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 援助农村就业困难人员
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 援助农村就业困难人员
近日,我市出台《富阳市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市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的开发、认定、补贴和管理作出了规定。
《暂行办法》建立了准入机制,界定了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的性质与范围。我市的农村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给予补贴的,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转移就业、渡过生活难关为主要目的而推出的一种救助性、保护性、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农村护林防火员、治安巡逻员、公用设施维护员、保洁保绿员、助老助残员、托(安)养护工、村道养护工等岗位均属于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范围内。
《暂行办法》规定,农村公益性岗位主要安排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具体指持《杭州市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证》的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农村困难家庭劳动力、农村复员转业军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优先安排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和农村困难家庭劳动力。
《暂行办法》还明确了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补贴内容和标准。补贴包括岗位补贴和商业保险费补贴,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商业保险费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由市就业管理服务处统一代为支付),社会保险费补贴为每人每月250元。
在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上岗的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应与开发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的行政村签订《富阳市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上岗协议》,只有签订了协议,才能获得相应的保障。《富阳市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上岗协议》一年一签,初次上岗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1个月。
第二篇:红古区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实施细则(实行)
兰州市红古区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
实施细则(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成果,管好、用好、维护好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根据《中共兰州市红古区委办公室、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古区开展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红办发„2018‟ 号)、《关于印发<红古区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红村领发„2018‟ 号)文件精神,制订本细则。
一、目标任务
在全区34个行政村,开发178个农村公益性岗位(见附件1)。
二、选聘对象
农村公益性岗位的选用要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相结合,充分整合现有的村级保洁员与共管共享人员队伍,坚持“一支队伍管到底”的原则。公益性岗位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失地农民、农村失独家庭、农村两户、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中择优选用,不得优亲厚友。且每户只能1人选聘为公益性岗位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选聘程序是在区上审定职数内,村上公告,符合条件人员自愿申请,理事会推荐,村“两委”组织招聘,镇(街)审定,聘用协议原则上一年一签。
三、岗位设置
(一)设置原则
1、按需设置原则。岗位开发设置遵循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岗定人、因岗定责、总量控制的原则,做到科学安排,合理设置。在开发总量范围内,可根据村的大小和实际需要,经区人社部门同意后,原则上在镇(街)内适当调剂岗位开发数量。只有一个村的镇(街),确实无法内部调剂的,由区人社部门、农工办和镇(街)共同协商解决。
2、自愿公开原则。充分尊重贫困户及其他人员意愿,在自愿报名、自主就业的基础上,公开、公平、公正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
3、统一管理原则。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由镇(街)政府统一监督管理,不得跨村聘用。遇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岗位人员由村级理事会统筹调度。
(二)设置数量
公益性岗位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4-6个公益性岗位。区核定所辖镇(街)公益性岗位总量;镇(街)按照区核定数量,结合所辖村级规模、人口数量等情况和实际需要,核定行政村岗位类别,并填报《红古区农村公益性岗位设置汇总表》(见附件3)。岗位确定后,每个岗位安排1人。
(三)岗位类别及职责
农村公益性岗位主要设置设施管护员、道路维护员、卫生保洁员、村庄绿化员、水电保障员等类别。各类别可结合村情实际设置多个岗位,但每个岗位只能安排1人,且岗位数量须控制在核定范围之内。每个岗位应设定合理工作量、工作标准和工作规范。
1、设施管护员。负责村组道路(交通局修建的农村公路除外)、村内巷道、产业路、给排水设施、村内沟渠、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绿化带、休闲凉亭、小游园、花园、村级阵地、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农家书屋、健身器械、路灯、公厕、垃圾车、垃圾池(箱)、标识标牌等公益设施管护、维修、清洁。
2、道路维护员。负责村组道路、村内巷道日常维护和管理,参与路面、路肩整修和损毁路段紧急抢修,督促农户及时清理路旁杂物等。
3、卫生保洁员。负责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和清扫,督促农户及时清理庭院内外各类垃圾,保持村庄道路洁净、公共区域洁净、村内沟渠洁净、游园花园洁净、庭院周边洁净。
4、村庄绿化员。负责通村道路两侧、村内沟渠、游园花园、绿化带以及其他公共区域的绿化和管护;协助做好镇(街)安排的村庄绿化工作。
5、水电保障员。负责农村饮水管网、入户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和抢修工作;负责农村水务突发事件上报和应急处置,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搞好河坝、灌溉渠道等其他水利设施维护管理工作;协助做好村民用电服务和保障工作。
(四)岗位待遇及资金保障
农村公益性岗位享受补助资金,由岗位补贴和小额意外伤害保险费两部分组成,通过市、区两级财政列支、省级财政奖补的办法解决。
1、岗位补贴:每人每月不少于600元,市级财政每人每月补助400元,区级财政每人每月配套200元。
2、小额意外伤害保险费:由区财政统一负担、统一办理,原则上年缴费额度为200元。
四、人员选聘
(一)人选条件
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其中5.6.7条为必备条件:
1、建档立卡未脱贫的贫困人口。
2、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
3、零输转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
4、其他有一定经验技能的村民。
5、年龄在18-65周岁之间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责任心强,能胜任相应工作。(属特殊情况且本人身体条件允许的男性可放宽1至2岁)
6、未享受其他公益性岗位补贴的人员。
7、政治素质良好,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二)选聘程序
1、公告。镇(街)在符合条件的村组和村民活动较集中的醒目位置张贴选聘公告。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选聘资格条件、名额。(2)选聘范围、程序、方式。(3)岗位职责、岗位报酬。
(4)报名方式和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5)其他相关事项。
2、申报。公益性岗位人员选聘实行自愿申请和理事会推荐两种方式,由村“两委”组织招聘,镇(街)审定。申请或推荐人员填写《红古区农村公益性岗位就业申请表》(见附件4),经村“两委”初审后,统一向当地镇(街)提交相关申报资料,由镇(街)审定。
3、审核。根据选聘条件,镇(街)对村“两委”提供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4、考察。重点考察政治素质、贫困状况及岗位适应程度。考察工作由镇(街)政府组织行政村“两委”、理事会人员,采取集体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走访等方式进行。
5、评定。镇(街)组成评审组,对申请或推荐人员进行科学排序,确定拟聘人选。
6、公示。镇(街)要将拟聘人选名单(注意保护个人敏感信息)在行政村醒目位置张榜公示,公布举报电话,征求村民意见。公示期不得少于 5天。
7、聘用。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镇(街)在《红古区农村公益性岗位就业申请表》上加注意见,并汇总填写《红古区农村公益性岗位享受补贴人员信息汇总表》(见附件5),以镇(街)为单位统一将《红古区农村公益性岗位就业申请表》和《红古区农村公益性岗位享受补贴人员信息汇总表》报送区人社部门和农工办备案。同时,区人社部门和农工办负责将《红古区农村公益性岗位享受补贴人员信息汇总表》纸质版和电子版及时报市人社局和农工办备案。
8、岗前培训及安排上岗。聘用人员确定后,由镇(街)按照岗位类别组织岗前和业务培训,使其熟悉岗位工作标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服务能力,于7月31日前全部安排上岗。
五、考核与管理
(一)建立考核管理机制。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区定、镇聘镇管、村用”管理机制。区上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和管理制度,对所有聘用人员实行台账管理。日考勤、季考评、年考核由行政村理事会负责,做到管小、管细、管具体,考勤、考评、考核结果作为核发岗位补贴的依据。
(二)签订聘用协议。镇(街)要与聘用人员签订《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聘用协议》(见附件6),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和保障。聘用协议实行一年一签,一年期满、考核合格后,经双方同意,可以续签。聘用协议一式四份,聘用人员、镇(街)政府各执一份,区人社部门和农工办各备案一份。
(三)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镇(街)要及时为聘用人员办理小额意外伤害险参保手续,服务期间按时缴纳参保费。
(四)加强考核评价。考核实行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成效、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等情况。凡平时考核或年终考核不合格人员,经镇(街)政府审核后,取消其服务资格,停止发放岗位补贴,同时向区人社部门和农工办备案。
(五)建立聘用人员动态管理机制。有以下情形的,应及时退出农村公益性岗位:
1、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
2、因入学、服兵役等户籍迁出或移居本村之外的;
3、刑事犯罪的;
4、自动终止就业需求的;
5、空岗挂岗或他人顶替上岗的;
6、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业的;
7、其他经认定不适合继续担任公益性岗位的。凡有人员退出时,村“两委”应在当月月底前报告镇(街),停止发放其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人员出现空缺时,由理事会及时提出补充方案,按程序聘任,并报区人社部门和农工办、财政局备案。
六、补贴发放
(一)发放程序。岗位补贴由镇(街)统一组织发放。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原则上按月发放。区级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拨付到镇(街), 镇(街)依据理事会考勤结果和村“两委”审定意见,通过 “一卡通”账户发放到户。
小额意外伤害保险费按年缴纳。
(二)申报要求。村“两委”在初次申请聘用人员岗位补贴时,须向镇(街)政府提供《红古区农村公益性岗位就业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一卡通帐号、聘用协议、考勤表、补贴核定表、人身意外伤害险凭证及考核意见等材料。之后每月申请在岗人员岗位补贴时,只需提供岗位补贴核定表、考勤表及考核意见等。
七、监督管理
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谁用人、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监督管理工作。
(一)加强选聘工作监管。镇(街)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相关程序,指导村“两委”、理事会做好相关工作,要对选聘公告、个人申请、聘用公示、补贴发放、保险办理、考勤考核等环节进行记实留存和备查。
(二)加强日常履职监管。镇(街)要加强聘用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不定期对理事会日常管理、聘用人员以及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改和处理,坚决杜绝人员选聘中的优亲厚友、暗箱操作。
(三)加强资金使用监管。镇(街)、村委会、理事会要每季度公示一次补助资金使用支出情况。镇(街)纪检监察室要加强补助资金监管,对镇(街)、村委会、理事会存在虚报、谎报、套取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的,严肃追究相应责任。
(四)加强督导考核监管。区、镇(街)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要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并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八、附则
(一)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二)本办法由区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湖南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实施办法
湖南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实施办法
省劳动保障厅 省财政厅
(二00九年四月十日)
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及时、有效地帮助其实现就业再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湘政发
[2008]20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
第一条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困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问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具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可以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
(一)男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人员;
(二)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
(三)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
(四)残疾人员;
(五)失地农民;
(六)军队退役人员;
(七)市州级以上劳动模范;
(八)烈士家属;
(九)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
(十)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第二条已从事有劳动报酬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报酬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已有经营收入(包括房屋出租、门面出租、入股经营等)的人员不属于就业困难人员。
第二条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程序。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应遵循个人(家庭)申请、社区核查公示、街道初审、县级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程序。
(一)提出申请。申请人应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本人有效身持证件和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出具的目前尚未就业的证明,本人免冠两寸彩色照片两张及以下规定的资科。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并填写《湖南省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表》(以下简称《申请认定表》,《申请认定表》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印制):
l、符合第一条第二项、第九项的,还须提供户籍所在地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出具的全家所有劳动力未实现就业再就业的证明;
2、符合第一条第三项的,还须提供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凭证;
3、符合第一条第四项的,还须提供民政部门或残联发放的残疾等级证明;
4、符合第一条第五项的,还须提供土地被征用的证明;
5、符合第一条第六项的,还须提供部队转业、复员、退伍证明;
6、符合第一条第七项的,还须提供《劳动模范荣誉证》;
7、符合第一条第八项的,还须提供民政部门发放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二)审核认定。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申请、入户调查、核实工作,并在社区醒目位置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后汇总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核、汇总等工作后报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认定汇总上报工作。对申报有疑问的进行回访;对审核合格的,在其《就业失业登记证》上加盖就业困难人员身份确认专用印章,同时录入就业困难人员数据库并汇总上报市州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第二章援助项目
第四条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援助。全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通过开辟就业困难人员政策咨询窗口(热线),组织各种形式咨询活动,免费发放政策宣传资料等形式。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全面了解熟悉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和办理程序。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努力疏通就业岗位供求信息传播渠道,通过公告栏、电子显示屏、信息网、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发布求职招聘信息。
第五条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援助。全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就业困难人员要优先实施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要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特长和就业需求,帮助其确定适合各自实际的职业定位,尽快实现就业。要按制定专门的援助计划,组织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补贴,送服务”的专项援助行动,举办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活动。
第六条公益性岗位补贴援助。对在公益性岗位上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可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补贴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最长不超过3年。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补贴期限可延长至退休。公益性岗位补贴按《湖南省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各企业(单位)在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时,需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的报告;
(二)已在公益性岗位实现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名单及其《就业失业登记证》和身份证(复印件);
(三)企业(单位)与新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四)企业(单位)工资发放表;
(五)为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缴费凭证;
(六)录有上述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人员名单及《居民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上季度实际发放工资等信息的电子文档;
(七)企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八)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科。
第七条就业岗位援助。对新办贸易市场的经营摊位和街道社区新开办的店铺门面,安排给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可按照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的50%给予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各类用人单位吸纳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按实际安置人数按照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的50%给予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第八条社会保险补贴援助。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对象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的,按《湖南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援助。对就业困难人员有培训意向和创业愿望的,可优先安排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照《湖南省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优先办理。用人单位招收的就业困难人员,如从未享受过职业培训补贴或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可先行招收录用,再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培训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进行培训和鉴定,按相关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规定享受补贴。
第十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援助。对被单位吸纳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接续好社会保险关系。对实现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委托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代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缴费申报工作。
第十一条基本生活保障援助。要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办法。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要及时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提供失业保险待遇。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要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家庭生活状况进行摸底,帮助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申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井提供政策指导。
第十二条各地可结合实际扩展完善就业援助政策措施。
第三章管理服务
第十三条明确工作职责。就业援助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属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年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实施就业援助工作计划,随时掌握就业动态和工作进展情况。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指导和帮助街道(乡镇)、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好就业援助工作,建立日常援助与集中援助相结合的援助制度。对于人户分离的就业困难人员,原则上由其户口所在地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如就业困难人员提出就近享受就业援助的要求,其户口所在地县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向其居住地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异地就业援助申请,经双方协商一致后,由居住地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
第十四条强化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需要了解就业扶持政策的,要认真仔细解答和帮助;对有就业和培训愿望的,要及时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对有创业要求的,要给予“一条龙”的创业扶持和保护。要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建立健全自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等规章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十五条实行动态管理。要建立实名制信息资源数据库。对新产生的就业困难人员要认真落实申报认定制度,进入正常援助程序。对己经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应及时在就业困难人员数据库中注明,不再对其实施就业援助。如果重新出现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应及时列入就业援助对象。对搬迁到其他街道、社区的就业困难人员要及时在数据库中更新,并办理相应移交手续。
第十六条抓好源头控制。要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对企业规模裁员中含有就业困难人员的,要及时向当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备案。要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后的跟踪管理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困难,使其获得相对稳定的就业和相当水平的收入。要探索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实行生活援助和就业援助相结合。
第十七条建立通报制度。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将就业援助工作进展情况和相关报表逐级上报,由各市州汇总后于每季终了后10日之内,将本市州开展就业援助进展情况上报省就业服务局。省劳动保障厅将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就业援助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定期通报,并将各地政策援助落实情况、服务援助质量与效率情况、培训技能援助情况、岗位援助到位情况等工作实绩与就业补助资金拨付挂钩,对援助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给予资金倾斜。
第十八条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提供就业援助服务。要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财政、经济、商贸、民政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为其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和创造宽松环境。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建立问责机制。各地应建立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和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热线电话举报的问责机制。设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监督(热线)电话,随时受理就业困难人员的政策咨询、意见反馈以及投诉举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强化目标管理。各地应将就业援助工作考核指标层层分解,细化和量化目标任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强化督查指导,加强工作调研,创新工作举措,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制定新对策。
附件:湖南省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表。
第四篇:哈尔滨市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协议
哈尔滨市公益性岗位 就 业 援 助 协 议
用人单位(甲方)名称
地址
劳 动 者(乙方)姓名
住址
身份证号码
哈 尔 滨 市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局 制
哈尔滨市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协议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
地址
乙方(公益性岗位人员)姓名
家庭地址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及国家、省、市关于公益性岗位相关政策规定,经双方平等协商,共同履行本协议全部条款的基础上,自愿签订本协议。
本协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章第十二条的规定执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给予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岗位,其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本协议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一、公益性岗位性质
第一条 公益性岗位是指主要由政府作为出资主体,扶持或通过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以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服务性岗位和协助管理岗位。
二、协议期限(数字大写)
第二条 本协议期限为 年(个月),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第三条 按照有关就业援助政策,《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协议》 年签订 次。
第四条 因本人不适合岗位工作需要,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及省、市公益性岗位援助政策进行岗位调整或终止公益性岗位人员援助协议。
三、工作任务
第五条 甲方根据工作需要,分配乙方从事 公益性岗位工作。在正常情况下,乙方必须完成工作任务。甲方不得改变乙方公益性岗位的工作岗位性质,在发生事故或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除外。甲乙双方可以签订岗位协议书,约定岗位具体职责和要求。
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第六条 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劳动安全教育,制定劳动安全管理制度,纠正乙方违反劳动安全规定的行为。
第七条 乙方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甲方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
五、工作和休息时间
第八条 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甲方安排乙方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第九条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如需加班的,甲方应安排乙方同等时间补休。
六、劳动报酬
第十条 公益性岗位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规定,为乙方支付相应报酬及待遇。
第十一条 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
第十二条 公益性岗位缴纳社会保险按照国家和省及地方社会保险相关规定,采取代扣代缴形式按月缴纳。其中:甲方应缴纳部分,由就业专项资金全额补贴,个人应缴部分由个人承担。
第十三条 甲方根据哈尔滨市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按月为乙方支付岗位工资。
第十四条 乙方因工负伤,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公益性岗位工伤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待遇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七、劳动纪律
第十六条 乙方应当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安全、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爱护甲方的财产,遵守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
第十七条 乙方违反劳动纪律,甲方可以依据本单位规章制度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罚款、赔偿损失等处罚;由于工作失误,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甲方有权依法解除与乙方的协议关系。
八、管理和职业培训
第十八条 甲方根据公益性岗位管理部门的要求和规定
制定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办法,每年将组织一次综合能力培训考试和考核,考试成绩和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培训考试成绩或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协议期满不能续签协议。
第十九条 甲方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乙方进行职业培训。乙方应自觉接受甲方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和劳动岗位技能培训。
第二十条 公益性岗位管理部门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对乙方所在公益性岗位进行调整和整体划转,乙方不愿到新岗位继续工作的,可按相关规定提出解除协议申请,甲方应尊重乙方意愿。
第二十一条 甲方应鼓励乙方积极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实现充分就业。
九、协议的续订、终止及解除
第二十二条 国家对公益性岗位政策未进行调整,并符合公益性岗位工作规定期限,协议期满,甲方因工作需要和乙方提出申请,经双方协商同意,并在公益性岗位管理部门组织的综合能力培训考试和考核后,可以续订协议。
第二十三条 甲方依据国家和省、市政府公益性岗位的政策规定可以解除协议或裁减人员;乙方依据国家和省、市政府公益性岗位的政策规定也可以解除协议。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双方协商可以变更本协议的相关内容:
1、在公益性岗位规定范畴内,符合各项法律法规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的;
2、订立本协议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协议无法继续履行的;
3、订立本协议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发生变化的;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条 经双方协商一致,本协议可以解除。第二十六条 乙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本协议:
1、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形象或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乙方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继续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的;
6、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7、本协议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协议无法履行,经协商双方仍无法达成一致的;
8、乙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况。
第二十七条 甲方与乙方解除本协议,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本人。无法通知本人的,可通知乙方家属,也可通过登报寻人约定乙方在规定时间内到甲方处报到,超
过约定时间不报到即视同通知乙方。
第二十八条 乙方解除本协议,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随时通知甲方解除本合同:
1、甲方未按照本协议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的;
2、甲方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乙方劳动的。
第二十九条 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不得与乙方解除本协议:
1、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本协议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本协议即行终止。
十、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一条 双方约定:(议定事项过多,可接附页)。
十一、劳动争议处理
第三十二条 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协商未解决的,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其他
第三十三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或条款与法律、法规、规章抵触的,按照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第三十四条 按照公益性岗位相关规定,终止或解除协议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符合领取失业保险政策条件的,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三十五条 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持一份。第三十六条 本协议未经合法授权代签、涂改无效。
协议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甲方(签章)乙方(签名)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章)
解聘日期 年 月 日
续聘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续聘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续聘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续聘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第五篇:公益性岗位困难人员认定说明[范文模版]
就业困难人员
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已登记失业且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并难以实现就业的本市城乡劳动者。具体包括:
1、城镇女性年满四十周岁、男性年满五十周岁以上的人员;
2、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是指2人及以上的城镇居民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均处于失业状态,且无经营性、投资性收入家庭中的人员;
3、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指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未从事二三产业,也未从事高效农业,2人及以上、经当地扶贫部门按规定确认的农业低收入家庭中的人员;
4、抚养未成年子女单亲家庭成员,是指单独作为未成年子女法定监护人的父亲或母亲;
5、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是指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中的人员;
6、持有《残疾人证》人员;
7、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是指失业期内,本人填写《求职登记表》3次以上,经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后、非因本人原因仍未能就业的城镇失业人员。
8、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
9、特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经营性、投资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主要包括房屋、车辆、土地租赁流转等。已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及民办非企业登记注册的劳动者不得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其家庭成员不得认定为城乡“双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
公益性岗位困难人员认定说明
1、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正反面)
2、就业创业证原件、复印件(复印照片面即可)
3、户籍证明原件、复印件
4、工商查验申请表原件、复印件,即《日照市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工商注册版)
5、相关困难证明原件、复印件
1、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家庭户口本及社区村居开具的无经营性收入的证明原件;
2、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需经当地扶贫部门确认的农村低收入家庭成员;
3、抚养未成年子女单亲家庭成员提供:①家庭户口本原件;②离婚证或法院判决书;
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提供县级民政部门开具的低保证明;
5、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公安、农业、财政等五部门签署的《日照市被征地农民认定表》;
6、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卡》原件;
7、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提供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和三次求职登记的《求职登记表》复印件。
6、一寸照片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