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副职应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当副职应把握好的几个关系,同时承担主要责任;副职是决策的“参谋”和执行者。郝副县长,应该属于“老好人”之列;不管他是能力平平、将勤补拙,还是才华过人、韬光养晦,这样的副职领导干部多了,将是黎民百姓之灾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逝世前,已经觉察到斯大林的专断作风不适合做“一把手”,并口授了政治遗嘱。而当时党的高层几位重量级人物出自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等种种原因,列宁的意见被他的战友和学生们当做“耳旁风”,使罢免斯大林总书记职务的动议“流产”。就这么一个无原则的决定,苏共和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掌握了绝对权力的斯大林大开杀戒,从党和国家、军队高层到普通干部群众,几乎人人自危,上千万人人头落地。当今天还有人为斯大林歌功颂德时,可曾认真思考过《国际歌》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这段歌词的真正意义?创造人类历史的究竟是人民大众还是被后人神化了的英雄豪杰?回顾我国前30年的历史,如果党的领导干部大多数是无所畏惧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悲剧就没有机会上演。
“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副职不能挑选正职,但可以根据正职的特点,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去适应正职。工作中正职遇到棘手问题,不论是否属于自己分管,都要帮助正职出主意、想办法,必要时要牺牲自己做“挡箭牌”,给正职挡驾,维护正职的权威,使之能集中精力抓大事。副职要勇于承担责任、面对风险。工作中发生失误,尤其是自己分管的,即便是正职决策造成的,副职也应主动承担责任,替正职分忧。不能躲到一边看笑话,更不能在背后放“冷箭”,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要时时处处、人前人后维护正职威信。对正职服从而不盲从,看到正职出现失误时,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要敢拉“袖子”,大胆劝阻。
其次,谈谈如何把握好与同级的关系。
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处理好与其他副职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一要理性对待分工。正职进行工作分工时,主要方法是“切块”,不可能量化得十分精细。副职分管的工作任务难免有轻有重、有实有虚、有难有易。就像国内外流传的“分粥”理论一样,不论集体分还是个人分,不论经验丰富的分还是初出茅庐的分,不论道德高尚的分还是自私自利的分,都不可能绝对公平。副职应该正确对待分工,不论权力大小、活多活少,都要认真干好。副职如果因为分工问题闹情绪、讲怪话,将把自己置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并在群众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要主动搞好协调善于集思广益。副职之间虽然有分工,但权力运行过程中难免有交叉。这种时候既不能寸土必争、针锋相对,也不能遇到矛盾上交正职了事。任何正职都不愿意“引火烧身”,他需要的是助手而不是对手,他需要副职帮他减负而不是“加压”。人也是感情动物,只要能够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有了不同看法及时沟通,没有过不去的坎。对自己分管的领域,不能搞“独立王国”,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话听不进。唐太宗《贞观政要》总结的成功经验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副职之间有分工,但不能分家,做工作要善于吸收、借鉴一切好的经验做法。其他副职对你分管的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应心存谢意虚心听取,而不能心存逆反拒人与千里之外。
三不争名利地位。同为副职但也有个排序,位有尊卑,序有先后,在讲究礼数的中国,副职间的排序非常微妙,座次不同,在正职心中、群众的眼中“份量”也不一样。如果把同级副职视为竞争对手,或处处设防、画地为牢;或明枪暗箭、恶语中伤;或敝帚自珍、谓己为贤;均不可取。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少时为友;后虽处敌对阵营,仍不忘旧情。鲍叔牙在方方面面给与管仲无私的帮助,包括把本属于己的高位让给管仲,自己甘为人下;管仲助齐桓公成就霸业,谁会忘却鲍叔牙的举荐之功!战国时的廉颇与蔺相如,同为赵国重臣。面对廉颇的百般刁难,蔺相如从国家利益出发,忍辱负重,不计私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感动了廉颇。廉颇亲自登门负荆请罪,二人捐弃前嫌,结为刎颈之交,“将相和”成为千古佳话。而庞涓与孙膑,同出于鬼谷子门下,有八拜之交。庞涓嫉贤妒能,陷害孙膑,结果兄弟反目,大动干戈;庞涓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最后落个身败名裂。和则两利,分则两伤,副职之间莫效“鹬蚌相争”,应同心协力、和衷共济,相互补台而不拆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天种下真情,明天必收获友谊。如果因“锱铢必较”而结下“睚眦之怨”,埋下的“火种”迟早会烧得你“体无完肤”。
再次,谈谈如何把握好与下级的关系。
一是尊重理解。副职分管的范围,不是个人的“领地”,因为你的下级上面还有几个“婆婆”,不可能只对你个人负责。其他副职,包括有的正职,有时会绕过你直接给他们下指示。对这类问题,必须理性看待,不可因此责难下级,更不能当着下级发泄对正职和其他副职的不满情绪。如果你的下级是个正派、善于协调的干才,他会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如果你的下级是个搬弄是非的小人,把你的话添油加醋、以讹传讹,无端的猜疑和矛盾就此产生。所谓“用人不疑”,对下级要有足够的信任;但“疑人不用”,对你就无意义了。因为下级虽然归你管,但你决定不了他们的命运。所以,说话办事要留有余地,尤其极端、绝情的话不能随口说。权威的建立,权力是前提条件,是组织赋予的;威望有权力的支撑,但更多的来源于领导同志个人素质、修养和能力产生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居高临下强迫下级去做某项工作,效果不如讲清道理后他们积极主动去做;所谓领导艺术的一个表现就是充分调动下级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产生自觉的“执行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二是言传身教。更多情况下,副职扮演的是承上启下的角色,既不能擅权、越位,也不能只当传声筒、中转站。正职和其他副职非特殊、紧急情况下“越俎代庖”,不打招呼直接指挥你分管的部门,本身就是“违规”操作的一种短期行为,你对此无可奈何,保持冷静、审慎的态度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你直接分管的部门非紧急情况不经你知晓直接与上级“短路”,你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只能是“错上加错”,更是一种“渎职”行为。宽容大度是有原则的,如果你对这种错误行为不严厉加以制止、一味迁就,你在下级心中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橡皮图章”。这种“链条式”的工作关系一旦被人为地破坏,单位内不良风气定会滋长蔓延,其后果和影响将是深远的。因此,作为一个方向的主管领导,给部属
“派”活,只是工作的一个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部属”搞“传、帮、带”。当官必须要有知识,想有知识必须读书。读书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论述举不胜举,但精通兵书的赵括为什么打了大败仗?其实,读书要读“两本书”;“一本”来自“新华书店”,“一本”来自社会实践。领导传授给下级的不是“纸上谈兵”的体会,而是经验与方法。我总结多年做领导工作的实际经验,把对下级的“传帮带”归结为五句话,那就是“补‘脑子’、教步子、引路子、搭台子、竖梯子”。“补脑子”就是传授知识与经验,“教步子”就是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引路子”就是把握好工作方向;“搭台子”就是给他们锻炼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自己;“竖梯子”就是努力为他们创造上进条件,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升华。下级有了上进和进院校“深造”的机会,决不能以工作离不开为由把人留住。地球离开谁都转,何况一个单位或部门呢!中央提出构建“节约型社会”,社会的健康发展,第一位要节约的不是能源、资源,而是人才。我国的国民整体素质提高了,制度的优化实现了孙中山一百多年前呼吁的“野无遗贤、人尽其才”,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就有了希望。如果副职在职期间,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人才,功莫大焉!
对下级,不能管的太细、统得太死、抓得太紧;不可事必躬亲、包办代替。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挡一面的能力。父母不能因为担心孩子摔倒而永远当孩子的“拐杖”,领导也不能因为怕下级做不好工作而不放手。多少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长期包办代替的结果往往是:“你不放心,我不用心;你不放手,我不动手”。诸葛亮辅佐刘备成就鼎立一隅的大业,其超人的智慧与谋略让后人千古赞颂;但他在人才培养方面显然是一个失败的典范。军中、国中,事无大小,必亲历亲为。还为出征在外的部下备上“锦囊”,遇到难题打开自有妙计。结果他死后,蜀国陷入人才匮乏的境地,以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三是关心爱护。仕途上求上进,生活上求舒适,主要精力干事业,其余用来安排生活,对哪一级官员讲都是很正常的。你的部属找你谈一些个人的想法、要求和困难,在某种意义上是出于对上级的信任和依赖。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无私奉献”作为一个政治口号无可非议,但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做不到。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你相信他会爱亲人、爱事业、爱国家吗?如果你身边真的有一个无私的人,那将是很可怕的;因为人皆有“七情六欲”,无私则无欲、无欲则无畏、无畏则无所谓。没有低层次或本能需求的人,一定有更大的野心和追求,一旦个人目的达不到,这种人容易走极端。像美国一些大片中虚构的情节,一伙儿丧心病狂的人勾结在一起,打着解放全人类的幌子搞恐怖活动。所以,作为领导,不但要认真听,还要记在心上;对下级的正当要求,能够解决的要热心帮助,不能推三阻
四、漠然处之。《帕金森定律》、《有效的管理者》虽不是金科玉律,但都用很大的篇幅探讨管理层次管理幅度与管理对象问题,副职不可能熟知所有下级的情况,但对直接下级的情况必须关心和掌握,包括主要经历、脾气秉性、能力特长、身体与家庭情况等,如果分管几年你连直接下级的生日都说不出来,与下级的沟通肯定会出问题。当然,对下级不能只迁就照顾,更不能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后,用菩萨心肠善待下级,遇到矛盾绕着走,批评下级张不开口。一个普通人独善其身,可以做“老好人”,但领导者不行;“刚自取柱,柔自取束”,领导同志如果怕得罪人,就会得罪所有人。
一个单位是非无界限,坏了规矩,必然各行其是、一盘散沙,发生问题是迟早的事。古人云:“爱而不能使,厚而不能令”,其结果必然是“乱而不能治”。严格要求、大胆管理,也是对部属的一种关心爱护。工作出了成绩,副职应“上推下卸”;工作出现失误或发生重大问题,副职应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把下级推出来做“炮灰”,自己一推了之。
第二篇:浅谈领导班子副职应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副职是领导集体的重要组成人员,在领导班子建设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在一把手的正确领导下,副职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本人的积极性,要按照各自的分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独立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同时,摆正位置,多做补台工作,不做或少做拆台工作,这样才能把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团结高效、求实创新、廉洁奉公的战斗集体。在着眼于提高一班人整体素质的同时,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际,我个人认为班子副职应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个性和党性的关系
作为副职领导干部,首先要讲党性。在处理班子成员个性和党性关系上,副职要注意把握四点。一是抓好自身的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重点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武装自己,使自己时刻都能讲大局、讲政治、讲正气,有理想、有信念、有目标、有追求。副职要带头做到“五要”:方向要明,境界要高,作风要实,律己要严,心胸要宽。二是领导集体既然尊重了班子每个成员的个性特征,照顾到了副职中每个人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等特点,那么副职就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自己更好地为党的事业服务,把个性融于党性之中。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维护班子团结的有力武器。实践证明,容忍和助长与党性相排斥的个性发展,搞无原则的团结,结果是迁就了少数人,而使大多数人离心离德。四是加强监督。这是克服个性,增强党性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要建立健全议事规则、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述职制度、群众评议制度、领导干部有关问题回避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等,用制度规范一班人的行为,使副职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制度监督、民主和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组织监督。
二、正确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领导班子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个体与群体关系处理得好,可以产生1+1>2的效应;否则群体优势就不会体现出来,甚至会产生负效应。一个人如果离开了组织,即使能力在强,水平在高,也将会一事无成;一个组织如果不注意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难以发挥整体的最佳效能。把发挥副职个人的积极性与发挥整体效能有机结合起来,重点要把握一个原则,既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突出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根据个人特长,合理确定班子成员的职责范围,并建立起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使一班人工作同步,目标同向,事业同心。二是科学分配权力。权力分配不公是导致班子不团结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根据班子成员责任目标的大小,授予相应的职权,做到责权一致,能权当量。权力一旦分配,一般不要随意调整,要多监督,少收权;多支持,少干预。三是做好协调工作,既分工又协作。对重大工作部署和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必须发挥群体优势,集中力量打突击战、歼灭战。
三、要正确处理好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领导班子副职相对于上级是下级,相对于下级是上级。下级服从上级是一条重要的政治纪律,也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班子建设,维护本部门本单位团结和统一的基本要求。副职在处理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上,一是要讲政治,讲服从,讲大局,决不能因局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因眼前利益损害长远利益。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副职要旗帜鲜明地在一把手的带领下,讲大局,讲服从;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议、重大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上级的某项具体指示与本地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时,要全面正确理解上级的指示精神,变通执行,要及时主动地向一把手报告,争取一把手的支持。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下级服从上级不能机械教条,一方面,上级在指导下级时,要充分考虑到下级的实际情况,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有可操作性,又有指导性,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强迫命令;另一方面,下级要把上级的指示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的贯彻执行,不能照抄照搬。这样,有利于上级在作决策时充分听取下级的意见,也为发扬民主广开了言路。
四、正确处理领导协调的关系
副职领导的协调是其内在基本素质及岗位职责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及时地调整,使分管各项工作、各个部门和谐地配合,以便顺利地完成任务,达到既定的目的。协调的目的在于使领导的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机地配合起来,以便取得更大的整体效益。因此,领导班子副职要在四个方面做好协调工作。
(一)上行协调。同一把手的沟通协调。其主要方法是:对一把手的指示和部署,要认真研究和领会,明确上级的意图,弄清具体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加以贯彻执行;执行中的情况和困难,应及时报告和请示,以达到同一把手思想上、工作上的沟通和一致,得到一把手的支持和谅解,做到上下步调一致;如果有意见,不要讳言,应直言提出,不背后议论;对一把手的个人品质、作风上的意见,应通过组织系统反映;要遵守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总之,既要尊重领导,又不盲目服从;既要坚持真理,又要遵守纪律。
(二)下行协调。同下级和群众的协调。其主要方法是:实行参与型领导,增强下级的参与感,从情感上同下级保持一致;耐心听取下级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对不同意见和来自下级的批评,要严于律己,对下级和群众由于不了解全面情况而产生的误解,要耐心说服和解释;行动上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上要及时解决下级困难;生活上要真诚关心下属的疾苦;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鼓励、欢迎和支持下级赶上自己、超过自己,以达到领导者同下级和群众的和睦相处,相互信赖,相互支持,共同提高的目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
(三)平行协调。领导班子内部的协调。其主要方法是:按照已作出的合理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在领导班子内部,副职领导要敞开思想,信息公开,相互信赖,相互谅解,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在召开定期与不定期的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意见摆在桌面上,不背后议论。总之,只有在分工合理、权责明晰、思想敞开、相互支持的情况下,这样的领导班子才能成为一个具有互补作用和具有生机的领导集体。
(四)横向协调。同组织外部人员的协调。其主要方法是:要以邻为友,以诚相待,在交往中要真诚协作、帮助,互惠互利;要及时沟通信息,互不封锁;有了困难,要互相支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第三篇:推进农业现代化应把握好四个关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应把握好四个关系
王利耀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20日07 版)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推动形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动态过程。狭义来看,农业现代化以打造现代农业为目标,着力于构建“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农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应该跳出农业看农业,更加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全局影响,更加重视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更加倡导科技驱动与产业融合,更加追求城乡一体与区域协调,特别是把握好四个关系。
农业现代化与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关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突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经营成本上涨、青壮年劳动力紧缺、产业发展风险加大等瓶颈,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根本出路。目前,我国三大主粮自给率达到98.1%,粮食产量实现了9连增,这得益于农业以科技为支撑的“高产、稳产”战略的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以适应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结构变动。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农业开始加速转型。这不仅意味着农产品总量与结构平衡的动态调整,也意味着农业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经营模式的根本转变,“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将成为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经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的根源是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距,具 1
体表现为产业间的平均收入差距。1978年至2012年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由28.2∶47.9∶23.9调整为10.1∶45.3∶44.6,就业结构由1978年的70.5∶17.3∶12.2调整为2011年的34.8∶29.5∶35.7。2012年中科院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指出: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约为工业劳动生产率的1/10。农业与非农产业生产效率存在较大差距,说明促使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仍然存在,但现实中却表现为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流出,有助于解决劳动力流动滞缓造成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将促进务农人员收入水平提高,而农业与非农产业间收入差距缩小、产业间彼此争夺劳动力将推动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逐步形成产业升级倒逼机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力结构持续调整,为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三次产业比重持续变动,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将形成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农业部门和非农产业部门边际生产率相等,这意味着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消解。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存在时空统一性。城镇化表现为人口向城镇集聚,以及与之同步的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表现为富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及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出发点,都是在释放投资需求与消费潜力,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持续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在加快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有助于统筹城乡建设,有助于科学布局城乡产业,实现劳动力就近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协调发展。实施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明晰产权、规范确权,有利于加速土地流转、调和城乡用地矛盾、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也有利于农民共同分享城镇化的红利。
农业现代化与区域均衡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中西部呈现梯度发展格局。有研究表明,农业发展格局也存在类似的“块状”不连续性。1980年至
2008年间,我国农业现代化综合平均指数由0.22提高至0.45,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北京、上海等地指数超过0.7,接近农业现代化成熟阶段;东部达到0.58,已经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期;中部为0.41,稳步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西部为0.33,刚刚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不难看出,经济越发达的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循环累积效应也越强;经济欠发达区域由于缺乏集聚力,不仅本地要素向外流出,外来投资在“回波效应”下也存在“出逃”迹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全国的现代化水平,更有助于中西部欠发达区域加快发展甚至跨越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四篇:国企改革应把握好四个方面
国有企业改革改到深处,重点是产权改革,即如何加快国有资本的重组、转让、兼并、拍卖、出售、破产等,使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难点是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转变。按照“是女要嫁”、“靓女先嫁”的理论,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应把握好四个方面——
“要不要嫁,愿不愿嫁”即“要不要改,愿不愿改”
党
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有进有退,国有资产要从竞争性行业全面退出;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推进湖南工业化认识统一,态度坚决,目标明确。因此,国企改革改制“要不要改”的问题已尼解决。但“愿不愿改”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对政府依赖性很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想离开政府的怀抱,自主参与市场竞争;二是部分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很强,“生是企业的人,死是企业的鬼”,还想吃计划经济的“大锅饭”,“拿铁工资”。宁愿拿国有企业的低工资,也不愿到其它企业拿高工资;有些人即使多年没在企业上班,在外面已发了财或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还想把关系留在企业;三是部分企业领导,特别是法人代表对改革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一怕得罪企业员工。因为改革是调整利益关系,必然有少数员工利益受影响。二怕工作难做。改革改制牵涉面广,工作任务重。三怕改革成本难筹措。改革要安置职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四怕自己利益受影响。改革对企业领导,特别是法人代表也是一场革命,改革后,自己的法人代表去掉犹自小可,弄不好连吃饭的问题都不能解决。基于以上原因,一些生产经营比较正常、工资基本发得出的部分企业的领导不想改;一些困难的企业,由于投资主体缺位,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监管不规范,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几个亿的资产由企业的少数人支配,企业的领导不愿改。对此,应采取对策,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做好舆论宣传;二要建立对企业领导改革的保护。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不积极进取、不思改革的企业领导要强化约束机制,真正做到领导不改改领导,思想不改就换人,以形成一种强大的政策压力,使不改革者要保位子也保不住;三要加快社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切实解决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职工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市职工最低保障问题,解决职工置换身份后的后顾之忧。
“怎么嫁”即“怎么改”
“是女要嫁”、“靓女先嫁”已是国企改革的经验之谈。湖南近几年来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目前,湖南还没有改革的国有企业,大多数是困难企业。是“丑女”,下一步改革是如何使“丑女”变成“靓女”,使其选择好对象“嫁”出去。
其一,对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但缺资金、机制、管理优势的企业,实施多方牵线,热情搭桥,实行挂大靠强,通过挂大靠强,实现国有资产从企业退出,并由重组后的企业与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实现职工身份从全民合同工序列中退出;对已无净资产或净资产较小,但有一定生产要素的企业,通过引进民营资本,实行兼并或收购,实现国有经济的退出,并采取先由收购方垫付成本的方式置换职工身份,实现职工身份从全民合同工系列中退出。政府再用重组后的企业上交的地方税和国税地方分成的增量逐步返回给企业作为补偿;对生产要素基本丧失,重组无望,但有一定土地资源的企业,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进行拍卖或转让,所得收益用于买断职工工龄,置换职工身份;对生产要素基本丧失,又无任何资产安置职工的企业,政府应筹措一定资金,支付改革成本,用于置换职工身份。
其次,大力推进公司制改造。
对有定生产要素的企业,引进市内外民间资本推进资产重组,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对一些部分产品有优势的企业,由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及社会个人出资组建新的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新产品、新公司、新机制的“三新”管理模式;对搞活整个企业有困难的企业,通过剥离不良资产、负债,以优良资产组成若干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分块搞活。通过先股、后租、再买的模式,实现国有资产从企业退出,职工身份从全民合同工序列中退出。
其二,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破产。
对债务沉重,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实行依法破产,关门走人。
其四,规范租赁经营。
对已租赁经营的企业,要对租赁经营进行及时协调服务,确保租赁经营进行及时协调服务,确保租赁正常运转,盘活存量资产,对有一定发展前景的租赁企业,要积极支持、鼓励承租者购买企业产权。
“嫁妆谁来办”,即“如何筹措改革成本”
企业改革的成本包括对企业员工的置换和安置,对企业领导改革的激励、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债务的清偿,改革的工作成本等。企业越困难,改制成本越高。为此,一方面企业要两眼向内,努力做好内部的工作,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外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把“丑女”变成“靓女”,尽量多争取国内外大公司收购、兼并、重组国有企业,多争取民间资本向国企投入,尽量降低改革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必须想办法筹措
资金,否则,有些企业改革改制无法推进,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整体改革进程。
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筹措改革成本;花明天的钱,促今天的改革,即税收“保存量,让增量”的先征后返的政策;激活国有企业的行业划拨国有土地,政府通过收回过去行政划拨给国有企业的土地,并公开出售,筹措资金;加快部分净资产较多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的出售和上市公司中
国有股权的减持,筹措资金;财政预算,由过去对企业的投入改为对企业改革的支持,财政预算拿出部分钱支持改革;积极用足、用活、用够中央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政策,争取上级的支持,化解历史包袱,降低改革成本。
“谁来当红娘”,即“谁来组织实施改制”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体是企业,主战场在企业,主角是企业的领导。因此,每一个企业都要摸清本企业的资产、债务、人员家底,认真研究选择好本企业的改革改制模式,仔细测算企业的改革成本,积极走出去招商引资,挂大靠强,积极主动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汇报,争取工作的主动权。
企业改革改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的政策、法律、人员和事件的时间跨度长、空间跨度大,要将一个企业的改革改制搞成功,牵涉到政府许多职能部门和一些司法部门。为加快国企改革改制进程,政府要组织一套专门班子帮助、指导企业改革,为企业改革服务,保驾护航。这套班子应由政府牵头,包括经委、主管部门、财政、国资、税务、劳动社保、国土、民政、工商、公安、法院、教育等部门组成,实行联合办公,派员进驻改革企业,依据法律和政策对企业改革改制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逐个解决,确保每个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思路正确,程序规范,进展顺利。
第五篇:把握好班级管理的几个关系-班级管理
把握好班级管理的几个关系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把握好管与放、堵与导三个重要关系。
1、管与放
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许多斑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但不充当着“警察”或“保姆”的角色。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井加以指导监督;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班主任要大胆放手,分项授权,管大放小,管主放次,引导学生参与管理。
2、严与宽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讲求艺术,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
3、堵与导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越轨行为等等。采取“堵”的方式,减小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但仅靠“堵”是不行的,容易使学生成为工作的“对立面”,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特有的心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用心理辅导的方法,以情感人。
要坚持疏导教育,循循善诱,为学生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及可能造成后果,使其醒悟,多分析他们的优点,给予激励,让其转化。班主任教育学生能以“导”为主,辅之以“堵”,就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复合体,是教育智慧与教育理论的高度统一。班主任应掌捏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规律,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用爱的智慧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