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如何在劳动法的背景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如何在劳动法的背景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法》旨在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立法者针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现状, 通过对传统的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 以达到向弱势的劳动者一方倾斜,实现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但其实在劳动法的制约下,无论是对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在劳动法的保护之下也相对的有一定的权益和义务。只是法律条文本身并不会直接给劳动者带来任何实际利益,它必须通过影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以及其他相关各方的行为而间接地发生作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趋利避害原则的指导下, 大部分都会根据法律的规定来决定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认识性上,劳动用工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据悉《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企业界对其质疑不断,许多企业采取各种手法和借口来规避劳动合同法,利用种种借口“炒人”,并采取公开或隐藏的手段抵制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少数企业仍然无视《劳动合同法》首先、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初,不少企业便采取了突击裁员的做法,使得解除劳动关系数量大幅上升。其次,仍然有少数企业无视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任意克扣、拖欠职工工资、超时加班加点,在一些私营企业,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更有少数企业为了降低用人成本,设下了“新人换旧人”的陷阱,试用期一满就打发员工走人这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在《劳动法》的实施过程中其实明确的规定了使用本法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也规定了他们之间的权益和义务。《劳动法》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以下根据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几个方面来简单的阐述一下《劳动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劳动法》在我们的生活的密切。
一 在劳动者的权利保障的重要途径方面,就是要给予劳动者充分参与决策的权利,特别是在关系到劳动者重大切身利益的事件。例如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二 在签订书面合同方面,一直以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不理想,特别是部中小民营企业,存在大量事实劳动关系。因此《劳动法》做了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三 在很多民营企业存在约定试用期过长、工作时间过短的情形,导致一些临时工频换工作,长期处于“试用期”。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劳动法也同样做了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四 在保障用人单位的合法权利方面,为了防止劳动者通过专门培训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跳槽”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间的劳动报酬。
在任何时候,法律是维护自己权益的武器,全社会都应形成一个了解劳动法、知晓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形成懂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使社会各界,特别是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用人单位和广大职工,都能够知晓这个,并且用法律条款规范自己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如果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伤害,我们应该勇敢地拿起合同法的法律关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劳动法真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吗
《劳动法》真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吗?
我离开国有企业打工6年,亲身体会到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以至国家法律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是形同虚设、如同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忽悠百姓,维护者资本所有的利益,拖欠工资不是因为有了“两法”少了,而是越来越多,劳动者的弱势非但没有改变,而是越来越弱,因为拖欠劳动报酬,我经历了3次讨薪“官司”不但不能拿会应得,还搭进了已经取得的报酬,花了钱、废尽经历,基本上是竹蓝打水!因此告戒打工的同类,有拖欠习惯、没有信誉的工尽可不打,发生拖欠尽可不要打官司,决不能聘请没有私交的不良律师,不能寄托于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和法院会公平的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大多是衙门口朝南(难)开,有理没钱(权、人际关系)别进来(我说的不是所有,是有的是,而且我每次都遇到了!),我为那些法律制定者和法律执行者深感恶心,你们对不起养你们的纳税人对不起百姓对不起你们的誓言对不起良心啊!
笔者愿为打工而被拖欠的同类提供讨薪经验的交流,更愿意向同情百姓疾苦、痛恨社会不公的新闻媒体提供真实素材和案例,不同意见的官人我们可以公开辩论。四一八踢克圈诶一二六。卡母(变小写、英文)
第三篇: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人觉得首先作为一名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时,要仔细看清合同的条条例例,看看是否有些条例侵害自己个人的利益,如果有的话,要向用人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其次在工作过程中有遇到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受到侵害情况,首先劳动者要大概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大致内容,其次要弄清楚自己所遇到的纠纷是劳动纠纷还是劳务纠纷。其中劳动纠纷是基于带有从属关系性质的劳动关系,一般体现在会有较固定的工作场所和时间,有上下级管理关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来调整;用人单位在义务上责任比较重,要有必须签劳动合同以及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保的要求。劳务纠纷是基于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因合约产生的劳动成果交换的劳务关系,一般表现为提供劳务一方完成某一项订单或某一单工作任务,向对方收取一定的报酬,双方没有较固定的从属关系和制度约束。
在弄清楚劳动纠纷和劳务纠纷之后,如果是劳动纠纷的话,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不服,诉至法院。如果诉讼不成功的话,可以通过劳动监察举报或者申诉来处理;或通过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来调解;或通过自行协商处理。如果是劳务纠纷的话,只能通过自行协商或者通过法院诉讼,但仲裁不是诉前必经程序,也就是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双方是平等民事主体。
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另外劳动者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要注意收集相关的工作牌、制服、工资卡等工作证件或者可以体现劳动关系的东西。可以在第一次到公司上班或者和相关人员谈工作内容的时候,录音记录。保留一些与工作内容有关特别是与公司、单位名称有关的工作档案,和一些公司员工一起外出、旅游或群体活动时的合影照。对那些有加班的劳动者,最好能保留考勤记录。所以说对于那些没有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来说,就有必要保留一些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明。
所以说,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上,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利益的权衡,做出选择。
(附:老师,我每节课都去了,而且每节课都坐靠近前门窗边的前几排)
第四篇: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及其案例分析考试作业) 2
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个人认为有两个前提条件: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是什么。
什么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就要说到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法律法规下合法权益是不同的。比如美国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买了房子,同时就拥有盖房子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这意味着土地属于自己的,自己可以在这块土地上重新盖房子,甚至房屋上空和地下多少米深度的物产都属于个人的,是私有物品,不得侵犯,否则就是违法。这个所有权还没有时间限制,可以一代传一代的使用。在中国,个人住宅只有70年的产权,商业用途的房产一般只有40年,这里说到的产权仅仅就是使用权,到期后还要根据法律规定来处理。购买房产的人也没有永久所有权。这就是不同国家法律法规不同造成的合法权益的差异。那么以中国的环境为前提我们来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哪些: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依法享有并得到法律保障的权利。在我国,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权利,诸如就业权、签订劳动合同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职业培训权、获得社会保险福利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除上述权利外,劳动者还有其他法定权利:劳动者依法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更为具体的可以参考《劳动合同法》。
劳动者首先要知法,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谈维护。知法就需要劳动者有意识的去学习并掌握这些法律法规,同时要知道哪些行为是触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能依法维权,这就需要劳动者有判断的能力。这个能力来源于对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合法的合同约定内容,基于法律法规的事实判定。一方面劳动者自己有学习的途径才行,另一方面,社会要提供条件给劳动者来学习。
讲完知法,再说维护。维护的途径如下:
一、依法维权,可以请专业人士咨询办理(如律师),二,依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的内容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三,通过正规的组织进行调解处理,四,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五,向法律维权中心或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劳动争议法律援助。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在争议处理过程中,享有以下权利:有权选择调解或仲裁程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有权要求调解、仲裁和审判人员回避,有权委托律师或其他代理人参加仲裁或审判活动,有权自行和解,有权陈述和答辩,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生效的仲裁调解书和裁决书等。当事人应履行以下义务:自觉履行达成的调解协议,按规定参加调解、仲裁和审判活动,在规定时间提交有关材料,遵守仲裁和审判纪律,依照规定期限履行生效的仲裁调解书和裁决书,按规定缴纳仲裁费和诉讼费用等。
劳动者在知法的同时也知道依法维权的途径,基本上就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
2013-12-2
第五篇:关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的调研
关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关政策措施的调研
劳动保障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紧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扎实有效地做好维权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调研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政策措施问题,对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的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劳动保障部门采取了强化组织领导,规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做好维权工作,使大量的劳动保障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但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保障监察的对象与范围不断扩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仲裁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两种重要方式,目前我县还没有成立专职的劳动监察机构和劳动监察队伍,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舆论监督方面,也没有建立侵犯劳动者权益曝光机制,这些突出的现状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的最大困难,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组织保证,直接影响到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的开展。随着我县城乡建设开发力度的逐渐加大,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形势也在发生变化,表现最突出的是建筑行业拖欠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工资,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等问题。投资方由于自已资金不足而不按合同约定按时支付承建方资金导致承建方无钱支付劳动者工资,以及承建方层层转包是造成拖欠工资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外地注册建筑企业到我县承建工程,这些建筑企业除对长期在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上的人员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外,以工程施工不同阶段需用不同工种的工人、人员变动快为由,不为其他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同时部分劳动者认为缴纳养老保险等还需自己缴钱,只顾眼前利益,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而不主动维权。
二、侵犯劳动者权益最新表现形式
一是用人单位不严格执行有关加班工资待遇的规定,如职工加班后,给发补助或加班费,加一定时间班发给一定标准的加班费,听起来较多,但仔细一算,达不到规定的加班费标准。二是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比较高的工资,但社会保险金全部由劳动者个人缴纳。三是用人单位采取种种借口,侵占劳动者的休息权。四是用人单位不按规定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五是劳动者的高温补贴及高温休息权、取暖费等劳动保护和福利在一些企业没有保障。
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对策
第一,强化一个意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群体矛盾”渐渐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影响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坚持从全局战略的高度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把维权工作摆在重要位臵,主动扎实地做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作。
第二,完善两个机制。一是三方协调机制。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二是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针对我县当前劳动保障执法工作中存在的机构设臵和人员不足的突出问题,建议设立留坝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增加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编制,充实劳动保障监察队伍。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有关规定,把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所需的办公费、办案费、专项检查费、装备使用维护费、人员经费和业务培训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正常开展,以更好地维护我县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能够及时受理投诉、及时处理投诉,特别是对一些明显违反法律法规的用工行为,能够及时有效地予以监督、监察和处臵,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第三,健全三个体系。一是法律、法规体系。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社会上对劳动保障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统筹城乡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解决养老待遇低,规范新的用工主体和新的用工形式等,都需要尽快研究立法。二是部门配合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政府各个部门都有责任。因此,加强部门协调,齐抓共管,措施才能落实,采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会同工商部门研究建立联动机制;联合公安、司法机关打击违法违纪行为;联合工会等有关部门和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通过部门紧密配合,互相沟通、协同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行业自律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规范市场经济的各种行为,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四,用好法律、经济、行政管理、舆论监督四种手段。法律手段,就是依法查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对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经济手段,就是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给予经济处罚。行政管理手段,就是通过建立网络联动监察模式,对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控,推广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做到对所以投诉举报依法办理。舆论监督手段,就是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普法宣传服务,对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实行社会公布制度。通过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法制舆论氛围,树立以遵守劳动保障法规为荣、以违法劳动保障法规为耻的观点,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13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