尤其是禽流感防治工作,重点抓好清查疫情、强化免疫、严格检疫、堵截外源和落实联场带户责任等环节,构筑我市动物疫病防范体系。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取得了禽流感防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保持了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
五是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进展顺利。各地积极组织参加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上海茶叶博览会、香港精品名茶博览会、省农博会、上海农博会等,大力推介我市名优特农产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昌县的“大佛龙井”、诸暨市的“绿剑茶”入选为全省十大名茶,诸暨的“冠军香榧”和嵊州的“山珍香榧”被杭州市评为“十大市民最喜爱的品牌农产品”,扩大了品牌效应。嵊州市、新昌县分别举行了浙江省第二届扁茶炒制大赛和大佛龙井茶王赛、采茶赛暨名优茶机械炒制演示活动,诸暨市举办了香榧节和第四届中国(国际)珍珠节。绍兴县举办了首届兰博会,共签约农业项目6个。
去年我市“三农”工作成绩来之不易,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三农”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化规模偏小。表现为市场化程度较低,带动能力不够强,市场竞争力偏弱。二是农业引进外资还不多。绍兴农业要实现提升、提质、高效、环保、生态,引进外资、做大规模十分重要,虽然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引进的外资项目不多、规模也不大。三是农业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表现为农业抗灾救灾能力较弱;水利设施尤其是水资源、水环境、水质量问题突出,一方面是用水需求量在增加,另一方面是污染源也在增加。如果不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水资源紧缺将同土地一样,成为制约绍兴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动物防疫体系尤其是基层的动物防疫体系不够健全,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较大的隐患。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民尤其是纯农户增收难度依然较大。五是粮食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六是新农村建设推进比较缓慢。全市新农村建设很大程度还停留在典型示范上,面上建设推进进度比较缓慢。
二、2005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利条件很多,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不久前刚刚召开的全国、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了2005年“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上的深化,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就做好我省“三农”工作提出必须执政为民重“三农”、以人为本谋“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改革开放促“三农”、求真务实抓“三农”。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今年“三农”工作结合起来,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一个主题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八个提升”的工作要求,围绕“三增一减”,即增加投入、增加效益、增加收入、减少农民,积极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推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着力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
(二)做好三篇文章
1、做深做大加工农业。在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打造绿色茶都,构建花卉强市,提升珍珠之乡,创建蔬菜大市,推进现代营销,切实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一要调优结构,提升农业竞争力。紧紧围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进粮食生产产业化,做优做大区域化特色产业,为发展农产品加工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基地。要按照特色、高效、生态的要求,着力培育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加快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要根据绍兴的自然条件、地域特色和发展趋向,重点培育发展水产品、茶叶、畜产品、蔬菜、笋竹、优质稻米、干鲜果、蚕茧、花卉、中药材等十大优势产业。全年新增特色基地20万亩,累计达到220万亩;新增万字号基地3个,累计达到88个;新增绿色基地30万亩,累计达到130万亩。
二要扶强龙头,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要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投入,在政策、资金、科技和服务上进行重点扶持。鼓励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做大企业规模,做强经营实力。明年要把年销售亿元以上企业作为培育扶持的重点。争取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增6家。对于面大量广企业做到培育一批、发展一批、提高一批。通过深加工,促使农产品身价增值,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争取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5%以上。
三要做精园区,形成农业经济新增长点。按照“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进度,促使入园企业早日投产、早出效益。全年新增投资2亿元。加大实施力度,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到加工园区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大的项目,促进我市农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要充分发挥园区在整合资源方面的优势,既要注重扶优扶强,促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逐步从资源型向资本型、智力型递进,又要注重培育扶强新生代、成长型农业企业,梯度推进,整体提升,使农产品加工园区真正成为精深加工、精品农业、精致园区的典范。
2、做强开放农业。按照“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发展思路,继续大力实施以外建基地、外拓市场、外向创汇、外引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四外并举”战略,努力推动绍兴农业实现跨区域产业化经营。
一是创新政府的服务手段。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加强沟通,既要与外拓企业加强沟通,及时了解企业情况,鼓励企业“走出去”,又要一视同仁关心“走出去”的企业;还要加强与外拓企业所在地政府的沟通,不但要加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更要注重提供法律帮助、融资等方面的服务,为外拓企业发展提供坚定的保障和支持。
二是创新企业的运作机制。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利用自身的机制、技术、加工、营销、人才等优势,巩固提升和发展外建基地。加强原有基地的管理和建设,促使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提高基地的产出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直接到原料地办加工厂,开设产地市场,使外建基地从提供原材料向提供初加工、半成品转变。通过努力,逐步形成茶叶、珍珠水产、粮食、蔬菜、干果等五大外建基地。积极培育外向型主导产业和主打产品,大力发展绿茶、珍珠等创汇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农业外贸商品的规模优势。出口型农业龙头企业要争权、扩权,用足用好自营进出口权,努力发展成为贸工农一体化的出口创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的开放度。
三是创新区域之间的合作方式。在“走出去”的同时,更要注重“引进来”,加快我市开放型农业的发展步伐。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引资”与“引智”并重,采取多元化、多领域的开放策略,拓展农业招商引资渠道,坚持外商内商一起招,外资内资一起引,引资引“智”一起抓,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提高我市农业的科技含量,吸引更多的外商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农业。
3、做大城市农业。大力发展城市农业,着力提升农业为城市消费服务的功能,促进城乡之间、城市与中小城镇之间的要素交流和资源合理配置,符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为新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延伸了功能。
一要准确定位。发展绍兴的城市农业,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创建生态城市的总体要求,根据地理特征、城乡格局、产业梯度和生产力要素流动规律等因素,以农、林、花、果、草、牧、渔及名、特、优、新产品和农业最新技术为主要内容,形成近郊、平原和山区等不同区域特色、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农业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努力开发休闲观光农业,最终达到调整农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的目的。
二要合理规划。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对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制定发展规划。按照“服务城市、改善生态、优化环境、提高效益”的要求,围绕绍兴大城市发展规划布局与城市消费需求,发展一批服务城市的蔬菜基地、美化城市的花卉基地,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休闲观光农业、林业园区。
三要融合发展。城市农业是与城市发展融合在一起,满足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精神需求。要把握现代都市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这一心理需求,积极探索实践“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概念,将传统的农业第一产业与旅游、休闲、观光等第三产业有机结合,从而打破传统农业的局限,引进农外资源,拓宽农业的发展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三)完善五大体系
2、完善绿色标准体系。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市场化的发展,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是制定、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快制定、推广农产品基地生产技术标准、加工标准、市场准入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积极推行农产品生产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大力推行安全农产品认证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识管理。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强化日常监管,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配套完善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加快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流通市场建立快速检测点,开展质量自检,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控体系。三是努力夯实动植物检疫防疫基础。进一步落实防疫责任,完善防疫工作方案和具体操作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定期通报和督查机制,特别是要打好禽流感阻击战和松材线虫病歼灭战,确保绍兴农产品达到安全、绿色、优质,更好的打响品牌,打开市场。
3、完善科技支撑体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农业新生长点崛起的先决条件,以新的生长点的崛起带动农业全面发展。要努力从过去偏重于争资金、上项目,转到依靠科技和人才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各环节的科技含量,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上来。一是发展种源农业。要以国家级中华鳖原种场、绍鸭原种场、茶树良种繁育场、长毛兔生产科技创业园和名优水果引繁中心等26家重点种子种苗繁育场(中心)为载体,注重先进技术和实际推广相结合,做好提纯复壮和开发利用,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加快种子商品化进程,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科技增值。二是提升设施农业。近年来我市对农业基层设施特别是现代农业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硬件设施,把软件跟上去,使投入和产出成正比,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明年力争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万亩,其中连栋大棚、单栋高棚面积增加到1.5万亩。三是改革农技推广体系。按照“重组基层推广体系,鼓励技术资本合作,发展民营科研组织”的要求,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整合农村科技力量,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体系。使农技推广逐步向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要精简人员、提高素质、突出重点,建设以龙头企业为载体,省、市(县)农科院和企业联结的“三合一”
民间科研机构;形成“以专业农技站为主体、农业科技示范场为载体、农民专业协会为网络”的“三位一体”农技推广模式;创建以科技下乡为手段,专业农技人员和土专家为主体的流动服务方式。
5、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一要继续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农业面临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必须得到更多的保护,农民作为社会的基层、国家的基石,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明年在认真抓好中央、省各类政策贯彻落实的同时,市、县要根据各地情况和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出口政策,落实措施,加大对农扶持力度,有效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距。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市、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分管领导和涉农部门责无旁贷,其他部门要积极关心、帮助;县级以下主要领导要真正把工作精力放到农业农村工作上来,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二要继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积极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教育体制配套改革,通过强化行政统筹,降低行政成本,从源头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和转移。要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加大政府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以进一步加快农村的发展。稳步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着力加快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要求,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走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序开展农村金融改革改革,按照国务院、省有关文件精神和统一部署,稳妥推进市、县两级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全面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为“三农”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积极拓展农贷担保业务,全市6家农贷担保公司要积极发挥作用,有效解决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业大户在农产品的生产、收购、运销等环节中融资担保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农业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在水、土地、矿山和山林等各类资源的利用问题上,要转变传统观念,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源利用补偿机制。这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资源,增强经济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政府运用土地利用补偿机制,从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块,专门作为农民培训经费,用于帮助因被征土地而失业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其他农民素质培训。这种机制的创新,是解决当前政府对农业农村投入不足的有益探索。三要继续优化各类为农服务。及时开展信息服务。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要坚持经常下基层宣传扶农政策,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类农网和农业宣传工具要致力解决瓶颈制约,使农业信息能真正进村入户,社情民意、农民需求能及时下情上报,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重农扶农的良好氛围。精心抓好培训服务。深入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用足用好专家师资库,积极开展各类涉农人员参加的培训班。切实抓好执法服务。要围绕“查伪劣农资、保农民利益”这一主题,深入开展绿剑系列执法行动,确保农资供应,维护农民利益。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市委“八个提升”,创新创业,奋发有为,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有民强市作出新贡献!
第二篇:全市三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分管农业县(市、区)长会议,总结~年工作,交流~年思路。刚刚过去的~年,全市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宏观调控,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有亮点、有创新、有成效。
一、~年“三农”工作的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
回顾~年的“三农”工作,亮点很多,成效突出,可喜可贺。主要表现在六大方面。
一是粮食生产实现“三增”。在各级重农政策的有力驱动和粮价上扬的拉动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生产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的可喜局面,全市粮食面积、总量和效益实现“三增”。据统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224.22万亩,同比增加13.93万亩,增6.6%;总产达95.03万吨,同比增加11.20万吨,增13.4%。完成省粮食指导性计划播种面积212万亩的105.8%和产量85万吨的111.8%。农民种粮亩均收益在300元以上,比往年有较大增长。
二是农业外拓发展较快。据统计,今年外拓基地新增379万亩(不包括外拓承包山林183万亩)。全市累计外拓农业基地562万亩(不包括外拓承包山林183万亩),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全省农业“走出去”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既是对我市农业外拓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市农业外拓工作的极大推动。
三是阻击禽流感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尤其是禽流感防治工作,重点抓好清查疫情、强化免疫、严格检疫、堵截外源和落实联场带户责任等环节,构筑我市动物疫病防范体系。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取得了禽流感防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保持了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
四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工作成效突出。预计全市农业总产值141.9亿元,增长12.05%。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统计局预计,~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70元,同比增长13.5%。农民收入中,一产收入的增幅明显提高。工资性收入(劳动报酬)和财产性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顺利实施。“创新枫桥经验,创建平安乡镇”工作扎实开展,农村社会稳定基础得到了有效加强。
五是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进展顺利。各地积极组织参加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上海茶叶博览会、香港精品名茶博览会、省农博会、上海农博会等,大力推介我市名优特农产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昌县的“大佛龙井”、诸暨市的“绿剑茶”入选为全省十大名茶,诸暨的“冠军香榧”和嵊州的“山珍香榧”被杭州市评为“十大市民最喜爱的品牌农产品”,扩大了品牌效应。嵊州市、新昌县分别举行了浙江省第二届扁茶炒制大赛和大佛龙井茶王赛、采茶赛暨名优茶机械炒制演示活动,诸暨市举办了香榧节和第四届中国(国际)珍珠节。绍兴县举办了首届兰博会,共签约农业项目6个。
六是重点工程扎实推进。“百千”工程和农民培训、林业、水利等重点工程等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全市新启动建设示范村36个,累计达到94个;新启动环境整治村263个,累计达到608个。全市各级投入村庄整治建设的资金已达6.8亿元,累计投入达到18.87亿元,其中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800万元,累计达到1.26亿元。~年,全市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7.1万人,其中9.6万人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劳务输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自主创业等多种途径实现就业转移,转移率达56%以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市人工造林10.6万亩,完成省下达计划的348%,封山育林45万亩,完成102.3%,四旁植树188万株,完成计划的101.6%。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6.75亿元,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1万亩;完成渠道砌坎389公里,加固水库136座,完成河道整治171公里。国家重点项目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2.4亿元,完成土石方506万方。
去年我市“三农”工作成绩来之不易,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三农”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化规模偏小。表现为市场化程度较低,带动能力不够强,市场竞争力偏弱。二是农业引进外资还不多。绍兴农业要实现提升、提质、高效、环保、生态,引进外资、做大规模十分重要,虽然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引进的外资项目不多、规模也不大。三是农业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表现为农业抗灾救灾能力较弱;水利设施尤其是水资源、水环境、水质量问题突出,一方面是用水需求量在增加,另一方面是污染源也在增加。如果不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水资源紧缺将同土地一样,成为制约绍兴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动物防疫体系尤其是基层的动物防疫体系不够健全,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较大的隐患。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民尤其是纯农户增收难度依然较大。五是粮食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六是新农村建设推进比较缓慢。全市新农村建设很大程度还停留在典型示范上,面上建设推进进度比较缓慢。
二、~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利条件很多,尤其是党中央、xx和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不久前刚刚召开的全国、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了~年“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上的深化,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就做好我省“三农”工作提出必须执政为民重“三农”、以人为本谋“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改革开放促“三农”、求真务实抓“三农”。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今年“三农”工作结合起来,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一个主题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树立科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实行耕地“占一补一”,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质”就是要加大投入,多种途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好已建成的标准农田,全年确保完成212万亩种植面积、85万吨产量,农田抛荒率控制在1.5%以内。要处理好确保耕地动态平衡与满足必要的建设用地需求的关系,要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在坚持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及时调整目标,突出重点;盘活存量,挖掘潜力,集约用地,严格管理。要正确处理好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个不准”要求和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系,在严肃认真执行“五个不准”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要努力办好粮食市场。从全市粮食需求情况看,五分之三以上需要靠市场调节供应。因此,要把办好粮食市场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来抓。围绕规模、设施和制度三个重点,健全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集中财力,加快市、县中心粮库建设。抓紧嵊州市中心粮库建设,争取明年年底完工,基本实现市县储备粮食存放在市、县中心库的目标。努力发展绍兴县亚太粮食批发市场、上虞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市区粮油交易市场等多形式的粮食市场,依托绍兴现有的各种市场网络优势,切实解决仓储、运输、短期资金周转等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吸引更多的经营户,购销企业落户绍兴,增加实际的粮食储备量。三是扩大市外粮源。通过外租、外购、外买、外订单,扩大市外建粮食基地,确保市场需求。
2、完善绿色标准体系。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市场化的发展,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是制定、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快制定、推广农产品基地生产技术标准、加工标准、市场准入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积极推行农产品生产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大力推行安全农产品认证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识管理。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强化日常监管,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配套完善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加快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流通市场建立快速检测点,开展质量自检,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控体系。三是努力夯实动植物检疫防疫基础。进一步落实防疫责任,完善防疫工作方案和具体操作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定期通报和督查机制,特别是要打好禽流感阻击战和松材线虫病歼灭战,确保绍兴农产品达到安全、绿色、优质,更好的打响品牌,打开市场。
3、完善科技支撑体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农业新生长点崛起的先决条件,以新的生长点的崛起带动农业全面发展。要努力从过去偏重于争资金、上项目,转到依靠科技和人才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各环节的科技含量,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上来。一是发展种源农业。要以国家级中华鳖原种场、绍鸭原种场、茶树良种繁育场、长毛兔生产科技创业园和名优水果引繁中心等26家重点种子种苗繁育场(中心)为载体,注重先进技术和实际推广相结合,做好提纯复壮和开发利用,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加快种子商品化进程,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科技增值。二是提升设施农业。近年来我市对农业基层设施特别是现代农业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硬件设施,把软件跟上去,使投入和产出成正比,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明年力争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万亩,其中连栋大棚、单栋高棚面积增加到1.5万亩。三是改革农技推广体系。按照“重组基层推广体系,鼓励技术资本合作,发展民营科研组织”的要求,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整合农村科技力量,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体系。使农技推广逐步向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要精简人员、提高素质、突出重点,建设以龙头企业为载体,省、市(县)农科院和企业联结的“三合一” 民间科研机构;形成“以专业农技站为主体、农业科技示范场为载体、农民专业协会为网络”的“三位一体”农技推广模式;创建以科技下乡为手段,专业农技人员和土专家为主体的流动服务方式。
4、完善基础保障体系。一要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发展条件。全面开工建设曹娥江大闸主体工程,争取全年完成工程投资3.5亿元,继续加快闸前大桥工程施工进程,全年完成投资1.9亿元。完成水库保安20座、加固山塘水库300座,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渠道衬砌600公里。做好生态公益林的划区定界工作,开展湿地资源保护调研。二要加快新农村建设进度,改进农民生活质量。大力推进“百千工程”,要以改路、改水、改厕和垃圾集中处理、违障建筑拆除、村庄绿化为重点,对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切实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年完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20个,环境整治村建设200个。要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充实考核内容、完善考核指标、强化考核工作,全力推进“百千工程”的顺利实施。继续实施“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建成清水河道200公里。继续实施“千里绿色林带”工程,全年完成规划重点公益林200万亩、绿色长廊260公里、绿色生态村100个。积极实施“百万农民饮水”工程。争取全年改善14万人的饮用水。三要加大农民培训和转移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切实贯彻落实执行好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通过职业指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培训等多科培训模式,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年完成培训农民10万人次,转移农民6万人以上。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劳务输出模式,完善劳务输出管理体系,促进农民转岗就业。
5、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一要继续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农业面临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必须得到更多的保护,农民作为社会的基层、国家的基石,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明年在认真抓好中央、省各类政策贯彻落实的同时,市、县要根据各地情况和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出口政策,落实措施,加大对农扶持力度,有效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距。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市、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分管领导和涉农部门责无旁贷,其他部门要积极关心、帮助;县级以下主
要领导要真正把工作精力放到农业农村工作上来,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二要继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积极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教育体制配套改革,通过强化行政统筹,降低行政成本,从源头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和转移。要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加大政府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以进一步加快农村的发展。稳步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着力加快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要求,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走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序开展农村金融改革改革,按照xx、省有关文件精神和统一部署,稳妥推进市、县两级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全面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为“三农”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积极拓展农贷担保业务,全市6家农贷担保公司要积极发挥作用,有效解决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业大户在农产品的生产、收购、运销等环节中融资担保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农业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在水、土地、矿山和山林等各类资源的利用问题上,要转变传统观念,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源利用补偿机制。这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资源,增强经济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政府运用土地利用补偿机制,从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块,专门作为农民培训经费,用于帮助因被征土地而失业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其他农民素质培训。这种机制的创新,是解决当前政府对农业农村投入不足的有益探索。三要继续优化各类为农服务。及时开展信息服务。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要坚持经常下基层宣传扶农政策,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类农网和农业宣传工具要致力解决瓶颈制约,使农业信息能真正进村入户,社情~、农民需求能及时下情上报,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重农扶农的良好氛围。精心抓好培训服务。深入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用足用好专家师资库,积极开展各类涉农人员参加的培训班。切实抓好执法服务。要围绕“查伪劣农资、保农民利益”这一主题,深入开展绿剑系列执法行动,确保农资供应,维护农民利益。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市委“八个提升”,创新创业,奋发有为,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有民强市作出新贡献!
第三篇:全市三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分管农业县(市、区)长会议,总结2004年工作,交流2005年思路。刚刚过去的2004年,全市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宏观调控,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有亮点、有创新、有成效。
一、2004年“三农”工作的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回顾2004年的“三农”工作,亮点很多,成效突出,可喜可贺。主要表现在六大方面。一是粮食生产实现“三增”。在各级重农政策的有力驱动和粮价上扬的拉动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生产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的可喜局面,全市粮食面积、总量和效益实现“三增”。据统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224.22万亩,同比增加13.93万亩,增6.6%;总产达95.03万吨,同比增加11.20万吨,增13.4%。完成省粮食指导性计划播种面积212万亩的105.8%和产量85万吨的111.8%。农民种粮亩均收益在300元以上,比往年有较大增长。二是农业外拓发展较快。据统计,今年外拓基地新增379万亩(不包括外拓承包山林183万亩)。全市累计外拓农业基地562万亩(不包括外拓承包山林183万亩),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全省农业“走出去”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既是对我市农业外拓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市农业外拓工作的极大推动。三是阻击禽流感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尤其是禽流感防治工作,重点抓好清查疫情、强化免疫、严格检疫、堵截外源和落实联场带户责任等环节,构筑我市动物疫病防范体系。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取得了禽流感防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保持了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四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工作成效突出。预计全市农业总产值141.9亿元,增长12.05%。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统计局预计,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70元,同比增长13.5%。农民收入中,一产收入的增幅明显提高。工资性收入(劳动报酬)和财产性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顺利实施。“创新枫桥经验,创建平安乡镇”工作扎实开展,农村社会稳定基础得到了有效加强。五是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进展顺利。各地积极组织参加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上海茶叶博览会、香港精品名茶博览会、省农博会、上海农博会等,大力推介我市名优特农产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昌县的“大佛龙井”、诸暨市的“绿剑茶”入选为全省十大名茶,诸暨的“冠军香榧”和嵊州的“山珍香榧”被杭州市评为“十大市民最喜爱的品牌农产品”,扩大了品牌效应。嵊州市、新昌县分别举行了浙江省第二届扁茶炒制大赛和大佛龙井茶王赛、采茶赛暨名优茶机械炒制演示活动,诸暨市举办了香榧节和第四届中国(国际)珍珠节。绍兴县举办了首届兰博会,共签约农业项目6个。六是重点工程扎实推进。“百千”工程和农民培训、林业、水利等重点工程等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全市新启动建设示范村36个,累计达到94个;新启动环境整治村263个,累计达到608个。全市各级投入村庄整治建设的资金已达6.8亿元,累计投入达到18.87亿元,其中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800万元,累计达到1.26亿元。2004年,全市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7.1万人,其中9.6万人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劳务输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自主创业等多种途径实现就业转移,转移率达56%以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市人工造林10.6万亩,完成省下达计划的348%,封山育林45万亩,完成102.3%,四旁植树188万株,完成计划的101.6%。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6.75亿元,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1万亩;完成渠道砌坎389公里,加固水库136座,完成河道整治171公里。国家重点项目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2.4亿元,完成土石方506万方。去年我市“三农”工作成绩来之不易,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三农”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化规模偏小。表现为市场化程度较低,带动能力不够强,市场竞争力偏弱。二是农业引进外资还不多。绍兴农业要实现提升、提质、高效、环保、生态,引进外资、做大规模十分重要,虽然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引进的外资项目不多、规模也不大。三是农业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表现为农业抗灾救灾能力较弱;水利设施尤其是水资源、水环境、水质量问题突出,一方面是用水需求量在增加,另一方面是污染源也在增加。如果不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水资源紧缺将同土地一样,成为制约绍兴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动物防疫体系尤其是基层的动物防疫体系不够健全,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较大的隐患。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民尤其是纯农户增收难度依然较大。五是粮食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六是新农村建设推进比较缓慢。全市新农村建设很大程度还停留在典型示范上,面上建设推进进度比较缓慢。
二、2005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利条件很多,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不久前刚刚召开的全国、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了2005年“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上的深化,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就做好我省“三农”工作提出必须执政为民重“三农”、以人为本谋“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改革开放促“三农”、求真务实抓“三农”。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今年“三农”工作结合起来,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一个主题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八个提升”的工作要求,围绕“三增一减”,即增加投入、增加效益、增加收入、减少农民,积极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推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着力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
(二)做好三篇文章
1、做深做大加工农业。在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打造绿色茶都,构建花卉强市,提升珍珠之乡,创建蔬菜大市,推进现代营销,切实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要调优结构,提升农业竞争力。紧紧围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进粮食生产产业化,做优做大区域化特色产业,为发展农产品加工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基地。要按照特色、高效、生态的要求,着力培育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加快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要根据绍兴的自然条件、地域特色和发展趋向,重点培育发展水产品、茶叶、畜产品、蔬菜、笋竹、优质稻米、干鲜果、蚕茧、花卉、中药材等十大优势产业。全年新增特色基地20万亩,累计达到220万亩;新增万字号基地3个,累计达到88个;新增绿色基地30万亩,累计达到130万亩。二要扶强龙头,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要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投入,在政策、资金、科技和服务上进行重点扶持。鼓励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做大企业规模,做强经营实力。明年要把年销售亿元以上企业作为培育扶持的重点。争取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增6家。对于面大量广企业做到培育一批、发展一批、提高一批。通过深加工,促使农产品身价增值,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争取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5%以上。三要做精园区,形成农业经济新增长点。按照“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进度,促使入园企业早日投产、早出效益。全年新增投资2亿元。加大实施力度,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到加工园区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大的项目,促进我市农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要充分发挥园区在整合资源方面的优势,既要注重扶优扶强,促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逐步从资源型向资本型、智力型递进,又要注重培育扶强新生代、成长型农业企业,梯度推进,整体提升,使农产品加工园区真正成为精深加工、精品农业、精致园区的典范。
2、做强开放农业。按照“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发展思路,继续大力实施以外建基地、外拓市场、外向创汇、外引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四外并举”战略,努力推动绍兴农业实现跨区域产业化经营。一是创新政府的服务手段。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加强沟通,既要与外拓企业加强沟通,及时了解企业情况,鼓励企业“走出去”,又要一视同仁关心“走出去”的企业;还要加强与外拓企业所在地政府的沟通,不但要加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更要注重提供法律帮助、融资等方面的服务,为外拓企业发展提供坚定的保障和支持。二是创新企业的运作机制。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利用自身的机制、技术、加工、营销、人才等优势,巩固提升和发展外建基地。加强原有基地的管理和建设,促使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提高基地的产出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直接到原料地办加工厂,开设产地市场,使外建基地从提供原材料向提供初加工、半成品转变。通过努力,逐步形成茶叶、珍珠水产、粮食、蔬菜、干果等五大外建基地。积极培育外向型主导产业和主打产品,大力发展绿茶、珍珠等创汇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农业外贸商品的规模优势。出口型农业龙头企业要争权、扩权,用足用好自营进出口权,努力发展成为贸工农一体化的出口创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的开放度。三是创新区域之间的合作方式。在“走出去”的同时,更要注重“引进来”,加快我市开放型农业的发展步伐。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引资”与“引智”并重,采取多元化、多领域的开放策略,拓展农业招商引资渠道,坚持外商内商一起招,外资内资一起引,引资引“智”一起抓,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提高我市农业的科技含量,吸引更多的外商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农业。
3、做大城市农业。大力发展城市农业,着力提升农业为城市消费服务的功能,促进城乡之间、城市与中小城镇之间的要素交流和资源合理配置,符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为新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延伸了功能。一要准确定位。发展绍兴的城市农业,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创建生态城市的总体要求,根据地理特征、城乡格局、产业梯度和生产力要素流动规律等因素,以农、林、花、果、草、牧、渔及名、特、优、新产品和农业最新技术为主要内容,形成近郊、平原和山区等不同区域特色、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农业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努力开发休闲观光农业,最终达到调整农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的目的。二要合理规划。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对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制定发展规划。按照“服务城市、改善生态、优化环境、提高效益”的要求,围绕绍兴大城市发展规划布局与城市消费需求,发展一批服务城市的蔬菜基地、美化城市的花卉基地,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休闲观光农业、林业园区。三要融合发展。城市农业是与城市发展融合在一起,满足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精神需求。要把握现代都市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这一心理需求,积极探索实践“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概念,将传统的农业第一产业与旅游、休闲、观光等第三产业有机结合,从而打破传统农业的局限,引进农外资源,拓宽农业的发展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三)完善五大体系
1、完善粮食安全体系。一要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其前提条件是做到耕地的“保量提质”,“保量”就是要确保粮食生产面积不减少,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实行耕地“占一补一”,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质”就是要加大投入,多种途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好已建成的标准农田,全年确保完成212万亩种植面积、85万吨产量,农田抛荒率控制在1.5%以内。要处理好确保耕地动态平衡与满足必要的建设用地需求的关系,要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在坚持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及时调整目标,突出重点;盘活存量,挖掘潜力,集约用地,严格管理。要正确处理好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个不准”要求和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系,在严肃认真执行“五个不准”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要努力办好粮食市场。从全市粮食需求情况看,五分之三以上需要靠市场调节供应。因此,要把办好粮食市场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来抓。围绕规模、设施和制度三个重点,健全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集中财力,加快市、县中心粮库建设。抓紧嵊州市中心粮库建设,争取明年年底完工,基本实现市县储备粮食存放在市、县中心库的目标。努力发展绍兴县亚太粮食批发市场、上虞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市区粮油交易市场等多形式的粮食市场,依托绍兴现有的各种市场网络优势,切实解决仓储、运输、短期资金周转等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吸引更多的经营户,购销企业落户绍兴,增加实际的粮食储备量。三是扩大市外粮源。通过外租、外购、外买、外订单,扩大市外建粮食基地,确保市场需求。
2、完善绿色标准体系。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市场化的发展,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是制定、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快制定、推广农产品基地生产技术标准、加工标准、市场准入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积极推行农产品生产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大力推行安全农产品认证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识管理。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强化日常监管,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配套完善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加快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流通市场建立快速检测点,开展质量自检,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控体系。三是努力夯实动植物检疫防疫基础。进一步落实防疫责任,完善防疫工作方案和具体操作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定期通报和督查机制,特别是要打好禽流感阻击战和松材线虫病歼灭战,确保绍兴农产品达到安全、绿色、优质,更好的打响品牌,打开市场。
3、完善科技支撑体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农业新生长点崛起的先决条件,以新的生长点的崛起带动农业全面发展。要努力从过去偏重于争资金、上项目,转到依靠科技和人才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各环节的科技含量,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上来。一是发展种源农业。要以国家级中华鳖原种场、绍鸭原种场、茶树良种繁育场、长毛兔生产科技创业园和名优水果引繁中心等26家重点种子种苗繁育场(中心)为载体,注重先进技术和实际推广相结合,做好提纯复壮和开发利用,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加快种子商品化进程,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科技增值。二是提升设施农业。近年来我市对农业基层设施特别是现代农业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硬件设施,把软件跟上去,使投入和产出成正比,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明年力争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万亩,其中连栋大棚、单栋高棚面积增加到1.5万亩。三是改革农技推广体系。按照“重组基层推广体系,鼓励技术资本合作,发展民营科研组织”的要求,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整合农村科技力量,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体系。使农技推广逐步向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要精简人员、提高素质、突出重点,建设以龙头企业为载体,省、市(县)农科院和企业联结的“三合一” 民间科研机构;形成“以专业农技站为主体、农业科技示范场为载体、农民专业协会为网络”的“三位一体”农技推广模式;创建以科技下乡为手段,专业农技人员和土专家为主体的流动服务方式。
4、完善基础保障体系。一要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发展条件。全面开工建设曹娥江大闸主体工程,争取全年完成工程投资3.5亿元,继续加快闸前大桥工程施工进程,全年完成投资1.9亿元。完成水库保安20座、加固山塘水库300座,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渠道衬砌600公里。做好生态公益林的划区定界工作,开展湿地资源保护调研。二要加快新农村建设进度,改进农民生活质量。大力推进“百千工程”,要以改路、改水、改厕和垃圾集中处理、违障建筑拆除、村庄绿化为重点,对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切实改善农民人居环境。2005年完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20个,环境整治村建设200个。要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充实考核内容、完善考核指标、强化考核工作,全力推进“百千工程”的顺利实施。继续实施“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建成清水河道200公里。继续实施“千里绿色林带”工程,全年完成规划重点公益林200万亩、绿色长廊260公里、绿色生态村100个。积极实施“百万农民饮水”工程。争取全年改善14万人的饮用水。三要加大农民培训和转移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切实贯彻落实执行好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通过职业指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培训等多科培训模式,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2005年完成培训农民10万人次,转移农民6万人以上。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劳务输出模式,完善劳务输出管理体系,促进农民转岗就业。
5、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一要继续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农业面临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必须得到更多的保护,农民作为社会的基层、国家的基石,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明年在认真抓好中央、省各类政策贯彻落实的同时,市、县要根据各地情况和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出口政策,落实措施,加大对农扶持力度,有效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距。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市、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分管领导和涉农部门责无旁贷,其他部门要积极关心、帮助;县级以下主要领导要真正把工作精力放到农业农村工作上来,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二要继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积极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教育体制配套改革,通过强化行政统筹,降低行政成本,从源头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和转移。要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加大政府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以进一步加快农村的发展。稳步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着力加快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要求,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走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序开展农村金融改革改革,按照国务院、省有关文件精神和统一部署,稳妥推进市、县两级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全面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为“三农”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积极拓展农贷担保业务,全市6家农贷担保公司要积极发挥作用,有效解决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业大户在农产品的生产、收购、运销等环节中融资担保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农业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在水、土地、矿山和山林等各类资源的利用问题上,要转变传统观念,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源利用补偿机制。这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资源,增强经济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政府运用土地利用补偿机制,从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块,专门作为农民培训经费,用于帮助因被征土地而失业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其他农民素质培训。这种机制的创新,是解决当前政府对农业农村投入不足的有益探索。三要继续优化各类为农服务。及时开展信息服务。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要坚持经常下基层宣传扶农政策,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类农网和农业宣传工具要致力解决瓶颈制约,使农业信息能真正进村入户,社情民意、农民需求能及时下情上报,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重农扶农的良好氛围。精心抓好培训服务。深入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用足用好专家师资库,积极开展各类涉农人员参加的培训班。切实抓好执法服务。要围绕“查伪劣农资、保农民利益”这一主题,深入开展绿剑系列执法行动,确保农资供应,维护农民利益。同志们,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市委“八个提升”,创新创业,奋发有为,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有民强市作出新贡献!
第四篇:在全县“三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三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县“三农”工作,扎实走好具有xx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添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要深刻把握重大意义。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庆贺和真诚慰问,“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进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些重要论述,表达了我党深厚的人民情怀,也表达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清醒认识和精确推断。省委、市委高度重视,相继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三农”工作进行再推动、再部署。这一系列重大会议、重大举措,都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三农”工作仍旧极端重要、须臾不行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鲜亮信号。为此,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扎实做好“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以实际行动增添“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要稳固提升基础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举全县之力推动脱贫攻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工作,顺利完成“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取得扎实成效。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现行标准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户x人全部脱贫,xx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胜利实现脱贫“摘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五大振兴协同推动,乡村振兴理念深入实施,xx等xx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有序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x元,增幅xx%;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增幅xx%。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xx元以下“相对薄弱村”。全面改善人居环境,xx个行政村全部参与“绿盈乡村”建设,全面完成行政村改厕改水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村村通客车。此外,我县乡风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xx文化、xx文化、xx文化等特色文化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抢先实施“县乡村”三级书记领办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制度,推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创新阳光信访等机制做法,都得到省市确定并推广。这些成果的取得,凝聚着“三农”工作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也为做好新进展阶段的“三农”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在“三农”工作战线奋斗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心的感谢!
三要科学应对严峻挑战。当前我县“三农”工作中的还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亟待解决。如:全县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精深加工少、层次低、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品牌培育、扶持力度不够大,区域公共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农村“脏乱差”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必需坚持问题导向,坚决信念、紧盯目标,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进展。
二、聚焦聚力重点,推动“三农”工作实现高质量进展
根据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结合xx县实际,做好我县“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根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村农业优先进展,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狠抓稳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连接。
一要确保政策总体稳定。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项目、资金、人员和帮扶措施落实上持续发力,坚持“扶上马”再“送一程”,由精准帮扶、脱贫脱帽转移到精准稳固、全面提升上,逐人逐户落实产业就业增收措施,逐步走上致富路。二要落实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将边缘易致贫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全部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发挥“一键报贫”在线申报系统作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要建立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和减贫长效机制,加大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帮扶力度,通过公益性岗位、产业扶贫、农业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就业、贫困户创业等多种形式,关心贫困户增添“自我造血功能”。三要有效连接乡村振兴。坚持“两手抓”,找准着力点,既要充分运用好脱贫攻坚在产业、生态、组织、文化、人才等方面取得的阅历成效,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也要以加快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稳固脱贫成果提供有力支撑。二要狠抓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如今已经进入秋粮抢收季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全力稳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一要提高粮食产能。各乡镇(街道)、农业农村等部门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完成2021年粮食产量xx吨任务,稳步提高粮食自给率。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惠农扶粮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充分调动农民种粮主动性,主动调整粮食产业结构,进展高优粮食品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要全力抓好做好粮食储备工作,确保全县xx万群众粮食供应渠道畅通,市场价格稳定,并持续抓好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爱粮节粮的深厚气氛。二要严守耕地红线。要强化耕地爱护主体责任,强化耕地爱护意识,坚持节省集约用地。要加强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监测监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要继续实施支持耕地地力爱护补贴,持续加强土地利用,加快推动,加快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有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三要选优育强种源。要坚持农业科技独立自强,加快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新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和示范力度,确保良种覆盖率保持在xx%以上,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
三要狠抓色现代农业和区域农产品核心竞争力。要持续深化拓展特色产业进展,探究建立可持续的产业进展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区域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一要引导产业提档升级。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以全产业链的理念推动xx、xx等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尤其要鼓舞和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重点打造xx产业,力争通过技术革新增加产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二要做精做活农业品牌。示范推广农业“五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先进阅历,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密集宣扬推介,进一步提高xx、xx等区域公共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三品一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要促进三产融合。把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展新趋势,大力进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快进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要推动建立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模式,稳固提升环境整治成效,探究“绿色+”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进展模式。
四要狠抓生态宜居乡村环境建设。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生态宜居秀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舒适感、获得感、美好感。一要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固提升“一革命四行动”成果,保持整治高压态势,开展试点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长覆盖。要提升建筑垃圾分类收运、渣土治理体系,稳定乡镇、行政村污水治理设施运行,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燃烧发电项目。推动“绿盈乡村”建设,力争到2022年全县“绿盈乡村”累计占比达xx%以上。二要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推动xx、xx、xx等流域污染防治,组织评选“最美流域”。建设万里安全生态水系xx公里,整治农村小流域河道xx公里,确保集中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xx%。三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电路、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要加快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电网等建设,着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延长。要加强古民居、古建筑、传统村落爱护和传承,留住乡愁记忆。
五要狠抓城乡融合协调进展。坚持把改革作为重要法宝,充分激发农业农村进展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理顺土地全部权、承包权、经营权关系,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引导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合理配置利用。二要推动城乡融合进展。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淌、平等交换,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要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乡村教师和医务人员补充渠道,加快进展城乡教育联合体和县级医共体,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持续向乡村流淌。三要创新农业支撑体系。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健全“三农”投入保障制度,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爱护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投资支持爱护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农技推广服务“三大体系”建设,规范进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
六要狠抓乡村振兴基础根基。乡村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一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加快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探究建立“互联网+”治理模式,推广运用“互联网+阳光村务”,引导农民发挥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二要推动乡村移风易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扬教育,推动形成婚丧嫁娶新风、孝悌和谐家风和文明和谐乡风的良好社会气氛,深入推动移风易俗。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治理步伐,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不断增添乡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三要健全法治乡村建设机制。坚持和进展新时代“枫桥阅历”,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推动形成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依法守法的社会环境。要加快推动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等创建工作,稳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并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自治“消化矛盾”、法治“定分止争”、德治“春风化雨”的作用,推行网格化管理,走乡村善治之路。
三、强化组织领导,全力保障“三农”工作落地见效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对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做到亲自部署、亲自催促、亲自协调,推动“三农”工作落地见效。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尤其是农业农村部门要聚焦新时期主业主责,抓好服务农村农民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主动作为,凝聚起强大的“三农”工作合力。
二要全面发挥要素保障。要强化农业农村优先进展政策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农村下沉,扩大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的规模,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国有资本进入农村农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县财政持续支配xx元乡村振兴产业进展资金,通过风险担保撬动金融部门支持乡村振兴产业进展贷款资金xx元,并持续推行xx等金融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金融服务。要强化人才保障,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下派主村干部、金融助理等作用,主动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建功立业。
三要全面夯实基层堡垒。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作为长远之计,持续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大力整顿基层脆弱涣散党组织,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结合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组织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深入谋划、有序推动,选优配强村集体“领头羊”,主动稳妥推行“一肩挑”,要着重推选熟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乡村一线。各级干部要切实增添群众观念,花更大的精力把政策吃透、状况摸准,进一步提升做好“三农”工作的本事。
同志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四周,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进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努力走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进展。
第五篇:市委三农工作会议讲话(五稿)
把牢总要求 找准着力点 全力以赴推动xx乡村振兴
——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5月3日)
(送审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州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7年全市农村工作,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进一步动员和号召全市上下把牢乡村振兴总要求,找准工作着力点,苦干实干推动XX“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刚才,XX同志传达了中央、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XX局等3家职能部门和XX等3个乡镇分别作了交流发言,XX市长对相关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全面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三农”发展新趋势
党中央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三农”工作,十九大报告用专门章节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章修正案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总则,这是史无前例的。全市上下务必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准确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认清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形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要认清工作大势。观大势才能谋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其中,最为系统和鲜明的是“八个坚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习总书记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定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习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总书记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习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调整完善。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习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要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全面、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要认清发展态势。去年以来,全市上下保持定力,干在实处,“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呈现“两增两进”的良好态势。一是农业增效。2017年农业总产值达XX亿元,同比增长XX%,农村经济总收入达XX亿元,增长XX%,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XX等一批规模化农业产业项目有序推进,XX建成投产,XX企业签约入驻,实现年产值XX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明显,2017年新增农业经营企业XX家,专业合作社XX家。二是农民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元,增长XX%,增速高于城镇居民XX个百分点。三是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实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村庄“七改三清”全面铺开,清洁城乡环境行动广泛开展,完成面山通道绿化、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XX余亩,大气、土壤、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四是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实现XX个贫困村脱贫出列、XX名贫困人口脱贫销号,贫困发生率降至XX%。在2017年XX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中,我X取得了XX类县市第XXX名的优异成绩。
(三)要认清问题形势。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XX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结合XX的市情农情来看,我市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不充分。从不平衡来看,有三个表现: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平衡。从水、电、路、房、网络到教育、卫生、文化、社保,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二是城乡经济发展和收入不平衡。从2013年至2017年,尽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城镇,但是五年收入差距分别为XX、XX、XX、XX、XX,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三是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市XX个行政村,仅有XX个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XX万元,XX万元以下行政村达到了XX个,将近占了行政村总数的一半,其中还有XX个行政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这样的农村能说全面发展吗?从不充分来看,也有三个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不够强。近年来,我们坚持规模化种养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双轮驱动,XX、XX农业规模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整体情况看,农业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竞争力弱,依然是我市农业发展的短板。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至今没有实质突破,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抵押难、贷款难等问题依然突出。二是农村治理水平不够高。一些村庄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颜,虽然深入开展了清洁城乡行动,但农村人居环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好吃懒做、争当贫困户、红白喜事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依然突出。土地确权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土地纠纷调处困难,林地和农地重叠、权属不清等问题,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引发的农村社会矛盾不同程度存在。农村社会治安和谐稳定总体向好,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还不够高,乡村社会治理水平亟待提升。三是群众生活还不够富裕。群众增收渠道不多,稳定转移就业力度不够,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不对称、联动机制未建立,从人畜混居前期摸底调查情况看,全市还有XX户群众存在人畜混居的情况。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农村本身的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我们干部身上的主观原因。一是站位上不高。没有真正认识到推动农业农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缺乏最起码的事业心和政治敏锐性,没有认识到农村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深入研究政策导向和工作重点,简单将“三农”工作等同于普通工作。二是精神上懈怠。个别XX领导、XX、XX和基层党组织干部习惯于当太平官,责任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工作履职不到位,在办公室指挥多下基层少,工作方法简单,精神状态萎靡不振,对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三是作风上漂浮。一些干部下乡调研,浮在表面,人到眼不到心不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做得不好,问题发现不了,解决不了,遇到农民群众反映问题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让群众来回跑,就是不解决,严重损害党委政府公信力。部分干部习惯于拍胸脯作保证,在纸上大做文章,现场一看漏洞遍地,洋相百出。四是能力上欠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反观我们的部分干部,呆不住农村,沉不下心工作,不研究农业农村,不亲近农民,能力水平与乡村振兴严重不匹配,“本领恐慌”的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五是执行上不力。对市委决定的工作拖拖拉拉,拈轻怕重有选择性地执行,遇到困难就讲条件;领导责任不落实,有的是不传导压力,调动不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下面的同志不想干、不会干,有的是只传导压力,自己当甩手掌柜,任由下面同志忙乱,自己既不闻也不问。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乡村要振兴,干部是关键,我们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把干部的思想和作风转变过来,只有把我们干部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了,我们的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二、牢牢把握总要求,扎实推动XX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治本之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我市“三农”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标陈豪书记“乡村振兴富州”的指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围绕“产业兴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则农业兴,产业旺则“三农”旺,要立足XX实际,打好绿色食品牌,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要加快农业规模化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XX的龙头效应,加快XX二期、XX加工基地规划及建设,打好XX品牌,加速推进XXX等规模化种植养殖项目,以XX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XX、特色果蔬等农产品加工业及生物资源、生物有机肥及饲料加工业,带动农业规模化发展。二要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足用活扶持政策带动各类经营主体茁壮成长,支持组建“公司+农户+基地”或“公司+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户+基地”等利益联结机制,把种养大户、产业经纪人有效链接起来,提升小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农村落地开花,把农业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三要加快质量兴农步伐。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扩大“三品一标”种养殖的面积和种类。通过认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请注册商标等方式,做好XX蜜桃、甜藠头、卧龙香软米等高原特色农产品保护与开发。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全面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完善食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条龙管理,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运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四要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农业+工业”“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加快XX花卉小镇和大黑山旅游开发项目建设,XX必须要在XX月底前启动建设,促进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业态蓬勃发展,积极吸引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落户XX,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借助阿里巴巴跨境电商、XX商务服务中心、农村淘宝等优势平台,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拓宽农业产业领域,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二)围绕“生态宜居”,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一要守卫乡村绿水青山。将山水田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加强石漠化、水土流失、矿山地质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三角海、南盘江等重点水系湖泊的治理与保护,全力抓好XX流域生态治理、城市面山和通道绿化建设等重点项目。二要整顿乡村环境卫生薄弱环节。深入扎实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一个月内要见成效,每个乡镇(街道)都要打造XX个示范点,坚决打通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村庄“七改三清”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推进人畜混居清零、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其中人畜混居清零必须在今年XXX月底前完成。三要着眼宜居定位,打造魅力乡村。找准XX生态景观、现代农业等特色优势,结合落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行动,重点打造农业体验、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型的特色乡村,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让农民群众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和受益者。
(三)围绕“乡风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推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现在,客事多彩礼高、人情礼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在乡村抬头,要下决心破除这些陈规陋习,引导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一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五级”氛围营造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村入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选,通过善行义举榜进行公示,形成崇尚文明、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文化协会、群众业余文艺队、文艺骨干的作用,努力打造XX文艺精品节目,定期开展广场文艺、群众文艺、送文化下乡,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生活。二要坚决革除陈规陋习。依托道德评议会,设立“道德新风录”“善行义举榜”“失德失范通报”通过正反面典型对比,倒逼群众移风易俗。由国家公职人员、党员干部带头,倡导新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抵制封建迷信活动等社会主义新风尚。三要发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大XX等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和传承,多发掘编排一些类似花灯音乐剧《回家》的优秀作品,要让XX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活跃在我们城乡的广场上、舞台上。
(四)围绕“治理有效”,强化农村治理体系建设,推动乡村善治。推进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要求,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要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不动摇,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巩固年活动,加大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力度,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注重将致富带头人发展成党员和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从解决村“两委”门牌年久失修,活动场所宣传内容过时等细节问题入手,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问题,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着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指挥部和攻坚队。二要保障农村自治的权力。以维护群众民主权利为基本内容,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本原则,认真落实“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基层议事制度,在法治框架下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务,推广红石岩村方言版村规民约的做法,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不断强化自治基础。三要把农村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持续开展好法治宣传进农村活动,深入推进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势力,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深入开展“四类村官”专项治理,严厉查处农村“小官大贪”和“微腐败”,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农村治安、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农村重特大安全事故。四要发挥乡风德化育人的作用。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深入挖掘XX孝老爱亲、团结互助、勤劳致富等优秀传统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培育新乡贤文化,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五)围绕“生活富裕”,大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也是衡量“三农”工作的基本标尺。一要补齐农村发展基础设施短板。围绕产业布局和农村生活改善,统筹加快水、电、路、房、田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供水能力,改造升级农村电网,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二要提升农村群众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坚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持续开展义务教育辍学学生“清零行动”。强化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开展乡村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农村疾病救治水平和群众防病保健意识。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服务体系。三要解决好农村就业创业的瓶颈问题。深入实施创业促进就业五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步伐,创造就业岗位,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和城乡求职信息对接平台,解决工人短缺和失业待岗的错配问题。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健全农民工创业、就业培训体系,建立促进劳动力转移工作机制,鼓励引导有意愿的农民工转移就业,主动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和服务工作,支持扶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四要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农村活力。深入推进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要按照省、州党委、政府和州土地确权工作领导小组关于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要求,XX月底前完成确权工作全面检查验收。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六)围绕“脱贫攻坚”,咬定目标聚焦精准,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未来三年将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存和交汇的特殊时期,两者一脉相承、相互统一,2020年之前XX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还是脱贫攻坚,今年我市的目标任务是实现XX个贫困村脱贫出列,XX人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全市上下必须咬定目标任务,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待会还要专门召开脱贫攻坚推进会,我就不做详细要求了,只强调三个重点。一要正确认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内在联系。二要对标对表主要任务时间节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三要在转作风和抓精准上足下功夫,提振精气神,提高脱贫质量。
三、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努力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持续深入推进“三农”工作,全市各级党委必须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切实从组织领导、人才支撑等方面为“三农”新发展提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要按照市级统筹、乡镇负责、村(社区)落实、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各方协力的推进方式,切实强化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领导。要逐级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党委、政府、人大、政协联系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担任副组长。目前,我市已委托XX编制XX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方案完成后,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适时研究工作,统筹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级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将作为市委、市政府督查考核工作重点内容,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每年要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推进乡村振兴进展情况。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察委、市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要建立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强化督查考核结果的运用,工作推进较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和提拔任用的依据。
(二)强化人才支撑,激发创业活力。要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要依托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加大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乡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充分发挥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明白人、带头人的带动作用。激发科技人才创造活力,全面落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发挥好各类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引导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
(三)加大“三农”投入,落实经费保障。要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坚持政策资金项目优先向“三农”倾斜,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力度。要加大资金整合使用,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总结XX的成功经验,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三农”,投向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发展,投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上。
(四)做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注重发挥主流媒体作用,运用新媒体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的精神内涵与惠民政策,要在城市出入口、乡镇所在地、村委会所在村、村小组、村民群众家中建立五级宣传阵地,在全市上下形成浓厚氛围,振奋干部群众精神,五级宣传阵地的建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并督促落实。
(五)抓实作风建设,强化纪律保障。XX将今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我们要坚持XX,把苦干的传统和实干的作风体现在“三农”工作全过程,大力倡导紧抓快办“XXX”,攻坚克难“XXX”,一抓到底“XXX”,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的各项决策部署。要由XX带队成立工作督查组,在XX月初对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十九大精神宣传、脱贫攻坚宣传、人畜混居清零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或其他违纪违法的一律严肃追究责任,绝不姑息迁就。
同志们,实现XX乡村振兴既是群众的期望,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担当所在。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砥砺奋进,为推进XX乡村振兴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