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进程中农村改革发展亟待攻坚克难

时间:2019-05-12 19:2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小康进程中农村改革发展亟待攻坚克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小康进程中农村改革发展亟待攻坚克难》。

第一篇:全面小康进程中农村改革发展亟待攻坚克难

全面小康进程中农村改革发展亟待攻坚克难

宋洪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要求,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今后八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农民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保障。

2.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村民主形式更加丰富,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3.农村文化进一步发展繁荣。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农村文化事业全面进步,农村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4.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和社会基本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5.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

6.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加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

1.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难度加大。一方面,人口总量将继续增长,城镇化率和居民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工业用途不断拓宽,社会对农产品需求会持续增长、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还有,国际上农业丰歉、石油价格涨跌、投机资本炒作、货币汇率波动等,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

2.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和农业经营兼业化趋势明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求更加紧迫。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农忙季节缺人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副业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日益成为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3.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和农民就业创业门路不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上涨,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有限,农业比较效益依然偏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难以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农民工素质相对偏低,农村产业带动就业能力不强,农民就业创业门路不宽,农民工资性收入难以较快增长。还有,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性效应的逐步递减,农民转移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

4.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利益结构更加复杂,农民权益保护和农村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农村人口大量转移,空心村大量涌现,农村社区的稳定性、同质性降低,传统的血缘、亲缘关系弱化,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农户分层分化加快,乡村之间、成员之间、社区成员与乡村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多,农民利益结构加速变动;农村基层组织机制不活、管理能力

弱化,民间社会组织发育滞后,农村社会自组织机能较低;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参与意识、维权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农村社会管理难度加大。

5.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加并日益多元化,繁荣发展农村文化要求不断提高。一方面,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农村文化服务供给总量偏低、形式单一。另一方面,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总量增加并日益多元化,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6.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农村生活环境污染加重,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加艰巨。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依然粗放,土地和水资源等利用效率较低,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工业污染仍呈加重趋势,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对策措施

1.坚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市场调控体系;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重点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坚持以改善农村民生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努力拓宽农民就业门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衔接配套、标准提高、建管并重、加大投入、规划引导的要求,统筹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继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的要求,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

3.坚持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方向,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努力提高城镇特别是中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快调整生产力布局,引导产业向城镇集中,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强城镇人口和经济聚集功能,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和小城镇服务业,创新农村服务方式,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4.坚持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目的,深入推进城乡改革联动。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一方面,以促进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改革创新城镇户籍、住房、就业、就学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拉力。另一方面,以落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为重点,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和经济利益;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健全农民权益维护机制,建立农村社会安全保障机制,增强新农村建设对城镇化的推力。

第二篇:农村改革发展亟待攻坚克难

农村改革发展亟待攻坚克难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要求,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今后八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农民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保障。

2、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村民主形式更加丰富,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3、农村文化进一步发展繁荣。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农村文化事业全面进步,农村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4、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和社会基本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

系进一步完善。

5、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

6、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加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难度加大。一方面,人口总量将继续增长,城镇化率和居民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工业用途不断拓宽,社会对农产品需求会持续增长、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还有,国际上农业丰歉、石油价格涨跌、投机资本炒作、货币汇率波动等,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

2、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和农业经营兼业化趋势明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求更加紧迫。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农忙季节缺人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副业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日益成为必须面对和迫切

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3、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和农民就业创业门路不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上涨,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有限,农业比较效益依然偏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难以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农民工素质相对偏低,农村产业带动就业能力不强,农民就业创业门路不宽,农民工资性收入难以较快增长。还有,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性效应的逐步递减,农民转移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

4、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利益结构更加复杂,农民权益保护和农村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农村人口大量转移,空心村大量涌现,农村社区的稳定性、同质性降低,传统的血缘、亲缘关系弱化,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农户分层分化加快,乡村之间、成员之间、社区成员与乡村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多,农民利益结构加速变动;农村基层组织机制不活、管理能力弱化,民间社会组织发育滞后,农村社会自组织机能较低;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参与意识、维权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农村社会管理难度加大。

5、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加并日益多元化,繁荣发展农村文化要求不断提高。一方面,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农村文化服务供给总量偏低、形式单

一。另一方面,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总量增加并日益多元化,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6、农业生态恶化和农村生活环境污染加重,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加艰巨。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依然粗放,土地和水资源等利用效率较低,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工业污染仍呈加重趋势,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对策措施

1、坚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市场调控体系;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重点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坚持以改善农村民生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快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努力拓宽农民就业门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衔接配套、标准提高、建管并重、加大投入、规划引导的要求,统筹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继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的要求,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

3、坚持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方向,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努力提高城镇特别是中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快调整生产力布局,引导产业向城镇集中,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强城镇人口和经济聚集功能,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和小城镇服务业,创新农村服务方式,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4、坚持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目的,深入推进城乡改

革联动。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一方面,以促进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改革创新城镇户籍、住房、就业、就学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拉力。另一方面,以落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为重点,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和经济利益;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健全农民权益维护机制,建立农村社会安全保障机制,增强新农村建设对城镇化的推力。

作者系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第三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论文

教学中心:上海

姓名:陆勇

学号:112601413008

浅谈家乡嘉定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

近几年来,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力争全面小康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市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的家乡嘉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也取得的很大的成就。

全区上下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的信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负重拼博、积极奋进的姿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富民惠民步伐,不断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一个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适应文明进步趋势的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初步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接下来浅谈我个人认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几大要素。

第一,产业先进。经济是基础,经济是关键,经济也是一个核心,我的家乡嘉定应该是有先进的制造业,有现代的服务业,就像近年来发展的迅速的汽车业,位于上海嘉定安亭镇,中国首座F1赛车场也坐落嘉定等等,说明了汽车业在此的可行性等等。还有,高效的农业,嘉定的大蒜,草制编织品可是享誉海内外的,这也符合产业结构整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布局。我感觉到,未来的嘉定,应该是现代服务业快速上升,提高服务业的比例。我们的制造业应该是由新兴产业、现代产业作为主要支撑的制造业,传统产业应该是通过改造升级以后的充满生机的传统产业。

第二,人文方面。我们在经济发达的同时,还应该提升嘉定的先进的文化理念。其实嘉定本身是个文化底蕴浑厚、历史悠久的城市,比如嘉定孔庙、南翔古猗园、吴兴寺、秋霞圃等等等等都是上得厅堂的历史古迹。一个城市需要不尽生生不息新鲜的血液作为动力,更需要悠久的历史来作为积淀。

第三,环境优美。我们整个人居环境应该成为适宜居住的环境,大家生活在这个家园里,应该感到很幸福。

第四,社会和谐,我们嘉定是一个大家庭。应该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大家相亲相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而且社会应该是稳定的,治安应该是良好的。我想,作为嘉定应该至少有这几个内涵。

一、全面小康建设情况

始终以“建成一个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作为衡量标准,努力在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让每一个市民都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1.从经济发展来看:近年来,据我了解,嘉定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富民强区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真抓实干,着力夯实全面小康建设的物质基础。全区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继续稳步提升,实现程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37200元,比上年增加4212元,比目标值31000元高出6200元;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6.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比目标值92%高出4.2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为60.5%,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比目标值55%高出5.5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与目标值5%相差了1.6个百分点(以上各项数据都是据网络了解)。

2.从生活水平方面看: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嘉定围绕富民优先战略,启动和实施了多项惠农、富民工程,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上年的14589元提高到16650元,比目标值高出6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上年的7002元提高到8001元,也超出小康标准值;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上年的28.5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如期达到目标值要求;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由上年的46.1台提高到51.5台等说明了近年来建设小康社会的显著成效。

3.从生态环境来看:在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我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为了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市相继开展了清水工程、蓝天工程、宁静工程等专项整治活动,实施了为重点的绿色通道和城市主要出入口绿化工程,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从社会发展来看:围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努力促进

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2009年,我市社会发展类8项指标全部实现达标,特别是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如期达到小康目标值,由上年的94.1%上升到96.7%,比目标值高出1.7个百分点,其中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覆盖面依次为97%、97.1%和96.1%,比上年分别提高2.7个、0.3个和4.7个百分点。

二、各县级市全面小康建设发展情况

在全市加快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同时,各个乡镇也加快推进各自县级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如期实现了与全区共同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也不断加快接近最终目标。

进一步加强对农民收入、社会保障等未达标指标的分析研究和分解落实,着力推进增收工程、保障工程、康居工程和惠民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在创业富民、就业安民、保障惠民、救助济民上下真功夫,从各条渠道把增收措施落到实处。要抓好环境建设等达标指标的巩固提高,力争使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成为我们县县达小康的亮点和特色,使我们的全面小康达标率更严、惠及面更广、认可度更高。

三、未来全面小康建设要求与建议

虽然我区已初步实现了以市为总体的小康,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基本达成,但我也应清醒地看到,这只是进程中的起步目标,可以说是一个发展并不均衡的小康,它并不意味着每个居民家庭的生活都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我区部分地区的发展水平还没有能够达到小康的要求。因此,仍应以总体实现小康为契机和动力,进一步加大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力度,扎扎实实推进“两个率先”进程。

1.巩固成果,不断提升全面小康建设水平。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并没有结束,仍需要继续加以努力,特别是针对一些薄弱环节和可能出现反复的指标,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提升实现质量。同时,我市还应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从各个方面夯实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使小康建设真正惠及每个常州市民。

2.针对难点,加快推进县级小康建设步伐。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仍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农民收入、城镇劳动保险等指标与目标值差距较大。因此,各地各部门应从大局出发,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联动,强化各项措施,多管齐下,共同推动县级小康建设步伐。要继续开展“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活动,切实帮助老区人民发展致富,提高贫困农民的收入水平;继续加大社保扩面工作力度。

3.抓住机遇,争取早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总体实现,不仅激发和鼓舞全区人民的干劲,而且也增强了人民的发展信心。应抓住这一良好机遇,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发达、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生态城市和文明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全市的综合竞争力,着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以上是以我个人的见解分析我的家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调研报告。使命光荣神圣,岁月催人奋进。我相信,只要人民迅速行动、奋发同心,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全面完成,两个率先”的宏伟大业一定能有更加喜人的跨越,我的家乡,嘉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第四篇: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共青团工作五年发展纲要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共青团工作五年发展纲要》

(2014年1月10日)

秦宜智

关于纲要

(一)基本考虑

团十三大以来,每次团的二中全会都会按照党中央对青年和共青团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要求,依据团代会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制定有关发展纲要或规划。从这些年来的实践看,制定五年发展纲要,对于全团明确工作目标和思路、形成全团上下一致行动的工作信号、打造共青团工作品牌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共青团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团十七大以来,团中央书记处一直在思考如何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和总书记关于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如何谋划好、发展好未来五年共青团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到,在这次全会上审议并通过五年发展纲要,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工作意义重大。体现在五个方面。

1.制定五年发展纲要,是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必将对共青团工作和建设产生深刻影响,其中机遇和挑战并存。共青团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及时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如何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都需要我们主动谋划,作出一个中长期的工作规划与部署。

2.制定五年发展纲要,是落实党中央关于青年和共青团工作一系列重要要求的迫切需要。团十七大前后,总书记先后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同时在不少回信、贺信中也对青年和青年工作提出希望与要求。刘云山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团十七大开幕式上致祝词。李源潮同志多次参加团队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有相当一部分发表在团十七大之后,需要我们在团十七大报告总体工作安排的基础上,以五年发展纲要的形式进一步研究部署,切实贯彻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之中。

3.制定五年发展纲要,是适应青年新变化、跟上时代新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代青年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便捷,容易受到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影响,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更加复杂多变。当代青年的群体分布和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化,青年自发形成的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具有很强的组织和动员力。当代青年需求更加务实具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各个领域的青年都有许多现实困难和成长需求。面对青年的这些时代新特点,迫切需要共青团紧紧把握住青年脉搏和时代脉搏,以改革创新精神对未来的工作作出规划和部署。

4.制定五年发展纲要,是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迫切需要。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新形势下,团的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新问题,归纳起来,最主要的不足是两条: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不足。这就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指明了制约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也是今后全团工作的主攻方向。我们感到,这两个不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破解这两个问题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既要有解决问题的紧迫感,也要作出一个长期的规划与安排,在发扬好传统、好做法的基础上探索新思路、新举措,集中全团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去解决。

5.制定五年发展纲要,是总结新经验、汇聚新共识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面对时代发展、青年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形成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去年,团的各级领导机关普遍开展了“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大宣传大调研活动,这是一个汇聚全团智慧的过程。我们通过这次大调研,对各地形成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提炼,形成了不少普遍性的共识和做法。以五年发展纲要的形式把这些共识和做法在全团推广,对于做好未来共青团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在纲要起草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团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各省级团委的意见,共收到意见建议190条,其中文字性建议128条,原则性建议62条。团中央书记处带领文件起草组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对纲要(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二)纲要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这次五年发展纲要的起草,主要突出了4个方面。第一,紧紧围绕“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推进共青团工作实现新发展”这样一条主线展开。我们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共青团工作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许多方面还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逐渐显现,因此,五年发展纲要主要针对目前影响比较清晰、全团具有共识的领域进行了具体部署,其他一些方面和领域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观察、思考、探索、总结,在形成共识后进一步研究部署、积极推进。第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坚持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着力破解提高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这两大战略性课题。第三,全面落实团十七大的部署,将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既体现工作连续性,又突出新的工作着力点和增长点。第四,树立问题导向,深入分析把握共青团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继承性措施点到,深化性措施概述,创新性办法多写。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框架结构上,五年发展纲要除结束语外,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主要阐述制订纲要的时代背景、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第二部分是分论,主要从塑造当代新青年、创造时代新业绩、服务青年新需求、激发组织新活力、凝聚社会新组织、进军网络新媒体、锤炼团干新风貌七个方面,具体部署未来五年共青团工作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其中,塑造当代新青年部分,从科学理论武装、共同理想感召、核心价值观引领、先进典型激励等四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创造时代新业绩部分,从投身改革发展,倡导社会风尚,引领文化时尚,协调、承接、做好政府青少年事务等四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服务青年新需求部分,从反映青年诉求、促进青年成长、促进创业就业、关爱重点群体、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五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激发组织新活力部分,从扩大有效覆盖、增强基层活力、加强阵地建设、持续支持基层等四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凝聚社会新组织部分,从掌握基本情况、加强联系交流,积极孵化培育、有效支持发展,吸纳骨干力量、广泛团结凝聚等三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进军网络新媒体部分,从强化运用网络新媒体手段的意识、构建团的网络新媒体工作阵地、运用新媒体全方位推进团的工作、打造网上共青团等四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锤炼团干新风貌部分,从思想建设、配备激励、作风建设、教育培训等四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第三部分主要讲青联、学联、少先队工作和建设。

我们在纲要起草过程中特别强调,“七个新”的主体框架,既要体现改革创新精神,也要注重基本方向和总体格局的继承。我们可以看到,“七个新”的总体部署,与实现“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目标,与履行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这四项职能是一脉相承的。“七个新”的总体部署是在坚持青年导向和基层导向的原则下谋划的,更有利于把诸如做好青年社会组织工作、新媒体工作等新任务提升到突出的位置,从而引起全团的重视,明确未来工作的主攻方向。

五年发展纲要在“七个新”的每一个导言部分都提出了相对明确具体的目标。之所以这样设计,我们考虑,作为未来五年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既要提出工作思路、工作任务,也要勾勒出发展蓝图,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大家的干劲,也有利于检验工作是否落实。同时,我们也考虑到,共青团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性、政治性较强,很难在一定时间内以确定的量化指标来判断工作成效,因此,纲要在提出目标时还是以定性表述为主,这样能照顾到各地工作条件、工作基础、干部力量的差异,充分调动各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的来看,目前确定的这些工作目标是可行的,经过全团的扎实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三)纲要中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方面工作

这里,我想就五年发展纲要中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和重点工作介绍一下团中央书记处的考虑。

1.关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青少年正处于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教育引导工作中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尤为重要。中央书记处在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时,多位中央领导同志都强调了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年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共青团是这项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同时大家也要认识到,根据中央精神和纲要的规划,当前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体系已经确立,主要框架包括四个方面,即: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共同理想感召青年、用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用先进典型激励青年。其中,做好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的工作,既要强调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还要组织青年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青年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中央精神上来。做好用共同理想感召青年的工作,要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这两个“主心骨”,还要注重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关于坚持基层导向。基层是团组织在广大青年中提高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基本组织依托,是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基层、活跃基层,是共青团必须始终扭住不放的重要工作方向。长期以来,全团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基层团组织薄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如何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如何对基层团干部特别是兼职团干部进行有效工作激励等关键性难题,还没有找到破解之道。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新形势下进行新探索、创造新经验。因此,纲要在未来五年工作原则部分提出坚持基层导向,在激发组织新活力部分,集中就扩大基层组织覆盖、提升基层活力、持续支持基层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和举措。

3.关于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青年流向、群体分布越来越多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既要注重抓增长点,着力加强新兴青年群体和新型组织形态中的共青团工作与建设;更要强调保基本面,抓住青年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做好学校共青团这类成建制“正规军”的有效覆盖。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从团员数量和团的工作力量来看,全国8900万团员中,有超过60%在学校,并且学校共青团组织体系完备、工作力量充足。下大力气开展好学校团的工作和建设,就占住了团员总量的大头,工作效果更加显著。第二,从人的认知规律来看,学生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强,是共青团开展工作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做好团的工作,使团员青年在思想和感情深处打上团的烙印,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不抓住学校这个关键阶段开展工作,等团员青年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再做他们的工作,难度将会成倍增加。因此,纲要强调突出学校团建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在具体的工作举措上,一是按照“团建全覆盖、工作到支部”的思路,适应高校学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社团、宿舍、实习单位的新特点,进一步完善团建方式,实现多种模式、多重覆盖、提升活力;二是针对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团建依然薄弱的现状,集中精力进行攻坚,争取在干部配备、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开展方面有明显起色;三是对于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要严格按照团章做好团员发展工作,注重坚持标准、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切实增强团员组织意识。

4.关于促进青年创业工作。这次的纲要对推动青年创业用了较大的篇幅,目的就是进一步凸显这项工作在全团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开展促进青年创业工作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必将掀起新一轮的创业热潮,呼唤和引领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勇于创业、矢志创业,这对实现国家经济繁荣和科技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促进创业对解决就业问题有重要的带动作用,而目前共青团与政府和市场相比,整合资源的能力还很有限,所以应当把工作重点更多地向促进创业转移,通过促进创业来推动青年就业。纲要对服务青年创业提出五个方面的工作思路,一是培养和强化青年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观念,二是加大项目推介力度,三是完善创业导师制度,四是强化金融扶持,五是壮大创业基金。

5.关于网络新媒体工作。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新媒体工作作为引导青年的一种新手段。但是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而且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组织形态、动员模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不仅成为引导青年的重要手段和阵地,而且也成为了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同时也是实现共青团组织体系高效运转的重要机制。可以说,网络新媒体覆盖团的四项职能,贯穿团的工作与建设,在共青团事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经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重视和关注网络新媒体、全方位进军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全团的重要共识和一致行动。因此,纲要把网络新媒体工作作为单独的一部分,专门进行全面部署,特别强调要强化运用新媒体手段的意识,力争实现共青团在网络新媒体领域不仅有阵地、建队伍、发声音,而且重内容、出影响、见效果。从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角度看,我们要加强在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的团建工作。

6.关于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当前,青年社会组织迅猛发展,日益成为青年聚集联络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渠道。和过去相比,共青团在青年工作领域将面临着来自青年社会组织越来越明显的竞争,要想保持在青年工作格局中的核心地位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段时期以来,各地团组织积极探索联系、服务和引导青年社会组织的有效途径和工作载体,其中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比较有特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创新做法。这一探索是否要写入纲要,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我们感到,直接在纲要中表述为将共青团建设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就涉及到对共青团组织的一个新定位,这一定位是否合适,其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使之更为清晰。因此,纲要表述为共青团要在青年社会参与中发挥枢纽作用。归根结底,就是要巩固和加强团在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中的影响力、凝聚力。着眼于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既要注重从统战工作的角度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和引导,也要注重从大量的青年社会组织骨干中发现优秀青年,把他们吸纳到团组织中来;既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做好孵化培育工作,更要注重对已有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和引导。

7.关于构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构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是中央书记处在听取团中央汇报时的重要指示意见。当前,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城市社区、农村镇区的人口聚集功能将不断增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因此,大力构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是共青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人口聚集趋势、实现青年工作社会化的必然选择,是延伸共青团工作手臂、增强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地积极推动开展的社区青年汇、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亲青家园、新市民学校、青年中心等建设,受到了党政的肯定、青年的欢迎,也提升了团组织的影响力。这些工作本质上与纲要所提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的内涵是一致的。今后我们不要求在工作名称上完全一致,但是要充分体现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的功能,不断扩大对青年的有效联系和服务。

8.关于电子团员证。纲要提出,要探索开发电子团员证。这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对团籍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传统的团员证,承载着记录团员个人基本信息、团籍注册、团的组织关系转接等功能,在团员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中起到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查询统计不便、证件功能单一等问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团员证的使用和推广成为可能。目前的基本考虑是,在加强全团基本信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开发推出电子团员证,逐步实现网上实时团籍认证、团员注册、团组织关系转接和团员统计、团费收缴等功能,使电子团员证成为集团员身份证明、团员管理终端、团员服务凭证于一体的团员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同时,进一步强化电子团员证对于团员身份认证的重要功能,积极整合开发基于团员认证的服务团员青年的政策和工作项目,为团员证持有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

说明完毕。

第五篇:06.盐城市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监测报告(2010)

盐城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监测报告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面奔小康 建设新盐城”的目标,坚持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强力推进富民目标,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2010全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0年全市市级全面小康建设情况

根据省统计局反馈数据测算,2010年我市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总体得分达96.9分,比上年增加2.7分,比2003年提高27.8分,年均提高4.0分。从四大类构成看,生活水平实现程度最好,达到98.9%,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实现程度达97.4%,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社会发展实现程度达94.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实现程度达96.2%,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从具体指标看,25项指标中已有18项指标达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恩格尔系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未达标的7项指标中,有2项指标达市定时序进度,即城市化水平、森林覆盖率;5项指标未达市定时序进度,即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市绿化覆盖率。

滨海均为3项,大丰2项,东台1项。

三、苏北各市市级全面小康建设情况

2010年,苏北各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序推进,达标指标比上年均有增加,总体完成情况良好。

(一)总体得分情况。徐州综合得分99.2分,列苏北第1位;我市96.9分,列苏北第2位。连云港、淮安、宿迁综合得分分别为96.2、95.7和91.6分,分列苏北第3、4、5位。

(二)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四大类实现情况。徐州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方面得分均列苏北第1位;我市在生活水平方面得分列苏北第1位,经济发展方面得分列第2位,社会发展方面得分列第4位,生态环境方面得分居末位。

(三)三大核心指标情况,2010年,我市人均GDP达30738元,总量仅次于徐州,列苏北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我市达16935元,比2009年增加2044元,总量和增量均列苏北第1位,徐州列苏北第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我市达8751元,比2009年增加1101元,总量和增量均列苏北第1位,徐州列第2位。淮安、连云港、宿迁城乡居民收入总量分列苏北第3、4、5位;增量分列苏北3、4、5位。

(四)达标指标个数情况,徐州已达标指标个数21个,列苏北第1位。我市已达标指标个数18个,列苏北第2位。连云港、淮安、宿迁达标指标个数分别为17、15和13个,分列苏北3、4、5位。

四、苏中扬州、泰州市级全面小康达标情况

2010年,扬州市24个指标达到或超过目标值,比2009年增加1个;其中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高于目标值。泰州市有24个指标达到目标值,比2009年增加3个,核心指标也均已达到目标值要求。两市分类指标达标情况是:一是经济发展。扬州、泰州两市该大类的4项指标全部达标。

个百分点,与目标值还差2.4个百分点,按照省认定的国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基数计算,还须植树造林350平方公里。由于我市属于平原地带,滩涂水域面积大,可植树造林空间有限,结合近年来植树造林监测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从各地情况看,亭湖、盐都、建湖等地尤为突出。其次是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不够稳定。从历年监测情况看,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受各种因素影响,监测数据时高时低,波动性大的情况一直存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污染事件,更加关注此类问题的处理,更加愿意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意见。因此,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当前达标不代表以后就会持续达标,监测指标达标也不代表群众满意。环境保护必须常抓不懈。

(三)城市化水平问题。城市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进程是涉及农业人口转入非农产业的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迁,是伴随现代化进程逐步实现的渐进过程。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省局核算认定我市2010年城市化率为52.5%,与全面小康目标相比差2.5个百分点。从前五年城市化发展来看,年均递增2.16个百分点。剔除第六次人口普查一次调整因素外,年均递增1.22个百分点。直观的计算说明,要完成2.5个百分点的缺口,难度很大。具体看,城市化水平达标既要考虑流入的问题,更要考虑融入的问题。一是流入。达标的首先在于农村人口流转速度,农村人口中流转到城镇须超过18万人,城市化率才可达到55%。二是融入。流入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短期容量问题,融入则更多的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质量,考虑到社会的长治久安。短期之内近20万人进城,衣食住行医教等等配套工作,都要有所考虑和安排。

(四)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我市作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农业大市,一产增加值比重高,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是我市历史上的基本市情。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是长期工程。近年来,尽管我市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现代服务业也在加快发展,但由于

展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尤其要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增收、教育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无论是已经达到还是正在争取达到省定小康目标的县(市、区),都要坚持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原则,严格按照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进行监测,进一步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认可度,切实提高全面小康质量,巩固全面小康建设成果,为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下载全面小康进程中农村改革发展亟待攻坚克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小康进程中农村改革发展亟待攻坚克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乡常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五篇范例)

    家乡常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近年来,为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力争全面小康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江苏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

    加快张掖全面小康进程的分析与思考

    加快张掖全面小康进程的分析与思考 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实现张掖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摆在张掖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重大战......

    补齐发展短板,奋力推进沿河小康进程

    补齐发展短板,奋力推进沿河小康进程 2016年3月28日,县委书记任廷浬组织召开县全面小康建设2016年第一季度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铜仁市全面小康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安排全县小康统......

    提升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 加速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提升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 加速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长宁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曾 健 村域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基本单元,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农业......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问题探讨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问题探讨 摘 要:农业现代化必然是农村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这个进程包涵着现代绿色发展理念的确立,包涵着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共进。因此,把绿色发展......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流动人口问题

    我国流动人口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考 2008-11-03 17:49 公安报: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国内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全国流动人口数量从1993年的7000万增加到1.4亿。 中国人口......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迅速掀起全面建设农村小康新高潮

    进程。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描绘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我觉得,常德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头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怎么样在全面建设小康......

    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

    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民办幼儿园已经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力量。2009年,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总数已达到8.93万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所数的64.6%,在园幼儿数约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