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

时间:2019-05-12 03:5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

第一篇: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

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

(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俗称“澳抗”,为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是乙型肝炎

病的感染早期(1~2月)血清里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可维持数周至数年,甚至终生。HBsAg可从多种乙型肝炎者的体液和分泌物(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中测出。临床意义:1.提示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与HBsAg感染有关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2.慢性HBsAg携带者,即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而HBsAg尚未转阴。或HBsAg阳性持续6个月

以上,而携带者既无乙肝症状也无ALT异常者。

(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是人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产生的中和抗体,为一种保护性抗体,表

明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大多数HBsAg的消失和HBsAb的出现,意味着HBV感染的恢复期和人体产生了免疫力。

临床意义:1.乙型肝炎处于恢复期,或既往曾感染过HBV,现已恢复,且对HBV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2.接种乙肝疫苗已产生效果。

(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是HBV复制的指标之一,其位于HBV病毒颗粒的核心部分。

临床意义:1.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为活动性。在HBV感染早期,表示血液中含有较多的病毒颗粒,提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害和血清具有高度传染性;若血清中HBeAg持续阳性,则提示乙

型肝炎转为慢性,表明患者预后不良。

2.乙型肝炎加重之前,HBeAg即有升高,有助于预测肝炎病情。

3.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的妊 期妇女,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其感染的阳性

率为70%~90%。

(四)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HBeAb)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对应抗体,但非中和抗体,即不能

抑制HBV的增殖,其出现于HBsAg转阴之后,证明人体对HBsAg有一定的免疫清除率。

临床意义:1.多见于HBeAg转阴的患者,即HBV部分被清除或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2.部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可检出抗-HBe。

3.在HBeAg和抗-HBs阴性时,如能检出抗-HBe和抗-HBc,也能确诊为乙型肝炎近期感染。

(五)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cAb)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对应抗体,也非中和抗体。虽不

能抑制HBV的增殖,但却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为急性感染早期标志性抗体,常紧随HBsAg和HBeAg之后出现于血清中,主要包括IgM和IgG两型,抗HBc-IgM对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的判断均有较大的价值,因此,常以抗HBc-IgM作为急性HBV感染的HBc-IgM指标。

临床意义:1.抗HBc-IgM阳性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和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提示患者有较强的传

染性,比HBeAg敏感的多。另,抗HBc-IgM阳性,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

2.抗HBc-IgG阳性,高滴度表示正在感染HBV,低滴度则表示既往感染过HBV,具有流行

病学的意义。

如在乙型肝炎者血液检查中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在其血液中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者说明乙型肝炎者的HBV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如同时AST及ALT高,应注意尽快隔离,为最具有传染性的一类肝炎。如出现小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减少,传染性减小,如肝功能正常,又无症状,称之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传染性小,不需要隔离。

此内容来自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2009-06-21择录打印

第二篇:毒血清学检查5

毒血清学检查5.影像学检查

2麻者未清醒前应采用半俯卧位,局麻者、儿扁桃体切除术的术后处理:1.术后体位,全童取平卧位,成人平卧或半坐位均可2.饮食 术后4小时进冷流质饮食,次日改用半流质饮食3.创口白膜形成 术后第二日扁桃体窝出现一层白膜,是正常反应对创面有保护作用5.创口疼痛 术后24小时较为明显,可适当应用镇静止痛药

并发症的处理:1.出血 清除血凝块、电凝止血、钳夹止血、压迫止血失血过多,补液、输血2.伤口感染3肺部并发症抗生素治疗 3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阻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指睡眠时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混乱、频发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

临床表现:1睡眠打鼾2白天 嗜睡3患者可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4患者晨起后口干,常有异物感5部分患者晨起后疼痛,血压升高6部分患者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夜尿频多7病程较长患者可出现烦躁、易怒

4性软组织凹陷喉阻塞临床表现:3吸气性喉喘鸣1吸气性呼吸困难4声嘶52发绀吸气 5泌物潴留阻塞气管切开术适应症:3某些手术前置手术1喉阻塞2下呼吸道分

63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中耳炎的并发症:耳鸣4耳闷

1听力减退2耳痛1颅内并发症 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和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2颅外并发症 耳后骨膜下脓肿、耳下颈深部脓肿、岩尖炎、岩锥炎、周围性面瘫

72梅尼埃病病理及病因:1耳蜗微循环障碍8 内淋巴液生成吸收平衡失调3膜迷路破裂 片、蛋白组织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孕期、传导性耳聋的预防:1应用遗传学、生物芯产期的妇幼保健,对胎儿、婴幼儿测听筛选,力求对听力障碍进行早期预警与治疗2加强老龄人口听力保健研究,探求预防老年性耳聋的发生或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新途径3开展与听力保健相关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积极防治营养缺乏病,增加机体对致聋因素的抵抗力4加强与听力保健相关的职业病与劳动卫生的研究5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在内的颈部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副神经、颈1~5区的所有颈部淋巴结

10部疼痛或麻木感上颌窦肿瘤:症状3单侧进行性鼻塞1单侧脓血鼻涕4单侧上2面颊颌磨牙疼痛或松动 晚期症状 1面颊部隆起2眼部症状3硬腭隆起4张口困难5颅底受累6颈淋巴结转移

11肿和感染上颌窦穿刺术的并发症:2框内气肿和感染13面颊部皮下气翼鄂窝感染4气栓

12性发热性传染病鼻出血的病因:51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外伤2炎症3肿瘤4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中毒、内分泌失调

鼻源性头痛:指鼻腔鼻窦病变所引起的头痛 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系统分支汇聚成血管从

筛窦各壁:外侧壁、内侧壁、下壁、前壁、后壁

梅尼埃病 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性障碍、耳鸣和耳胀满感为典型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喉阻塞:系因喉部或其临近组织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困难,是耳鼻喉头颈外科常见症状,如不速治,可引起窒息死亡

道上三角区:道上棘的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形成的表面粗糙、稍有凹陷的三角形区域,为乳突手术时确定鼓窦位置的重要标志

毒血清学检查5.影像学检查

2麻者未清醒前应采用半俯卧位,扁桃体切除术的术后处理:1.术后体位,全局麻者、儿童取平卧位,成人平卧或半坐位均可2.饮食 术后4小时进冷流质饮食,次日改用半流质饮食3.层白膜,创口白膜形成是正常反应对创面有保护作用 术后第二日扁桃体窝出现一5.创口疼痛 术后24小时较为明显,可适当应用镇静止痛药

并发症的处理:1.出血 清除血凝块、电凝止血、钳夹止血、压迫止血失血过多,补液、输血2.伤口感染3肺部并发症抗生素治疗 3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阻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指睡眠时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混乱、频发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

临床表现:1睡眠打鼾2白天 嗜睡3患者可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4患者晨起后口干,常有异物感5部分患者晨起后疼痛,血压升高6部分患者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夜尿频多7病程较长患者可出现烦躁、易怒 4性软组织凹陷喉阻塞临床表现:3吸气性喉喘鸣1吸气性呼吸困难4声嘶52发绀吸气 5泌物潴留阻塞气管切开术适应症:3某些手术前置手术1喉阻塞2下呼吸道分

63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1听力减退2耳痛中耳炎的并发症:耳鸣4耳闷

1颅内并发症 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和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2颅外并发症 耳后骨膜下脓肿、耳下颈深部脓肿、岩尖炎、岩锥炎、周围性面瘫

72梅尼埃病8 内淋巴液生成吸收平衡失调病理及病因:1耳蜗微循环障碍片、蛋白组织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孕期、传导性耳聋的预防:1应用遗传学、生物芯3膜迷路破裂 产期的妇幼保健,对胎儿、婴幼儿测听筛选,力求对听力障碍进行早期预警与治疗2加强老龄人口听力保健研究,探求预防老年性耳聋的发生或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新途径3开展与听力保健相关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积极防治营养缺乏病,增加机体对致聋因素的抵抗力4加强与听力保健相关的职业病与劳动卫生的研究5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静脉和胸锁乳突肌在内的颈部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范围:1~5副神经、区的所有颈内颈部淋巴结

10部疼痛或麻木感上颌窦肿瘤:症状3单侧进行性鼻塞1单侧脓血鼻涕4单侧上颌2面颊磨牙疼痛或松动 晚期症状 1面颊部隆起2眼部症状3硬腭隆起4张口困难5颅底受累6颈淋巴结转移

11和感染上颌窦穿刺术的并发症:2框内气肿和感染31翼鄂窝感染面颊部皮下气肿4气栓 12发热性传染病鼻出血的病因:5心血管疾病、1外伤2炎症血液病、3肿瘤营养障4急性碍或维生素缺乏、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中毒、内分泌失调

鼻源性头痛:指鼻腔鼻窦病变所引起的头痛 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

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系统分支汇聚成血管从

筛窦各壁:外侧壁、内侧壁、下壁、前壁、后壁

梅尼埃病 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性障碍、耳鸣和耳胀满感为典型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喉阻塞:系因喉部或其临近组织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困难,是耳鼻喉头颈外科常见症状,如不速治,可引起窒息死亡 道上三角区:道上棘的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形成的表面粗糙、稍有凹陷的三角形区域,为乳突手术时确定鼓窦位置的重要标志

毒血清学检查5.影像学检查

2麻者未清醒前应采用半俯卧位,局麻者、儿童扁桃体切除术的术后处理:1.术后体位,全取平卧位,成人平卧或半坐位均可2.饮食 术后4小时进冷流质饮食,次日改用半流质饮食3.层白膜,创口白膜形成是正常反应对创面有保护作用 术后第二日扁桃体窝出现一5.创口疼痛 术后24小时较为明显,可适当应用镇静止痛药

并发症的处理:1.出血 清除血凝块、电凝止血、钳夹止血、压迫止血失血过多,补液、输血2.伤口感染3肺部并发症抗生素治疗

3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阻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指睡眠时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混乱、频发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 临床表现:1睡眠打鼾2白天 嗜睡3患者可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4患者晨起后口干,常有异物感5部分患者晨起后疼痛,血压升高6部分患者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夜尿频多7病程较长患者可出现烦躁、易怒

4性软组织凹陷喉阻塞临床表现:3吸气性喉喘鸣1吸气性呼吸困难4声嘶52发绀吸气 5泌物潴留阻塞气管切开术适应症:3某些手术前置手术1喉阻塞2下呼吸道分 6耳鸣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4耳闷

1听力减退2耳痛3中耳炎的并发症:1颅内并发症 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和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2颅外并发症 耳后骨膜下脓肿、耳下颈深部脓肿、岩尖炎、岩锥炎、周围性面瘫

7内淋巴液生成吸收平衡失调梅尼埃病病理及病因:1耳蜗微循环障碍3膜迷路破裂 28 片、蛋白组织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孕期、传导性耳聋的预防:1应用遗传学、生物芯产期的妇幼保健,对胎儿、婴幼儿测听筛选,力求对听力障碍进行早期预警与治疗2加强老龄人口听力保健研究,探求预防老年性耳聋的发生或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新途径3开展与听力保健相关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积极防治营养缺乏病,增加机体对致聋因素的抵抗力4加强与听力保健相关的职业病与劳动卫生的研究5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 9 静脉和胸锁乳突肌在内的颈部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副神经、颈内1~5区的所有颈部淋巴结

10疼痛或麻木感上颌窦肿瘤:3症状单侧进行性鼻塞1单侧脓血鼻涕4单侧上颌磨2面颊部牙疼痛或松动 晚期症状 1面颊部隆起2眼部症状3硬腭隆起4张口困难5颅底受累6颈淋巴结转移

11和感染上颌窦穿刺术的并发症:2框内气肿和感染3翼鄂窝感染1面颊部皮下气肿4气栓 12发热性传染病鼻出血的病因:5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1外伤2炎症3肿瘤4急性碍或维生素缺乏、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中毒、内分泌失调

鼻源性头痛:指鼻腔鼻窦病变所引起的头痛 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

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系统分支汇聚成血管从

筛窦各壁:外侧壁、内侧壁、下壁、前壁、后壁

梅尼埃病 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性障碍、耳鸣和耳胀满感为典型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喉阻塞:系因喉部或其临近组织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困难,是耳鼻喉头颈外科常见症状,如不速治,可引起窒息死亡 道上三角区:道上棘的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形成的表面粗糙、稍有凹陷的三角形区域,为乳突手术时确定鼓窦位置的重要标志

毒血清学检查5.影像学检查

2麻者未清醒前应采用半俯卧位,局麻者、儿童扁桃体切除术的术后处理:1.术后体位,全取平卧位,成人平卧或半坐位均可2.饮食 术后4小时进冷流质饮食,次日改用半流质饮食3.层白膜,创口白膜形成是正常反应对创面有保护作用 术后第二日扁桃体窝出现一5.创口疼痛 术后24小时较为明显,可适当应用镇静止痛药

并发症的处理:1.出血 清除血凝块、电凝止血、钳夹止血、压迫止血失血过多,补液、输血2.伤口感染3肺部并发症抗生素治疗

3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阻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指睡眠时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混乱、频发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 临床表现:1睡眠打鼾2白天 嗜睡3患者可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4患者晨起后口干,常有异物感5部分患者晨起后疼痛,血压升高6部分患者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夜尿频多7病程较长患者可出现烦躁、易怒

4性软组织凹陷喉阻塞临床表现:3吸气性喉喘鸣1吸气性呼吸困难4声嘶52发绀吸气 5泌物潴留阻塞气管切开术适应症:3某些手术前置手术1喉阻塞2下呼吸道分 6耳鸣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4耳闷

1听力减退2耳痛3中耳炎的并发症:1颅内并发症 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和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2颅外并发症 耳后骨膜下脓肿、耳下颈深部脓肿、岩尖炎、岩锥炎、周围性面瘫

7内淋巴液生成吸收平衡失调梅尼埃病病理及病因:1耳蜗微循环障碍3膜迷路破裂 28 片、蛋白组织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孕期、传导性耳聋的预防:1应用遗传学、生物芯产期的妇幼保健,对胎儿、婴幼儿测听筛选,力求对听力障碍进行早期预警与治疗2加强老龄人口听力保健研究,探求预防老年性耳聋的发生或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新途径3开展与听力保健相关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积极防治营养缺乏病,增加机体对致聋因素的抵抗力4加强与听力保健相关的职业病与劳动卫生的研究5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 9 静脉和胸锁乳突肌在内的颈部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副神经、颈内1~5区的所有颈部淋巴结

10疼痛或麻木感上颌窦肿瘤:3症状单侧进行性鼻塞1单侧脓血鼻涕4单侧上颌磨2面颊部牙疼痛或松动 晚期症状 1面颊部隆起2眼部症状3硬腭隆起4张口困难5颅底受累6颈淋巴结转移

11和感染上颌窦穿刺术的并发症:2框内气肿和感染3翼鄂窝感染1面颊部皮下气肿4气栓 12发热性传染病鼻出血的病因:5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1外伤2炎症3肿瘤4急性碍或维生素缺乏、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中毒、内分泌失调

鼻源性头痛:指鼻腔鼻窦病变所引起的头痛 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

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系统分支汇聚成血管从

筛窦各壁:外侧壁、内侧壁、下壁、前壁、后壁

梅尼埃病 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性障碍、耳鸣和耳胀满感为典型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喉阻塞:系因喉部或其临近组织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困难,是耳鼻喉头颈外科常见症状,如不速治,可引起窒息死亡 道上三角区:道上棘的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形成的表面粗糙、稍有凹陷的三角形区域,为乳突手术时确定鼓窦位置的重要标志

第三篇:伤寒和副伤寒血清学检查

伤寒和副伤寒血清学检查

一.原理

用标准伤寒、副伤寒菌液与稀释的待测血清反应。根据凝集效价,判定待测血清中有无抗伤寒杆菌或抗副伤寒杆菌的抗体。在大孔反应板内进行试验,较传统的肥达反应和微量凝集法结果更清晰。

二.试剂

取伤寒O、H和副伤寒甲、乙丙诊断菌液(70亿菌/ml),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亿菌/ml。为便于观察,每10ml此种稀释菌液中,假如20.0g/L美蓝液5ul.三.操作

1.取试管1支,加生理盐水1.8ml,待测血清0.2ml,是血清做1:10稀释。

2.在5排X10孔、孔径1.5cm的U型孔反应板上分别标以O、H、甲、乙、丙。

3.取1:10稀释的血清,分别加入各排的第1孔径中,每孔0.2ml。再取生理盐水1ml加入试管中,使血清作1:20稀释,混匀后加入第2孔径中,每孔0.2ml。再取生理盐水1ml加入试管中…..,按此法连续稀释至第7列的5孔径(血清1:640稀释)。第8列孔家生理盐水0.2ml,作菌液对照。另设阳性血清对照。

4.各排分别加相应的染色菌液0.1ml,再补加生理盐水0.1ml。此时各孔液体总量为0.4ml。1~7孔血清最终稀释度为1:20~1:1280。

5.于混匀器上混匀1min,反应板加盖玻板,37摄氏度水浴过夜,次日观察结果。

四.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表现为液体澄清,蓝色细颗粒均匀平摊于整个孔底。阴性表现为蓝色菌体集中于一点,沉积于孔底,于菌液对照相同。以出现50%(2+)凝集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的倒数为待测血清滴度。

五.参考值

与传统肥达反应相同,即O凝集价大于80,H凝集价大于160才有诊断价值。如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有4倍以上增长更有意义。但近期接种过伤寒、副伤寒菌苗者,其凝集价亦可升高。

第四篇: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中不常见模式分析

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中不常见模式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是临床实验室的常规检测项目,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我们俗称的乙肝“二对半”。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血清中抗原、抗体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有一些模式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例如我们通常所称的“大三阳”、“小三阳”等,而所谓的不常见模式是相对于常见模式而言,这些模式难以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血清学指标规律性的改变来解释。不常见模式的出现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果排除了试剂、操作及其他干扰因素,根本原因是病毒变异或人体免疫状态改变所引起。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是在慢性感染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自然发生的,特别是近几年抗乙肝药物以及疫苗的广泛应用,使乙肝病毒的突变发生率明显增加。突变可发生在基因组各个区域:前S/S区、前C/C区、P区以及X区,由于基因的变异造成其合成的蛋白构象发生改变,使临床检测血清学指标的模式有所改变。而人体免疫状态的改变,无论是由于遗传性的还是继发性的原因,都可能在感染乙肝病毒时发生无免疫应答或应答低下,使临床实验室无法检测到某种抗原或抗体,继而使血清学指标的模式发生改变。

本实验室统计了8099例用Abbott Axsym试剂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的结果,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以及乙肝核心抗体-IgM(HBcAb-IgM),其中有150例为不常见模式,占1.85%。虽然所占比例较低,但由于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且人口众多,因此不常见模式的绝对数仍不容忽视。

我们统计了本实验室不常见模式出现的百分比,最多见的依次为以下5种不常见模式: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HBsAg单独阳性、HBsAg阴性而HBcAb-IgM阳性、HBeAg单独阳性。我们将这些模式可能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有以下几种情况:

1、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HBeAg阳性一般反映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抗HBe一般在HBeAg由阳性转为阴性后产生,表明部分病毒被清除,乙肝有所缓解,传染性降低。而我们统计的HBeAg和HBeAb同时阳性占总的不常见模式的百分比高达44%,并且结合肝功能指标发现,慢性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升高的百分比较高,提示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感染中期),处于血清转换期,但肝细胞仍有炎症损伤。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HBeAg阳性转为阴性都提示病情有好转的趋势,一些乙肝患者和健康携带者出现-HBeAb的同时可检测到持续高滴度的与前C区/C区突变相关的HBV复制。此时应检测HBV-DNA,以观察患者体内HBV是否有复制。如HBeAg已转阴,而HBV-DNA仍有复制,高度提示HBV已发生变异。前C区1896位(A83)的变异是HBV中最常见,也是目前研

究最多的变异之一,是乙肝病毒为适应生存环境,使前基因组RNA结构更具稳定性,有利于病毒复制而引起的突变(与基因型有关),临床上表现为HBeAg阴性而HBV-DNA阳性,患者处于活动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

随着以拉米夫定为代表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推动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进程,治疗过程中会发生HBeAg向HBeAb的血清转化,出现HBeAg和HBeAb同时阳性。但拉米夫定的临床广泛应用也遇到了与以往治疗类似的问题,如持续应答率不满意、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需长期用药和耐药突变等。其中耐药突变研究最多是YMDD变异,已有研究证实,YMDD变异株复制活力较野生株低,停用拉米夫定后野生株很快恢复为优势株,因此变异出现并不是停止治疗的指标,发生变异不一定耐药,只有当变异株成为优势株时才发生耐药。临床应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密切观察用药后HBeAg的血清转换率、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的升降、HBV-DNA的水平高低以及加强对耐药突变的检测,综合评价疗效,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并加强随访。

2、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HBsAg是HBV感染的特异性指标,HBsAb一般于HBsAg消失数周后(也就是急性感染约5个月后)开始在血液中出现,是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保护抗体,是HBV感染终止及有免疫力的标志。一般情况下,血清中HBsAg和HBsAb不可能同时存在。本实验室统计发现HBsAg 与HBsAb同时阳性占总的不常见模式百分比为35.26%,居不常见模式的第2位。随着大量乙肝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乙肝疫苗的推广使用,此种模式的患者数量还会明显增加。

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①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虽有正常的HBsAb应答,但仍能感染α决定簇变异的免疫逃逸病毒株,从而与HBsAb并存。②前后有不同亚型的HBV感染。③乙肝病毒携带者接种疫苗后产生HBsAb,由于S基因的变异,其编码的HBsAg抗原性改变,原型HBsAb不能将HBsAg清除。有研究者统计,随访台湾地区10年来乙肝HBV-DNA阳性儿童由于接种疫苗后发生S基因变异,由1984年(接种前)的6.1%(8/132)上升到了1989年(5年后)的19.6%(10/51)和1994年(10年后)的28.1%(9/32)。而且HBV-DNA阳性儿童接种疫苗后S基因变异率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者(12/33对15/153)。由此可见HBV基因变异株有可能在免疫后人群中流行而成为新的公共卫生问题。④HBsAb能与HBsAg 构成免疫复合物,所以少数慢性乙肝患者可出现HBsAb和HBsAg 同时阳性。另外,由于干扰素既能抑制病毒复制,又能调节宿主免疫,因此对于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在治疗中虽出现HBsAb血清转换,但由于S基因的变异,而不能将HBsAg清除。该模式尽管HBsAb阳性,但由于有免疫逃逸病毒株的存在,因此肝功能的急慢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乙肝并未进入恢复期,对于该模式的患者应结合HBV-DNA和前S蛋白等检测,以了解病毒复制情况,进行正确的治疗。

3、HBsAg单独阳性:不常见模式中还有HBsAg单独阳性,无抗体出现的模式,主要见于①急性HBV感染的最早期,一般随之出现HBeAg和HBcAb-IgM,若以后仍为持续性单一的

HBsAg阳性,需用HBsAg确认实验以避免假阳性结果。②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结合临床诊断分析,此种模式主要为慢性乙肝,且肝功能指标仅AST升高,提示可能处于乙肝感染的早期或低水平感染。

4、HBsAg阴性而HBcAb-IgM阳性:HBcAb-IgM是HBV感染后较早出现的抗体,高滴度的HBcAb-IgM被认为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金标准”,即使HBsAg(-),也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高滴度的HBcAb-IgM常表示肝脏损害,有肝功能的异常。HBsAg阴性而HBcAb-IgM阳性的模式,其肝功能急性指标升高的患者较少,而慢性指标升高的患者较多,有报道认为此种模式可能是急性乙肝处于恢复的窗口期。

5、HBeAg单独阳性: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有文献报道,HBV-S基因区突变可使患者感染HBV后,产生HBsAg阴性结果,若运用PCR技术在血清或肝组织中能检测出HBV-DNA,此可视为HBsAg阴性的HBV感染,但较为少见。另有报道:HBsAb与HBsAg 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当抗体的数量恰好将抗原决定簇位点全部覆盖时,便造成了血清中既不能检测到HBsAg 又不能检测到HBsAb的现象;类风湿因子与HBeAg有交叉抗原存在,当类风湿因子阳性时,可能造成HBeAg假阳性,此时如遇到HBeAg单独阳性时应做类风湿因子检测,以排除假阳性的可能。少数病例可能与干扰素治疗中C基因区的短暂整合或S基因序列中决定簇前有插入变异有关。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不常见模式是由于一些外在的因素造成的,如试剂质量、方法学差异、操作误差及样本干扰等,例如HBsAg浓度过高,有些采用“一步法”检测的试剂盒会产生“钩状效应”,出现假阴性的结果,以上提到的不常见模式中4、5两种模式就有可能为“钩状效应”造成,要避免这种情况,可将标本稀释后再测或采用“二步法”的试剂进行检测。因此,对临床实验室检测到的乙肝不常见模式不能轻易发出报告,首先要进行复查,排除试剂及操作过程造成的误差,并且最好采用不同的试剂及方法加以验证;其次应及时与临床沟通并结合HBV-DNA、肝功能等检查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此外,有条件的实验室还可以对这些标本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这样有利于分析这些模式产生的真正原因,也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第五篇:免疫因素不孕不育症血清学检查

免疫因素不孕不育症血清学检查、同种免疫:精子、精浆或受精后的受精卵作为抗原,被受损时的阴道、子宫上皮或肛门真肠粘膜吸收后,通过免疫反应产生抗精子抗体,使精卵不能结合,或受精卵不能种植而致不孕。、局部免疫:子宫颈粘膜及子宫内膜含有产生免疫球蛋白 IgG 和 IgA 的淋巴细胞,宫颈粘液含有抗精子抗体,阴道及子宫颈对精子具有局部免疫作用,与精子发生凝集、制动、或消溶反应而致不孕。、自身免疫:卵子、生殖道分泌物、激素、子宫内膜等溢出进入自身的周围组织,造成自己身体的免疫反应,在血中产生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等抗体物质,影响精子活力或卵泡成熟和排卵等而致不孕。、血型抗原也可造成不育不孕症。当母血为 O 型,父血为 A 型或 B 型时,产生母胎 ABO 血型不合,亦可致不孕或既孕而不育流产等。

目前认为习惯性流产的发病率为 50-60%。免疫学因素占 40% 以早孕流产较多见。以血型抗体和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最为重要。ABO、Rh 等血型抗原系统母儿血型不合均可导致早期流产。多次作人工流产使孕妇血中血型抗体愈来愈高而增加了血型不合的危险性。习惯性流产者抗精子抗体阳性率达 50% 以上,且随流产次数增加阳性率增加。人工流产刮宫时,胚囊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子宫内膜抗体。一旦女性体内有抗子宫内膜抗体存在,便会导致不孕、停孕或发生流产。

下载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乙型肝炎宣传资料

    乙型肝炎宣传资料 一 乙肝的危害 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主要侵害肝脏,引起炎症反应,破坏干细胞,导致功能受损,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乙肝病程......

    乙型肝炎预防教案(精选五篇)

    乙型肝炎预防教案 1、教学内容 学生们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微生物概述及病毒概述,此次课是由面到点的学习,其重点更加突出,并且通过此次课的学习,也为护生们将来学习相关传染病临......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梳理

    肝着诊疗方案梳理市传染病医院(市第九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一、病名肝着,着为邪气留着之意,肝着是指由于邪气侵袭,留滞肝络,导致肝脏气血郁滞,出现以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为主要临......

    乙型肝炎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乙型肝炎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调查单位: 编号一、患者情况 l、姓名: 户主姓名:家庭住址: □□□□□□□□□□□□ □ 3、出生日期: 年 月日 □□/□□/□□ 2、性别:(1)......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 我省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我市是全省乙型肝炎高流行区。据我市历年来对大中专院每年校资料显示,乙型肝炎发病居我省传染病首位。国内外相关研究......

    产前筛查血清学指标介绍

    产前筛查血清学指标介绍 (一)AFP(甲胎蛋白) AFP是胎儿的一种特异性球蛋白,分子量为64000-70000,其结构和功能类似于白蛋白,在妊娠 期间可能具有糖蛋白的免疫调节功能,可预防胎儿被......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猪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病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发展。2004......

    血清学解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现在流行于美国、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但科学家怀疑该病毒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世界其它地区的诊断学家不断发展该病......