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届中考物理总复习教学案(一)--测量的初步知识和简单的运动
2010中考物理总复习-测量的初步知识和简单的运动
一、学习指导
1.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为了使用方便,还有一些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导出单位,主要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103千米;1米=10分米;1米=102厘米;1米=103毫米;1米=106微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3微米.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在使用刻度尺前,必须先对刻度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察:
(a)零刻度线是否完好,有无磨损.如零刻度线是完好无损的,则可以用此刻度线为测量的起始位置,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必须另外确定一个完好的刻度线作为测量时的起始位 置,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位置前的数字.(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就是指刻度尺的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由该数值才能确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c)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量程就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做到下面几点:
(a)尺放正、不歪斜,使刻度尺边缘与被测物边缘齐平.(b)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用较厚的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做到这一点.(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3)正确记录好测量结果.测量应记录的数字是由准确数字和估计数字两部分组成,准确数字是指由刻度线直接表示出来的数字,也就是指最小刻度值以上的各位数字;估计数字是指最小刻度值下一位的数字,这数字虽已不准确,但和准确数一样都属于有效数字,都应记录.测量结果必须要有单位,没有单位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可归纳如下:
单位
测量结果准确数字
数字估计数字
(4)要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在实际测量时,应根据被测物的长度和测量所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确定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例如,为了安装玻璃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应准确到毫米,就要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量程大于玻璃长度的刻度尺较适宜;如果为了给此玻璃窗配窗帘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米尺就可以了.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累积法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的,但如
果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
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就能得到每一个物体原来的长度或厚度.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
一张纸的厚度或测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2)替代法用替代法可以较方便地测量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圆形花坛的周长,测运动
场的弯道处长.(3)平移法用平移法较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4.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改变,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位置的改变则是静止的.(3)整个宇宙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5.速度和平均速度
(1)速度在物理学中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且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等于物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vs
t
(3)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即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4)平均速度就是用来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vs
t
这里的v只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或s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6.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除此以外,还有厘米/秒,千米/时......对这些复合单位,不仅要求能够会读、会写、会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还要会进行单位换
算.二、典例精析
例1.下列数据分别表示不同物体的长度,其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相同的?
(1)0.0006米(2)60微米(3)6×104分米
(4)6×104毫米(5)6×106千米(6)6×103厘米
分析长度单位不统一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必须进行单位换算,用一个统一的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体的长度,就可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是相同的.解: 0.0006米=6×104米60微米=60×106米=6×105米
6×104分米=6×105米6×104毫米=6×104×103米=60米
6×106千米=6×106×103米=6×103米
6×103厘米=6×103×102米=6×105米
因此,长度为60微米的物体、6×104分米的物体和6×103厘米的物体,长度是相同的.例2.下列物体长度较接近1厘米的是[]
A.物理课本的宽度B.大姆指甲的宽度
C.新铅笔的长度D.十张纸的厚度
分析与解答当前初中生所用的物理课本的宽度和新铅笔的长度都远远大于1厘米;一张普通纸的厚度是0.7×1041×104米,即0.0070.01厘米,远远小于1厘米;
只有大姆指甲的宽度较接近1厘米.应选:B
例3.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去精确测量玻璃窗的宽度,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0.420米B.420毫米C.0.0420米D.4.202分米
分析与解答该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毫米,在记录有准确数的情况下,还应记录有毫米的下一位,即0.1毫米位数上的估计数字.0.420米和420毫米这两个
数据都没有估计数字,因此不符合要求;0.0420米,虽然有估计数字0,但都与
实际不相符合,因为玻璃窗的宽度不会只有4厘米左右;这是记录结果时单位记错了;4.202分米符合上述要求,而且测量结果也有单位,是符合要求的记录数据.应选D.例4.站在路边的甲看见乙驾驶轻骑超过了骑自行车的丙,甲说乙在前进,乙说丙在后退,丙
说甲在后退,则他们各自选择的参照物是[]
A.甲是以乙为参照物B.乙是以丙为参照物
C.丙是以甲为参照物D.甲、乙、丙分别以自己为参照物
分析与解答由题意可知,甲说乙在前进,甲可能以自己、地面或丙为参照物;乙说丙在后
退,乙可能以自己为参照物,但不能以地面和甲为参照物;丙说甲在后退,丙可
能以自己和乙为参照物,但不能以地面为参照物.由此可知,甲、乙、丙都是
以自己为参照物.应选:D
例5.下列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抛出后正在空中飞行着的排球
B.在圆形跑道上快慢不变行驶着的摩托车
C.从树上正在下落的苹果
D.在平直轨道上快慢不变地前进着的火车
分析与解答抛出后正在空中飞行着的排球,其运动路线及快慢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所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圆形跑道上行驶的摩托车速度大小虽然不变,但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从树上正下落的苹果,它的速度将越来越大;平直轨道上快慢不变行驶着的火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应选:D
例6.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前一半路程内平均速度为30千米/时,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时,则汽车的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_.分析从A到B全程的平均速度必须用A到B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解:设A到B的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都为,即s1s22ss2.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
s
t1ssv1v12v1230千米/时s
1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
s
s
2v2ssv22v2250千米/时t2
A到B全程所用时间:
tt1t2s
230千米/时+s230千米/时
A到B全程的平均速度:
vs
ts
s
230千米/时s
250千米/时37.5千米/时
即:应填37.5千米/时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单位换算
0.025米=_________厘米=_________毫米
6.7×106米=_________千米
2.给下列测量记录补上合适的单位
(1)物理课本厚0.93_________.(2)我国男排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925_________.(3)地球赤道周长大约是40076_________.3.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若野兔以16米/秒的速度奔跑,坦克以54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运动得快的是_________.4.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公路上,每隔2秒钟就驶过一根相距40米的电线柱,这辆汽车速度是_________千米/时.5.“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句话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地球的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又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用的时间是乙的2倍,乙通过的路程是甲的,则甲的
31速度是乙速度的_________倍.7.某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150秒后速度为25米/秒,接着匀速运动100秒后减速,经过50秒停下,共行驶6900米,则该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米/秒.二、选择题
8.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长度,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20.84厘米,20.85厘米,20.837厘米,20.43厘米和20.85厘米,此长度的真实值最接近[]
A.20.85厘米B.20.84厘米C.20.75厘米D.20.76厘米
9.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B.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认真细致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10.下列 物体的长度接近6厘米的是[]
A.教科书的长度B.普通墨水瓶的高度
C.钢笔的长度D.乒乓球的直径
11.甲、乙两车在同一条道路上,乙车驾驶员从观后镜中看到甲车距自己越来越远,则[]
A.甲车在向后倒车B.甲车已停止
C.甲车速度比乙车速度小D.三种情况均可能
12.旗鱼在海洋中游动的速度可达到290分米/秒;猎豹在地面上奔跑时速度为1.68千米/分;灰面鸫在空中飞翔时,速度达80.5千米/时,世界冠军刘易斯的百米记录是9.86秒,其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A.旗鱼B.猎豹C.灰面鸫D.刘易斯
13.下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A.沿平直轨道出站的列车B.沿平直轨道进站的列车
C.斜向上抛出的皮球D.放在快慢不变运行着的传送带上的纸箱
14.某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8秒内通过320米,则此物体在后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A.40米B.80米C.100米D.无法判断
三、计算题
15.某人用1小时走完了3600米,休息半小时后,又用半小时走完了1440米,他休息前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16.某同学乘坐着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钟听到回声.求:
(1)若汽艇静止在水面,他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
答案
一、填空题
1.2.5、25、6.7×10
32.(1)厘米(2)毫米(3)千米
3.运动快慢野兔4.725.太阳、地球
6.1.57.2
3二、选择题
8.A9.C10.B11.D12.A
三、计算题
15.1米/秒0.7米/秒
16.(1)svt
2=850米
(2)svtvt
2vt=875米
14.D13.D
第二篇:201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测量的初步知识
201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测量的初步知识
复习目标
1、认识国际单位中的长度单位,掌握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正确使用刻度尺。
3、认识一些特殊的测量,掌握几种科学测量方法
4、能够区别误差与错误
复习重点:
1、长度的测量工具、单位及换算、长度测量;
2、秒表读数。
复习难点:
特殊测量方法。
涉及到的考点有: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时间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知识结构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主单位:米(m),其它单位km、dm、cm、mm、μm、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①基本工具:刻度尺;②精密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正确使用:
①会选: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
②会放:尺要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 ③会读:视线正对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
④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秒(s)其它单位:h、min。
2.测量工具:秒表
三、测量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
2.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错误可以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采用精密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第三篇: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测量、运动
复习单元
一、测量的初步知识
简单的运动
总第 教案
教学目的: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2.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3.常识性了解长度测量的有效数字。
4.常识性了解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5.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7.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
8.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能应用它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9.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能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路程、时间。
10.会用钟表测时间。会测平均速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2.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
难点:1.有效数字及误差的初步概念。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类型:复习课 课时:总4课时 教学过程:
1.知识点复习:
2.要点点拨: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为便于记忆,将其总结为五个字:认、放、看、读、记。“认”即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放”即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量直线,刻度部分要贴近被测长度;“看”即视线与尺垂直;“读”即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即正确记录没量结果:数值和单位。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然界中万物都在运动,大到天体,小到原子、电子都在发生位置变化,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而我们平常所讲的运动和静止却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如:车站上的朋友看到你随车远去,但你却看到车站及朋友逐渐离你而去。在高速行驶的列车内,乘客们跟坐在家里一样下棋、谈话,即乘客仍相对静止。由此可见,任何一个物体对A物体位置变化时,对B物体的位置可以不变化。对任何物体位置不发生变化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参照物的含义和作用
为了确定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先选定一个假定是不动的物体作参照,以对参照物的位置来判断物体位置是否变化。必须注意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参照物不同时,观察到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会不同。
由于人们生活在地球上,通常讲的运动和静止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但并不能由此就认为只有地球才能做参照物。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最重要特征是:物体运动时快慢不变,方向不变(指对同一个参照物)。由于方向不变,因此运动路线表现为直线;由于快慢不变,因此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简而言之,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化的运动,是最简单也是最理想的一种机械运动。
(5)速度的概念
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各种机械运动的类型就是由速度来决定的。速度不但有大小且还有方向。速度大小,方向不变的运动就是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运动就是变速直线运动;对于速度方向变化的运动都属曲线运动。只有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才能称为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
(6)速度公式及单位
比较两个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像运动会赛跑,比较相同距离内的运动时间;另一种是像运动员体能测试,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距离。为了能在任意条件下都能比较快慢,物理学上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即速度。当物体运动时间、路程都不相等时,就先将其约束到每1s,每1min,每1h等来比较其路程大小,因此速度计算
速度单位国际上常用单位是m/s,应读作“米每秒”,而不要读作“每秒多少米”。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km/h.
总第 教案
(7)平均速度的概念
实际运动大都是变速的。引入平均速度是将变速直线运动简化为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必须注意:①用平均速度反映平均快慢程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内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就没有意义了。②实际生活中所提及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③平均速度的计算
总时间。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3.典例分析:
【例1】某次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中忘了写单位,请给它补完整。
(1)一节1号电池高约0.6______。
(2)人正常步行时,一步长约0.6______。
(3)活动铅笔细笔芯直径约0.6______。
【例2】某人用学生三角尺测同一个木块长度时,记录下五组数据: 6.78cm,6.74cm,6.771cm,6.93cm,6.75cm。其中哪几个数据的记录是正确的?平均测量值是多少?
【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B.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D.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消除误差。
【例4】用皮卷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的数据是25.36米,这个皮卷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 ]
A.1毫米 B.1厘米 C.1分米 D.1米
【例5】如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例6】怎样测出硬币的直径?
【例7】有四位同学先后用同一把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理课本长,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 ]
A.25.7厘米 B.2.57毫米 C.25.74厘米 C.0.25米
【例8】一首歌中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句中物体运动的参照物分别指什么?
【例9】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
【例10】大勇坐在操场看台上,小华看到大勇向北运动,小红看到小华向北运动。在大勇看来:[ ] A.小华向南运动,小红向北运动;
B.小华、小红都向北运动;
C.小华向南运动,小红静止不动;
D.小华、小红都向南运动。
【例11】下列物体运动最快的是 [ ]
A.4h内通过160km
B.10s内通过了100m
C.1h内通过1.2×106cm
D.1min内通过1000m 【例12】车正常行驶速度是54km/h,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是5m/s,汽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______倍。若它们都运动相同距离时,汽车需1.5h,则自行车就需______h. 【例13】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例14】如果火车钢轨每根长25米,在1分钟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72次,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例15】南京长江大桥正桥长1600m,一列长250m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正桥的时间为3min5s,求该火车全部在正桥上行驶的时间。
【例16】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的过程中,前三分之一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小时,后三分之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小时,求在全程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例17】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火车的速度是25米/秒,火车A行驶到车站前某处鸣笛,5秒钟后车站的人B听到火车的鸣笛声,求:
①再过多少时间火车经过车站;
②若车站的人听到笛声后,立即沿平行铁轨的公路以5米/秒的速度向火车跑去,火车与人相遇之处距车站多远。4.学生练习:(1课时)
课堂完成单元复习训练资料一:《测量的初步知识和简单的运动》 课后完成:《王中王·中考复习》专题一、二
5.课堂答疑:解答学生练习中的各种疑难问题(1课时)教学后记:
第四篇:2008中考总复习教学案--压强和浮力
2008中考总复习教学案--压强和浮力
一、知识回顾:
1、观察课本P72 图14.1-1和图14.1-2,蝉的口器对树皮有压力,骆驼的脚对沙地有压力,________的压力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大的又是_________.由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课本P73 图14.1-3,比较图甲和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图乙和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压强,其单位是______.4、课本P74图14.1-
4、13.1-
5、13.1-6中,哪些是发增大压强?哪些是要减小压强?各是通过什么办法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
5、课本P76“想想议议”,问题1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本P76图14.2-2中的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课本P77图14.2-3中的实验装置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该实验现象可得出液体压强的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_________________.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知,液体的压强跟_________________ 有关,跟所取的面积_____关(填”有”或”无”).8、课本P79“想想议议”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课本P84“想想议议”的答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连通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11、讨论课本P96“想想议议”,你的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例题讲解: 例1.如图所示,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水平沙面上,它的质量为400千克,每只脚掌的面积为2×10—2米2。问:(1)骆驼对沙面的压力为多大?(2)骆驼对沙面的压强为多大?(3)骆驼的脚掌约为马蹄掌的三倍,这样大的脚掌有什么好处?
例2.作出A、B、C三物体所受的重力和A、B对平面的压力、C受到的浮力.A
v B C
例3.弹簧秤下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读数是1.65 N,当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示数是0.9 N.求:(1)物体受到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的密度.(g =10 N/kg)
三、基础练习: 1.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可磨一磨,是通过_______来_________,背书包要用扁而宽的带、钢轨铺到路基上是通过_________来_________.2.如图,每次橡皮膜都向内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橡皮膜在下端时比在上端时凹进得更多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1N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7N,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为______,钩码的体积为______ ,钩码的密度为________.4.一棱长为0.1m的正方体铝块浸没在水中,它的每个正方形表面的面积是____________,如果它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为3000P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______,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是______,铝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如果要使铝块静止,则铝块还必须受到大小为______,方向为______的______力作用.5.轮船舱底在水面下3m处,舱底穿了一个面积为0.15m2的洞,要想堵住这个洞至少需要对档板施_______的力(g=10N/kg)
6.关于压力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在数值上总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支承面受的压强越大D.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越小,压强越小
7.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把它们都浸没到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则______受到的浮力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玻璃杯中装有大半杯水,当用手伸入水中但不碰到杯底时,杯底所受的压强将()若玻璃杯装满水,结果将是()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判断
9.一个质量是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10.排水量为1000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共重____________,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________,船排开河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_,如果该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则船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船排开海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由此看来,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时,浮力______,排开水的体积______,船将______(ρ水=1.0×103k/m3, ρ海水=1.03×103k/m3)11.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浮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没入水中的物体 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四、提高练习
1.某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制作了一张方格纸,每边长为cm,站在方格纸上并描下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他的质量为50kg,则他站立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在图中,一个不漏气的薄塑料袋平放在桌面上,一根饮吸管插在袋口边缘,把袋口与管封住不漏气,然后把两块正方形纸板(厚度一样)相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塑料袋上,大纸板的边长是小纸板边长的两倍,在大、小纸板上分别放二个、一个l元的硬币,然后向管里慢慢吹气.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哪个纸板先被抬起.
第五篇:2018中考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重难点知识点整理
2018中考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重难点知识点大
全整理
知识点是学习各门课的关键,应用越来越广泛了,我们必须好好来学习知识。对此查字典物理网编辑为大家整理了2017中考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详情如下:
1.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为了使用方便,还有一些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导出单位,主要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10 千米;? ? ?1米=10分米;? ? ? 1米=10 厘米;? ? ?1米=10 毫米;
1米=10 微米;? ? ? 1分米=10厘米;? ? 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 微米.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在使用刻度尺前,必须先对刻度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察:
(a)零刻度线是否完好,有无磨损.如零刻度线是完好无损的,则可以用此刻度线为测量的起始位置,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必须另外确定一个完好的刻度线作为测量时的起始位置,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位置前的数字.(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就是指刻度尺的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由该数值才能确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c)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量程就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做到下面几点:
(a)尺放正、不歪斜,使刻度尺边缘与被测物边缘齐平.(b)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用较厚的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做到这一点.(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3)正确记录好测量结果.测量应记录的数字是由准确数字和估计数字两部分组成,准确数字是指由刻度线直接表示出来的数字,也就是指最小刻度值以上的各位数字;估计数字是指最小刻度值下一位的数字,这数字虽已不准确,但和准确数一样都属于有效数字,都应记录.测量结果必须要有单位,没有单位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4)要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在实际测量时,应根据被测物的长度和测量所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确定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例如,为了安装玻璃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应准确到毫米,就要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量程大于玻璃长度的刻度尺较适宜;如果为了给此玻璃窗配窗帘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米尺就可以了.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1)累积法 ?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的,但如果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就能得到每一个物体原来的长度或厚度.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或测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2)替代法 ?用替代法可以较方便地测量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圆形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3)平移法 ?用平移法较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4.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改变,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位置的改变则是静止的.(3)整个宇宙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5.速度和平均速度
(1)速度在物理学中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且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v=s/t
(3)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即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4)平均速度就是用来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这里的v只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或s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6.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除此以外,还有厘米/秒,千米/时......对这些复合单位,不仅要求能够会读、会写、会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还要会进行单位换算.这篇2016中考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