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思想品德八下第9课《人类的需要》学案

时间:2019-05-12 22:3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科版思想品德八下第9课《人类的需要》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科版思想品德八下第9课《人类的需要》学案》。

第一篇:教科版思想品德八下第9课《人类的需要》学案

第九课人类的需要

【新闻播报】 【自主探究】

1.为什么说劳动是人类的需要?

①劳动创造。(在人类由古猿进化的过程中,劳动促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化,最终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因此,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

②劳动创造。(劳动使我们丰衣足食,让我们住得舒坦,行得方便。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发明、改进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劳动创造。(在劳动过程中,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文明成果。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精神劳动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他们辛勤地创造着精神财富。)总之,劳动创造。

③劳动促进。(劳动使人体器官和智能素质得到了发展。劳动是培养和发展道德品质、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劳动与个人成才、事业成功紧密相关。)④劳动是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当堂检测】

1.人类是由古猿经过千百万年逐步演变和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促成了从猿到人的转

化,最终使人与动物区分开来的关键因素是()A.自然界的发展B.语言交流C.直立行走D.劳动 2.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这里的文明是指()A.物质文明B.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C.精神文明D.举止文明 3.劳动使我们丰衣足食,让我们住得舒坦,行得方便。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发明、改进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这主要说明()A.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B.劳动创造了人类物质文明 C.劳动创造了人类精神文明D.劳动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

4.歌曲《南泥湾》、《劳动号子》,书籍《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以不同的形式歌颂、反映和记载了人类的劳动生活和智慧结晶。这表明()

①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创造了物质财富②劳动创造了精神财富③很多精神文明成果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发展的④劳动是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司马迁用了18年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史记》。这说明()

①在劳动过程中,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文明成果②劳动是物质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③精神文明成果都是在物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④伟大精神文明成果的创造过程往往是艰辛的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6.劳动,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磨砺我们的意志,强化我们自强、自信和自立的意识。通过劳动,我们能学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些主要说明()A.劳动使人体器官和智能素质得到了发展。

B.劳动是培养和发展道德品质、提高精神境界的唯一途径。C.劳动与个人成才、事业成功紧密相关。D.劳动创造了人类精神文明

7.美国哈佛大学一些研究人员在对456名青少年追踪调查多年后发现,爱劳动的孩子比不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更有成就,生活更幸福。这说明了()①劳动能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②热爱劳动是成才的唯一保障 ③劳动有利于个人成才④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信息化社会,由石器、青铜器、铁器发展到今天的计算机,都离不开劳动。这说明()

A.人类智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物质文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C.劳动创造世界、创造文明D.劳动提高人类的身体素质 9.许多国家在儿童教育中十分重视家务劳动的训练,比如,西德的小学生有生活技能课,美国的小学生平均每天要做一小时的家务劳动。这些国家之所以重视对儿童的劳动教育,主要是因为()

①劳动能使人体器官和智能素质得到发展②劳动有利于培养和发展道德品质 ③劳动可以锻炼人的能力,磨砺人的意志④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人类文明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0.被人称作“草帽书记”的杨善洲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他退休后到大亮山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年,建成了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无偿上交给了国家。杨善洲同志的事迹说明()

①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和奉献②劳动是提高人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③劳动让我们住得舒坦,行得方便④劳动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第二篇:八语下第六单元教学案

编号01-----

26、《小石潭记》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型-新授课-二课时-主备人-朱金龙-审核指导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课核-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入微观察景物,提高对美的品赏能力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曾经跟着父母游览了一些名山大川,面对那些好山好水总是让我们欣喜,让我们激动。今天请大家跟我一起欣赏一处美景,这里有明朗的日光,青翠的竹林,透明的潭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彩屏显示课题。)

二、引入课题: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柳宗元,字子厚。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著有《柳河东文集》。唐代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寄情于山水之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顺,声音平缓。2正音:有没有不会读的字词?如果没有,我从文章中挑了几个词语来检查一下,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下?

3、听读:课件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4分组齐读:我们来齐读一下文章,注意体会作者感情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试着翻译课文。2小组展示,全文分为五段,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解,并点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句。3.梳理文中词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4快问快答,把握文章内容。5思考: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五、拓展延伸,推荐小石潭。拟写景点名称、广告语、导游词。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2.介绍家乡的某一景物。200-300字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

课核--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山水来表达自己被贬的心情的。

二、问题质疑,合作探究

A、(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移步换景的写法)B、(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 亻台然不动 亻叔尔远逝(动静结合)C、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 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D、1.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

四、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永州八记》中的某几篇,提高对作者认识。

编号03-----

27、《岳阳楼记》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型-新授课-二课时-主备人-朱金龙-审核指导

《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课核--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常见实、虚词;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一、解题并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三、合作探究,研习精读新课。

(一)教读第1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越明年、谪、属 2.思考与讨论 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可以先提问题,全文读完了再明确其缘由)

(二)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夫、然则、骚人、得无异乎 2.思考与讨论。

(l)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2)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四、作业-背诵课文

《岳阳楼记》 第 二 课 时

课核--疏通后三段文意,进而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一、复习导入

1、重点词句翻译

2、背诵

二、继续研讨第3、4段。

1.指明同学读第3段课文并口译,教师作必要解释。2.学生齐读第3段。

3.指名同学读第4段课文并口译,教师作必要的解释。4.学生齐读第4段。5.讲析第3、4段。讨论:以上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加以发挥,分段来写: 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这一段写了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其次,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写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三、教读第5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四、探究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五、归结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六、积累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⑵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⑷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⑸极:

南极潇湘(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穷尽)⑹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⑺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 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4)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5)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七、作业--

1、了解岳阳楼。

2、阅读作家作品

编号05-----

28、《醉翁亭记》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型-新授课-二课时-主备人-朱金龙-审核指导

《醉翁亭记》第一课时

课核--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常见实、虚词;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2、作品介绍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读(屏幕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2.正音(屏幕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滁()壑()琊()潺()酿()辄()霏()暝()蔌()翳()觥()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字,读起来语气不尽相同。(1)陈述(2)肯定(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4.学生互读课文。

5.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合作学习,疏通全文大意

1、分组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2.集体解难。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四、研究,探讨课文 A研读课文一段。

1.找出描写醉翁亭环境的句子2.找出醉翁亭得名的原因

3.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4.屏幕展示:醉翁亭及其周围环境的图片 5.再读课文,感受醉翁亭的自然美 B/研读课文二段。

1.找出描写朝暮之美的句子2.屏幕展示:朝暮之景的图片

3.找出描写四季变化之美的句子4.屏幕展示:四季变化之美的图片

五、小结及作业布置

1、翻译背诵课文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课核--.理清本文的段落层次;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1、重点词句翻译

2、背诵

二、继续研究,探讨课文 A、研读课文三段。

1.读课文理解感受内容2.从文中划分层次用几个字概括层意

3.屏幕展示:太守与滁人共乐的图片4.再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B/研读课文四段。

1.感受文中的几种乐趣2.从文中找出与乐相关的内容 探究: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明确:乐。3.文中写出了哪些“乐”?

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4.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5.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6.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三、讨论交流

1、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四、归纳小结: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

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

五、作业----片段训练

家乡是美的,你一定热爱自己的家乡,写一写家乡的美景,借景抒发一种情怀。

编号07-----

29、《满井游记》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型-新授课-一课时-主备人-朱金龙-审核指导

《满井游记》第一课时

课核--朗读课文,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描写的方法。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小石潭、岳阳楼、醉翁亭这些地方都处在我国的南方,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随着袁宏道的足迹去看一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二、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2、写作背景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进京,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三、自主学习,通读文章,把握文意

1、听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的气势、韵味、节奏及停顿,以此正音正字。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尽情去感悟文章。

3、朗读结束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并出示需学生着重掌握的字词,以求把文言文学习中字词掌握这一基础环节落实到位。

四、合作探究,品读文章,体味情境 A/品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未出游的心情。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出行游玩的?这时燕地的气候特征如何?作者的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

2、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B、品读第二段,赏析满井美景,学习写景方法。

1、这篇游记写满井的初春景象,描写了哪些景物?

2、根据图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写景的句子,直观感受景物之美。

3、结合阅读体验,学生找出文中最喜欢的语句,并说出理由。

4、在赏景的基础上,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写景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 写景指导一:抓住景物特征写景——乍暖还寒,万物复苏。写景指导二: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层次。

写景指导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所写景物形象生动可感。写景指导四: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感情,情融于景。

5、结合以往所学课文,学生补充写景方法。

(1)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触觉等。(2)虚实结合,动静结合;(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6、读第二段最后一句,体会作者感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一句既高度概括了一二段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

7、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C、品读第三段,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的内涵。

作者重在抒写“性灵”,此句表明自己和庸人的区别。“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慰藉,山水鸟鱼都成了他的知已。这是一种物人交融,人和物相映成趣的美好境界。

五、归纳小结

作者以清新流利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优美的图画,阅读本文,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就自己在生活中的游览,仿照本文的风格写一篇游记,要求语言简练,写出独特的感受,在行文中注意运用修辞手法。

编号08-----30、《 诗五首 》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型-新授课-二课时-主备人-朱金龙-审核指导

《 诗五首 》第一课时

课核--学习前两首诗,体悟诗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一、导入新课学习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饮酒》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三、研习《饮酒》,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 ②君:③心远地自偏: ④辨: ⑤忘言:。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指导背诵。

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5、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6、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结构精妙,意境高远

7、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9.课堂训练。10.课堂小结。

四、研读《行路难》 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默写《饮酒》。

《 诗五首 》第二课时

课核--学习后三首诗,体悟诗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

2、考查名句积累

二、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3.质疑字词。

(1)虚词。俄顷:向:安:呜呼:

(2)实词(活用)。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4.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冷(2)群童抱茅——悲(3)长夜难眠——哀(4)广厦庇寒—一愿

5.思想内容。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6.赏析。

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第二节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7.艺术特色。全篇揭露现实,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8.归纳总结。

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 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三、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解题。读标题,介绍唐代边塞诗的特点。2.研习课文。(1)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2)师生朗读,明确节奏。(3)研读:以4人为一小组,相互交流,记下疑难之处。(4)师生共同解读,讨论纠正,扫除词语障碍。(5)品味鉴赏。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3.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四、自读《己亥杂诗》 1.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后两句抒情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2.小结。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后三首诗。

2、积累名句、阅读作家作品。

第三篇:教科版思想品德八上《5-男生女生之间》学案

第五课男生女生之间

【新闻播报】 【自主探究】

1.怎样正确认识男女生交往?

①男女生交往很,有利于获得更多友情和学习机会

②男女生正常交往,既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班级。③男女生交往不当,就会损害,影响。2.怎样与异性同学正确交往?

①男女生交往要遵循和原则。

②男女生交往要注意一些具体事项如、、等。

【当堂检测】

1.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和异性交往,你认为以下方式中不可取的是(A.自然大方地进行交往,不必扭捏B.要尊重对方的人格、意愿

C.在学习中男女生不要一起交流问题D.学会自爱、自重

2.男女生要以恰当的方式进行交往。“恰当的方式”主要包括()

①男女同学在青春期要秘密交往②交往时应自然大方

③要把握分寸,真诚适度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对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正确的看法是()

①男女同学交往会荒废学业②男女同学交往不能过分亲密,超出友谊范围③男女同学交往一定会彼此激励④男女同学相处应讲究一定的原则和艺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4.男女同学之间交往,应该做到()

①互相学习,取长补短②遵循自然和适度的原则③抵触、封闭④注意分寸,我行我素 A.①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④

5.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氛围,但男女同学交往时需要()①正确认识,坦然处之②相互体谅,彼此尊重 ③热情大方,不拘小节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6.据调查,处在紧张学习阶段的中学生最受困扰的不是学习问题,而是与异性交往的问题。男女同学之间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应该()

①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尊自爱②热情大方,不拘小节

③既要放开自己,又要掌握分寸④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大龙学习成绩优秀,总有很多同学向他请教问题,其中也有很多女同学。时间长了,妈妈就担心大龙会因为和女同学交往多了影响学习。大龙可以运用哪些知识来消除妈妈的顾虑()①不与异性同学交往无异于放弃了一半朋友②自己以后注意,不再和女同学交往了 ③不与异性同学交往就失去了与异性同学相互学习的机会

④异性同学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级氛围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女生小璐和男生小宇是邻居,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于是班上就开始有人悄悄议论他们“早

恋”。小璐知道后,心里非常苦恼,也很困惑。对此,我们的正确认识是()

①男女生之间要少说话,保持一定的距离②早恋有坏处也有好处,所以不提倡,也不必反对

③异性交往,要讲究交往的艺术④异性同学之间纯真的友情,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小菲在日记里写道:李晓的成绩特别好,还特别爱帮助别人。我什么问题都喜欢问他,他很高兴

为我解答。可是没多久,就有同学在我们背后指手画脚,说我对他有意思。我很怕别人这样说,从

此我便躲着他,他也疏远我了。

(1)你赞成小菲的处理方式吗?说说你的理由。

(2)你认为男女生之间应如何交往?)

第四篇:教科版思想品德八下第6课《公共利益的维护——社会组织的责任》

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社会组织的公共责任

【新闻播报】 【自主探究】

1.谁有责任维护公共利益?

维护公共利益是的共同责任,大至,小到,都有责任维护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和。2.政府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政府是公共利益提供者与守护者。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反映了__________,也体现了一个的程度。

(2)政府维护公共利益有多种方式,如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强制的或非强制的方式,履行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_______________,组织各种资源,聚集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也是一个、的政府的神圣职责。(3)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政府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3.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非政府组织也扮演着的角色,发挥着的作用。它们在谋求,维护乃至的旗帜下开展活动,是一种道义性、公益性的社会力量。

4.其他社会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其他社会组织如、、、、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社会组织依据法规章制度和道德要求就是维护公共利益。

【当堂检测】

1.公共利益需要维护,下列关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责任,说法正确的是()A.企业是经济组织,没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

B.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担负着维护公共利益的全部责任C.公民个人势单力薄,不承担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D.维护公共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2.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6000亿元。截至2020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基础设施将覆盖城乡。在此,我国政府维护公共利益所用的方式是()

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

3.我国政府通过规定休渔期、休牧期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草场资源,在此,政府维护公共利益所用的方式是()

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

4.201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列为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并提出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实现上述任务目标,政府可以采取的方式有()①法律手段②行政手段③经济手段④军事手段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作为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核心项目,大明湖扩建改造工程是省、市重点工程,现已全部完工。济南市政府决定,大明湖新区建成后向市民免费开放。上述事实表明()

①大明湖的扩建工程将造福人民,提升泉城人的生活质量②只有济南人才能享受到扩建工程带来的实惠 ③政府是维护公共利益最主要的提供者和管理者④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对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A.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③④

6.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各国政府广泛合作,为维护全人类的公共利益作出了积极努力。下列选项能证明该说法的有()

①索马里海盗频劫船,多国舰护航亚丁湾②次贷引发金融海啸,全球联手遏止衰退③温室效应致全球变暖,多国签订《京都议定书 ④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宣布实施新政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7.非政府组织在谋求经济公平和社会正义,维护整个社会整体利益乃至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旗帜下开展活动,是()

A.营利性组织B.一种道义性、公益性的社会力量 C.为政府服务的社会力量D.一种超国家权力的社会力量

8.对学校、医院、工厂、银行、商店等社会组织的认识,正确的是()A.它们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与守护者B.它们不具有维护公共利益的功能和义务 C.它们是非政府组织,主要服务弱势群体 D.它们通过发挥相应的社会功能来维护公共利益 9.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回顾本届政府工作,温家宝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时,我们沉着应对,及时果断出台多项措施,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特别是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其中中央财政1.26万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保护、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

(1)结合材料谈一谈,我国政府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护公共利益?

(2)简要评价我国政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一突发事件中的表现?

第五篇:教科版思想品德七下第2课《集体的力量》导学案

第二课我与我们

(二)集体的力量

【自主探究】

1.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①团结协作有利于人类___________;取得___________;推动___________。②同学间的团结合作,有利于我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③团队精神是___________的重要保障。2.什么是真正的团结?

要真正做到团结互助,需要勇于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3.怎样理解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①竞争与合作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共存才能不断推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②敢于竞争意味着________;承认________,________;努力发挥________,争取超越他人,实现共同进步。

③善于合作意味着与同伴___________,取长补短;与他人合作,不计较___________;为了实现而。【当堂检测】

1.“一只手,提个篮;两只手,端个盘;十只手,推动船;百只手,把河拦;千只手,推倒山。”这句谚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只有人数多的大集体,团结才能发挥力量 B.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掩饰缺点 C.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无法立足社会 D.团结能使集体战胜困难,不断进步和发展 2.“龟兔赛跑新传”——陆地上兔子驮着乌龟,很快到了河边,到了河里的乌龟驮着兔子游,结果实现了共赢。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只有良好的合作才能创造竞争中的双赢②要竞争就不能合作,要合作就不能竞争 ③在生活中,既要学会竞争又要善于合作④竞争只会两败俱伤,合作才能实现共赢A.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③

3.无论是一支球队、一个企业、一个研究小组,还是一支部队,成员的合作对于集体的成功至关重要。这说明()

①只要团结协作,集体必然会发展壮大②团队精神是集体取得成功的唯一因素③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成功的重要保障④集体的发展有赖于每个成员团结协作 A.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③

4.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团结协作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下列同学的做法有利于团结的是()

①林强对班里的同学从不说一句批评的话②看到违反校规的现象,李梦都给予批评 ③对批评自己的同学,赵阳总是不屑一顾④刘磊敢于自我批评,从不掩饰自己缺点A.③④B.①④C.②④D.②③

5.一个缺乏竞争的集体,将失去前进的动力。敢于竞争意味着()①对自己有信心,努力发挥自身潜力②承认别人长处的同时争取超越他人

③与同伴互帮互助,主动与他人合作④坚决反对借助不正当手段而获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进入初中后,同学们在学习上的竞争更加激烈了。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在学习上,高丽发挥自身潜力,积极向上 B.为当选优秀学生,张强贬低所有参选同学 C.为保持英语优势,李梅考试时打起了小抄 D.看到好友当选为团员,王娟的心里很酸楚 7.当今社会,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我们所提倡的“团队精神”就是()①团队内部成员上下一致、相互支持②队员之间没有任何矛盾、一团和气 ③本着团队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行动④能够顾全大局,牺牲一些个人利益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8.2008年,一个个神话就在哈师大附中高三(2)班真实地上演了。全班56人参加高考,3人超700分,55人分数超过600分;全班12人被保送北大清华,理科状元也出自这个班。唯一没有超过600分的学生,也超过全省理科一本线。班主任刘振成不断为学生灌输“霸气的野心”理念,在学生心中激起强烈的竞争意识。任毅刚刚入学时班级排名倒数第四,基本不把考上一流大学当回事儿。刘老师私下与他沟通,“在学习中要有野心,要有竞争意识,这也是一种气魄”,这句话在他心中起了波澜。高考成绩揭晓,任毅总分达到699分。在这个班,学生间的互助氛围也十分浓厚。高考状元张晓睿告诉记者,如果班上某个同学有一道题做不出来,身旁的同学都会过来参与,有时会聚来一群人。班级有个口号:“团结务实,我为第一”。

哈师大附中高三(2)班造就的“高考神话”给我们哪些启示?

下载教科版思想品德八下第9课《人类的需要》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科版思想品德八下第9课《人类的需要》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9课 人类的需要(单元测试题)教科版

    思想品德:第九课试题 (教科版新课标八年级下)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右图漫画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 ①劳动的目的是获得各项荣誉称号 ②公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世界,应该受到尊重 ③劳......

    教科版思想品德七上第9课《“人”字的结构》学案(合集五篇)

    第九课“人”字的结构 【自主探究】 1.为什么要与人交往?(人际交往有何重要意义?) ①与人交往是人类和的内在需要。 ②如果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既会影响,还会危害。 ③交往是和的......

    2015-2016学年河北邢台二中八年级下(导学案):第9课《人类的需要》(教科版无答案)

    第四单元 劳动创造世界 第九课 人类的需要 (共 2 课时) 第1课时 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 【教学目标】 1、懂得“劳动创造了人类”的道理; 2、懂得劳动创造了包括物质文......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课题: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主备人:张黎明 合备人: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数:第一课时集备时间: 学习目标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然界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

    教学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

    平度市西关中学 教学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王霞 审核人: 李建英 【内容标准】 三4.2 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

    教科版八上思想品德《复习3-走自己的路》学案

    复习第三单元 走自己的路 【知识要点】 1.什么是从众? 大家怎么认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认为、跟着怎么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从众。从众现象主要表现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

    导学案八下第6课 科学之谜

    第6课科学之谜 主备人: 审核人: 姓名: 班级:一、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演示文稿的特点; 2.了解幻灯片版式的涵义; 3.熟练掌握文本、艺术字格式的设置; 4.熟练掌握图片或剪贴画......

    八下第11课民族团结学案(共5篇)

    科目:历史 年级:八 学案设计:宋金花 审批: 周建学 时间: 4.9 编号:14 第11课民族团结 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及国家实行的意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