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酵母与冷冻面团的研究开发及应用课题设计

时间:2019-05-12 20:0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冷冻酵母与冷冻面团的研究开发及应用课题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冷冻酵母与冷冻面团的研究开发及应用课题设计》。

第一篇:冷冻酵母与冷冻面团的研究开发及应用课题设计

冷冻酵母与冷冻面团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报告

2003年12月

一. 报告摘要:

通过调查和研究冷冻面团的生产工艺,分析影响冷冻面团发酵和烘焙性能的因素和条件;分析酵母在冷冻面团中的作用原理以及影响酵母在冷冻面团生产中抗冻性强弱的因素,选育出抗冻性酵母菌株。通过发酵过程代谢调控的研究,增加冷冻酵母的抗冻能力。探索能够改善面团在冷冻环境中的流变性,开发出能够与冷冻酵母结合使用的冷冻面团改良剂。

下面对本课题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作一下总结(详见实验报告部分)

1.调查了国内外目前冷冻面团的基本工艺方法。在实验室确立了以冰箱作为冷冻设备,醒发箱作为解冻设备的简单易行的冷冻面团试验方案,制定了冷冻和解冻标准曲线。

2.以安琪酵母和法国普通高糖酵母对照,比较了在不同冷冻工艺条件两者的活力保存率。实验表明:两者经过冷冻后,其活力均受到明显损失,angel 酵母在解冻时恢复活力较为缓慢,而lesaffre较快,比安琪快45min/400g.以两种酵母面团开始产气时计算,两种酵母活力都有损失,2小时活力下降率为angel: 51%,lesaffre 下降率为66%,安琪酵母解冻后损失低于燕子酵母。(具体见实验报告部分)试验证明,法国燕子酵母在耐冷冻能力方面,并不比安琪酵母有优势。

3.面团在冷冻前是否发酵以及发酵时间的长短对酵母在解冻后的活力恢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发酵时间长,活力损失大,也就是说要保持酵母在解冻后的发酵能力,就要缩短冻前发酵时间,以免酵母活化后受到冻伤。

4.从实验中可以看出,随着冷冻天数的延长(0-30天),酵母在冷冻后的活力逐渐下降。如冷冻2天,6天,28天的活力分别为100%,62%,47%。

5.我们将收集到的所谓“法国冷冻酵母”与法国普通高糖酵母、安琪高糖酵母作了冷冻实验对照和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谓“法国冷冻酵母”抗冻性较差,可能不是冷冻专用性酵母。

6.下一步仍然需要得到真正的冷冻酵母样品,从菌种筛选和发酵工艺着手进行冷冻酵母新产品开发,以及随后的冷冻面团改良剂开发工作。

二. 研究目的和必要性:

1、课题研究的意义

冷冻面团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面包制作新工艺,是指较大的面包厂或中心面包厂将已调粉、发酵的面团冷冻和冷藏,得到冷冻面团,然后将此冷冻面团销往各个连锁店(包括超级市场、宾馆饭店、快餐店、面包零售店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分店)冷藏起来。各连锁店只需备有醒发柜、烤炉即可,随时可以将冷冻面团取出,解冻、整形、醒发,然后烘烤,即得到新鲜面包。此种产品之上市,主要是要满足那些想在家中自己能烘焙面包,而又不必花费很多时间在面团之发酵处理等步骤的消费者;买回来的冷冻面团只要稍经解冻,或者不经解冻而直接烤焙,二、三十分钟后即有热面包可食,实在有着相当的方便性,故而冷冻面团自上市后,即占有了重要的地

位,欧美方面有关冷冻面团制作之专利更是多不胜数,用于现烤食品及零售方面的冷冻面团近年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国外,冷冻面团在整个欧洲的焙烤市场上占到了10%,例如在法国,20%的面粉被用于生产冷冻面团,这一领域将以每年5%的比率不断增长,在1994年冷冻面团面包已占到法国面包销售的50%以上。在美国,1949年美国只有3%的面包店使用冷冻方式贮存产品,在1961年增加到39%,1990年有80%的面包店使用冷冻面团,冷冻面团零售营业额达到65亿美元,日本也有50%的面包店使用冷冻面团。十几年前冷冻面团根本不值一提,而现在它成了市场的主流。冷冻面团生产商相信,冷冻面团在配料技术及焙烤设备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尤其现在现烤烘焙点越来越多,而技术娴熟的工人又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适合前店后厂的连锁经营方式,更是显现了冷冻面团的强劲优势和广阔前景。

但是用冷冻面团生产面包,目前在我国应用技术并不是很成熟,出现了很多应用方面的缺陷,如酵母冷冻后活力下降,最后醒发时间长,面包体积小,结构粗糙,口感差。总之,冷冻面团的系统研究在国内还是空白,因此,开展冷冻面团制作面包的研究和专用型冷冻酵母的研究开发工作,可以为冷冻面包制作工业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以及推出耐冻性强的酵母新产品,加快和促进中国冷冻烘焙工业的发展。

2、课题攻关的必要性

① 冷冻面团法目前在国外早已流行,法国LESAFFRE公司已经开发除了专用型的冷冻酵母,而世界其他酵母公司正在着手进行此项研究,因此可以说国外对冷冻面团工艺和冷冻酵母的开发研究以及冷冻面团的工业化应用走在中国的前面。

② 中国烘焙业目前发展迅速,越来月多的消费者接受了酵母发酵食品---面包。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新鲜食品的强烈要求,刺激了包括冷冻面团工艺在内的食品工业的发展。因此尽管冷冻面团法在我国烘焙业中还刚刚起步,但因为其具有新鲜、快捷、便利、利于工业化生产的优势而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前景。然而目前国内酵母生产企业生产的普通型酵母不能够满足冷冻生产工艺的要求。在面包的制作上,酵母菌的作用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在面团中之繁殖,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得面团胀大,配合其它产生之有机化合物,使面团在烘焙后可得到松软可口及具有特殊风味之性质,许多的研究报告指出,冷冻面团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酵母菌的 作 用。当面团在冷冻及解冻时,酵母的活性及产气的能力降低了,因而造成面包体积减小,及品质变差之影响。因此,抓紧时间研究冷冻面团工艺,开发用于冷冻面团生产的专用型冷冻酵母的工作迫在眉睫,耐冷冻酵母和冷冻面团的研究和应用技术攻关课题的开展,会大大促进我国冷冻面团法这种先进烘焙技术的全面推广,对中国烘焙业的技术水平将是一次新的变革和进步;从另一方面来讲,对酵母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应用也会形成一个新的提高和飞跃,也会给酵母生产企业和烘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研究的基础条件:

本项目自2003年开始研究,查阅、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有关冷冻酵母、冷冻面团以及冷冻面团改良剂等方面的资料,对不同的冷冻工艺对发酵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收集了国内外耐冷冻酵母产品;并对该耐冷冻酵母进行了分析和试验。以上的一些基础研究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工业化生产耐冷冻酵母、冷冻面团改良剂新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发思路及年度计划安排

(1)基础理论研究和冷冻工艺参数优化:

① 收集国内外冷冻技术研究进展,工业化生产流程

② 研究冷冻过程中面团的冷冻机理,测定面团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的各项指标。

③ 通过冷冻试验,对冷冻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优化。

(2)开发专用型的冷冻酵母。

③ 研究冷冻过程中酵母的生理状态和宏观表现;

④ 收集国外冷冻酵母样品,做全面对比检测分析;

⑤ 找出影响酵母抗冻性的内在因素

⑥ 选育出具有抗冻功能的菌株(耐冷冻酵母)

⑦ 通后期发酵生产工艺的参数控制,进一步提高冷冻酵母的抗冻指标。

(3)开发专用型冷冻面团改良剂。

2、实施年限及年度计划安排

(1)2003年1月~2003年2月,立项、收资、样品和信息收集、开题准备。

(2)2003年3月~2003年12月冷冻面团的工艺参数确定,影响酵母抗冻性的因素

(3)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冷冻酵母菌种选育和发酵培养工艺参数的确定

(4)2005年1月-2005年4月,冷冻面团改良剂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五、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关键技术,项目实施的技术、工艺路线

1、技术关键

(1)冷冻工艺各项指标参数的优化

(2)冷冻酵母菌株的选育与普通酵母相比,经过冷冻保存后,酵母活力能够能够

保持基本稳定,保持率保持在80%以上。

(3)寻找能够弥补冷冻工艺给面团带来的不良影响的改良剂关键成分和因子。冷冻面团改良剂应具有如下特性:①能够提高和改善冷冻面团品质②对酵母无抑制③成本低廉<1.5万元/吨

2、技术难点、创新点

技术难点:

①影响酵母自身抗冻性的内在因素

②耐冷冻酵母菌株的选育

③耐冷冻面团改良剂的开发。

创新点:开发能够提高冷冻面团发酵活力的耐冷冻酵母新产品,不仅添补国内外空白和酵母产品的创新,同时也为冷冻面团在中国的工业化推广扫清了技术障碍。

2通过对冷冻面团机理及工艺参数的确定系列试验,为冷冻面团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指导,促进我国冷冻面团烘焙技术跟上国外的技术发展速度。

3、实施工艺路线:

(1)、菌种选育路线

菌种收集→筛选→性能测定→确定适合菌种

(2)、耐冷冻干酵母生产的工艺路线

耐冷冻酵母菌种→PC纯培养→种子罐→商品罐→分离→干燥→包装

六、产品的形式、与国外产品的竞争分析以及产业化前景

本项目完成将生产出能够用于冷冻面团工艺的高稳定性的耐冷冻干酵母(80%以上)和冷冻面团改良剂,目前在国内市场还没有发现有专用型冷冻酵母销售,目前只有法国LESAFFRE公司生产,其他酵母生产厂家没有推出这类产品;冷冻面团改良剂在国内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二家推出,但价格较高,因此,本项目开发的高稳定性的冷冻酵母和低成本的冷冻面团改良剂产品将会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好的竞争优势和推广空间。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专业化、国际化的酵母产业化大公司,具有一流生产设备和一大批专业化技术人才,对该成果的产业化是非常有信心的。

七、项目的风险分析

1、市场分析

尽管我国冷冻面团和冷冻面团的潜在市场巨大,但受设备条件条件和目前烘焙业经营模式的长期影响,本冷冻酵母和冷冻面团改良剂产品开始上市时市场需求量可能不会很大,需经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推广、宣传才有可能普及。

2、技术风险

开发本产品的技术风险

一是分析影响酵母自身抗冻性的内在因素;二是耐冻酵母菌株地选育;三是耐冷冻面团改良剂的开发。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研究和摸索冷冻面团的冷冻机理以及酵母对冷冻面团的影响因素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依托安琪公司强大而丰富的酵母菌种资源、先进的发酵研究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协力解决。对于第三个冷冻面团改良剂问题,安琪公司已经有成功开发各种馒头和面包改良剂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如果结合冷冻面团工艺加以开发,是可以解决的。因此,从目前的初步研究结果看,本项目的技术风险较少。

3、管理风险

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具有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和很强的酵母产品开发能力,先后合作开发了酒精活性干酵母、耐高温酒精活性干酵母、生香活性干酵母、啤酒活性干酵母等产品。本项目将组织强有力的项目组,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李知洪、姚娟高级工程师将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推进由研发中心吴建斌工程师负责,产品的后期推广应用试验将由李雪松工程师负责。

八、项目的组织管理措施

1.组织管理措施

公司研究所烘焙研究室负责冷冻面团工艺优化,寻找影响酵母冷冻因素、冷冻面团改良剂的开发以及其他所有本课题的具体组织实施。

公司研究所发酵研究室负责冷冻酵母菌种选育,生产工艺,小试。

2.成立项目组

项目组由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有关科研人员组成,课题由高级工程师李知洪、姚娟主持协调,技术研究方面由吴建斌工程师、匡金宝高级工程师负责。

第二篇:课题研究报告-《微课程的开发和管理与应用模式的研究》

电化教育馆“十三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微课程的开发和管理与应用模式的研究》

研究报告

XX中学微课程教育研究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近两年,“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样式不断出现,可以说进入了“微”时代。同样这股“微”风,刮到了教育领域,“微课”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传统的课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课程资源,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

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微课开展学习,并能重复点击学习,真正实现学习的分层与异步,从而有利于缩中学生间的信息能力差距。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应用微课开展教学,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自主选择微课学习,教师更关注于对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习过程指导与评价,因而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4、减轻教师的重复性教学压力

当前,教师的课时量仍较重,特别是平行教学班级形成的重复性教学,给教师带来不少压力。教师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设计和开发中学综合实践的微课,逐步构建起完整的课程资源库,学生利用微课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可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微课的设计和开发、学习过程的指导与评价中,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从探究微课着手,分析中学综合实践课堂中使用微课的恰当时机,制作符合学情、符合大脑认知的微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中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

2、从教学设计着手,在课堂使用微视频教学,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从教学效果着手,在学生学习能力基础上开发新的微课教程,主要工作:收集资料,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七、研究成果: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多媒体的呈现方式、5分钟的学习享受让更多的教师爱上了微课程。制作微课程也让教师在培训中从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老师们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1、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期间,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将微课与中学各个学科教学进行了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做更好的自己》、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等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技术辅助教学,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也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促进了学习该课程愿望。

2、理论研究:根据研究方案,阅读了大量的课题研究相关书籍和资料并撰写了多篇读书心得。深入了解了微课的含义、制作高质量微课的方法,制作了相关微视频,收到预期的效果。

八、存在不足:

通过调查研究、阅读书籍、实践研究,收获了很多的宝贵经验,对微课在综合实践课堂中的应用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但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微课作为一个新鲜事物,确实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的

第三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 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实践意义。

(四)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决定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也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教师课程整合、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能力等专业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普遍的探索意义。

(五)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基础教育的新课题,虽然全国各地都在开展,但以往“高度集中”的课程制度使得基层教育工作者缺乏系统的课程开发理论与经验,造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盲目与无措。本课题就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等问题展开研究,希望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基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上述背景,我校以基础教育新课改实验为契机,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为着力点,开展以社会资源为载体、以教师资源为依托、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校本课程建设,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创建以东湖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教育,服务城市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与基本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全面科学地认识校本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认真分析当前国内有关校本课程研究的成果和学校开发与实施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确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其次,对我校现有师资力量、地域教育资源进行准确调查分析,拿出特色校本课程《我爱江城东湖美》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同时对学生校本课程学习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供课程开发决策参考。第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对教育资源进行开发、整理、分析,制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方案》、两类《校本课程纲要》、《开发建议》等,组织编写校本课程资源包,构建校本课程体系,针对开发过程中的普遍性、代表性、本质性的问题,进行开发策略的研究。第四,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试点拿出实施建议,然后在全校展开,全面实施校本课程,针对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方法问题,进行实施策略的研究。

本课题定位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研究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形成具有东亭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该课题2006年5月8日经中国教育学会正式批准立项后,举行了开题论证会。学校首先调整组建了课题组,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建章建制;然后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对地域教育资源、学校教师资源进行梳理,形成了特色校本课程《我爱江城东湖美》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同时针对两类校本课程模

块内容的设定,对学生进行了需求以及水平的调查评估。此后研究工作全面铺开,课题组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先后进行了开发策略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的结果分析

(一)研究确立了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制定了《开发与实施研究总体方案》 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秉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在学生的实践体验;为了学生的素质发展。

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应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根本宗旨,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使学生成为校本课程的主体。课程的开发基于学生的经验和成长特点,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社会生活实际,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到教育活动中去,使学生特长与综合素质得以逐步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学校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为了使研究工作科学、有序、高效的进行,制定详实的开发与实施方案是重要前提。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方案》,它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体性设计,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二)根据研究的总体方案,对课程资源与学生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

校本课程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校本课程的资源基于教师、基于学校、基于社区。为了充分发挥本校的传统和优势,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力,让学校教育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更彻底地释放出来,就必须进行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为此,课题组在实施开发前,就当前国内有关校本课程研究的成果、学校开发与实施的现状和学校教师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参考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东湖史话》的基础上,对学校所处地域——东湖风景区的教育资源进行了全面调研,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这是我校特色必修课开设的重要依据。

同时,校本课程是一门以满足学生个体需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课程,因此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就是我们开发的方向。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形成之后,开展了“学生对校本课程开设的现实需求调查分析”,为我们特色必修课与兴趣选修课各个模块的设置提供了参考。

(三)研制了两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为资源包的编写提供依据

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必须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国家与地方课程有课程标准,校本课程也应有课程标准,当然,在不够成熟时可称为课程纲要,我校暂定名为《课程纲要》。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结合地域教育资源,学校与学生实际情况,学校课题组于2007年9月制定了特色必修课《校本课程纲要(试行稿)》。2008年元月,学校课题组在参照上述精神,考虑教师特长、学校教育资源(主要是教学硬件设备)、学生兴趣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了兴趣选修课《校本课程纲要(试行稿)》。这两个纲要均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评价建议等五个部分,分别对校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总目标、分目标、不同阶段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教学及评价方法等作出了具体的阐述。两个纲要的制定给教师进行具体内容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提供了详实的指南。

(四)研究撰写了《校本课程资源包》,为师生的教学提供模本与素材

1、拟定资源包编写建议

从调研分析和需求报告可以看出,学校周边的教育资源浩瀚如海,学生的需求包罗万象。教育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量非常巨大,如果没有收集线索引导,将是无法完成的。于是由课题组核心成员担任组长,拟定了两类课程模块资源包的编写建议(大纲性质),《建议》从编写原则、编写结构、编写体例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资源包的编写提出了建议与要求。

2、撰写资源包具体内容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与《资源包编写建议》,课题组组织开发教师撰写了多种板块的资源包。从2007年9月到2008年9月,历经了教育资源的收集汇编、整理分类、开发撰写三个阶段,最终形成特色必修科1——9年级共五大板块、90个主题、302个课时的《资源包》;兴趣选修科3大板块19个主题,285个课时的《资源包》。

板块资源包内容包括:教学主题、活动目标、内容素材、教师指导建议以及教学设计参考等。在资源包里,内容以教育专题的形式呈现,以给教师提供参考素材为主。这一设想旨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激发实施教师的再开发潜能,促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断完善,同时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资源包的内容需要不断加以补充、修改、调整、完善和更新,因而校本课程的资料就不能以固定的教材形式呈现。为了适应这一态势,我校开发出的资源包是以活页式“资源包”的形态出现的。这样做,既符合节约精神,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是完全符合国家教育部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定要求的。

(五)通过研究我们探讨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必需考虑实际操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预想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问题,制定出若干对应的方案,再根据开发工作的推进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完成开发任务,达成开发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成效。我们探讨出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与方法是:

1、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为了确保课程的有序开发与实施,由科研室策划,学校成立了以行政校长、书记和教学校长为核心的领导机构,以教导处、政教处、团支部等部门负责人及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组员的14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组,并组成为学校课程审查与指导委员会。

2、全员培训,建设队伍

教师始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与主导力量,离开了教师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不可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从课程开发主体来说,社区工作人员、景区工作人员及学生家长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人员。只有社会、教师、学生的全面参与和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地域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为此,课题组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校本课程开发》(吴刚平著)等教育理论论著为依据,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开发前的通识培训。然后吸收中青年骨干教师、聘请有关地域文化研究人员,组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队伍。

3、分层开发,逐步推进

在《开发与实施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开发进展情况分步骤制定《开发推进计划》。按照义务教育九个年段,分层科学开发,通过教育资源的收集汇编、整理分类、开发撰写三个阶段,逐步推进,最终形成《校本课程资源包》成果。

4、制定纲要,提供指南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结合地域教育资源,学生与学校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特色必修课与兴趣选修课两类《校本课程纲要(试行稿)》,为开发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与指南。

5、拟定建议,撰写内容

(1)拟定资源包编写建议,即根据两类《课程纲要》,进行资源包编写建议拟定。

(2)撰写资源包具体内容,课题组组织开发教师撰写分担板块的资源包。

(六)通过研究我们探讨了校本课程实施的程序方法

校本课程的实施,也有相应的策略,应该讲究程序与方法。我们探讨的操作办法是:

1、专业培训,提升认识

首先是校本课程观的培训。校本课程只有一个课程纲要和一个资源包,如何准确把握就

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对教师实施课程观的培训是首先必须解决的。

其次是校本课程知识的专业培训。校本课程呈现的学习主题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内容,教师只有深入地学习,才能掌握与实施。因此,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培训,增加实施教师的知识储备是校本课程实施与再开发的重要条件。

为此,在2008——2009年开始实施校本课程时,我们首先组织了《研究方案》的再学习。还请武昌区主管校本课程的专家作了《校本课程实施》的专题报告。通过学习,增强课题组全体成员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校课程审查与指导委员会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接着又组织了《学校校本课程纲要》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了解校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把握校本课程的总目标、分目标;熟悉校本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2、整体规划,分步落实

校本课程是一个全新的专业课程,没有可参考的成熟案例。它的实施必须在学校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先试验,找到突破点,形成可供参考的实施案例,再行推广落实。

学校在考虑上级部门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我爱江城东湖美》为我校特色必修校本课程;《学科兴趣》、《科技探究》、《文艺体育》为兴趣选修校本课程。同时还分别确定了两类校本课程的实施步骤: 特色必修课《我爱江城东湖美》分三步走先试点,再推广,后普及;兴趣选修课边开发边实施,逐步完善。最终达到校本课程可选科目30个以上,每周开课2——3课时的开发目标。

3、规范程序,合理开课

规范的实施程序,有利于课程的管理。课题组经研究确定了实施的操作步骤,具体如下:每学期预备周,两模块课程小组集体研究制定本组的开发实施计划(编写纲要),提交校本课程资源包编写、使用或开发、实施申请等,报送课程审查与指导委员会审批。然后按照计划认真、真实地加以实施。

特色必修课开设,经审批以班为单位上课,按每周1课时计划排入课表。

兴趣选修课开设步骤:首先学校编制学生选课手册,学生填写选课意向,科研室统计学生填报情况;然后根据填报人数,适当进行平衡,组织动员部分学生重选课程;最后确定开设的课程门类、选学各门课程的学生数、上课的时间地点等,并排出课表。经审批兴趣选修课每周1课时,安排在每周五下午,实行年段走班上课。

为了促进各门课程的均衡发展,兴趣选修课类课程必须保证每个年段都开设《学科拓

展》、《科技探究》、《文艺体育》三个板块内容。

4、注重过程,纳入常规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项十分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要使实施工作有序的展开,教师专业发展得到落实,实施过程的管理尤为重要。教师实施的过程决定了课程实施的质量。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四有:实施前有计划;实施中有记载;实施后有反思;学期末有成果(教学案例集)。同时科研室与教育处每周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把该项检查的结果纳入到教师月考评的常规管理工作中。目前已形成两类四个模块案例集,反思集等研究成果。

5、搭建平台,以研促教

校本课程作为一门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没有可参考的案例,要想不断提升师资水平、提高实施效果,必须进行专题研究。在学校十一五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组的领导下,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教研组,由课题组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研究活动。落实间周一次的集中研究例会制度。为及时反馈研究与实施的成果,指导实施教师高质量地完成实施任务,2007——2008年课题组开办了校本课程专刊《研究行动》,目前已出版5期。

6、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完善的制度,管理的跟进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保障。课题组在边实施边完善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制定了《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课程管理制度包括:开发管理制度、备课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校本课程再开发目标等。分别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要求。同时要求科研室与教导处每周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把该项检查的结果纳入到教师月考评的常规管理工作中。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教师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它需要教师用心、用力、用情、用智去完成。就工作的难度和强度来讲,远远大于其他学科教学。为了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工作中来,潜心研究、勇于开发、乐于实施,有必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为此我们制定了相关的工作保障奖励制度,并在实施中切实加以落实。

7、开展实践,拓宽渠道

校本课程设置初衷就是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对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大舞台,促进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社会与自然的大课堂中受到启迪与磨砺,让学生通过体验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学习方式,实践活动是校本课程的必由之路。

因此,从上述指导思想出发,根据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结合现实情况及学生教育需求,课题进入实施研究阶段以来开展了多次大型的校外实践活动,(六)研究了校本课程的初步评价体系

既然是开发实施的课程,就要对课程的效益进行评价。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层面的课程,它的评价体系该如何构建,它的评价标准该如何界定,这是开发与实施必须研究的内容。

课题组在参考国家课程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内好的经验做法,就校本课程的初步评价体系做了一定的探索。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应由: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的实施评价、课程的价值评价三个方面组成。在操作上,学生的学习评价要考虑学习的参与程度、学习品质与学习方式、学习能力这三个维度;教师的评价从实施的准备、实施的过程、实施的效果、以及教师再开发能力等方面进行;课程的价值评价应建立在对课程全部过程关注、对课程目标达成的框架之上,要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结果进行整体考量

三、研究的成果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方案》

学校课题组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并对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经过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于2006年5月,制定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对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课程背景、开发目标、开发内容、开发步骤、开发方法、开发条件、人员分工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表述与说明。它的制定对这一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见附件一)。

(二)《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及《校本课程学生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1、《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

《报告》分为前言、东湖的自然条件、历史沿革、地域资源分类及评析、学校开发资源与条件、社区资源条件分析、工作展望等七个部分(见附件二)。

2、《校本课程学生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包括三个部分:我已经知道、我想知道、呈现方法和学习方式建议(见附件三)。根据上述调研分析,我们确定了我校校本课程的结构。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实施形式上说,可分为特色必修课——《我爱江城东湖美》;兴趣选修课——《学科兴趣》、《科技探究》、《文艺体育》这两大类4门课程。

(三)两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1.特色必修课

我们定名为《我爱江城东湖美》,这是我校校本课程的主导课程系列。2.兴趣选修课

我们编制了《学科兴趣》、《科技探究》‘《文艺体育》系列三大系列(见附件四)。

(四)校本课程资源包

特色必修类校本课程资源包包括编写建议、编写线索、编写主题及1——9年级实施的板块内容、单元课名、单元目标、分课时课名、分课时目标、教学素材内容、课后实践与思考、教学建议等。

选修类兴趣校本课程资源包主要是各个模块的设计方案(见附件五)。

(五)其他成果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收集整理了课程实施的相关案例、总结、反思等形成了案例集、总结与反思集。

四、实施效果

(一)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五年来,在选修课内每位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一个项目进行学习。在必修课内学生都能用自己的特长、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学习的方式更具个性化;学生的创新意思、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加强。特别是在以校本课程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墙建设中,学生们用书法、摄影、绘画、报道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展现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成果,扩大了课程的社会效应,形成了一种流动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同学们还利用网络、报纸、图书等工具查找相关学习主题的资料,组建文学社、摄影社、美术社等学生社团,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实施途径与方法得到有效拓展。

据统计从2007年到2009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特长比赛获奖370余人次。

(二)教师专业得到发展

教师通过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对课程的本质、课程的价值、课程的要素与结构、课程中人的地位等基本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理论水平、科研方法等得到普遍提高。2007——2009年年学校教师申报校本科研课题逐年增加,到2009年达到49项,基本上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的发展态势。近三年学校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论文共获奖14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获奖30次。

(三)科研管理得到完善

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工作中,我们深有感触。2009年9月,在参考武昌区有关名校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原有的科研制度制定了学校科研制度集,学校科研制度集包括:科研室职能、科研工作管理条例、科研室工作要求、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学校科研课题管理细则、课题组管理、教科研奖惩办法、教育科研月考核标准(讨论稿)等八大块,制度集的制定与颁布对今后学校科研的发展及规范学校科研工作有着积极重大的意义。配合学校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科研室在十一月底拿出了《学校教职工评比奖、辅导奖、发展奖奖励办法(细则)》。

(四)学校特色得到彰显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五年,学校先后获得湖北省、武汉市两级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两级青少年红会模范学校;武昌区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2009年学校荣获武昌区中考质量奖。同时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校长、管理干部及教师逐渐意识到以东湖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教育,就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2009年在学校工作中明确提出打造东湖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教育,这一学校特色开始形成,并初步得到有关领导与专家的认可与赞誉。

五、结论与问题

(一)重新认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应该说从上世纪就提出来了,且并不神秘。上世纪80--90年代全国开展的第二课堂、兴趣课以及一些学校传统优势项目如足球、乒乓球、田径、合唱、围棋等,其实就具有某些校本课程的性质。因此只要我们去挖掘整理,把它以课程的形态呈现出来,它就是这些学校特有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除了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兴趣选修课程以外,从学校发展的层面来讲,还要有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主导必修课程。做到主导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统一性与多元性相结合。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满足了多方的需求,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有利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培养,他们的发展路径、成长方式、成才轨迹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许多人其人生成就斐然,不同凡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正确开发课程资源

本土化、个性化的课程资源是立体的多元的,需要我们遵循课程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去

开掘,我们体会到开发时必须实现两有:一有“人”——要考虑人的需求,即要学生能够喜欢,要教师能够驾驭;二有“益”——要考虑有无效益,即要使学生从中能受到教益,使教师专业得到发展。

(三)科学实施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教师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创造和发展的过程,因为在课程内容上需要不断地合理地剪裁连接、拓宽延展、灵活运用、更新求实;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学习空间、教学模式不断拓展创新的过程,因为教室不是唯一的课堂,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植物园等场所都可以成为教室课堂,其教学方式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依据学生学习需要,承担实施的教师进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因为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开展鲜活的教育研究。

(四)探讨评价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作为一门学校开发实施的课程,必须对课程进行价值评价。内容包括: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开发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课程结果评价。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对课程全部过程的关注、对课程目标达到的成效之上。到底该怎样进行?这是我们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校本课程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的方向。

(五)构建和谐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使主导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均衡和谐的发展。就目前现状来看,由于主导性课程,举全校之力,集体打造,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课程,而选择性课程相对薄弱。这一课程的建设将是我们今后课程建设的重要项目。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平台,三者的发展需要在学科知识综合化、教学方式多元化、管理能力艺术化上下功夫、用气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挑战,同时也是学校发展的机遇。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培养学生和谐发展,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建设。我们利用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的研究契机,在开发与实施的策略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让我们用孙中山的一句话来勉励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上述报告,请评审委员会审议。

武汉市东亭学校课题组 执笔:王汉桥、张湘文

2009年12月

第四篇:童谣的开发与实践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童谣的开发与实践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在本学期,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实验教师踏踏实实上好阅读课。、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时,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诗文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1、教学生借助图画、拼音和查字典的方法来帮助阅读,引导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读物中词句的意思,理解文中有趣的故事情节、角色对话等,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开展多种形式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活动或比赛。让学生展开想象,体验诵读诗歌中的优美语感和情趣,感受阅读乐趣。

3、利用阅读课、课余等时间,开故事会,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是一种可以享受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 读书兴趣。

三、有计划地进行诵读,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

主要诵记内容是教师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为准,自主编制的诵读课本。

1、遵循原则:(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诵读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引读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默读……想办法多听多读。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纳入课程计划,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诵读、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4)每日早读、(以语文老师为主,)利用经典诵读课、背诵。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四、实施过程注意事项:

1、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活动前,向孩子们讲讲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科学家小时侯刻苦读书的故事,在无形中就让孩子们了解到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时,教师也经常手捧一本书,强大的阅读原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就此产生。常给孩子们讲讲学校里以及班级上勤读课外书的同学的例子,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2、开展活动激趣。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天真好动,爱讲故事,爱戴“高帽子”,爱表演。结合他们的这些年龄特征,可以经常进行类似唱儿歌、猜谜语、演故事、说笑话、画成语、赛诗会等丰富的语文活动。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一方面帮助孩子打开课外阅读的多管渠道,另一方面也教给孩子一般的阅读途径、方法,搭建展示阅读才能的舞台,同时还提高了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营造阅读氛围(1)推荐读书读物

在新课程中有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籍推荐,我们二年级老师讨论推荐《弟子规》《千字文》,让家长带着孩子逛书店,感受书香氛围,爱上书,学会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那种看别人的书的愉悦感更促使孩子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

(2)保障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时间:早读15分钟,为好词好句优美诗文积累时间。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为校本课程阅读课。语文教师做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每天回家保障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积累好词好句,与父母交流读书感受。同时,现在孩子的作业量比较大,还要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的低效作业,把孩子的时间释放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

4、教给孩子们读书的方法(1)圈圈画画

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符号划出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等。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书中的故事、优美词句大接龙等形式,督促、鼓励孩子“眼记”、“耳记”、“心记”。

(2)读读想想

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没明白呀?什么地方有趣为什么好看啊?不一定 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开展一次主题为“我爱阅读”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让每个学生上台说说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尽量安排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一节课如果说不完,下次的阅读接着进行。

(2)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

(3)期末对课外阅读表现优异的孩子进行表彰奖励。

2014.1

第五篇:《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江苏省阜宁师范附属小学 二OO六年四月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纲要的指导下,有关网络教学、课程整合等方面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形成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教学范式及网络教学资源,但实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然没有摆脱课堂教学的巢臼,教学资源也仅仅是围绕某一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没有形成大的体系。

面对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教育资源建设的认识,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关注“课堂”逐步转向关注“学生”;从关注“资源”如何为学生服务,转过来考虑“学生”需要什么“资源”,这为开展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实验研究课题,作为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改变传统的唯“教材”主义是从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观,使学生能够动态的进行大纲规定教学内容体系的学习,实现教学的创新,同时,也为新的教材体系的编制提供参考。

二、概念的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本课题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有效整合:适时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达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学科主题学习:学科主题学习是指围绕某门课程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性学习。

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信息(主要指教学内容)、材料(信息的载体)、设备、人员、场所、资金等。学习资源必须与具体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才能有现实的教学意义。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如下理论: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依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主要运作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和健全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主要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它强调学习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认知主体对学习的能动作用;提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习环境对有效形成意义建构的作用、提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四大属性。

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以人的价值的实现、情感体验的满足、精神的健康、创造力的激发为教学宗旨。它重视个性的交往、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可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教育信息化理论。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我们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的目标。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网络化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多媒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5.信息化学习环境理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他人相互协作,或者在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帮助下,完成意义建构,这样的学习环境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四、实验目的

我们试图从素质教育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现代认知理论的高度出发,依据信息传播规律和学生学习心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教育的资源、教育的环境、变革教学方式的载体,并把它放在课堂教学系统结构中去设计、运用、组合和考察,努力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主题学习,促进课堂教学创新。1.初步构建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策略。构建学科主题学习资源体系。

各学科按一定的知识划分体系,重组形成新的体系模块:如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欣赏、风景名胜、中国世界遗产、中国古代建筑等内容;数学教学中的计算、应用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面积与体积等内容;英语教学中的对话主题(动物、植物、器官„„)。通过这种方式,对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开展主题学习。确定资源开发策略:

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内容进行较广泛、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参与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利用资源自主与协作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网页),通过评价整合作为学习资源;

学生利用资源中提供的形成性练习和测试功能,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2.通过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建设,促进教育教学创新。

通过开展基于数字资源环境下的学科主题学习的课堂研究,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促进教育教学创新。

3.研制一批适合教学需要的优秀学科主题教学资源。

4.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必然会改变教师的学习、工作和教学的方式,从而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渠道和空间,达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围绕小学阶段语文、数学、英语及艺体等学科教材中分散出现的典型系列内容进行重组,通过资源搜集、归纳、整理、整合,打破传统的教材内容安排体系,形成较完整的学习资源体系模块,并借助主题学习网站的形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主题”为主线的主题研究学习。课题实验重点研究小学各学科中内容体系的科学重组,并依托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资源的再生、加工、拓展,形成较为完善的系列主题资源,研究资源的开发途径及策略。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行动研究法:具体指联合行动研究法(学校范围内的)、协作性行动研究法(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课题组教师在专家和理论的指导下,边实践边研究。

2.案例法:通过典型课例的计划、研究、反思,总结改进课题研究的方法。3.实验法:对开发设计的学科主题学习资源进行教学观摩,收集相关教学数据进行绩效分析,并对师生的教学成果进行分析、综合,以确定主题学习资源对教学的作用。

4.文献法:通过对有关本课题的现有理论及实验研究的查阅和分析,形成课题研究的理论模式和操作模式。

六、实验的步骤和措施 1.实验步骤

本实验研究涉及小学课程计划规定的主要学科,涉及面广,拟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7年2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总方案提出理论假设,向上级作好申报工作,研究课题实施的方案轮廓。达到方案规范,课题操作性强的目标。初步形成方案网络。这一阶段的主要负责人:周其东、李天庆、周华东。第二阶段:(2007年2月—2009年5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课题方案,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这一阶段要努力形成各学科的资源库体系,形成初步的评价指标。第三阶段:(2009年5月—2010年12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进一步加以推广与应用,在此基础上完善课题的内容。整理有关资料,形成高质量的书面资料与网络资料。在这一阶段中力争有高质量的论著发表,基本实现预定目标,完成所有研究内容。2.实验措施

(1)健全组织,完善方案。要使课题研究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地开展,关键要有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课题研究队伍。为此,学校今年专门成立了现代教育中心,并组建了由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现代教有技术中心成员、教科研中心组成员为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并设有多媒体课件制作组,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各尽其能,通力合作,充分发挥整体功能。课题组数次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苏电教[2001]4号文精神,认真研究省“十五”电教研究课题指南,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学校研究课题,并设计相应方案。

(2)组织学习,转变观念。实验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转变观念,而实验研究的本身又需要正确的观念作指导,转变教育观念既是实验研究的出发点,又是实验研究的归宿。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定期进行关于课题研究的学术沙龙,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大讨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教育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派人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通过系列活动,使广大教师正确树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观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技术观、学校观、师生观、课程砚、教学模式观、教学组织观、媒体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教学评价观。为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围绕课题,强化培训。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注重信息技术理论的培训,教育信息技术以现代教育媒体为工具,渗透于教学过程实体性要素之中,教师要提高运用媒体能力,就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的概念、特点、作用,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各种教学媒体的原理、特点等,全面把握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拟人和拟物的功能。注重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培训,教学结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制约,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系统全面地设计教学结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是每位教师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课件编制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知识与技能、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著作工具及开发平台的使用,计算机教学应用模式等。注重计算机网络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上信息的下载、网页设计以及网上教学信息的开发、网络教学模式等。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 我校是一所省级实验小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一直摆在突出的位置,并逐步成为鲜明的办学特色。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过去的20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在探索、实践、创新中不断前进。我校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也是整个盐城市办学规模较大的省级实验小学。学校每年都投入专项资金,逐步完善了校园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环境,两个微机室近120台机器,已经达到“一生一机”的高标准,且全部连入互联网,在局域网范围内形成了多媒体教学网络,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讨活动。学校专用教室和专用准备室设置合理,拥有多媒体制作室、音像资料室、多媒体报告厅、双向闭路电视广播系统等设施。非线性编辑系统、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扫描仪、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一应俱全。

学校专门设置了电教处职能科室,与教导处、总务处平级建制,近年来正致力建设一支校级资源开发小组,全部由学科教师组成,为我校以及兄弟学校的教师培训和网络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上做出了不俗成绩,在盐城地区享有盛誉。

这些都为我们课题组开展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研究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顺利。我校90%以上的青年教师达到大专学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自学本科陆续毕业,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教学基本功扎实,具有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的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了较强的科研阵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学校近年已逐渐形成优美的育人环境,较高的管理水平,陆续添置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这些方面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下载冷冻酵母与冷冻面团的研究开发及应用课题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冷冻酵母与冷冻面团的研究开发及应用课题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