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哲学根据及实际工作的有效运用(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8:2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析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哲学根据及实际工作的有效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析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哲学根据及实际工作的有效运用》。

第一篇:分析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哲学根据及实际工作的有效运用

分析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哲学根据及实际工作的有效运用?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

内因和外因都是导致和解决问题的原因,但是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在具体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时,既要看到内因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外因的作用。在坚持“内因论”的前提下,不忽视外因的作用。综合此观点,扩大内需这一内因的解决有利于发展当前的经济和现状。所以,我国经济开始由“出口和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来扩大内需。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是当前的经济现状使得当前需要这种政策,而这种政策也可以反作用解决和发展内外需的经济。

主观符合客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我国当前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必须由依靠投资、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解决矛盾的问题时,我们要抓重点,统筹兼顾,坚持用两点论全面看问题。因此,发展经济,需要分清内需和外需的地位和层次,着眼于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注重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用综合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不合理,需要调整内部结构,扩大消费所占的比重,用综合的思维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因此,现在的主要矛盾和重点对象,应当扩大内需,并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的方针政策。

另外,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内需和外需相互联系,并且表现在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内需和外需相结合地发展。同时,世界又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需和外需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变化,要根据当前形势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时,国家实行扩大内需策略,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消限制消费的政策,推进住房改革和农村费税改革,增加低收入者工资和农民费税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等。

扩大内需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扩大国内需求,首先必须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居民的购买力。

一是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二是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并相应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三是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要保持国债投资的必要规模,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在扩大国债投资的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

第二篇:运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98年扩大内需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题目1:运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98年扩大内需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背景:

1997年,刚刚成功实现了“软着陆”的中国经济,却遭遇了至今仍令许多人记忆犹新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一发端于东南亚并迅速波及刚刚回归中国的香港的金融**,使中国经济很快又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作为一项紧急应对之策,中国政府做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决策,同时采取包括增发国债、降低存贷款利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定义: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币存量,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

IS-LM模型:

IS—LM模型是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分析:

从IS-LM图形上看,降低存款利率导致LM曲线下移,表明银行存款减少,市场上用于投资的货币增多;同时,随着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人民币不贬值等措施的进行,对外出口的必然加大,进口必然减少。通过发行国债,减少市场的货币流通,降低物价,导致商品的需求加大。因此IS曲线向右边移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另外一个点。在新的平衡点上,产出(Y)加大,利率降低,货币需求减少。

1、消费量(C)

由于利率的下降,通货膨胀的控制,居民用于储蓄的货币减少,用于购买物品的货币增多,消费量加大。

2、投资量(I)

由于政府增发了债券,导致市场上大量的闲散资金用于购买债券,市场上的流通资金减少。政府将募集到的资金的资金用于重点行业的投资,实现了经济平衡发展。同时,由于利率的下降,消费的增长,出口的加大,必然导致投资的加大。

3、居民储蓄和货币存量

由于利率下降,居民用于储蓄的货币必然增多,导致居民储蓄下降。同时,由于银行储蓄的减少,货币存量必然增加(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一国银行体系之外由政府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

4、失业率 由于消费增加、出口增大导致产出加大,在短期无法改善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劳动人数必然提升,导致失业率下降。

5、通货膨胀率

由于市场的流通资金减少,产出加大,必然导致物价下降,从而通货膨胀减少。

6、汇率

由于外汇的流入增多,国内对货币的需求因为投资的增加而加大,导致出口企业将外汇兑换成本国货币的需求加大,从而导致汇率加大。

7、对GDP的影响

从GDP=C+I+G+X-IM公式来看,C、I、G、X加大,IM减少,故GDP增大。这和99年、01年、02年GDP实际数值比较吻合。

题目2:结合自己的行业谈谈98年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

本人目前就职的中国银联为银行卡联合组织,本企业的主要职责为促进银行卡的消费,减少现金在市场上的流通。银行信用卡就是其中的重要工具。

由于消费98年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导致物品价格下降,因此银行将发行更多的信用卡来满足市民的购物投资需要。同时由于信用卡发卡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市场上的货币增加(信用卡本质上就是一种货币),从而进一步推动物品供应的增加。总上所述,98年扩大内需的政策将导致银行卡发卡量的加大,信用卡信用额度的提升,导致各家银行发行信用卡积极性增加,信用卡在种类、功能等方面与将随之更加丰富。

第三篇:我国再就业政策分析

我国再就业政策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企业的破产、吞并、联合等情况变得常见,工作已经不再是“铁饭碗”,出现了很多失业、下岗的情况,失业下岗就要再就业,因此,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再就业的相关政策,本篇文章将通过对我国再就业政策含义与特征的叙述,进一步找出我国再就业的政策的不足之处,对我国的再就业政策进行分析,并相应的提出解决办法,来完善我国的再就业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建立坚硬的基石。

【关键词】再就业;再就业政策;中国;失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企业的破产、吞并、联合等情况变得常见,工作已经不再是“铁饭碗”,出现了很多失业、下岗的情况,让下岗人员再就业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不仅关乎着经济的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所以,在80年代中后期刚刚出现下岗潮的时候,国家就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再就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客观情况的改变,原来的再就业政策已经不能完全符合现如今的情况。所以一个完善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再就业政策的确定迫在眉睫。

一、我国再就业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一)涵义

再就业政策具体指中国在新时期出现的因为企业倒闭、企业合并、收购等原因而使部分工人下岗无工作做,扶持这些下岗人员然后又重新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的政策,就是再就业政策。这是一项国家的世纪工程。

(二)特征

我国的再就业政策有以下几个特征:

1,对发展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大

199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更拓宽了这些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并定为全国性优惠政策,如对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三年内可免征营业税、个体所得税和行政性收费;对从事个体工商经营、家庭手工业或开办私营企业的,开业一年内减免工商管理等行政性收费;同时各国有商业银行设立小型企业信贷部,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优惠的贷款支持。

2、企业负担下岗人员的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安置

在国外,企业裁员后只负责向被解雇雇员提供补偿金,雇员以后的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完全交由劳动力市场及雇员自己解决,与企业再无关系。在我国,企业减员安排职工下岗后,仍要负担下岗人员的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安置。企业负担三分之一,财政部门负担三分之一,社会筹集(包括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三分之一。

3、市场机制较弱

中国劳动力市场,与国外比较,尚需努力补足的方面较多。其一,就业服务机构设置不能满足广大下岗失业人员的需求,布点少,服务项目也较单一,其二,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较多,“门槛”较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有形无形的限制较多。其三,工资机制尚未成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调配的有效机制。劳动力流动受非工资因素影响较大,受工资因素影响较小。

4、就业模式单一,再就业人员难以接受

在我国,就业模式多样化尚未被广大劳动者所接受。近年来,许多下岗职工对钟点工的工作难以接受,对社区服务性工作难以接受,认为这不是正式工作和就业

二、我国再就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再就业政策还不够完善,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再就业体系不健全,难以充分发挥促进再就业的作用

再就业政策中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待改进,目前的政策中还存在着范围不够科学,资金下发程序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税收优惠政策不够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优惠的范围比较窄,导致了很多再就业人员享受不到这个政策,而是享受本政策的门槛过高,让一些再就业人员无法享受本政策;三是再就业优惠政策主要是按项目优惠,政策多,内容相似,认定复杂;四是再就业税收政策不能够完全的实现政策目标,使得一些条款成为空谈。再次,因为政策导向产生的负面效果严重,因为有了优惠政策,使得大部分企业主动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为的是见面税收,但是,这些企业大多是高利润的行业和产品,使得政策的最终

受益人成了企业所有者,而不是最最应该受益的下岗失业人员;二是一些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骗取优惠政策中的优惠资格,使得市场混乱,“好刀用不到刀刃”上。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就业培训政策有待完善,由于大部分失业人员自身素质偏低,大都是50、60后,因为文革而出现文化断层,缺乏必要的学科知识和劳动技能,难以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影响了自身的竞争力。

(二)公益性就业组织给政府带来隐性负担

公益就业组织的建立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一般工作的待遇较低,但是相对来说稳定,并且有保险,退休后也有一定的保证,这些费用基本上是全部由政府承担,所以很多想再就业的人员都加入了这类组织。再次,公益性的就业组织出现了为了完成任务而制定岗位,就形成了为了岗位办“企业”的怪现象,从长远的角度看,是十分不利于市场就业体质良性发展的。

(三)低保政策与就业政策缺乏有效衔接,影响政策效力

低保制度的设定和我国现行情况,使得有关部门对申请享受低保待遇人员的收入很难进行科学、准确地核定。加之低保的外延政策过于优惠,如廉租住房、医疗救助、学生学费减免等,虽然已出台了低保与再就业政策的联动机制,但城镇低保人员就业积极性不高。

(四)现行再就业政策体系难以应付未来就业形势的需要

我国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人数与岗位需求的矛盾、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并存。一方面,劳动力供求失衡,“十一五”期间我国的青年劳动力数量增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类型要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就业岗位却在下降。据预测,到2015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9.8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7000万人,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3000万个左右。另外,劳动力自身素质与就业岗位需求不符而产生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老企业破产倒闭,导致一批缺乏先进工作经验的老员工,而新兴的产业,技术要求高,进入门槛更高,人才还出现了短缺,这两方面,直接影响了就业与经济发展。

三、对我国再就业政策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调整完善再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完善再就业人员的小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一,是要适度扩大范围,适当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不过,要注意本着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个法规是暂时的,因为集约型经济

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二是要与金融机构建立共享的信用平台。严格实行资金审批过程。加快免息和贴息资金的下发速度。完善和调整再就业税收的政策,加大优惠范围,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传统产业划到里面去;二是降低门槛,放宽条件,三是要对部分就业和再就业税收政策进行合并。同时,加大税收间接优惠,如提高工资扣除标准等。

(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的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就业形势也变得更加严峻了起来。因此,我国及时制定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和条例,像展经济拉动就业,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政策扶持鼓励创业,重点人群统筹就业,特别培训提高技能,加强服务促进就业”等6个方面的组合性政策措施。2008年至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并加强落实了《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和“鼓励困难企业通过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等4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

在这些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下,2011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68万人,全年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达1.53亿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稳定了就业局势。

(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促进就业

去年11月份,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财政部门颁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这项举措在继续实施见面税务的同时,大大的扩大了再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对象范畴.这是进10年来第二次对再就业人员进行税务方面的调整和改革.这个政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支持自主创业,新的的就业税收扶持政策主要针对个体经营,积极扶持个人自主创业。二是创业政策惠及面更广。人员范围以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作为基本条件,政策对象扩大到纳入就业失业登记管理体系的全部人员,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以及零就业家庭等就业重点群体都可涵盖在内。三是税收优惠政策管理更规范。以《就业失业登记证》作为享受优惠政策的主要依据,在享受对象上体现了普惠性,在管理方式上突出了规范性,并将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与税收征管紧密结。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政策是很好的,希望我们有关部门可以借鉴此项

法案的经验,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税收政策来支持和扶植再就业。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处理好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关乎着经济发展,更关乎着社会民生,一个稳定的社会一定是“少有所养,老有所依”,要达到这一个目的,人必须要有工作。所以,我们要完善再就业政策,让失业人员真真正正的在政策中得到实惠,进而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解决就业问题,也要让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在政策中无漏洞可循,保证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饶勇:《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利弊分析及政策取向》,《税务研究》,2006 年12月。

2、蔡禾:《失业者群体与失业保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3、冯煜:《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

4、陈宗胜:《收入差别 贫困及失业》,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年1月。

第四篇:分析国内扩大内需政策中的宏观经济学原理

分析国内扩大内需政策中的宏观经济学原理

【摘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我国政府迅速出台了扩大内需政策。本文对所颁布相应政策的经济背景、此政策的关注重点以及此政策背后的宏观经济学原理进行了浅层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分析。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拉动消费 IS—LM模型

始于次贷危机的美国金融危机像恶性传染病一般,从2008年9月开始向外传播.并迅速蔓延至日本及欧盟各国家。演变成世界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也并没有幸免于难。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表现出经济衰退的一些典型症状,如投资率下降、消费不足、失业率上升等。尤其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工业生产、出口、财政收入、CPI和PPI等经济指标显著下滑,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国政府根据市场情况于2008年11月5日,果断出台了符合时局的经济刺激的方案——《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十项措施》

该项经济刺激方案一经出台便吸引了多方的广泛关注。经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需向此经济刺激方案投资约4万亿元。多方将此项政策亲切的简称为4万亿救市,面对如此大额的经济刺激方案,它是在何具体的经济大背景下被推向市场的?为何此项经济刺激方案以拉动消费取代了之前的鼓励投资?隐藏在它背后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又是什么?

一、政策颁布的相关内容

面对之前的经济时局,我国政府经过一系列的数据调查研究,于2008年11月10日果断出台了适应时局的经济刺激方案即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该项政策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包括各方各面的十项具体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1】

从这具体的十项政府政策中可以看出此次的经济刺激方案的重点在于民生工程,涉及到 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医疗卫生、文化等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同时也将部分重心放在了大力发展居民消费,激发居民消费热情,从而达到扩大我国内需的最终目的。

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面对此项救市的经济刺激方案,如何利用二者来扩大内需,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陈南岳、安树伟(2003)认为:消费需求决定着投资需求,投资难以扩大内需,投资需求引发的消费需求比例低,从而消费需求应是扩大内需的政策着力点【2】。裴春霞(2000)分析得出:投资增长与经济波动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而消费与经济波动之间的正相关不仅不明显,有时甚至还表现出反方向,主张扩大内需应放在投资【3】需求上。任巍、陈安国(1999)认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十分重要,扩大内需应同时【4】注重。

我国首次提出“扩大内需”是在1998年,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但与98年的通过刺激投资扩大内需不同,此次的经济刺激方案重点在于通过拉动消费从而达到扩大内需的终极目标。我认为此次之所以改变10年前刺激投资来达到扩大内需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首先,拉动消费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优化。所谓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即出口贸易、消费和投资。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贸易,这二者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而消费这一较为稳定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在促使经济增长方面贡献甚微。我国的投资率自1978年以来都保持在30%以上,1980

【5】年为34.9%,1995年为40.8%此后几年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20%左右。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从规模到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据统计表明,从1980-2001,美国、日本、印度、德国的外贸依存度大体稳定在14%-20%的范围内,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15%迅速扩大到2006年的65%,已远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的水平。但我国的消费率特别是私人消费率却逐年呈下降趋势。2007年,我国最终的居民消费率仅为35.4%。因此,通过政府的政策调节,拉动消费,特别是拉动居民的消费,不仅仅可以达到扩大我国内需使经济得以发展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也可以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从不太稳定的“两轮”带动完善到相对稳定的“三轮”均衡带动的模式,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趋于稳定。

其次,之所以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消费上,是因为从长期来看消费不会增加新的过剩,比投资更具优势。投资虽然可以减少当期过剩,但日后将形成更大的供给,对原来过剩的经济会雪上加霜。因此通过拉动消费便可以很好的避免由刺激投资所带来的这一系列问题。

二、此项经济刺激政策中的宏观经济学原理 首先,此项经济刺激政策的核心以及最终目标是扩大我国的内需。但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果断且迅速的出台这一以扩大内需为根本目标的稳定政策呢?其必要性又在哪里?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入手分析,便可了解到政府对经济下滑迅速实行调控是有其必要性的。因处于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中,中国实体经济出现衰退,使得我国的总需求曲线较原有水平发生了下降,产出与就业均下降到原有水平之下。若政府并不对该一经济现象进行调控,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对低需求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会导致工资与物价水平的下降。虽然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进,经济仍会在一个新的水平达到再次的均衡,但此水平相对于之前的水平出现了很大程度的下降。且在此段时间较长且经济一直处于衰退的期间之中,会使得百姓对未来的预期不理想,导致生活水平受到影响。由此看来,我国政府果断且迅速的出台这一以扩大内需为根本目标的稳定政策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与此同时,在如此经济大背景之下,我国政府颁布的4万亿救市计划又是根据何宏观经济学原理使得需求曲线提高到与原有水平相差无几的水平上呢?

此次的经济刺激政策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IS-LM模型便可以很好地解释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

IS-LM模型是描述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所表示的是能使计划 2 支出等于收入的利率与产出水平的各个不同组合情况。

对于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十项措施》中所涉及的各种措施包括了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减税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为例分析其对需求增加的影响。

在未进行政策调整之前,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在E点均达到均衡。此时的均衡利率为i0,收入为Y0。根据IS曲线表达式

YA1c(1t)b1c(1t)i,由于政府购买性支出(G)

增加,使得表达式中的A增加,使得原有水平的商品市场均衡曲线(IS曲线)向右发生移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IS1曲线)。此时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分别为i1和Y1。从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都发生了增加,此时收入水平增加了Y1-Y0。但若利率水平不发生改变,则对应的收入增加量则应该为Y2-Y0。因此利率的上升导致了一部分收入的减少,即发生了挤出效应。也就是由于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加使得利率上涨,增加了企业投资的成本,使得企业减少投资,从而使得投资的这种减少抵消了一部分的政府购买。最后,由于IS曲线的移动是针对给定的物价水平而言的。这说明在任意一种既定的物价水平下,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Y1-Y0,即总需求增加。

现实中,政府在出台财政政策的同时也出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此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例来讨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效果。

在未进行任何调整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均在A点达到均衡。此时的利率水平为i0,收入为Y0。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于是货币的供给M增加。因为在短期物价水平P是固定的,M的增加使实际货币余额M/P增加。导致货币市场均衡曲线(LM曲线)向右移动到达新的水平LM1上。此时的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点为B,对应的利率水平为i1,收入水平为Y1。与E点相比,收入Y增加了Y1-Y0。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同样也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虽然,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是总需求扩大,但二者的效果却并不相同。这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所造就的特有的IS、LM曲线斜率有关。任太增(2000年)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但我国投资对利率的反应没有一般市场经济敏感等原因,使得中国的IS曲线虽然已经具备了市场经济条件下IS曲线的一般特征,即向右下方倾斜。但在目前,它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IS曲线更陡。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预防性货币需求的无限膨胀,投机性货币需求在整个货币需求中所占的比例下降。这时LM曲线的斜率主要由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函数决定是一条相当平坦的曲线【6】。

因此,在相同的政策力度的条件下,我国采用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要更有效。

三、非理论分析

从以上涉及到相关理论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此项以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有其自身的正确性。但从实施情况来看,与最初的设想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也就是说光有理论上的正确性对于达到政策的现实目标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认为,在理论上得到了正确的肯定,在现实实践中还需要有其他的一些关键性因素的辅佐。例如,要大力保证转向资金的使用时合理的、专门的。要尽量杜绝或减少滥用、挪用专项资金的事情的发生,确保相应的民生政策或与经济刺激政策相关的项目的到充足的资金支持。政府的廉洁自律问题也是关系到经济刺激计划能否顺利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因素。同时,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可以使得我国的经济情况有所改善。

总而言之,一项政府政策,在理论上具有其争取性,在实行中可以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那么我国的经济平稳持续发展就是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http://www.xiexiebang.com/ztzl/kdnx/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陈南岳,安树伟.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政策着力点[J].山西师大学报,2003(4). 【3】裴春霞.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J].学习与探索,2000(6).

【4】 任巍,陈安国.论扩大内需中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1999(4).【5】徐长生,王晶晶.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矫正与政策工具选择.改革,2008(7). 【6】[4]任太增.我国IS~LM 曲线的分析及货币政策的选择[U]_中州学刊,2000(4).

第五篇: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及其分析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建设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保护和变化动态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和宣传教育现状自然保护区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状况加强保护区有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提 要 本文在对我国10多个省(自治区)20多个自然保护区的实际调查和全国资料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的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现状,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①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建设.1 自然保护区现行管理体制我国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根据资源的属性分别由林业、农业、地矿、海洋等部门主管。林业部门负责森林生态系统及陆栖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农业部门负责论文发表草原、荒漠、内陆湿地和淡水水域生态系统以及水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地矿部门负责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海洋部门负责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环保部门作为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评价标准、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管理指南;组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评审工作以及监督检查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质量等,为便于工作,也建立了部分较典型的自然保护区。水利、建设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也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各部门所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见表 l。长期以来,逐渐形成某一部门统管某一类型自然保护区,部门之间业务分隔而管理职责重叠交叉以及重圈地、轻管理的现象。自然保护区境内的资源常分属几个部门主管,如一个典型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洋和海岸带属海洋部门,浅海和滩涂中的水生动物属农业部门,林木和栖息于保护区中的鸟类则属林业部门。部门之间因此产生了管理权限上的矛盾。此外,一些有经济能力并有积极性的部门,也因资源的管理权限的限制而不能建立自然保护区。由此可见,目前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妨碍自然保护区发挥整体效益。

下载分析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哲学根据及实际工作的有效运用(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哲学根据及实际工作的有效运用(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烟酒消费税政策调整分析

    我国烟酒消费税政策调整分析本文作者(杜建华),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摘要]2009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对烟产品消费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进一步完善了烟产品消费税。同年......

    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作者简介:施灵杰(1989-),男,汉族,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和公共人力资源。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缺口加大双重压力下,延......

    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分析[推荐]

    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分析 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从而引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高速增长的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便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据危机的爆发已经过去了6年,我们可......

    当前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分析

    当前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分析 姓名 专业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我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为此政府出台......

    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分析

    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对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分析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央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迅速出台......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运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运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 【摘 要】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其强大的功能以及在大型企业中的广泛运用,已经成为当今各行各业的主要经营管理工具。本文以会计信息系统......

    我国家庭教育政策发展分析论文(五篇)

    我国家庭教育政策发展分析论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

    分析我国新时期的科技创新政策

    分析我国新时期的科技创新政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专业:食品科学 学号:201411832021 姓名:郭强强 摘要: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